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0年高考后期复习资料.doc【生物】

2010年高考后期复习资料.doc【生物】

举报
开通vip

2010年高考后期复习资料.doc【生物】2010-5-28届高考复习(生物) 、2010-5-2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 理综生物(1)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能力要求   1...

2010年高考后期复习资料.doc【生物】
2010-5-28届高考复习(生物) 、2010-5-2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 理综生物(1)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⑴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⑵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⑴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⑵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⑶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⑷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   ⑴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⑵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内容 说明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内容 说明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 4、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5、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和液泡 包括: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 内容 说明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新陈代谢的概念 酶和ATP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植物的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体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 3、植物的矿质代谢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合理施肥 4、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植物和 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5、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 生物固氮的意义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糖类代谢 脂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 7、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意义 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内容 说明 1、生物的生殖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受精作用 2、生物的个体发育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五、遗传、变异和进化 内容 说明 1、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概念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人类基因组研究 2、基因工程简介 基因操作的工具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 3、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XY型) 伴性遗传 5、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6、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7、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优生的概念和措施 8、进化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 六、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内容 说明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 (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激素调节与行为 神经调节与行为 3、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 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5、血糖的调节 血糖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6、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调节 7、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水对无机平衡的调节不作要求 包括: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内容 说明 1、微生物的类群 细菌 病毒 2、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种类 3、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4、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5、发酵工程简介 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的应用 放线菌不作要求 酶工程简介不作要求 以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为例 八、生物与环境 内容 说明 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结构 (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九、实验 内容 说明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7)观察 对植物的影响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入选的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Ⅴ、考纲解读 与2007年考纲的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完全相同。 解读2008年高考大纲(2) 一、考生的四大误区 1、盲目备考,不知道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2、迷信参考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忽视教材 3、陷进题海,不注意解题思路与方法 4、模拟考试不会安排理化生三科的时间 二、2008年命题趋势和备考重要建议 (一)命题的趋势 1、保持相对稳定。考知识、考能力、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 3、突出学科内综合,联系实际注意时代性、前沿性 4、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5、渗透新课标理念,注意探究能力考查 (二)备考重要建议 1、明确一个中心:强调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的复习不动摇 2、立足两个基本点: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强化三类方法:尝试回忆法;实验复习法;图像复习法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5、提升五大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新课标理念(实践能力与探究精神) 三、吃透2008年高考大纲 1、考试性质:选拔性考试;必要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能力要求 ⑴理解能力:①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②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③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理解的基本方法是多思,具体就是,面对生物学现象、概念、原理、实验,从不同角度提出疑问,多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的基础上必须牢固记忆,背不是万能的,不背是万万不能的。高考取材新颖,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都在教材中。只有理解基础上牢固记忆,才能够运用自如。理解不牢,思维不流畅,不能用生物学术语表述,就不能得高分,美梦就不能成真。 ⑵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详见实验专题) ⑶获取信息的能力:①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②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注意起点高、落点低。 ⑷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考试时要能综合运用,功在平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时讲课要注意前后的联系,专题复习时,更要加强联系,而且要多选综合性的练习。头脑好比一个图书馆,知识点就是一本一本的图书,没有编码存放,需要时就找不到,只有很规范的编码,需要时才能迅速找到,考试时就能快速提取到相应的信息,进行重新的组合,拿到分数。所以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 形成综合运用能力,首先要对知识融会贯通,不要用参考书上现成的图表,不好记,最好自己动手构建简明的知识网络,就好比图书馆的编码系统。 ①串联法,即以某一生理过程或现象为主线,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 ②衍射法,即抓住一个核心知识(概念、原理、图解、实例),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多角度联系,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即知识网。 ③归类比较法 ④列表法 ⑤图解法 ⑥数学方法 总之,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找到相互联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个维度联系相关的知识。 同一知识点可以连接在不同的知识结构中,成为不同知识结构中的联络点,这样知识网络就从平面结构转向立体结构。复习过程中还可以随时补充进新内容,使知识网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考试时,什么样的综合应用题都不害怕了。 精选练习,实践应用。有一套好的解题技巧,能力自然提高了。 3、考试范围: 四不考:①考纲没有的②明确不考的③课外读、课外科技活动④小字部分 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5、题型示例 四、实验专题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比重逐年加大,在1/4以上。 全国一卷 26分 36% 天津卷 10分 13.9% 四川卷 20分 27.7% 全国二卷 14分 20% 宁夏卷 25分 27.7% 北京卷 36分 50% 重庆卷 27分 37.5% 海南卷 31分 31% 山东卷 20分 27.4% 所以实验备考极为重要,有人说“得实验者,得高考胜利”。 (一)考试大纲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⑴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⑵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1、已知实验原理和结果,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1、未知结果,通过实验探究,试图找出结论 2、不需要进行假设和预期 2、需要进行假设(原理)和预期(现象) 3、结果不需要讨论 3、需写出结果(现象)和结论(原理) 例:验证小麦种子萌发与光无关。 不需要假设和预期 1、取两个培养皿,分放两张吸水纸,各放1ml清水 2、取30粒健壮小麦种子,每个培养皿放15粒 3、甲培养皿放在阳光下,乙放黑暗处 4、定期观察,记录小麦种子萌发的数目 例:探究小麦种子萌发与阳光的关系 1、假设 预期 光促进种子萌发 光照组比黑暗组种子萌发多 光抑制种子萌发 光照组比黑暗组种子萌发少 光不影响种子萌发 光照组与黑暗组种子萌发基本相同 2、研究方案同左 3、结果 结论 光照组比黑暗组种子萌发多 光促进种子萌发 光照组比黑暗组种子萌发少 光抑制种子萌发 光照组与黑暗组种子萌发基本相同 光不影响种子萌发 A、探究性实验有的只要求写出预期和结论; B、有的只要求写出假设和结果; C、有的是已知预期,推出假设,设计实验,讨论几种结果和结论,最后指出假设是否成立; D、有的给出假设,让你做出预期,设计实验。给出结果,再问结论是什么。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设计一般方法 ⑴审题:题目给出的实验条件、材料用品是什么?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⑵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究还是验证? ⑶找考点:即实验依据,为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而应用的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 ⑷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⑸设计实验步骤:有了思路,具体是怎样操作问题,设计步骤时,要遵循实验设计原则,一定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并思考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怎样运用。 ⑹结果预测分析: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是实验设计的终结,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预测要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可能性,分析要科学、实事求是,应具说服力。 2、注意事项 ⑴三原则: 对照原则:空白对照 条件对照 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自身对照 相互对照 不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等量原则 单因子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⑵两注意: ①注意要达到目的:如Ca2+促进血液凝固,A试管加草酸钾血液不凝,还要加CaCl2让血液凝固,否则不算达到目的。 ②注意可操作性:如叶绿体色素水浴酒精脱色 四、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1、审题时前后找答案 2、能“抄”则“抄” 3、能套则套 4、分段、简明、科学、正确。注意高考阅卷“采点给分法”。 5、把握不准者可答上,高考没有倒扣分。 五、综合考试中时间的安排 1、按试题编排顺序 ⑴选择题21个,约占45分钟;非选择题10个,约占105分钟。 ⑵注意有所加减,最后2个生物题都是21分,必须留够16分钟。 ⑶遇到难题绕过去,不要纠缠费时,特别是物理25题。 2、按科目集中,可减少思维跳跃 ⑴物理60分钟,化学55分钟,生物35分钟 ⑵先做优势科目,有困难科目最后做 生物高考的解题和应用技巧(3) 一、解题技巧 1、审题原则 每年高考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因此认真审题非常关键。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提供的条件之之间的关系,读题要仔细、慎重。 ⑴对“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一定要特别仔细、认真阅渎,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因为高考题很多都是由平时常见的试题改编而来的。 ⑵对新颖题型的审查要耐心。只要耐心多读几遍,冷静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阅读题目时注意区别已知量与未知量。 ⑷抓关键字词。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以下一些词语: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大、小;强、弱;能、不能等。注意挖掘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⑸联系实际。理沦联系实际是当前高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的特点之一,每年高考都会出现很多联系实际的题,这种试题常常以现实生产和生活当中一些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此类试题在认真阅读题干的同时要联系实际,从试题当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 2、答题原则 ⑴先易后难 解题要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不能碰列难题就抓住不放,更不可一开始考试就专挑难题入手。啃住难题不放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一,浪费考试时间,使后而容易的题没时间做;第二,容易丧失信心。如果难题一直无法解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导致压力过大和思维混乱,从而使一些平时可以做的题都做不出来,最后彻底丧失考试信心,导致考试失收。碰列较难的一时无法解答的题目,应该暂时放下而继续往下做别的题。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先做容易题可以平稳心态,增强信心。做完能做的题后再回头做所谓的难题,此时由于信心倍增,思维清晰,难题也许就不觉得难了。 ⑵先高后低 高考的时间是有限的。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时间小够,首先都要保持冷静。因为你做不完别人可能也做不完。稳定情绪后,就必项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最多的分数。