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整理(完整版适合聋盲培智学校)

2019年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整理(完整版适合聋盲培智学校)

举报
开通vip

2019年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整理(完整版适合聋盲培智学校)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特殊教育专业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特殊教育理论公共部分一、特殊教育概述(一)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界定1、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言语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

2019年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整理(完整版适合聋盲培智学校)
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特殊教育专业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特殊教育理论公共部分一、特殊教育概述(一)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界定1、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言语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里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或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它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中缺陷提出的要求,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等提出的要求。(二)特殊教育的意义1、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的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许多国家都在国家大法中明确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例如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史实现教育平等权利的必由之路,特殊教育反映了进步的教育思想。2、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是从残疾人的教育,尤其是盲与聋这类严重的感觉残疾人的教育中发展起来的,残疾儿童从被歧视、被虐待、被剥夺的权利到被同情和接纳,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特殊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3、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的资金投入可以产生个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受教育或受教育程度低的残疾人,很多都要靠父母或社会来抚养。但是,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职业训练后,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甚至和正常人一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他们也只有在能为社会服务的时候,才能感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尊严。4、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的对儿童因材施教在普通教育中,多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到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过低或过高的儿童,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的学习需要。但是,在特殊教育中,十分强调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状况和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5、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发展特殊教育不仅是为了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普通教育的发展。此外,在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融合教育中,更有利于培养儿童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一部分特殊儿童刻苦学习的行为也为正常儿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三)我国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分类1、特殊教育的对象广义的特殊教育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狭义的特殊教育对象指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它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2、特殊儿童的分类目前,世界上对特殊教育对象的界定和特殊教育的范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特殊教育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残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弱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残疾的儿童;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校问题(学习困难、阅读困难、计算困难)、行为问题(打架、斗殴、吸毒、偷窃、反社会等)、情绪问题(悲观厌世、过于冲动)等不同类型问题的儿童;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一般来讲,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多采用广义的特殊教育概念,把多种特殊儿童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而一些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程度不高的国家和地区多采用狭义的特殊教育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残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在此基础上,条件成熟的省、市将特殊教育对象的氛围进行了适度的拓展。我国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他残疾、天才和资优儿童、轻微违法和犯罪儿童。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将残疾人分为以下七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四)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1、学前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规定,我国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下列机构实施:①普通幼儿教育机构②残疾儿童福利机构③残疾儿童康复机构④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学校学前班。2、义务教育。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①特殊教育学校。②特殊教育班。③随班就读。3、职业教育。安置方式主要有①普通职业教育与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机构②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与培训机构③特殊教育学校给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4、高级中等以上教育。(1)高中教育:1993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教育部分别在南京试办聋人普通高中,在青岛试办盲人普通高中,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双轨制教育。(2)高等教育①特殊高等院校。②普通高等院校开办残疾人的系或班③融合教育。普通高等院校的普通班级招收残疾学生④其它形式的成人教育。二、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有关特殊教育的文献与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2006年6月29日修订。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第1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和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第31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第43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的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通过,第三章教育包括职责、依特性施教、发展方针、办学渠道、普通教育方式、特殊教育方式、成人教育、师资以及辅助手段等九个方面的内容。