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胶片-数码

电影-胶片-数码

举报
开通vip

电影-胶片-数码 目 录 我们看到的电影 ........................................................................ 1 电影胶片 ....................................................................................1 电影画面 ..........................................................................

电影-胶片-数码
目 录 我们看到的电影 ........................................................................ 1 电影胶片 ....................................................................................1 电影画面 ....................................................................................3 电影的声音 ................................................................................5 宽银幕的故事 ............................................................................ 6 学院标准 ....................................................................................6 宽银幕的出现 .............................................................................7 超35mm ...................................................................................10 胶片电影摄影机 ...................................................................... 11 ARRI ........................................................................................ 11 Panavision ...............................................................................12 镜头 ........................................................................................ 13 蔡司 .........................................................................................14 Panavision ...............................................................................14 Cooke ......................................................................................15 爱展能 ......................................................................................16 当电影遇上电视 ...................................................................... 16 数字电影摄影机 ...................................................................... 20 理解数字成像 ...........................................................................21 Arri D-21 ..................................................................................23 Dalsa Origin .............................................................................24 Panavision Genesis .................................................................24 Red One ..................................................................................25 Sony F-35 ................................................................................26 数字影院 ................................................................................. 28 结束语 ..................................................................................... 29 电影·胶片·数码 邓 东 按:这是一篇关于电影技术方面的科普文章。以电影从胶片到数码的发展为线索,给 DV创作爱好者和电影发烧友介绍一些小知识,不求科学严谨,只求有趣好玩。水平所限, 欢迎批评。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电影院天天放电影,大家天天讨论电影。