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

举报
开通vip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发布时间:2010-3-1918:01:04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1李未男院士45诸彤宇男副教授2赵沁平男博导46夏榆滨男副教授3怀进鹏男院士47晏海华男副教授4李德毅男院士48钱红兵女副教授5徐洁男教授49徐红女副教授6钱德沛男博导50徐同阁男副教授7尹宝林男博导51康建初女副教授8祝明发男博导52曹庆华男副教授9熊璋男博导53熊桂喜男副教授10龙翔男博导54吴超英女副教授11李波男博导55何 兵男副教授12吴威男博导56...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发布时间:2010-3-1918:01:04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1李未男院士45诸彤宇男副教授2赵沁平男博导46夏榆滨男副教授3怀进鹏男院士47晏海华男副教授4李德毅男院士48钱红兵女副教授5徐洁男教授49徐红女副教授6钱德沛男博导50徐同阁男副教授7尹宝林男博导51康建初女副教授8祝明发男博导52曹庆华男副教授9熊璋男博导53熊桂喜男副教授10龙翔男博导54吴超英女副教授11李波男博导55何 兵男副教授12吴威男博导56陈梦东男副教授13马殿富男博导57韩军男副教授14马世龙男博导58齐越男副教授,博导15张莉女博导59胡凯男副教授16王蕴红女博导60梁晓辉男副教授17李舟军男博导61吴壮志男副教授18刘超男博导62郝沁汾男副教授19刘旭东男博导63牛建伟男副教授20沈旭坤男博导64刘瑞男副教授21夏春和男博导65葛声男副教授22肖利民男博导66郎波女副教授23许可男博导67陈真勇男副教授24陈小武男博导68丁嵘男副教授25张玉平男教授69高小鹏男副教授26姚淑珍女博导70李欢女副教授27任爱华女教授71栾钟治男副教授28唐发根男教授72兰雨晴男副教授29郝爱民男博导73李云春男副教授30李先贤男博导74李炜男副教授31吕卫锋男教授75王莉莉女副教授32杨钦男博导76姜宏旭男副教授33刘轶男博导77周忠男副教授34王雷男副教授78蒲菊华女副教授35白跃彬男副教授79洪飞男副教授36艾明晶女副教授80胡春明男副教授37刘连忠男副教授81史晓华男副教授38李巍女副教授82李超男副教授39吕良双男副教授83吴际男副教授40张力军男副教授84陈江锋男副教授41张辉男副教授85百晓男副教授42张茂林男副教授86翁敬农男副教授43罗燕京男副教授87李波男副教授44唐文忠男副教授88彭菲女副教授1.李未院士李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李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1943年6月8日出生,1966年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毕业,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2-2009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现任北航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未院士在实用并发语言操作语义和形式理论序列及修正演算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李未院士在我国率先倡导进行海量信息计算的理论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研究,曾两次连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处理及传输的理论与方法”首席科学家。李未院士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一项,200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曾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以及实施方案论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未院士是早期研究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的主要学者之一,80年代初期,李未院士使用这种方法最先给出了Ada语言有关任务,包括并行、汇聚、通讯、同步及选择等机制的语义,建立了在并行机制下的程序模块以及程序例外处理的语义。他的工作系统地解决了诸如像Ada、Edison等并发式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语义问题,并在语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并发语言的翻译与变换理论。李未院士对软件功能描述中的缺陷和错误的定位和修正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中英文专著--《数理逻辑——基本原理与形式演算》;提出了关于版本序列的理论,建立了对软件缺陷和错误进行修正的形式演算系统(R-演算系统);设计了描述软件开发方法的形式语言,提出了可信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理论,为程序调试的形式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网络环境下拥有海量信息、运行着海量进程的服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中的重要问题,李未院士所承担的973“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组从海量信息科学、软件服务的技术与方法以及试验性软件研究三个层次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李未院士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F辑)》中英文版和《FrontiersofComputerScienceinChina》的主编。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学术论文百余篇,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1部。86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人,硕士研究生百余人。主要研究方向:l计算机科学理论与软件基础l先进网络下的协同工作环境l海量信息物理学2.赵沁平教授赵沁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沁平教授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基础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国防科技预先研究等20余项国家科研任务。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机器类比推理的研究,提出一种类比推理计算模型;主持设计实现了芯片级类比推理器,并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类比推理机系统。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者之一,坚持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广域专用计算机网络的可支持异地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的支撑环境DVENET;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程序开发与运行平台BH_RTI、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_GRAPH及十余种开发工具;基于DVENET及其技术成果组织开发了若干国内有影响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在理论和技术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取得了创新成果。提出了多值逻辑方程及其应用机制,建立了基于多值逻辑方程组求解的逻辑电路险象分析检测方法;提出一种类比推理的计算模型;提出基于多因素关联的逼真光照效果生成方法,并通过定义光照层次,使不同时空中相邻光照层次之间进行合理切换;提出一种降低网络负载的多阈值DR算法和分布交互仿真事件一致性处理算法;针对现有的一些RTI在大规模跨路由分布交互仿真/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中存在的规模小、实时性差等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创新成果。创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兼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和《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学术刊物编委。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已培养博士36人,硕士50余人。3.