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

举报
开通vip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八课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
第八课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其所依据的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贯穿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的两个核心词是“生命”和“成长”。第四单元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个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对生命的思考,向学生渗透了向死而生的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接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珍爱生命,承担传承使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明确个体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传承使命。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可能会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一)导语:  这几天我经常看见同学们捧着《西游记》在看,同学们思考一下妖怪为什么非要吃唐僧肉呢?  (二)评价任务  认识到生命不仅是我们看到的肉体生命,还包括我们的精神生命,导入课题。  (三)反馈指导  设问: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唐僧肉吗?我们真的能长生不老吗?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  (四)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作为肉体的生命总会有尽头,精神却可以实现永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环节二:生命有时尽  (一)导语  情境素材: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三名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认为人类的寿命极限可能是115岁左右。研究人员说,只有极个别的人可能活得更长,但这种人非常稀有,在任何一年有人的年龄突破125岁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百岁老人的数据,发现至少在过去20年长寿老人最高的寿命极限开始稳定,不再出现高峰。  人类突破125岁的概率都很小,可见我们的生命是有尽头的。  (二)评价任务:认识生命的特点  理解生命具有短暂、独特、来之不易、不可逆等特征,引发学生对生命特性有相对全面的了解,感悟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三)反馈指导  1.谈到生命,如果用一个词描述生命,你认为是什么?  美好、短暂、脆弱、精彩、顽强……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人类寿命最长不过一百来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我们应该珍惜短暂的、美好的时光。  设问: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描述生命,我会选择独特,我们的独特体现在哪里?  过渡:从先天方面来看,我们的样貌、DNA等都不同,指纹不同,所以我们现在有了指纹锁、指纹打卡;从后天来看,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人生道路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2.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生命是形成的吗?(播放视频)  情境素材:“视频《新生命的孕育之旅》”“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和磨难”  过渡:确实,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离我们的生命越是遥远,越是哪怕最微小的事件都可能改变后面整个一长串生命系列的命运。  3.我们生命本身可以实现逆生长吗?  过渡: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保养保持年轻的容貌,但是我们的器官机能和我们的人生阅历是无法回到最初样子了。我们同学现在12岁,我们不可能再回到2岁时候的状态了。  设问:从这幅图你们读出了什么?  (四)小结: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必然会经历生老病死,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环节三: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一)评价任务  1.死亡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要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不可预知  2.了解向死而生的意义  (二)反馈指导  设问:大多数人对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过渡:人的本能都有一种抗拒死亡,厌恶死亡。大多数人对死亡通常的态度是避而不谈。  情境素材: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熊顿  设问:你认同她的说法吗?为什么人们会害怕死亡?  (三)小结  死亡让我们深刻了解自身生命的有限性,面临着“人终有一死”的无法抗拒的限制,我们可以选择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限制,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在未来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我们所热爱的美丽人生。  环节四:生命有接续  (一)评价任务  1.生命的接续,其一是物质生命的接续。  2.人类生命的接续还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二)反馈指导  活动:猜猜他是谁  设问:如何实现生命的接续?  过渡:对了,就是像这么一家又一家,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情境素材:穿越时空的生命  人物1: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毛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并将3月5日定为学习他的纪念日。  人物2:这个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物3:他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就拒绝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一清二白的中国;为了科研在茫茫戈壁隐姓埋名28年,被称为“两弹元勋”。  设问:1.猜猜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被我们熟知?  2.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除了生生不息的中华儿女,还留下了什么?  (三)小结: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承担使命,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  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个体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五、板书设计《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感受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关怀和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知识目标:懂得个体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主要是引领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逐层升华  三、学情分析  青少年时期,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其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战狼2》海报和埃博拉疫情图片  电影《战狼2》中,冷锋因为伤口碰到尸体而感染“拉曼拉病毒”。影片中的拉曼拉病毒,在非洲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中,它的名字叫“埃博拉(Ebola)。”  环节一:生命至上  (一)出示任务1:感受生命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再次爆发,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世界卫生组织一度承认疫情已经处于“失控”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1月14日宣布,利比里亚复燃的埃博拉疫情已于14日结束,目前所有已知的埃博拉病毒传播链在西非地区全部终结。在病毒肆虐两年多之后,这场期盼已久的战争赢得了胜利。  Q1:请用两个词来形容生命?  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害……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作为拥有生命的人来说,我们应以何种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生命呢?  (一)出示任务2:生命神圣  人之3幸:幸运来到地球、幸运成为人、幸运成为你或我  Q2:看完上述材料,幸运的你对于“生命”有何感受?  (一)出示任务3:“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材料: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  Q3:他们这是爱自己的表现吗?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如何去爱他人?  (二)反馈指导  环节二:休戚与共  (一)出示任务1:休戚与共  阅读思考:2014年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政府将再次向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援助。中国政府决定在此前提供两批援助的基础上,再次提供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紧急现汇、粮食和物资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  1963年,为响应阿尔及利亚政府发出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中国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从1963年至2013年,中国先后向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约2.3万人次。  Q4:中国为何要进行人道主义救援?  (二)出示任务2:个人层面:休戚与共  作为孩子的父亲、父母的孩子、妻子的爱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毅然奔赴疫情一线,成为奋战在离疫情最近的人。703天的援非之路,曹广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非洲兄弟做了200多台手术。  曹广的妻子于纹也是一名医生。2003年非典,于纹一直在抗击非典一线工作,曹广一直在妻子背后默默支持。  Q5: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  Q6:中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敬畏生命?  (二)反馈指导  1.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2.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3.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升华主题:  课后思考:史怀哲——1000棵草和一朵小花  思考:你如何理解这段文字?五、板书设计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烟火里的尘埃
长期工作在教学的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愿将多年的积累与大家分享。
格式:doc
大小:134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初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9-01-20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