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

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  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  Summary: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选材到制作,从作品加工到成品的日常保存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顺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指向,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包括创作者、传承者、销售者、使用者、信息反馈、相关行业分支、创新者)两方面分析其环境的特殊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Keys:传统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G112:A:1004-6...

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
  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  Summary: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选材到制作,从作品加工到成品的日常保存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顺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指向,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包括创作者、传承者、销售者、使用者、信息反馈、相关行业分支、创新者)两方面分析其环境的特殊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Keys:传统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G112:A:1004-6917(2014)01-0047-05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子类,多数的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乡土社会,其对加工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气候环境等要求较为特殊。对此,了解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材料以及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发展。一、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是迄今为止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文件,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五类:一是口头传统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传统表演艺术;三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手工艺[1]。从以上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立的门类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目前,我国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分类中均包括了传统美术类(民间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实际上,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由手工制成,其与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别不大,因此,可将二者合并,统称为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造技艺,特指器具制作、民居建筑、陶瓷加工、织绣印染、造纸、雕刻、印刷、酿造等传统手工技艺。这里所要研究保护的不是建筑物、工艺制品、器具等本身,而是加工生产这些建筑物、工艺制品、器具的传统技艺、制作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价值认同、历史传承、口传身授的民间知识等。因此,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应该排除重复才能使其分类趋向科学、合理化,才能有助于实现有效保护。本文将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七类:一是工具和机械制造类,包括金箔锻制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制扇技艺、鱼皮桦树皮制作技艺、笔墨纸砚制作技艺、罗盘制作技艺、水车水磨坊制作技艺、勒勒车制作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张小泉剪刀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等。二是农畜产品加工类,包括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茶叶制作技艺、醋酿制技艺、酒酿制技艺。三是烧造类,包括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金砖制作技艺、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陶瓷烧制技艺、手工制瓷技艺、土陶烧制技艺、紫砂陶制作技艺。四是织染缝纫类,包括扎染技艺、蜡染技艺、印染技艺、织锦技艺、织绣技艺、织造技艺。五是金属加工类,包括弓箭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银饰锻制技艺、铁画锻制技艺、刀具制作技艺、乐器制作技艺。六是编织扎制类,包括风筝制作技艺、竹编技艺。七是髹漆,包括雕漆技艺、漆线雕技艺、干漆夹苎技艺、漆器髹饰技艺。需要说明的是,传统医药制作技艺和传统饮食制作技艺不在本研究范畴之内。二、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原材料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传统制造技艺对原材料的选取有较强的地域性要求,大多数原材料都有特定的生存环境。《考工记》总序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也就是说,要制作精良的器物,必须顺应天时地气且具备材美工巧的四大制器原则,这是一种和合的思想理念,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造物原则和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下将列举两个详例。一是茅台酒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高粱,其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这种高粱主要产于贵州仁怀境内及相邻川南地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106°,北纬27°-28°之间的低山地,海拔高度在700-10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壤为紫色土、石灰土、黄壤,肥力中等。红缨子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富含2%-2.5%的单宁,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茅台酒酿造工艺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高粱及其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这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红缨子高粱的可持续供应,是茅台酒品正的根本,一旦这种原材料供应中断,茅台酒的纯正质量可能就难以得到保证。二是成都瓷胎竹编对原料即竹材的选用比较讲究,一般选择两至三年生光滑无斑的上等慈竹。四川的天然慈竹是瓷胎竹编赖以生存的重要材料,尤其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的、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而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对原材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木材要用榆树或水曲柳,牛角要用南方水牛角,而且必须长于60厘米,箭的羽毛一般要用扇起风来比较硬的法国鹅毛等。这些原材料的产生,都依赖于其生长环境,因此保护传统制造技艺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也是推动我国传统织造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原材料的生长环境被破坏,传统制造技艺的原材料将会急剧锐减甚至是灭绝,那么,传统制造技艺的生产、加工也就无从谈起。如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黄鼠狼的数量日益减少,导致湖笔狼毫的供应源不足,产于东北的上等“辽尾”已不多见,湖笔的生产陷于困境。