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规范

2021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规范

举报
开通vip

2021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规范WJG203-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Planning,designandmanagementmechanicalregulationsforAt-gradeIntersectionsonUrbanStreetinWuhan(试行)-4-21公布-7-1实施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建〔〕157号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公布《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通知市相关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为指导和规范本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建设,提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

2021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规范
WJG203-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管理技术要求Planning,designandmanagementmechanicalregulationsforAt-gradeIntersectionsonUrbanStreetinWuhan(试行)-4-21公布-7-1实施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建〔〕157号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公布《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通知市相关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为指导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本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建设,提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和管理水平,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企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计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试行),现予公布,自7月1日起在本市施行。在实施过程中若有意见或提议,请立即向市建委科技处反馈。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词:城镇建设技术要求通知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4月21日印发前言依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建[]94号文件下达研究和编制任务要求,《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参考中国外优异结果,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数次讨论、修改和完善,经过了市建委、市科技局组织教授评审。本要求内容有10章,包含:总则、通常要求、计划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绿化和环境设计、交通控制和管理设计、交通监控设施布设、交通信号配时、服务水平评价和交通防真。本要求由武汉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如发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武汉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处(汉口云林街38号,邮编:430015,电话:85734014),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参编单位:武汉市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企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计划设计研究院关键起草人:赵宪尧王进叶青蒋乐刘根香何继斌张本涌邹志云黄又清罗雷松张海兰陈东光赵逵张文钢黄澍目录TOC\o"1-1"\h\z1总则12通常要求3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13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195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386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437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绿化和环境设计47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和管理设计499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监控设施布设6210城市道路灯控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服务水平评价和交通仿真66附录A关键道路车流可供次要道路穿越车辆数计算76附录B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交通仿真评价78附:条文说明871总则1.1为科学地计划、设计、管理和控制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使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优异,特制订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若干条城市道路相交部位,是城市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转换点,是城市市政工程管线集散处,是城市街道景观结点。1.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充足满足其交通功效要求同时,要为城市各类市政管线铺设发明有利条件,要为保护环境和发明街道景观服务,也要注意节省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包含环境保护和环境艺术)、经济效益三结合标准。1.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工程设计、管理控制设计是互为关联三个设计阶段,应统筹安排,互为关照,做到计划、设计、管理控制三结合。1.5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处理好机动车交通组织同时,要处理好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和行人交通组织,且要发明盲人、聋人、坐轮椅人过街良好条件。