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京政治学院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标准答案

南京政治学院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标准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南京政治学院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标准答案南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B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

南京政治学院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标准答案
南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B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理论斗争B.议会斗争C.经济斗争D.政治斗争15,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3.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5.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1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7.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9.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1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片面性评卷人得分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3.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A.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C.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14.相对剩余价值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都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暂时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比较持久的2D.超额剩余价值为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为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15.社会存在包括:()A.生产关系B.地理环境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16.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17.简要分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8.请简述应该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20.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21.分析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动植物体内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开始把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以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一旦把它们制造出来,‘自在之物’就变成了为我之物了”这段话的内容与意义。【标准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C2.D3.C4.C5.A6.A3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ACD12.ABCD13.AC14.ABCD15.BCD第II卷(非选择题)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16.(1)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3)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②实现产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③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是以资本原始积累为前提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这里,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有卖出去,其耗费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再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18.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事业。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5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9.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因此,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20.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1)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广大的劳动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民群众的生活、 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2)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指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要坚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6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1.恩格斯在评论康德的“自在之物”这一用语时有了以上这段言论。康德认为,“自在之物”,即世界、灵魂和上帝,作为超验的存在物,正是本体论研究的对象。恩格斯认为在有机化学把那些化学物质制造出来后,超验的自在之物就转化为经验的为我之物,成为认识的对象。这段话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1)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两方面的特征,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具体表现如下:①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②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③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而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7
本文档为【南京政治学院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标准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EDU.Y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22-03-0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