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举报
开通vip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2015年5月8日之所以会发生事故,是因为事故隐患的存在!海因里希法则一、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和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海因里...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2015年5月8日之所以会发生事故,是因为事故隐患的存在!海因里希法则一、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和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海因里希法则定义:每一件重伤或死亡事故的背后,都隐藏着29件轻伤事故,进而更隐藏着300件以上的险情(异常)。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案例: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导致死亡。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查阅前4年病志资料,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这一事例说明,事故的后果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二、海因里希法则给我们的启示这条法则告诉我们,在发生重伤事故后惊慌失措,不如查找和排除造成事故的原因更为重要。在尽早消除危险状态的同时,也要绝对做到不让员工进行危险的行为,消灭身边“吓出冷汗、吓一跳”的险情。不排除“吓出冷汗、吓一跳”的事故,就不能避免受伤事故!制造企业中吓出冷汗的事例修理过程中机器启动主要内容四一、概述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安全生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但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着什么时候查、怎么查、查什么、怎么治理等问题。隐患排查重点不突出,查出的隐患有的没有及时治理等。今天,我们就要重点讨论这一问题。(一)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定义1.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⑴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⑵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注意: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2.危险源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从上述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当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是危险源;一个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可能造成与其有接触的人患上SARS,因此携带SARS的人是危险源;操作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操作标准,可能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因此没有操作标准是危险源。(二)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关系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安全=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三)事故隐患的特性(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成的。主要内容四二、隐患分类及表现形式(一)事故隐患的分类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可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案例:1.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和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工艺、设备、原材料或者生产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生产的产品的。2.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未按规定经设计审查或者未经验收合格投入生产和使用的。3.重大危险源未按规定安装泄漏报警、监控预警、安全联锁等装置或者系统,不能实现实时有效监测监控的。4.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二)事故隐患的常见表现形式1.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形式:易发生违章行为的人员类型:一是违章作业的“大胆人”;六是满不在乎的“粗心人”;二是冒险蛮干的“危险人”;七是盲目侥幸的“麻痹人”;三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八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四是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九是凑凑合合的“懒怠人”;五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十是满腹委曲的“气愤人”;十一是难事缠身的“忧愁人”;十六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十二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十七是休息不好身休欠佳的“疲惫人”;十三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十八是变换工种的“改行人”;十四是手忙脚乱的“急性人”;十九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十五是固执已见的“怪僻人”;二十是心余力亏的“老工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008年7月19日15时,某旋开盖厂员工在制盖线制盖机擦拭胶料时,被制盖机三道模模头压伤左手,导致左手中指严重受伤。事故原因:违章双人操作,违章取消设备安全限位开关功能。事故案例:调整措施导致安全装置失效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事故案例:1999年8月17曰上午,浙江一注塑厂职工江某正在进行废料粉碎。塑料粉碎机的入料口是非常危险的部位,按规定,在作业中必须使用木棒将原料塞入料口,严禁用手直接填塞原料,但江某在用了一会儿木棒后,嫌麻烦,就用手去塞料。以前他也多次用手操作,也没出什么事,所以他觉得用不用木棒无所谓。但这次,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右手突然被卷入粉碎机的入料口,整个手都面目全非。用手代替工具操作进入有触电危险场所,未穿绝缘鞋;进入易燃易爆环境,未按规定做消除静电处理、携带火种或接打手机。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作业不安全装束危险化学品使用不当2.物的危险状态表现形式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预留洞口无防护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车间粉尘区域未配发防尘口罩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输煤皮带通廊煤尘不及时清理,造成现场作业煤尘浓度超标;现场光源照度不足;地面有积水等。3.管理上的缺陷表现形式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⑴技术和设计上缺陷。⑵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⑶劳动组织不合理。⑷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⑸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⑹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⑺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主要内容四三、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一)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1.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2.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隐患排查体制机制,主要包括:⑴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⑵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⑶隐患治理要做到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⑷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⑸企业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包括隐患排查、隐患监控、隐患治理、隐患上报等内容。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隐患监控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明确隐患的级别,按照“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隐患治理要分类实施: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治理方案论证—资金落实—限期治理—验收评估—销号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保证按期完成和治理效果。⑹要借助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对隐患排查、监控、治理、验收评估、上报情况实行建档登记,重大隐患要单独建档。(二)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1.隐患排查方式⑴隐患排查工作可与企业各专业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科学整合下述方式进行:①日常隐患排查;②综合性隐患排查;③专业性隐患排查;④季节性隐患排查;⑤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⑵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⑶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⑷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⑸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①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②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③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④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⑺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2.隐患排查频次确定⑴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①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重点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②基层车间(装置,下同)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2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③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1次隐患排查。④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1次隐患排查。