(三)《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8月23日由国务院颁布。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行政法规。《条例》共分九个部分:总则、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教师、物质条件保障、奖励与处罚、附则。(四)《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文件提出“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并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目标:到2012年,重点扶持19所特教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对特教学校(班)所有在校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第二阶段目标:到2015年,所有特教学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扩大残疾人高等教育规模;第三阶段目标:到2020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的教育。出台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和特教教师津贴。在省市教研部门配备专职教研人员。(五)《浙江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1、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1)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2)重点任务:1.提高普及水平;2.加强条件保障;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主要措施(1)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2)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3)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统筹解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4)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5)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6)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3、组织领导:(1)加强统筹规划;(2)建立工作机制;(3)加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六)《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加强条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开始招生。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各地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各省(区、市)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可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各省(区、市)择优选择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各地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教育部门要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民政部门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政策。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行评估验收,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为评估验收的主要指标,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三、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一)特殊教育的课程理念(特教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1、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理念。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残障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3、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自强精神的培养。4、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二)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注: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特教学校的课堂教学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重视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教学方法:变单一的接受型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开放性教学。4、教学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强化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补充:普通教育的教学理念1(百度百科)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普通教育教学理念2(网络资料)1、读懂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程,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具有较高应试能力的机器。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理想的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不同特点的学生成长为不同特点的劳动者。4、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方向,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3)教学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意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意义:使学生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四)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在特殊学校教学中的应用1、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14年山香教综)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2、教育是相通的,因此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基本适用,但需具体结合特殊学生的身心障碍特点来有针对性、灵活地选择使用,一堂课的完成也需要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讲授法在聋校教学中不能单独运用口头语言,因为讲授法只是教师说,学生听,而听力障碍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残疾,口语基础又很差,很难直接从教师的口头语言中学到全部知识,所以聋校的讲授法要口语、手语,结合运用。讲授时教师要运用听力障碍儿童已掌握的语言,语言要清晰、生动、简明,速度适中,口形准确,合乎语言规律。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及情境教学法则适用于各类特殊学生的各科学习中,符合特殊教育直观性教学原则。练习法也同样适用于特殊学校教学活动的课堂巩固环节,需要注意的是适当保持特殊教学练习的弹性度。(五)现代教育技术在特殊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类特殊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科技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主要起到一种缺陷补偿的作用。1、助听系统(聋教育)听力与语言训练借助于助听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助听设备主要有:个人佩戴的助听器(耳内型、耳挂型、眼镜型、口袋型等);人工耳蜗;个别训练使用的言语训练机;集体教学用的组别助听系统。借助于助听系统可以改善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状况,使听觉在听说语言训练中起到更大作用,对听力损失严重的儿童,听力学家也主张佩戴助听器,对改善听力也会有一定的好处。2、电化教学(各类特殊教育)电化教学是指以幻灯、投影仪、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及相应材料进行的教学活动。