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

举报
开通vip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第二部分毒理学试验方法MethodsofToxicologicalTest一、总则GeneralPrinciples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检测要求。2化妆品原料的检测化妆品的新原料,一般需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1)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2)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4)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5)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6)亚慢性经口和经皮...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第二部分毒理学试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MethodsofToxicologicalTest一、总则GeneralPrinciples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的毒理学检测要求。2化妆品原料的检测化妆品的新原料,一般需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1)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2)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4)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5)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6)亚慢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7)致畸试验;(8)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9)毒物代谢及动力学试验*;(10)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还可考虑其它必要的试验。如果该新原料与已用于化妆品的原料化学结构及特性相似,则可考虑减少某些试验。*试验方法参照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OECD化学物质试验指南(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3化妆品产品的检测3.1检测项目在一般情况下,新开发的化妆品产品在投放市场前,应根据产品的用途和类别进行相应的试验,以评价其安全性。3.2检测项目的选择原则3.2.1由于化妆品种类繁多,在选择试验项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2.2每天使用的化妆品需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者不再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间隔数日使用的和用后冲洗的化妆品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3.2.3与眼接触可能性小的产品不需进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cuteOralToxicity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01,Feb.1987)USEPAOPPTSHarmonizedTestGuidelines(Series870.1100,Aug.1998)3试验目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妆品原料毒性特性的第一步,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它毒理学试验剂量的依据。4定义4.1急性经口毒性(Acuteoraltoxicity):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4.2经口LD50(半数致死量,Mediumlethaldose):经口一次给予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物的重量(mg/kg或g/kg)来表示。5试验的基本原则以管饲法经口给予各试验组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物,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剂量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染毒后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尸检。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也可用于非啮齿类动物的研究。6试验方法6.1受试物受试物应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介质中,建议首选水,其次是植物油(如玉米油),或考虑使用其它介质(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对非水溶性介质,应了解其毒理特性,否则应在试验前先确定其毒性。每次经口染毒液体的最大容量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大小,对啮齿类动物所给液体容量一般为1mL/100g,水溶液可至2mL/100g。通过调整受试物溶液浓度使各剂量组经口染毒的容量一致。6.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首选健康成年大鼠和小鼠,也可选用其它敏感动物。使用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实验动物体重之间相差不得超过平均体重的20%。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5d时间。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6.3剂量水平根据所选方法的要求,原则上应设4~6个剂量组,每组动物一般为10只,雌雄各半。各剂量组间距大小以兼顾产生毒性大小和死亡为宜,通常以较大组距和较少量动物进行预试。如果受试物毒性很低,也可采用一次限量法,即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口服5000mg/kg体重剂量,当未引起动物死亡,可考虑不再进行多个剂量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6.4试验步骤6.4.1试验前,实验动物禁食过夜,不限制饮水。若采用代谢率高的其它动物,禁食时间可以适当缩短。6.4.2正式试验时,称量动物体重,随机分组,然后对各组动物用管饲法一次进行染毒,若估计受试物毒性很低,一次给予容量太大,也可在24h内分2~3次染毒,但合并作为一次剂量计算。染毒后继续禁食3h~4h。若采用分批多次染毒,根据染毒间隔长短,必要时可给动物一定量的食物和水。6.4.3染毒后,对每只动物都应有单独全面的记录,染毒第1d要定时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其后至少每天进行一次仔细的检查。