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评估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评估

举报
开通vip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评估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orestDamageInvestigationandAssessmentofMajorNaturalDisasters翁国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青海·西宁·2014.9.18汇报内容一、背景二、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三、编制过程四、编制思路五、标准主要内容介绍1.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自然因素:——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评估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orestDamageInvestigationandAssessmentofMajorNaturalDisasters翁国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青海·西宁·2014.9.18汇报内容一、背景二、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三、编制过程四、编制思路五、标准主要内容介绍1.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自然因素:——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的交汇处;——处在三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石流多发;——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一、背景我国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上升的主要人为原因:——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上述因素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据《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包括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含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点河段,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区域。易灾地区分布易灾地区分布于全国29个省(区、市)的2058个县(林业局、团场),土地总面积6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其中,70%以上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面积集中在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北、陕西、辽宁、山西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易灾地区基本情况易灾地区总人口达6.5亿人,其中农业人口4.8亿人,农村劳动力2.5亿人。耕地面积8294万公顷,占易灾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2%;林地面积3.5亿公顷,占50%;草原面积2.55亿公顷,占39.5%。易灾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常常引起严重受灾。2.灾害类型多:3.灾损严重:(1)全国: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造成4210亿元。(2)林业:——雨雪冰冻(1998年):19个省区市受灾林地面积达2.9亿亩,森林蓄积损失3.4亿立方米;灾害共造成2140个国有林场、1158个国有苗圃、800多处自然保护区、6500个乡镇林业站、29127个其他国有林业单位受损,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14亿元——汶川地震: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230亿元,因灾死亡230人,受伤1064人,失踪194人,受灾人口达10.9万人;损毁林地728.87万亩,森林蓄积损失0.2亿立方米;基础设施严重毁坏。干旱(未成林地):二、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规范林业灾损调查评估工作。其成果主要用于1.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基础依据;2.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3.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绿色GDP核算提供可靠数据;4.为保险赔偿提供参考依据。三、编制过程1.2013年1月启动;2.查找灾害分类与分级、有关灾害调查和资产评估等方面的相关资料;3.制定《技术规程》编制工作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明确编制灾害调查评估对象与内容、调查评估技术思路、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等;4.开展调研;5.编写文本,形成工作组讨论稿初稿;6.专家咨询后,由计资司征求部分省份、司局(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龙江森工总局、四川省林业厅、保护司、造林司、资源司、治沙办、四川省林科院)意见,收到90条反馈意见,修改形成初稿;7.邀请国家减灾中心、中国林科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8.局计资司全面征求各地、司局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119条,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反馈意见后,共采纳78条、部分采纳13条、不采纳28条,对征求意见稿修改后,形成《技术规程》送审稿。送审稿已提交局科技司审查。四、编制思路1.技术路线(1)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灾害分类方法,进行林业灾害的分类;(2)按照不同自然灾害对林业资源危害的特点,确定林业资源受损类型和受损程度;(3)针对不同的林业资源和受灾面积,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并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调查统计各受损类型和受灾程度的林业资源实物量;(4)针对不同的林业资源、受损类型和受损程度,确定其受损价值评估方法;(5)依据所调查统计的各受损类型和受灾程度的林业资源实物量,按照所确定的受损价值评估方法,计算林业资源受损价值量。