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自GB50493安全培训教材

参自GB50493安全培训教材

举报
开通vip

参自GB50493安全培训教材大家好参自GB50493-2009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术语1一般规定2检(探)测点的确定3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术语11术语1.1可燃气体  指甲类可燃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甲类气体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小于10%(体积)的气体;液化烃(甲A)是指15℃时的蒸气压力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例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乙烯、液化甲烷、液化环氧乙烷等;甲B液体是指除甲A以...

参自GB50493安全培训教材
大家好参自GB50493-2009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术语1一般规定2检(探)测点的确定3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术语11术语1.1可燃气体  指甲类可燃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甲类气体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小于10%(体积)的气体;液化烃(甲A)是指15℃时的蒸气压力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例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乙烯、液化甲烷、液化环氧乙烷等;甲B液体是指除甲A以外,闪点小于28℃的可燃液体,乙A类液体是指闪点等于或大于28℃至等于45℃的可燃液体。甲B与乙A类液体也可称为易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特性.doc1.2有毒气体指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的有毒蒸汽或有毒气体,常见的有:二氧化氮、硫化氢、苯、氰化氢、氨、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氯乙烯,光气(碳酰氯)等。有毒气体蒸汽特性.doc1.3释放源指可释放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有毒气体的位置或地点。 1术语 1.4检(探)测器 指由传感器和转换器组成,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单元。 1.5指示报警设备 指接收检(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发出指示、报警、控制信号的电子设备。 1.6检测范围 指检(探)测器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检测出被测气体的浓度范围。 1.7报警设定值 指报警器预先设定的报警浓度值。 1术语 1.8响应时间 指在试验条件下,从检(探)测器接触被测气体至达到稳定指示值的时间。通常,达到稳定指示值90%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 通常,恢复到稳定指示值10%的时间作为恢复时间。 1.9安装高度 指检(探)测器检测口到指定参照物的垂直距离。 1.10爆炸下限LEL 指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 1.11爆炸上限UEL 指可燃气体爆炸上限浓度(V%)值。 1术语 1.12最高容许浓度MAC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1.1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允许接触浓度。 1.14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允许接触水平。 1.15直接致害浓度 指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致命或永久损害健康,或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一般规定22一般规定 2.1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的区域内,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监测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1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 2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泄漏时,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浓度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3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有毒气体的浓度也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4同一种气体,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时,应只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2一般规定 2.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系统应采用两级报警。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同时报警时,有毒气体的报警级别应优先。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的一级报警为常规的气体泄漏警示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到现场巡检。当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达到二级报警值时,提示操作人员应采用紧急处理措施。当需要采取联动保护时,二级报警的输出接点信号可供使用。 2.3工艺有特殊需要或在正常运行时人员不得进入的危险场所,宜对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释放源进行连续检测、指示、报警,并对报警进行记录或打印。 2.4报警信号应发送至操作人员常驻的控制室、现场操作室等进行报警。 2一般规定2.5根据装置占地的面积、设备及建构筑物的布置、释放源的理化性质和现场空气流动特点,应在装置区域内布置现场报警器。现场报警器可选用音响器和/或旋光报警灯。 2.6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必须取得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性能认证和消防认证。 2.7国家法规有要求的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必须取得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型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还应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防爆性能认证。凡使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企业,应配备必要的标定设备和标准气体。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所列的必须经国家计量器具制造认证的有毒气体检测器只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几种产品。2一般规定(音响报警器)2一般规定(旋光报警器)2一般规定2.8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场所,应采用固定式检(探)测器。对于一些不具备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场所,如:环境湿度过高;环境温度过低;或在正常情况下视为非爆炸或无毒区,生产检修时可能为爆炸或有毒危险区等,受检测产品的性能所限,通常可以安装移动式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以确保生产和维护的安全需要。 2.9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独立设置。 2.10根据生产装置或生产场所的工艺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及毒性,应配备便携式可燃和/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2.11现场固定安装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采用UPS供电。