这种情况下,面对都会做的题,一定要选择分数较高的题做,同一道题就先答能做的分高的部分。 ⑶胆大心细 所谓“胆大”,就是‘定要有坚定的信心,激起自己的斗志,全力以赴。“心细”就是指答题过程一定要仔细,从审题到思考到落笔,都必须细心周到。避免因粗心而导致失分。 ⑷科学作答 ①答题时尽量用生物学的专用术语,而且要用得准确,如花药离体培养、原生质体、秋水仙素。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②尽量用课本用语进行表述。对说明性的表达,常常可以落脚到课本上的结论性叙述上。比如,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等。 ③话要说完整。要使别人能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自己心中知道。比如,为什么说中耕松土有利于促进值物根对矿质离了的吸收?中耕松土与根吸收离子有如下的因果联系:中耕松土→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了能量→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回答时应以此为线索组织语言。 ④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笔、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明了,切不可重复哆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要紧扣基本观点。 ⑤规范答题,减少失误。要书写规范、工整,尽力保持卷面整洁。 二、应试技巧 1、保持平常心态 临近高考,有些考生就会觉得大恼中一片空白,许多知识好像一下子全消失了。这是由于考生在备考阶段学习过分紧张,心理压抑,从而导致大脑皮层受抑制造成的。但别过分担心,因为知识的记忆只是暂时处于低迷状态,并没有真正从大脑中消失,只要相应的知识背景呈现到眼前,这些处于低迷状态的知识记忆就会立即被激活。所以应该正确对待这种情况。首先要立足于自己平时的努力程度和成绩位次,科学客观地做好心理定位,认识到不管试题难易对所有的考生都是同样的标尺,只要正常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其次是把平时的训练当作高考,这样可以提前感受并适应真正高考时的氛围。当然也要避免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定位不符合自己的实际,高考的心态也不能太随意。 高考过程中,如果觉得题目比较难,千万不要因此而紧张。因为高考是公平的竞争、大家的试卷都是一样的。你觉得难,别的同学也会感到难,所以没有必要畏惧。同样,对你来说容易的试卷对别的同学来说也会感到容易,切不可大意,始终要保持严谨的态度。 2、合理分配时间 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必须充分利用考试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高考时从发试卷到正式答题前一般都会有5分钟的时间。这5分钟考生也做好如下三件事:一是填(涂)全试卷(含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二是浏览试卷,看清题数、页数;三是平稳情绪,把心理从紧张状态调整到平静状态。做题时一定要分配好难题和容易题的时间。首先把容易的题全部完成再做难题,另外最好能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全面的检查、 高三生物后期复习方案(4)   后期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后期复习的依据 1、一轮复习的情况 2、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   3、考试大纲的要求  4、学生学情 二、后期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四、后期复习安排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我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专题复习、学科内综合与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分章复习阶段 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第一年8月至第二年2月中旬,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事实表明,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是不能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为了夯实基础,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然后,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所谓的横向扩展是指关注学科问的相互渗透。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点上。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年2月中旬至4月底,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②新陈代谢、微生物与发酵工程、③生命活动的调节、④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⑤进化与生态、⑥实验与实验设计等多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专题复习阶段,除完成上述的知识专题复习外,还穿插了高考试卷的各类题型特点、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专题讲解,并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能,使其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但是,在专题复习阶段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参考资料。 4、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 学科内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4月底至5月底,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试卷中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中学的各门课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每个学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是必然的。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把握学科间相关知识的交叉点,做到知识上互相迁移和方法上互相借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5、查漏补缺阶段 查漏补缺阶段的时间安排在6月初至高考,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适应高考环境。在这个阶段,我们在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重点、特点、热点的基础上,结合大多数学生尚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查漏补缺学生不仅发现良己存在的不足,而且体验和感受到摸拟环境对自己产生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同学间通过交流彼此的感受取得经验或教训,从而为学生迎接“理科综合”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二轮复习复习建议  1、进一步夯实基础: 强调双基,强调基础,进一步坚持以本为本,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组织复习,面向基础题,面向中档题;应静下心来梳理课本,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⑴以本为本: ①读: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②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要背熟。 ③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⑵形成网络:二轮复习应把三本书中的生物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归类、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应用脑图法、分支法形成自己知识网络图。