2.编制原则(1)灾害分类原则不同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林业资源受损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鉴于灾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开展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工作,属于管理办法应解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在《技术规程》中没有涉及启动灾害调查评估的具体内容;(2)灾损分类分级原则为准确评估林业受灾损失,不应以灾害级别作为损失评估的依据。评估单元应是单株林木、单个林业基础设施(单体)等,而不应以林分、林业设施群为评估单元,即应以林木、单个基础设施等的受害类型、受害程度作为灾损评估依据;(3)调查效率与调查费用兼顾原则在达到一定调查精度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调查费用:对于灾害范围小、受灾林业资源数量少的灾害损失,抽样强度应大;对于受灾范围大、受灾林业资源数量多的灾害损失,抽样强度应小。(4)评估方法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的林业资源、受损类型,结合受损林业资源的实际状况,以及林业资源的市场交易状况,采取不同的受损价值评估方法。五、标准内容介绍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调查评估内容6 林业受害类型与受害等级(程度)划分7 调查方法8 受灾林木调查9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评估10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成果附录A(规范性附录) 数据采集调查表附录B(规范性附录) 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汇总表1.范围(1)调查评估对象林业灾损范围广、对象多,包括了所有的林业资源。理论上,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对象应包括所有的林业资源。但考虑到林业生产的实际、调查评估的可操作性等,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对象确定为森林、林地、林木、陆生野生动物、非木质林产品及林业(部门管理的)基础设施。具体地包括各类林地、各类林木、苗木,非木质林产品、林区种植和养殖、陆生野生动物、林地灌溉等营林设施、防火了望台(塔)、标桩、宣传牌、疫源疫病测报点等保护管理设施,监测站、监测样地(线)等科研监测设施,林区办公用房、住宅和监测站、检查站、管理站、管护站站房等建筑物、道路和桥梁、供水和供电设施,以及有关设备(不包括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减少、沙漠面积扩大等)。(2)调查评估方法和技术——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3)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受重大自然灾害危害所造成的林业资源损失的调查与评估。灾损(灾害损失)受灾害危害造成的物的的直接损失:——不包括人员伤亡损失;——不包括救灾、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景观效益等,以及其它相关损失(如未来预期收入的损失)重大自然灾害划分标准水旱灾害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备注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气象灾害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地震灾害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2、发生在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 3、发生在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地区)5.0级以上地震; 4、发生在周边国家6.5级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7.0级以上地震(无人地区和海域除外); 5、国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地质灾害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灾害险情; 3、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民航和航道中断,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 2、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 3、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坏,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1、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草原毛虫、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林业有害生物2、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注:《森林防火条例》第四章灾后处置第四十条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森林草原火灾1、连续燃烧超过72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森林火灾,或距我国界5公里以内的国外草原燃烧面积蔓延500公里以上,或连续燃烧120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草原火灾;2、受害森林面积超过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或受害草原面积2000公顷以上、8000公顷以下的火灾;3、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或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草原火灾;4、威胁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或位于省(区、市)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的森林草原火灾;5、国外大