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科学院

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科学院

举报
开通vip

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科学院nullnull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薛彦涛 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Tel:13501034240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

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科学院
nullnull隔震建筑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施工薛彦涛 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Tel:13501034240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震建筑 隔震建筑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 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或系统),形成隔震层,以达到阻隔地震时地面振动向上部结构传递地震力(或振动能量),降低结构在地震下的振动反应的目的。null建 筑 物隔震装置地面基础地震波隔震原理示意图nullELcentro 位移谱ELcentro加速度反应谱隔震动力学原理null隔 震 建 筑 地 震 能 量 流 动震源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南加州大学医院南加州大学医院(隔震结构),8层。null南加州大学医院地震记录基础加速度为 0.49g,而顶层加速度只有0.21g。nullOlive View医院(不隔震)南加州大学医院医院(隔震)null日本WEST大厦(隔震结构),8层。null,SiLJRB)#1000 46•+ 4iC—SD)4-#70 44 D I5A’L.(LRB) #1200 54 # 800 2Onullnull 地震观测 位置方向东西南北上下6层103753771层10657193基础300263213null甘肃陇南的一幢居民住宅砖混隔震建筑,砖混结构,6层null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对比隔震建筑室内家具完好非隔震建筑室内家具翻倒null动画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 隔震层一般由隔震支座和消能器组成。隔震支座一方面要支撑建筑物的竖向重量,另一方面在水 平方向提供一个较小的水平刚度,并且具有自复位的功能。目前建筑常用的隔震支座主要有叠层橡胶 支座和滑板隔震支座。消能器又称阻尼器,主要用 来吸收或耗散地震能量,抑制隔震层产生较大的位移。常用的阻尼器有金属变形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则是将叠层橡胶支座与铅阻尼器完美结合在一起,发挥隔震作用的同时,又能起消能的作用。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橡胶隔震支座是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 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隔震装置,又称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目前常用的橡 胶隔震支座有两种:普通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null普通叠层橡胶支座null铅芯叠层橡胶支座null橡胶隔震支座技术参数 形状系数(第一形状系数,第二形状系数) 竖向刚度 竖向极限压应力 竖向极限拉应力 水平变形 水平刚度 屈服后刚度 等效阻尼比• • • • • • • •null形状系数 第一形状系数•null控制每层橡胶的厚度的形状系数称为第一形状系 数,用S1表示,定义如下:•null规范规定:•为了保橡胶隔震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的承载力要求第一形状系数 S1 ≥ 15。null第二形状系数 地震作用下,橡胶支座会发生较大的 水平变形,这就要求处于大变形的橡胶支 座在高压应力下不致失去自身的稳定性, 为了控制橡胶支座的稳定性,引入第二形 状系数S2,•nullS2定义如下:•null规范规定:•1. 第二形状系数S2≥ 5。2. 如果第二形状系数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压应力设计值应适当降低。 当5>S2≥4时,降低20%; 当4>S2≥3时,降低40%。null竖向刚度− P2P1=Kvδ 1− δ2null水平变形 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指支座上下连接板间 的相对位移,通常就是隔震层的变形,用隔震支 座的剪应变表示:δγ =× 100%t rnull规范规定:橡胶支座在竖向平均压应力设计限值下 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其有效直径的 0.55倍(0.55d)和橡胶层总厚度3倍两者的较大值。null水平刚度+−⎡ Q − Q ⎤1 2K=⎢⎥ ⎦h+−⎣U− U普通橡胶隔震支座滞回曲线nullKpyKsKeq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滞回曲线null等效刚度+−1 ⎡ Q − Q ⎤=K⎢⎥ ⎦h+−2⎣U− U屈服后刚度Kpy⎡ Q +⎤ ⎥ ⎥⎦Q +Q −Q −−−1gygyK=+⎢ ⎢⎣py+−2UUnull竖向极限压应力 竖向极限压应力指橡胶支座在无任何水平 变形的情况下可承受的最大压应力。规范规定:σma≥x90MPa。null竖向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规范规定:竖向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下 表中的规定。当隔震支座外径小于300mm时,其平均压应力限值 对丙类建筑为12MPa。建筑类别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平均压应力限值 (MPa)101215null水平位移0.55D时的竖向压应力橡胶支座变形后的受荷面积null通过试验知,当橡胶隔震支座的第一形状 系数S1≥15,第二形状系S2≥3,橡胶硬 度不小于40时,隔震支座的最小屈服应力 值=34MPa,行业标准中取30MPa。