怀进鹏教授怀进鹏,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1962年1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7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后,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1990年师从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李未教授,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获国家教委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于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怀进鹏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十五、十一五863计划计算机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近20年来,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网络计算、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已主持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攻关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国防重大研究计划和国防预研计划和国家信息安全中心等研发计划项目,并主持了国防科工委、工商行和北京市等多项大型信息系统研制。近年来,在网络软件、Web服务技术和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结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4.李德毅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德毅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1944年11月生于江苏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和199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学刊《KnowledgeandInformationSystems》、中国科学、中国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编委。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给出了基本图元、图对、连接法则、触发机制、设计语言等一整套实现方法,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图对理论在伦敦获得1985年IEEE主席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他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并用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进行开发,实现了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版专著APrologDatabaseSystem;进而又把这一成果扩展到模糊关系数据库领域,出版专著AFuzzyPrologDatabase。这两部专著被世界许多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被广泛引用。他提出了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理论,用自己创造的云模型表示概念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用期望、熵和超熵作为数字特征实现概念的定性定量转换,给出了云模型构成的多条定性规则同时激活的推理策略和计算方法,成功实现了三级倒立摆的各类动平衡姿态的灵活切换。用云控制倒立摆的论文在1999年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这是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42年来中国学者首次获得此奖项。2002年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用云模型表示自然语言中的概念,用扩展了的云模型表示带有不确定性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数据场方法将海量高维数据简约成适量低维数据,分别在数据空间、特征空间和发现状态空间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寻找不同尺度上的自相似性,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找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2005年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并于2007年由CRC出版英文版本《ArtificialIntelligencewithuncertainty》。李德毅院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3本、英文专著2本。研究方向:l不确定性人工智能l认知物理学l网络化数据挖掘l互联网计算邮件地址:leedeyi@tsinghua.edu.cndeyi_li@nlsde.buaa.edu.cn个人主页:http://www.ldy.csai.tsinghua.edu.cn/index.htm联系电话及地址:(010)-82316732/82338473新主楼G座1106#5.徐洁教授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英国利兹大学(LeedsUniversity)终身教授,现任利兹大学计算及系统科学研究院(InstituteforComputational&SystemsScience)院长,英国四个国家级e-Science中心之一―WhiteRoseGride-Science中心主任。他领导的团队是英国政府2.5亿英镑e-Science战略计划的核心研究团队之一,在英国东北地区排名第一(见英国政府2008年全英研究评估排名http://www.rae.ac.uk/)。徐洁博士系可信计算及大规模网络软件系统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强调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主持20多项英国国家级基金及欧共体研究开发项目,总计金额过2千万英磅,创多项国际领先(WorldLeading)成果,荣获多项英国政府及国际科研奖励。已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要集中于构建可靠网络软件系统的理论、科学原理及方法、实际应用系统的研发和评估,为此领域的研究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在“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IEEETransactionsonParallelandDistributed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Reliability”及“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等高影响因子的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累计论文引用超过1,100次(基于GoogleScholar检索http://scholar.google.co.uk/)。提出CoordinatedAtomicActions软件设计方法学的论文被引用167次,“EvolutionoftheRecoveryBlockConcept”(见TrendsinSoftware,Wiley)被引用117次。徐洁老师的招生联系人是:沃天宇老师,woty@act.buaa.edu.cn,G506,电话82339274,138100988866.钱德沛教授钱德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德联合软件研究所所长。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1982年至1984年由国家公派在美国读研究生,1984年5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北德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6月至92年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操作系统研究所进修工作。1992年起任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自1996年起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专家,现任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国家973计划信息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网络新技术、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计算等。7.