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版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版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XXX2009至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剖析1、教材简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率和反比率”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构造,经过适合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修养。2、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过察看、操作、实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版
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XXX2009至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教材剖析1、教材简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率和反比率”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构造,经过适合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培养数学修养。2、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过察看、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点,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率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率和成反比率的量,领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3)让学生经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有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4).进一步感觉数学思考确实定性和数学结论的谨慎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战胜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仔细仔细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实时校正的优秀习惯。5).进一步感觉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率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率和反比率、扇形统计图、转变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率和反比率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二、班情、学情剖析1、班级情况剖析: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正直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重;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正直,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2、学情剖析: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马马虎虎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正直,不恪守校纪班规。三、教学举措1、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学目的,亲密联系学生实际精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教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安排教学环节;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3、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4、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实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正直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赐予耐心指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周别日期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1~一、圆柱和圆锥1、面的旋转2、圆柱的表面积32~3、圆柱的体积43~4、圆锥的体积44~5、练习一单元测试45~二、正比率和反比率1、变化的量2、正比率46~3、画一画4、反比率(一)7~4、反比率(二)5、察看与探究8~6、图形的放缩7、比率尺9~8、练习二单元测试10~整理与复习期中考试总复习一、整数1、整数11~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3、常有的量12~二、数的运算1、运算的意义2、估算13~3、计算与应用4、运算律14~三、代数初步1、用字母表示数2、方程15~3、正比率、反比率4、探索规律四、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2、线与角16~3、平面图形4、立体图形五、图形与测量、变换、地点六、统计与概率17~七、解决问题的策略18~毕业测试1920214344444343清明节期中考劳动节庆六一端午节放假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的:1、联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点。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点。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领会“类比”的思想。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单元教材剖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经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联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领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单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见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点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体现了几个生活中的详细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察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在联合详细情境感觉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经过迅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联合空间想象领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点。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联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操作与思考、想象相联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点、发展空间观点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点。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经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体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特意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同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同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入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领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领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视类比、转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考证说明”的探索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能够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考证说明”自己的猜想。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持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考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此外,教材还注意转变、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考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稳固所学知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宽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演习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稳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宽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课时安排:12课时内容课时数1、面的旋转12、圆柱的表面积23、圆柱的体积34、圆锥的体积35、练习一3课题1、面的旋转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圆柱、圆锥的特点。(P2~5页)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教材剖析教学难点:经过察看,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1、经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2、经过察看和着手操作等,初步领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点。教学目的3、经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点,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准备各样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察看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活动二察看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事后形成一个半圆形学生体验:线动成面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迅速的旋状小棒,察看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1、学生实际着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察看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2、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3、认一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极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解说。