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

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

举报
开通vip

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 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郭存亭在赵树理大师的小说中,有许多民俗文化的细节描述,其中描述我们民间的年俗文化最为详细,通过以年俗文化为背景的叙事描述,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大师要表达的社会主题。年俗文化是指我们过年期间的民间习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忆,也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寄托,更是老百姓无尽的欢乐和永恒的向往。在我们晋东南地区,年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腊月里的腊八、祭灶、守岁;正月里的拜年、祭财神、逛庙会、闹元宵等,直至过了添仓节才算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所以,在晋东南...

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
 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郭存亭在赵树理大师的小说中,有许多民俗文化的细节描述,其中描述我们民间的年俗文化最为详细,通过以年俗文化为背景的叙事描述,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大师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社会主题。年俗文化是指我们过年期间的民间习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忆,也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寄托,更是老百姓无尽的欢乐和永恒的向往。在我们晋东南地区,年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腊月里的腊八、祭灶、守岁;正月里的拜年、祭财神、逛庙会、闹元宵等,直至过了添仓节才算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所以,在晋东南地区民间流行这样的年俗谚语:(腊月)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祭灶);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买纸笔;二十八,瞎圪刷;二十九,倒下酒;三十日,门神老爷贴挂起。除夕,在当地又称作“大年三十日”或“大年三十夜”。实际上,它是年俗整个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连接的谚语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正月)初一初二正拜节(年),初三初四招小姐,初五送五穷,初六不敢动斗秤,初七不敢吃黑菜,初八祭星来,初九揪懒汉,初十老鼠娶媳妇,十一十二碾黍子,十三十四蒸黄糕,十五十六闹元宵。闹罢元宵就是二十五的添仓节,民间又有谚语:二十五,过添仓;过了添仓没指望,打发孩子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房,端着大碗吃干饭。在这些丰富的年俗文化中,其中除夕前贴对联、正月十五闹元宵、二十五过添仓是民间年俗中最为主要的、大众化的、平民化的习俗活动。赵树理在他的小说中,对这些年俗文化都有较细致的描述,其意义也截然不同。小说《有个人》:一副春联、一个“福”字,塑造了年俗文化下的典型人物    赵树理1933年在太原写过一篇以《金字》为题的短篇小说,因为原稿遗失,1957年9月28日凭回忆进行了重写,刊于《收获》,后收入《赵树理文集》的第二卷。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赵树理青年时代在任乡村教师时,就为神庙写过对联,为村里红白大事写请 行书字帖3500常用字图幼儿笔画描红字帖田字格空白字帖簪花小楷字帖乐善堂 、谢帖、卖契,过年给老百姓写春联等。从这些描述,使我们看到了赵树理笔下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年俗文化。“百节年为首”。以除夕和春节为中心的过年节日,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大的岁时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不分贵贱,家不分贫富,民族不分大小,所有中国人都一致认同要把年过好。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年俗文化。春联,在我们晋东南还叫“对联”、“门对”、“对子”。在过去,春联一般是过年时贴在门上的对偶吉祥语;从春联的内容中可以表现出不同人家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也体现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有个人》写于1933年,描写了老实本分的秀才之子秉颖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最终债台高筑被逼远走他乡的经历。小说是这样写秉颖的:“父亲是个秀才,起先他家也还过得不错,后来秀才死了,秉颖弄得一天不如一天,只得把八十亩地一块一块卖掉,最后被债主逼得没法,只得逃走。”在小说中,赵树理接着以民间年俗为背景,描述了秉颖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他“晚上交了契,得了钱,第三天已是腊月二十七日了,先到杂货店内还了利息,还了两元货账,又买了些鞭炮、对纸之类预备过年。”