⑤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1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⑥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⑦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⑵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①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②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③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④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⑤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⑥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三)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主要内容1、隐患排查治理标准: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摘录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特定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的归纳。作为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的核心内容,首先需要对隐患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既是对分散于众多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隐患描述项的归纳、提炼,又是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核心内容组织的关键。隐患分类既方便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又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相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而言,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其内容的具体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中,在隐患排查和治理方面只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定,而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中,隐患描述项更加详实、细致、可操作性强。由此可见,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能够为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原则(1)唯一性原则。即一种隐患的特征只能用一种分类来解释,而不能既属于这一类别,又属于那一类别,以至在不同的类别中重复出现。这是隐患分类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隐患分类必须遵循的原则。(2)通用性原则。即任何一种隐患都要有所归属,按其主要标志划归于相应的类型之中,分类的结果必须把全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包括进去,没有遗漏。(3)稳定性原则。即隐患的分类应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不能因为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4)可扩展性原则。在隐患类别的扩展上预留空间,保证分类体系有一定弹性,可在本分类体系上进行延拓细化。在保持分类体系的前提下,允许在最后一级分类下制定适用的分类细则。3、隐患分类根据隐患的分类原则,结合隐患排查实际工作情况,从现场操作方面对隐患进行分类,将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部分。同时为了兼顾隐患的统计分析工作,了解隐患的分布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又细分为24小类。(见下表)隐患分类表隐患分类表(四)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基础管理类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 许可 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 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未按期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等。(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并完善适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涵盖全员和所有部门,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得有遗漏。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发放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以及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缺少某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是某类制度制定不完善时,则称其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5)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的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缺少岗位操作规程或是岗位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的,则称其为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6)教育培训类隐患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等。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包括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特殊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受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未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是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不达标的,称其为教育培训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修订)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第9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第12条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第13条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第17条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第18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第19条······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实施。第22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国安委〔2012〕10号三、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㈨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矿山、危险物品等高危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72(30+30+12)学时的安全培训,建筑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32(12+12+8)学时的安全培训,每年进行至少20学时的再培训;非高危企业新职工上岗前要经过至少24(12+8+4)学时的安全培训,每年进行至少8学时的再培训。企业调整职工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要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㈩完善和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高危企业新职工安全培训合格后,要在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带领下,实习至少2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7)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危险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记录档案;危险作业管理记录档案(如动火作业证、受限空间作业证、高处作业证审批等)、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发放管理记录档案、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变配电室值班记录、检查及巡查记录、职业危害申报档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档案、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安全费用台帐等。  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或档案建立不完善的,属于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8)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称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支出;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支出;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支出;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现状评价和咨询及标准化建设支出;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支出;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9)应急管理类隐患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机构和队伍、应急预案和演练、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事故救援等方面的内容。应急机构和队伍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按要求和标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职救援队伍的要与邻近相关专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建立救援协作关系,规范开展救援队伍训练和演练。应急预案和演练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规定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现场处置方案或措施,并按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通报相关应急协作单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后进行评估总结,根据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等工作进行改进。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事故救援方面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事故救援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编制救援报告,并对应急工作进行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应急救援类隐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第10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制定具体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内部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公布第16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人员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附有评审人员签字名单。