详细记录被毛和皮肤、眼睛和粘膜,呼吸、循环、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肢体活动和行为等改变。特别注意是否出现震颤、抽搐、流涎、腹泻、嗜睡和昏迷等症状。应记录毒作用体征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和死亡时间。6.4.4观察期限一般不超过14d,但观察时间并非一成不变,要视动物中毒反应的严重程度、症状出现快慢和恢复期长短而定。若有死亡延迟迹象,可延长观察时间。观察期内存活动物每周称重,观察期结束存活动物应称重,处死后进行尸检。6.4.5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学检查,并记录全部大体病理改变。对死亡和存活24h和24h以上动物并存在大体病理改变的器官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6.4.6可采用多种方法测定LD50,建议采用霍恩氏法、上-下法、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和寇氏法等。6.5试验结果评价评价试验结果时,应将LD50与观察到的毒性效应和尸检所见相结合考虑,LD50值是受试物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判定受试物经消化道摄入后引起动物死亡可能性大小的依据。引用LD50值时一定要注明所用实验动物的种属、性别、染毒途径、观察期限等。评价应包括动物接触受试物与动物异常表现(包括行为和临床改变、大体损伤、体重变化、致死效应及其它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毒性分级见表1。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所用浓度;(2)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和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3)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4)所用剂量和动物分组,每组所用动物性别、数量及体重范围;(5)染毒后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及出现时间,大体解剖及病理所见;(6)计算LD50的方法;(7)列表报告结果和计算的LD50及其95%可信区间(建议的表格形式见表2);(8)结论。8试验结果的解释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研究和经皮LD50的确定提供了受试物经皮染毒的毒性。其结果外推到人类的有效性很有限。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结果应与经其它途径染毒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三、急性经皮毒性试验AcuteDermalToxicity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皮肤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02,Feb.1987)USEPAOPPTSHarmonizedTestGuidelines(Series870.1200,Aug.1998)3试验目的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确定受试物能否经皮肤吸收和短期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可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它毒理学试验剂量提供依据。4定义4.1急性皮肤毒性(Acutedermaltoxicity):经皮一次涂敷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4.2经皮LD50(半数致死量,Mediumlethaldose):经皮一次涂敷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以单位体重涂敷受试物的重量(mg/kg或g/kg)来表示。5试验的基本原则受试物以不同剂量经皮给予各组实验动物,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后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尸检。若已知受试物具有腐蚀性或强刺激性可不进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6试验方法6.1受试物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若受试物为固体,应研磨成细粉状,并用适量水或无毒、无刺激性、不影响受试物穿透皮肤、不与受试物反应的介质混匀,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常用的介质有橄榄油、羊毛脂、凡士林等。6.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可选用健康成年大鼠、家兔或豚鼠作为实验动物,也可使用其它种属动物进行试验。使用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建议实验动物体重范围为:大鼠200g~300g;家兔2kg~3kg;豚鼠350g~450g。实验动物皮肤应健康无破损。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5d时间。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6.3剂量水平根据所选用的方法要求,原则上应设4~6个剂量组,每组动物一般为10只,雌雄各半。各剂量组间距大小以兼顾产生毒性大小和死亡为宜,通常以较大组距和较少量动物进行预试。如果受试物毒性很低,可采用一次限量法,即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皮肤涂抹2000mg/kg体重剂量,当未引起动物死亡,可考虑不再进行多个剂量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6.4试验步骤6.4.1试验开始前24h,剪去或剃除动物躯干背部拟染毒区域的被毛,去毛时应非常小心,不要损伤皮肤以免影响皮肤的通透性。涂皮面积约占动物体表面积的10%,应根据动物体重确定涂皮面积。体重为200g~300g的大鼠约为30cm2~40cm2,体重为2kg~3kg的家兔约为160cm2~210cm2,体重为350g~450g的豚鼠约为46cm2~54cm2。6.4.2将受试物均匀涂敷于动物背部皮肤染毒区,然后用一层薄胶片覆盖,无刺激胶布固定,防止动物舔食。若受试物毒性较高,可减少涂敷面积,但涂敷仍需尽可能薄而均匀。一般封闭接触24h。6.4.3染毒结束后,应使用水或其它适宜的溶液清除残留受试物。6.4.4观察期限一般不超过14d,但要视动物中毒反应的严重程度、症状出现快慢和恢复期长短而定。若有延迟死亡迹象,可考虑延长观察时间。6.4.5对每只动物都应有单独全面的记录,染毒第1d要定时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其后至少每天进行一次仔细的检查。包括被毛和皮肤、眼睛和粘膜以及呼吸、循环、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肢体运动和行为活动等的改变。特别注意观察动物是否出现震颤、抽搐、流涎、腹泻、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死亡时间的记录应尽可能准确。观察期内存活动物每周称重、观察期结束存活动物应称重,处死后进行尸检。6.4.6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学检查,并记录全部大体病理改变。