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

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

举报
开通vip

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 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 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 ●徐海峰 11二兰虎沟墓群 21达茂旗墓群 31土左旗讨合气村墓 41美岱村墓 51 固阳县墓群  61和林格尔墓群 71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墓 81大同市南郊墓群 91方山永固陵   鲜卑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 , 以山名族 ,属东胡族系 ,依地理位置分东部与 西部 (北部鲜卑)两大部分。西部鲜卑即拓跋 鲜卑 ,发源于我国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 (嘎仙洞) 。 拓跋鲜卑人 ,《魏书·帝纪·序纪》载“成皇 帝讳毛立”时 ,已积“六十七世”,是为西汉文景 年...

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
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 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 ●徐海峰 11二兰虎沟墓群 21达茂旗墓群 31土左旗讨合气村墓 41美岱村墓 51 固阳县墓群  61和林格尔墓群 71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墓 81大同市南郊墓群 91方山永固陵   鲜卑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 , 以山名族 ,属东胡族系 ,依地理位置分东部与 西部 (北部鲜卑)两大部分。西部鲜卑即拓跋 鲜卑 ,发源于我国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 (嘎仙洞) 。 拓跋鲜卑人 ,《魏书·帝纪·序纪》载“成皇 帝讳毛立”时 ,已积“六十七世”,是为西汉文景 年间。毛传五世至推寅 ,他率部众“南迁大泽” (呼伦湖) ,诘汾即位后继续率众南迁 (后西 迁) ,始达“匈奴之故地”。由鲜卑与匈奴余部 相偶而产生的拓跋鲜 卑之“力微皇帝”,神 元三十九年 (公元 258 年) 将统治中心移至 盛乐 (今内蒙古和林 格尔县一带) ,自此拓 跋鲜卑开始了其立国 建功的创业。拓跋猗 卢时 ,受晋愍帝“代 王”封号 ,以盛乐为北 都 ,“修故平城为南 都”。①公元 338 年 ,什 翼犍即代王位 ,建立 了国家的雏形 ,为向 文明社会的过渡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公元 386 年 ,拓跋 即代王 位 ,公元 398 年 ,正式 定国号为魏 ,并从盛 ·11· 乐迁都平城 (今大同) ,“按周、秦以来中原王朝 的立国规模及典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立北魏王朝”。②从 此直至五世纪末 ,河套及大同地区成为拓跋鲜 卑入主中原前的重要活动中心 ,也是其最终与 中原文化汇合 ,与中原汉族融合的过渡地域。 这一地区的考古遗存 ,到目前为止 ,发现 并不十分丰富 ,仅限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到 大同一带 ,实为河套平原的中、东部和大同市 周围区域。迄今发现的遗存共有城址 (包括军 镇) 、墓葬两大类。城址主要有盛乐城和平城 ; 军镇址有武川上城梁古城、石子湾古城、呼和 浩特坝口子村土城。