•null竖向拉应力设计值限值 竖向拉应力指支座在轴向拉力作用下产生 的应力,要求极限拉应力不小于1.5MPa。可以看出,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极限拉应力远小于竖向极限压应力,这是因为受拉承载力是由钢板与橡胶之的粘结来保证的。因此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橡胶隔震支座受 拉,如果不能避免,拉应力≤1 MPa。•null等效粘滞阻尼nullWWζ==eq2πQ +U +2πK (U + ) 2eq反映阻尼的参数是等效阻尼比 ζeqWWζ==eq2πQ +U++ ) 22πK(UeqW--- 表示滞回环的面积null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的滞回环很窄,消耗的 能量较小,等效阻尼比为1%~2%。铅芯橡 胶隔震支座的滞回环比较丰满,消耗能量较多,等效阻尼比可达15%~25%。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滑板隔震支座平板式摩擦滑移隔震支座构造图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null摩擦摆隔震支座(类型I)摩擦摆隔震支座构造图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null摩擦摆隔震支座(类型I)I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消能减震装置 液体粘滞阻尼器 铅棒阻尼器 碟形弹簧阻尼器• • •null液体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剖面粘滞阻尼器原理隔震结构中粘滞阻尼器原理安装方法null铅棒阻尼器null碟形弹簧阻尼器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2000抗震规范作如下要求: (1)非隔震时,结构基本周期小于1.0s。 (2)体型基本规则,高度不超过40m,在两个主轴方向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 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3)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4)风荷载和其它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null随着隔震技术的深入研究,隔震技术也逐 渐应用到了中高层建筑。在隔震发展成熟 的日本,隔震大量用于高层建筑,有些甚 至是超高层建筑。nullOsakaCity 构 高,结168.5m , 地 下1层,地上层,高宽50比:4.2 (长边),5.7(短边)。null四川成都凯德风尚高层住宅区隔震建筑 ,小区总建筑面积600,000m2,由27 栋18~20层的高层住宅和2栋低层住 宅组成。null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2010抗震规范作如下要求: (1)结构高宽比宜小于4且变特征接近剪切形,其 最大高度应满足规范非隔震结构要求;高宽比大 于4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详细分析,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2)建筑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并应选用稳 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3)风荷载和其它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1.设防目标 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的抗震设防水准高于同条件下的非隔震建筑。达到的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应不损坏,且不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应似产生非结构性损坏或轻微的结构损坏,一般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时,应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和丧失使用功能。null2.隔震设计基本内容(1)隔震建筑的体型应基本规则,上部建筑重心尽 可能与隔震层的刚度中心接近,保证隔震结构地 震时不至因太大的扭转而发生意外的破坏。 (2)合理设置隔结构的基本周期,避开场地周期和 上部结构的周期,有效发挥隔震技术的效用。 (3)隔震设计应根据预期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 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支座和阻尼器(消能 器)。如果需要,还要设置抵抗风荷载的部件( 如抗风拉杆或抗风销键)。 (4)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验算和罕遇地震 下水平位移的验算。null(5)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 度 和9 度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的20%和40%。(6)隔震层以下结构(包括地下室)的抗震验算应采用罕遇地 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弯矩进行设计。 (7)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仍应按抗震设防烈度进 行。 (8)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 他有效措施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9)体型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结构采用隔震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宜通 过模型试验后确定。