对死亡和存活24h和24h以上动物并存在大体病理改变的器官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6.4.7可采用多种方法测定LD50,建议采用霍恩氏法、上-下法、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和寇氏法等。6.5试验结果评价评价试验结果时,应将经皮LD50与观察到的毒性效应和尸检所见相结合考虑,LD50值是受试物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判定受试物经皮肤吸收后引起动物死亡可能性大小的依据。引用LD50值时一定要注明所用实验动物的种属、性别、染毒途径、观察期限等。评价应包括动物接触受试物与动物异常表现(包括行为和临床改变、大体损伤、体重变化、致死效应及其它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毒性分级见表1。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所用浓度;(2)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和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3)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4)所用剂量和动物分组,每组所用动物性别、数量及体重范围;(5)染毒后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及出现时间,大体解剖及病理所见;(6)计算LD50的方法;(7)列表报告结果和计算LD50及其95%可信区间(建议的表格形式见表2);(8)结论。8试验结果的解释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研究和经皮LD50的确定提供了受试物经皮染毒的毒性。其结果外推到人类的有效性很有限。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结果应与经其它途径染毒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四、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DermalIrritation/Corrosion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04,April2002)USEPAOPPTSHarmonizedTestGuidelines(Series870.2500,Aug.1998)3试验目的确定和评价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对哺乳动物皮肤局部是否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及其程度。4定义4.1皮肤刺激性(Dermalirritation):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4.2皮肤腐蚀性(Dermalcorrosion):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5试验的基本原则将受试物一次(或多次)涂敷于受试动物的皮肤上,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动物皮肤局部刺激作用的程度并进行评分。采用自身对照,以评价受试物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期限应足以评价该作用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动物如果在试验的任何阶段出现严重抑郁、痛苦的表现,则应该给予人道地处死。依据试验情况对受试物进行适当评价。6试验方法6.1受试物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无刺激性溶剂充分湿润,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使用其它溶剂,应考虑到该溶剂对受试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需稀释后使用的产品,先进行产品原型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如果试验结果显示中度以上刺激性,可按使用浓度为受试物再进行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值≤2或≥11.5),可以不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此外,若已知受试物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经皮LD50小于200mg/kg体重或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剂量为2000mg/kg体重仍未出现皮肤刺激性作用,也无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6.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多种哺乳动物均可被选为实验动物,首选白色家兔。应使用成年、健康、皮肤无损伤的动物,雌性和雄性均可,但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实验动物至少要用4只,如要澄清某些可疑的反应则需增加实验动物数。实验动物应单笼饲养,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时间。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6.3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6.3.1试验前约24h,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6.3.2取受试物约0.5mL(g)直接涂在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cm×2.5cm)和一层玻璃纸或类似物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为4h。对化妆品产品而言,可根据人的实际使用和产品类型,延长或缩短敷用时间。对用后冲洗的化妆品产品,仅采用2h敷用试验。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除残留受试物。如怀疑受试物可能引起严重刺激或腐蚀作用,可采取分段试验,将三个涂布受试物的纱布块同时或先后敷贴在一只家兔背部脱毛区皮肤上,分别于涂敷后3min、60min和4h取下一块纱布,皮肤涂敷部位在任一时间点出现腐蚀作用,即可停止试验。6.3.3于清除受试物后的1、24、48和72h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按表1进行皮肤反应评分,以受试动物积分的平均值进行综合评价,根据24、48和72h各观察时点最高积分均值,按表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6.3.4观察时间的确定应足以观察到可逆或不可逆刺激作用的全过程,一般不超过14d。6.4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6.4.1试验前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范围各为3cm×3cm,涂抹面积2.5cm×2.5cm。6.4.2取受试物约0.5mL(g)涂抹在一侧皮肤上,当受试物使用无刺激性溶剂配制时,另一侧涂溶剂作为对照,每天涂抹1次,连续涂抹14d。从第二天开始,每次涂抹前应剪毛,用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除残留受试物。一小时后观察结果,按表1评分,对照区和试验区同样处理。