分散或独立的有毒及易燃易爆品的经营设施,如加油站、加气站等,一般采用盘装或壁挂式,电源功率较小,检测报警系统可采用普通电源供电。2一般规定(固定式检测报警器)2一般规定(便携式检测报警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检(探)测点的确定33检(探)测点的确定(一般原则) 3.1.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检(探)测点,应根据气体的理化性质、释放源的特性、生产场地布置、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操作巡检路线等条件,选择气体易于积累和便于采样检测之处布置。 检测器宜布置在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可燃气体检测器的有效覆盖水平平面半径,室内宜为7.5m;室外宜为15m。在有效覆盖面积内,可设一台检测器。有毒气体检测器与释放源的距离,室外不宜大于2m,室内不宜大于1m。 3.1.2可能泄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主要释放源: 1气体压缩机和液体泵的密封; 2液体采样口和气体采样口; 3液体排液(水)口和放空口; 4设备和管道的法兰和阀门组。3检(探)测点的确定(工艺装置)3.2.1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区域内,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m。 所谓露天布置是指设备布置在没有厂房,没有顶棚的室外。敞开式厂房布置是指设备布置在设有屋顶,不设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内。 3.2.2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每隔15m可设一台检(探)测器,且检(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距释放源不宜大于1m。 有毒气体检(探)测器与释放源距离是根据对石化企业调查结果规定的,一般检(探)测器距释放源的距离室外不大于2m,室内不大于1m,多为靠近释放源0.5~0.6m设置,其安装高度:对于比空气轻的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设在释放源上方不大于1.5m;对于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设在距地面约0.3~0.6m。3检(探)测点的确定(工艺装置)封闭厂房是指有门、有窗、有墙、有顶棚的厂房,半敞开式厂(库)房是指设有屋顶、建筑外围护结构局部采用墙体构造的生产性或储存性建筑物,通常多为局部通风不良场所。布置在封闭式厂房内的设备,属于室内布置;布置在半敞开式厂房内的设备,应根据具体的布置情况确定,如果通风不良,也可视为室内布置。封闭或半敞开厂房内有一层或二层。如果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压缩机布置在厂房的第二层,为安全起见,尽快检测出泄漏的可燃气或有毒气体,在二层应按本条规定设置检(探)测器。二层以下(即一层),在无释放源情况下,属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沉积,所以在一层按本规范以上规定设置检(探)测器。有释放源的情况,仍按本条设置检(探)测器。对开路式红外气体检(探)测器,应按个体探测器技术文件要求设计。 3.2.3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除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检(探)测器外,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气体易于积聚处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3检(探)测点的确定(储运设施) 3.3.1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等产生可燃气体的液体储罐的防火堤内,应设检(探)测器。 3.3.2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的装卸设施,检(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鹤管铁路装卸栈台,在地面上每隔一个车位宜设一台检(探)测器,且检(探)测器与装卸车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 2大鹤管铁路装卸栈台,宜设一台检(探)测器; 3汽车装卸站的装卸车鹤位与检(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当汽车装卸站内设有缓冲罐时,检(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第3.2.1条的规定。3检(探)测点的确定(鹤管)3检(探)测点的确定(储运设施) 3.3.3液化烃灌装站的检(探)测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封闭或半敞开的灌瓶间,灌装口与检(探)测器的距离宜为5~7.5m; 2封闭或半敞开式储瓶库,应符合第3.2.2条规定;敞开式储瓶库房沿四周每隔15~30m应设一台检(探)测器,当四周边长总和小于15m时,应设一台检(探)测器; 3缓冲罐排水口或阀组与检(探)测器的距离,宜为5~7.5m。 3.3.4封闭或半敞开氢气灌瓶间,应在灌装口上方的室内最高点易于滞留气体处设检(探)测器。 3.3.5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装卸码头,距输油臂水平平面15m范围内,应设一台检(探)测器。3检(探)测点的确定(其他有可燃、有毒气体的扩散与积聚场所) 3.4.1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距加热炉炉边5m处应设检(探)测器。当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设有不燃烧材料实体墙时,实体墙靠近释放源的一侧应设检(探)测器。   3.4.2设在爆炸危险区域2区范围内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应设可燃气体检(探)测器。 3.4.3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的空调引风口、电缆沟和电缆桥架进入建筑物房间的开洞处等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有可能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宜设置检(探)测器。 3.4.3可能积聚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或有毒气体的工艺阀井、地坑及排污沟等场所,应设检(探)测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浅析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 4.1报警器和指示报警器,常用的有蜂呜器、指示灯、指示仪等常规仪表,也有可编程控制器(PLC)、分散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以及专用报警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 报警器包括信号设定器和闪光报警两个基本单元。 指示报警器至少具有信号设定、信号指示、闪光报警三个基本功能,也可以是由指示器和报警器两部分构成。 4.2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选用,应根据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被测气体的理化性质和生产环境特点确定。 常用气体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表.doc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3常用气体的检(探)测器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烃类可燃气体可选用催化燃烧型或红外气体检(探)测器。当使用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能使催化燃烧型检测元件中毒的硫、磷、硅、铅、卤素化合物等介质时,应选用抗毒性催化燃烧型检(探)测器;2在缺氧或高腐蚀性等场所,宜选用红外气体检(探)测器;3氢气检测可选用催化燃烧型、电化学型、热传导型或半导体型检(探)测器;4检测组分单一的可燃气体,宜选用热传导型检(探)测器;5硫化氢、氯气、氨气、丙烯腈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电化学型或半导体型检(探)测器;6氯乙烯气体可选用半导体型或光致电离型检(探)测器;7氰化氢气体宜选用电化学型检(探)测器;8苯气体可选用半导体型或光致电离型检(探)测器;9碳酰氯(光气)可选用电化学型或红外气体检(探)测器。 