我们看的电影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看 似简单,却是一个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它涉及了众多领域众多层面,不同人给电影下的定 义会完全不同。关于电影研究的书籍又岂止汗牛充栋。随便上一个电影论坛,满地都是能长 篇累牍滔滔不绝的骨灰级电影发烧友。关于电影的定义,在那里也许更能找到准确答案。 本文不打算回答什么是电影,而是从技术的角度,说一些电影背后的知识。这些知识对 于拍摄DV作品的朋友(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从技术层面去理解相关概念、某些 设备参数、以及一些影像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都是有帮助的。如果你仅是影友碟友,了解这些小知识,平时 跟道友们扯淡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牛逼哈。废话少说,马上开始。 我们看到的电影 电影胶片 电影在开始放映之前,大家看到的肯定是一块白色的银幕(如果没看见那是有幕布挡 着)。电影开映后,一束强光打在银幕上,画面出现在银幕上,于是电影就开始了。 这个看似很神奇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强光是电影放映机的大灯泡发出来的,那灯泡通 常有1万瓦,非常亮哈。然后强光把电影胶片上的图像打到银幕上,就这么简单。如果没有 胶片,银幕上就是一片白色。看过幻灯片吧,跟那个是一回事。跟幻灯不同的是,电影必须 是连续画面,才能产生出运动的图像。 下图中就是几种常见的电影胶片,从左到右分别是:70mm IMAX胶片、70mm胶片、 35mm胶片、16mm胶片。(前些年还有8mm胶片,不过已经绝迹了。)这些胶片是按照宽 度来命名。除了IMAX,其他胶片都是竖着放映的。 目前我们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几乎全部是用35mm胶片放映的。本文讨论的电影也 主要针对35mm电影。 除了35mm的“普通电影”外,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还有IMAX电影。这种电影是用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70mm胶片横着放映的。从上页图中可以看出,IMAX的画幅比35mm电影的画幅大好几倍 (与6X6的120画幅差不多)。而IMAX的影院也是超大,标准IMAX的银幕是22mX16m,什 么概念?就是银幕有4层楼高。IMAX可以说是目前电影市场中,最极致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好莱坞每年大约有10部左右的电影会发行IMAX版本,去年的比如《变形金刚》《我是传 奇》《哈利波特》都发行了IMAX拷贝。由于IMAX的发行量不大,因此IMAX影院也就比较 少。国内目前还不到10个IMAX影院。 上页图中另外一种70mm胶片跟35mm胶片一样是竖 着放映的。这种70mm电影是在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影 类型,但现在已经完全推出电影市场。除了一些特殊用 途,现在几乎没有人玩这种胶片了。 16mm胶片一直还活跃在电影制作领域。特别是许多 电视广告和电视节目的前期会用16mm拍摄,但在电影院 已经很少用16mm拷贝放映。 上页图中的那些胶片准确地说都叫“电影放映拷 贝”。就是说,这些胶片是专门给放映机放映用的。最 常见的35mm电影,每秒走24帧画面(1帧就是1张), 每帧画面被投影2次或者3次。于是,在银幕上每秒就有 48帧或者72帧画面。这样做是为了让画面不产生“闪 烁”的感觉,看起来更流畅。 35mm胶片地球人都见过,我们用的135胶卷就是35mm 胶片。只是电影用的35mm胶片上的感光材料跟135胶卷不同 而已。电影前期拍摄用的35mm胶片跟“放映拷贝”也是一样 的,区别也在感光材料上。 下图是一个35mm电影放映拷贝的帧画面,每帧的大小是 20.9mmX17.5mm,基本上算方形,占大约4个齿孔的位置。旁 边蓝色的是声轨的位置。这个尺寸是行业标准,全世界通用, 很早以前就确定了,并一直没有改变过。不改变的原因很简 单,电影院不但要放新电影也要能放老电影。如果电影胶片跟 家用电器似的,今天录像带明天DVD后天又改蓝光,电影院老 板非疯了不可。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电影画面 既然35mm电影胶片的帧画幅都一样,那是不是所有用35mm胶片放的电影都一样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图。 这是2007年的两部电影,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对比一下它们的电影胶片和放映画面, 看出什么猫腻没有?上面那个的胶片画面跟放映画面是一样的;而下面这个,胶片上的画面 比放映画面窄小,好像被“压扁”了。这就是当今两种主要的宽银幕电影,上面那种就是传 说中的“遮幅宽银幕”(Flat Widescreen),也有人称为“标准宽银幕”;下面那种就是 传说中的“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或Scope Widescreen)。 观察一下这两种胶片,“遮幅宽银幕”的胶片画面跟放映画面一致,但帧画幅中有很多 地方没能用上。“变形宽银幕”倒是把帧幅用得挺足,可就是画面是压扁的。这就是它们的 基本特点,至于说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后面有故事要讲。 除了这两种电影,还有没有别的电影呢?有,老电影。看过《南征北战》《英雄儿女》 没有?那些老电影都不是宽银幕,画面都是方的。看下页的图,就是我们所看到的3种电 影,左边是电影画面在胶片上的样子,右边是在银幕上的样子,仔细对比一下它们的特点。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这3种电影在银幕上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宽度却不同。为了定义这种差异,一个重要 概念被引入,那就是“宽高比”(Aspect Ratio,也称横纵比)。所谓宽高比,就是宽度与 高度的比值。假设高度是1,宽度是X,那么宽高比就等于:X:1,很简单哈。