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

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

举报
开通vip

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   《挑山工》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五年级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向着目标,一个劲地走,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走在前面。这篇课文条理清晰,以“生疑——解疑——启示”的顺序安排材料,文风朴实,含义深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

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
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   《挑山工》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五年级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向着目标,一个劲地走,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走在前面。这篇课文条理清晰,以“生疑——解疑——启示”的顺序安排材料,文风朴实,含义深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练习给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初步练习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本文档为【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3-24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