尹宝林教授尹宝林,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198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北航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讲了本科和研究生的Unix程序设计环境、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主要科研工作: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和部委等各种课题多项,其中主要有:机器人程序设计语言、加强型智能工作站及知识程序开发环境、演绎数据库系统DDBS、汉语语音识别技术、MISC3270C语言编译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MEMSCAD/CAE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平台安全技术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1994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航空工业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目前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分布式应用和工作流、Linux桌面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研究。8.祝明发教授祝明发,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美国密西根州立(韦恩)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联想集团首席科学家,先后担任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和联想深腾系列高性能计算机总设计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4项,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二项、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网格计算9.熊璋教授熊璋,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法工程师学院院长,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精品课程主讲老师。国家教委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专家,国家金财工程专家组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自由软件分会副主任。曾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曾对几十个国家作过技术交流和访问。作为大会主席,成功地组织了第四届全国计算机青年科学家大会。作为主要组织者,组织了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优秀年轻专家学术研讨会。熊璋教授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曾向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专门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某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建国50年大庆应邀参加了杰出留学人才国庆观礼团,受到国家副总理的亲切接见。1、承担的项目:熊璋教授近年承担、主持了多项大型重点科研项目,部分项目清单如下:大尺寸压气机实验装置和转子流场动态测量技术;我国“新歼”工程中的“座舱多媒体XXXX系统”和“XXXX实验三维动态显示系统”;国防预研基金“XXXXX技术在XXXX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航空航天基金“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的XXXXX的研究”;多媒体会议系统,包括自十五大以来一直在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和党的十七大党代会、以及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上广泛使用并深受好评的个多个“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大项弱电工程,包括“香港边境围网安防系统”,“香港地下铁路将军澳线和迪斯尼线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应用于首都机场、浦东机场、广州新白云机场和深圳国际机场等多个大型国际机场的“数字广播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安防系统”,近五千万投入的“世纪财富中心机电弱电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相关项目,包括超过千万投入的纯软件国家级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建设与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获得的奖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航空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航空工业“十杰”教师、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其他多项省部级奖励。3、承担的课程及相关教改项目“计算机导论与计算机伦理学”主讲教师,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北京市精品课和校级精品课程。教改项目:“中法工程师教育比较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研究与实践重点支持项目。教改项目:“计算机学科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资助项目。教改项目:“国内外计算机学科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及其可借鉴经验”,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资助。教改项目:作为中国代表,参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国际本科计算机教育研究计划——CPath。4、研究方向及学术论著熊璋教授近年来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百余篇(册),其中上百篇被收入《SCI》、《EI》或《ISTP》等国际上权威的学术期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10.龙翔教授龙翔,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北航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航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北航计算机学院系统结构学科责任教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领域中相关系统和产品的开发工作。多年来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国家863和省部委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译著两部。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及省部委级的技术奖励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及北京市、国防科工委和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参与和主持了多项企业合作课题,先后开发了心脏无创血流动力检测仪、手持式大型旋转类设备故障监测与诊断仪和面向DDN网络的链路加密系统等多项产品,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的研究方向:l计算机系统结构:高效多核体系结构、新型可重构体系结构、容错体系结构与机制,软硬件结合的系统重构和恢复技术等。l操作系统及虚拟化: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内核原理与机制、面向领域的高效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面向多核和高效能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等。l嵌入式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环境、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等。11.