首页 节流效应

节流效应

举报
开通vip

节流效应当气体或液体在管道内流过一个缩孔或一个阀门时,流动受到阻碍,流体在阀门处产生漩涡、碰撞、摩擦。流体要流过阀门,必须克服这些阻力,表现在阀门后的压力P2比阀门前的压力P1低得多。这种由于流动遇到局部阻力而造成压力有较大降落的过程,通常称为“节流过程”。    实际上,当流体在管路及设备中流动时,也存在流动阻力而使压力有所降低。但是,它的压力降低相对较小,并且是逐渐变化的。而节流阀的节流过程压降较大,并是突然变化的。 在节流过程中,流体既未对外输出功,又可看成是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绝热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节流前后的...

节流效应
当气体或液体在管道内流过一个缩孔或一个阀门时,流动受到阻碍,流体在阀门处产生漩涡、碰撞、摩擦。流体要流过阀门,必须克服这些阻力,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阀门后的压力P2比阀门前的压力P1低得多。这种由于流动遇到局部阻力而造成压力有较大降落的过程,通常称为“节流过程”。    实际上,当流体在管路及设备中流动时,也存在流动阻力而使压力有所降低。但是,它的压力降低相对较小,并且是逐渐变化的。而节流阀的节流过程压降较大,并是突然变化的。 在节流过程中,流体既未对外输出功,又可看成是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绝热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节流前后的流体内部的总能量(焓)应保持不变。但是,组成焓的三部分能量: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位能、流动能的每一部分是可能变化的。节流后压力降低,质量比容积增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分子相互作用的位能增大。而流动能一般变化不大,所以,只能靠减小分子运动的动能来转换成位能。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体现在温度降低。 当气体节流后,由于压力降低,气体体积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位能增加,相应的动能减小,而分子的动能大小可反映出温度的高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气体节流后温度总是有所降低。并不是所有流体节流膨胀后会降温的。比如氢气会升温。 用气态方程解释节流过程是不合适的,因为气态方程的表达中,没有考虑能量的变化,而温度的升高与降低,是与物质的能量相关的。对于大部分气体,由于节流过程是一个减压膨胀过程,这时气体通过膨胀对外作功,体系内能降低,温度也就下降了。对于分子量非常小的气体,则不适用此解释。对于气体来说:节流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跟焦耳汤姆逊系数有关,跟目前的状态有关(P,V);即气体节流温度降低和升高要看节流前气体状态。如氢气和氦气,节流后温度增加的。     所以氢气的泄露危险性比较高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样。因为氢气节流温度升高产生火焰或者爆炸。 气体流过节流阀前后,气体的压力、温度、流速、密度是怎样变化的。众所周知,节流后流体压力必定降低,但温度、流速以及密度估计很少有人关心,首先说温度,根据热力学原理,压缩放热,膨胀吸热,也就是流体压力增高其本身的温度也要升高,要向外释放热量,压力降低,本身温度降低,要吸收外界热量,对于气体尤为明显,因此节流后,气体的温度会降低,对于常温下的气体,经过较大程度的节流后,压降大则温度降低的多,现场常会发现节流后的气体管线有结霜现象,就是这个道理。再说流速的变化情况,对于液体,因可以忽略其压力变化对体积造成的影响,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流速是与管径,也就是流道面积决定的,如果节流阀前后管径相同,则流体流速应该不变,对于气体则不然,由于气体的压力变小、体积必然增大也就是在此压力下的相对流量要增大(实际流量肯定是不变的),因此其节流后的流速增大,在节流后压力下的体积增大,密度必然减小,这就是气体流经节流阀前后参数的变化,即:压力降低、温度降低、流速增大、密度减小。 气体在节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叫做焦耳-汤姆逊效应(简称焦-汤效应),即节流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实际气体的焓值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也是压力的函数。 大多数实际气体在室温下的节流过程中都有冷却效应,即通过节流元件后温度降低,这种温度变化叫做正焦耳-汤姆逊效应。少数气体如氢、氦在室温下节流后温度升高,这种温度变化叫做负焦耳-汤姆逊效应。 这种效应需要用“焦汤系数”μ来解释:它的定义为 μ=(αT/αP)H(注:这里α指偏微分,H指等焓过程),因为在节流过程中气体的压强总是降低的(dP<0),因此: 1、当μ>0时,dT<0,表明节流后气体的温度降低了,称为正效应; 2、当μ<0时,dT>0,表明节流后气体的温度升高了,称为正效应; 3、当μ=0时,dT=0,表明节流后气体的温度不变,称为零效应。 节流致冷时,流体的初始温度应该低于最大转变温度TK。一般气体的TK远高于室温,约为临界温度的4.85~6.2倍。如二氧化碳的TK(CO2)=1275K,氩气的TK(Ar)=765K,空气的TK(Air)=603K。 而氢、氦、氖,它们的最大转变温度低于室温,因此必须将它们预先冷却到TK以下,才能得到节流致冷的效果,即呈现正节流效应。 它们的TK分别为:TK(H2)=204K ;TK(He)=46K ;TK(Ne)=230K。 上式中的K是热力学温度,它与摄氏温度的转换为T=t+273.15℃。即,它们呈现正节流效应的温度为, T(H2)=-69.15℃ ;T(He)=-227.15℃ ;T(Ne)=-43.15℃ 。
本文档为【节流效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65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4-01-18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