1.6要为“公交优先”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实施发明条件,合理布设公交停靠站,必需时设计公交专用车道、配置公交专用信号。1.7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据相交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型式和现实状况和计划用地要求进行合理计划、设计和管理控制,同时要充足满足近期和远期交通流向流量要求,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环境需要和经济能力服务水平。1.8武汉市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必需根据本标准计划、设计和管理控制;治理、改建平面交叉口时也应根据本标准实施。在条件困难时,经过经济技术论证,可合适降低本标准中非黑体印刷条文标准。1.9激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和管理控制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和创建,并将在本技术要求下一版本中对其成熟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改。对于本要求之外新型平面交叉口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则需经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并同意。2通常要求2.1相交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城市道路按其特点划分等级、类别和型式。2.1.1城市道路按其本身及沿线建筑物功效特点划分为交通性、生活性、景观性和综合性四种性质类别。2.1.2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路网中地位及交通特点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其中支路可分为I级支路、II级支路。2.1.3城市道路按其横断面型式划分为一幅路型式、二幅路型式、三幅路型式、四幅路型式和非对称型式等五种型式。2.2依据相交城市道路等级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据表2.2.1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六个等级。平面交叉口等级表2.2.1相交路关键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I级支路II级支路快速路/特特//主干道特特、一一、二三/次干道特一、二二、三三、四四支路I级/三三、四五五II级//四五五2.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交通管理控制方法划分为以下八种类别:I类——无控制平面交叉口;II类——采取相交次要道路让行(包含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管理方法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III类——采取相交关键道路优先放行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IV类——采取色灯周期改变控制放行管理一般灯控平面交叉口;V类——设置中心环岛,由进入交叉口车辆自行控制进出和绕环岛逆时针行驶管理自控式环形交叉口(简称环交路口);VI类——设置交通岛(包含蝶式交通岛、中心环岛、剖环式交通岛等),增加进口车道数,实施渠化展宽,并由色灯周期改变控制放行管理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VII类——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下穿式立交桥上)平面交叉口(简称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或立交桥上平面交叉口);VIII类——实施组织相交次要道路直行和左转车远引迂回行驶管理方法远引平面交叉口。注:许可同一个平面交叉口在不一样交通时段采取不一样管理类型。2.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平面图形划分为以下六种型式:A型——简单平面交叉口;(图2.4.1)B型——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图2.4.2)C型——蝶形交通岛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简称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图2.4.3)D型——环形交通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简称环形平面交叉口);(图2.4.4)E型——主路设中央分隔带远引式平面交叉口;(图2.4.5)F型——主路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主路下穿式立交桥上)渠化平面交叉口。(图2.4.6)注:环形平面交叉口包含多种不一样半径大小、不一样形状(圆形、卵形、长圆形等)全圆或剖圆(双瓣、四瓣)平面交叉口。图2.4.1简单平面交叉口图2.4.2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图2.4.3岛形渠化平面交叉口图2.4.4环形平面交叉口图2.4.5远引式平面交叉口图2.4.6上跨式(或下穿式)立交桥下(或上)渠化平面交叉口2.5平面交叉口各相交路段计算行车速度可取该相交道路路段计算行车速度0.50~0.80倍,直行车速取高值,绕环车速和转弯车速取低值,各类城市道路计算行车速度列于表2.5.1。城市道路计算行车速度(km/h)表2.5.1道路等级类别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I级支路II级支路计算行车速度60-8040-6030-4030202.6机动车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加速度可取为1.5米/秒2,其减速度可取为3.0米/秒2。2.7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行驶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见表 2.7.1。设计车辆外廓外尺寸(m)表2.7.1车辆类型项目总长总宽总高机动车小型汽车51.81.6一般汽车122.54.0铰接车182.54.0自行车1.930.602.252.8计算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交通量时选择设计年限为~20年,三级及三级以上等级平交路口取高值,四级及四级以下等级平交路口取低值。平面交叉口远期最大交通量等于相交于该交叉口各进入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总和,按公式2.8计算。(2.8)式中:—进入路段设计通行能力2.8.1进入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该路段进入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按公式2.8.1计算。(2.8.1)式中:—进入路段进入车道设计通行能力2.8.2不受道路路线上平面交叉口影响路段车道设计通行能力按式2.8.2计算。