李波教授李波,1966年生,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科技研发处处长,先后在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航计算机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作为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赴美国UniversityofWashington进行合作研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学科评审组专家、总装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成员、全国边海防视频监控建设专家库成员,以及全国多媒体技术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主要承担国家级课题,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武器装备型号、武器装备预研、国防基础科研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视频/图像压缩,视频分析与理解,多媒体传输,多源信息融合,嵌入式多媒体处理系统,多媒体应用与智能监控,人工智能应用。多项研究成果已投入实际应用,其中在视频分析与传输方面的成果已在边海防哨所视频监视系统和无人机图像处理系统大批量使用,在遥感图像融合方面的成果已用于卫星侦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李波教授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某型号总设计师,已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有发明专利25项,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4年)。1996年评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1999年获“中创软件人才奖”,2000年评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2002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研究类),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办公电话:82317608,82339466办公地点:新主楼F318,办公楼502E-mail:boli@buaa.edu.cnorbhboli@vip.sina.com12.吴威教授吴威,男,196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系主任,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无线自组织网络与传感器技术、分布交互仿真等技术研究。申请专利33项,软件注册8项,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43篇被EI、SCI收录。负责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863”重点项目“战术级分布式虚拟战场综合环境”,主持完成了博士点基金“虚拟人自主导航技术”、“面向信息对抗体系结构”、“组播源认证技术”等重点项目,有关研究成果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2006年)。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分课题“分布式虚拟环境技术”,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等项目,建立了支持快速开发的体系结构BHHLA;建立了一个可以支持大规模、多盟员、跨路由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的运行平台BHRTI。有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大型工程重点项目“山西省大运高速公路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集地理信息规划功能、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库功能、高速公路设计全方位剖面功能为一体。有关研究成果获山西省优秀计算机软件一等奖(2003年)、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软件银质奖(2004年)、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主持完成了国家发改委科技攻关项目“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应用:基于IPv6的高性能视频传输与共享虚拟现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组长单位与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建立全国高清晰视频传输与共享虚拟现实应用示范节点,分布交互仿真战场环境应用示范节点,虚拟现实支撑平台及其应用研究成果在2007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获创新奖。2006年主持国家十一五“863”项目“基于知识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其特色是利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移动节点的行为信息、GPS信息、惯导信息和其它感知信息等,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从信息中提取知识,通过知识辅助路由优化,以提高大规模、广地域、高动态、多平台的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路由性能和效率。2007年主持国家“863”课题“XXX大规模传感器研制”,2007年主要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层农村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解决基层农村的低成本宽带接入问题,采用无线点对点链路实现村到上级乡镇的宽带接入,并基于无线网状网路由以无线多跳的方式对村内的固定和移动用户进行覆盖。办公室:新主楼G1016、G726;电话:82317616,82317109;E-mail:wuwei@buaa.edu.cn13.马殿富教授马殿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计算机学院院长,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多年一直从事数理逻辑教学,并从事网络计算及Internet网络环境的系统软件核心技术、实时系统中间件及验证技术、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及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交互式三维地质体建模及协同可视化软件平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项,以及科技部科技平台、国防科工委、总装预研基金、自然基金等项目10余项。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2005年“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研究及实践”获国家教学一等奖。马殿富教授目前从事服务计算、可信软件技术、实时系统、协同可视化等领域研究。另外,马殿富教授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电子政务和SOA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14.马世龙教授马世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防科工委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亚洲软件基础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FrontiersofComputerScienceinChina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智能系统学报”编委。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应邀参加撰写英文科研专著两本;多篇论文被SCI、EI和ISTP索引和摘要,并有国际同行引用。现在的研究方向为: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模型、逻辑和计算的动态行为研究、海量信息处理的计算模型研究、构件计算和服务计算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曾承担国家973项目“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01课题“海量信息系统规律、模型和维护机理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过的研究项目还有: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的国家863B类重大项目“资源环境应用网格系统构建”及其滚动项目;与北京新奥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奥运专项“奥运景观照明的IPv6数字化网络控制系统开发”,负责照明控制与管理软件平台和IPv6基础网络设计研究;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的“XX-2卫星自动化测试总控软件研发”等项目。