这样,这3种 画面就分别是:1.37:1,1.85:1,2.35:1。我们可以简称它们为:1.37画面或者1.85电影, 2.35电影。总之这些数字就代表这些电影在银幕上的画面。记住,定义电影画面宽高比是以 它最终在银幕上的样子来定义,而不是以它在电影胶片上的样子。如果结合它们在胶片上的 样子,我们就可是说: 1.37=方形银幕=老电影 1.85=遮幅宽银幕(标准宽银幕) 2.35=变形宽银幕 各行业都有黑话(数字或者绰号),电影也不例外,比如说1.85、2.35,你就知道是 指不同的拷贝了。假如你之前还认为自己是菜鸟级影迷的话,现在知道了这3组数字,恭喜 你,你已经是资深影迷了。 1.37的电影已经退出江湖多年,不再有人拍这种方形的画面。我们今天在电影院里看到 的电影要么是2.35,要么就是1.85。而其中大约70%是2.35的电影。发行1.85还是2.35的拷 贝,没有必然的规律,电影院也都能放。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一些比较文艺或者自认为文 艺的电影喜欢发行1.85,比如去年的《色戒》、《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美国黑 帮(American Gangster)》都只发行了1.85的拷贝。而好莱坞大部分电影都不认为自己是文 艺片吧,所以都发行2.35。 有时候你可能会看到宽高比1.78,2.40,2.39……之类的数字。其实,1.85=1.78; 2.35=2.39=2.40,这个“=”是因为它们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各家表述不同,而视觉效果是 一样一样一样的。我们如今看到的电影画面就只有两个:1.85、2.35。世界没那么复杂。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电影的声音 我们已经知道了电影的画面,下面我们来看看电影的声音。 电影胶片通过在放映机里走动,把一幅幅画面映在银幕上。胶片走动的同时,它旁边的 声轨也在走,于是声轨就像一条正在走动的磁带,而放映机读取声轨的方式跟录音机读磁带 也非常相似。 看右图,这是胶片上声轨部分的细节。当今的电影拷贝上不但有模拟声轨,而且也有 数字声轨。电影放映很早就进入数字音响时代了,数字音响先在电影领域应用,之后才推广 到家庭影院系统。注意看胶片上的声轨信 息,都是光学数据码,就是说,是印出来 的,可以看得见的。 我们从外往内看。最外面那条蓝色的 线是SDDS声轨,上面布满麻点一样的数 据码。SDDS全名叫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就是“索尼动态数字音响”,由 索尼开发的电影音响系统。它由8个声道组 成,分别是中置、中间偏右、中间偏左、 左、右、左环绕、右环绕、重低音。比普 通的6声道多2个偏左偏右声道,这对于银 幕很大的影院是非常受用的。 往里一个,在齿孔间的胶片部分,也是麻点一样的数据码。这是杜比数字音响声轨 (Dolby Digital),杜比数字有另外一个名字叫AC-3,听说过吧。杜比数字有6声道,也就 是常说的5.1声道(因为重低音声道的频响范围为10-2KHz,只占音频范围20KHz的10%, 遂被认为只算10%个声道,也就是0.1个。这种提法比较可笑,有炒作概念的嫌疑)。6声道 分别是左、右、左环绕、右环绕、重低音。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 再往里的波形状的就是模拟声道,2条就是左右声道的立体声。电影刚有声音的时候, 只有1条声轨,单声道,后来有了立体声又加了1条声轨。再后来,数字音响出现了,又不能 取消模拟声轨(不是每家电影院都能放数字音响嘛),只好利用边角料的位置印数据码。 再往里看,是1条很细的虚线,有点像莫尔斯电报码,这条是DTS的时间码。DTS是90 年代末才应用到电影中的新技术,那会电影胶片早没地儿了,不可能再往胶片上印数据。于 是,只能利用剩下的一丁点小缝印一条“时间码”,然后随电影拷贝附带一张数据光盘。放 映电影的时候,放映机读时间码,DTS机就播放光盘,时间码就是让画面和声音同步的。 DTS也是6声道,跟杜比数字一样。 电影胶片上虽然印了4种音响,但放映的时候,电影院只会使用其中一种,不同的电影 院使用的音响系统有可能不一样。能放映杜比声轨的电影院最多,其次是SDDS和DTS,当 然,有些影院还是继续放模拟声轨。 当今的电影放映拷贝上面也就是这么点东西。下次你去看电影的时候,看看画面是2.35 还是1.85的,你就能想象得出它们在胶片上的样子。然后再看看四周墙壁上的音箱,如果有 环绕箱,那这个电影院是可以播放数字音响的(至于是哪种,光看音箱还不行),如果没有 环绕箱,那这影院只能播放模拟声轨。另外,中置、偏左、偏右、重低音这些音箱都是放在 银幕的后面,你可以趁工作人员不注意跑到后面去看看。 ^_^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有同学说,现在不都号称“数码影院”,放映“数字电影”吗?是不是胶片马上要被 淘汰了?胶片什么时候被淘汰,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我只能说,当今的电影后期剪辑和制 作已经没有胶片的事了,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就是全部在电脑上作业,跟你玩DV剪辑差不 多一回事。但是,截止2008年,全世界范围内,95%以上的电影院仍使用电影胶片放映电 影,98%的院线影片仍使用胶片进行拍摄。虽然现在满街都是数码这个数码那个,而且“数 字电影”倍受媒体追捧,但胶片仍是电影拍摄和发行的主要载体。 我个人认为,电影市场与消费者主导的照相机摄像机市场不同。电影业界里数码取代 胶片,并不简单地由“方便与否”或者“耗材成本”决定,它更多的涉及电影产业链里制片 商、设备厂商、后期厂商、发行商、电影院等多方生意人的利益,形势发展并不由观众说了 算。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到了2006年柯达仍投巨资在北京建设全新的电影胶片洗印厂;而 Panavision(潘那维申)在2007年推出新款数字摄影机的同时,仍继续推出新款胶片摄影 机。当然,数码会在电影业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只是不可能像相机市场那样爆发摧枯拉朽的 革命风暴。我们在后面还会说说数字影院的事。 宽银幕的故事 我们前面已经了解了当今电影胶片的情况,知道了两种主要的宽银幕。