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制造技艺类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在于全面地掌握并保护好其原材料的自然生态环境,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以促进传统制造技艺的可持续发展。(二)传统技艺加工过程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传统技艺不仅是指尖上的较量,而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量。从构思生产到加工完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大多数传统技艺在加工过程中对其存在环境的要求较高,甚至是依赖于其存在的环境,因此,保护传统技艺加工过程的自然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就茅台酒而言,它的质量与酿造环境密切相关,这也是茅台酒不可克隆的主要原因。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茅台镇独特的地理地貌、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土壤及亚热带气候也为茅台酒的酿造提供了天然屏障。20世纪60-70年代,国内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等进行异地生产,但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均不能与茅台镇茅台相媲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茅台酒的质量与其生产的地域环境密不可分。2001年,我国将茅台酒纳入首个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保证了茅台酒酿造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良性有序地发展。我国传统弓是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复合弓,其制作过程复杂、所用材料繁多,并且做工、选材都要依据适宜的季节和气候[2]。“适宜的季节和气候”实际上就是弓传统技艺加工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单是做弓所用的竹子,就需要选用采伐后经过一年阴干的竹子,这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自然环境的神奇妙作。再如,东阳木雕、宁波骨木镶嵌的加工与保存都需要在南方温润的环境下进行,北方干燥的气候不适合类似传统工艺的保存,因为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如果对传统工艺不做特殊条件的保护处理,这些传统工艺品就会干裂,最终将被舍弃。三、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生态环境传统制造技艺的人文生态环境由多个因素彼此相互作用,构成了传统制造技艺的文化生态链,主要包括传统制造技艺的创作者、掌控者、传承者、销售者、使用者、信息反馈、相关行业分支和创新者(新的创作开始)。(一)创作者传统制造技艺与其流传区域的传统文化、民俗等密切相关,是由传统制造技艺的非物质性和活态性决定的。传统制造技艺的创作是传统制造技艺诞生的基础,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展现传统工艺以及抒发情感的寄托方式。传统制作技艺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技艺和物质形态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纽带而得到延续发展。东阳木雕诞生于东阳,是因为东阳人多地少,当地百姓需要通过手艺活来维持生计,同时东阳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也促进了东阳木雕的发展。随着从事东阳木雕的人不断增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人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交流经验、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东阳人在对木雕方面的了解和研究相对于外地人更透彻。传统制造技艺的创作者不单单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群体甚至几代人。(二)掌控者掌控者的抉择对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掌控者不单单是从事某项传统制造技艺的管理者,也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和领导者。传统制造技艺被称为“活的民族财富”,但目前多数的传统制造技艺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对此,掌控者更应该不断地唤起人们重视并保护传承传统制造技艺的意识。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均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已经建立四级名录体系——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以及两个“工程”——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11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提供保障。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以上措施为掌控者保护和传承传统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规范和依据。对传统制造技艺的保护,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在不同文化群体的确认,既要求掌控者发挥好宣传带头作用,更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促使全社会多方力量保护传统制造技艺的文化多样性。(三)传承者传统工艺旨在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性生存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知识、技能、技艺和技巧[3]。它源于生产实践经验,并通过经验的积累得以传承。因此,传承者是传统制造技艺创作者的延续,也是传统制造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大多是采用口口相传以及家族内部传授的方式,有较强的地域性。例如,蒙古族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古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曾在草原牧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勒勒车正逐渐从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中退出,以至于其传统制作工艺逐渐消失[4]。为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这项制作技艺,传承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进行较为完整的记录,努力恢复其制作工艺流程,以此保护好这项传统技艺,确保传统制造技艺的永续传承,形成健康、有序的传统制造技艺文化生态环境。(四)销售者传统工艺品的销售者也可称之为商贩,是传统制造技艺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成交易,销售者游走于城乡间,走进村寨采集购买村民制作的传统工艺品,或者在圩日(赶集)时在集市上采购村民送来的第一手货,然后拿到外地进行销售,他们通常与城镇收购传统工艺品的行家保持联系,比较了解各种工艺品的销售行情。这种中间商的存在提高了交易效率,他们把买卖双方聚到一起,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5]。作为产品与市场的中间纽带,销售者可将使用者的感受反馈给传统工艺制造者,这对制造者改进传统制作工艺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销售者还可以将制造者的相关信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制作出的精品传递给使用者,从而进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或交易,以此维系着整个文化链条的良性循环。(五)使用者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根本[6]。任何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都依赖于社会,都需要有相当规模的接受群体才得以正常地生存。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模大部分依赖于群众的需求程度,既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使用所需,也包括人们对这种传统制造技艺美的需求。传统工艺品“若是离开实用,就不是工艺而是美术,离开用途就等于与工艺诀别”[7]。因此,传统工艺品必须具有实用性,其只有在日常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人们的关注,才能使人们产生美的享受。正如柳宗悦所言:“器物因用而美,人们也会因其美而更愿意使用。人与物在此有着主从之契。器物因使用而更美,人由于使用而更加爱惜。”