15.张莉教授张莉,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软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计算机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委员、教育专委会常委。主要从事软件工程、需求工程、企业建模优化、互联网计算等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预研项目、中美、中欧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应用项目。在国际会议、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关于UML建模专著一本,需求分析和软件体系结构的译著两本。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同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中被评为"十佳"老师。2009年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2010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编译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微软教育部精品课程),研究生学位课"软件体系结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等。目前负责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973项目"需求工程-复杂系统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中的二级项目"需求验证和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件适应性预测模型的研究"、"航空嵌入式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研究"、舰船嵌入式系统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1)软件工程:需求工程,互联网(Web)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MDA(模型驱动技术)、可视化建模技术、软件质量保证、网络化软件的测试与监控2)过程工程:企业业务过程建模分析和优化、工作流技术、软件需求分析(业务建模)3)需求工程:需求建模技术、需求验证技术、用户满意度度量等。16.王蕴红教授王蕴红,女,博士,教授,博士学位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生物特征识别及数字水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在权威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7项,获得授权5项;于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于2001年被科技部授予863计划先进个人。作为负责人已主持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英国皇家学会联合资助项目1项,863项目6项;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已作为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本领域的多个权威国际学术会议,为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IEEETransactionsonSystem,Man,Cybernetics(PartA,B,C),IEEETransactionsonSignalProcessing等8个本领域相关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脸识别(二维人脸识别、三维人脸识别、基于序列图像的人脸识别)、步态识别、人脸老化、签名识别、多生物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基于视觉的智能监控、视频处理与视频检索、信息隐藏与隐藏信息检测、遥感图像处理等。17.李舟军教授李舟军,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IEEE会员,ACM会员,欧洲理论计算机科学学会(EATCS)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信息保密专业委员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DataMiningandBioinformatics》(IJDMB)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GranularComputing,RoughSetsandIntelligentSystems》(IJGCRSIS)编委,IEEEDMB2006、IEEEDMIR2007、BioDM2007、IEEEBIBM2007、IEEEGrC2007、NPC2007、PRICAI2008、IEEEBIBM2008、IEEEGrC2008、CIKM2009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12月在陈火旺院士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89年任讲师,1994年任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讲了《离散数学》、《抽象代数》、《形式语言》、《形式语义学》和《计算机理论高级专题》等多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合著出版两部教材,获部委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在进程代数理论、安全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方法、数据挖掘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Computer&Security》、《ElectronicNotesin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等重要学术刊物和ICALP98、TACAS99、ER2004、PAKDD2007、MTSUMMITXI、MICAI2007、ICPADS2007、FAW2007、ASIAN2007、SIGHAN2008、FAW2008、FMSE08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30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一些重要工作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2000年获国内计算机软件界具重要影响的“中创软件人才奖”,2003年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负责承担、主持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10多项,近几年来承担了多项高可信软件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课题。目前主持的信息安全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可信软件理论与技术,软件安全缺陷和漏洞的分析与检测技术,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方法,网络安全扫描与网络攻防技术,数据挖掘与信息检索技术,文本挖掘与内容安全,web服务、语义web与P2P计算。联系方式办公地点:北航新主楼G930,G931办公电话:82338247电子邮箱:zhoujun.li@263.net或lizj@buaa.edu.cn18.刘超教授刘超,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6月出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空计算技术杂志编委,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监事。现受聘为航天科技二院产品保证专家。现从事专业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主要科研方向为软件工程与过程工程,包括软件质量工程、软件测试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以及软件过程改进等。十一五期间,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计划项目“基于测试的软件可信性增长模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863重点项目“支持软件可信性分析和评估的生产线”,863探索型项目“可信软件结构及代码的审查和综合评估及支持工具”,以及有关模型驱动的分布式软件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国防型号和预研研究项目。