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宜兴前墅龙窑考察记

宜兴前墅龙窑考察记

举报
开通vip

宜兴前墅龙窑考察记宜兴龙窑考察记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 071022002 陈昱文 宜兴,江南的温柔水乡,从来就不缺乏浪漫的情调。简约大气的城市,山脚溪边低头劳作的采茶人,善卷老人故居里珍奇秀丽的钟乳石,望着作品倚门而笑的陶艺人,照片机随便拍拍便是爱不释手的画卷。2009年8月19日,我来到江南水乡宜兴,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窑址,来不及过多的眷念美景,我便便匆匆赶往目的地——长乐陶庄和前墅龙窑遗址。 在宜兴一位同学的帮助下,从宜兴市区南行10公里左右,便来到长乐陶庄。长乐陶庄现为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在其展示区里有一...

宜兴前墅龙窑考察记
宜兴龙窑考察记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 071022002 陈昱文 宜兴,江南的温柔水乡,从来就不缺乏浪漫的情调。简约大气的城市,山脚溪边低头劳作的采茶人,善卷老人故居里珍奇秀丽的钟乳石,望着作品倚门而笑的陶艺人,照片机随便拍拍便是爱不释手的画卷。2009年8月19日,我来到江南水乡宜兴,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窑址,来不及过多的眷念美景,我便便匆匆赶往目的地——长乐陶庄和前墅龙窑遗址。 在宜兴一位同学的帮助下,从宜兴市区南行10公里左右,便来到长乐陶庄。长乐陶庄现为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在其展示区里有一处龙窑遗址,具体建造年代不详,根据其砖石混凝土结构我判断其年代并不很久远,但其至今仍然在烧制陶瓷器。刚进门,我看到一些类似石磨磨盘的东西,被安置在铁质的转轴上,边缘粗糙。在其周围,还有很多废弃的“磨盘”。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作用呢?在一位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终于明白这并非是磨盘,而是用来碾碎陶土矿的。由矿里采掘而来的泥料,外观类似岩石,十分坚硬,不可以直接烧造,需要将其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传统的加工方法就是用这种石磨碾碎过筛,加水拌和后经人工翻复捶炼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由于陶土矿的质地非常坚硬,近乎岩石,所以石磨的磨损十分严重,不多久便要更换磨盘,所以出现了周围很多废弃磨盘的情况。 再往里走,陈列多种土样,有太湖河泥,是宜兴均釉的原料,呈灰白色的块状土;有土骨,是宜兴陶红釉的原料,土质呈银灰色,颗粒粉沙状,还参杂有一些白色颗粒;还有白土,米黄色,质地细密,是专门用来修造龙窑的。此时抬头看,便见龙窑的全貌了。整个龙窑约长20米,窑身两侧有大约十几对的投柴孔(俗称鳞眼洞,其上有一馒头状陶制品,可以方便拿下盖上。除了用于投柴,还用于观察窑内烧造情况。),将龙窑的“脊骨”衬托了出来,仿佛一条半隐于山坡的巨龙,随时准备腾飞。龙窑上方建有窑棚,棚顶的青瓦随着窑身而呈波浪状起伏,像是龙的鳞片,鲜活地刺激着你的视觉神经。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走近传说中的龙窑了。窑头处有一圆形窑门,用水泥浇注而成的。窑门很小,需弯着腰才能进去。这便是窑工平日里进出工作地入口。进去之后感觉空间异常狭小,光线也很差。过了几十秒视觉逐渐恢复,才看见窑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罐,两边的墙壁上有类似于“壁龛”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每个壁龛里面放置着一盏带玻璃罩的油灯。由于无法通行,只得再从窑门躬身出来,这时才发现,手上和身上沾染了一些灰色色的东西,可能是在窑里面碰到窑壁所致。 沿着龙窑自下而上,触摸着青砖的柱子,抚摸着白泥烧造而成的窑身,别是一种情怀。原来只能在教科书前憧憬、浮想联翩的龙窑,现在居然触手可及。沿着20度左右的斜坡自下而上,到了窑尾处,突然发现自己距离地面已有一层楼高了。在眼前的是一个高5米多,直径1米多的巨大烟囱,如此一个“庞然大物”让我不由地想象着这座龙窑工作时的场景:窑工忙里忙外,不时用毛巾擦拭满脸的汗水;窑内烈焰滚滚,仿佛巨龙复活喷云吐火;烟囱里喷出滚滚浓烟……这该是多么热烈、多么壮观的景象!进入烟囱里面,从下而上仰望,仿佛自己在一座巨大的枯井之中,成了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 从窑尾处的楼梯下去,也有一窑门,窑门周围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墙壁,可以抵御高温的灼烧。墙脚处我又发现了很多崭新的“石磨”,只不过较先前看见的小了一些。从窑门进去,发现这里比窑头处宽敞很多,像一间储存室,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罐。这里跟窑头处相通。 出来之后,再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量打量,长乐弘的龙窑考察便算是结束了。下面要去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宜兴前墅龙窑,其可谓是瓷都宜兴的一张名片。 