(2.8.2)式中:—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道路分类等级折减系数,按表2.8.2.1取值—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车道位置折减系数,按自中线向外依次取值1.0、0.8、0.65、0.5—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按表2.8.2.2取值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道路分类等级折减系数表2.8.2.1道路分类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0.750.800.850.90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表2.8.2.2计算行车速度(km/h)20304050607080可能通行能力(pcu/h)14001550165016501600155015002.8.3当进入交叉口路段沿途受到平面交叉口影响时,其设计通行能力要按受上游沿途平面交叉口影响程度加以折减,按式2.8.3计算。(2.8.3)式中:—进入路段通行能力受上游沿途平面交叉口影响折减系数,取值0.40~0.60,进入路段为关键道路时取高值,为次要道路时取低值;沿途上游路段上平面交叉口间距大时取高值,间距小时取低值。2.9非机动车经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可采取下列四种方法:一、在机动车右侧和机动车同时放行经过交叉口;二、单独为非机动车设置色灯放行相位经过交叉口;三、非机动车和过街行人同时放行经过交叉口;四、设过街天桥(或地道)组织非机动车经过交叉口。当路段机动车高峰小时双向流量超出Pcu/h,自行车过街流量超出每小时5000辆次时,应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2.10过街行人经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可采取下列四种方法:一、采取相位重正当,和直行车流同时放行经过交叉口;二、为过街行人专设色灯相位放行经过交叉口;三、设置安全岛,组织行人经过两次绿灯放行经过交叉口;四、设置天桥(或地道)组织行人经过交叉口。当路段机动车高峰小时双向流量超出Pcu/h,行人过街流量超出10000人次时,应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当同时考虑自行车过街时,可按每辆次自行车相当于2人次行人折算。2.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排水设计重现期应取相交道路中最高类别等级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各类别等级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列于表2.11.1。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表2.11.1城市道路类别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排水设计重现期(年)53212.1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照明标准应不低于相交道路中最高类别等级道路照明标准。各类别等级城市道路照明标准列于表2.12.1。城市道路照明标准表2.12.1城市道路类别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平均照度Ea(lx)201585照明均匀度Emin/Ea0.400.350.350.30眩光限制严禁采取非截光型灯具严禁采取非截光型灯具不得采取非截光型灯具不宜采取非截光型灯具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3.1在城市总体计划和分区计划阶段,应依据相交道路类别等级依据第2.2条和表2.2.1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等级计划。各等级平面交叉口可依据表3.1.1选择对应道路平面交叉口类别和形式。各等级道路平面交叉口类别和形式选择表3.1.1交叉口等级特一二三四五类别ⅦⅣ、Ⅵ、ⅦⅣ、Ⅴ、Ⅵ、ⅦⅡ、Ⅲ、Ⅳ、Ⅴ、Ⅵ、ⅧⅡ、Ⅲ、ⅣⅠ、Ⅱ形式FB、C、D、FB、C、DA、B、EA、BA、B3.2在城市控制性具体计划阶段和在城市交通专题计划中,可按摄影交道路类别等级,参考相交道路红线宽度和横断面型式依据表3.2.1进行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控制方法类别计划。平面交叉口管理控制方法类别计划表3.2.1相交道路关键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I级支路II级支路快速路/VIIVII//主干路VIIVI、VIIVI、VII、IVVIII、IIIVIII、III次干路VIIⅥ、VII、IVVI、V、IVIII、IIIII、II支路I级支路/VIII、IIIIV、III、IIII、III、III级支路/VIII、IIIIII、IIII、II注:平面交叉口管理控制方法类别划分见第2.3条。3.3在城市修建性具体计划阶段和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计划中,可按相交道路类别等级,参考计划交通量大小,依据表3.3.1进行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计划。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计划表3.3.1相交道路关键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I级支路II级支路快速路/FF//主干路FF、D、CC、BE、BE、B次干路FC、BB、DB、AB、A支路I级支路/E、BB、AA、BAII级支路/E、BB、AAA注: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划分见第2.4条。3.4城市道路各级平面交叉口应保持合理距离,不应过大,亦不宜过小,可按表3.4.1所列数值确定。各级道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m)表3.4.1交叉口交叉等级口等级特一二三四五特>800~1200400~600///一800~1200800~1200400~600200~300//二400~600400~600400~600200~300100~150/三/200~300200~300200~300100~15075~100四//100~150100~15075~10075~100五///75~10075~10075~1003.5相交于平面交叉口路段数量不宜超出5条(包含5条)。在新城区计划平面交叉口时,不应出现五路以上(包含五路)交叉。5条及5条以上路段相交平面交叉口宜采取环形交叉口形式按4.6条进行设计,其交通管理类型可选择第8.1.6条所列第Ⅴ类环形平面交叉口或第8.1.7条列第Ⅵ类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3.6相交于平面交叉口路段之间夹角以靠近90°、形成十字交叉或T字交叉为好,3条或5条和更多条路段斜交时,各路段之间夹角大小宜相近,且应尽可能避免小于45°锐角交叉出现。T字形平面交叉口和十字形平面交叉口设计、管理标准、方法相同,Y字形平面交叉口和X字形平面交叉口在设计时要注意锐角进入交叉口左转交通组织和渠化(见3.6.1和8.2.3),必需时可限制这类左转车流。图3.6.1Y字形平面交叉口渠化图3.7道路两边对向相邻T字形平面交叉口距离过短(通常情况下小于75-100米)时,形成“错位交叉”。此时,宜将二个T字形平面交叉口统一协调渠化和联动控制管理。