面积火场距我国界或实际控制线5公里以内,并对我境内森林草原构成较大威胁的火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3、资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00—5000立方米(幼树5万—25万株)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500—1500亩,属其他林地1000—3000亩的事件;未考虑4、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或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要保护对象或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或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5、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事件;6、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2.总则(一般规定)(1)关于灾害类型划分尽管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归纳为几大类。本标准的灾害类型分类,参考了“自然灾害分类与代码”(GB/T28921-2012)、中国防灾减灾部门的自然灾害概念、“中国百科全书”中的自然灾害条目内容等材料,结合林业灾害损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然灾害类型划分表气象水文灾害由于气象和水文要素的数量或强度、时空分布及要素组合的异常,对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干旱灾害因降水少、河川径流及其他水资源短缺,对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引发江河洪水、山洪、泛滥以及渍涝等,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台风灾害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生成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暴雨、风暴潮、巨浪等,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气象水文灾害暴雨灾害因每小时降雨量16mm以上,或连续12h降雨量30mm以上,或连续24h降雨量50mm以上的降水,对人类生命财产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大风灾害平均或瞬时风速达到一定速度或风力的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冰雹灾害强对流性天气控制下,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冰雹,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农业生物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雷电灾害因雷雨云中的电能释放、直接击中或间接影响到人体或物体,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气象水文灾害低温灾害强冷空气入侵或持续低温,使农作物、动物、人类和设施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并对生产生活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冰雪灾害因降雪形成大范围积雪、暴风雪、雪崩或路面、水面、设施凝冻结冰,严重影响人畜生存与健康,或对交通、电力、通信系统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高温灾害由较高温度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并对生产、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沙尘暴灾害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气象水文灾害大雾灾害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对人类生命财产特别是交通安全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其他气象水文灾害除上述灾害以外的气象水文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由地球岩石圈的能量强烈释放剧烈运动或物质强烈迁移,或是由长期累积的地质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对人类生命安全、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等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火山灾害地球内部物质快速猛烈地以岩浆形式喷出地表,造成生命和财产直接遭受损失,或火山碎屑流、火山熔岩流、火山喷发物(包括火山碎屑和火山灰)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啸等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地质地震灾害崩塌灾害陡崖前缘的不稳定部分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坠滚落,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滑坡灾害斜坡部分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下滑,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灾害由暴雨或水库、池塘溃坝或冰雪突然融化形成强大的水流,与山坡上散乱的大小块石、泥土、树枝等一起相互充分作用后,在沟谷内或斜坡上快速运动的特殊流体,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地面塌陷灾害因采空塌陷或岩溶塌陷,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地质地震灾害地面沉降灾害在欠固结或半固结土层分布区,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油、气)引起水位(或油、气)下降(或油、气田下陷)、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地裂缝灾害岩体或土体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其他地质灾害除上述灾害以外的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风暴潮灾害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