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三、稳固练习1、找一找,下列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许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许圆锥的。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3、想一想,连一连。四、讲堂总结由学生说一说圆柱、圆锥的特点五、布置作业应用题2、圆柱的表面积课题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1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P6~8,试一试)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红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1、能根据详细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2、经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能够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点的认识,教学目的发展空间观点。3、联合详细情境和着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准备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惹起兴趣。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圆柱侧面积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考证方才的猜想。2、察看对照:察看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沟通: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点感觉: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能够写成:S侧=2∏r×h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合用呢学生着手操作,动笔考证,得出了同样合用的结论。研究圆柱表面积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三、稳固练习填空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四、讲堂总结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2、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五、作业布置课题表面积的计算练习课第2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及解决有关问题。(P8~9)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教材剖析教学难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教学目的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说说计算方法二、实际应用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三、实践活动四、讲堂总结说一说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应当注意什么(特别注意弄清物体有几个底面)五、作业布置3、圆柱的体积课题体积的计算第1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P10~11)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1、经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变思想。教学目的2、经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剖析推理能力。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准备圆柱体学具、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求右面各圆的面积(回答)。(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平分红若干等份,能够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探索新知根据学过的体积观点,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能够像上面说的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经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变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同来议论。公式推导。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回首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变)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议论并得出结果。让学生再议论:圆柱体经过切拼,圆柱体转变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小结。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4.教学算一算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三、稳固练习r,经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四、讲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获得的指出:这节课,我们经过转变,把圆柱体切拼转变成长方体。五、作业布置课题圆柱的容积第2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圆柱体容积的观点及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点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变”的思考方法。教学准备圆柱形水桶一对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提问: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5分米。2)底面直径10厘米,高6厘米。3)底面周长分米,高4分米。二、探索新知引新。出示圆柱形水桶教具,指出:这个圆柱水桶能盛水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圆柱体的容积”。举例练习(1)出示题目。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学生读题后解答。小结求圆柱体的容积能够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去求,但有关长度必须是从里面量得的数据。三、稳固练习四、总结全课1)计算时要统一单位。2)求圆柱体容器的数据要从里面量。五、作业布置课题练习课第3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圆柱体积(或容积)计算及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娴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娴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目的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说一说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说一说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能够是什么算一算下列各圆柱体积。1)底面积是35平方厘米,高10厘米。2)底面半径5分米,高6分米。3)底面直径是80厘米,高15厘米。4)底面周长是米,高5米。二、专项练习比较练习体积练习三、稳固练习四、讲堂总结:经过练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4.圆锥的体积课题圆锥的体积第1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14~15)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材剖析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目的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点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变”的思考方法。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等教学程一、孕伏1、提:(1)柱的体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体的形,学生指出的底面、面和高.2、入:同学,前面我已了,掌握了它的特点,那么的体怎算呢我就来研究个.(板:的体)二、探究新知(一)指探究体的算公式.1、教:下面我利用的方法来探究体的算方法。老每同学都准了两个体容器,两个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先往柱体(或体)容器里装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体(或柱体)容器里.倒的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之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你了什么2、学生疏学生果①柱和的底面相等,高不相等,体容器装沙土往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②柱和的底面不相等,高相等,体容器装沙土往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③柱和的底面相等,高相等,体容器装沙土往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3、引学生:柱体的体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体体的3倍或的体是和它等底等高柱体的。板:4、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5、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6、反应练习①圆锥的底面积是②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10,高是3,体积是(9,体积是())。(二)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正,说说解题方法三、稳固练习四、全课小结经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五、作业布置课题练习课第2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内容圆锥体积计算的稳固练习。(P16~17)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娴熟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目的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着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说一说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锥体积需要哪些条件3.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实际应用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三、拓展练习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四、讲堂总结说一说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五、作业布置课题深入练习第3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知识的深入练习。