(见图3.7.1)图3.7.1错位平面交叉口联动交通管制示意图3.8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妨碍驾驶人员视线障碍物,道路交叉口转角处道路红线要在视距三角形斜边以外最少1.0米。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绘制方法见图3.7.1和图3.7.2。图中Si为停车视距(m),Si大小可按表3.7.1依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取值。图3.8.1十字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图3.8.2X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停车视距表3.8.1计算行车速度(Km/h)60504540353025201510停车视距(m)706045403530252015103.9属于IV类和VI类灯控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全部应考虑增加车道数,VI类灯控平面交叉口进口停车候驶车道数应达成路段进入车道数2~3倍,出口车道数大于同一相位时最大流入车道数之和减1。车道数增加可采取下列四种方法设置:1取消或压缩分隔带;2车道中线偏移;3拓宽道路红线宽度。4合适压缩候驶机动车道宽度通常情况下,不宜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3.10相交于IV类和VI类灯控平面交叉口主干路和次干路在无分隔带可供压缩或采取压缩分隔带、中线偏移等方法后仍不能达成增加进出口车道数要求时要合适后退进出口道红线,以展宽进出口车行道。主干路和次干路进出口道计划红线宽度增加值、展宽段长度和展宽渐变段长度在设计时可参考表3.9.1和图3.9.1。图3.9.1灯控路口进出口展宽图示进出口道计划红线宽度增加值及展宽长度表3.9.1项目相交道路进口道展宽出口道展宽宽度增加值(m)展宽段长(m)展宽渐变段长(m)渐变段斜率宽度增加值(m)展宽段长(m)展宽渐变段长(m)渐变段斜率主干路6-1280-12030-60<1/53-470-8040-50<1/12次干路3-950-8020-40<1/43-460-7030-40<1/103.11邻近灯控平面交叉口建筑物或街坊机动车出入口应设在进出口车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之外;相交于平面交叉口路段上建筑物或街坊机动车出入口中线距离路缘石曲线终点长度不应小于表3.10.1所列数值。建筑物、街坊机动车出入口中线至缘石曲线终点最小距离(m)表3.10.1道路类别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距离(m)1008050303.12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路缘石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要求。机动车道缘石转弯半径值按4.3.3条选择,无机动车行驶缘石转弯半径值也不宜小于5米。3.1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用地应按交叉口远景计划平面设计范围(见4.1条)充足预留。近期建设中非交通用地可先行绿化。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4.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范围为从车行道展宽渐变段末端5米以外或道路计划红线展宽渐变段末端5米以外开始道路计划红线所围合平面区域(见图4.1.1),当无车行道展宽或道路计划红线展宽时则为自转角缘石曲线终点外10米开始道路计划红线所围合平面图形(见图4.1.2)图4.1.1平面交叉口范围之一4.1.2平面交叉口范围之二4.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内容包含转角处缘石曲线设计、车行道和计划红线加宽设计、交叉口范围内分隔带、交通岛和车道线和人行过街横道线设计等。上跨式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还需要增加限定立交桥墩台位置和形状尺寸设计等内容。4.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线型和曲率半径大小应满足右转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行驶要求,宜采取单圆曲线、双圆曲线或三圆曲线,必需时也可采取插入缓解曲线圆曲线等线型。4.3.1交叉口转角处缘石半径参考图4.3.1,按公式4.3.1.1、4.3.1.2计算,(m)(4.3.1.1)(m)(4.3.1.2)式中:R1—缘石曲线半径(m)b—弯道车道加宽后机动车道宽度(m)W—非机动车道宽度(m)V—交叉口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km/h)μ—横向力系数可取值0.10~0.12i—路面横坡度,向圆心内倾斜时取“+”值,向圆心外倾斜时取“-”值(%)图4.3.1缘石半径4.3.2为适应右转弯机动车进出交叉口减速和加速行驶要求,可将转角处路缘石作成二圆心复曲线(图4.3.2.1)或三圆心复曲线(图4.3.2.2),当右转弯机动车要求更高行驶条件时,也可在圆曲线两端插入缓解曲线(图4.3.2.3)。采取多圆复曲线时,入口处曲线半径应小于出口处曲线半径。相邻曲线半径相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三圆心复曲线曲线半径之比可为R1:R2:R3=1.5:2.5:4.0。图4.3.2.1图4.3.2.2图4.3.2.34.3.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最小半径可依据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和机动车道右侧非机动车道宽度,按表4.3.3所列数值用内插法求得。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最小半径表4.3.3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km/h)30252015交叉口缘石曲线最小半径(m)30~4020~3010~205~15注:非机动车道宽度为6.5m时用小值,非机动车道宽度为0时用大值。其它宽度时可采取内插法求得。4.3.4当相交于平面交叉口路段线型为曲线时,应用缓解曲线或复曲线联结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和路段缘石曲线,使之平缓过渡。4.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须进行交通渠化设计,依靠在交叉口设置必需分隔带、交通岛、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和标识等将聚集于交叉口不一样性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流向交通分离开来,达成各行其道目标。4.4.1二级以上(含二级)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应增设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入口端设减速车道,出口端设加速车道。加减速车道和过渡段长度参考图4.4.1,按公式4.4.1.1和公式4.4.1.2计算(4.4.1.1)(4.4.1.2)式中:Va—右转车进入和驶出路段计算行车速度(km/h)—加减速度,按2.6条取值(m/s2)B—右转车道宽度(m)—加、减速车道长度(m)—变速车道过渡段长度(m)当考虑交叉口进口红灯时直行车辆候驶排队长度而右转车不受阻时,还应以公式4.4.1.3验核右转专用道减速段长度,即在和中取大值。(4.4.1.3)式中:—一次红灯时直行车候驶排队长度(m)—一次红灯时平均一条候驶道上直行车候驶车辆数(辆)—每辆直行候驶车辆占据车道长,取设计车身长加2.0米,换算为小汽车时=7.0m。