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震层位置隔震层在基础顶(无地下室)null隔震层在基础和地下室之间null隔震层设置在地下室内null隔震层在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之间null隔震层群房与上部结构之间null中间层隔震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刚度 隔震层阻尼比 水平向减震系数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隔震结构设计计算模型• • • • • •null隔震层刚度 隔震层刚度按下式计算:∑K h=KjK―― j隔震支座(含阻尼器)由试验确定的水平 动刚度,当试验发现动刚度与加载频率有关时 ,宜取相应于隔震体系基本自振周期的动刚度 值。jnull隔震层阻尼比 隔震结构阻尼比按下式计算:•∑K j ζjζ=K hζ―― j 隔震支座由试验确定的等效粘滞阻 尼比,单独设置的阻尼器时,应包括该阻尼 器的相应阻尼比jnull水平向减震系数 在小震下的结构设计中采用分部设计方法 和水平向减震系数。 分部设计方法把整个隔震结构体系分成上 部结构(隔震层以上结构) 、隔震层、隔震 层以下结构和基础四部分,分别进行设计。••null水平向减震系数定义为:多遇地震下,结构隔震 与非隔震相比楼层剪力的比值。 目的是将非隔震结构设计方法用于隔震建筑的上 部结构设计。 方法•••(1)对砌体房屋或砌体房屋结构基本周期相当的房 屋的隔震房屋,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反应可采用 等效侧力法计算; (2)其他情况,除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外,尚应 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nullΨimmaxax = max(Qgi (t ) / Qi (t ))水平向减震系数根据结构设计地震作•Ψ用的折减系数 Ψmax 计算得到。折减系数Ψmax取各层层间剪力比的最大值Ψi max•(1)时程计算时:、Ψi max Qgi (t )= max(Qgi (t ) / Qi (t ))、Qi (t )其中,分别是结构隔震、非隔震时第i 层层间剪力在t 时刻的值。nullΨimmaxax = max(Qgi (t ) / Qi (t ))等效侧向力法时:•Ψi max=Qgi/ Qi、null为了提高隔震设计的抗震设防目标,设计时,水•平向减震系数取层间剪力比最大值 2。Ψmax的Ψ =2Ψmaxnull规范给出了层间剪力最大比值和水平向减震 系数的四个区段控制值。表中,层间剪力比最大值 是计算所得实际减震系数,水平向减震系数属于 设计取值。层间剪力比最大值0.530.350.260.18水平向减震系数0.750.50.380.25 减震效果(相当于 降)0.5度1.0度1.5度2.0度null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隔震结构按非隔震结构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采用规范规定 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水平向减震系 数的乘积。 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可采用矩形分布• ••null(1)简化计算 多层砌体结构及与砌体结构周期相当的钢 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隔震时,可采用简化计 算方法。简化计算要求结构规则,变形基 本为剪切型。 ① 隔震结构基本周期•T1 = 2πG / K h gnull②减震系数[Tgm = max(Tg,0.4)]< Tgm)γT02η (TΨ =/ T2 gm1γT0 > Tgm0.92η2 (Tg / T1 )Ψ =/(T0/ Tg )③隔震层剪力 VEK= Ψα1G④ 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分布,按楼层重量均匀分布。GiFi=VEKGnull(2)等效侧力法隔震结构计算的等效侧力法适用于一般性层数较低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与规范中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反 应谱法相同。计算时,取非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 按规范方法计算隔震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地震作 用沿高度的分布计算也相同,但砌体结构以及与砌••体结构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沿高度按均匀分布计 算,参考简化计算方法中的分布计算。规范给出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与水平向减 震系数的相乘,得到隔震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的最大值。•null(3)通用计算方法# 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通用计算方法可 法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上部 结构与隔震层一并考虑。取隔震结构的振 型及周期,根据规范反应谱计算各振型的 地震作用,参考水平向地震作用系数的取 值,各振型地震作用按下式进行调整:•2F '=Fjijinull(4)水平地震作用要求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平地震作用还应满足下面条件: 1)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宜低于0.25,且隔震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 低于非隔震的结构在6度设防时的总水平地震作用; 2)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符合规范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注:1. 