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娴熟应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圆锥体积的方法,能娴熟应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积是平方分米,高6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一个圆柱底面直径8厘米,高5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9.42米,高1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二、引导练习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9.4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引导:(1)这个小麦堆是什么形状(2)说一说解答思路。(3)请你列式并计算。2.一个圆锥钢锤,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块钢锤约多少克引导:(1)你能说一说钢锤的样子吗(2)说一说解答思路。(3)你认为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什么4)请你列式并计算结果。三、深入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积是314平方厘米,高8厘米,一个圆锥和它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提问:这道题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条件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锥的高引导学生用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然后比较得出: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柱高是圆锥高的;同样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四、总结全课经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5.练习一课题基础练习第1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与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P18~19)教学重点: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教材剖析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地解答有关问题。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地解答有关问题。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回答下列问题。1)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系统算一算。(1)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dm,高5dm。①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各是多少②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锥形钢坯,底面半径是20cm,高是12cm。①这个钢坯的体积是多少②将这个钢坯熔铸成与圆锥的底面相等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多少二、综合练习第1题。1)学生独立计算各形体体积。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第2题。1)仔细审图,弄清图意。2)列式计算。第3题。1)求纸的大小,实际上是求什么2)将计算结果与同学沟通,发现问题实时更正。三、全课总结你认为在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四、作业布置课题深入练习第2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内容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直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及高的关系等。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有关问题。教材剖析教学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目的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1)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2厘米。①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②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分米,高是9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说一说。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1)等底等高时,体积关系。(2)不等底等高时,体积关系。3)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高的关系。(4)体积相等,高相等时,底面积的关系。二、专项练习直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计算下列各体积。2.3.三、全课总结经过练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课题圆柱与圆锥的实际应用第3课时(总第12课时)教学内容应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答有关实际问题。教材剖析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答有关实际问题。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引导练习一个圆柱形有盖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20厘米,高是20厘米,如果满水,可装水多少千克引导提问:(1)题目中为什么要说“从里面量”2)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①先计算容器的容积②后计算装水多少千克。2.要制10节圆柱形铁皮水管,底面直径50厘米,高2米,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引导提问:(1)水管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2)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实际上是求什么3.制100个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40厘米,高50厘米,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引导提问:(1)这种铁皮水桶有什么特点2)说一说解答思路。3)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一根钢管,外直径是4分米,内直径是3分米,长2.5米,每立方分米钢重千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1)说一说这根钢管的形状。2)要求钢管重量应先求什么3)应当怎样求钢管的体积三、综合练习1.2.3.四、作业布置1.2.第二单元正比率和反比率单元教学内容:变化的量正比率画一画反比率察看与探究图形的缩放比率尺单元教学目的:1、联合详细情境,领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靠的变量;在详细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联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率或许反比率;能根据正比率和反比率的意义,判断两个有关系的量是不是成正比率或反比率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率和反比率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率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4、经过察看、操作与沟通,领会比率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认识比率尺的含义。5、运用比率尺的有关知识,经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比率、反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率或反比率。课时安排:共12课时教学内容课时数(节)1、变化的量12、正比率23、画一画14、反比率25、察看与探究16、图形的缩放17、比率尺28、练习二2课题变化的量第1课时(总第13课时)教学内容两种有关系量的变化情况。P24上的内容。.联合详细目标,领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让学生知道其中一种量变化,教学目的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2.在详细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两种变化的量。教学难点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揭露课题。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好多有关系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活动一:察看并回答。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察看表中所反应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波及的量是哪两个量察看后请回答。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怎样随年纪增长而变化的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纪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顶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4、体重一直会随年纪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了然什么说明:体重和年纪是一组有关系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合控制自己的体重。活动二:骆驼被称为“荒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察看书上统计图:1、图中所反应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同桌两人察看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涨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5、次日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板书h=t÷7+3或h=t+37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拥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沟通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拥有变化的关系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有关系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拥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拥有有关系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点,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三、深入练习。找一找,生活中两种有关系的量,记录它们的变化情况。四、总结。五、作业。下表是圆面积变化情况。半径(米)12345面积(平方米)1.上表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圆的面积怎样随着半径的增长而变化的课题正比率的意义第1课时(总第14课时)教学内容正比率的意义。P25~26的例题,“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等。