一次红灯时平均一条候驶直行车道候驶车辆数能够按公式4.4.1.4计算(4.4.1.4)式中:—该直行流向候驶红灯时长(s)—该直行流向候驶车道数(条)—该直行车流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图4.4.1右转专用道拓宽计算图式4.4.2灯控平面交叉口进口车道数应按3.8条要求增加。通常情况下设置1条右转专用道,设置1~3条左转候驶车道,设置2~5条直行候驶道,必需时也可设置直右合流专用车道或直左合流专用车道。4.4.3灯控平面交叉口出口车道数不得小于含有最多驶出该出口流向相位车道数之和减1。通常情况下可为3~5条(包含一条右转车道)。4.4.4城市平面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应取3.0~3.25米,出口车道宽度应取3.25~3.50米,在条件困难时,许可减窄0.25米。小车车道取低值,大车车道取高值;计算行车速度大时取高值,计算行车速度小时取低值。4.4.5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有条件应采取划线或设施隔离方法设置非机动车右转专用道。非机动车过街可在机动车右侧和机动车并行过街。但在交通量大时,宜为非机动车单独设置过街信号或组织非机动车和行人并行二次候驶过街。单独设置非机动车道时,其宽度以3~4.5米为宜。4.4.6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须设置行人过街横道线,其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路段人行道,其方向宜垂直相交路段中心线或平行原路段中心线,宽度以5米左右为宜。过街行人横道长度超出6条车道(包含6条)时应设行人过街安全岛,保护行人二次安全过街,安全岛宽度须大于1.5米。在城市道路路段上行人过街横道亦应参考本条要求设置。4.4.7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公交专用道宜布设在右转专用道左侧,直行车道右侧;公交停靠站应离开交叉口范围大于15米,离开停车线大于50米,宜选择部署在交叉口较近上游或下游适宜路段处。进入交叉口左转公交线路公交停靠站则应部署在交叉口下游出口周围路段处。在道路二侧对向布设公交停靠站时,应确保停靠公交车辆迎头错开距离大于30米。4.5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中设置交通岛是组织渠化交通、实施科学管理关键有效方法。对其形状、尺寸、大小、设置位置要依据它们各自交通流线和交通功效特点,同时考虑景观平面组成、立体组成和色彩组成原理精心设计。交通岛按其景观材质组成特点可分为划线交通岛、硬质铺装交通岛、软质铺装交通岛和混合铺装交通岛等四种类型;按其交通岛交通功效特点,可将交通岛分为隔离带、导向岛、安全岛、环岛和带人行道组合式交通岛等五种类型。4.5.1划线交通岛指在交叉口以黄色或白色标线施画交通岛;硬质(灰色)铺装交通岛指以硬质建筑材料为主铺砌高于路面交通岛;软质(绿色)铺装交通岛指以植物(包含草皮、花卉、灌木、乔木)为关键材料铺设高于路面交通岛;混合利用画线、灰色铺装、绿色铺装组合组成交通岛为混合铺装交通岛。临时性、试验性交通岛能够采取划线形式,有时也可临时摆放花盆、花架、护栏于划线交通岛内,以示醒目并达成一定景观效果;交通岛面积不大,不宜植物生长时可选择硬质铺装类型,此时以高出路面15cm~20cm为宜;通常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绿色铺装类型交通岛;大型交通岛可许可过街行人(有时也许可自行车)从中穿过,在其中铺设硬质人行横道又将整个交通岛划分成数个小交通岛,形成为一组组合式交通岛。组合式交通岛可选择硬质铺装类型,也可选择混合铺装类型。4.5.2隔离带属于带状交通岛,关键起分隔对向交通或不一样性质交通(如机动车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转弯交通和直行交通等)交通功效,有时也可组织车辆调头候驶,断开时也可作行人过街安全岛使用。作分隔交通用隔离带宽度通常可为1.0~7.0米,窄于1.0米者以采取隔离护栏为宜,组织车辆调头候驶分隔带宽度应大于7.0米(结合灯控设置调头侯驶分隔带宽度可不受此限制)。4.5.3导向岛为引导交通流异形小岛,多为由直线和圆曲线组合成三角形。导向岛各顶端处应做圆弧状,其半径R通常为0.5~1.0米;导向岛和车道外侧应保持一定偏移距S,其值通常可取0.25~0.50米,计算行车速度大于50km/h时取大值,见图4.5.3。图4.5.3导向岛端头半径及偏移距4.5.4当导流岛仅作为交通分流时,其小头端部最小半径r为0.3~0.5米,导流岛最小长度L为3.0~5.0米,大头宽度最小值w为1.0~1.5米,见图4.5.4.1;若导流岛兼作行人安全岛时,则其小头端部最小半径值r应为0.5米,其最小长度L应为4.0~5.0米,其大头宽度最小值w为1.5~2.0米,同时交通岛面积不应小于5.0m2~7.0m2,见图4.5.4.2。图4.5.4.1分流岛最小尺寸图图4.5.4.2兼作安全岛时导流岛最小尺寸图4.5.5当交通岛上需安装灯柱、标志柱等设施时,要确保设施基座边缘离交通岛边缘距离大于0.5米,交通岛最少需要有一条边长L大于5.0米,见图4.5.5。图4.5.5安装有设施交通岛最小尺寸4.5.6在大型导向岛中可设置过街人行横道,此时一个导向岛形成了由被人行横道分割为2~3个小岛组成组合式交通岛,其中每个小岛均成为行人过街安全岛。组合式交通岛中人行横道宽度b为等宽,通常为3~5米,组合式交通岛中各个小型安全岛最小边长L应大于1.5米,其它部位最小尺寸见图4.5.6。图4.5.6组合式交通岛最小尺寸4.6在交叉口中央部位设置圆形中心交通岛交叉口是一个特殊形式渠化环形交叉口(简称环形交叉口),中心交通岛形式依据交通流特征可选择圆形、椭圆形或卵形等多种形式。环形交叉口分为自行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让行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和色灯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三种。同一个环形交叉口也能够在不一样交通时段采取不一样控制管理方法。4.6.1自行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简称自控式环交路口)中行驶车辆连续进入交叉口后均在环道上绕中心交通岛逆时针运行并连续驶出交叉口。自控式环交路口要进行中心环岛设计、出入口设计和环道设计。4.6.1.1自控式环交路口中心岛曲率半径值要满足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要求,按公式4.6.1.1计算(见图4.6.1.1)图4.6.1.1环形交叉口(m)(4.6.1.1)式中:R-中心岛曲率半径(m)-车辆绕环行驶计算行车速度(km/h)-横向力系数,取值0.15;-环道横坡度(%),取值1.5~2.0%,环道横坡坡向环岛时取“+”值,横坡坡离环岛时取“-”值;b—靠环岛车道加宽后车道宽(m),可取值5.0米。通常情况下可依据环道计算行车速度(可取路段计算行车速度0.5倍),按表4.6.1取值。中心岛最小曲线半径表4.6.1.1环道计算行车速度(km/h)35302520中心岛最小半径(m)503525204.6.1.2自控式环交路口任意两相邻道路进出口之间环道交织车道交织段长度lm应大于以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行驶并相互交织车辆交织所需长度,可按公式4.6.1.2计算(见图4.6.1.2)图4.6.1.2(m)(4.6.1.2)式中:lm—车辆交织所需交织长度(m);—加宽后交织车道宽(m),通常取4.0~5.0米;中心岛半径小时取大值,中心岛半径大时取小值。—环道计算行车速度(km/h)。通常情况下,可依据环道计算行车速度按表4.6.1.2取值。