6.4.3结果评价:按下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计算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以表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以表格形式总结,包括如下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和用量。必要时说明受试物的pH值;(2)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体重和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3)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4)每个动物在每一观察时点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5)具体描述除刺激性以外的其它毒性作用;(6)结论。8试验结果的解释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可靠性很有限。白色家兔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物质较人类敏感。若用其它品系动物进行试验时也得到类似结果,则会增加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可靠性。试验中使用封闭式接触是一种超常的实验室条件下的试验,在人类实际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很少存在这种接触方式。五、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AcuteEyeIrritation/Corrosion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眼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05,April2002)USEPAOPPTSHarmonizedTestGuidelines(Series870.2400,Aug.1998)3试验目的确定和评价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对哺乳动物的眼睛是否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及其程度。4定义4.1眼睛刺激性(Eyeirritat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4.2眼睛腐蚀性(Eyecorros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5试验的基本原则受试物以一次剂量滴入每只实验动物的一侧眼睛结膜囊内,以未作处理的另一侧眼睛作为自身对照。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对动物眼睛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程度并评分,以此评价受试物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观察期限应能足以评价刺激效应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动物如果在试验的任何阶段出现严重抑郁、痛苦的表现,则应该给予人道地处死,依据试验情况对受试物进行适当评价。动物如出现角膜穿孔、角膜溃疡、角膜4分超过48h、缺乏光反射超过72h、结膜溃疡、坏疽、腐烂等情况,通常为不可逆损伤的症状,也应该给予人道地处死。6试验方法6.1受试物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染毒量为0.1mL。若受试物为固体或颗粒状,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染毒量应为体积0.1mL或重量不大于100mg(染毒量应进行记录)。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值≤2或≥11.5),或已证实对皮肤有腐蚀性或强刺激性时,可以不再进行眼刺激性试验。气溶胶产品需喷至容器中,收集其液体再使用。6.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首选健康成年白色家兔。至少使用3只家兔。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时间。在试验开始前的24h内要对试验动物的两只眼睛进行检查(包括使用荧光素钠检查)。有眼睛刺激症状、角膜缺陷和结膜损伤的动物不能用于试验。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6.3试验步骤6.3.1轻轻拉开家兔一侧眼睛的下眼睑,将受试物0.1mL(100mg)滴入(或涂入)结膜囊中,使上、下眼睑被动闭合1s,以防止受试物丢失。另一侧眼睛不处理作自身对照。滴入受试物后24h内不冲洗眼睛。若认为必要,在24h时可进行冲洗。6.3.2若上述试验结果显示受试物有刺激性,需另选用3只家兔进行冲洗效果试验,即给家兔眼滴入受试物后30s,用足量、流速较快但又不会引起动物眼损伤的水流冲洗至少30s。6.3.3临床检查和评分:在滴入受试物后1、24、48、72h以及第4d和第7d对动物眼睛进行检查。如果72h未出现刺激反应,即可终止试验。如果发现累及角膜或有其它眼刺激作用,7d内不恢复者,为确定该损害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需延长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21d,并提供第7d、14d、21d的观察报告。除了对角膜、虹膜、结膜进行观察外,其它损害效应均应当记录并报告。在每次检查中均应按表1眼损害的评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记录眼刺激反应的积分。可使用放大镜、手持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或其它适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眼刺激反应检查。在24h观察和记录结束之后,对所有动物的眼睛应用荧光素钠作进一步检查。6.3.4对用后冲洗的产品(如洗面奶、发用品、育发冲洗类等)只做30s冲洗试验,即滴入受试物后,眼闭合1s,至第30s时用足量、流速较快但又不会引起动物眼损伤的水流冲洗30s,然后按6.3.3进行检查和评分。6.3.5对染发剂类产品,只做4s冲洗试验,即滴入受试物后,眼闭合1s,至第4s时用足量、流速较快但又不会引起动物眼损伤的水流冲洗30s,然后按6.3.3进行检查和评分。7结果评价化妆品原料——以给受试物后动物角膜、虹膜或结膜各自在24、48和72h观察时点的刺激反应积分的均值和恢复时间评价,按表2眼刺激反应分级判定受试物对眼的刺激强度。化妆品产品——以给受试物后动物角膜、虹膜或结膜各自在24、48或72h观察时点的刺激反应的最高积分和恢复时间评价,按表3眼刺激反应分级判定受试物对眼的刺激强度。8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和用量,必要时说明受试物的pH值;(2)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和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3)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4)列表显示每只动物在每一观察时点(如染毒1,24,48和72h)的刺激反应(建议的表格形式见表4),将实验条件不冲洗和30秒冲洗或4秒冲洗的结果分别列表;(5)具体描述除眼部以外的其它作用;(6)描述在各观察时点积分时的检查方法(如手持裂隙灯、用荧光素钠);(7)结论。