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举报
开通vip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选消化和吸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选消化和吸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课件及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三)情感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2、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模型。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法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八、教学过程: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言: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米饭、馒头、各种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有些人吃的很多却不胖,而还有些人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却很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观看、思考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1、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3、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4、营养物质的吸收。学生通过对消化道的各部分的吸收情况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得出所吸收的物质讲授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5、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学生总结。教师补充6、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生总结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附、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课本中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探究活动来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馒头越嚼越甜都有切身体会,那么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什么关系呢?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无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系。制定计划:(本实验按课本中来做耗时太长,所以用淀粉纸来做这个实验)(1)制备淀粉浆糊取0.1克干淀粉,加清水1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制取淀粉糊的同时,把滤纸条剪好并做好标记,做好准备。(2)制备淀粉纸把做好标记的滤纸条放入浆糊中浸湿,用镊子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上,晾干后揭下。(3)浸湿淀粉纸实验时,共用5条淀粉纸条,把其中4条淀粉纸用唾液完全浸湿;把1条用清水完全浸湿。把5条不作处理放到寒冷环境中。其余4条全部放入37度温水中,保温5分钟即可。(4)加碘液取出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滤纸条,可看到明显效果。试管12345加入物质馒头屑清水馒头屑唾液馒头块唾液碎蛋白唾液馒头屑唾液处理搅拌搅拌不搅拌搅拌搅拌温度373737370加碘后的现象(四个学生为一组,开始探究实验)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表达交流:引导学生总结: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遇碘不变蓝。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消化,一种是化学消化。酶起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酸碱度为中性。(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胃腺、肠腺(小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大消化腺)(二)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唾液和肠液胰液和肠液口腔、小肠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胆汁胰液和肠液小肠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胰液和肠液胃液胃小肠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四)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消化特点1、小肠很长,约5-6米。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3、含有多种消化液吸收特点1、小肠很长,约5-6米。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所以本节课我就运用实验和演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像我上课时在学习消化系统组成用时过多,致使后面的知识点讲解时就有些仓促,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
本文档为【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老张师傅
20余年电工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在国企担任电工工程师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23-03-08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