墓葬有内蒙古乌兰察布 盟墓群 (包括土木尔台二兰虎沟墓群、达茂旗 墓群) ,呼和浩特地区鲜卑墓[包括土左旗讨合 气村北魏墓、美岱村墓 (编号 M1、M2) 、呼市郊 区添密梁北魏墓、呼市大学路北魏墓 ] ;包头市 固阳县北魏墓群 ,和林格尔西沟子村北魏墓 , 和林格尔北魏壁画墓 ,大同市南郊北魏墓群和 大同方山永固陵 (图一) 。 本文拟就上述考古遗存作一初步论述。   一、考古学文化面貌及特征 (一)城址 目前发现的盛乐城与平城遗址 ,皆属都城 性质 ,但二者的规模、作用相差很大 ,分属两个 社会发展阶段的统治中心。 盛乐城 ,《魏书·帝纪·序纪》记 :“诘汾子力 微之三十九年 (258 年)迁于定襄之盛乐。”位于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治北 10 公里 ,北通呼和浩 特 ,南接清水河县 ,是汉代定襄郡盛乐县旧址。 城址东阻小丘 ,南傍宝贝河 ,分为郭城和 内城两部分。郭城 ,南北长 2250、东西宽 1550 米 ,平面形状不规则 ,略呈五边形 (图二) 。郭 城内东南隅有南北两内城 ,北内城经考证为唐 代以后所建 ;南内城为汉魏遗址 ,该城东西残 长670、南北残宽 655 米 ,城内文化层堆积较 厚 ,试掘曾发现大量汉代建筑瓦件、生活用具 和铁制农具、兵器 ,同时出有牛、马、羊、猪骨和 骨器 ,还有较多的北魏晚期的黑色厚瓦。除此 之外 ,城内未发现任何大型建筑遗迹 ,说明盛 乐城不具有同时代中原典型的都城性质 ,而只 是一个一般性的简易都城 ,这也可能与拓跋鲜 卑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生产力发展 水平有关。南内城文化层堆积厚且发现有汉 代和北魏晚期的遗物 ,说明盛乐城作为拓跋鲜 卑西迁“匈奴故地”后的第一个统治中心 ,从拓 跋族入主中原前一直到北魏晚期均作为一个 重要活动中心而存在。城内虽尚未发现大型 建筑 ,但南内城发现有较多的北魏晚期黑色厚 瓦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盛乐城至迟到北魏晚 期 ,已具有较大规模的建筑。宿白先生曾论 及 :“郭城内文化层堆积薄 ,可以肯定的拓跋北 魏遗物 ,只有少量的黑瓦 ,看来 ,汉以后盛乐郭 城的增建并不在拓跋初迁之时。”③所以盛乐 图二 :盛乐城址平面图 城是随着拓跋鲜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逐步 增建扩充 ,由最初的政治中心逐渐演变为军事 要地。 平城 ,在今大同市及其附近地区。公元 398 年拓跋 正式定国号为魏 ,次年由盛乐迁 ·2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都平城 ,从四世纪末至五世纪末迁都洛阳前的 100 多年间 ,平城一直是拓跋鲜卑的政治、文化 中心。经考古调查与文献印证 ,平城已具备了 宫苑、市里、外城的建筑格局。《魏书》载平城 外城规划是以曹魏邺城等中原都邑为蓝本的 , 而邺城开创了“宫苑在北 ,市里位南”的中国都 城新布局 ,为历代所沿袭。在大同车站附近、 城北的小北城内外均发现了该城址的一些遗 存。在车站东北方曾勘探出排列整齐、间距 5 米的覆盆础石 ,石约 0170 米见方 ,厚 0120 米 , 石面承柱部分的直径达 0145 - 0150 米。此区 域可认定为平城内宫城和宫城前衙署的范围 , 而车站北现存的一段夯土残垣 ,可能为宫殿北 壁的遗迹。但对于宫城的规模、布局目前尚不 清楚。《魏书·太祖纪》和《魏书·太宗纪》均载 , 修建宫苑的同时 ,还“规立外城 ,方二十里 ,分 置市里 ,经途洞达 ,”及又“筑平城外郭 ,周回三 十二里。”《南齐书·魏虏传》又记 :“其郭城绕宫 城南 ,悉筑为坊 ,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 , 小者六、七十家。”由于外城仿效邺城之制 ,又 有上述记载为据 ,可知平城外城和郭城主要在 宫城南面 ,且布局相似 ,同时反映出平城发展 迅速 ,已具“里宅栉比”的规模。 另对平城南郭外的两处北魏居住址发掘 分析 ,其一出土雕刻精致的石砚 ;其二出土具 有浓郁西亚风格的银碗和鎏金高足铜杯 ,且附 近散布方形石础。可以推断郭城内的坊里和 附郭近郊绝大部分是安置拓跋皇室、各族官僚 及富商大户。