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C3C4植物、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⑶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是必考点,化合物、生殖发育、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二轮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2、提高能力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生物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4、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以上五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考试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级加强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生物学科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⑴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非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 ①图表题:包括图象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②曲线题 曲线的一般解法: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实验题训练:从近三年高考试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④应用题训练: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⑵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①加强变式题训练: ②一题多解的训练: ⑶应试能力训练: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教师可选择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认真评讲,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在距高考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中,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 从高考试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教会学生充分考虑对比(或对照)、等量和一个变量三大原则。结果预测讨论题也要强化题型训练,如讨论实验结果出现的几种情况时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则……;”。 强化实验题题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即:对比(或对照)、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安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 4、用生物学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①生物的物质性观点;②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③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④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⑤生物进化的观点;⑥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大家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把知识点归纳、整合起来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习提纲。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5、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6、收集信息,研究信息 一是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二是要收集高考信息。随着时间推移,高考信息越来越多,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和筛选。对有些信息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三是注意高考方向,如课改方向、高考方向。 7、克服四种偏向: ⑴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轮复习切忌丢开课本,做难题、偏题、怪题。 ⑵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一知半解。 ⑶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⑷克服题海战,生物题很多,题海无边,要以质取胜,做一题会一题。 生物专题——易错易混知识归类(5) 1、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是动态的)与适应性(包含应激性,也含静态的适应特征,如保护色),它们都由遗传性决定。 2、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上游技术)和发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术) 3、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种类、核苷酸种类、DNA和RNA的结构方式、遗传密码、基因结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等。 4、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最多是O,依次是O、C、H、N、P、S,最基本元素是C。 5、无机盐的作用:如缺铁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下降,体现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作用;缺铁导致人贫血,体现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其次构成复杂化合物的作用。 6、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6、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7、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4个),DNA结构多样性原因(3个),DNA结构稳定性原因(3个) 8、细胞大小在微米水平,电镜下可看到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 9、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素;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吲哚乙酸的元素是C、H、O、N;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10、原核细胞的特点有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1、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12、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13、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 1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1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18、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19、光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时最初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电子受体是辅酶Ⅱ(NADP+),依赖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书写水光解和NADPH形成的两个方程式。 2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一年内轮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 21、渗透作用是溶剂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浓度应换算成摩尔浓度,不是百分浓度。 22、蒸腾作用是吸水和运输水分的动力,也是运输离子的动力;植物吸水的动力还可以是根压;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温度)、风力。植物的吸水量等于利用量(1%--5%)和蒸腾量。湿度大时幼苗出现吐水,是植株正常生长的标志。 23、合理灌溉需要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节进行,可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方法进行灌溉,节约用水。 24、根毛区吸水途径是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有两条途径。 25、植物对水分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注意判断两者速度大小。 26、人体内糖类、蛋白质类的来源主要是食物,脂肪来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转化。 27、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28、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必须氨基酸:苯、色、赖、亮、异亮、苏、甲、缬) 29、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30、三大有机物代谢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可以转化(脂不能到蛋白质);转化是有条件的(糖供应充足才转变为脂,糖可大量转变为脂,脂只能少量转变为糖);相互制约(只有糖代谢障碍时,才依次有脂、蛋白质供能);呼吸作用是代谢的枢纽。 