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

举报
开通vip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PAGEPAGEPAGE...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
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PAGEPAGEPAGE50—PAGE50—《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PAGE《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第一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何谓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何谓医源性感染?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4、何谓外源性感染?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医院环境等。5、何谓内源性感染?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有哪些特点?答: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主要特点有:(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2)发病形式特点: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散发,也可为暴发。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ICU、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5)感染部位分布特点:鉴于不同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国,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手术切口、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切口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7、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答: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8、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答: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2)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3)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麻疹、水痘等。9、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答: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2)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第二节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概念1、何谓医院感染管理?答:医院感染管理是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总结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并为降低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2)对医疗机构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3)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及反馈,针对存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提出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4)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消毒药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高危部门、环节和操作的管理等;(5)开展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3、根据医疗机构不同规模,应如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答: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不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1)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3)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4)各临床科室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履行哪些职责?答: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其主要的职责是:(1)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相关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并组织实施;(2)协助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医院感染预防工作;(3)对本科室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4)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等制度;(5)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宣教工作。5、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履行哪些职责?答: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者,其主要职责是:(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医院感染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并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的调查;(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规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4)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掌握职业安全防护方法。6、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吗?答:是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工勤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并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7、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有哪些?答: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口腔科、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第一节医院感染诊断原则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才属于医院感染。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3、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与住院期间接受的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吗?答: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如在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出院后,出现相关部位感染而再次入院,该感染直接与上一次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4、住院期间,患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答:患者住院期间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可表现为两种情况:(1)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其他部位感染(排除脓毒血症所导致的迁徙性病灶);(2)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有的混合感染)的感染。5、如何判断新生儿发生的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而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以内发病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体感染等不属于医院感染。6、患者住院期间,只要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就可诊断为医院感染吗?答:不可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培养到细菌而无炎症表现,这只是细菌定植,不属于医院感染。只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又有明显局部炎症表现,才能诊断为医院感染。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答: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8、直接由烫伤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吗?答: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烫伤、手术缝线刺激导致的轻微炎症等不属于医院感染。9、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的急性发作属于医院感染吗?答: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的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感染。10、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答: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伏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属于医院感染。第二节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断1、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如何诊断?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呼吸机相关肺炎。(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罗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小时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2、何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或隧道感染(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等临床表现。3、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答: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细菌或真菌,或者从导管尖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如何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答:常见输血相关性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病等。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1)患者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有证据证明,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有证据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该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5、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答: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是指: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有发热或腹痛。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6、无症状菌尿症是否属于医院感染?如何诊断?答: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史,应属于医院感染。诊断时还应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或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但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如何诊断?答:患者留置导尿后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符合下述条件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发热;(2)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3)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8、手术部位感染共分哪几种类型?答: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答: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或可见化脓性分泌物;(2)从化脓性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10、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累及到深筋膜和肌层的深部软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局部疼痛等感染症状和体征;(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11、手术部位感染中器官/腔隙感染如何诊断?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的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器官或腔隙穿刺或引流出脓液;(2)从器官或腔隙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或再次手术或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感染证据。12、创口感染等同于手术切口感染吗?答:创口除了包括手术切口以外,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导致的伤口。因此创口感染不能等同于手术切口感染。13、如何诊断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答:职业暴露导致的感染应符合以下条件才可诊断。(1)医务人员从事的诊疗、护理环境中有明显的感染性暴露源存在;(2)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有明显的感染性暴露源接触史,如污染锐器刺伤、割伤皮肤,或近距离接触经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飞沫或气溶胶等;(3)有微生物或免疫学证据证明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感染;(4)有病原学或免疫学证据证实暴露源有该种感染性病原物质存在;(5)有病原学或免疫学证据证实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出现该种病原感染,并超过该感染的平均潜伏期。第三章医院感染与微生物第一节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有哪些?答: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1)以机会致病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2)多为多重耐药菌株;(3)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2、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答: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3、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哪几种?答: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4、何谓微生态失衡?答:微生态失衡是指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态系统,并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5、微生态失衡与医院感染有何关系?答:当人体微生态失衡时可出现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微生物群构成比例失调,或在体内发生定位转移,或微生物的宿主转移,从而引起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表现为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及血行感染等。第二节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什么?答: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1)避免常居菌群污染;(2)在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3)选择正确的采样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常规培养应在2h内(厌氧培养应不超过30分钟)送达实验室。2、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答: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根据是否保留血管内导管采取不同采集方法:(1)保留导管:至少采集二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输液港隔膜无菌方法采集。二个位置采血间隔时间应<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2)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集二套血培养,并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血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3、留置导尿管患者如何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答: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标本前,应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松开导尿管,并弃其前段尿液。消毒导尿管采样部位,将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尿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可超过8小时。4、如何正确采集痰液标本?答:痰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法、经人工气道抽吸等多种方法。自然咳痰法采集时,病人应留取清晨第二口痰。采集标本前应取下假牙,清洁口腔(不用牙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直接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困难者可先予雾化。痰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可超过24小时。5、如何正确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答: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时,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感染局部两遍,去除切口表面渗出物和皮肤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拭子两个,采集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脓液或分泌物,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涂片检查。标本应在采集后30min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最长不可超过24小时。第四章医院感染监测第一节医院感染病例及耐药菌监测1、何谓医院感染监测?答: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主要是:(1)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3)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4)利用监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及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5)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1)全院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2)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4、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细菌耐药性及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为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第二节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1、为何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答:因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评价消毒灭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械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2、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答:(1)使用中的消毒剂;(2)紫外线辐照强度;(3)消毒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3、需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答:(1)使用中的灭菌剂;(2)各种灭菌设备;(3)灭菌后物品,如灭菌内镜、内镜附件等。