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课件。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总序第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一、 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活动延伸。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②归纳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二、积累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三、总结提升(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第2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用具: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课件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①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刻度线②认识1厘米。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2)用厘米量。①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②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③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用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1)提问: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五、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 用米量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线段第4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用具: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征。①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②看看线段的特点。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③出示拉直的绳子。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④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2)完成“做一做”(3)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4)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讨论汇报。(5)量线段长。二、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3、拓展练习()条线段()条线段四、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 课题:画线段第5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复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用具:直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① 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② 演示,直观感知。③ 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① 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② 演示,直观感知。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  ③ 操作,亲身体验。二、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2、 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4、 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5、 画一条比10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思维训练:1、一根木料长90厘米,第一次用去20厘米,第二次用去10厘米,这根木料比原来短了多少厘米?2、二根木头各长10米,要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连接口处长1米,二根木头连起来后长多少米?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教学反思 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第6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2、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比较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① 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② 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③ 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④ 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使用交流。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二、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四、总结提升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五、课外延伸教材练习一第9题。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第1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用具:小棒、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 于66。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19  50+26=   42+30=72  1 7    5 0    4 2 +  2    +2 6    +3 0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2 ?     +? 4     5 9       7 9四、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第2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小棒、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三、拓展运用: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2473+69+6+28948365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3、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二、自主探究:1、看谁算的正确?57+12=  40+38=  16+52=  23+72=36+47=  28+59=  8+75=   43+37=24+68=  19+49=  85+9=   18+47=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姐姐(张)1924222617妹妹(张)2118233720合计(张) 三、巩固练习1、口算。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26+8=    7+25=    17+7=5+57=    42+30=   30+52=2、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指名板演29+54=    36+45=    76+18=学生完成,集体订正。四、指导练习(1)独立完成第9题(2)完成练习二第5—8题。①第7题,指名板演。② 请你当医生③独立完成第6、8题。(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4)完成教材第14页“思考题”。五、积累运用(1)练习二第10题。(2)在□里填上合适六、总结提高通过练习总结两位数加法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第4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二、自主探究: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三、拓展运用: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3、48-18=   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 4   6     8 6- 6  -2 5  -1     58    36 7 2    四、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       30元       18元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第5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二、自主探究: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学情预测:(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2、你能试着列竖式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三、拓展运用: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2、做练习三第7题。3、数学门诊:4 7   8 0   6 4   9 0 -2 8  -5 1  -2 3  -1 7  2 9   3 9   3 1   8 7四、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第6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母鸡85   19   43小鸡16+27 62-19 44+41 98-13 90-5 64-45 36+49 91-72 30-11 90-47 19+24二、自主探究: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45-9 ( )-9 ( ) -9 ( )2、在圆圈里填上“<”、“>”和“=”。 30+63〇93  7+32〇 37  58〇90-40 73-9 〇57-30    17+28 〇44 100-40 〇 36+10   63+8 〇 72-19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 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三、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练习三第11题。(4)练习三第12题。三、积累运用(1)   在○里填上“+”或“-”。(2)   笔算下面各题(用竖式)。54-18=  42-26=  50-29=  86-47=计算完,集体订正,并请同学说一说应注意什么?4、总结提升 教学反思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第7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引出:同样多。(2)投影出示题图。比○多几个?② 怎样列式。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4(1)指名读题。(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② 第二个条件是什么?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⑤ 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 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三、巩固练习(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①苹果比梨多3个。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3)听录音,口答。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四、总结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一班:     12面二班:  与一班同样多的  比一班多的3面12+3=15(面)答:二班得了15面。 教学反思 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第8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2)在贴纸板上操作:①有5只小兔,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②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3)填空: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圆应是(  )个。二新授出示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①按题意摆学具。②列式计算。 12-4=8(面)(3)小组汇报。(4)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三、巩固练习(1)填空后齐背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  )计算。(2)完成练习四第2题。四、拓展应用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想:三班和一班同样多时应是( )面,去掉4面应是( )面。答:三班得了8面。 教学反思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练习第9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二、基本练习: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5、            ,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三、拓展运用:  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5页第5、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连加、连减第10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3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三、拓展运用:1、46+25+17   75-28-19注意书写格式。2、54+20+16   90-58-24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26+( )-20=30    73+5+( )=98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加、减混合第11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二、自主探究: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做一做:56+24-30=80   78-24+39=93 指名板演:5 6    7 8+ 2 4   -2 4 8 0   5 4      +3 9         9 3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三、拓展运用:1、笔算下面各题。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 +43   -54    +48    -39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38+46 =○ - 58        40 -29=53 + ○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课题:加减综合练习题第12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3、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独立练习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笔算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口算。23+7+40=    57-7+20=    30-5-8=48-20-8=   90-30-40=   36+15-51=(2)笔算下面各题。75-38+39=   36+54-27=二、指导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2)第9题。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结果。(3)第11题。(4)第12题。(5)第31题思考题。 三、积累运用(1)在□中填数。2□87+46-2□7359-□6+3□3795(2)笔算下面各题。45+56=90-76=32+56-43=76-47+43=95-57-21=45+34+23=78-39=36+55=(3)一本故事书共42页,第一天年地12页,第二天看了9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两天后还剩多少页没看?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复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题,大家在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应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课题:加、减法的估算第13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二、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 30+40+20=90(元) 90<100(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 30>24(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 30>24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第14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 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交流讨论。①  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②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③  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       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小结。三、 巩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全课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男生人数: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       9+14=23(人)14-5+14=23(人)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15课时总序第教案 课型:复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
本文档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格式:doc
大小:746KB
软件:Word
页数:207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8
浏览量: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