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0s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类别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 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 结构0.012(0.018)0.024(0.032)0.04null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考虑到橡胶隔震支座对竖向地震的隔震效果 较差,竖向地震作用验算按下面要求进行: (1)6~7度可不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2)8度和9 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25 时,上部 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8 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5 时,宜进行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4)竖向地震作用取值:8 度和9 度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 %和 40 %。各楼层可视为质点,按规范计算其竖向地 震作用标准值沿高度的分布。null隔震结构设计计算模型 隔震结构计算模型通常包括隔震层和上部结构,计算软件提供较强功能时,下部结构也可以一并考虑。 由于隔震房屋中隔震层的设置,隔震层以上的结构要求与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完全断开,因此隔震层顶部需要设置一层楼板及必要的支撑梁体系,计算隔震结构时,这部分结构也应一并计算。••null(1)混凝土结构null(2)砌体结构 隔震砌体结构采用软件设计时,可以按非隔震结构建立计算模型,地震作用采用可以采用上述简化算法。地震作用沿竖向分布能取均匀分布最好,如果软件不能提供这种分布方式,采用倒三角的分布也是可 行的,墙体强度验算偏安全。•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震层设计包含:隔震支座的布置 隔震支座承载力验算 罕遇地震下最大位移 水平屈服荷载 弹性水平恢复力验算。• • • • •null隔震支座的布置1.隔震装置布置时要同时考虑竖向和水平向的要求。•首先隔震装置要满足竖向荷载的要求,其次是水平 荷载。为了提高上部结构的减震效果,隔震层的总 水平刚度应尽量小,同时也要控制隔震层的位移。 框架结构的隔震可以采用一柱一个隔震支座的形式 。当柱轴力非常大,一个支座无法满足承载力的要 求时,可以采取一柱多个隔震支座的形式。 剪力墙结构的隔震支座布置原则是纵横向承重墙交 接处、墙体端部和墙身下。要求剪力墙下的隔震支 座间距不大于2米。••null一个建筑物的隔震支座 可以放置在同一标高上 ,也可以放置在不同标 高上。隔震支座放置在 不同标高上并不影响隔 震效果,但由于隔震支 座周围须留有足够的变 形空间,见图。因此, 隔震支座尽可能放在同 一标高。同一建筑物中 选用多个型号的隔震支 座时,一般保证支座的 顶标高相同。•null隔震支座布置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层由隔震支座、阻尼装置和抗风装置组成。阻尼装 置和抗风装置可与隔震支座合为一体,亦可单独设置。必要 时可设置限位装置。 (2) 隔震层刚度中心宜与上部结构的质量中心重合。 (3) 隔震支座的平面布置宜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中竖向受 力构件的平面位置相对应。隔震支座底面宜布置在相同标高 位置上,必要时也可布置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上。 (4) 同一房屋选用多种规格的隔震支座时,应注意充分发挥 每个隔震支座的承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 (5) 同一支承处选用多个隔震支座时,隔震支座之间的净距 应大于安装和更换时所需的空间尺寸。 (6)设置在隔震层的抗风装置宜对称、分散地布置在建筑物 的周边。 (7)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 变形。null2. 隔震支座承载力验算 隔震支座承载力验算包括承压验算和受拉验算。计算平均压应力设计值时,按永久荷载(静荷载)和可变 荷载(活荷载)组合计算;对需验算倾覆的结构应包括水 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对需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 ,尚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橡胶隔震支座的平均 压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规范的规定。 考虑到橡胶受拉后内部有损伤,降低了支座的弹性性能••,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意味着上部结构存在倾覆危险, 现行规范规定橡胶隔震支座不易出现拉应力。但随着对橡 胶隔震支座的深入研究,以及橡胶隔震支座生产水平的不 断提高,隔震支座橡胶可以承担一定的拉应力,实践中要 求罕遇地震下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拉应力控制在1.0MPa 以内。null隔震层罕遇地震下的位移3.(1)罕遇地震下隔震层剪力直接按规范反应谱计算得到。= λsα1 (ζVc)Geq(2)隔震层质心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位按下式计算:ue= Vc / K hnull(3)隔震层中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 大水平位移应满足下列要求(取大值):umax umax≤ 0.55D ≤ 3ttnull上部结构及隔震层部件应与周围固定物脱 开。 (1)与水平方向固定物的脱开距离不宜少 于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位移的1.2 倍,且不小于200mm; (2)与竖直方向固定物的脱开距离宜取所 采用的隔震支座中橡胶层总厚度最大者的 1/25加上10mm,且不小于15mm。•null隔震层水平屈服荷载4.为了保证隔震层在风载和微小地震作用下 ,防止隔震层产生较大位移,影响隔震建 筑的正常使用,要求隔震层“不屈服”。为实 现这个目标,可以设置一些抗风装置、使 用具有一定刚度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较 大初刚度的位移型消能器(阻尼器)。•null规范要求抗震风装置的水平取承载力按下 式进行验算:γ≤wVwkVRwVRw―― 抗风装置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γ――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wVwk―― 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水平剪力标准值null通常情况下,采用适当数量的铅芯橡胶隔 震支座就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不足时可以 增加一些抗风拉杆。