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

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

举报
开通vip

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11 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 政府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政府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是以下6个下级要素。 (1)方针与原则 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2)应急策划 即进行:①危险分析;②资源分析;③法律法规要求。 (3)应急准备 即要考虑:①机构与职责;②应急资源准备和设计;③教育、...

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
11 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 政府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政府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是以下6个下级要素。 (1)方针与原则 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2)应急策划 即进行:①危险分析;②资源分析;③法律法规要求。 (3)应急准备 即要考虑:①机构与职责;②应急资源准备和设计;③教育、训练与演习;④建立互助协议。 (4)应急响应 这是应急预案最重要的要素,涉及内容:①接警与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②指挥与控制;③警报和紧急公告;④通信;⑤事态监测与评估;⑥警戒与治安;⑦人群疏散与安置;⑧医疗与卫生;⑨公共关系;⑩应急人员安全;11消防和抢险;12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短期恢复) 即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目的是控制此时仍存在的潜在危险,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为长期恢复提供指导和建议。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包括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6.1 政府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6.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分级响应,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思路,加快编制、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进程,全面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6.1.2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负责制定和修订本行业、本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制。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制订和修订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尽可能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结合,确保应急预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快速反应。应急预案的预案制定和修订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涉及关系全局或多领域的,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有关方面,协调各方制定,使预案能够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快速有效的反应。 4.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常备不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建立健全调动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 5.借鉴国外经验,符合我国国情。认真借鉴国外处置突发事件的有益经验,深人研究我国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我国应急能力和机制的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6.1.3 内容和范围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类如下: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以及重大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信、信息网络等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食物中毒、重大动物疫情及外来有害生物人侵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出现的新情况,突发事件的类别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各部门应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6.1.4 需要注意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体制方面主要是明确应急体系框架、组织机构和职责,强调协作,特别要落实各级责任制。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征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同时,应急预案工作一定要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宪法》为依据,以《紧急状态法》为基础,以应急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体的一整套法律制度,要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不断完善。 2.协作配合部门或单位制定的配套预案,可作为主管部门预案的附件。 3.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结合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各类资源,影响区域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启动预案的级别,制定相应的信息报送级别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4.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研究制定、修订。 5.各部门针对各自机关内部工作制定的应急预案(如防火、保密、安全等),不具有全国性的指导意义,可作为完善该部门内部规章制度的重要措施。 6.2地方政府的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一些危险性大、波及面广的特大事故不但会对生产经营单位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边地区造成危害。譬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设施、设备和核电站等一旦发生特大事故,往往会对周围几平方千米、几十平方千米甚至更大范围造成危害。事先如果没有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必将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救援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规定:“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为了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妥善处理事故,地方政府应建立特大事故控制体系,而编制地方政府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可能发生的特大事故的种类,事故发生的地区、地段、地点或者单位,事故波及地区的人员、道路交通、消防设施和通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事故救援的组织指挥,抢救受伤人员的措施以及设施、设备、器材和物品的组织供应,事故现场秩序维持和后期处理措施等。 地方政府的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重大危险源的普查、预案编制、预案演练和修订。 6.2.1 特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l)特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 特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自然因素引起,突然发生的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按照事故情况分为特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29人或死伤30人以上的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 2)特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按行业(专业)分类,主要有: (l)矿山事故。煤矿和非煤矿矿山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 (2)危险化学品事故。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爆炸、火灾、泄漏、中毒等事故。 (3)烟花爆竹事故。烟花爆竹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单位发生的爆炸、火灾等事故。 (4)建筑施工事故。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房屋拆除等活动中发生的坍塌、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 (5)经营场所事故。商(市)场、宾馆、饭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洗浴等经营单位发生的爆炸、火灾、触电等事故。 (6)交通运输事故。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货物运输等交逼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特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7)特种设备事故。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发生的燃爆、火灾、泄漏、高处坠落等事故。 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彻底掌握本辖区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状况。 6.2.2 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状况 我国现阶段对重大危险源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管理,很多地方对辖区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分类和动态情况不清,没有建立起其完善的监测、控制、预警系统以及防范突发性事故的应急救援系统,因此,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有些地区对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分类及动态情况不清楚,是无法从宏观上对这些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成为防范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和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前提。 6.2.3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 要编制政府部门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首先要对本地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普查。根据普查结果,针对那些一旦发生事故以后给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危险源,制定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采取紧急救援措施,控制重大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普查),了解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分布及其状况,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对提高我国的重大、特大事故预防水平,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1)重大危险源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类是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助于客观地反映重大危险源的本质特征,有利于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重大危险源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从可操作性,以重大危险源所处的场所或设备、设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再按相似相容性原则,依据各大类重大危险源各自的特性进行有层次的展开。 按上述原则重大危险源分为7大类: (l)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8)压力容器) 2)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 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客观状况以及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反映的信息应能满足重大危险源信管理以及快速评价分级的要求。 重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包含下述内容: (l)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名称、单位代码、经济类型、占地面积、行业代炉;、主管机关、通汛地址、邮政编码、所属委办、隶属关系、主要产品等有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基本情况信息的17个指标。 (E)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依据重大危险源分类,分别制定各类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指标。 ①贮罐区(贮傩),包括贮罐区基本情况和贮罐情况两部分。 a.贮罐区基本情况:包括贮罐区名称、面积、贮罐个数等9项指标。 b.贮罐情况包括:贮罐,包括贮罐形状、形式、贮存物质、最大贮存量等16项指标;进料管道,包括直径、设计压力、实际工仟压力等7项捎标;出料管道,包括直径、设计压力、实际工作压力等7项括标。 ②库区(库),包括库区基本情况、库房情况以及库房间距3部分。 a.库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面积等4项指标. b.库房情况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形式、结构等7项指标;储存物品,包括名称、状态、最大存储量、包装形式4项指标. ③生产场所,包括危险单元、危险物质以及单元间距3部分。 a.危险单元:包括名称、面积、正常当班人数3项指标. b.危险物质:包括名称、工艺过程中的物质量、存储的物质量、废弃物量4项指标。 ④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包括企业危险建(构)筑物概况和安全状况两部分。 a.企业危险建(构)筑物概况:包括名称、用途、面积、高度等16个指标。 b.安全状况:包括与建筑物安全状况相关的11个指标。 ⑤压力管道,包括压力管道概况、调压站(箱)概况和安全状况3部分。 a.压力管道概况,包括名称、编号、类别、输送介质等23个指标。 b.调压站(箱)概况:包括名称、类别、位置、数量等14个指标。 c.安全状况:包括与压力管道安全状况相关的29个指标。 ⑥锅炉,包括设备概况、移装记录、事故记录和检修、改造记录4部分。 a.设备概况:包括型号、名称、编号、介质出口温度等13个指标。 b.移装记录:包括日期、验收报告摘要、经办人3个指标。 c.事故记录:包括日期、事故原因及损坏情况摘要、经办人3个指标。 d.检修、改造记录:包括日期,检修、改造内容摘要,经办人和定期检验日期4个指标. ⑦压力容器,包括名称、编号、容积、介质、安全状况等级等32个指标. 3)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 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和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影响两个大项,主要考虑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周边环境中危险因素对危险源的影响。 (1)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可能灾害形式、最大危险区域面积和周边地区情况.周边地区情况主要考虑住宅区、生产单位、机关团体、公共场所、交通要道以及其他.主要指标是数量、单位名称、人数和与危险最近距离。 (2)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危险因素:火源、输配电装置及其他。 4)其他信息 重大危险源普查往往是使用专业机构设计好的表格,由危险源所在单位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填报危险源信息表。危险源其他信息包括危险源所在单位负责人、填报部门负责人、填报人、填报日期、联系电话5项内容. 6.3政府部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在完成本地区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工作以后,地方政府就可着手进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6.3.1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要求 1)建立应急组织 应急组织包括事故应急指令系统、事故报警系统、指令执行程序、应急指挥中心、事故处理主要负责人(总指挥)的姓名、现场主要指挥者或代理指挥和关键岗位工人名单。 2)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事故发生以后,保持通讯网络的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确定公安、消防、急救、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新闻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完善通讯设施、通讯网络、电话号码表等,及时掌握事故的最新动态,做出快速反应。 3)特殊应急设备和设施的调度 应列出重型提升、挖掘设备和特殊消防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用方法等。 4)建立专家咨询系统 设立专家咨询系统,应由和事故有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5)发动志愿援助组织 在事故应急抢救过程中,只依靠企业或政府部门都难以取得成效,还需要社会各界志愿组织单位的共同协作,发动各种志愿援助组织的参与,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应急预案应包括企业和社会各种的志愿援助组织的名称、电话、规模等。 