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1抗震设防依据和分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313各抗震设防类别...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
工程建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1抗震设防依据和分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本条包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第331、481条2基本规定21场地和地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33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416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416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表416 等效剪切波速(ms) 场地类别 Ⅰ Ⅱ Ⅲ Ⅳ S>500 0 500≥s>250 <5 ≥5 250≥s>140 <3 350 >50 s≤140 <3 315 >1580 >80419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422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432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445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22建筑布置和结构选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4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的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23结构材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39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2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 2)3)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2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本条包括《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02332条513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表513组合值系数 可变荷载种类 组合值系数 雪荷载 05 屋面活荷载 不计入 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10 按等效均布荷载计 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库、档案库 08 算的楼面活荷载 其他民用建筑 05514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注:1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2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表514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表5142特征周期值s) 设计地震 场地类别 分组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516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26度时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本条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12条525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nVEki>(Gj(525)j=i 式中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表525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类别 7度 8度 9度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 0016(0024) 0032(0048) 0064 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 0012(0018) 0024(0032) 0040注:1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本条包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3313条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541)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rc——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rEh 、rEw—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 r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E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地震作用分项系数表541 地震作用 γEh γE 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3 00 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00 13 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 13 05542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542) 式中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表54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材料 结构构件 受力状态 γRE 柱,梁 075 钢 支撑 080 节点板件,连接螺栓 085 连接焊缝 090 砌 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墙 受剪 09 体 其他抗震墙 受剪 10 梁 受弯 075 混 轴压比小于015的柱 偏压 075 凝 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 偏压 080 土 抗震墙 偏压 085 各类构件 受剪、偏拉 0853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表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烈度 6 7 8 9 框架结构 高度(m) ≤30 >30 ≤30 >30 ≤30 >30 ≤25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三 二 一 一 一 框架抗震墙结构 高度(m) ≤60 >60 ≤60 >60 ≤60 >60 ≤50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抗震墙 三 二 一 一 抗震墙结构 高度(m) ≤80 >80 ≤80 >80 ≤80 >80 ≤60 抗震墙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 三 二 二 一 框支层框架 二 二 一 一 筒体结构 框架核心筒 框架 三 二 一 一 核心筒 二 二 一 一 筒中筒 外筒 三 二 一 一 内筒 三 二 一 一 板柱 板柱的柱 三 二 一 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 二 二 二 注: 1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本条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14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82条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633 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 抗震等级 采用较大值) 采用最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 mm) mm) (mm) 一 2hb,500 hb4,6d,100 10 二 15hb,500 hb4,8d,100 8 三 15hb,500 hb4,8d,150 8 四 15hb,500 hb4,8d,150 6 注: 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本条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31、1136条638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8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表6381 类别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中柱和边柱 10 08 07 06 角柱、框支柱 12 10 09 08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82采用;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6382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 6d,100 10 二 8d,100 8 三 8d,150柱根100) 8 四 8d,150柱根100) 6柱根8)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的嵌固部位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本条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412条643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不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本条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711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3316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483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83确定3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表48 结构类型 烈度 6度 7度 8度 框架剪力墙 框架 二 一 一 剪力墙 二 一 特一 剪力墙 剪力墙 二 一 一 框支剪力墙 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 二 一 一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 一 一 特一 框支框架 一 特一 特一 框架核心筒 框架 二 一 一 筒体 二 一 特一 筒中筒 外筒 二 一 特一 内筒 二 一 特一注: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616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1012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1033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483条的规定,但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2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一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轴压比限值应按本规程表642的限值减005采用1052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1055抗震设计时,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非抗震设计时,应加强构造措施11219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筒体及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1219确定,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等级表11219 结构类型 6 7 8 9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 高度m) ≤150 >150 ≤130 >130 ≤100 >100 ≤70 钢筋混凝土筒体 二 一 一 特一 一 特一 特一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 钢筋混凝土筒体 二 二 二 一 一 特一 特一 型钢混凝土框架 三 二 二 一 一 一 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02本规程适用于非地震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多、高层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应由混凝土、型钢、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426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按表426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抗震构造要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等级表426 结构体系与类型 设防烈度 6 7 8 9 框架结构 房屋高度(m) ≤25 >25 ≤35 >35 ≤35 >35 ≤25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框架-剪力墙结构 房屋高度(m) ≤50 >50 ≤60 >60 <50 5080 >80 ≤25 >25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三 二 一 二 一 剪力墙 三 三 二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剪力墙结构 房屋高度(m) ≤60 >60 ≤80 >80 <35 3580 >80 ≤25 >25 一般剪力墙 四 三 三 二 二 二 一 二 一 框支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三 二 二 二 二 - 一 不应采用 框支层框架 三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筒体结构 框架-核心筒体 框架 三 二 一 一 核心筒体 二 二 一 一 筒中筒 框架外筒 三 二 一 一 内筒 三 二 一 一 注: 1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时,对8度设防烈度,其房屋高度不应超过100m; 3 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外,均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4 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筑,且房屋高度不超过12m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等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采用三级 545型钢混凝土框架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规定;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其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满足表545要求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545 抗震等级 箍筋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级 2h 100 12 二级 15h 100 10 三级 15h 150 10 四级 15h 150 