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分类报警器)催化燃烧检测器电化学气体检测器红外线气体检测仪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分类报警器)热传导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4检(探)测器防爆类型的选用,应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要求,根据使用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以及被检测气体的性质,选择检(探)测器的防爆类型和级别。 4.5常用检(探)测器的采样方式,应根据使用场所确定:   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宜采用扩散式检(探)测器;   2受安装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用扩散式检(探)测器的场所,宜采用吸入式检(探)测器。 检(探)测器的防爆类别组别必须符合现场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类别、级别、组别的要求。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分为三个区域,即0区、1区、2区。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分级(Ⅰ、ⅡA、ⅡB、ⅡC);按其引燃温度分组(T1、T2、T3、T4、T5、T6)。选用的检(探)测器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安装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 4.6指示报警设备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能为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及所连接的其他部件供电; 2能直接或间接地接收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及其他报警触发部件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予以保持。声光报警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再次有报警信号输入时仍能发出报警; 3可燃气体的测量范围:0~100%LEL; 4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宜为0~300%MAC或0~300%PC-STEL;当现有检(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IDLH; 5指示报警设备(报警控制器)应具有开关量输出功能; 6多点式指示报警设备应具有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的报警功能,并能区分和识别报警场所位号; 7指示报警设备发出报警后,即使安装场所被测气体浓度发生变化恢复到正常水平,仍应持续报警,只有经确认并采取措施后,才能停止报警;   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8在下列情况下,指示报警设备应能发出与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浓度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报警信号:a指示报警设备与检(探)测器之间连线断路;b检(探)测器内部元件失效;c指示报警设备主电源欠压;d指示报警设备与电源之间连接线路的短路与断路。 9指示报警设备应具有以下记录功能: a能记录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时间,且日计时误差不超过30s; b能显示当前报警点总数; c能区分最先报警点。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7根据工厂(装置)的规模和特点,指示报警设备可按下列方式设置: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与火灾检测报警系统合并设置;2指示报警设备采用独立的工业PC机、PLC等;3指示报警设备采用常规的模拟仪表;4当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包括DCS、SCADA等)合并设计时,I/O卡件应独立设置。 4.8报警设定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燃气体的一级报警(高限)设定值小于或等于25%LEL; 2可燃气体的二级报警(高高限)设定值小于或等于50%LEL; 3有毒气体的报警设定值宜小于或等于100%MAC/PC-STEL,当试验用标准气调制困难时,报警设定值可为200%MAC/PC-STEL以下。当现有检(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IDLH;有毒气体的报警(高高限)设定值不得超过10%IDLH值。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 4.9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检测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应靠近泄漏点,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 (相对)气体密度大于0.97kg/m3(标准状态下)的即认为比空气重;(相对)气体密度小于0.97kg/m3(标准状态下)的即认为比空气轻。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时,推荐的检(探)测器安装高度应高出地坪(或楼板面)0.3~0.6m。过低易造成因雨水淋、溅,对检(探)测器的损害;过高则超出了比空气重的气体易于积聚的高度。 4.10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2m。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如甲烷和城市煤气时),检(探)测器高出释放源所在高度0.5~2m,且与释放源的水平距离适当减小至5m以内,可以尽快地检测到可燃气体。当检测指定部位的氢气泄漏时,检(探)测器宜安装于释放源周围及上方1m的范围内,太远则由于氢气的迅速扩散上升,起不到检测效果。 检测与空气分子量接近且极易与空气混合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氰化氢)时,检(探)测器应安装于距释放源上下1m的高度范围内;有毒气体比空气稍轻时,检(探)测器安装于释放源上方,有毒气体比空气稍重时,检(探)测器安装于释放源下方;检(探)测器距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m为宜。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11检(探)测器应安装在无冲击、无振动、无强电磁场干扰、易于检修的场所,安装探头的地点与周边管线或设备之间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净空和出入通道。 4.12检(探)测器的安装与接线技术要求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并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4.13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气体密度大于0.97kg/m3(标准状态下)即认为比空气重;气体密度小于0.97kg/m3(标准状态下)即认为比空气轻) 4.14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测器,其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2m。 4.15检测器的安装与接线按制造厂规定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防爆仪表安装接线的有关规定。4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规范4.16当工艺装置或储运设施有中心控制室时,指示报警器或报警器应安装在中心控制室内。当工艺装置或储运设施设有中心控制室以外的其他控制室或操作室时,其操作管辖区内设置的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指示报警器或报警器,宜安装在该控制室或操作室内;需要时,其报警信号再转送至中心控制室。 指示报警器或报警器,应有其对应检测器所在位置的指示标牌或检测器的分布图。一般报警用的报警系统,可使用普通仪表电源供电。 4.17下列情况的检测报警系统,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1与自动保护系统相连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测; 2人员常去场所的可能泄漏Ⅰ极(极度危害)和Ⅱ级(高度危害)有毒气体的检测。
本文档为【参自GB50493安全培训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212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文化娱乐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