电化教学的特点是把声、形结合起来,具有生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词文并用的特点,吸引特殊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特殊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3、视觉补偿(盲教育)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视力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现代科技设备、辅助器材广泛应用于视力残疾儿童缺陷补偿中,能够使视力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达到极高的水平,如光感助视器,电子计算机等,可以帮助低视力儿童用眼阅读、书写明眼文字,大大地缩小了他们和普通儿童的距离,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基本上达到和普通儿童相同的发展水平。(六)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特教概论版)1、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并非仅指入学机会的均等,更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均等。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课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权衡,努力使障碍儿童接受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本质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弱势和已有基础知识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IEP以具体的教学方案,针对儿童的个别需要,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目标。3、教育绩效责任:教育绩效责任是提升教育效能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IEP能够为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成效提供评估的依据,为教育绩效的评估提供了便利。4、家长参与:为使特殊儿童获得适当的教育,家长的参与极为重要。一方面,家长可以提供关于儿童发展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的了解特殊儿童的能力和兴趣,IEP方案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包括儿童的评定、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评价等等。5、融合教育:在IEP的制定与实施中,特殊儿童尽可能拥有与全体正常儿童共同学习的机会,且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下接受适当的教育。6、多学科参与: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需要多学科人员的通力合作,主要包括教育、医学、心理、社会等各领域人员,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思想,充分体现在IEP之中。四、从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出发,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特殊学生与一般学生在身心特点上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时,都要针对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编写。(自己整理,供参考)(一)针对智障学生的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智障程度及整体能力水平,并结合即将开课的教学内容,将班级学生按层次划分小组,便于分组教学。2、教学目标:按照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制定,注意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层次目标。选择目标应该考虑的因素:(1)选择较容易的目标作为较复杂目标的基础。(2)选择一些会建立儿童独立性、积极性及自信的目标。(3)选择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性技能。(4)从不同领域中选择相联、互促的目标,不要只在一个领域里选。3、教学重难点:由于班级学生程度的不一致,教学的重难点也应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思维刻板和语言发展的迟缓,要求教师在教学重难点时着重他们的说句子的完整与流利。4、教学准备:由于智障学生思维的直观性,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具时,侧重准备直观教具或形象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5、教学方法:任务分析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简单的步骤)·游戏教学法(游戏矫正,激发学习兴趣)·单元教学法(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上。)·多重感官教学法(调动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感受教材)·情景教学法(学生的抽象思维差,运用情景教学更为直观)6、课时安排:教学应该遵循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所以应该合理安排课时,适当放慢脚步。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单明了,要写在智障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居中位置)8、课后反思:(1)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课时。(2)寓教于乐,情在其中。(3)图文结合,加深理解。(4)分组教学,因材施教。(5)教学中注重缺陷的补偿。(二)针对听障学生的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与目标分层(同上)2、重难点放在运用聋生的视觉优势进行缺陷补偿。4、准备直观教具,运用直观演示法或者图文结合。5、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要口语、手语相结合。教师讲授的语言要生动清晰。演示法,采用实物或者直观教具。观察法,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优势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法,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6、注意事项:在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演示来加深理解,运用聋生的视觉优势来进行缺陷补偿。具体表现为:(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2)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加强朗读和句子的训练,加深理解课文。(三)视障学生的教学设计1、进行对视障学生的学情分析,注意在分组时将聋生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组2、目标分层次3、由于视障学生身心特点要求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辅助工具。4、教学方法:印刷体和盲文交流法、听读法、多重感观法、凸线图示法、游戏法5、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盲生分为两组。利用其余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补偿盲生的视觉功能,从而使他们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定向行走的能力。五、特殊教育与社会、家庭、医学的结合特殊教育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是8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特点之一,充分体现出特殊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原则和协同教育原则。(一)特殊教育与家庭的结合家长作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参与特殊教育的决策、实施,维护自己和子女受教育的权利,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一般来说,家长参与特殊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提供子女生长发育、在家中的表现以及生活习惯的有关情况,供专业人员鉴定时参考;在学校共同商讨和制定教育计划与教学目标,以适应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与教师商讨家长在实施教育计划中应做到哪些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及时通报儿童在家庭中或学校中发生的问题,与教师研究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学校在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向残疾儿童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和培训。(朴永馨《特殊教育论》家长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作用)从家庭与特殊教育的结合阶段划分:(自己整合的,共参考)1、婚前产前阶段利用现在医学的诊断,预防残疾儿童的产生。如:父母懂得胎儿的残疾可以采取措施中断妊娠,防止残疾儿童出生,或采取措施防止残疾造成更大后果。2、婴儿时期对父母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使婴儿能尽早地克服或消除残疾障碍造成的身心发展上的不良后果。这个时期对残疾婴幼儿的主要教育工作是由家庭进行的。如聋童的听力、言语训练,盲童的定向、行走,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育、粗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训练等等。