环道交织车道最小交织长度表4.6.1.2环道计算行车速度(km/h)35302520最小交织长度(m)403530254.6.1.3自控式环交路口环道设计还要保障从环道驶出车辆行驶轨迹和进环车辆行驶轨迹之间夹角α小于40º(见图4.6.1.3)图4.6.1.3环道交织角图示4.6.1.4自控式环交路口环道数通常应为3~4条:靠近环岛一条供直行和左转车辆绕环行驶,靠近环道外缘石一条供右转车辆行驶,中间1~2条则供进出环道车辆交织行驶。每条车道宽度要考虑小半径弯道上车道加宽值(可只按一般汽车在弯道上加宽值计算)。通常情况下环道机动车道宽可按15~20米设置,必需时还可在机动车道右侧增设4.5~6.0米非机动车道,此时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以护栏或分隔带隔开为宜。4.6.2环形交叉口环道外缘石宜采取直线圆角型式(图4.6.2),其进口半径应小于出口半径,并以靠近环岛曲线半径为宜。图4.6.2环道外缘石4.6.3环形交叉口进出口部位宜设曲边三角形导向岛,以此导向岛引导车辆进出环道并确保进出口车道数符合设计要求:自控式环交路口进出口车道数应和路段上车行道数相吻合;让行式环交路口进口车道数应比路段进入车道数多1~2条;灯控式环交路口进出口车道数按灯控路口进出口车道数确实定标正确定。4.6.4灯控式环形交叉口宜采取左转车两次停车候驶二相位配时交通控制管理,能够采取相位重合方法组织行人(也可包含自行车)平面过街,这时导向岛也可兼作过街行人安全岛,见图4.6.4。图4.6.4灯控环交路口停车线部署4.6.5为了给关键方向直行车流提供便捷条件,有时可将灯控环形交叉口沿关键道路方向从中剖开设计为剖环灯控路口,见图4.6.5。图4.6.5剖环灯控路口停车线部署4.6.6让行控制式环交路口进口处要设置停车让行标志,以组织进环道车辆在停车线前停车候驶,等候环道内交织车道上车流空挡许可插入时再伺机进入。4.6.7灯控式环形交叉口和让行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半径不宜小于5m。4.7上跨式高架桥下和下穿式立交桥上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中一个特殊型式,适适用于交叉口中某1~2个方向交通流量尤其关键而采取立交方法处理,而其立交桥下(或桥上)交通仍需采取平面交叉口控制管理方法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交叉口上面高架桥桥墩台部署不能妨碍平面交叉口中车辆行驶,也不能阻碍行人和驾驶员安全视线,而要尽可能部署在平面交叉口交通岛以内,见图4.7。图4.7立交桥上(或下)平面交叉口5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5.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要同时考虑交通、排水和街道景观要求,做到有利交通安全、地面雨水排放顺畅、和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排水设计重现期按2.1.1选择。5.1.1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纵坡不宜大于3%,也不宜小于0.5%,横坡应为0.5~2.0%,以利于交通安全和地面雨水排放。5.1.2类型和等级相当城市道路相交平面交叉口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宜保持它们纵坡不变而合适调整各自横坡度,达成平缓过渡,平顺交接目标。关键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平面交叉口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则宜尽可能保持关键道路纵横坡度,而合适调整次要道路坡度。5.1.3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要争取相交路段中最少有一条路段排水坡度是朝向交叉口外端,同时要避免相交路段路面雨水流过交叉口中相交路段共同路面部分,而必需在过街人行横道前或路缘石转角曲线结合处布设雨水口拦截路段雨水。5.1.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路缘石高度宜为0.15~0.20米,人行道横坡度应为1.0~2.0%,路口周围建筑室内地坪标高宜比人行道相交处标高高出0.30~0.60米。5.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型式通常可参考覆盆式、盆式、斜坡式、马鞍式、山脊式、山谷式等六种经典型式进行设计,每一个经典型式对应于一个相交路段纵坡坡向组合,含有自己对应排水特点,需要在经典部位部署排水雨水口,以利于路面雨水排放。本标准以四条路段相交平面交叉口为例加以要求。5.2.1当相交四条路段排水纵坡均坡向流出路口时(简称“四出”)便形成了覆盆式平面交叉口,竖向为覆盆式平面交叉口路面雨水均向外排出路口,有利于路面雨水排除,在交叉口范围内按常规布设雨水口并在四处转角处缘石曲线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5.2.1。5.2.2当相交四条路段排水纵坡均坡向流进路口时(简称“四进”)便形成了盆式平面交叉口,竖向为盆式平面交叉口路面雨水均向内流进路口,不利于路面雨水排除,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可设法将最少一条路纵坡变坡点移出交叉口,以形成最少有一条相交路段排水纵坡是坡向流出路口,以保障路口内雨水能方便地排出;也可合适抬高交叉口中心处竖向设计高程,而在转角处缘石曲线中部和端部增设雨水口,以顺畅地排除地面雨水,见图5.2.2。5.2.3当相交四条路段排水纵坡有三条坡向流进路口,一条坡向流出路口时(简称“三进一出”)便形成了山谷式平面交叉口,此时应将雨水口布设在三条排水纵坡坡向流进路口路段转角处缘石曲线端部和排水纵坡坡向流出路口路段转角处缘石曲线中部,见图5.2.3。5.2.4当相交四条路段排水纵坡有三条坡向流出路口,一条坡向流进路口时(简称“三出一进”)便形成了山脊式平面交叉口,这种竖向类型有利于交叉口路面雨水排放,通常只需在坡向流进路口路段转角缘石曲线端部和对向坡向流出路段转角缘石曲线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5.2.4。5.2.5当相交四条路段中两条相邻路段坡向流出路口,另两条相邻路段坡向流进路口时(简称“邻向二进二出”)便形成了斜坡式平面交叉口,这种竖向类型比较有利于交叉口路面雨水排放,通常只需在两条坡向流进路口路段转角缘石曲线端部和两条坡向流出路口路段之间转角缘石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5.2.5。5.2.6当相交四条路段中两条相对路段坡向流出路口,另两条相对路段坡向流进路口时(简称“对向二进二出”)便形式了马鞍形平面交叉口,这种竖向类型也比较有利于交叉口路面雨水排放,通常需在两条对向坡向流进路口路段转角缘石曲线端部和各四处转角缘石曲线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5.2.6。图5.2.1覆盆式交叉口图5.2.2盆式交叉口图5.2.3山谷式交叉口图5.2.4山脊式交叉口图5.2.5斜坡式交叉口图5.2.6马鞍式交叉口5.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坚向设计宜采取等高线网格设计法确定交叉口竖向类型和高程,对于支路和支路相交简单平面交叉口也能够采取纵横断面法或网格法进行竖向设计,本标准提倡应用成熟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在采取等高线网络法进行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首先要依据相交道路排水坡向和坡度大小,参考和其相对应交叉口竖向类型勾绘设计等高线。和此同时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网格型式:对于沥青路面应采取方格式网格,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应采取和其路面分块相一致网格。