第19条应急预案的评审应重点从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第20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第五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29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和岗位应急程序。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现场处置方案的要点和程序张贴在应急地点并设立明显的标志。第31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演练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部门协同联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32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制定年度应急预案演练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结合本单位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实战演练,并结合实际经常性开展桌面演练。第33条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开展演练评估工作,总结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应急演练评估报告。第35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第37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适用情况的评估,分析评价其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实现应急预案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并编制评估报告。第39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3年全面修订1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并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㈠因单位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㈡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㈢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㈣面临的风险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重要变化的;㈤重大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的;㈥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㈦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预案发生变化的;㈧在生产安全事故实际应对处置中发现需要作出调整的;㈨在日常应急演练中发现需要作出调整的;㈩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10)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  特种设备属于专项管理,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中,为了将专项加以区分,将专项分别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部分。  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特种设备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这类隐患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的检验报告、特种设备保养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等内容。(11)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  与特种设备类似,职业卫生也属于专项管理。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这类隐患主要包括职业危害申报、变更申报、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变更申报、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危害告知、设备/化学品材料中文说明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机构及人员、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12)相关方基础管理类隐患  相关方是指本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应执行相关方等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相关方方面的管理问题,属于相关方基础管理类隐患。(13)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  不属于上述十二种隐患分类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类的不符合项,属于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2、现场管理类现场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受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相关方现场管理、其他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1)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类设备自身及其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属于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使用的特种设备未办理使用登记;现场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仍在继续使用等。(2)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此处的生产设备设施不包括特种设备、电力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装备以及辅助动力系统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如设备未按设计标准制造;运转设备没有防护设施;设备、管道发生跑冒滴漏;储罐未安装高、低液位报警或高高液位报警、低低液位报警未与进料、出料联锁;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未按期检定;压力表未按期检定,未在刻度盘上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工艺流程不符合设计要求;工艺系统变更未履变更程序;工艺系统发生变化导致的液位偏高、流量过大、温度过高、压力过大等,致使生产发生异常现象。(3)场所环境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场所环境类隐患主要包括厂内环境、车间作业、仓库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如地面积水;照度不足;工作空间未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在正常作业中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其他物品未做到定置化管理;库房内储存物品未分类、分堆、限额存放,每个堆垛的面积大于150m2,库房内主通道的宽度小于2m,物品与照明灯之间的距离小于0.5m,物品与墙之间的距离小于0.5m,物品堆垛与柱之间的距离小于0.3m,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的距离小于1m,储存物品与供暖管道、散热器的距离小于0.5m。(4)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  从业人员“三违”主要包括: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进行作业、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指挥从业人员进行作业、从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包括“三违”行为和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两方面。(5)消防安全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消防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消防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应急照明、消防设施与器材等内容。如生产场所灭火器的设置和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灭火器筒体是否有明显缺陷和机械损伤;灭火器的保险装置是否完好;灭火器压力指示器的指针是否在红区范围内;灭火器箱或消火栓箱是否被遮挡、上锁或拴系;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是否采取防湿、防寒、防晒等相应保护措施;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是否按规范的要求的时间进行检查;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符合其他维修条件的灭火器是否及时进行送修;消火栓阀门、接口,水带、水枪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是否配套;消火栓是否有水,出水压力是否达到要求(0.25MPa~0.50MPa);建筑室内消火栓栓口的安装高度是否便于消防水带的连接和使用(距地面高度宜为1.1m);室内消火栓栓口出水方向是否便于消防水带的敷设,是否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º角或向下。(6)用电安全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称为用电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配电室,配电箱、柜,电气线路敷设,固定用电设备,插座,临时用电,潮湿作业场所用电,安全电压使用等内容。如用电气线路是否超负荷,是否有老化现象;用电设备是否接地,是否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易燃易爆场所电气设备是否符合防爆要求;受限空间作业或潮湿场所用电是否符合安全电压标准;(7)职业卫生现场安全类隐患  职业卫生专项管理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现场安全类隐患。这类隐患主要包括禁止超标作业,检、维修要求,防护设施,公告栏,警示标识,生产布局,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8)受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  受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受限空间作业审批、危害告知、先检测后作业、危害评估、现场监督管理、通风、防护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临时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9)辅助动力系统类隐患  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压缩空气站、乙炔站、煤气站、天然气配气站、氧气站等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动力或其他辅助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其中涉及特种设备的部分归于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  (10)相关方现场管理类隐患  涉及相关方现场管理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属于相关方现场管理类隐患。  (11)其他现场管理类隐患  不属于上述十种隐患分类的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类的不符合项,属于其他现场管理类隐患。发现不了隐患就是最大的隐患……
本文档为【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长凤
糖榨屋小学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4-02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