下面我们来讲讲 宽银幕的故事,翻一下它们家的旧账。开头可以这样:“话说电影刚刚发明的时候……”。 学院标准 1884年,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柯达公司创始人)发明了照相胶片。在胶片发 明之前,照相一直使用玻璃为成像材质。胶片以其轻便、不碎、可弯曲等特性,将照相业带 入一个新的世纪。 1892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大发明家,通用电 气公司创始人)和他的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发明了 Kintoscope电影机(俗称西洋镜),他们利用柯达的照相胶片实现了 连续画面的播放,并同时推出了35mm胶片,就是右图中这个样子。 紧接着在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Lumiere)改进爱迪生的电影 机,第一次把电影画面投放在银幕上供众人观看,电影正式诞生。尽 管电影史上关于电影是谁发明有些争议。但35mm胶片,从1892年诞 生至今的100多年来,它的样子就几乎没有变过。 当 年 爱 迪 生 推 出 的 3 5 m m 电 影 胶 片 的 帧 画 幅 是 24.9mmX18.6mm,宽高比为1.33:1,基本上是个方形。如果用黑话 说,就是1.33画面。 1926年,有声电影诞生,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FOX)利用部分胶片位置印上了光 学声轨,从而使帧画面尺寸变成 22mmX16mm,宽高比为1.37:1。福克斯的这个画面尺寸 获得了各大制片公司的认可,于是大家纷纷使用这个标准。193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 学院(发小金人的那个单位)把这个尺寸命名为“学院标准”(Academy)。 学院标准确立的二十年代也是好莱坞制片模式逐步完善的时期。随着好莱坞电影在全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世界的流行,无形中将“学院标准”这种美国国内的电影标准变成了一个国际标准。上图是 “学院标准”的制作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给声轨留好了位置,然后在后期加上声 轨,最后制成影院拷贝,在电影院里放映。整个过程中,帧画面的宽高比保持在1.37。 宽银幕的出现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生产蓬勃发展,但这一时期,除了出现彩色 胶片外,电影技术并没有什么进步。原因很简单,电影业已经是一台稳定工作的印钞机,当 这印钞机还能不停印钱的时候,是不会有人想要去改进它的。 然而,到了五十年代初,强劲对手电视粉墨登场,好莱坞电影那套路数变得不时髦不 新鲜了,电影观众成批次撤离影院回家看电视。好莱坞的利润急剧下滑,各大电影公司好 景不再甚至债台高筑,于是有的开始变卖家产(如华纳家族出售华纳影业),有的开始搞 副业(如迪斯尼公园),有的干脆就收摊了(如出品过《公民凯恩》的RKO雷电华影业倒 闭)。但如何把观众抢回来,仍始终是各电影公司的头等大事。比较好的办法当然是搞些观 众在家里看不到的东西(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时期,电影业开始了诸多革新, 如超大场面、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立体声、宽银幕电影等花招纷纷出笼。 其中堪称革命性的进步就是彩色电影和宽银幕。其中,宽银幕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的视 觉感受,直至今日,“宽屏”概念仍然不时在我们的试听生活中掀起波澜。 1953年,福克斯首先推出一种叫“CinemaScope”的宽银幕系统。这种宽银幕电影在 拍摄的时候,用一种变形镜头(Anamorphic Lens),把拍摄画面的宽度“挤压”一半在胶 片上成像。如下图所示,电影在拍摄的时候,被摄场景经过变形镜头在胶片上的形成“被挤 压”的画面。在后期处理中,“挤压画面”不发生变化,然后加上声轨,做成放映拷贝。在 影院放映的时候,再用一台带“反变形镜头”的放映机,把压缩的画面“拉伸”成一个正常 的画面。这就是“变形宽银幕”的原理。这个原理一直用的现在。 “变形镜头”技术最初是一战时法国人发明的,用在坦克潜望镜上,就是为了获得更 宽的视野。后来福克斯把专利买了,开发出这种“变形宽银幕”。严格来说,这样的变形方 式,对画面的质量是有损失的。用今天数码的观点来看的话,最终画面的宽度上的像素密度 比高度上的像素要少一半。当然,这只是理论,在实际情况中,因为胶片的染料颗粒非常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细,这样被“压扁”的画面,对最终在影院里的放映效果并不构成影响。 变形镜头因为要把景物压缩,所以它的光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跟传统的球 面镜头(Spherical Lens)不一样。我们平常玩的照相机和摄像 机都是球面镜头(一些镜头有非球面镜片,两回事啊)。右图是 一个变形镜头,注意看它的光圈,不是圆形而是椭圆的。变形镜 头的光学和机械都比球面镜头要复杂。 1953年,福克斯出品了《The Robe(圣袍千秋)》和我们熟 悉的梦露电影《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爱嫁金龟婿)》两部变 形宽银幕电影。一经推出,市场反应那是相当的好。其他制片公 司看着那叫眼热啊,福克斯也不闲着,开始向同行们兜售专利使 用许可。期间,哥伦比亚、环球、米高梅、迪斯尼都曾掏钱买过许可。其中,迪斯尼还拍了 非常经典的《海底两万里(1954版)》。可是,也有人不买福克斯的账,派拉蒙就是一位。 不服气归不服气,有本事你也搞宽银幕啊。派拉蒙的确没有宽银幕技术,但兔子急了 还咬人呢。于是派拉蒙硬是憋出一个“遮幅宽银幕”(Flat Widescreen)。就是下图中这 种,把1.37的画面上下各挡掉一块,画面就“宽”了。哇靠,这不是大家玩DV剪辑的把戏 吗?的确是。现在看这种方法挺拙劣的,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当时就不同了,起码不用花 钱啊。