9试验结果的解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结果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可靠性很有限。白色家兔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物质较人类敏感。若用其它品系动物进行试验时也得到类似结果,则会增加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可靠性。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SkinSensitisation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06,July1992)USEPAOPPTSHarmonizedTestGuidelines(Series870.2600,Aug.1998)3试验目的确定重复接触化妆品及其原料对哺乳动物是否可引起变态反应及其程度。4定义4.1皮肤变态反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Skinsensitization,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是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在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4.2诱导接触(Inductionexposure)指机体通过接触受试物而诱导出过敏状态的试验性暴露。4.3诱导阶段(Inductionperiod)指机体通过接触受试物而诱导出过敏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至少一周。4.4激发接触(Challengeexposure)机体接受诱导暴露后,再次接触受试物的试验性暴露,以确定皮肤是否会出现过敏反应。5试验的基本原则实验动物通过多次皮肤涂抹(诱导接触)或皮内注射受试物10d~14d(诱导阶段)后,给予激发剂量的受试物,观察实验动物并与对照动物比较对激发接触受试物的皮肤反应强度。5.1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一般选用健康、成年雄性或雌性豚鼠,雌性动物应选用未孕或未曾产仔的。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需注意补充适量Vc。5.2动物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5d时间。将动物随机分为受试物组和对照组,按所选用的试验方法,选择适当部位给动物备皮(去毛),避免损伤皮肤。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应记录动物体重。5.3无论在诱导阶段或激发阶段均应对动物进行全面观察包括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并作完整记录。5.4试验方法可靠性的检查使用已知的能引起轻度/中度致敏的阳性物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局部封闭涂皮法至少有30%动物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皮内注射法至少有60%动物出现皮肤过敏反应。阳性物一般采用2,4-二硝基氯代苯,肉桂醛,2-巯基苯并噻唑或对氨基苯酸乙酯。6试验方法6.1局部封闭涂皮试验(BuehlerTest,BT)6.1.1动物数试验组至少20只,对照组至少10只。6.1.2剂量水平诱导接触受试物浓度为能引起皮肤轻度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激发接触受试物浓度为不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试验浓度水平可以通过少量动物(2~3只)的预试验获得。水溶性受试物可用水或用无刺激性表面活性剂作为赋形剂,其它受试物可用80%乙醇(诱导接触)或丙酮(激发接触)作赋形剂。6.1.3试验步骤6.1.3.1试验前约24h,将豚鼠背部左侧去毛,去毛范围为4cm~6cm。6.1.3.2诱导接触:将受试物约0.2mL(g)涂在实验动物去毛区皮肤上,以二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6h。第7d和第14d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6.1.3.3激发接触:末次诱导后14d~28d,将约0.2mL的受试物涂于豚鼠背部右侧2cm×2cm去毛区(接触前24h脱毛),然后用二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固定6h。6.1.3.4激发接触后24h和48h观察皮肤反应,按表1评分。6.1.3.5试验中需设阴性对照组,使用6.1.3.2和6.1.3.3的方法,在诱导接触时仅涂以溶剂作为对照,在激发接触时涂以受试物。对照组动物必须和受试物组动物为同一批。在实验室开展变态反应试验初期,或使用新的动物种属或品系时,需同时设阳性对照组。6.1.4结果评价6.1.4.1当受试物组动物出现皮肤反应积分≥2时,判为该动物出现皮肤变态反应阳性,按表3判定受试物的致敏强度。6.1.4.2如激发接触所得结果仍不能确定,应于第一次激发后一周,给予第二次激发,对照组作同步处理或按6.2的方法进行评价。6.2豚鼠最大值试验(GuineaPigMaximinatimTest,GPMT)采用完全福氏佐剂(FreundCompleteAdjvant,FCA)皮内注射方法检测致敏的可能性。6.2.1动物数试验组至少用10只,对照组至少5只。如果试验结果难以确定受试物的致敏性,应增加动物数,试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6.2.2剂量水平诱导接触受试物浓度为能引起皮肤轻度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激发接触受试物浓度为不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试验浓度水平可以通过少量动物(2~3只)的预试验获得。6.2.3试验步骤6.2.3.1诱导接触(第0d)受试物组:将颈背部去毛区(2cm×4cm)中线两侧划定三个对称点,每点皮内注射0.1mL下述溶液。第1点1:1(v/v)FCA/水或生理盐水的混合物。第2点耐受浓度的受试物。第3点用1:1(v/v)FCA/水或生理盐水配制的受试物,浓度与第2点相同。对照组:注射部位同受试物组。第1点1:1(v/v)FCA/水或生理盐水的混合物。第2点未稀释的溶剂。第3点用1:1(v/v)FCA/水或生理盐水配制的浓度为50%(w/v)的溶剂。6.2.3.2诱导接触(第7d):将涂有0.5g(mL)受试物的2cm×4cm滤纸敷贴在上述再次去毛的注射部位,然后用两层纱布,一层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48h。对无皮肤刺激作用的受试物,可加强致敏,于第二次诱导接触前24h在注射部位涂抹10%十二烷基硫酸钠(SLS)0.5mL。对照组仅用溶剂作诱导处理。6.2.3.3激发接触(第21d)将豚鼠躯干部去毛,用涂有0.5g(mL)受试物的2cm×2cm滤纸片敷贴在去毛区,然后再用两层纱布,一层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24h。对照组动物作同样处理。如激发接触所得结果不能确定,可在第一次激发接触一周后进行第二次激发接触。对照组作同步处理。6.2.4观察及结果评价激发接触结束,除去涂有受试物的滤纸后24、48和72h,观察皮肤反应(如需要清除受试残留物可用水或选用不改变皮肤已有反应和不损伤皮肤的溶剂),按表2评分。当受试物组动物皮肤反应积分≥1时,应判为变态反应阳性,按表3对受试物进行致敏强度分级。