可见 ,郭城与宫城为拓跋上层统 治阶级的活动中心。另据文献考证 ,外城多驻 卫军 ,当属防御性质。文献又载 ,平城宫城北、 西两面设苑 ,宫苑不仅占据了整个平城的北 面 ,且扩张到城东、城西 ,如此广大的宫苑 ,不 单是皇室的游猎之所 ,大多出于宫廷经济的需 要。所以整个平城以宫城、郭城为统治中心 , 南有外城防御 ,北有宫苑物质保障 ,具备了自 给自足、以一个稳固中心辐射四方的大都会统 治性质 ,同时也反映了拓跋鲜卑统治阶级加速 汉化 ,强化国家建设 ,伺机一统天下的雄心。 尽管平城布局极具坚实稳固的建筑基础 , 但是为抵御强敌柔然族 ,确保平城的安全 ,拓 跋鲜卑还在平城北、西两面修建了不少军事性 的城镇。目前经考古调查的有土城梁古城④ , 位于武川县 ;石子湾古城⑤ ,位于准格尔旗 ;坝 口子村土城⑥ ,属呼和浩特市。三军镇于平城 之西、北两面 ,呈三角之势分布 ,显示了全方位 的防御体系。土城梁古城和石子湾古城规模、 布局相似 ,反映了北魏北部军镇布局的一般特 点 :主要防区的建筑系高台建筑 ,现存有建筑 台基 ,且设在遗址的南部 ,即背向后方的方位 , 如土城梁古城分南北两城 ,南城中部偏北存有 长 35、宽 30、高 7 米的建筑台基 ;军镇主要防 区均阻有河流 ,土城梁古城扼南入大青山“白 道中溪”的西侧 ,石子湾城北阻小河 ;主要防区 外围均有相呼应的外围据点 ,石子湾城外东、 西、北三面都有较厚的内含各种建筑材料的北 魏文化层 ,土城梁古城外东、西、北三面散布着 和城内相同的瓦当、瓦片 ,可推测是与城内有 相同功能的防守据点。另外 ,坝口子村土城在 三军镇中规模最大 ,全城分南、北两城 ,南城又 分东、西两部分 ,北城推测有子城 ,且城内出土 有板瓦、筒瓦、绳纹砖和各种陶片 ,其可能是更 高一级镇将的驻所。 纵览平城布局 ,应是集中心统治区、居址、 军镇于一体 ,以经济、政治、军事统一为格局 , 展示了拓跋鲜卑巩固政权的韬略 ,奠定了其专 制统治的基础。 (二)墓葬 (附表一) 该区目前发现的墓葬 ,时代约相当于东汉 晚期拓跋族初迁内蒙古草原至北魏迁都洛阳 前后。依年代早晚分别为 :二兰虎沟墓群⑦、 达茂旗墓群⑧、呼和浩特土左旗讨合气村墓⑨、 呼和浩特美岱村 M1、M2 , λυ 呼市郊区添密梁 墓λϖ 、固阳县北魏墓群λω、和林格尔西沟子村北 魏墓λξ、呼市大学路北魏墓λψ、和林格尔壁画 墓λζ、大同南郊北魏墓群λ{、大同方山永固陵λ| 。 ·3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4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11 墓葬形制结构及建筑特色 该批墓葬形制多样 ,既有简陋的小型竖穴 土坑墓、洞室墓 ,又有大中型单砖室墓和大型 前后双室墓 ,既保留有浓郁的鲜卑特色 ,又反 映出中原汉文化因素的渗透。 二兰虎沟、达茂旗墓群为拓跋西迁涉足内 蒙古草原初期的遗迹 ,两墓群皆为长方形土坑 式墓 ,无葬具 ,形制、葬式均类似于完工λ} 、扎 赉诺尔λ∼、南杨家营子墓群µυ 。宿白先生曾分 析推测其可能为文献所载檀石槐迄轲比能时 期东部鲜卑的遗迹µϖ 。诚如斯 ,则为拓跋鲜卑 与东部鲜卑的联系提供了佐证。 美岱村M1、M2 ,为竖井单砖室墓 ,墓室用 单面绳纹砖砌成 ,船篷式单券顶 ,墓室平面呈 前宽后窄状 ,墓室东南部葬木棺一具 ,亦为前 宽后窄式。这一特色与同时代中原及南方普 遍流行的方形或长方形墓室有明显区别 ,显然 是鲜卑等北方草原民族的风格。 固阳县北魏墓群墓葬形制有两种 :一种为 券顶长方形单砖室墓 ;一种为带墓道竖穴土坑 墓。砖室墓遭破坏 ,局部结构不清。土坑墓为 阶梯式墓道 ,长方形墓室 ,梯形棺室。使用木 棺 ,棺板用铁钉钉合 ,四周加钉铁环。同美岱 村墓一样 ,棺室仍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但木 棺的做法 ,似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和林格尔西沟子村北魏墓皆为洞室墓 ,由 墓道、洞室两部分组成。洞室平面略显长方 形 ,洞顶坍塌 ,壁不规整 ,底部斜坡形 ,洞室内 置木棺 ,棺板以铁钉钉合 ,棺两侧有铁棺环。 