等强烈的天气系统过境所伴随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引起的局部海面非周期性异常升降现象造成沿岸涨水,对沿岸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海浪灾害波高大于4m的海浪对海上航行的船舶、海洋石油生产设施、海上渔业捕捞和沿岸及近海水产养殖业、港口码头、防波堤等海岸和海洋工程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海冰灾害因海冰对航道阻塞、船只损坏及海上设施和海岸工程损坏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海啸灾害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海面波动,波长可达几百公里,传播到滨海区域时造成岸边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赤潮灾害海水某些浮游生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灾害。见生物灾害中的赤潮灾害其他海洋灾害除上述灾害之外的其他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生物活动或由于雷电、自燃等原因导致的发生于森林或草原,有害生物对农作物、林木、养殖动物及设施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植物病虫害致病微生物或害虫在一定环境下暴发,对种植业或林业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疫病灾害动物或人类由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突然发生重大疫病,且迅速传播,导致发病率或死亡率高,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鼠害害鼠在一定环境下暴发或流行,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财产设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生物灾害草害杂草对种植业、养殖业或林业和人体健康等造成严重损害的自然灾害赤潮灾害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由于雷电、自燃或在一定有利于起火的自然背景条件下由人为原因导致的,发生于森林或草原,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火灾其他生物灾害除上述灾害之外的其他生物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由于生态系统结构破坏或生态失衡,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不良后果的一大类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灾害在水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风蚀沙化灾害由于大风吹蚀导致天然沙漠扩张、植被破坏和沙土裸露等,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灾害盐渍化灾害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对土壤和植被造成损害的灾害石漠化灾害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因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使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的灾害其他生态环境灾害除上述灾害之外的其他生态环境灾害(2)林地分类按照LY/T1812的规定执行(3)有林地林种分类按照LY/T2012的规定执行——林种forestcategory按照森林的经营目标和用途而划分的一种森林经营管理类型。——亚林种sub-forestcategory根据森林的主体功能或主要用途而对林种进行的一种细化分类。分类原则——林种分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a)依法依规划定。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应优先区划;b)主导功能划定。分地块、地段界定森林、疏林和灌木林主导功能,按照其主导功能优先区划;c)适应发展划定。林种的界定、不同林种比重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d)尊重森林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的意愿。集体、个体所有的森林、林木,界定为生态性、公益性林种时,应征得森林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的同意分类对象——对以下3个地类上的森林、林木、灌木林划分林种:a)有林地;b)疏林地;c)灌木林地。林种亚林种主要经营目的或用途技术要求防护林以保障生态安全,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和湿地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经营目的a)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b)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降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防护林水源涵养林 c)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的森林、林木;d)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的森林、林木;e)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森林、林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经营目的a)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坡度在25度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度以上,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森林、林木;b)因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森林、林木;c)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地段的森林、林木;d)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降低、减弱风速和风沙侵袭,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表土、流沙为主要经营目的a)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森林、林木;b)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森林、林木;c)海岸基质类型为沙质、泥质地区,顺台风盛行登陆方向离固定海岸线1000m范围内,其它方向2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d)珊瑚岛常绿林;e)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森林、林木。