在风荷载较大的沿海 地区,还可以设置抗风销键,销键由金属 制成,用销键的抗剪强度抵抗风荷载的作 用,一但较大地震发生,抗风销键剪断, 隔震支座发挥作用。•null5.隔震层弹性恢复力 地震下隔震层应保证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力,保证地震后建筑物回到初始位置。规范要求:K100 t r≥ 1.4VRwnull隔震层的构造要求:6.(1)隔震支座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 (2)与隔震支座连接的梁、柱、墩等应考虑水平受剪和竖 向局部承压,并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如加密箍筋或配置 网状钢筋。 (3) 利用构件钢筋作避雷线时,应采用柔性导线连通上部 与下部结构的钢筋。 (4) 穿过隔震层的竖向管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直径较小的柔性管线在隔震层处应预留伸展长度, 其值不应小于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的 1.2倍;null2)直径较大的管道在隔震层处宜采用柔性材料或柔性 接头;3)重要管道、可能泄漏有害介质或燃介质的管道,在 隔震层处应采用柔性接头。(5) 隔震层设置在有耐火要求的使用空间中时,隔震支座 和其他部件应根据使用空间的耐火等级采取相应的防火措 施。 (6) 隔震层所形成的缝隙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用柔性 材料封堵、填塞。 (7) 隔震层宜留有便于观测和更换隔震支座的空间。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1.下部结构设计隔震层以下结构(包括支墩,柱子,墙体,地下 室等)的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应按罕遇地震作 用下隔震支座底部的水平剪力、竖向力及其偏心 距进行验算。 上部结构和隔震层传至下部结构顶面的水平地震 作用,可按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分配;当考虑扭 转时,尚应计入隔震层的扭转刚度。••null2.基础设计根据规范要求,下列隔震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 抗震承载力验算:•(1) 砌体房屋;(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指7度 、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100和 120kPa的土层)的下列建筑: 1)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2)基础荷载与上述民用建筑框架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 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需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的隔震结构,按多遇 地震下的地震作用进行基础及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当下部 结构或地基基础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也按多遇地震 下结构承受的竖向地震作用进行验算。•null隔震建筑承担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弱,而地 震时,当地基为液化土时,又极易产生不均匀沉 降,因此,隔震建筑地基必须采取抗液化措施。 采取抗液化措施前先对地基进行地基的液化判别 ,根据液化等级和地基情况采用取不同措施。目 前地基抗液化的方法有:置换法、灌浆法、深层 搅拌、降低水位法、振冲水冲法、强力夯实法、 深层挤密法、砂井预压法,等等。对甲、乙类建 筑的液化判别和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 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1.上部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上部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按规范对非隔震结构的 规定进行。其中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可依据水平向减 震系数确定。 (2) 上部结构为框架、框架-抗震墙和抗震墙结构时,隔 震层顶部的纵、横梁和楼板体系应作为上部结构的一部 分进行计算。 上部结构为砌体结构时,隔震层顶部各纵、横梁可按 受均布荷载的单跨简支或多跨连续托墙梁计算;当按连续梁计算的正弯矩小于按单跨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0.8倍时,应按0.8倍单跨简支梁跨中弯矩取值。当计算出 现负弯矩时,应进行双侧配筋。对托墙梁顶砌体应进行 局部承压验算,并在构造上采取适当加强措施。null(3)计算托墙梁的地震组合弯矩时,由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 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上部砖墙不超过4层时,墙体自重及其承担的重力 全部计入; 2)当上部砖墙超过4层且在跨中1/2区段的墙体仅有一个 洞口时,墙体自重及其承担的重力可仅取4层计入; (4)对砌体结构,在墙体截面抗震验算时,其砌体抗震抗剪 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可按减去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后的平 均压应力取值。 (5) 当房屋内放置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而需限制楼层绝 对加速度反应时,楼层加速度不应大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楼层的容许加速度。