一项成果获2008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2006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作为特聘专家参与北京市国家级软件园建设规划,承担了北京市软件检测中心规划与方案论证和软件过程改进与CMM评估论证等工作。2001年被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软件产业促进中心表彰为对北京市CMM评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创建北航Lotus软件质量工程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在与IBM/Lotus公司合作的8年的合作中,承担并圆满完成了IBM公司软件产品测试和软件测试自动化研究与开发项目等百余项,连年得到IBM/Lotus公司的褒奖。1991年1月至1994年4月公派赴美国受聘于ASA(AdvancedSoftwareAutomation,Inc.),承担开发软件测试与分析理解工具Hindsight/C&C++V3.0等产品的研发工作。联系方式电话:10-82317641Email:liuchao@buaa.edu.cn19.刘旭东教授刘旭东,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分党委书记,计算机新技术研究所(ACT)副所长,可信网络计算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兼任W3C中国分部副主任。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开发方法、可信软件技术、软件中间件技术和信息化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5年,作为课题组长或副组长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课题、“973”计划、总装预研、国防基础研究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申请专利1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市工会教育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目前主要开展网络软件设计与生产方法和基于协议的网络软件体系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核高基”专项课题1项、承担总装预研、国防基础研究等其他相关课题3项。20.沈旭昆教授沈旭昆,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及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重大应用项目“基于高速网络的虚拟环境应用系统”、“虚拟奥运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奥运重点项目“虚拟奥运博物馆建设”、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博览馆”、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逼真图像的生成技术”,九五国防某预研项目,航空科学基金“类比推理部件的研究与实现”,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数字航空航天博物馆”等20余项科技攻关项目。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享有国家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1.夏春和教授夏春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计算机学院网络与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航一集团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全国自学考试信息化专家组成员。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曾在美国UniversityofMichigan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863项目“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重大自然科学基金“NSFCnet网络互联技术研究”、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金航网络”设计与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防基础科研、863项目、总装预研、北京市科委、北京教委等近20项科研任务,在网络动态防御、网络攻防知识表达、逻辑网络管理等方面做过深入研究。1996年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曾获省部级科技2等奖3项,3等奖4项,在《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对抗、网络测量等。承担“十一五”国防基础科研、国家“十一五”863项目以及北京市教委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办公室:北航新主楼G820,电话:010-82317651E-mail:xch@buaa.edu.cn,buaaxch@126.com。22.肖利民教授肖利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容错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理事,国家863计划“高端容错计算机”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软件、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高端服务器系统等。1993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计算机学士学位(主修)和物理学士学位(辅修),1996年和1998年于中科院计算所先后获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5年在中科院计算所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研制工作,期间,曾于200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院(AIST)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工作。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及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曾主持、组织、参与完成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制成功“深腾7000”、“深腾6800”、“深腾1800”、“深腾2600”、“曙光3000”、“曙光2000-II”、“曙光2000-I”、“曙光1000”多个型号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曾获2005年、2004年、2003年、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信产部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2004年、2005年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奖,2000年中科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200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其中25项已获授权。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28篇,ISTP检索8篇。目前,承担和组织国家863计划“新型服务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群文件系统小文件I/O访问性能优化方法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本科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生专业课《计算机系统虚拟化的原理与实现》、博士生《学科综合课》以及本科生《计算机科学前沿讲座》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电邮:xiaolm@buaa.edu.cn,电话:13501250204,办公地点:北航新主楼G座1033。23.许可教授许可,男,1971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3年7月和2000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和2007年分别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或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国家攀登计划等科研项目。