呼市大学路北魏墓为带甬道的单砖室墓 , 墓室仍用单面绳纹砖砌成 ,墓室近方形 ,四壁 呈外凸弧线形 ,墓顶为四角攒尖式券顶 ,墓室 内有砖砌棺床 ,棺床侧面侧立莲花纹砖和波纹 砖。这种四壁弧凸的单室砖墓 ,自魏晋以来在 中原地区甚为流行。此墓与美岱村墓相比较 , 后者更多地保留了自身特点 ,前者则汉化性加 强。 和林格尔壁画墓 ,由墓道、甬道、前室和后 室组成 ,前后室为不同时期两次修造 ,后室早 于前室。后室面积只有 5 平方米 ,形制为四角 攒尖顶式 ;前室近 20 平方米 ,正方形 ,四壁呈 弧线外凸。这种前后室分两次修造然后合为 一体的筑墓方式在北魏墓中还是首次发现。 该墓现存有约 20 平方米的彩绘壁画 ,包括出 行、燕居行乐、游乐、狩猎、升仙、四神等图像 , 主题画空隙处还绘有莲花、采桑、虎牛咬斗、牧 羊和鹿的图像。壁画内容以写实风格为主 ,所 绘人物都穿前领开衩的宽袖长衫或短衫 ,传统 的小圆领窄袖口胡服已不见 ,成年男子头戴二 梁冠 ,脚穿鞋尖上翘的革幼靴 ,女子头顶起髻。 从总体服饰来看 ,仍笼罩着浓厚的鲜卑色彩 , 但其南壁、北壁以显著的地位绘制了青龙、白 虎、朱雀和玄武的形象 ,反映出中原传统文化 对其产生的影响。µω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有竖穴土坑、竖井式墓 道土洞、斜坡墓道土洞和砖室墓四大类。墓室 平面有长方形、方形、梯形、刀把形四种。墓室 内置木棺或石质棺床 ,木棺外表有的装饰铺首 衔环或铜泡钉 ,棺板上还有束腰形榫卯。石板 表面雕刻水波纹、忍冬纹 ,显然这种装饰风格 是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方山永固陵为孝文帝祖母文明太皇太后 冯氏墓。该墓存有巨大的圆形封土堆 ,砖砌墓 室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 ,后室 呈弧方形 ,仍为中原流行的特色。四角攒尖 顶 ,甬道前后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门 ,门楣呈尖 拱形。此墓墓园布局恢宏 ,最南有围绕回廊的 塔院遗迹 ,回廊基宽近 10 米 ,塔基方形 ,长 40、 宽 30 米 ,塔院北约 200 米的高坡上为一长方 形基址 ,散布各种建筑构件 ,推测原为一座宫 殿址。这种布局 ,一方面继承了东汉以来陵园 的旧传统———突出陵前的大殿 ;另一方面 ,又 表现了它特有的内容 ,即在陵园中布置佛寺 , 使墓地与佛寺相结合。宗教的影响渗入墓制 中是魏晋南北朝的一个特点µξ ,而冯氏永固陵 具有开创性。 ·5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图三 :出土遗物 11神兽纹带饰 21云纹饰牌 31火焰纹饰牌 41兽纹金饰牌 (1 - 3 为讨合气村墓出土 ,4 为凉城出土)   21 出土遗物 诸鲜卑墓出土遗物较为丰富 ,计有陶器、 铜器、铁器、陶俑、模型明器、装饰品、雕刻器、 车马器具等类。各类遗物从形制特征、类型组 合、装饰风格等方面考察 ,皆归为两大系统 :拓 跋鲜卑自身传统遗物和接受中原汉化的遗物。 体现了鲜卑遗物与汉化遗物并存共出 ,民族传 统风格与汉文化特色交相辉映。 二兰虎沟墓群出土夹砂陶壶、陶罐、鹿纹 铜饰牌、网纹铜饰牌、铜镜、铜铃、铜钅复、铁剑、 铁镞等。其中的日光镜、长宜子孙镜、四乳镜 和铸有“大吉”汉字铭文的铜铃 ,或本身即是汉 物 ,或是汉文化影响的结果。达茂旗墓群亦出 土夹砂陶壶、陶罐、铜饰件、铜指环、各种珠饰、 铁镞、铁刀等。其三号墓所出的肩部刻划类似 汉字符号的陶壶及五号墓出土的剪轮五铢钱 等 ,均显示了与汉文化交流的深入。同时在上 述墓葬中 ,曾发现过玻璃质的琉璃球和施釉陶 器 ,无疑是汉族文化渗透的见证。 呼和浩特地区五座鲜卑墓 ,依年代早晚汉 化趋势亦由弱到强。 讨合气村墓为该区已知年代最早之墓 ,墓 中出土的马蹄形饰牌最具民族特色 ,主体纹饰 为神兽纹、云纹和火焰纹 ,皆浮雕式 ,层次分明 (图三 :1 - 3) 。该饰牌各以一件长蹄形、一件 扁蹄形组成一套 ,扁蹄形圆头一侧有椭圆弧形 穿带孔 ,长蹄形略呈弧形内收 ,扁蹄形为母扣 , 长蹄形为子口 ,皆草原民族束腰的必需品。其 神兽作似马非马状 ,有双翅 ,迈步欲飞 ,似与鲜 卑的宗教信仰有关。