null(6)上部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应按下列要求 进行:1) 对框架、抗震墙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 验算;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层间位移验算。 2)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角 限值可按规范执行。 3)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层间 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按规范规定值的1/2采 用。null2. 上部结构的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上部结构设防烈度为6度及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75 时,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采取构造措施。当需要考虑 竖向地震作用时,应按设防烈度采取构造措施。(2) 上部结构的首层楼面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40mm。当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现浇面层厚度不直小于50mm,且应双向配筋,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隔震支 座上部的纵横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楼面 梁板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面的刚度和承载 力。(3) 隔震层上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抗震 规范的要求。 (4) 隔震层上部结构为砌体结构时,首层楼板的纵横梁构 造均应符合关于底部框架砖房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构 造要求。null(5) 砌体结构承重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和圈梁的 配筋,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6)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和0.38时,多层砖房钢筋混凝 土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抗震规范规定。当水平向减震系 数为0.25时,构造柱的设置可按降低1度考虑。 (7)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和0.38时,多层混凝土小型空 心砌块房屋芯柱的设置应符合抗震规范规定。当水平向 减震系数为0.25时,芯柱的设置可按低1度考虑。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结构常用构造图砌体构造框 架构 酒店人事架构图下载公司架构图下载企业应用架构模式pdf监理组织架构图免费下载银行管理与it架构pdf 造null设计框图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隔震支座应依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中进行检测, 具体内容如下:(1)出厂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检测试件。若有 一件抽样试件的一项性能不合格,则该次抽样检验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2)对一般建筑,产品抽样数量应不少于总数的20%;若 有不合格试件,应重新抽取总数的30%,若仍有不合格试 件,则应100%检测。 (3)对重要建筑,产品抽样数量应不少于总数的50%;若 有不合格试件,则应100%检测。 (4)对特别重要的建筑,产品抽样数量应为总数的100%。 (5)一般情况下,每项工程抽样总数不少于20 件,每种规 格的产品抽样数量不少于4 件。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施工技术要点1.施工安装支承隔震支座的支墩(或柱),其顶面水平度误差不宜大 于5‰;在隔震支座安装后,隔震支座顶面的水平度误差 不宜大于8‰。 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 5.0mm。 隔震支座中心的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同一支墩上多个隔震支座之间的顶面高差不宜大于5.0mm 。 隔震支座连接板和外露连接螺栓应采取防锈保护措施。 在隔震支座安装阶段,应对支墩(或柱)顶面、隔震支座 顶面的水平度、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观测 并记录。 在工程施工阶段,对隔震支座宜有临时覆盖保护措施。••• •• ••null2.施工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变 形做观测并记录。 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对上部结构、隔震层 部件与周围固定物的脱开距离进行检查。••null3.工程验收 隔震结构的验收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 范的规定外,尚应提交下列文件: (1)隔震层部件供货企业的合法性证明; (2)隔震层部件出厂合格证书; (3)隔震层部件的产品性能出厂检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预埋件及隔震层部件的施工安装记录; (6)隔震结构施工全过程中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 (7)隔震结构施工安装记录; (8)含上部结构与周围固定物脱开距离的检查记录。null4.隔震层维护应制订和执行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和维护 的计划。 应定期观察隔震支座的变形及外观。 应经常检查是否存在可能限制上部结构位 移的障碍物。 