7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所用浓度;(2)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性别、数量;(3)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4)试验方法;(5)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动物体重;(6)结果:以表格形式报告各组动物皮肤反应情况和致敏率等(建议的表格形式见表4和表5);(7)结论。8试验结果的解释试验结果应能得出受试物的致敏能力和强度。这些结果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外推到人类。引起豚鼠强烈反应的物质在人群中也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变态反应,而引起豚鼠较弱反应的物质在人群中也许不能引起变态反应。七、皮肤光毒性试验SkinPhototoxicity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皮肤光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2试验目的评价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引起皮肤光毒性的可能性。3定义光毒性(Phototoxicity):皮肤一次接触化学物质后,继而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所引发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或者全身应用化学物质后,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类似反应。4试验的基本原则将一定量受试物涂抹在动物背部去毛的皮肤上,经一定时间间隔后暴露于UVA光线下,观察受试动物皮肤反应并确定该受试物有否光毒性。5试验方法5.1受试物液体受试物一般不用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溶剂充分湿润,在使用溶剂时,应考虑到溶剂对受试动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对于化妆品产品而言,一般使用原霜或原液。阳性对照物选用8-甲氧基补骨脂(8-methoxypsoralen,8-Mop)。5.2实验动物和饲养条件使用成年白色家兔或白化豚鼠,尽可能雌雄各半。选用6只动物进行正式试验。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5d时间。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需注意补充适量Vc。5.3UV光源5.3.1UV光源:波长为320nm~400nm的UVA,如含有UVB,其剂量不得超过0.1J/cm。5.3.2强度的测定:用前需用辐射计量仪在实验动物背部照射区设6个点测定光强度(mW/cm2),以平均值计。2,按下式计算照射时间。5.3.3照射时间的计算:照射剂量为10J/cm5.4试验步骤5.4.1进行正式光毒试验前18h~24h,将动物脊柱两侧皮肤去毛,试验部位皮肤需完好,无损伤及异常。备4块去毛区(见图1),每块去毛面积约为2cm×2cm。5.4.2将动物固定,按表1所示,在动物去毛区1和2涂敷0.2mL(g)受试物。所用受试物浓度不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可通过预试验确定),30min后,左侧(去毛区1和3)用铝箔复盖,胶带固定,右侧用UVA进行照射。5.4.3结束后分别于1、24、48和72h观察皮肤反应,根据表2判定每只动物皮肤反应评分。5.4.4为保证试验方法的可靠性,至少每半年用阳性对照物检查一次。即在去毛区1和2涂阳性对照物,方法同5.4.2。6结果评价单纯涂受试物而未经照射区域未出现皮肤反应,而涂受试物后经照射的区域出现皮肤反应分值之和为2或2以上的动物数为1只或1只以上时,判为受试物具有光毒性。7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所用浓度;(2)动物种属、品系、性别、体重、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3)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4)光源的生产厂、规格;(5)光强度和照射时间以及试验方法;(6)结果:以列表方式报告动物出现皮肤反应的积分(见表3和表4);(7)结论。八、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Typhimurium/ReverseMutationAssay1范围本规范确定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基因突变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71,Adopted:21,July1997)3定义3.1回复突变(Reversemutation)细菌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原养型(prototroph)。3.2基因突变(Genemutation)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细胞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3.3碱基置换突变(Basesubstitutionmutation)引起DNA链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置换。碱基置换有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两种形式。转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嘌呤所代替。颠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嘧啶所代替。3.4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引起DNA链上增加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3.5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typhimurium/reversemutationassay)利用一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沙门氏菌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质所诱发的组氨酸缺陷型(his-)→原养型(his+)回复突变的试验方法。3.6S9经多氯联苯(PCB混合物)或苯巴比妥钠和β-萘黄酮结合诱导的大鼠制备肝匀浆,在9000g下离心10min后的肝匀浆上清液。4原理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5仪器和设备培养箱、恒温水浴、振荡水浴摇床、压力蒸汽消毒器、干热烤箱、低温冰箱(-80℃)或液氮生物容器、普通冰箱、天平(精密度0.1g和0.0001g)、混匀振荡器、匀浆器、菌落计数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玻璃器皿等。6培养基和试剂6.10.5mmol/L组氨酸-0.5mmol/L生物素溶液成分:L-组氨酸(MW155)78mgD-生物素(MW244)122mg加蒸馏水至1000mL配制:将上述成分加热,以溶解生物素,然后在0.068MPa下高压灭菌20min,储于4℃冰箱。6.2顶层琼脂培养基成分:琼脂粉1.2g氯化钠1.0g加蒸馏水至200mL配制:上述成分混合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实验时,加入0.5mmol/L组氨酸-0.5mmol/L生物素溶液20mL。