31、动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蛋白齐全。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中缺少赖氨酸;豆类中含赖氨酸较多。 32、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 33血糖平衡调节有两种机制:直接受血糖浓度控制(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刺激下丘脑再调控胰岛细胞的分泌。(体液—神经调节) 34、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 35、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36、肌糖原产生的乳酸和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血液运输到肝脏,转变成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也可形成肝糖原和葡萄糖,极少量经肾脏排出。 37、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同水螅);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NH3是氮原和能源,CO2是碳原);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反硝化细菌(分解者)是异养厌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38、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39、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主要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生根,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解除种子和块茎的休眠;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和器官脱落。 40、植物生长发育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高时,利于芽的生长;比例低时,利于根的生长。 41、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敏感性由大到小是根(10-10)、芽(10-8)、茎(10-4)。(注意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纵向运输,主动运输) 42、无子番茄是运用生长素原理,不改变遗传物质(不可遗传变异);无子西瓜运用 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属可遗传变异。(注意培育过程) 43、下丘脑的作用: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抗利尿激素、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内脏活动调节中枢、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书本原话: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 44、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可口服。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注意各激素的作用) 45、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成非糖物质(不包括转氨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注意与胰高血糖素关系) 46、激素间为协同作用的是: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同提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体温);孕激素和催乳素(共同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 47、激素分泌的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有神经调节(如肾上腺素);有体液调节(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受血糖浓度调节) 48、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和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如CO2、组织胺、H+等) 49、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需注意:材料是同种并同时孵化、体长约15mm的蝌蚪;需设置三组实验;需用池塘水或提前晾晒的自来水;需放入等量的同种水草;可观察体长的变化、尾长的变化、前后肢的生长情况、鳃的消失等现象;此实验过程是蛙的胚后发育。 50、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基本结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皮层以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先天性行为是依靠原生质体(单细胞)或非条件反射完成的,也需要在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也受外界环境影响。后天性行为主要依靠条件反射完成。判断和推理是最高级的行为。 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1、神经元的结构分为细胞体和突起;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结构是依靠神经递质进行的(单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相反。 电位迅速逆转主要依靠离子通道扩散进行的。 53、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S区、H区、W区、V区。(注意在左半脑的位置)。 5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是:反应速度快、准确;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两者的联系是: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55、人体的内脏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受各级神经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脊髓和脑干;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56、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 57、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性行为和对幼子的照顾行为。但是神经调节为主。(光照时间是影响的主要生态因素)。注意解释性行为发生机制。 58、无性生殖(4个)、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技术、动物胚胎分割移植技术。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应用有: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生产药物和食品添加剂、色素、香料、杀虫剂;制造人工种子;培育转基因植物。 59、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群。(细胞壁很薄) 60、精子来源于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的精原细胞。卵细胞来源于卵巢中卵泡内的卵原细胞。减Ⅰ后期染色体的变化与两大遗传规律有关;减Ⅰ四分体时期和减Ⅰ后期染色体变化与基因重组的变异有关;减Ⅱ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减Ⅰ、减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初级卵母细胞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后期为细胞不等大分裂。 61、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精卵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对于有性生殖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62、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个体能产生4种等比例的配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等比例的配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初级卵母细胞能产生1种配子。 6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种子的形
本文档为【2010年高考后期复习资料.doc【生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73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5-28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