最终再利用插入法确定网格各角点设计高程。勾绘等高线可关键由计算机程序完成,但要进行合适调整,以求等高线圆顺、平缓、间距改变规律、图形协调美观。对于斜交平面交叉口,方格网线也可平行道路中心线确定,以利于施工放线。网格间距3~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网格间距要和车道划分和板块划分相一致。5.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场地平整填挖方工程量计算可采取三角棱柱体法或四角棱柱体法进行,本标准提倡应用成熟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来完成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工作。6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6.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必需设置不低于相交道路照明标准照明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通畅并有利于交叉口亮化和美化。为确保城市道路交叉口照明质量,照明设计应按2.12条标准分别满足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及眩光限制三项指标。6.2道路交叉口灯具应采取照明功效性灯具,不宜采取装饰性灯具,不得采取非截光型灯具,灯具间距S、安装高度H和路面有效宽度W之间关系应符合表6.2和图6.2要求。灯具悬挑长度L应小于安装高度H1/4,灯具仰角θ≤15°为宜。图6.2灯具安装参数图安装高度H和路面照明有效宽度W、灯具纵向间距S关系表表6.2布灯方法截光型灯具半截光型灯具HSHS单排部署H≥WS≤3H≥1.2WS≤3.5H交错部署H≥0.7WS≤3H≥0.8WS≤3.5H对称部署H≥0.5WS≤3H≥0.6WS≤3.5H6.3平面交叉口照明布设要有利于驾驶员看清交叉口交通情况,车行道路面、人行道、交通岛、分隔带均要达成一定照度标准,部署在交叉口灯具光源色调能够有别于部署在路段灯具光源色调,并应采取不一样于路段灯具型式和排列方法。6.4为便于驾驶员看清楚交叉口位置,应在车辆进入交叉口对向设置照明灯具,图6.4.1所表示。环形交叉口灯具应设在环道外侧,图6.4.2所表示,当中心岛直径较大时,也可采取安装高度超出20米高杆灯照明。图6.4.1交叉口照明布灯方法a丁字路口布灯方法b十字路口布灯方法(a)(b)(c)图6.4.2环形交叉口照明布灯方法a经典布灯方法b高杆灯部署在环岛边缘c高杆灯部署在环岛中心6.5在交通量大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为确保交通安全和有序,可在转角缘石上、两道人行横道线之间加设行人防护栏杆,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分隔带,见图6.5。行人防护栏杆宜用金属管材制作,高度宜为1.40米,分隔带可用水泥混凝土墩或金属护栏,也可采取绿化分隔带,高度小于1.1米。图6.5交叉口安全防护布设在非机动车交通量很小时,能够组织自行车在人行道上和行人并行过街,此时人行道宽度应最少增加1.5米。6.6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应在合适位置设置盲道和坡道为盲人和坐轮椅者提供方便和安全通行条件。不过街行人盲道必需和路段盲道相衔接。过街行人横道范围内最少要设置1.5米宽轮椅通道,在轮椅通道内不许可有缘石台阶,坡道高宽比应小于1/10。6.7当经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自行车和行人严重干扰机动车交通时,应参考2.9条和2.10条设置供行人(有时包含自行车)经过交叉口天桥或地道。7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绿化和环境设计7.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应进行环境设计,环境设计包含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二方面内容,而绿化是环境设计关键手段。另外,环境设计还应包含人行道、标志和广告、交通岛、塑雕小品、灯具护栏等项内容设计。交叉口环境设计必需充足满足交通安全和交通组织要求,充足利用平面组成、立体组成、色彩组成和光影组成设计原理,发明简捷、明快、友好、流畅景观效果。7.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植物配置要考虑对车流导向作用,对环境保护作用和环境艺术作用。多种交通岛要尽可能采取植物绿色软铺装,所用植物品种应以当地适生草皮、花卉、低矮灌木为主,合适点缀乔木也以选择直立高杆常绿树木为宜,交通岛周围宜以常绿灌木或草类镶边,植物组成要考虑到四季色调改变和植物生成,确保绿地内整年无裸露土地面出现。7.3在平面交叉口安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许可在路面以上0.9米至3米之间范围内部署任何阻挡司机视线植物、设施和小品。在环形交叉口中,连接道路中线和中心环岛边线交点四边形内切圆和环道边缘线间环形地带(图7.3中阴影部分)距地面0.9米至3米之间范围内不许可部署任何植物、设施和小品。图7.3环岛内不许可有超高物体环形地带范围示意图7.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人行道铺砖应和路段相同,交通岛上过街人行道铺砖则宜提升标准采取浅色调地砖或石材铺砌,人行道出入口处也可设耐久性障碍设施如球形或柱式小品阻隔机动车穿行,确保行人安全。7.5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除必需设置规范化交通标志外,不应设置分散司机注意力和视线、吸引行人驻足观看广告、小品、雕塑等以确保交通顺畅和安全。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和管理设计8.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和管理设计首先要根据2.3条和3.2条确定适宜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管理类型。同一等级平面交叉口能够采取不一样平面形式,同一等级同一平面形式平面交叉口也可采取不一样交通控制管理类型,同一个平面交叉口在不一样交通时段也能够采取不一样交通控制管理类型。8.1.1第Ⅰ类无控制平面交叉口只能在城市支路相交时采取,此种交叉口进入交通量通常在600Pcu/h以下,只需在距离过街人行横道20~50米处合适位置设置必需标志标线,即可由驾驶员自行决定减速穿越车流空档经过交叉口。见图8.1.1。图8.1.1第Ⅰ类无控制平面交叉路口8.1.2第Ⅱ类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可在城市支路和次干路相交和关键支路和次要支路相交时采取,其适宜交通量为600~1100Pcu/h。这类交叉口在次要道路进口处合适位置设置减速让行标志或停车让行标志及停车线。次要道路进入车辆需减速或停车,视关键道路车流有足够穿越空档时再行经过。见图8.1.2。图8.1.2第Ⅱ类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8.1.3第Ⅲ类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可在交通量较大主路和支路相交平面交叉口中采取。其适宜交通量可为700~Pcu/h(支路交通量通常在200Pcu/h以下)。这类交叉口在次要道路进口前合适位置设置车辆检测器,当相交次要道路无来车时,相交关键道路方向一直显示绿灯放行,而只有当相交次要道路有来车时,信号灯自动按周期控制模式运行,依次放行主次道路车辆,见图8.1.3。图8.1.3第Ⅲ类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采取第Ⅲ类平面交叉口时要合理选定相交关键道路“最小绿时”,相交次要道路“最大绿时”和确保相交道路一辆放行车辆有一定时间安全经过冲突点“早期绿时”等设计指标。