(估计派拉蒙也没好意思申请专利)其他制片商一看,哎哟,太有才了,于是纷纷 效仿。甚至连福克斯也忍不住跟着一起玩这种把戏。但各家对于遮去多少画面的做法并不统 一。派拉蒙遮成1.66,米高梅遮成1.75,环球和哥伦比亚遮成1.85。最后大家和记,把遮幅 画面宽高比统一为1.85:1,当时还起了个名称叫“全景宽银幕”(Panoramic)来炒作市场。 从此,宽高比1.85的宽银幕成为电影画面的标准之一。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这种“遮幅宽银幕”虽然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它的确在放映效果上实现了宽银幕。它 成本低,原来“学院标准”的制片系统都不需要变动,只需加块挡板就可以了。而变形宽银 幕的变形镜头不但制造成本高,而且比较复杂,从前期到后期再到放映,都需要投入资金更 新设备。但同时,“遮幅”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它浪费了胶片上近30%的成像面积。所 以,这种“技术革新”多少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味道。而且遮幅的极限也就1.85了,不 能再宽了,想象一下,如果遮到2.35,就有一半的胶片面积是黑的,这也忒残酷了。 福克斯的CinemaScope宽银幕系统虽然是革命性进步,但它的镜头成像系统并不完 善,尤其在拍摄特写的时候会出现图像扭曲的情况(哈,真的变形了)。而电影系统最核 心的品质就是它的成像质量。福克斯CinemaScope系统的镜头由Bausch & Lomb公司制 造(Bausch & Lomb就是博士伦,他们曾经也是镜头厂牌,只是现在给人做镜头了), 但在CinemaScope推出的早期,博士伦并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那些早期的 CinemaScope电影会刻意避免近距离的人物特写。因为这个缺陷的存在,给了一个生产 放映机镜头的小厂牌一次大展宏图的契机。这个厂牌就是Panavision(潘那维申,简称 Pana)。 Panavision成立于1953年。它的创始人罗伯特.高兹查克(Robert Gottschalk)是相机 店老板,其朋友圈里不乏光学专家和电影业内人士。当福克斯推出CinemaScope宽银幕的 时候,许多影院面临添置新电影放映机的问题,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老罗看到这一商机, 于是纠集了威廉.曼恩(William Mann)等一众光学专家,开发了一款可以兼顾1.37画面和 2.35画面的放映机镜头,也就是Pana的第一个产品:Super Panatar。从此Pana开始吃变形 宽银幕的饭。 随着Panavis ion在光学设计和制造能力上的增强,终于在1958年,Pana针对 Cinemascope的缺陷,推出了Auto Panastar变形宽银幕摄影机。该款摄影机解决了变形宽 银幕一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很快在业内获得认可。这一革新当年还拿了个小金人奖。 相比Panavision在变形宽银幕技术上的不断跃进,福克斯的Cinemascope已经变得 陈旧落伍无人问津,其他制片商陆续转投Pana的怀抱。1967年,福克斯拍了最后一部 Cinemascope电影《In Like Flint(碟报飞龙续集)》。盛极一时的Cinemascope宽银幕从此隐 退江湖。 在Cinemascope称霸江湖的那段日子里,除了Panavision在开发变形宽银幕技术外,各 大制片公司也在研发自己的宽银幕技术。一些新面孔曾一度在电影市场崭露头角,诸如华纳 的WarnarScope,米高梅的Cinerama,派拉蒙的Magnascope,RKO的SuperScope,香港 邵氏的Shawscope……等等。它们有的是基于35mm胶片,有的基于70mm胶片,但因为技 术和市场等原因,这些新军都在短暂的试验期结束后销声匿迹。 今天,变形宽银幕的标准已经统一,名称也统一为Anamorphic Scope,简称Scope。 Panavision作为变形宽银幕标准的领导者,已不再涉足放映机市场,而是专注于摄影机及 镜头的开发制造。如今,Pana垄断着变形宽银幕前期拍摄的市场,如果你前期要拍摄2.35 的变形画面,除了Pana的摄影机没有太多的选择。好莱坞的发行商和院线都偏好2.35宽银 幕,因此好莱坞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电影在前期直接拍摄2.35的变形画面。90年代之后,一 些影片在前期不用变形摄影机拍摄,却照样可以发行2.35的拷贝。这得益于一种新的画幅格 式:超35mm(Super 35mm)。 �0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超35mm Super35mm(S35mm、超35),也许你偶尔会在网上或杂志上看到。这名词看着就很 牛逼很高科技的样子,会不会跟Superman有什么关系?放心,除了超女(Superwoman)没 人敢跟Superman发生关系 *_* 。 Super这个词看着很威猛,其实就是“宽 一丁点”的意思。何解?请看图。当初制定 胶片画幅尺寸的时候,胶片上都给声轨留了 位置。但后来用着用着,觉着留出来的位置 在前期也用不上(录音大都录在独立的录 音机上),干放着挺可惜,特别是16mm, 画幅那么小,如果能再“宽一丁点”,画 幅面积就会增加不少。于是,16mm率先把 声轨的位置霸占了,变成了“超16mm” (Super16mm)。虽然高度不变,宽度只多了 2mm,但画幅面积一下多了20%。的确有 “差一点就差很远”的感觉。 “超什么什么”,不是指一种新产品, 而是一种新的画面尺寸。当然,画面尺寸变了,一些相应的设备也会发现变化,但使用的胶 片本身并没有区别。 标准35mm画幅由于本身面积就挺大,加之有变形宽银幕技术,一直没想着要抢占声轨 的位置。进入90年代,数码技术在电影后期中逐渐运用,底片扫描(Telecine)成为后期制作 的必须环节。更大的底片面积,就意味着在同样的扫描精度下,能获得更精细的画面(跟玩 底扫的理论一样哈)。于是,“宽一丁点”的需求自然产生。那个谁说:“要有超35!”, 咣当,就有了超35。 超35mm比标准35mm宽了2.9mm,高度增加2.6mm(帧之间的间隔变小),画幅面积 足足多了32%,可谓效果显著。 最有意思的是,爱迪生老师发明的电影胶片原来就没有音轨的位置,比较一下,赫然发 现,一百年前的电影胶片画面基本上就是超35mm。