隔震层部件的改装、更换或加固,应在有 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null内容 (1)隔震建筑原理 (2)地震时隔震建筑表现 (3)隔震层组成 橡胶隔震支座 滑动隔震支座 消能减震装置 (4)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隔震设计基本要求 (6)隔震结构的设计 隔震层位置 隔震结构计算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隔结构常用构造图 (7)隔震支座检验要求 (8)施工技术要点 (9)工程设计设计实列null宿迁市文体综合馆null工程概况:空間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網 殼屋蓋體系,4500座,約13000m2;縱向長 80m,橫向寬62m,最大高度23.6m。 工程特點: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場地土類 別為Ⅱ類;平面佈置橫向對稱,縱向不對稱 ,質量中心與幾何中心、剛度中心不重合; 沿 豎 向 剛 度 和 質 量 分 佈 明 顯 不 均 勻 。nullnullnull矛盾在隔震結構中,為了保證隔震結構所受的地震作用小,必 須將隔震層的剛度調到較低水平,通常可採用小鉛芯或無鉛 芯的橡膠隔震支座,以減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傳遞,降 低地震作用下上部結構的層間剪力。 為了保證隔震結構在大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必須將隔震層 阻尼調到較高水準,通常可採用大鉛芯的橡膠隔震支座,以 降低隔震層的位移;顯然,在設計上存在矛盾。 另外,當結構平面不規則時,僅採用橡膠隔震支座難以有 效地約束隔震層的扭轉變形。null解決辦法 在隔震層設置附加粘滯消能器,取代橡膠隔震支座 中的部分鉛芯,不但不增加隔震層的水平剛度,而 且可通過提供隔震層較大的阻尼來提高隔震效果、 增加結構安全性。通過合理佈置消能器的位置,有效地約束隔震層的 扭轉效應。null粘滞消能器 GZP500 GZP600 2GZY500null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的優化設計參數平位移剪應變 型號 外徑 mm 豎向剛 度 kN/mm 豎向設計 承載力 kN水平剛度 (kN/mm) 阻尼比 容許水 mmγ=50% 剪應變γ=250% 剪應變γ=50% 剪應變γ=250% GZP500 520 1500 2500 0.85 0.70 0.05 0.03 275 GZY500 520 1800 2500 1.70 0.90 0.25 0.10 275 GZP600 620 2000 4000 1.10 0.90 0.05 0.03 330null對隔震結構與非隔震結構進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 震作用下的時程分析。時程分析一般選擇不少於2 條實際地震記錄、1條人工地震波。隔震結構前三階振型週期分別為2.52s、2.30s、 2.15s,對應非隔震結構的前三階振型週期分別為 0.56s、0.46s、0.34s,可見採用隔震措施後明顯 延長了結構的自振週期。null底层 层间 剪力 时程 比较 (人 工波 X方 向) 150001000050000-5000-10000-150000246810 时间 /s1214161820底层 层间 剪力 时程 比较 (人 工波 Y 方向 )150001000050000-5000-10000-150000246810 时间 /s1214161820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底层层间剪力对比层间剪力/kN层间剪力/kN 非 隔震结 构隔 震结构 非 隔震结 构 隔 震结构 null隔震层位移时程(Taft波X方向)隔震层位移时程(El-centro波X方向)25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250 200150100 50 0 -50 -100-150-200 -250-2500246810 时间/s12141618200246810 时间/s1214161820隔震层位移时程(人工波X方向)250200150 100 50 0-50 -100 -150 -200-2500246810 12 时间/s14161820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位移位移/mm位移/mm位移/mmnull經比較,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結構平均最大層間剪力為 4069kN,對應的非隔震結構平均最大層間剪力為15713kN, 兩者之比為0.258。根據《規範》規定,上部結構地震作用 減震係數可取0.38,上部結構水平地震作用可按7.5度進行 設計。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層平均最大位移為238mm,小於隔震支座275mm的容許位移限值,符合《規範》要求。多遇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下粘滯消能器平均最大受力分 別為33kN、540kN,平均最大位移分別為54mm、238mm,滿足 設計要求。null隔震層等效阻尼比 Damping ratio of isolation layer阻尼比能器 地震作用 隔震層水平 等效剛度Kh kN•mm-1 平均最大振 幅D/mm 振動一周耗能/kN•m 各部分等效阻尼比 總等效 橡膠隔震 支座 粘滯消能 器 橡膠隔 震支座 粘滯消 多遇地震 作用 136.8 54 1.133× 108 5.036× 108 7.41% 16.69% 24.1% 罕遇地震 作用 120.5 238 9.288× 108 4.306× 109 3.30% 15.30% 18.6%nullnull隔震方案的經濟指標分析 非隔震結構造價: 非隔震結構總造價為1820萬元。 其中:上部結構:1500萬元;基礎(主要為樁基): 320萬。 隔震結構造價: 基礎隔震方案結構總造價為1700萬元。其中:1)節省的造價基礎(樁):100萬;上部結構:1500×10%=150萬。地面處理:90萬;合計:340萬;2)增加的造價整體架空層增加造價:100萬;粘滯阻尼器:55萬;迭層橡膠隔震支座:65萬;合計: 220萬; 3)綜合造價:節省投資120萬。