[8]如杨柳青年画、剪纸技艺等,正是依托于春节人们张灯结彩以贴年画、剪纸来寄托对下一年的憧憬和祝福的需求而流传至今。(六)信息反馈要想使传统制造技艺以及传统工艺品不为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就必须关注使用者对传统工艺品的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传统制造技艺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永葆传统制造技艺以及传统工艺品不竭生命力的根本。过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多是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仅仅是守着技艺而未进行深度创造发展,这对于某些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将难以实现有效保护。比如,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物化的产品多为工艺品或艺术品,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保护意识,提高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需求,才能最终实现对传统工艺真正的保护。例如,江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虽为人所熟知,但多数消费者不知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而了解陶瓷文化内涵又是促进销售关键步骤,因此,景德镇制瓷厂除生产瓷器外,还应该重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文化博览会等活动,以展位的形式积极推介陶瓷文化以及制造技艺流程等信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七)相关行业分支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萌芽、发展和鼎盛过程,都对当地传统工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兴盛与发展。同样地,当地相关行业的兴衰也会影响到传统制造技艺的发展,传统制造技艺与当地其他行业形成了生态链效应。如我国年画的出现以及普及都与雕版印刷、传统版画密切相关,中国年画的原生性产地,通常也是古代印经、印书、印画的文化中心。东昌府年画,此地旧时刻书甚为发达。四川的绵竹、夹江和重庆的梁平年画盛行之前,蜀地的雕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9]。可见,不同种类的传统工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再如,昆曲的兴盛与发展促进了苏州剧装戏具业的兴起和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提高。同时,昆曲化妆所用品,以及生产衣服所用到的针织刺绣产业等都随着昆曲的发展而日益兴盛,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提高也促使昆曲的表演锦上添花。可见,昆曲诞生于苏州对当地的贡献不仅仅是给苏州安以“百戏之祖”滥觞之地的桂冠,更是带动了因之而形成的苏州传统制造技艺生态链的发展。反之,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昆曲的衰落,很多相关的传统制造技艺也消失殆尽。(八)创新者创新者是指新创作的开始。柳宗悦认为:“尊重传统之意,并非是重复古代,若是那样就会陷于停滞或带来倒退。传统是有生命的,不可能没有创造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才是国家更加强大的基础。”[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技艺的文化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人们对器物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最近的生活模式之变化,要求新的器物。主要制作实用品仍是民艺的旨趣,就必须向现代的器物发展”[11],这恰恰是创新者在掌握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应对措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生产适合社会发展的工艺品,这也是传统制造技艺文化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开始。任何一个艺术形式,无论具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完善,则最终不可避免地要由盛转衰,乃至消失。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按照不同的性质指向可分为两种:一是传统制造技艺生产机制、工作方法的创新;二是传统工艺品本体形态的创新。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机制、工作方法的创新无可非议,其传承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创新后的传统制造技艺更趋完美。如富阳竹纸传承人庄富泉先生在参观华丰造纸厂时偶然发现了卷烟纸,他尝试着用毛笔在卷烟纸上书写,发现卷烟纸的吸水性很好,并得知卷烟纸的原料是龙须草。随后,其经过几个月的探索,他成功地利用龙须草生产出了质量上乘的宣纸,解决了竹纸制作原料少、污染重、成本高的难题。传统工艺品本体形态的创新应该实事求是,以使用者的实用需求与美感享受为出发点,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主导思想为根本,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开发新型产品,这一观点在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和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中得到普遍认同。如罗启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通过创新使黄岩翻簧竹雕“起死回生”。翻簧竹雕传统的雕刻手法是披麻皴,但是这种技法只适合一些小的器皿,如果放大成为一件真正的作品时,山水的结构就显得过于贫乏、简单,立体感不够强烈。20世纪90年代雕刻的茶叶盒,从近处看,立体感比较强,从远处看,由于光线的缘故使其看起来既淡又暗,披麻皴放大后十分难看,不够完整。对此,罗启松先生在披麻皴的基础上加上了斧劈皴,这两种雕刻方法结合之后,山水深浅显得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画面的立体感增强。2011年,罗启松先生又在斧劈皴的基础上创新了山水画的浮雕,将其应用于翻簧竹雕,并仿照唐伯虎的山水画,在翻簧竹雕中进行浮雕的创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他又根据人体解剖和细节的处理,在翻簧竹雕中对人物画进行了创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创新深受当代人的喜爱,也为翻簧竹雕的传承和发展探求出一条新路。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技艺的传承都具有无形性,而每一种技艺创造出的实物又是有形的,无形的技艺需要保护与传承,有形的实物需要有效的保存与承传,这就构成了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无形性保护和有形性保存的结合体。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土壤”,一旦“土壤”发生病变,那么,传统技艺的传承将陷入困境。而其文化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制约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因此,需要创作者→掌控者→传承者→销售者→使用者→信息反馈→相关行业分支→创新者(新的创作开始)彼此间良性循环发展,共同促进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Reference:[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37.[2]仪德刚,张柏春.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方法的调查[J].中国科技史料,2003,(4):335-336.[3]李晓岑,朱霞.云南民间工艺技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1.[4]姜振寰.技术史理论与传统工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7.[5]万辅彬,韦丹芳,孟振兴.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39.[6]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5.[7][8][11]柳宗悦.民艺四十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3;65;145.[9]向云驹.草根遗产的田野思想[M].北京:中华书局,2011:83.[10]柳宗悦.日本手工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6.:梁玉珠 -全文完-
本文档为【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资教之佳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04-0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