秉颖回到家后,便让自己的老婆帮忙铺纸写起对联:“一脚踢得穷鬼去,双手拱进财神来。”这幅对联内容很普通,是一般人家都写过的;但从短短的几个字中,就体现出晋东南老百姓重视过年的那种传统的年俗观念。有俗谚这样说道:不管穷过富过,过年谁也躲不过。于是,在老百姓的生活习俗中,形成了一种传统:无论是富裕还是贫困,过年总要过的红红火火。我们再回过来看一下对联的内容所隐含的民间年俗:“一脚踢得穷鬼去”是指大年除夕把家里的垃圾(旧时意指贫穷)打扫出门后,然后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双手拱进财神来”则表明家家户户过年的美好愿望,即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富裕,财源滚滚。在小说里,这副对联充分揭示了主人公秉颖生活的贫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穷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秉颖在写对联时还写了“门顶的‘福’字”和“炕上的‘小心火烛’。”春节贴“福”字的风俗在我国的民间流传已久,据考证此习俗源于宋朝。宋朝的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其中“春牌”便是红纸上的“福”字。过年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并且贴“福”字的时候要倒着贴,表示福气已到了自家门。秉颖尽管此时是无米下锅,但从他过年准备的年俗气氛,到还不至于看出他家衰败的景象。这就是赵树理大师巧用年俗文化描述穷困人家过年的一种创作艺术。中华民族传统的年俗文化,已成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民族的根基、民族的标志、民族的身份、民族的精神家园。小小对联,小小的“福”字,是年俗文化的缩影。在小说中,赵树理大师笔下的秉颖虽然此时已经是负债累累,但也不惜要出卖家中土地来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祖祖辈辈受传统的年俗文化影响,最终导致他遭受到村长和杂货店老板的进一步欺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是小说表达的主题所在。据记载,赵树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到春节都要自撰自书春联贴在自家大门,这是大师敬畏年俗文化的一种美德。小说《登记》:玩龙灯的年俗描述,艺术地再现一方百姓的民俗风情   过年闹元宵,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习俗。元宵节之夜,皓月高悬,彩灯高挂,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春节习俗中闹元宵在晋东南地区是十分盛行的。赵树理大师的小说《登记》创作完成于1950年6月5日,接着在《说说唱唱》上发表,是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出台创作的一部评书体短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罗汉钱》搬上银幕和各种戏剧戏曲的舞台,被誉为《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赵树理在小说《登记》中,多次描绘了元宵节晚上张家庄人民玩龙灯的热闹场景,并以此刻画了张木匠这个“老把式”的人物形象。“今年阴历正月十五夜里,庄上又要玩龙灯,张木匠是老把式,甩尾巴的,吃过晚饭丢下碗就出去玩去了。艾艾洗罢了锅碗,就跟她妈锁上院门,也出去看灯去了。后来三个人走了个三岔:张木匠玩龙灯,小飞蛾满街看热闹,艾艾可只看放花炮起火,因为花炮起火是小晚放的。艾艾等小晚放完了花炮起火就回去了,小飞蛾在各街道上飞了一遍也回去了,只有张木匠不玩到底放不下手,因此他回去得最晚。”“老张叔叔哩?场上好多人请他教我们玩龙灯去哩!。”   张木匠这个老把式形象对玩龙灯这项年俗活动,可谓一如既往的热爱,他是迫不及待地丢下碗就去玩去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赵树理大师通过表现张家庄人们对玩龙灯的钟爱,刻画出一幅晋东南民间过年闹元宵耍龙灯的民俗画卷。玩龙灯是晋东南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社火之一,又叫耍龙灯,《襄垣县志》(康熙版)里有记载。在潞城、长治县一带,耍龙灯又称舞龙或耍龙。这一社火在民间相传还与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有一些情缘:唐景龙二年,时年22岁的李隆基以临淄王、卫尉少卿兼潞州别驾的身份来到潞州。年轻的李隆基在潞洲不但喜欢饮酒赏乐吟诗,更喜欢游山玩水打猎。一次,他到襄垣浊漳河畔观“鱼潮”,千百条鲤鱼飞跃水面,掀起巨浪,竟将他乘坐的龙舟摆得上下颠簸,十分壮观。随行的官员便齐贺到:“鲤鱼来朝拜,王驾定有兆运!”李隆基即兴吟出著名的千古绝唱《鲤鱼赋》。李隆基登基后,潞州官府为表示祝贺令各县文娱进京祝贺,潞州举子便制出巨龙一条,用20多人挑之进京,玄宗皇帝亲自封其为舞龙状元。从此,潞州老龙誉满神州。赵树理在小说《登记》中,对张家庄百姓玩龙灯和放鞭炮的热闹场景描述,艺术地再现了晋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让读者通过年俗文化看到晋东南地区老百姓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耍龙灯时展现的智慧与力量。因为这种舞龙的娱乐方式,带给百姓的是一种轻松与愉悦,在赵树理大师的笔下,好似晋东南民间闹元宵的一幅年俗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李有才板话》:以“添仓节”吃黏米糕的年俗背景,刻画了人物的淳朴与热情   “二十五,过添仓,过了添仓没指望。”这是在年俗文化中,晋东南普遍流传的关于添仓节的谚语,意思是在表明过年结束了,该开始一年的劳动啦。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我们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添仓节”因与“填”、“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填仓节”。