其中,所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结题时被基金委评为特优。现任《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编委、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和项目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算法与计算复杂性、数据挖掘和网络测量、分析与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P完全问题相变现象的研究中提出并研究了具有精确相变和难解实例的RB模型,系列研究成果在JournalofAIResearch、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和ArtificialIntellig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被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引用两百多次,其中包括来自手册(Handbook)、百科全书(Encyclopedia)和专著的引用。RB模型已被包括国际著名学者在内的国际同行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并多次被其他学者在论文中用专节论述和分析。以RB模型为基础所构造的算法测试集被广泛地下载,并应用于SAT、CSP、PB和MAX-SAT等国际算法竞赛。部分成果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分别用于算法和人工智能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联系信息:办公室北航新主楼G1131,电话:010-82315704E-mail:kexu999@gmail.com,kexu@nlsde.buaa.edu.cn。24.陈小武教授陈小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生,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被聘为教授,200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增强现实技术方面的博士后研究,现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兼任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专题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专家组副组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学术委员会AC委员(2007年~2011年)及2008~2009届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2009年~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会委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等相关实验室的客座研究员。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多年来从事图形图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实融合、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信息网格、航天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5项、☆☆预研基金项目1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课题1项、航天科技集团资助课题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1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CNGI分课题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加拿大IRIS计划(SMART)等资助课题5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信息、国防、安全、航天、教育、体育、文化、影视等领域。近5年培养研究生约30人,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次获北航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月又一次被学院推荐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先后访问10余处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邀请10余人次海外专家到北航开展学术交流,20余次担任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第1届和第2届中美计算机科学高峰论坛、国际学术会议ACMMultimedia2009、国际学术会议IEEEPacificVisualization2009,参与组织第3届、第5届、第7届、第9届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全国学术会议。近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约40篇,其中国际期刊或SCIE收录9篇、EI收录17篇、ISTP收录1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2006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电子邮件地址:chen@buaa.edu.cn25.张玉平教授张玉平,男,生于1966年11月,教授。199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纯粹逻辑研究,专注于模型论的稳定性理论分析。同年进入北航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出站并留校,工作于北航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参加两项973项目,将逻辑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前沿研究,特别是形式理论的极限研究;近期参加一项863项目,将形式证明及反证技术应用于设计软件测试有效算法。在纯粹理论研究方面,致力于独立性及可判定性的研究,使用数理逻辑的模型论工具,研究理论计算科学中所关注的某些逻辑系统和一些纯粹数学问题的内在逻辑性质。多年从事本科生《离散数学》课程的数理逻辑部分及研究生的《高级数理逻辑》课程的教学工作,努力探索一套适合于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教学体系。26.姚淑珍教授姚淑珍,女,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于北航计算机系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讲授本科生课程“软件工程导论”和研究生“软件开发方法”课程。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九五”国防科技预研项目“Ada语言工具与环境”,政府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专利流程管理系统”、“专利审查辅助系统”、“专利信息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MAS模型在网络分布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布计算MAS模型及分析技术研究”;参加了“十五”国防科技预研项目“Ada软件分析与测试技术”、“十五”国防型号任务“Ada软件分析与测试工具集”(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承担项目包括基于网络融合的信息安全、支持时间触发的系统仿真等国防、航空领域研究课题,以及数字资源管理、应用系统集成等横向应用课题。长期从事Petri理论和分布式计算方面的研究,曾作为访问学者在2005-2006年间,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并发软件系统实验室,在国际Petri网领域专家T.Murata教授指导下,开展高级Petri以及在此基础上对UML模型和MAS系统的研究工作。出版软件工程教材3本,在国内外重要会议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UML建模与模型分析、Petri网理论研究和应用、多Agent(MAS)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数字资源管理、信息安全及访问控制等。Email:sz
本文档为【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万精品文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4KB
软件:Word
页数:8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2-05-2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