null成都凯德风尚高层住宅 隔震设计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6(7)号楼结构平面图nullnullnullnullnull非隔震与隔震结构前6阶振型的周期比较(s) 从表中可以看出,隔震体系的周期较原结构增大了 很多,基本周期由原来的1.69s延长至2.928s,已经 远离了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振型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 11.6902.928 21.6582.876 31.3672.663 40.4990.821 50.4210.718 60.4020.573null 地震剪力对比(小震)多遇地震下隔震前后结构X和Y向层间剪力值null 地震剪力折减系数(小震)隔震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下隔震前后结构X和Y向各楼层剪力比null 地震剪力对比(大震)罕遇地震下隔震前后X和Y向各楼层层间剪力对比null 地震剪力折减系数(大震)罕遇地震下隔震前后下各楼层层间剪力比null 非隔震结构加速度罕遇地震下非隔震结构各楼层X向和Y向最大加速度null 隔震结构加速度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各楼层X向和Y向的最大加速度null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加速度对比罕遇地震下隔震前后X向各楼层加速度比较null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倾覆力对比(X)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0500000100000015000000.000.501.00大震-隔振前后X向倾覆力矩折减系数大震-隔振前后X向层倾覆力矩对比(kN* m)隔震前后X向倾覆力矩及折减系数楼层位置楼层位置 Elcentro波 TDX1-2 人工波 US202 平均值Elcentro波(隔振) TDX1-2(隔振) 人工波(隔振) US202(隔振) Elcentro波(不隔 振) TAFT波(未隔振) US202波(未隔振) 人工波(未隔振)null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倾覆力对比(Y)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0.000.501.00050000010000001500000大震-隔振前后Y向倾覆力矩折减系数大震-隔振前后Y向层倾覆力矩对比(kN* m)隔震前后Y向倾覆力矩及折减系数楼层位置楼层位置 Elcentro波 TDX1-2 人工波 US202 平均值 Elcentro波(隔振) TDX1-2(隔振) 人工波(隔振) US202(隔振) Elcentro波(不隔振) TAFT波(未隔振) US202波(未隔振) 人工波(未隔振)null隔震结构倾 覆力矩大大 减小,充分 反映了上部 结构地震剪 力不再是三 角形分布, 而是趋向于 矩型分布 大震下隔震 效果更好 大震下隔震 结构倾覆力 矩只有小震 非隔震结构 的2倍,而大 震下非隔震 结构为6倍 X向和Y向倾覆力矩各工况比较 楼层 位置小震下隔震/非隔震大震下隔震/非隔震大震隔震/小震非隔震X向Y向X向Y向X向Y向 19 0.70 0.80 0.32 0.37 2.00 2.36180.740.850.330.392.072.43170.780.880.340.392.152.48160.810.900.350.402.222.54150.830.920.360.412.262.60140.850.930.360.422.292.63130.850.930.370.422.322.66120.860.920.370.432.362.68110.860.910.380.432.402.70100.860.890.390.432.432.6890.860.870.390.422.472.6780.860.860.400.422.512.6670.850.840.400.422.532.6460.850.820.400.422.552.6250.840.810.400.412.542.5940.840.790.400.412.532.5630.830.780.400.402.512.5320.830.780.390.402.492.5110.830.790.390.402.492.50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非隔震结构各层位移及位移角(6#楼)罕遇地震下非隔震结构X向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及最大位移角null 非隔震结构各层位移及位移角(6#楼)罕遇地震下非隔震结构Y向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及最大位移角null 隔震结构各层位移及位移角(6#楼)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X向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及最大位移角null 隔震结构各层位移及位移角(6#楼)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Y向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及最大位移角null隔震结构在 罕遇地震下 最大层间位 移角均大于 1/600,上 部结构基本 处于弹性工 作状态,非 隔震结构则 在1/300— 1/500,填 充墙等非结 构构件不可 避免发生破 坏非隔震与隔震结构各层位移角比较 楼层号X方向Y方向隔震非隔震隔震非隔震191/13951/5531/6891/331181/12551/4951/6681/321171/11151/4401/6471/311161/10021/3951/6281/303151/9141/3631/6121/297141/8471/3421/6011/294131/7931/3281/5941/294121/7531/3181/5921/297111/7211/3091/5961/303101/6991/3051/6051/30591/6791/3031/6181/31081/6691/3031/6351/32071/6701/3071/6601/33361/6851/3101/6961/35151/7111/3121/7471/38041/7481/3221/8201/42831/7931/3501/9381/51821/8181/4171/11241/70511/10071/80615611/1455隔震层位移97.1/95.7/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隔震层剖面图null楼梯间nullnullnull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null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本文档为【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科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741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4-03-11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