嗨,折腾了半天又绕回去了。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随着胶片颗粒更细、扫描精度更高,超35成为一种十分方便的格式。它的方便在于 后期可以“再构图”(Re-Frame)。看上页那图,超35拍出来是一个1.33的画面,后期剪辑 时,我可以裁成1.85的画面,也可以裁成2.35的画面,还可以裁成4:3或16:9的电视画面。 这样,一下子变出几个不同版本的电影。这样,就能同时兼顾电影市场、有线电视、DVD市 场。特别是DVD,可以发行“全屏版”、“剧场版”、“宽银幕版”,一部电影来回捣腾着 卖,超35可谓“浑身是宝”啊。现在知道为什么数字摄影机的成像器件都是超35了吧。数 字摄影机我们后面会细说。 超35出现后,电影的前期拍摄就基本上不是超35就是变形35了。之前的标准35mm逐 步被超35mm取代。 电影胶片这点事讲得差不多了。一句话,拍摄有“变形35”和“超35”,发行有1.85 和2.35。怎么样,超简单吧。 胶片电影摄影机 喜欢摄影的朋友都有一个同感,玩相机的乐趣往往不亚于拍照片的乐趣。说了半天胶 片,现在我们聊聊机器。 电影摄影机的原理跟相机差不多,相机玩过连拍吧,嘿嘿,电影摄影机就是那回事,只 不过相机横着走胶片,摄影机竖着走胶片,而且摄影机 1秒要走24张。 大家都知道电影通常以每秒24帧拍摄,就是说每 秒连拍24张,走片的速度比相机快多了(比较快的相机 1秒能连拍七八张)。摄影机大概的机械理论如右图所 示,摄影机的快门是旋转的,每秒转24次;同时,胶片 1秒走过24张,跟相机高速连拍差不多哈。 这“高速连拍”高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就以35mm 胶片为例,看看摄影机如何吃胶片的。拍摄使用的胶片 按长度常见有3种:200英尺(60米)、400英尺(120 米)、1000英尺(300米)。如果摄影机按 24帧/秒 拍 摄,1秒走片1.5英尺(0.5米),200尺胶片可以拍2分 10秒,400尺胶片可以拍4分30秒,1000尺胶片可以拍 11分05秒。看见了吧,摄影机吃胶片可是相当快的,机 器一开动,每秒钟都是钱啊,因此从胶片训练出来的摄 影师取景通常比较慎重。一部120分钟好莱坞电影在前期大约会拍摄500到800分钟不等的 素材,用多少胶片算算就知道了。不过,胶片成本在整个电影制片成本中占的比例是非常小 的,越是大制作占的比例就越小,如果有大牌出演,一到二成的预算得拿去付出场费,哈, 跑题了。 现今拍电影用的摄影机主要就是两个牌子:Arri(阿莱)和Panavision(阿潘)。 ARRI Arri(阿莱)是家德国公司,主要生产电影摄影机,电影灯具,以及电影数字后期设备。 阿莱成立于1917年,名字Arri源于创立者August Arnold和Robert Richter的姓氏头文 字。1924年,阿莱开始出产电影摄影机。1937年,阿莱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单反摄影机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Arriflex 35(之前的摄影机都是“旁轴” 的)。单反摄影机实现单反的原理跟单反相 机差不多,都有一块反光镜,只不过相机拍 摄时反光镜往上翻,而摄影机拍摄时反光镜 是旋转的。这种单反方式一直被胶片摄影机 沿用至今。 阿莱的摄影机使用PL卡口(Positive Lock的简称)。这种阿莱开发的卡口被很 多德系镜头使用,因此许多摄影机和摄像机 喜欢用PL口,PL口的镜头也比较常见。跟 Panavision不同,阿莱自己并不生产镜头, Arri镜头主要由大家熟悉的德系Carl Zeiss (阿蔡)代工生产。 阿莱目前有两个系列胶片摄影机: Arriflex和Arricam。Arriflex是阿莱的传统系 列,flex就是单反的意思。目前Arriflex的 35mm主力机型有235、435、535三款。90 年代末,阿莱兼并了另一家当时在电影业 界也相当有份量的摄影机厂牌:奥地利的 Moviecam。并在Moviecam原有机型基础上开发出另一系列机型Arricam。Arricam目前有二 款机型:Studio(ST)、Lite(LT)。阿莱的摄影机在全世界的拥有数量是最多的。 左图中上面那台是Arriflex 435,下面那台是Arricam ST。 Panavision 阿潘我们前面介绍过了,50年代开张的美国公司。以生产变形宽银幕镜头起家。他的 经营项目跟对手阿莱很相似,也是电影摄影机、电影灯具。但他有一点跟阿莱很不一样,那 就是阿潘的产品只租不卖。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阿潘应该算一家器材租赁公司。之所以 只租不卖,是因为阿潘认为电影摄影机是十分精密的设备,需要非常专业的维护才能保证良 好的工作性能和尽可能长的工作寿命。没有谁能比生产商更了解自己的产品,与其把维护给 人家做,不如自己做。而且从长远来看,出 租赚的钱比单卖产品赚得更多,事实证明这 是对的。 Panav is ion现在的35mm摄影机以 Panaflex系列为主。Panaflex从1972年推 出,到现在总共有Panaflex Gold、Panaflex Platinum、Panaflex Millennium三代产品。 这些机器目前都在服役,许多70年代的老战 士仍健康工作在各个拍片现场。右图是现在 阿潘的主力机型Millennium。目前放映的好 莱坞电影,有一半是用这种机器拍的;80% 的美剧(比如大家熟悉的越狱、CSI、反恐 24、LOST)也是用它生产出来的。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阿潘的摄影机使用PV镜头卡口,是其专用的卡口。无论是变形宽银幕镜头还是非变形 镜头,都使用相同的卡口,可以装在任何一台Panaflex摄影机上。阿潘的镜头是自产自销, 也没有其他厂牌生产PV卡口的镜头。可见阿潘对自己的光学 制造能力相当自信。 右图是阿潘的商标。这个商标从70年代启用。它有三个 框,最里面那个代表4:3的电视画面,中间那个代表1.85的电 影画面,外面那个代表2.35电影画面。“三个代表”反映着 当年阿潘要称霸电影电视行业的雄心。 Pana和Arri虽是竞争对手,但Pana同时也是Arri最大的客户。因为Pana是出租器材 的,如果客户指定要用Arri的器材,那这钱挣不挣呢?还用问吗。所以,Pana不但大量购买 Arri的摄影机,而且还把部分Arri机改造成PV卡口,以便可以上Pana的镜头(这种摄影机叫 PanArri)。两个帝国主义列强就这样边竞争边合作地瓜分着全球摄影机市场。 