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农作物、牧草生长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营目的a)农田、草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b)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草牧场、阶地、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森林、林木。护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海岸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经营目的a)主要河流两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5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b)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c)红树林或海岸5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防护林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管线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经营目的a)林区、山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的山坡或平坦地区各200m以内,非林区、丘岗、平地和沙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的森林、林木;b)林区、山区、沙区的省、县级道路、支线铁路和输送管线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其它地区1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防护林防火林以阻隔或延缓森林火灾蔓延为主要经营目的a)防火阻隔林带,在山脊线上的宽度为5~25m,平地为30~100m的森林、林木;b)村庄、城镇或其他重要设施周边以阻隔林火为主要经营目的,宽度为50~100m的森林、林木。其他防护林以防雪、防雾、防烟、护鱼等其它防护作用为主要经营目的a)在容易积雪,易发生雪崩地段的森林、林木;b)在容易起雾,易形成雾霾的地段的森林、林木;c)在需要为鱼群或产卵场所提供生物庇护地段的森林、林木。d)其他需要防护的地段的森林、林木。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种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用于国防战备、景观保护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国防林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经营目的a)国境线内侧,一般陆地5~10km,水体1~5k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b)军事设施周围和用作军事屏障的的森林、林木。自然保护区林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或原生地,或者保存和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为主要经营目的a)各级自然保护区;b)自然保护小区;c)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或原生地的森林、林木;d)自然遗产地的森林、林木;e)树木园等各类迁地保护地的森林、林木。特种用途林实验林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经营目的a)科研试验林;b)教学实习林;c)科普教育林;d)定位观测林;e)其他用于科研、教育目的的森林、林木。种质资源林以培育优良种子和保存种质资源、基因为主要经营目的a)母树林;b)种子园;c)子代测定林;d)采穗圃、采根圃;e)优质种源和基因保存林。特种用途林环境保护林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a)城镇或城郊结合部的森林、林木;b)工矿企业内的森林、林木;c)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的森林、林木;d)其它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风景林以美化环境和旅游休闲地,维护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经营目的a)风景名胜区景区的森林、林木;b)各类公园景区的森林、林木;c)滑雪场的森林、林木;d)狩猎场的森林、林木;e)景观廊道的森林、林木;f)其他游憩场所内的森林、林木。特种用途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以保护文化遗产地、历史遗迹、名胜古迹与革命遗址纪念地为主要经营目的a)文化遗产地的森林、林木;b)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保护地的森林、林木;c)革命纪念地保护林;d)文化林;e)古树名木。用材林以生产木材、竹材和木质纤维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疏林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以生产纸浆材、纤维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森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其他用材林其他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a)生产一般木材的森林;b)材用竹林。