8注:表中h为型钢混凝土梁的梁高621型钢混凝土框架柱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规定;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21的规定采用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621 抗震等级 箍筋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 箍筋最小直径 一级 取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层间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 取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100mm二者中的较小值 φ10 二级 取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100mm二者中的较小值 φ8 三级 取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150mm二者中的较小值 φ8 四级 φ6 注: 1 对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当箍筋最小直径不小于φ10时,其箍筋最大间距可取150mm; 2 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框支柱和一级抗震等级角柱应沿全长加密箍筋,箍筋间距均不应大于100mm4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41一般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12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表712 房屋类别 最小墙厚度(mm) 烈度 6 7 8 9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多层砌体 普通砖多孔砖多孔砖小砌块 240240190190 24212121 8777 21211821 7767 18181518 6656 1212―― 44――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排柱内框架 240240 2216 75 2216 75 1913 64 ―― ―― 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2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3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71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3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本条包括《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第514条715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不应超过表715的要求: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表715 房屋类别 烈度 6 7 8 9 多层砌体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木楼、屋盖 181511 181511 15117 1174 底部框架抗震墙 上部各层 同多层砌体房屋 ― 底层或底部两层 21 18 15 ― 多排柱内框架 25 21 18 ― 注:1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2表中木楼、屋盖的规定,不适用于小砌块砌体房屋727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fE=Nf(727)式中f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N──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727采用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表727 砌体类别 σ0f 00 10 30 50 70 100 150 200 普通砖,多孔砖 080 100 128 150 170 195 232 小砌块 125 175 225 260 310 395 480 注:σ0为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本条包括《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第5210条42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房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31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表731 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四、五 三、四 二、三 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 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六、七 五 四 二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八 六、七 五、六 三、四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733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733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时,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表733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墙类 烈       度 67 8 9 外墙和内纵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内横墙 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 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 同上;各层所有横墙本条包括《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第535条735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441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其支承面处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451多孔砖砌筑的住宅、宿舍、办公楼等民用房屋:当层数在四层及以下时,墙厚为190mm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圈梁一道,墙厚不小于240m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四层时,除顶层必须设置圈梁外,至少应隔层设置515多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表515的规定表515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楼屋)盖类别 6度 7度 8度 9度 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 18 18 15 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 15 15 11 7 木 11 5钢结构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13钢结构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并采取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831框架柱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68度时不应大于120,9度时不应大于1002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应符合表831的规定:超过12层框架的柱长细比限值表831 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长细比 120 80 60 60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836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节点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连接焊缝,应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842中心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和板件宽厚比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表8421的限值:钢结构中心支撑杆件长细比限值表8421 类型 6、7度 8度 9度 不超过12层 按压杆设计 150 120 120 按拉杆设计 200 150 150 超过12层 120 90 60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应乘以2支撑杆件的板件宽厚比,不应大于表8422规定的限值采用节点板连接时,应注意节点板的强度和稳定钢结构中心支撑板件宽厚比限值表8422 板件名称 不超过12层 超过12层 7度 8度 9度 6度 7度 8度 9度 翼缘外伸部分工字形截面腹板箱形截面腹板 133331 113028 92725 92523 82321 82321 72119 圆管外径与壁厚比 42 40 40 38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应乘以851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的钢材屈服强度不应大于345MPa消能梁段及与消能梁段同一跨内的非消能梁段,其板件的宽厚比不应大于表851规定的限值偏心支撑框架梁板件宽厚比限值表851 板件名称 宽厚比限值 翼缘外伸部分 8 腹板 当NAf≤014时当NAf>014时 90[1-165N/(Af)]33[23-N(Af)] 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当材料为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533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中,框架支撑剪力墙板)体系中总框架任一楼层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得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一、结构层间侧移不得超过层高的170616按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其抗侧力框架的梁中可能出现塑性铰的区段,板件宽厚比不应超过表616规定的限值《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341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的地区,网架屋盖结构应进行竖向抗震验算6混合承重结构抗震设计61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房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1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72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75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2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75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2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4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62单层空旷房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13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19度时与8度Ⅲ、Ⅳ类场地的建筑2大厅内设有挑台38度Ⅰ、Ⅱ类场地和7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6m47度Ⅰ、Ⅱ类场地和6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8m或柱顶高度大于8m10258度和9度时,高大山墙的壁柱应进行平面外的截面抗震验算1033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间轴线上横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横墙两端,纵向梁支点及大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构造柱2嵌砌在框架柱间的横墙应有部分设计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舞台口的柱和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舞台口大梁上承重砌体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立柱和间距不大于3m的圈梁,立柱、圈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及与周围砌体的拉结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要求49度时,舞台口大梁上的砖墙不应承重7房屋隔震和减震71一般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81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1212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其设计方案1215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时,隔震部件和消能减震部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部件和消能减震部件的耐久性和设计参数应由试验确定2设置隔震部件和消能减震部件的部位,除按计算确定外,应采取便于检查和替换的措施3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部件和消能减震部件性能要求,安装前应对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原型部件进行抽样检测,每种类型和每一规格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抽样检测的合格率应为100%72隔震房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221隔震设计应根据预期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支座(含阻尼器)及为抵抗地基微震动与风荷载提供初刚度的部件组成结构的隔震层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验算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的验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和40%1229隔震层以下结构(包括地下室)的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应采用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计算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INCLUDEPICTUREhttp:www123jscomgcgfCUEditorUploadFils2005817161435890jpg\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http:www123jscomgcgfCUEditorUploadFils2005817171939494jpg\MERGEFORMATINET���
本文档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房屋抗震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67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7-04-16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