墓中还出土有铜钅复、残 骨器 ,而铜钅复是鲜卑常用的器物 ,这些遗物体 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该墓还发现了大量铁 制马具和武器。 美岱村墓出土物有铜、铁、金、陶、漆器等 类 ,其中铜钅复双耳 ,深腹 ,高圈足 ,圈足有四方 形镂孔 ,是典型的鲜卑特色 (图四 :1) ;陶壶盘 口 ,细颈 , 颈部 饰一道凸弦纹 , 鼓腹 , 平底 , 保 留了一定的乌 兰察布、南杨家 营子乃至扎赉 诺尔等早期鲜 卑遗物的特征 (图四 :3) 。还出 有铜羊矩骨 ,以 羊矩骨随葬是 草原民族的风 格 ;发现的铃饰、 以动物装饰的 金指环和禽兽 搏斗纹样的铜 饰牌 ,亦极具民 族特色 ,因为早 期鲜卑文化的 特征之一就是 ·6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图四 :部分出土遗物 1141铜钅复 21 斗勺 31101111陶壶 51“晋鲜卑归义侯”印文 61“晋鲜卑率善中郎将”印文 7 - 91陶罐(2、3、9 为 1/ 6 ,4 为 1/ 4 ,5、6 原大 ,7、8 为 1/ 5 ,10 为 1/ 12 ,11 为 1/ 9 ,1 不详) 青铜牌饰往往以鹿纹、马纹等动物为图案µψ。 美岱村墓尽管体现出较浓郁的鲜卑习俗 ,但一 些铜制用具如 斗勺、灯和漆耳杯、漆鞘长型 铁刀以及货币等 ,已渐露汉化端倪µζ (图四 : 2) 。尤其钩形器上部弯曲成龙首状 ,或可说明 汉族崇尚龙之风俗对鲜卑亦产生了影响。 添密梁墓出土的双羊五轮金饰牌为拓跋 鲜卑遗物中的精品 ,该饰牌动物造型、图案设 计、边框装饰与早期鲜卑墓出土的饰牌极为相 似 ,反映了鲜卑手工艺的传承性。该墓仍出土 铜钅复、动物纹样金饰牌和银饰件。此外还出 土带有汉化痕迹的盘口罐 ,其整体形制虽与早 期相似 ,可颈部开始变长变细 ,显露出中原魏 晋时流行的盘口长颈风格。 呼市大学路北魏墓汉化趋势更趋明朗 ,墓 内出土数量最多的是各种陶俑 ,这与从十六国 以后墓中陶俑流行的中原之制相仿。俑包括 武士俑和女舞乐俑两类。武士俑的头、手、身 分制拼合而成 ,比例不匀 ,面部丑怪 ,头戴盔 , 身披铠甲 ,足蹬长筒靴 ,双手握拳曲举 ,似执有 物件 ,承袭了河南晋墓武士俑的特点。µ{其中Ⅱ 式男俑和一女俑 ,均头戴风帽 ,身穿窄袖衣服 , ·7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可认为是鲜卑人形象 ,因为后来的孝文帝汉化 措施之一就是改鲜卑人夹领小袖的装束而为 汉服 ; Ⅲ式男俑 ,头戴尖顶小帽 ,身穿长衣 ,作 拱手执物状 ,则为汉人形象 ;还有作牵马状、牵 驼状的胡俑。墓中出土的马、驼、羊、猪、犬、鸡 等牲畜、家禽模型 ,皆为前后肢不分的制作风 格。引人注目的是出有一套典型中原风格的 陶仓、井、碓、磨、灶等庖厨明器和一陶牛车。 另外此墓中出土的盘口陶壶 ,颈部、肩部饰弦 纹 ,弦纹下饰波纹三道 (暗弦纹) ,显然是承袭 了早期鲜卑陶壶的某些特征 ,即陶器的颈部一 般均施以竖向磨光暗条纹装饰。µ| 固阳县墓群及和林格尔墓群出土遗物较 少 ,以陶壶、陶罐为主。壶为平折沿或盘口 ,细 长颈、鼓腹、平底 ,颈部施有凸或凹弦纹 ,肩和 腹部施水波纹、竖条纹或网状方格纹 ;罐为敞 口 ,短颈、鼓腹、平底 ,颈、腹部施凹弦纹、网格 纹或戳印纹。尽管更多地保留了鲜卑早期文 化特色 ,但诸如网状方格纹饰、盘口长颈等风 格已有汉文化影响的印迹。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物颇丰 ,有陶器、 铜器、铁器、金银器等类。陶器仍以罐、壶为 主。罐分卷沿、平折沿、盘口三种 ,壶分平折 沿、盘口两种。罐、壶皆颈部饰凸或凹弦纹 , 肩、腹部饰锯齿状、网状、放射状、竖线暗纹或 方格纹、水波纹、忍冬纹等 (图四 :7 - 11) 。还 出土一种戳印纹陶罐 ,口沿外缘和颈部戳刺不 规则纹。该墓还出有铜钅复、琉璃碗、鎏金刻花 银碗、金耳坠及灯、勺、首饰、骨器等小件器物。 总之该墓群的出土遗物既继承和发展了鲜卑 早期文化传统 ,又大量吸收中原汉文化因素。 戳刺纹陶罐、铜钅复 (图四 :4) 、刀、勺、首饰、骨器 等器类 ,暗纹、水波纹等纹饰 ,与鲜卑早期文化 一脉相承 ,而器型中的盘口长颈风格 ,纹饰中 的方格纹、忍冬纹又是汉文化或其他文化影响 的表现。 