6.3Vogel-Bonner(V-B)培养基E成分:枸椽酸100g磷酸氢二钾500g磷酸氢铵钠175g硫酸镁10g加蒸馏水至1000mL配制:先将前三种成分加热溶解后,再将溶解的硫酸镁缓缓倒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1000mL。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6.420%葡萄糖溶液成分:葡萄糖200g加蒸馏水至1000mL配制:加少量蒸馏水加温溶解葡萄糖,再加蒸馏水至1000mL。于0.068MPa下高压灭菌20min,储于4℃冰箱。6.5底层琼脂培养基成分:琼脂粉7.5g蒸馏水480mLV-B培养基E10mL20%葡萄糖溶液10mL配制:首先将前两种成分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后,再加入后两种成分,充分混匀倒底层平板。按每皿25mL制备平板,冷凝固化后倒置于37℃培养箱中24h,备用。6.6营养肉汤培养基成分:牛肉膏2.5g胰胨5.0g磷酸氢二钾(KHPO)1.0g加蒸馏水至500mL配制:将上述成分混合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6.7盐溶液(1.65mol/LKCl+0.4mol/LMgCl2)成分:氯化钾(KCl)61.5g氯化镁40.7g加蒸馏水至500mL配制:在水中溶解上述成分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6.8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成分:磷酸二氢钠2.965g磷酸氢二钠29.015g加蒸馏水至500mL配制:溶解上述成分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6.9S9混合液成分:每毫升S9混合液肝S9100μL盐溶液20μL灭菌蒸馏水380μL0.2mol/L磷酸盐缓冲液500μL辅酶II(NADP)4μmol6-磷酸葡萄糖(G-6-P)5μmol配制:将辅酶II和6-磷酸葡萄糖置于灭菌三角瓶内称重,然后按上述相反的次序加入各种成分,使肝S9加到已有缓冲液的溶液中。该混合液必须临用现配,并保存于冰水浴中。实验结束,剩余S9混合液应该丢弃。6.10菌株鉴定用和特殊用途试剂6.10.1组氨酸—生物素平板成分:琼脂粉15g蒸馏水944mLV-B培养基E20mL20%葡萄糖20mL灭菌盐酸组氨酸水溶液(0.5g/100mL)10mL灭菌0.5mmol/L生物素溶液6mL配制:高压灭菌琼脂和水后,将灭菌20%葡萄糖,V-B培养基和组氨酸溶液加进热的琼脂溶液中。待溶液稍为冷却后,加入灭菌生物素,混匀,浇制平板。6.10.2氨苄青霉素平板和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板成分:琼脂粉15g蒸馏水940mLV-B盐溶液20mL20%葡萄糖20mL灭菌盐酸组氨酸溶液(0.5g/100mL)10mL灭菌0.5mmol/L生物素溶液6mL氨苄青霉素溶液(8mg/mL于0.02mol/LNaOH中)3.15mL四环素溶液(8mg/mL于0.02mol/LHCl中)0.25mL配制:琼脂和水高压灭菌20min,将无菌的葡萄糖、VB盐溶液和组氨酸-生物素溶液加进热的溶液中去,混匀。冷却至大约50℃,无菌条件下加入四环素溶液和/或氨苄青霉素溶液。应该在倾注琼脂平板后几天内,制备主平板。6.10.3营养琼脂平板成份:琼脂粉7.5g营养肉汤培养基500mL配制: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后倾注平板。7试验菌株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7.1试验菌株采用TA97、TA98、TA100和TA102一组标准测试菌株。7.2生物学特性鉴定新获得的或长期保存的菌种,在试验前必须进行菌株的生物特性鉴定。菌株鉴定的判断标准,如表1所示。7.2.1组氨酸缺陷原理: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本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只能在补充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鉴定方法:将测试菌株增菌液分别于含组氨酸培养基平板和无组氨酸平板上划线,于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在含组氨酸平板上生长,而在无组氨酸平板上则不能生长。7.2.2脂多糖屏障缺损原理:具有深粗糙(rfa)的菌株,其表面一层脂多糖屏障缺损,因此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结晶紫能穿透菌膜进入菌体,从而抑制其生长,而野生型菌株则不受其影响。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划线,然后将浸湿的0.1%结晶紫溶液滤纸条与划线处交叉放置。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假若待测菌在滤纸条与划线交叉处出现一透明菌带,说明该待测菌株具有rfa突变。7.2.3氨苄青霉素抗性原理:含R因子的试验菌株对氨苄青霉素有抗性。因为R因子不太稳定,容易丢失,故用氨苄青霉素确定该质粒存在与否。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划线,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假若测试菌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生长,说明该测试菌具有抗氨苄青霉素作用,表示含R因子,否则,表示测试菌不含R因子或R因子丢失。7.2.4紫外线敏感性原理:具有△uvrB突变的菌株对紫外线敏感,当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不能生长,而具有野生型切除修复酶的菌株,则能照常生长。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划线,用黑纸盖住平板的一半,置紫外灯下照射(15W,距离33cm)8秒钟。置37℃下孵育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具有△uvrB突变的菌株对紫外线敏感,经辐射后细菌不生长,而具有完整的切除修复系统的菌株,则照常生长。7.2.5四环素抗性原理:具有pAQI的菌株对四环素有抗性。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于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板上划线,置37℃下孵育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假若测试菌照常在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板上生长,表明该测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两者有抗性,具有pAQI质粒,否则,说明测试菌株不含pAQI质粒。7.2.6自发回变原理:每种试验菌株都以一定的频率自发地产生回变,称为自发回变。这种自发回变是每种试验菌株的一项特性。鉴定方法:将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加到2mL含组氨酸—生物素的顶层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内,混匀后铺到于底层琼脂平板上,待琼脂固化后,置37℃培养箱中孵育48h后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结果判断:每种标准测试菌株的自发回变菌落数应符合表1要求。经体外代谢活化后的自发回变菌落数,要比直接作用下的略高。7.2.7回变特性-诊断性试验原理:每种试验菌株对诊断性诱变剂回变作用的性质以及S9混合液的效应不一。鉴定方法:按照平板掺入试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将受试物换成诊断性诱变剂。