6)提供危险源的危险信息 应包括重大危险源所贮存和使用的化学危险物质的详细情况,并说明和它们有关的其他危险情况。 7)得到气象信息服务 应和当地或国家的气象部门密切配合,以得到事故发生当地的气候条件、天气预报等情况,以利于科学安排救援行动。 8)保证救援物资的供应 应提供尽可能充足的救援物资,如交通工具、医疗器材、药品和衣物、食品、临时避难场所、资金等。 9)公开事故信息 接待新闻媒介,并告之特大事故发生、最新动态以及事故救援、伤亡情况。 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估 收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检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一方面的有效性,以利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更新。 6.3.2 地方政府和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1)地方政府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职责 (1)统一安排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和实施。 (2)确保让所有在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和人员知道他们应尽的职责。 (3)指派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应和企业经常保持联系,使得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得到更新。如果地方政府管辖区内存在一个以上重大危险源,地方政府应对每一个危险源的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的协调做出安排。必要的话,应编制一个总体事故应急预案⊙ 2)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1)应急总指挥应确保参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各单位和组织熟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并能顺利完成任务。 (2)与企业编制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部门密切配合,保持联系,充分了解现场危险源的情况,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并寻求他们的帮助。 (4)应急总指挥应定期使现场和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结合进行演练,并根据演练经验补充、修改和更新现场和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对于发生重大气体或液体危险化学品溢出和其他严重危害环境的物质泄漏事故时,应急总指挥应迅速组织有能力处理和消除事故危害的组织和单位进行处置。 (6)应急总指挥应和事故现场的主管人员在整个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报事故现场的态势. 3)企业在政府制定区域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做好配合工作 (1)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事故现场的可能情况、对企业周边环境的可能影响情况、事故后果和其他的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等以利于政府完善现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企业应向参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提供技术咨询,以使这些组织做好事故应急准备。 (3)企业应及时将危险源或现场的危险物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通报政府部门,以利于及时修改、补充和更新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确保让所有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需发挥作用的人员和组织知道他们在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职责。 (5)指定事故应急协调主任,具体负责与政府和有关机构的联络. 6.3.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机构及其职责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控制特大事故及其所造成影响的组织保证。 实施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机构主要有公安、消防、卫生等机构及专门的救护组织及急救中心等. 各有关机构在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职责,分别为: 1)公安部门 (1)在事故发生后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负责交通和运输管理。 (2)控制旁观者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负责事故可能危及的地区内的人员疏散和撤离,确定死亡人员姓名、身份,通知死者和伤员的家属。防止和处理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2)消防部门 (1)与事故发生企业的消防人员密切配合,扑灭火灾。 (2)控制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事故的现场。 (3)为完成以上任务,消防人员应预先熟悉本辖区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消防水源、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设备等的存放位置。 3)卫生机构 (1)卫生机构中的医院、毒物中心、救护中心及其医务人员负责事故受伤人员抢救。 (2)卫生机构应熟悉在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以后的应急抢救程序、事故对人们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危害。 (3)卫生机构应熟悉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对其进行操作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情况,掌握抢救和治疗受到危险物质危害人员的方法。 (4)对特大事故的抢救,仅仅依靠卫生机构现有的医疗资源往往还不够,所以,卫生机构应充分考虑与其他机关和部门的互助合作,共同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4)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1)向政府提供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 (2)检查企业是否编制和准备了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告了地方政府;如果没有,应采取必要措施督促其完成。 (3)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对特大事故发生后的所有可能紧急情况都制定了预先应对措施。 (4)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模拟演练情况。 (5)特大事故处理结束以后,决定需要妥善保护的部分现场;就人员可否进入事故现场和受事故影响地区等问题,向企业和应急协调主任提出建议。 (6)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 (7)事故调查的组织管理工作. 6.4 政府部门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修订 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中,由于编制者经验、理论水平、业务知识的局限性,完全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事故的现场的具体情况是不可能的。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际实施过程中,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应和企业制定的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步进行。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检查、修订和完善。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有效运作。 (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3)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4)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本章论述了地方政府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不难看出,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危险源普查、评估和控制为基础,以系统管理为手段,以减少事故危害后果为目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委托专业机构或组织本地专家经过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后,制定出切合实际并能在事故抢险中发挥作用的应急预案
本文档为【第6章政府应急预案编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90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