冯氏永固陵由于多次被盗 ,墓内仅存的陶 瓷器、残石俑、残雕石兽全部被破坏 ,清理后出 土的仅有铜簪、骨簪、铁箭头、铁矛头等小件遗 物。一残武士俑 ,看其背部和肩部 ,似戴风帽 , 身着斜领窄袖衣 ,应为鲜卑人形象。铜簪上宽 下窄 ,二股叉状 ;铁箭头均为平头形 ;骨簪上头 勺状 ,中间稍宽 ,下头尖形 ;而铜簪、铁箭头仍 保留了鲜卑早期文化的特色。铜器主要是生 活用具和各种装饰品 ,不见生产工具。其镞类 有骨镞、细石镞与各种铁镞并存 ,但不见铜镞。 这些均体现了一定的鲜卑传统风格µ} 。 另在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还发现一批 相当于这一时期的金银器 ,包括兽纹的金饰 牌、镶嵌宝石的兽形金饰、饰有兽首的金指环 和金耳坠等。在一件四兽形金饰的背面 ,刻有 “猗 金”三字铭文 (图三 :4) 。猗 即猗  ,推 断为力微子猗 部的遗物。用汉文刻字当是 鲜卑族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的产物。这些锤 兽形的金饰牌显示了鲜卑与匈奴文化的联 系 ,但饰牌以狼、狐和马纹为主要题材 ,似又有 鲜卑自己的民族特色。µ∼此外 ,还发现二方金 印和一方银印 ,均驼钮 ,雕铸草率 ,为“晋乌丸 归义侯”、“晋鲜卑归义侯”金印和“晋鲜卑率善 中郎将”银印 ,反映出当时鲜卑拓跋部已与西 晋王朝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是中原政权给其 封号、对其赏赐的见证 (图四 :5、6) 。 总之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墓葬 ,其特 点是从保留较多的鲜卑习俗 ,逐渐向接受中原 制度转化。这些墓葬集中分布于盛乐到平城 一线 ,尤其是“分土定居”之所———呼和浩特地 区 ,高等级墓居多 ,低等级墓较少。   二、余论 (一) 这一时期的鲜卑考古遗存 ,一方面反映了 拓跋族从部落联盟迅速进入封建制的过渡性 ; 另一方面反映了拓跋族由游牧性质的畜牧业 经济向定居农业经济的转化。而这两方面始 终贯穿着拓跋鲜卑接受汉化 ,与各民族大融合 的过程。 ·8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盛乐城布局简单 ,没有宫殿等大型建筑发 现 ,不具备集权统治的基础 ,仅作为拓跋鲜卑 大范围迁移后的第一个驻屯地 ,这应该与文献 载此时拓跋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 阶段相符。城内出土了铁制农具 ,不仅说明拓 跋族迅速接受了中原先进技术 ,而且经过长期 游牧后 ,开始注意了农耕 ,伴随农具同出有大 量的牛、马、羊、猪骨和骨器 ,则应是畜牧业经 济的反映。在盛乐城附近发现的较早的讨合 气村墓 ,出土大量铁制农具和武器 ,说明此时 鲜卑游牧征战生活还很频繁 ;而其后之美岱村 墓和呼市大学路北魏墓 ,前者鲜卑早期墓随葬 的弓、镞、骨角器等狩猎性工具不见了 ,代之以 大量的汉墓中常见的细泥陶 ,而后者出土了一 整套仓、井、磨、碓等与农业相关的器物 ,说明 此时期呼和浩特地区农业已初具优势 ,但出土 众多的驼、马、羊等遗物 ,又说明畜牧业仍占一 定比重。二者证实了《魏书·太祖纪》所载拓跋 在盛乐附近“息众课农”,在河套平原进行屯 田的史实 ,而这一措施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奠 定了经济基础。 拓跋 定都的平城 ,布局集宫苑、内外城、 郭城于一体 ,使拓跋族有了稳固的政治中心 , 具备了封建集权专制统治基础。而在平城附 近发现的规模宏大的冯氏永固陵 ,其规模、结 构、建筑风格 ,体现了等级差别 ,说明拓跋鲜卑 原始社会解体后 ,迅速进入阶级社会 ,形成了 初期封建国家。 拓跋族社会制度的演进与原始残余制度 并存 ,种植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混杂 ,伴随拓 跋鲜卑习俗的汉化 ,均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一般 规律。