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AGE\*MERGEFORMAT15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学校:福建街小学年级:二年级教师:江雪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二、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PAGE\*MERGEFORMAT15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上册)学校:福建街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年级:二年级教师:江雪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二、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能力。三、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新课,讲古时候一个人拿竹竿过城门的故事。师:为什么他进不去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他进去呢?(学生自由回答)再讲古时候一个人拿尺去买鞋的故事。引出课题(长度单位)二、自主探究(一)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二)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三)用厘米量。1、量一量一拃,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3、量一量双臂之间的长。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老师出示不正确的测量方法)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四、课堂小结:厘米真是太有趣了,只有我们的手指那么宽,并且在我们身边还很常用,像那些比较短的东西(例如:手指、课本、脚等等)大部分是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布置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板书设计:长度单位:1厘米手指宽、书本厚、桌面厚、、、、、、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二、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2、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5米=()厘米  200厘米=( )米课堂小结:“米”这个长度单位真是长啊,100个厘米才能等于1米。并且它也很常用,我们要量较长的单位就要找它了(例如:门窗、房子、大树等)。五、实践活动:1、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2、量跳远的距离。3、量一量孩子的课桌长度。(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量的(起点),另一个是量的(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六、作业:回家和妈妈一起量一量家里的家具,都哪些是用板书设计:长度单位:1米人的一步、小孩的双臂宽、咱班小朋友的身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二、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2、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教师演示.3、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第5页做一做第一题,指名口答.3、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4、画线段。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四、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五、作业:第5页做一做第2题,第6页做一做1.2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2、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思.二、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1、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判断,为什么?(1)13厘米就这么高,用手比一比,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应该是13米高。(2)我1米多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3)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三、拓展运用:1、第7页做一做.指名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一的6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3、练习一第7题,先估计,再实测,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四、小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练习一第4.8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二、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小组交流,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指名读题,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35+2=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这道题还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列竖式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十个35+237计算时先算个位,再把十位的3照写下来。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2页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做一做第2题,两人演板,其余做在练习本上。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来计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一题前两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1、验证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5+2=7,60+7=67,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5+32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3捆2根,合起来是6捆零7根,也就是67,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7。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2)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三、拓展运用:1、课本13页做一做第1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有竖式计算。2、第2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3、开放题: 36       +6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四、小结: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五、作业:练习二第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4例3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德育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板算:34+53订正板算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导入新课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二、新课探讨。1、看书P14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学生?提问:从图中可以得到那些信息?二(1)班有多少人?(36人)二(3)班有多少人?(35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列式:36+35=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请同学说说用小棒是怎样算的。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非曲直1个什么?(一个十)也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一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了的那一捆是哪来的?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提问:怎样写竖式?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个位满十,向十位进出1。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你能说说十位上的7是怎样来的吗?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请同学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37+53=边做边说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P11“做一做”中的题,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2、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36元,儿童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解答,并写上竖式。)3、笔算下面各题。25+63=76+5=32+28=四:小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两位和前一天学的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五:布置作业课本p15《练习二》第4题,p16第7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15---P16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点: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能力点: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德育点: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2、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3、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5、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6、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7、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1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P17、18例1,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点: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引出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5、应该怎样列式呢?引导学生列出36-23=6、观察所列算式,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二、主动探索,获取新知。1、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怎样算36--23=2、指名说怎样算的?鼓励算法的多样性。3、动手操作:用圆片在数为顺序表上摆出36.师:十位上的5个圆片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多少?4、教师演示,请学生注意观察,口述过程,强调从个位的6个中去掉3个,从十位的3个中去掉2个。5、学生观察后思考:如何列竖式笔算?小组讨论。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列出竖式:36-2313问: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师:对了,数位对齐后我们才能去减。个位:6-3=3写在对着个位上6和3的横线下。十位:3-2=1写在对着十位上3和2的横线下。7、师:同学们,刚刚老师在算36--23=13时,你们注意了没有,老师是先算哪儿?再算那儿?引导学生归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布置作业课本p20练习三第2、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知道了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在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发言,选出“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让学解决。二、自主探究:1、学生列式:51-36=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学情预测:(1)从51根小棒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6根,再拿出1捆。(2)先拿出3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6根。(3)先拿出4捆,再从4捆中拿出4根。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三、拓展运用:1、p19页做一做指名演板2、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3、做练习三第5题。4、做练习三第5题。5、蚂蚁传递信息。38-18=()   ()-8=()  ()+35=()     ( )-26=()()-25=( ) ()+40=( )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五、布置作业:P21页练习三第7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七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1-P22练习三8-14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二、巩固练习1、指名演板21页第9题。2、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10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3、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14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八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二、能力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主体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二、自主探究: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三、拓展运用:1、出示习题。练习四第一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东东下了多少蛋?西西和东东谁下的多?学生自己解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2、课本24页第1题,独立完成。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四、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就是应用题,其实应用题并不难,认真读提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五、课后作业:把25页第一题做一做。课后反思:第九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4。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从这个表里可以看出许多数学问题,看谁看出的多,并试着解决出来。二、基本练习: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多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多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学生自由做一做,并试着总结一下,教师小结:是呀,这四道题都是加法计算,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习减法了吧,快让我们看看吧。三、自主探究:1、出示25页例题,先让学生找找,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找找一班得了多少面红旗?三班比一班少的了多少面红旗?2、完成24页做一做四、拓展运用: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25页第2、3、4题。第2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第3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应用题,谁来说说和加法有哪些不同?应用题要注意什么?六、课后作业:完成25页2、3、4题。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二、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  34个 22个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2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2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2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 28       62        + 34      +22    62       84             2 8    + 34        6 2    + 2 2      8 4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3、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三、拓展运用:1、54+20+16   90-58-24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2、课本28页做一做第1、2题。3、26+(  )-20=30     73+5+(  )=98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五、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3题。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二、自主探究: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3)做一做:56+24-30=80   78-24+39=93指名板演:5 6       7 8   + 2 4      -2 4        8 0       5 4                  +3 9                 9 3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4)72-(47+16)问: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4772+16-63639讨论:有简便写法吗?三、拓展运用:1、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分组练习,集体订正。2练习五第4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练习五第7题。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32例5教学目标:1、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人?2、知道了什么?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3、怎样解答?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14-5=9(人)一共有多少人呢?9+14=23(人)4、解答正确吗?5、小结解答方法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1、完成做一做全班交流解决方法2、完成P33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3、完成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随堂练习:课后反思:第十三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35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课后反思: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3、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2、制作角。(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P40页的1、2、题。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3、学生创作画。[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角。[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3。(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2、教学例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3、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自由活动:找一找!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四、总结,深化阶段。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拼角教学内容:课本P42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加深对各类角的理解。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会玩三角尺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三角尺。[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2、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要拼出一个钝角观察三角尺,你还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2)应该怎样做?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动手拼一拼,试一试。思考:钝角比直角大,可以用两个什么样的角来拼呢?3)拼出的是钝角吗?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思考: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吗?为什么?三、知识拓展1、完成做一做。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指名汇报展示。2、完成第45页练习八第13题。玩七巧板思考问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单元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47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小棒、练习本、题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插图数一数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清风指路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8KB
软件:Word
页数:151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2-07-29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