1、联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率,理解正比率的意义。教学目的2、能根据正比率的意义,判断两个有关系的量是不是成正比率。教学重点理解正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率的意义,判断两个有关系的量是不是成正比率。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两种有关系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年纪与体重、时间与温度、价钱与数量等。2、教师:两种有关系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样的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正比率二、探索新知活动一:在情境中感觉两种有关系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一)情境一:1、察看,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察看,把数据填在表中。2、填完表此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行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行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三)情境三: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置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2、把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行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行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置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5、正比率关系:1)时间增加,所走的行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行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行程和时间成正比率。2)购置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6、察看思考成正比率的量有什么特点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四)想一想: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率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率。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可正比率。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小明和爸爸的年纪变化情况如下:小明的年纪/67891011岁爸爸的年纪/3233岁1)把表填写完整。2)父子的年纪成正比率吗为什么3)与同桌沟通,再集体汇报。(爸爸的年纪=小明的年纪+26。虽然小明年纪增加,爸爸年纪也增加,可是小明年纪与爸爸年纪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纪不可正比率)三、深入练习(练一练)。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率,并说明原因。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纪。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四、总结。五、作业。采用作业设计习题课题正比率练习课第2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内容P27“练一练”第2~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成正比率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能正确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比率。教学重点正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有关系的量是否成正比率。教具准备投电影、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投影出示)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行程如下表:时间/时1234567行程/千米2004006001)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这里的时间和行程成正比率吗为什么行程教师板书:=速度(相同)时间因为速度相同(一定),所以行程和时间成正比率。2、在布店的柜台上,一像下面一张写着花布米数和总价的表格。数量(米)1234567总价(元)1)把表格填写完整。2)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3)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反比率。总价教师板书:=单价(相同)数量3、小结。二、深入练习。(练一练题目)1、第2题指名回答,集体校正。2、第3题学生独自做题,教师巡视,校正。3、第4题四、总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率1)两种量有关系。(2)一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3)两种量的比值相同。五、作业。采用作业设计习题课题画一画第1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描点表示正比率关系。P28~29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等。1、在详细情境中,经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率图象。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率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教学目的应的变量的值。3、进一步理解正比率的意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比率图象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率的量所对应的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率关系)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圆的半径与周长。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6、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7、圆的面积与半径。二、探索新知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达成。一个数012345678910这个数的5倍051015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原因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拥有正比率关系。3、根据上表,说出下列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察看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4、连结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一个数这个数的5倍355560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地点。(学生独立达成)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正确三、深入练习(1、“试一试题目”2、“练一练”第4题)。四、总结。五、作业。“练一练”的1~3题课题反比率的意义第1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3页上的内容。1、联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率。教学目的2、能根据反比率的意义,判断两个有关系的量是不是成反比率。3、利用反比率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反比率关系在生活中的宽泛应用。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反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根据反比率的意义判断两个有关系的量是不是成反比率。教具准备投电影、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率为什么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二、探索新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成正比率关系的量,今天我们持续研究两种量成反比率关系的变化规律。情境(一)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投影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情境(二)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察看,思考同桌沟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行程(一定)察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变化关系乘积(行程)一定情境(三)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变化关系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5、小结:都有两种有关系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率关系。三、想一想:第一题中哪个变化关系成反比率并说明原因。四、深入练习。P33页第1、4题五、总结。怎样判断两种有关系的量成反比率关系式:X×Y=K(一定)六、作业。P33“练一练”2、3题课题反比率的意义练习课第2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内容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率(正比率或反比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率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时是否成反比率。教学目的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率或反比率,提高学生的剖析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正、反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率或反比率。教具准备投电影、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投影出示)。1、填一填,说一说。(1)每个箱中苹果的个数相同,运来苹果的箱数和苹果的总个数如下表。箱数/箱2481632总个数/个1632A把表格填写完整。B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C哪一个量不变。D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率。(2)苹果的总个数一定,每个箱中苹果的个数和所装苹果的箱数如下表。箱数/箱2481020总个数/个10050A把表格填写完整。B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C哪一个量不变D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率二、综合练习。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率或反比率。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袋数和总质量。2、一个人的年纪和身高。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4、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面积和宽。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6、圆的面积与半径。过程要求:(1)逐个出示以上题目。