因为“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进行的 征服 ,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摧毁 了大批生产力 ,但在长时期的征服中 ,比较野 蛮的征服者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都不得不适 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 被征服者所同化”νυ 。所以拓跋鲜卑的汉化与 社会文化演进 ,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在距平城 甚远的“分土定居”之所发现的高等级墓葬 ,也 说明了远离统治中心的拓跋内部积极汉化、赞 同改革的一面。拓跋鲜卑经几代迁移 ,定居河 套一带 ,接受中原文明 ,同时借鉴吸收北方其 它民族的文化因素 ,尤以匈奴文化对其影响最 为明显 ,突出表现在用锤 技法制作的饰牌。 锤 是匈奴族的传统工艺 ,鲜卑加以利用 ,丰 富了其文化内涵 ,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朝时期北 方草原民族的大融合。同时 ,鲜卑南迁入塞 , 最终到达中原腹地 ,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入 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游牧民族 ,将奔放自然的草 原文化与凝重深厚的汉文化碰撞、互动、融合 , 为中华民族艺术长河注入了新鲜血液 ,也加速 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进程。 (二) 以上对这一时期鲜卑遗存的概述 ,可以看 出无论考古学文化面貌还是由此反映出的社 会内容 ,均具有鲜明的特征 ,即拓跋鲜卑自身 落后的生产方式 ,愈来愈不适应民族发展的需 要 ,促使其与汉族融合 ,仿效中原之制 ,摆脱原 始性 ,完成民族自上而下的汉化 ,最终成为统 一中国北方的强大民族。纵观鲜卑 (主要指拓 跋鲜卑)考古遗存 ,这一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 双重意义 :拓跋鲜卑由发源地南迁而未到“匈 奴故地”以前 ,完工、扎赉诺尔、南杨家营子墓 葬等遗存体现了鲜卑早期文化特征 ;孝文帝迁 都洛阳后 ,鲜卑完成汉化 ,彻底与汉族融合 ,鲜 卑文化已汇入汉文化范畴。因此 ,如果将鲜卑 考古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3 世纪至 5 世纪 鲜卑遗存 (不包括乌兰察布墓群)则属鲜卑中 期考古阶段 ,既不同于早期阶段较多的民族 性 ,也不同于晚期较多的汉文化特色 ,其考古 遗存既有自身传统因素 ,又有汉化成份 ,二者 并行不悖 ,重叠交融。 3至 5 世纪为鲜卑由部落联盟阶段向封 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 ,而目前的考古发现较零 散。本人不揣浅陋 ,姑妄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作一概述 ,疏漏不当处 ,敬请方家指正。 (下转 27 页) ·91·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典泽 ,屏翳司风”等句)这些神禽、神祗为风伯。 受中原文化浓厚薰陶的中山国人 ,是不会有这 种信仰的。 二是 ,上述一些文献中描述的飞廉形象与 出土的双翼神兽形象相悖。文献上说飞廉头 如雀 ,神兽却如狮 ;文献上说飞廉身似鹿 ,头部 有角 ,而神兽身似狮或虎 ,有爪而不是蹄或足 ; 此外无角而顶有鬃鬣 ,尾不是蛇尾而形似豹 尾。两者相比 ,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 另外 ,不但形象不同 ,而且其使用功能也 不相同。双翼神兽出土于中山王车马葬坑中 , 与帐具在一起。专家们根据出土地点、环境和 伴随出土文物 ,认为是用于王帐中镇茵或镇席 的镇物。那么要用风伯来镇席 ,不但镇不住 , 更有亵渎神灵之罪。