可通过家长学校、母子训练大纲、短训班等方式教育父母或残疾儿童的监护人。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家长教育、专门的教师进行家庭巡回辅导等。3、上学时期的家庭教育有多种教育方式,应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如:实施个别教育计划,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结合学校的计划来共同完成培养残疾儿童的任务。4、独立生活前的家庭教育家长要帮助学生独立生活,必要的给予学生有关就业的指导和帮助。对工作后负责就业的追踪和发现问题后的再培训工作。(二)特殊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现代的特殊教育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强调特殊儿童的家庭和社会各界参与特殊教育的整个过程,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办学。社会支持体系是指由政府、机构和各类专业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为特殊教育提供支持。1、回归主流思想回归主流是对所有残疾学生的一种在最少受限制的选择中、基于个别化教学计划的适宜的教育机会,其入学程序受到保护和有家长参与,其目的是使残疾学生达到与非残疾同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回归主流”和“一体化”运动形成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如“最少受限制环境”、“个别化教育计划”、“资源教室”等极大地推动了融合教育的实现和发展。2、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领域,是专指特殊儿童融入到普通教育与社会中的教育方式。国内的融合教育基本形式——随班就读。教育形式如,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内的全日制普通班上课;残疾学生部分时间在普通班上课,部分时间到专门的辅导教室又称资源教室接受帮助等。3、全纳教育以1994年《萨拉曼宣言》的发表为标志。指向整个教育领域,反对任何歧视与排斥,要求教育要满足“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教育需求。(三)特殊教育与医学的结合医学是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之一。医学在特殊教育儿童的预防、诊断、康复训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有关的思想与定义(1)特殊儿童的医学康复特殊儿童医学康复即利用医学的一切手段促进特殊儿童的康复。(2)医教结合思想“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利用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其二,是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体各个方面的功能。“教”是指对学龄前期(0—6岁)的特殊儿童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育、训练、医疗和康复综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对其所进行的补偿与补救性的教育。医教结合的重要枢纽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期。医教结合在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发挥重大作用。(《特殊儿童康复概论》)(3)医教结合的理论基础(网络摘抄)首先,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教育的对象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各种各样的特殊儿童,对这些儿童最了解的不是教师,而是医生。我提出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理念,还基于以下一些考虑:第一,不同疾病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同。影响学习能力的疾病总体上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的以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主。后天的以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外伤、感染等病理过程的后遗症为多。由于神经损伤的原因、部位、程度、机制不一,这些疾病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各不相同。特殊教育工作者惟有在医生的帮助下了解这些疾病及其对学习能力的影响,方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同一疾病不同部位的病变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也不一样。例如,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由于脑损伤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和听觉、视觉障碍等症候群。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来说,可能是上述症候群的各种不同的组合。因此,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说,没有两个脑瘫的病人是一模一样的。从特殊教育的角度来看,有的脑瘫病人表现为运动能力障碍,其神经发育和学习能力可能完全正常;有的脑瘫病人却表现为智能低下和学习能力落后,而其运动能力与正常人无异。显然,特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正确认识他们的教育对象患的是何种脑瘫,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果。简单地把所有的脑瘫儿童归为同类,恰恰违反了基本的教育原则。第三,各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有其客观规律。影响学习能力的病理学基础多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二神经细胞是人体中为数极少的不能修复和功能逆转的细胞,也就是说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并无可能复生,这就决定了学习能力损伤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故事一般很少发生。特殊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和认识这样的规律,尽可能避开已经“死亡”的功能,重点开发尚未“死亡”的功能,使接受教育的儿童发挥最大的发育潜能、今后的总体生活和生存能力尽可能地接近于正常的儿童。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医生的帮助,特殊教育工作也很难做到。第四,现行的基于医院的康复治疗模式并不符合先进的医疗模式,也不适应特殊教育的需要。特殊教育的对象往往需要接受较长期的康复治疗。目前,所有儿童的康复治疗过程均在医院进行,这样的工作模式完全是为了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安排,与临床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格格不入。这种模式有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康复治疗的对象(即特殊教育的对象)很难兼顾好学习与康复,有时学习的负担使康复治疗计划不能很好地执行和落实;二是康复治疗与学习完全分离,医生和老师各念各的经,康复治疗不能有效为教学服务。美国的残疾个体教育法案(IDEA)中提出,应大力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并使之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一理念是目前我们十分需要、值得学习借鉴的。六、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一)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1、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应达到普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具有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等必备的知识。特殊教育教师要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热爱并愿意从事特殊教育,同时懂得理解和尊重特殊儿童。2、特殊教育教师的思想素质: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崇高的教育育人思想。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有愿意并乐于从事特殊教育的热情,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懂得尊重他人,能够理解、同情、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特殊教育教师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坚定的特殊教育信念,要为了特殊儿童的需要和发展,努力提高特殊教育的业务能力。3、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特殊教育教师比普通教师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所以,特殊教育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耐挫折能力。另外,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困难,特殊教育的难度大,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有更好的耐心。