结果判断:标准菌株对某些诊断性诱变剂特有的回变结果参见表2。8大鼠肝微粒体酶的诱导和S9的制备8.1诱导最广泛应用的大鼠肝微粒体酶的诱导剂是多氯联苯(PCB混合物),选择健康雄性大鼠体重200g左右,一次腹腔注射诱导剂,剂量为500mg/kg体重。诱导剂溶于玉米油中,浓度为200mg/mL。动物经多氯联苯诱导后第五日断头处死,处死前12h停止饮食,但可自由饮水。苯巴比妥钠和β-萘黄酮结合也可做为诱导剂,健康雄性大鼠体重200g左右,经口或腹腔注射80mg/kg苯巴比妥钠和80mg/kgβ-萘黄酮,连续3天。处死前16h停止饮食,但可自由饮水。由于化学物质经腹腔注射,容易引起肝脏形成外皮,不易剥离,推荐使用经口灌胃的方式。8.2S9制备首先,用75%酒精消毒动物皮毛,剖开腹部。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肝脏,去除肝脏的结缔组织,用冰浴的0.15mol/L氯化钾溶液淋洗肝脏,放入盛有0.15mol/L氯化钾溶液的烧杯里。按每克肝脏加入0.15mol/L氯化钾溶液3mL。用电动匀浆器制成肝匀浆,再在低温高速离心机上,在4℃条件下,以9000g离心10min,取其上清液(S9)分装于塑料管中。每管装2mL~3mL。储存于液氮生物容器中或-80℃冰箱中备用。上述全部操作均在冰水浴中和无菌条件下进行。制备肝S9所用一切手术器械、器皿等,均经灭菌消毒。S9制备后,其活力需经诊断性诱变剂进行鉴定。9溶剂的选择如果受试物为水溶性,可用灭菌蒸馏水作为溶剂;如为脂溶性,应选择对试验菌株毒性低且无致突变性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二甲基亚砜(DMSO)、丙酮、95%乙醇。一般操作中,为了减少误差和溶剂的影响,常按每皿使用剂量用同一溶剂配成不同的浓度,固定加入量为100μL。10剂量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决定受试物最高剂量的标准是对细菌的毒性及其溶解度。自发回变数的减少,背景菌变得清晰或被处理的培养物细菌存活数减少,都是毒性的标志。对原料而言,一般最高剂量组可为5mg/皿。对产品而言,有杀菌作用的受试物,最高剂量可为最低抑菌浓度,无杀菌作用的受试物,最高剂量可为原液。受试物至少应设四个剂量组。每个剂量均做三个平行平板。11试验操作步骤11.1增菌培养取营养肉汤培养基5mL,加入无菌试管中,将主平板或冷冻保存的菌株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7℃振荡(100次/min)培养10h。该菌株培养物应每毫升不少于1~2活菌数。11.2平板掺入法实验时,将含0.5mmol/L组氨酸-0.5mmol/L生物素溶液的顶层琼脂培养基2.0mL分装于试管中,45℃水浴中保温,然后每管依次加入试验菌株增菌液0.1mL,受试物溶液0.1mL和S9混合液0.5mL(需代谢活化时),充分混匀,迅速倾入底层琼脂平板上,转动平板,使之分布均匀。水平放置待冷凝固化后,倒置于37℃培养箱里孵育48h。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实验中,除设受试物各剂量组外,还应同时设空白对照、溶剂对照、阳性诱变剂对照和无菌对照。12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记录受试物各剂量组、空白对照(自发回变)、溶剂对照以及阳性诱变剂对照的每皿回变菌落数,并求平均值和标准差。如果受试物的回变菌落数是溶剂对照回变菌落数的两倍或两倍以上,并呈剂量-反应关系者,则该受试物判定为致突变阳性。受试物经上述四个试验菌株测定后,只要有一个试验菌株,无论在加S9或未加S9条件下为阳性,均可报告该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致突变阳性。如果受试物经四个试验菌株检测后,无论加S9和未加S9均为阴性,则可报告该受试物为致突变阴性。13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使用溶剂;(2)试验菌株:所用试验菌株;(3)代谢活化系统:所用诱导剂;(4)试验方法:简述操作步骤,除受试物剂量分组外,还应说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阳性结果判定标准;(5)结果:以列表方式报告受试物的Ames实验结果(参见表1);(6)结论。九、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InVitroMammalianCellsChromosomeAberrationTest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检测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致突变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GuidelinesforTestingofChemicals(No.473,July1997)3试验目的本试验是用于检测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以评价受试物致突变的可能性。4定义4.1结构畸变(Structuralaberration):在细胞分裂的中期相阶段,用显微镜检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表现为缺失、断片、互换等。结构畸变可分为以下两类。4.1.1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aberration):染色体结构损伤,表现为在两个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均出现断裂或断裂重组的改变。4.1.2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aberration):染色体结构损伤,表现为染色单体断裂或染色单体断裂重组的损伤。4.2有丝分裂指数(Mitoticindex):中期相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是一项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5试验基本原则在加入和不加入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使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暴露于受试物中。用中期分裂相阻断剂(如秋水仙素或秋水仙胺)处理,使细胞停止在中期分裂相,随后收获细胞,制片,染色,分析染色体畸变。大部分的致突变剂导致染色单体型畸变,偶有染色体型畸变发生。虽然多倍体的增加可能预示着有染色体数目畸变的可能,但本方法并不适合用于测定染色体的数目畸变。6试验方法6.1试剂和受试物制备6.1.2阴性对照物:应设阴性对照,即仅含和受试物组相同的溶剂,不含受试物,其它处理和受试物组完全相同。此外,如未能证实所选溶剂不具有致突变性,溶剂对照与本实验室空白对照背景资料有明显差异,还应设空白对照。6.1.3受试物6.1.3.1受试物的配制:固体受试物需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中,用前稀释至适合浓度;液体受试物可以直接加入试验系统和/或用前稀释至适合浓度。受试物应在使用前新鲜配制,否则就必须证实贮存不影响其稳定性。6.1.3.2溶剂的选择:溶剂必须是非致突变物,不与受试物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细胞存活和S9活性。首选溶剂是培养
本文档为【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8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壹笑先生
致力于服务广大学子、教师、社考人员等一份学习的资料!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1-04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