如果是供奉的神祗 ,也不 会出现四个 ,两两相对 ,似若雄雌的样子。汉 代武帝建飞廉馆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至长安迎 取飞廉并铜马 ,置上西门之外 ,建平乐馆。据 这些现有文献看 ,飞廉并非如此之多的。 双翼神兽到底应叫什么名字呢 ? 我觉得 应当慢慢来 ,多做一些研究工作 ,晚下一点结 论。从目前看 ,神兽仍可以飞廉 (蜚廉) 称之 , 但要免去风伯之神号。《淮南子·亻叔真》上说 : “骑蜚廉而从敦圄 ,”东汉高诱注 :“蜚廉兽名 , 长毛有翼 ,敦圄似虎而小⋯⋯。”又说 :“骑蜚廉 驰于外方 ,休乎宇内 ⋯⋯。”这种长毛双翼 ,骑 乘它几日内即可周游宇宙的蜚廉 ,似应是背有 云雀图案象征行走神速的双翼神兽。 (作者单位 :河北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 :许潞梅 ]   (上接 19 页)   参考文献   ①舒顺林 :《拓跋鲜卑的南迁与其在我国历史上的作 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4 年 4 期。 ②③④⑤⑥λ| µζ宿白 :《盛乐、平城一带拓跋鲜卑遗迹辑 录之二》,《文物》1977 年 11 期。 ⑦⑧µυ µϖ宿白 :《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辑录之 一》,《文物》1977 年 5 期。 ⑨λϖ伊克坚、陆思贤 :《土默特左旗出土北魏时期文物》, 《内蒙古文物考古》3 期。λυ内蒙古文物工作队 :《内蒙古呼和浩特美岱村北魏 墓》,《考古》1962 年 2 期。λω包头市文物管理处 :《包头固阳发现北魏墓群》,《考 古》1987 年 1 期。λξ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和林格尔县文物管理所 :《内 蒙古和林格尔西沟子村北魏墓》,《文物》1992 年 8 期。λψ µ{郭素新 :《内蒙古呼和浩特北魏墓》,《文物》1977 年5 期。 λζ µω《中国文物报》1993 年 11 月 28 日。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南郊北魏墓 群发掘简报》,《文物》1992 年 8 期。λ}内蒙古文物工作队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完工古墓清 理简报》,《考古》1965 年 6 期。λ∼郑隆 :《扎赉诺尔古墓群 (上、下)》,《内蒙古文物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选辑》1964 年。µξ µ| µ}徐苹芳 :《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 域》,《考古》1981 年 6 期。µψ干志耿 :《关于鲜卑早期历史及其考古遗存的几个问 题》,《民族研究》1982 年 2 期。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 研究》,文物出版社 1984 年。νυ恩格斯 :《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 1971 年。 (作者单位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责任编辑 :张金栋 ] ·72· 文物春秋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1 期
本文档为【三世纪至五世纪河套及大同地区鲜卑考古遗存述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288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5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03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