8.1.4选择第Ⅰ类、第Ⅱ类及第Ⅲ类控制管理平面交叉口前提条件是相交关键道路交通量不大,且其交通流可提供穿越空档数大于相交次要道路所需要穿越空档数。当车辆随机抵达交叉口时,关键相交道路所能提供给次要相交道路经过穿越空档数可用公式8.1.4计算。(8.1.4)式中:Q——关键相交道路往返交通量(pcu/h);λ——关键相交道路流率,λ=Q/3600(pcu/s);t——可供相交次要道路车辆穿越经过关键相交道路车流车头时距,也称为“开档时距”(s);——次要相交路上车辆连续经过冲突点时两相邻车辆之间平均车头时距(s),≤t;e——自然对数底;Q、t、值均应在该交叉口处经过试验观察得到,在缺乏试验观察数据计算时可参考表8.1.4估量“不妨碍关键相交道路交通时次要相交道路可经过车辆数”。不妨碍关键道路交通时次要道路可经过车辆数表8.1.4(双向小时交通量pcu/h)关键相交道路为双向两车道关键路交通量400500600700800次要路交通量260220190170160关键相交道路为双向四车道关键路交通量1000125015001750次要路交通量120806040308.1.5第Ⅳ类一般灯控平面交叉口通常在城市次干路和主干路相交平面交叉口和次干道和次干道相交平面交叉口中采取,其适宜交通量约为~4000Pcu/h。通常能够采取二相位或四相位配时控制,图8.1.5所表示。图8.1.5第Ⅳ类一般灯控平面交叉口8.1.6第Ⅴ类环形平面交叉口属于自行控制通行交叉口,或连续、或伺机环道交织车道空档进入交叉口直行和左转车辆均绕中心岛作逆时针行驶,相互交织后驶离交叉口,而右转车辆在环道右侧专用车道上转向行驶。该类环形交叉口可分为大直径中心岛连续进入环交路口和小直径中心岛让行进入环交路口两种,适宜在自行车干扰少,交通量不大城市次干道和次干道相交时采取,其适宜直行、左转总交通量在3000Pcu/h以内。见图8.1.6。(a)大直径中心岛连续进入环交路口(b)小直径中心岛让行进入环交路口图8.1.6第Ⅴ类环形平面交叉口8.1.7第Ⅵ类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是一个设置交通岛进行渠化大型平面交叉口。其最大特点是经过车行道展宽、中线偏移、压缩分隔带、设置交通岛等工程方法,将进口车道数增加到进入路段车道数2~3倍,从而大大提升其通行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设计合理大型渠化展宽灯控平交路口适宜最大通行能力可达4000~8000Pcu/h,适宜在交通量大、用地宽裕城市干道相交交叉口处采取。这类路口包含蝶式灯控路口、环形灯控路口和适适用于相交道路交通关键性相差较大剖圆灯控平面交叉口等,常采取二相位或四相位配时控制。见图8.1.7。(a)蝶式渠化展宽灯控路口(b)环形灯控路口(c)剖圆灯控路口图8.1.7第VI类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8.1.8第Ⅶ类立交桥下(上)平面交叉口在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下穿式立交桥上。其交通控制管理方法能够选择以上第Ⅰ类至第Ⅵ类中任何一类,适宜在城市快速路或交通量大、有连续交通要求城市主干道和城市其它等级道路相交交叉口中采取。设计合理立交桥下(桥上)大型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能够确保快速路(或主干路)方向交通快速连续,其适宜最大通行能力可达成8000~10000Pcu/h左右。见图8.1.8。(a)立交桥下剖圆渠化灯控平面交叉口(b)立交桥上蝶式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图8.1.8第VII类立交桥下(上)平面交叉口8.1.9第Ⅷ类远引式平面交叉口适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相交平面交叉口。可在主干道中心线处设中央分割带,组织相交支路左转和直行车辆首先右转然后和相交路直行车辆交织一次(或二次),经过掉头转向实现左转(或直行)行驶目标,同时,也许可主干道上直行车辆经过调头转向和交织实现左转行驶目标。主干道中心线处中央分割带不仅起到限制左转车直接转向和支路直行车直接经过作用,而且提供调头转向候驶道和回头车道。见图8.1.9。图8.1.9(a)、(b)中支路进出口渠化处理可供限制左转和直行车进出平面交叉口设计时参考。(a)宽带式远引平面交叉口(b)哑铃式远引平面交叉口(c)二相位远引灯控平面交叉口图8.1.9第Ⅷ类远引式平面交叉口注:C1——宽式分隔带宽度7.0~12.0米C2——哑铃式分隔带宽度1.0~3.0米Lj——交织段长度70.0~150.0米Lg——过渡段长度30.0~45.0米Li----停车候驶段长度12.0~15.0米r-----端头半径4.0~6.0米d-----调头车道宽度6.0~12.0米8.1.10在平面交叉口周围道路条件许可时,可采取道路单向通行或左转车绕街坊变右邻向入口直行通行方法实现平面交叉口二相位配时控制管理,以达成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升其经过量和服务水平目标。其标线施划可参考图8.1.10。图8.1.10(a)左转车绕街坊二相位控制标线施划示意图图8.1.10(b)单向通行二相位控制标线施划示意图8.2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必需施划完整、清楚、明确、规范化道路交通标线,配合交通标志对交叉口交通进行科学、有效地管制、引导和指示,以达成交通通畅和安全目标。8.2.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耐久、耐磨、和路面结合好、防滑、色正、无害、易清洗路标漆(通常见于沥青路面)或塑胶漆(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划出多种白色或黄色连续实线、间断线、箭头和符号等组成含有特定标识功效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或停止)让行线、导流标线、导向箭头、交叉口中心圈和路面文字和图形标识等。立面标识设在高架桥墩台或桥侧端面上和隧道洞口和安全岛壁面上。它们设置标准、具体画法和做法等要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要求。8.2.2为了增加进口车道数,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处实施中心线偏移时,宜施划菱形过渡区标线,图8.2.2。图中L1可取5倍至10倍偏移宽度a,L2大于2.0米。图8.2.2中心线偏移时"过渡区"标线注:L1可取5a~10a8.2.3在设有红绿灯控制或停车让路标志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处必需设置停车线,停车线宜垂直道路中心线施画,当为斜交路口时,也可平行道路中心线施画。当有些人行横道时,停车线距离人行横道边大于1.0米;在斜交路口或当左转交通流半径过小,其左侧入口处设一字形停车线影响左转车辆转向时,可将对应车道处停车线次第后退1~2米做成阶梯状停车线,见图8.2.3。图8.2.3交叉口阶梯状停车线8.2.4为规范左转车行驶路线,可在交叉口处按左转车行驶轨迹施画左转弯导向标线,当交叉口内有足够空间,且无过街行人干扰时,能够施画出“左转超前候驶道”供左转车超前候驶以提升左转车通行能力。见图8.2.4。图8.2.4左转导向线和左转超前候驶道8.2.5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过街人行横道线宽度应依据过街行人流量确定,通常以3.0~5.0米为好;当组织自行车在
本文档为【2021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3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7-18
浏览量: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