经济林以生产食用油料、干鲜果品、食品、调饮香料、茶桑、林化原料、药材及其他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果树林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a)以生产鲜果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b)以生产干果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食用原料林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a)以生产木质食用油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b)以生产香料、调料及其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c)以生产荼、咖啡、可可等饮料及其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经济林林化工业原料林以生产树脂、橡胶、木栓、单宁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a)松脂基地林;b)橡胶林;c)以生产木栓、单柠等其他非木质化工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药用原料林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其它经济林以生产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以生产柞桑、蚕桑及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能源林以生产燃料、生物质能源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油料能源林以生产生物柴油、工业乙醇所需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所有培育生产工业用生物柴油、乙醇原料的森林、林木。木质能源林以生产薪炭材、木质生物质能源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所有培育生产热能燃料、薪柴的森林、林木。3.调查内容林业受害状况调查,除调查其受害类型与受害程度、实物量等直接关系受害损失价值的因素以外,还要调查其地理位置,其他影响其受害价值量的因素,如林木的林种、树种、胸径等因子,野生动物的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等。调查评估对象 调查内容林地 林地调查内容包括地理坐标、行政隶属(或森工集团、林业企业局)、林场、林班、小班,以及地类、面积、位置、(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种和林地受害程度等。林(竹)木和幼苗幼树 林(竹)木和幼苗幼树,包括林地上的林(竹)木、幼苗、幼树、散生木,苗圃地上的苗木,非林地上的四旁树,以及古树名木。 调查林木所在林地的地类、林种、立地条件、植被与土壤状况、有林地和疏林地的郁闭度,林木的受害程度,胸径5厘米以上林木的树种、胸径、树高,幼苗、幼树的树种、高度。 其中,古树名木还应调查编号、位置、年龄、胸径、树高、冠幅等。林木种子(穗条)基地 林木种子(穗条)基地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等采种(子)采(穗)条基地,调查内容包括面积、受害程度、产品产量等非木质林产品和种植 非木质林产品包括花卉、水果、干果、非木材工业原料等。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树种、面积、生长期、受害、最近2年~3年的产品产量、受害程度等。 种植包括森林经营单位种植的作物,以及木耳、蘑菇等林下或林间种植。调查内容包括种植种类、面积、最近2年~3年的单位面积产量、受害程度等。苗木受害程度调查表单位:厘米、米、公顷、株/公顷苗木类型种类地径高度面积株数受害程度            古树名木受害程度调查表单位:厘米、米注:生长状态指散生或群状集聚,地理位置指地理坐标,生长地点填写县、乡、村、小地名。编号树种保护等级年龄胸径树高冠幅生长状态地理位置生长地点受害程度                                    林木种子(穗条)基地受害程度调查表单位:年、厘米、米、公顷、株/公顷、千克(个)/公顷种类年龄胸径树高面积株数(种子/穗条)产量受害程度                花卉受害程度调查表单位:厘米、公顷、株/公顷花卉类型种类规格面积数量(产量)受害程度            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受害程度调查表单位:公顷、千克/公顷注1:经济林果填写生产期、非木质工业原料林填写龄组,其它林下种植不填写。种植种类生长期(1)面积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量受害程度               野生动物和养殖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指陆生野生动物,包括野外的和圈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调查野生动物的发现地点和地理坐标、种类、受害程度、数量、体长和高度,以及繁殖方式等。养殖养殖指家禽家畜、林蛙的养殖。调查内容包括养殖种类、规格、数量及受害程度等。林业基础设施调查建筑物建筑物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两大类。其中: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包括住宿、宿舍、营房和公寓等)和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用房、商业用房,以及科研中心、博览馆、宣教馆、检查站、管护站、气象站、监测站、各种库房、组培房等业务用房);工业建筑包括各种厂房等工业用房。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单位、种类、位置、建筑面积、结构、高度,已使用年限或建成年度、受害程度等。保护设施保护设施主要为了望台(塔)、界碑、界(标)桩、围(护)栏、宣传窗、宣传牌等。调查保护设施的管理单位、位置、种类、结构、规格、数量、建成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等。林业基础设施调查苗木与花卉培育设施苗木与花卉培育设施种类分为现代化自控温室、一般温室、大棚、大田灌溉设施、晾晒场(炼苗场)、苗木窖等。调查苗木培育设施的使用单位、位置、种类、规格、数量、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等。种养殖设施种养殖设施包括塘坝、道路、农桥涵、围栏、截排水沟、大棚、仓储棚等。调查种养殖设施的使用单位、位置、种类、规格、数量、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等。道路道路类型分为干道、支道、简易路、防火道、步道。调查道路管理单位、地点、类型、位置、起止地理坐标、长度、宽度和结构、受害程度。林业基础设施调查桥梁和涵洞调查桥梁和涵洞的管理单位、地点、位置、管理单位、结构类型、跨度、宽度、长度、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灌溉设施灌溉设施分为喷灌、滴灌、微喷、水窖、蓄水池、引水池、排水池等,包括苗木培育基地、采种(条)基地和林地上的灌溉设施。灌溉设施调查使用单位、位置、类型、规格、数量、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等。林业基础设施调查供暖设施供暖设施包括热源设施、换热站、供热管线等。