首先有必要隆重介绍一下宜兴前墅龙窑。该窑历史悠久,从明朝建成至今,已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龙窑的规模很大,从山脚到山顶,整座小山都被这座龙窑所占据着,窑头至窑尾共有40多米长,真可谓一条“长龙”。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前墅龙窑至今仍然工作着,并且保留了所有的传统工艺技术,难怪其被称为“宜兴最后的活龙窑”,是现在国内仅存的仍在烧造陶瓷品的明代古窑,无怪乎其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墅龙窑在宜兴丁蜀镇前墅村,驱车过去还有一段距离。途中我尽情欣赏着路边的景色,从城市到郊区,再到满眼绿色的田地,一路上看不尽的风景。车子驶入丁蜀镇,仿佛驶入一片陶瓷装点的世界。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着陶罐,某个角落里的紫砂依然那么吸引着你。这里的一切与所谓高雅的艺术无关,只在乎生活;而生活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生活面前,所有的“高雅”只是一种附会,那么的黯然无光。 这么想着,车子在丁蜀镇上七拐八弯,终于在路的尽头看到了前墅龙窑。几百年来,前墅龙窑已经与小镇融为一起,成为镇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墙壁上和石碑上“前墅龙窑”的字样,谁会相信这里还横卧着一座享誉中外的龙窑。宣传画上介绍了烧制陶瓷的过程:制成陶胚,放入窑内烧制,从两侧的窑孔观察窑内情况,并从此投入和添加柴料。烧好的成品堆放在窑厂,以待出售。 与先前见到的龙窑相比,前墅龙窑更显得修长:窑身没有先前的“肥胖”,而且长度更长,有40多米。所以眼前的龙窑更加接近于“龙”的形象,威风凛凛。两侧的窑孔有42对之多。由于前面对于龙窑已经有了一定得叙述,为了避免重复,我对于前墅龙窑的一些相似细节就不再赘述,所以我着重选取一些有价值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来加以详细叙述。 在窑头的北侧有一间小瓦房,从窗户看进去会看到一个小的水池,水池边上斜靠着十几件器具,其名称不得而知,有点类似农具中的铲、钩等。这些器具在先前的宣传画上也见过一些,例如铁铲,添加柴料时所用,一般用来添加煤炭。 在窑的周围堆积着一些柴草,仔细看来柴草的种类还各不相同:有枯萎的竹子枝叶、稻草、松枝等枝等等。原来以为这些柴火只是随便的堆放,后来在当地一位陶艺人的讲解介绍下,才发现这里面还很有学问呢!烧造不同的陶瓷器需要用不同的柴料,只有料用对了才能烧造出真正质地优良的陶瓷器。 烧成的陶瓷器从窑尾出来,用小车从一条平坦的小路一直运送到不远处的窑厂。 山脚是陶艺人的住所,他很热情的领我们参观。一间面积不大的小平房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陶瓷器,门口时两尊青花大花瓶,足有一人多高。他自豪地说,这是宜兴独有的均釉,只有宜兴这边的土石才能烧造的出来。屋内最多的是一些小的器皿,复古的碗、豆罐等,有的上了枣栗色的釉,器表有一些凹凸不平,有一些类似于沙粒的东西浮于表面,碗底没有上釉,露出咖啡色的陶胎;还有一些没有上釉,通体咖啡色陶胎,外表经过打磨,质地细腻,闻闻还有泥土的味道。翻开这些小的陶瓷器,器底刻有“古龙窑”三字,宋体阳文,更增添了其古朴的感觉。据介绍都是纯手工制作,其工艺已绵延近千年。此外,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宜兴紫砂壶了。早有听说“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眼前的紫砂壶也是别具诗意。其中一个硕大无朋的,足有半人高,上面点缀着陶子、枝叶等,壶把被制作成树枝的样子,栩栩如生。陶艺人介绍,制作这样的紫砂壶,可费了不少时间,先要将紫砂泥用搭子捶敲成厚薄均匀的泥片,把泥片切成长方形的泥条,再把泥条慢慢收合黏连,制成紫砂壶最基本的形态。然后便是颈、足等部分的制作黏连,每一步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要非常小心,马虎不得。最后他得意地笑笑,别看这么一件作品,可都要三四千呢!老艺人的陶瓷器让我爱不释手,我忍不住买下了几个。 告别了前墅龙窑,我的宜兴龙窑考察就算结束了。镇上很多的制陶工厂,现代化的设备,隆隆的轰鸣,有点将龙窑淹没的感觉。工业时代带给了我们巨大的利润,巨大的视觉冲击,甚至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心态,但永远带不来的,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敬畏。历史如酒,愈存愈香。 刚进门看到的“石磨” 路边磨损废弃的石磨 制作均釉的材料 宜兴红釉原料 龙窑装修专用 龙窑外部景观 窑口 龙窑窑身 窑尾处窑门 龙窑内部景象 龙窑内部景象 巨大的烟囱(内) 前墅龙窑外部整体景观 前墅龙窑外景 鳞眼洞 烧造陶瓷的柴料 烧造陶瓷的柴料 烧造陶瓷的工具 制作陶胚的工具 陶艺人的作品 均釉 巨大的紫砂壶 带有异域色彩的陶器 将烧成的陶瓷运下山的通道 龙窑附近的废气陶片 制陶人
本文档为【宜兴前墅龙窑考察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14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M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03-23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