(2)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3)教师概括。三、讲堂小结。四、作业。采用作业设计题目课题察看与研究第1课时(总第19课时)教学内容察看与研究。P34上的内容。、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率的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反比率的意义。教学目的2、认识反比率曲线图的特点。3、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表示反曲线图的特点。教具准备方格纸、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再看一看能够连成直线还曲线(指名回答)二、探索新知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1、察看表格,说一说长和宽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个量一定(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2、面积一准时,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反比率关系)3、根据数据在方格上画出8个方形。(学生直接在本上达成)4、接中的点A,B,C,D⋯⋯(生一同,明自己的猜想)三、深入。教投影出示准好的目,学生独立达成,教巡,正。四、。五、作。用作目课题图形的放缩第1课时(总第20课时)教学内容P35~37的内容。(画一画、探究活)、通察、操作,领会形能够按一定的比率大或小。教学目2、懂得数中两个数表示的意,学会用数确定点的地点的方法。3、通形的放,合详细情境,感觉形的相像。教学重点形的小与大。教学点形大的原理。教具准方格、片、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红一家外旅游,照了很多相片,小红把几张放大后,挂在家里,把几张缩小后,放在夹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或缩小的原理吗教师板书:图形的放缩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挂图议论谁画得像呢引导学生剖析这三名学生是怎样画的。①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②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2)小结①笑笑、淘气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②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③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三、深入练习。(P36~37)1)“画一画”2)“探究活动”小组沟通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四、总结。五、作业。采用作业设计题目课题比率尺第1课时(总第21课时)教学内容比率尺的意义。P38~39上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比率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率尺所表示的详细意义。教学目的2、联合详细情境,利用比率尺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研究意识。3、感觉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比率尺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率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具准备挂图、直尺等。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出示挂图(挂图)1)察看平面图,找到比率尺。2)教师简介比率尺的重要作用。说明绘制地图(如建筑设计等)都必须用上比率尺。2、什么是比率尺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率尺二、探索新知1、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图。请学生仔细察看图形,说一说:(1)你获得哪些信息(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比率尺1:100是什么意思(1)学生猜想。(2)教师:比率尺1:100,是指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实际100厘米。3、比率尺的意义。教师:比率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板书:比率尺=(说明:一般情况下,比率尺的前项为1)实际距离三、深入练习。2~5题四、总结。五、作业。“试一试”题目课题比率尺第2课时(总第22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求比率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P40~41练一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率尺的意义,掌握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教学目的2、使学生能运用比率尺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理解比率尺的意义。运用比率尺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张中国地图、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说一说什么是比率尺图上距离板书:比率尺=实际距离2、你见过哪些比率尺举例说明表示的意义。3、算一算。(1)小红家到学样的距离是1500米,图上距离是10厘米,这幅图的比率尺是多少(2)一条200长的跑道,画在比率尺是1:1000的图上,应画多少厘米3)在比率尺是1:5000的图上量得操场的长4厘米,操场的长实际距离是多少米过程: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校正。二、深入练习。1、第1题。1)出示中国地图。2)量出北京和台北的距离,再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3)学生独立达成另一个问题。2、第2题。学生根据图,回答课本问题。四、讲堂小结。五、作业。“练一练”第3题课题练习二第1课时(总第23课时)教学内容正、反比率的练习。练习二的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率的意义,能运用正、反比率的原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正、反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正、反比率的原理解决有关问题。教具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正比率的意义。1)由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条件下两个量在正比率。①两个有关系的量②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减少。③两个量的比值相同。(2)举例说明。例:速度不变,所行的行程和时间成正比率。2、反比率的意义。1)由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条件下两个量在反比率。①两个有关系的量②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减少;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增加。③两个量的积一定。(2)举例说明。例:行程一定,所需的时间和行驶的速度成反比率。、复习正、反比率的判断。判断的方法和步骤:“一想”、“二找”、“三判断”。一想:哪两种量是有关系的量哪一种量是一定量二找:两种有关系的量与不变量有什么关系列出关系式。三判断:根据关系式,一定的量是积仍是商,判断是成正比率仍是成反比率。二、综合练习。1、第2题。1)把表填完整。2)回答课本上的问题。2、第4题。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题4题三、讲堂小结。四、作业。练习二第1、3题课题练习二第2课时(总第24课时)教学内容比率尺练习。练习二的5~7题。、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率尺的意义,能运用比率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目的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率尺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率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具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比率尺图上距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比率尺=实际距离2、说一说。1)比率尺1∶800表示什么2)比率尺1∶3000000表示什么关于比率尺1∶3000000,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述。①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00000厘米。②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民30千米。3、做一做。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1)这幅地图的比率尺是多少2)如果图上距离7厘米,实际是多少千米3)如果实际距离是600千米,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过程要求:①学生独立达成教师巡视讲堂,认识学生练习情况。②全班反应。二、综合练习。(第5题)1)学生独立做题。2)指名回答。3)回答较好的赐予表扬,不好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三、讲堂小结。四、作业。练习二的第6、7题课题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总第25课时)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P47~48“练一练”第1~7题。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教学目的2、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解决有关圆柱、圆锥的实际问题。直尺,投电影等。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指名学生回答)2、本节课我们复习第一部分内容。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二、知识疏理。1、说一说在“圆柱和圆锥”单元中你学到哪些内容(投影出示表格)特点侧面积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特点体积(1)学生回答。(2)教师整理知识要点。2、根据学到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沟通。三、稳固练习。1、第1题。2、第2题。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全班反应。3、第5、7题。第7题→第2题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讲。四、讲堂小结。五、作业。“练一练”第3、4、6题课题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总第26课时)教学内容正比率、反比率及比率尺。P49~50第8~13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率、反比率的意义,能较娴熟地正确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率。教学目的2、能运用正、反比率关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解决比率尺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正比率、反比率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正、反比率关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解决比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蜜雪冰花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6-23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