调查供暖设施的使用单位、位置、类型、规格、供热管线的长度、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给(排)水设施给(排)水设施包括机井、给(排)水管线、蓄水池、取水设施、水处理设施、水窖等。调查机井和其它给(排)水设施的使用单位、位置、规格、给(排)水管线的长度、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林业基础设施调查供电设施供电设施包括发电设施、变电设施、供电线路。发电设施分为小型水电站、太阳能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变电设施为变压器。供电线路分为10kV以上线路、380V线路。调查其它供电设施的使用单位、位置、规格、供电线路的长度、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通讯设施通讯设施包括通讯基站、中继台、通讯线路。调查通讯设施的使用单位、位置、规格、通讯线路的长度、建设年度或使用年限、受害程度。设备 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设备。调查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购置年度或使用年限、购置金额、受害程度等。4.林业受害类型与受害等级(程度)划分受害类型与受害等级的划分,主要从两方面考虑:(1)林业资源的受害外部表现形态(2)直接影响其价值量的大小。受害类型不以灾害类型分类,对林业资源危害表现特征相同的灾害,采用相同的受害类型和受害程度划分标准。而对于同一灾害,有不同受灾表现特征的林业资源,划分不同的受害类型。对于受害程度划分,还考虑了便于调查识别因素,即各受害程度之间在外观上有显著差异,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损毁受自然灾害危害后,森林土壤全部被毁或全部被岩石、沙石等覆盖的林地。重度损伤(1)受自然灾害危害后,森林土壤大部分被毁,或大部分被岩石、沙石等覆盖的;(2)有害植物侵害面积达到20%以上的。中度损伤(1)受自然灾害危害后,森林土壤近一半被毁,或近一半被岩石、沙石等覆盖的;(2)有害植物侵害面积达到5%~20%的。轻度损伤(1)受自然灾害危害后,森林土壤少部分被毁或被少量岩石、沙石等覆盖的;(2)有害植物侵害面积在5%以下的。林木受害程度划分受害程度受害类型特点全损林木枯立木因受自然灾害危害,树冠已经全部枯死,或树冠虽未全部枯死但其木材难以利用的林木。折干(腰折)木受自然灾害危害而树干折断或劈裂的林木、竹木。烧毁木受森林火灾危害树冠全部烧焦,树干严重被烧,采伐后不能做为用材的林木。感染检疫木感染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并导致自身具有了传染性的林木。丢失木受自然灾害危害而被掩埋地下,或被洪涝冲走等而“灭失”的林木、竹木。林木受害程度划分重度受害林木濒死木受自然灾害危害,树冠二分之一以上枯死而难以恢复生长发育的林木。倒木受灾害危害而连根拔起并倒伏的林木、竹木。烧死木受森林火灾危害,树冠三分之二以上被烧焦,或树干形成层三分之二以上烧坏(呈棕褐色),树根烧伤严重,已无恢复生长的可能,采伐后尚能做用材的,以及虽未烧及树木,但因高温烘烤导致树木严重损伤,已无恢复生长可能的。重度受害林木重伤木——叶子受叶部害虫危害50%以上的;——叶子受叶部病害危害60%以上的;——枝梢受枝梢病害危害50%以上的;——树干受钻蛀性害虫危害50%以上的;——根部受病害危害50%以上的;——根部受害虫危害50%以上的;——果实受病害危害50%以上的;——果实受害虫危害50%以上的;——受鼠(兔)啃食的。林木受害程度划分中度受害林木枯梢木梢头已枯死或折断但达不到濒死木程度、仍能生长发育的林木。烧伤木受森林火灾危害,树冠被烧程度不到三分之二,且树干形成层尚保留三分之一以上未被烧坏,树根烧伤不严重,还有恢复生长的可能。林木受害程度划分中度受害林木中伤木——叶子受叶部害虫危害20%~50%的;——叶子受叶部病害危害30%~60%的;——枝梢受枝梢病害危害20%~50%的;——树干受钻蛀性害虫危害20%~50%的;——根部受病害危害20%~50%的;——根部受害虫危害20%~50%的;——果实受病害危害20%~50%的;——果实受害虫危害20%~50%的。轻度受害林木 受自然灾害危害但尚未达到上述中度受害程度的林木。野生动物受害程度划分野生动物死亡受自然灾害危害已经死亡或已无法治愈濒临死亡的野生动物。重伤受自然灾害危害经手术或长期护理可恢复存活的野生动物;或已表现出典型的疫病临床症状,但可治愈的野生动物。轻伤受灾害危害但可自行恢复健康的野生动物;或与死亡(发病)野生动物同一种群或者生境的,其他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野生动物。林业基础设施和设备受害程度划分林业基础设施损毁受灾害危害已无法修复,或经修复也无法继续使用的基础设施。如建筑物、了望塔、森林火险监测站、棚舍、温室等的倒塌,道路路基被毁,桥梁断裂(垮塌)等。损伤受灾害危害但经稍加修复可继续使用的基础设施。如建筑物墙面、了望塔外立面、桥梁桥面、道路路面等的开裂设备损毁因受害设备已完全不能使用且无法修复,或已被压埋而灭失。重度受害因受害设备主体功能已难以发挥,但经修复后可以继续使用。轻度受害因受害设备主体功能还能发挥,但外观或非主要部件等受损而经简单修复后可以继续使用。5.调查方法(1)受灾状况的野外调查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在保证精度和可靠性的条件下,将野外调查工作量降到最低,提高调查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确定林业资源的受害范围或成灾范围。《技术规程》规定了确定调查范围的技术方法。调查评估范围确定方法范围确定方法技术要求灾害因素预(测)报法通过灾害因素预(测)报范围和预报值,确定受灾面积和总体受灾程度。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可预报的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水旱灾害等灾害类型。踏查法通过对受自然灾害危害的森林面积进行面上调查,确定受灾范围和面积。采用线路法确定受灾范围和总体受灾程度。调查评估范围确定方法卫片(航片)判读法通过对受灾区域适时的卫片(分辨率不低于3米)或航片(比例尺不小于1:1万)判读,确定受灾范围和总体受灾程度。此方法适用于所有灾害性类型。勾绘法在卫星定位系统辅助下,或直接在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现地勾绘,确定受灾范围和面积。(2)不同的林业资源,受灾状况调查的工作量差异很大,特别是对于林地、林木和野生动物资源,因分布广,调查工作量涉及整个受灾范围,通常采取的调查方法不同。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备注林地抽样调查投影面积林木抽样调查 野生动物抽样调查 其它全面调查 ——在受灾范围内,当灾害类型单一、受灾强度相对一致时,宜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受灾范围内,当灾害类型较多、受灾强度显著不同时,宜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3)兼顾林业灾损调查的效用,即花费最少的费用获得相对客观全面的灾损评估结果,抽样调查比例随受灾面积的增大而减少。