(二)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分两种:一种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共同核心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是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美国特殊儿童教育协会提出了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纲要,其中既强调了对教育、对学生、对工作上的多方面的知识,更强调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多方面的技能,要会实际操作,会了解、评估、诊断特殊儿童,会各种特殊教学方法等。(三)特殊教育教师的伦理准则要求1、特殊教育专业人员有责任把特殊性个体的教育潜能和生活质量提到尽可能高的水平;2、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实践中要促进并保持能力和知识的高水平;3、特殊教育专业人员要使自己的专业活动有益于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家庭、其他同事、学生或研究对象;4、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在其专业实践中要保持职业判断的客观性;5、特殊教育专业人员要根据自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6、特殊教育专业人员要时刻记住自己职业的标准和政策;7、特殊教育专业人员要尽可能推动完善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与实践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8、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不能允许、参与破坏伦理准则或非法的活动,不能破坏特殊儿童教育协会代表大会通过的职业准则。第二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及实践视障专业方面内容一、视觉障碍的定义及分类标准。(一)定义视觉障碍又称视觉缺陷、视力残疾。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二)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把视觉障碍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类我国视觉障碍分类表(个人建议画个横数轴利于形象记忆) 类别 级别 最佳矫正视力 盲 一级二级 无光感小于等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大于等于0.02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 三级四级 大于等于0.05小于0.1大于等于0.1小于0.3注: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3、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二、盲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一)视力残疾儿童身体发育特点1.身高、体重、大腿围、坐高、肩宽、骨盆发育等级都比较低,尤以身高和骨盆宽最为明显。2、肺活量、心率在170/分时的机体活动能力低于明眼儿童。3、随着年龄的增大,盲态、驼背、脊椎侧弯人数较多,生理特征上的特点随年龄增大越来越明显。(二)视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1、感知觉特点:①听觉和触觉比较灵敏;②嗅觉在代偿中起到一定的作用;③感知不完整、不准确普遍存在2、记忆特点:①视觉表象记忆匮乏,听觉记忆较好。②盲童听觉短时记忆比明眼儿童优越,长时记忆也较好。3、想象特点:①盲童进行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十分困难。②盲童的想象有时带有个人的愿望和情绪的色彩,有时则歪曲了事物的形象。消极、幻想4、言语特点:①在模仿学习言语时,因看不到口形,而有发音不准,有口吃、颤音等现象。②盲童使用的词语有时缺乏感性基础,词语与形象脱节,有语义不和的现象。③盲童有学习和使用言语的动机。5、思维的特点:①缺乏感性经验,分析综合能力较差,形成概念较慢。②有时因某些概念不清或误解,而影响判断推理的正确性(判断推理能力较差)③词汇扩大较快,但形象思维贫乏,抽象思维较困难。6、情感:深度性较好;7、意志:大部分意志坚强。他们自觉性较强,能够自觉确立活动的目的,选择活动的方法和手段采取行动,实践活动任务。少数存在缺乏独立性,果断性差,坚定性不足,自制力差;8、与人交往方面:一般不主动和别人交往,显得比较孤僻。3、低视力儿童与盲童的差异。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盲校一直将低视力与盲童“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完全相同。但实质上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属于两类不同的教育对象,盲童失去了视觉,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主要靠听觉、触觉等感知途径,而低视力儿童有一定的残余视力,他们对周围现实的感知主要靠视觉,他们依赖视觉认识事物,料理生活,参加活动,其视觉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劳动中起主导作用。英国的教育法规对盲和低视力儿童有明确的划分。“盲童”指完全失明,视觉缺陷或缺陷可能导致需要接受不必使用视力的特殊方式教育的儿童。低视力儿童指由于视觉缺陷不能接受普通学校常规教育,但通过使用视力的特殊方式接受教育。四、定向与行走的概念、关系及训练意义和主要方式。定向与移动(定向与行走)是视力残疾儿童所特别需要进行教学与训练的课程。Lowenfeld在50多年前提出。(一)定向与行走的概念:定向是指在盲童环境中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其他物体间相互位置关系的能力。行走是指盲童在环境中安全有效、自如地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定向行走,包括理解所在环境的方位并在环境中安全而独立地移动身体的能力。(二)定向与行走的关系定向和行走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盲童不能在环境中辨别方向或不能利用残余感觉所收集的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他就不能达到他想去的地方;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良好的定向能力,也不能在安全地在环境中行走。所以行走取决于定向,而定向服务于行走,影响着行走的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上,定向与行走是同时发生、同时进行的,不存在单纯的定向或行走。定向的目的是为了行走,而行走又必须依赖于定向,两者只有达到完美的统一,儿童才能进行有效、安全、有目的的行走。(三)定向与行走的训练意义1.良好的定向与行走能力有利于扩大盲童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克服语意不合的现象,增加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2.有利于盲童形成自我意识,确立自我概念,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有利于锻炼盲生的身体,使精细运动技能都能够得到学习和加强。4.掌握良好的定向与行走技能,使盲生增加了许多日常活动,获得了更多的社交机会,扩大了未来的就业面,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定向行走的主要方式。1、明眼人向导法(最方便、最简单、最安全的行走方式,包括接触、抓握、站位、随行)2、独立行走法3、盲杆法4、导盲犬法5、光学辅助器法6、电子行走辅助器法五、汉语拼音18个声母、34个韵母、4个声调的盲文六、盲校课程和教学法(一)《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包括盲校的培养目标、盲校的课程设置原则、盲校课程设置、盲校课程相关知识、关于课程评价。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盲校课程。课程设置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一、盲校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盲校课程设置的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除应遵循普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外,还应遵循:(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坚持视力残疾儿童教育与普通儿童教育共性的同时,从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调整教育内容、课时数,以达到与普通学校相应的目标,促进视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二)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国情、总结并继承我国各地视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全面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和
本文档为【2019年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整理(完整版适合聋盲培智学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Y&X Studio
沉迷教学无法自拔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02
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上传时间:2019-08-06
浏览量: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