除了阿莱和阿潘,目前能见到还在干 活的胶片摄影机还有法国厂牌AATON(阿 通)。虽然在好莱坞阿通用得非常少,但在 独立电影和纪录片领域,阿通却是一个十 分响亮的名字。特别在16mm制片领域,阿 通的XTR一点不比Arri的SR系列逊色,甚至 有人认为阿通的XTR是最好的16mm摄影机 (见右图)。电影《大腕》里,葛老师扛的 那台拍纪录片的机器就是阿通XTR。 在摄像机问世之前,是胶片摄影机的黄金时代,十几个品牌的摄影机争奇斗艳,但随着 摄像机时代的来临,摄影机便没落了,十年不到就全部从消费市场撤离。而电影市场最后也 仅剩下两三家。 近年,高清风潮席卷低成本制片领域,由于高清成本低且画质好,许多胶片用户纷纷放 弃了胶片,尤其在16mm市场。许多靠胶片吃饭的小摄影机品牌都收摊了。阿莱和阿潘虽是 江湖大佬,却也看到了胶片即将迟暮的现实,并分头抢占新的制高点:数字摄影机。 数字摄影机,且听下下下回分解。 镜头 镜头虽不是本文重点,但讲到摄影机,怎么能不说说镜头呢?玩摄影的朋友都有这样的 经历,当看到一枚非常棒且向往已久的镜头时,便会出现瞳孔放大唾液分泌手心出汗等生理 反应,俗称毒性发作。拍电影的人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摄影师),摄影机镜头的毒性比相机 镜头那可大太多了。一枚蔡司Ultra Prime定焦头,拿在手里,光那份量就能硬生生把人给毒 死。 摄影机镜头跟相机镜头稍有一些区别。首先,卡口不一样,一般会比相机大一号。另 外,摄影机镜头用T系列光圈,相机用F系列光圈。所谓T就是把镜片上损失的通光量也计算 在内而获得的光圈值。因此,T系列光圈就更加精确些。比如,F1.2亮度的光量(用测光表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测得),经过镜头,到达底片时亮度变成了F1.3,那么精确的光圈值就应该是F1.3。为了跟 F系区别开,就标T1.3。电影嘛,喜欢弄得比较精确,所以电影镜头都用T系。实际上啊, 那丁点儿光损失人眼根本就看不出区别。当然啦,拿个T系镜头唬唬人还是挺来劲的。 由于摄影机镜头不需要自动对焦(AF),因此不使用树脂镜片,全部一水的玻璃镜片。相 同体积下,自然会比相机镜头重许多。 摄影机镜头没有自动对焦,不是技术原因,是“艺术”原因。因为电影是用连续画面 说事,“对焦”也是属于“电影创作”的一部分。聚焦在哪里,焦点如何变化,聚焦速度的 快慢,甚至是否需要聚焦,都能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因此,“对焦”与“摇、移、进、 退、升、降”这些动作一样都是电影的镜头语言,必须按创作的意图去实现,这么重要的事 情,怎么能自动呢?在摄影组里有个职务叫“跟焦员”(Focus Puller),就站在摄影机操 作员旁边,专门负责拧对焦环,这职务很重要,画面好不好看,跟他很有关系。 蔡司 先说说Carl Zeiss。阿蔡的身世不必再介绍,中国人民多年的老朋友了。Arri的镜头 全部由阿蔡负责制造。阿蔡最拿手的就是定焦头(跟相机镜头情况类似哈),其中阿蔡的 Distagon、Planar、以及Sonnar的镜头设计已经成了摄影史的神话。原先这些设计主要用在 德头上,后来跟日本人合作,阿蔡把这些技术用在新出的ZF、ZK、ZA卡口的镜头,各路影 友顿时骚动不已,尤其N家拥趸,按捺不住想灭灭C家的威风,嘿嘿,打住。 摄影机方面,阿蔡目前的定焦镜头分两个系列:Ultra Prime和Master Prime。其中 Master系列全部是T1.3的头,Ultra系列主要是T1.9。在变焦头方面,也许不是自己的强 项,所以阿蔡一直没有出变焦。但看着PL口变焦头的生意被其他厂牌瓜分,阿蔡心里十分 不爽。随着在进军高清镜头市场,阿蔡终于在去年底推出LWZ系列变焦头。 下图左边是Master Prime 35mm定焦头,右边是LWZ系列15.5-45mm变焦头。 Panavision 又说到阿潘了。虽然相机镜头没有美国人什么事,但电影领域里,阿潘代表的美系却是 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前面说过,阿潘的摄影机只用自己的镜头,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完全 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用人家的镜头就罢了,他的镜头也不给别人用。这个格局直到他 跟Sony合作开发数字摄影机才打破,现在Sony有几款高清摄影机可以用阿潘的镜头。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阿潘的镜头是所有摄影机镜头厂牌中种类最全的,什么定焦、变焦、变形、手动、电 动,能做的他全给做了,镜头阵容那叫一个全啊。由此可见,阿潘的光学制造能力不是一般 的强。阿潘的镜头跟其他牌子的镜头虽然在成像素质上不好比较,但它有明显的外形特征, 那就是个头超大,特别是它的变形宽银幕镜头。我们平时玩相机,扛一管佳能的EF300mm f2.8就已经觉得很黄很暴力了,可那也才相当于阿潘一个50mm T2变形定焦头的大小。定焦 头尚且如此,变焦就更是大得没谱。随便一个都是上十几斤的铁管子。这样变态的个头,给 镜头的安装拆卸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每次换镜头弄得跟装填炮弹似的,难怪有些斯坦尼康 (Steadicam,稳定器)操作员,一听要扛阿潘的变形镜头就吓得两腿筛糠。阿潘也意识到这 点,近年推出的新镜头都缩水了许多,但战斗在第一线的基本上还都是各类大中型炮筒。 图中左边是Pana的镜头群,中间还有蔡司和Cooke的头,后边那些高个是Pana的变 焦。图中右上是一枚装在Pana GII摄影机上的50mm T2定焦,右下是一位老兄手中的变焦。 Cooke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电影镜头厂牌是英国的Cooke(库克)。玩座机的影友应该接触过 库克镜头,但库克的主业是电影镜头,而且还是历史相当悠久的镜头厂牌。老库1890年出 道,算来也是百年老店了。老库是个多面手,既做定焦也做变焦,品质不亚于阿蔡,而且也 是以PL口镜头为主。好嘛,这不明摆着跟阿蔡抢饭吃吗。没办法,谁让现在摄影机卡口这 么少呢。以前在胶片的黄金年代时,老库也做其他摄影机的镜头,可那些东家都收摊了,也 只好跟阿蔡抢地盘了。 库克现在的主力产品是其1998年推出的S4系列镜头,有变焦头也有定焦头,定 焦对付阿蔡的定焦,变焦对付安琴的变焦。在2004年,库克推出S4/i系列镜头, i代表 intelligence(智能)。