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4.既是自然界与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 选择题 地理常识选择题100题及答案唐诗宋词文学常识选择题静女选择题及答案宝葫芦的秘密选择题万圣节选择题和答案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7.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8. 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 A 事物的外部联系 B 事物的直接联系 C 事物的主要联系 D 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9.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A 联系的层次性原理 B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 C 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 D 物无孤立之理 10.人们之所以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主要是因为() A.现象有真假之分 B.人们可以克服错觉 C.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D.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1. 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说明() A 机遇就是必然性 B 机遇是纯粹偶然的 C 偶然与必然的对立 D 必然支配偶然   12.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说明() A 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B 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C 必须掌握事物的关节点 D 要坚持适度原则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这种做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A 内外因辩证关系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 辩证的否定观 D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14.在学习和工作中,急于求成的思想主要是违背了()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B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D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里讲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社会基本矛盾 B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矛盾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17.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9.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20.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22.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2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4.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2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27.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8.“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9.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0.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3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33、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34、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3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3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39、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其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1.C 2.D 3.C 4.B 5.C 6.C 7.A 8D 9.B 10.D 11.D 12.B 13.C 14.B 15.C 16.B 17.C 18.B 19.D 20.A 21.A 22.D 23.D 24.C 25.D 26.D 27.B 28.B 29.D 30.C 31.C 32.D 33.D 34.D 35.A 36.D 37.D 38.A 39.C 40.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7.哲学上的二元论(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1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1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B.运动和物质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1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资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1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A.直线性与曲线性的统一   B.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6.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的生理活动; C.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17. 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下述有关这一关系的正确观点有() A.整体就是部分之和 B.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18.关于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和普遍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或变化 D.事物的质变和否定就是发展 1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必然现象(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要自由就要遵守纪律   C.苹果熟了要落地           D.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0.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下列情况属于质变的有()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C.突破事物度的变化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参考答案: 1.ACD 2.ABD 3.ABC 4.ABCD 5.AD 6.BCD 7.BD 8.ACD 9.BD 10.ABC 11.AB 12.AC 13.C 14.ABC 15. CD 16.AC 17.CD 18.ABC 19.ABCD 20.ABCD 三、判断题 1.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错 2.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决定物质 答案:错 3.静止是绝对的 答案:错 4.有人认为必然出现的事物是有原因的,而偶发事件是没有原因的。 答案:错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案:错 6. 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答案:对 7. 一切否定都是外力的否定 答案:错 8. 实践中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答案:对 9.坚持重点论就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答案:对 10.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对 四 、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2.简述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简述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五、论述或材料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要点(略)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案要点:在对人的认识上,一些哲学家或是将人的意识、理性过分夸大,强调人与动 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精神;或是将人看作直观意义上的生物人,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机体构造比动物更为精细和复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人是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人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人通过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和联系,实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解决人的吃、喝、住、穿等问题。生产实践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在生产实践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产生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第三,人是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得到发展的。人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人正是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进而使自己逐渐获得全面发展的。 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尚书》中就有:“协和万邦”的说法,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司马迁说:“合和万国”,孔子说:“和为贵”,“和而不同”,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材料2:“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2)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 材料1答案要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材料2二答案要点: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 际出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谐社会建设要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相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防止并克服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4.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5. 用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 答案要点:(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根据客观实际,找出规律,按规律办事,即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才能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反之,如果从主观想象出发,或从本本出发,必然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损失。我国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6. 以自己所学专业(或专项)中的某一对矛盾为例,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辨证关系原理。 答案要点:①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方面,同 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举例分析略)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要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并贯穿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指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不可分割。但这些辩证思想是朴素的、零散的,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8. 试述如下论断包含的辩证思想及其实践意义:“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答案要点: 这段话突出地讲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样一种辩证法思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所谓事物的相互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个事物既作用、影响它周围的事物,也必然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这就形成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事物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的画面。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事物的联系是由事物彼此相互作用而形成,是属于事物自己的。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按照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认识、改造事物,但不能任意增加或取消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既是由相互作用而构成,因而这种联系就不是僵死不变的,恰恰相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联系是运动中的联系,运动是联系中的运动,联系和运动是统一的。这就表明,客观世界不仅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且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它告诉人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和处理各种问题。要反对和避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要坚持全面性和客观性,反对片面性和主观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取得预期的成功。其次,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树立整体的观点。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整体与部分也是不可分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由部分所构成。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不再具有原来的性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一方面要顾大体,识大局,要有整体观念,懂得在一定条件下,部分要服从整体;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注意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9.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根本的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 (2)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质变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巩固量变的成果;在前进性运动中,质变造成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因此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特征,表现为新质和旧质要素的量的此消彼长。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和转化,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此节1996年文科多选题第11题,1998年理科多选题第12题考查过) (3)这一规律的意义。理论意义: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质变可以凭空突然发生,这是“激变论”的观点。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则是庸俗进化论的观点。这两种形而上学片面性都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6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8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