(4)具体的抽样比例、样地面积的确定,参考了《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林造发〔2012〕323号)、《森林火灾成因和森林资源损失调查方法技术规程》(LY/T1946—2009)、《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总则》(GB/T23617),以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等标准、规程和规定。地类受灾面积抽样强度随机抽样典型抽样有林地≤100公顷3%随机抽样强度的50%~80%≤1000公顷超过100公顷的,为1%≤10000公顷超过1000公顷的,为0.5%>10000公顷超过10000公顷的,为0.2%。未成林地 按照《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国家级核查抽样面积申报中度以上受损面积抽样强度≤6666.7公顷10%6666.7公顷(不含)~33333.3公顷5%,抽查总面积不小于666.7公顷≥33333.3公顷3%,抽查总面积不小于1666.7公顷野外野生动物调查参照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6.受灾林木调查各调查指标的单位与小数位数表内容单位小数位单个样地面积平方米0样地总面积公顷2样地数量个0样木数量株0林木年龄年0林分年龄年0单位面积株数株/公顷0内容单位小数位林木胸径厘米1林分平均胸径厘米1林木树高米1林分平均高米1郁闭度 1林木断面积平方米4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平方米/公顷2林木材积立方米4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立方米/公顷2坡度度0土壤厚度厘米0样地面积800~1000平方米随机抽样的样地面积可适当小些,典型抽样的样地面积可适当大些样地数量抽取的调查面积与样地面积的比值。即样地数量等于受灾面积乘以抽样强度再除以样地面积 样地布设原则随机抽样:样地应均匀地布设在受灾面积内,各样地间距相等。 典型抽样:样地按照林木受灾状况,相对均匀地布设于各区域、立地条件(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等)、经营措施、林分年龄(龄级)、树高级、郁闭度等级内。 随机样地设置随机样地设置宜采用机械抽样方法,即按抽样比例确定样地面积、数量和间距。典型样地设置(1)所设置样地应对样地所在小班(或林分)有代表性;(2)样地不应跨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避开林缘,与林缘的距离应大于林分平均高;(3)样地应设置在同一小班内,不能跨越小班。样地的形状样地形状宜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且边长为整数样地边界测量用(森林)罗盘仪等仪器确定样地边界的方向,用皮尺或测绳等工具量测距离当林地坡度大于5°以上时,应将测定的斜距按实际坡度改算为水平距。样地四边的闭合差不应超过样地四边长度之和的1/200。样地位置图绘制样地布设以后,应测定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样地中心或其中一角的GPS定位坐标,并将样地设置的大小、形状在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同时标注离样地最近的地物标。样地境界线测量记录闭合距离:(米)闭合差:%测点倾斜角距离(m)方位角备注斜距水平1     2     3     4     行政区划:省(区、市)县(区、市、旗、林业局)乡(镇、场)村(工区、林班)小班小地名:地理位置:定位系统(X)(Y)地形地势:海拔(米)坡向坡位坡形坡度土壤:土类名称土层厚度厘米腐质层厚度厘米石砾含量%枯落物厚度厘米植被类型:群落名称:植被总盖度:%灌木盖度:%灌木高度:m草本盖度:%草本高度:米起源:优势树种:平均年龄:年龄组:平均胸径:厘米平均树高:米优势木平均高:米郁闭度:株行距(人工林):×m2林木株数:(株/公顷)断面积:(平方米/公顷)蓄积量:(平方米/公顷)幼树幼苗株数:(株/公顷)树种组成:更新等级(近成过熟林):____森林火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病虫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分生长发育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经营沿革:——————————————调查单位:___调查人:___调查日期:___林分年龄调查(1)查数与林分平均胸径大小相近的林木伐根上的年轮数;(2)用生长锥等工具调查与林分平均直径相近林木的年龄;(3)某些松科树种的幼龄林可以用轮生枝数确定年龄;(4)人工林可通过查造林档案、询问当地技术人员确定年龄;(5)单层混交林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作为林分平均年龄;(6)复层异龄混交林,以主林层的年龄作为林分平均年龄。每木调查调查对象:样地中所有林木、乔木树种的幼苗幼树,以及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内的灌木。样地中所有胸径超过5厘米(含)的林木需每木检尺,按一定比例抽取林木测树高;所有幼苗幼树测定高度(未成林地、苗圃地除外)。每木检尺调查记载样地中所有林木、幼苗幼树的树种、林层、超过起测直径的林木胸径和材质、幼苗幼树的树高、受害等级。标准地每木调查表注:包括幼苗幼树调查记载。序号树种胸径高度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受害程度 序号树种胸径高度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受害程度                                                                                                        树高测定每个样地选择15株~20株优势树种的林木(幼苗幼树除外)测定其高度。测高林木应根据各径阶的株数按比例确定,随机选择。对于未成林造林地,可选择测定苗木的平均高度。树种组成计算(1)分别树种计算活立木的胸高断面积;(2)合计各树种胸高断面积,得样地断面积;(3)将各树种胸高断面积除以样地断面积,再乘以10并取整,得树种组成。数值最大者为优势树种。树种组成:样地1为5红2落3杨样地2为4红3落3杨树种样地1样地2株数(株)比例(%)断面积(平方米)比例(%)合计2001018.710红松10058.44落叶松4024.63山杨6035.73林分类型确定(1)样地中某一树种胸高断面积占样地胸高断面积比例超过65%(含)时,该树种为主要树种,该样地林分类型为纯林。(2)样地中任一树种胸高断面积占样地胸高断面积比例均不超过65%(不含)时,比例最大树种为优势树种,该样地林分类型为混交林。林分类型:样地1:纯林样地2:混交林树种样地1样地2株数(株)比例(%)断面积(平方米)比例(%)合计14810018.7100红松10067.68.444.9落叶松2013.54.624.6阔叶树2818.9
本文档为【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评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428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11-18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