这种镜头能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当前的焦距、聚焦位置、光圈等参数。如果在后期做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CG,这些参数将对画面跟踪非常有帮助。最近库克风头比较劲,因为他给RED数字摄影机 专门做了一套4枚s4/i镜头的套装,3枚定焦加1枚变焦。有老库这种够份量的厂牌加盟RED 阵营,RED的粉丝们真是乐坏了。如图是库克S4系列定焦头和1枚s4/i变焦头。 爱展能 第四个常见镜头厂牌是法国Angenieux(爱 展能,或译作安琴)。爱展能只做变焦头,而且 很拿手,不但成像质量好,而且比老库的变焦便 宜,因此经常能在各拍摄片场见到爱展能的身 影。有些预算不高的制作,干脆就一个爱展能变 焦从头拍到尾。最近,爱展能跟着库克的步伐, 也为Red数字摄影机做了一款30-80mm T2.8的 变焦头,成为第二个加盟Red阵营的镜头厂牌。 图中是爱展能17-80mm T2.2变焦头。 除了上面提到的镜头,还有一些相机厂牌也会做摄影机镜头,比如施耐德、尼康、佳能 都做过,但出镜率不高。OK,镜头说完了。 当电影遇上电视 电视的历史就不啰嗦了。反正电视就两种:一种4:3、另一种16:9。当初电视搞成4:3的 一个原因就是要跟电影画面的尺寸匹配。为什么要匹配呢?因为40年代电视机发明时,还木 有摄像机咧。电视的节目源得先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然后再转成电视信号,因此跟电影画面 一样宽高比再自然不过了,而那时的电影画面都是1.37的学院标准(前面说哦),电视画面 也就跟电影画面一样了。所以说,电影是电视他爹,最起码也是干爹。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通常来讲,对于电视画面的宽高比我们说4:3、16:9,而电影画面我们说1.37、1.85、 2.35。这仅是为了区别对待而已。它们内在的关系简单粗暴地表述就是: 4:3=1.37=1.33 16:9=1.85=1.78 2.35=2.39=2.40 有木搞错?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算术没学好吧?这怎么能相等呢,很多文章里不是这样说的咧。人家怎 么解释我不管,我告诉你,电视跟电影是一家的,他们家的画面就3种,一种方形的,一种 长方形的,第三种再宽点长方形的。说得科学一点,由于电视跟电影在显像方式上的不同, 计算宽高比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显示相同画面有可能计算出不同的宽高比(头大,木听懂 什么意思 *_*)。打个比方,NTSC制式的4:3电视画面的像素是720X480,PAL制式的4:3电 视画面的像素是720X576,你可以算一下它们的宽高比;它们宽高比不同却能显示出一样的 4:3画面。总之,不要给数字忽悠晕了,就3种画面,无论在家里看还是在电影院看。还记得 Panavision商标里的三个框吗,那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80年代末,高清电视的标准开始制定。标准的制定就意味着众多利益集团的多头角 力,除了电影业、电视业、电器业的企业要参战,政府也不能闲着,过程就不细说了,反正 激烈程度不亚于刚落幕的高清DVD格式大战。最后,HDTV的画面宽高比定在16:9。 这里主要说说电视如何播放电影的。早期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电视画面跟电影画面一 样是方的。后来60年代,电影出了宽 银幕,而电视还是方的,此时电视播 放电影的问题才出现。最终的解决办 法有两种:一种是把电影画面缩小, 上下加上黑边,变成一个方形的,这 种方法叫信箱模式(LetterBox),可能 是画面像一封信塞在个方形信箱里 吧;另一种是把画面中“比较重要” 的部分裁剪成方形的,这种方式叫截 选模式(Pan & Scan)。就是右图中这 两种。信箱模式可以看全电影画面, 但画面比较小,电视屏幕也浪费了不 少;截选可以用完电视屏幕,但看不 全电影画面。两者各有利弊。 当电影发行录像带或DVD的时 候,如果用“截选”的方式,那么这 种版本的碟就叫“全屏版”(Full Screen),意思就是整个电视屏幕都有图像,名字起得挺好 听,其实画面被咔嚓掉了一块。电影频道放的片子大多是这种版本,反正不花钱,凑合看 吧。如果用“信箱”方式出碟,这种版本就叫“宽银幕版”(Wide Screen),意思就是上下 有两条黑边。 所有电影发行的DVD,都会有“宽银幕版”(不管怎么样,好歹给人看全吧),有的 电影两种版本都有。(我们平时买的D版几乎全是“宽银幕版”,估计也没谁愿意去D画面 不全的全屏版。)“截选”和“信箱”是宽银幕电影和电视机屏幕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持 续了几十年,直到16:9电视机出现才有所改观。而这种冲突也衍生出一些异化的视觉体验, 比如把电视画面上下一遮似乎就有了“电影感”,没有黑边的画面看着都不像电影了。 现在有16:9电视机了,有投影仪了,有蓝光了,那么“家庭影院”如何放映电影画面 呢?这方面的文字网上数不胜数,我也不码字了,画个图汇总一下: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 电影·胶片·数码 filmaker.cn 上页图就是常见的节目源在不同放映设备上放映的效果。 DVD无非就两种,一种标清,一种高清。标清DVD无论D5还是D9都是标清,画面大 小都是720X576(PAL制),4:3的画面。高清DVD现在有HDDVD和蓝光DVD(Blu-Ray)两 种,不过HDDVD快收工了,将来高清DVD基本都会是蓝光。高清DVD是1080P、16:9的画 面(1920X1080)。注意看图中DVD碟上的画面,那是DVD中存储的画面(有些画面是变 形的,有些画面原
本文档为【电影-胶片-数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904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0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0-09-05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