4、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有哪些?答: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等。第五章医院感染暴发第一节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何谓医院感染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哪些?答: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1)某一综合症的暴发:在医院感染暴发时,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如消毒供应中心灭菌不合格时,同一批“无菌包”引起全院不同科室病人、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2)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只出现某一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3)某一病原体感染的暴发:由同种同型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暴发,但感染类型可以不同,既有呼吸道感染,也可有手术切口的感染。3、由谁确认发生了医院感染暴发?答: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如MRSA)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4、病原菌同源性分析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有关吗?答:病原菌同源性分析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有关。病原菌同源性分析可用于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判断、感染病原菌的确定及寻找感染源。进行病原体同源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有:(1)细菌的表型特征分型技术,如血清型、耐药表型等;(2)基因分型技术,如PFGE,Rep-PCR、AFLP等。第二节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答:当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在调查确认后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属于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有哪些?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联系人姓名、电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等。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答: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1)控制/积极治疗感染源;(2)切断感染途径;(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第六章标准预防第一节标准预防原则1、何谓标准预防?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2、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3、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答: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有:(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6)安全注射,正确处置锐器,预防锐器伤的发生。4、什么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答: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的基本要素包括:(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在接诊具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飞沫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卫生;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需要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2)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当患者能耐受时,可佩戴外科口罩;(3)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4)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员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5)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第二节手卫生1、何谓常居菌?答: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2、何谓暂居菌?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3、何谓手卫生?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4、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答: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的主要传播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并挽救生命。5、手卫生能清除手部常居菌与暂居菌吗?答:(1)洗手通过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2)卫生手消毒通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手部暂居菌;(3)外科手消毒通过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6、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7、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8、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9、WHO提出的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是指什么?答:“五个重要时刻”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10、如何正确的洗手?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第七章医院隔离措施第一节隔离的管理要求1、什么叫隔离?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2、医疗用房在建筑布局上有哪些隔离要求?答:医疗用房在建筑布局上有以下隔离要求:(1)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2)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3)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4)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3、普通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答: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1)在病区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3)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张;双排不应超过6张。4、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答: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以下的隔离要求:(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2)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标识明显;(3)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4)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5)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6)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7)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应大于1m。第二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1、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答: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2、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答: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及普通医用口罩三种类型。3、医用防护口罩有哪些特点?答: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适用于(1)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4、医用外科口罩有哪些特点?答:医用外科口罩由3层材料构成,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应注意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1)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2)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5、普通医用口罩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答:普通医用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6、如何正确使用口罩?答:使用口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并按照产品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使用;(2)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将鼻夹压紧至鼻梁;(3)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4)口罩应保持清洁,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7、何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答: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如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8、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答:(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②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③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喷溅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①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②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9、如何正确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时应注意:(1)正确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2)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3)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4)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应用;(5)接触疑似患者时,每个患者之间应更换隔离衣或防护服;(6)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每天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清洗并消毒。10、怎样正确使用手套?答:使用手套时应注意:(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②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2)正确戴脱无菌手套。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4)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执行手卫生;(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11、何时应使用防护帽?答:当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12、何时应使用鞋套?答: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或直接更换专用隔离鞋。第三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1、何谓空气传播?答: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何谓飞沫传播?答: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3、何谓接触传播?答: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疾病传播。4、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答:(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建筑布局、流程合理。5、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答: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患者的隔离要求:(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3)门急诊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并将其隔离;(4)除非在负压病房内,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5)应严格空气消毒。6、接触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答:当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按照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7、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答: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的隔离要求:(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如条件有限,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床间距>1m。优先安置重度咳嗽并有痰的患者;(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隔离;(3)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5)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6)加强通风。8、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答:当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该类患者时,应戴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渗透隔离衣;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正确使用防护用品;9、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答: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隔离要求:(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10、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答: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2)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废弃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置。第八章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一节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太)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还包括:(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无明显漏气;(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该执行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第二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答:(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7)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8)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9)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2、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答:(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尽量接触组织要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3、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答:(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第三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答:(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答:(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第四节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4)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导尿管置管时应注意什么?答:(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3、导尿管置管后,应如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答:(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5)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第九章消毒灭菌概念与原则第一节消毒灭菌原则1、何谓灭菌?答: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处理。2、何谓消毒?答: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可分为几级?答:根据消毒因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为四级,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4、根据医院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答: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5、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答: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粘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膀胱镜、腹腔镜、活检钳、介入导管、植入物等。6、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答: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7、何谓低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物品?答: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床头柜、被褥、地面、尿壶和便器等。8、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9、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什么?答: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产品,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4)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0、如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11、如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答: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的相应方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效果的方法。12、如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时应注意:(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等;(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4)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等消毒法。1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答:不能
本文档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分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清风青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6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3-18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