所谓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添仓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节俗也不一样,不过皆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我们上党地区在添仓节习惯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满仓,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在添仓节这一天,粮商米贩还要致祭仓神。后来添仓节的意义扩大了,人们又赋予了它各种不同的含义。潞城市微子镇添仓庙会在当地流传有顺口溜:“微子镇,靠山强,不闹十五闹添仓。”意思是过添仓节比闹元宵还要隆重。   小说《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大师在194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被誉为“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在小说《李有才板话》里,赵树理就形象地通过“添仓”节吃黏米糕的细节,成功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添仓节这一年俗文化。文中写道:“他煞住第一段家伙,正预备接着打,门‘拍’一声开了,走进来个小顺,拿着两个软米糕道:‘慢着老叔!防备着把锣打破了!’说着走到炕边把胳膊往套窑里一展道:‘老叔!我爹请你尝尝我们的糕!’(阴历正月二十五,此地有个节叫‘添仓’,吃黍米糕)有才一边接着一边谦让道:‘你们自己吃吧!今天煮的都不多!’说着接过去,随便让了让大家,就吃起来。小顺坐到炕上道:‘不多吧总不能像启昌老婆,过个添仓,派给人家小旦两个糕!’小福道:‘雇不起长工不雇吧雇得起管不起吃?’”小说就是这样,通过简简单单的一段细节描述,把小顺给有才叔送黍米糕的事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逼真地体现出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和百姓温暖的心;同时,也刻画出窑洞里人们在闲谈时所表现出晋东南人民的那种淳朴与热情;再加上有才有声有色的快板,可谓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窑洞盛会,这样的盛会为节日添彩,为大家助兴。小说也正是这样,通过年俗文化的细节描述为背景,来深刻地反映抗战时期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从赵树理小说细节深处的年俗文化描述看大师自身丰厚的民俗积淀    赵树理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好多内容带有很深的民间习俗烙印,尤其是我们太行深厚的民俗文化。从小说《有个人》里写春联贴“福”字、《登记》耍龙灯、《李有才板话》吃黏米糕等细节深处的年俗文化描述,我们看到了赵树理这位文学大师自身所具有的、丰厚的民俗积淀。仲伟国先生在《浅谈赵树理小说中的民俗性》一文中对赵树理的民俗积淀有精准的概括:“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农村生活的功臣,赵树理自身经历赋予了他的文学创作以极大地民俗性表现潜能。赵树理的家乡在山西东南的沁水县的尉迟村,由于经济文化的相对独立落后,该地‘三圣教’盛行,其祖父赵东丰能将三圣教教文倒背如流,且能写会算。父亲赵和清深得其父熏陶,且擅长音律,是乡里八音会成员。祖母敬惜字纸,对灶神、喜神、财神等与民间生活相关的诸神恭敬备至。这些传承多年的民俗生活,民俗观念一直到赵树理降生还在延续着。家庭启蒙与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获得了以乡土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妙语连珠的能力,家乡所在又是至今仍视为全国方言最集中、最复杂、种类繁多之地;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能力他几乎无所不通。所有这些,都是晋东南大地对他的厚赐。”赵树理大师是一个浑身具有晋东南泥土气息的农民作家,通过他在作品里的年俗文化的描述,就可以看出大师他那土里土气的农民情感。年俗文化虽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在赵树理大师的笔下,同样写出了其内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在这三篇小说中,赵树理大师对于年俗的描述是自然而巧妙的;他是以年俗文化的描述为背景来塑造人物的,对于小说所表现的生活化、形象化、群众化、民族化的创作特征是显著易见的。赵树理大师在通过民俗文化的描述,以年俗文化为背景来塑造人物个性的同时,还巧妙地把晋东南民间年俗文化因素溶化到他的写作个性和艺术思维之中。这在我们今天的乡土文学的创作上,是应该很好地学习与传承的。总之,以当今欣赏文学的视角再读赵树理大师的小说,剖析其小说中年俗文化的描述,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值得回味的民俗文化内涵,而是启示我们应当在文学的守护中传承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年俗文化,使生机盎然的年俗文化成为我们百姓最大众的、文明的时代风尚。我想,这也是乡土文学创作者应该很好思考的。二〇一五年五月三日  ※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编校 韩贵恒   原载《长治赵树理研究》2015第二期
本文档为【简谈赵树理小说中以年俗文化为描述背景的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04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6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