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8 泻下

08 泻下

举报
开通vip

08 泻下大承气汤 1、曹颖甫案 若华 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口中燥,不类阳明腑实证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按即西医所谓脑膜炎之类。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 生川军三饯 芒 硝三饯 枳实四钱 厚 朴一钱 佐景按 是时,余按日从师受课,若华女士服本方后约三小时即下,所下非燥矢,盖水浊也,...

08 泻下
大承气汤 1、曹颖甫案 若华 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口中燥,不类阳明腑实证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按即西医所谓脑膜炎之类。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 生川军三饯 芒 硝三饯 枳实四钱 厚 朴一钱 佐景按 是时,余按日从师受课,若华女士服本方后约三小时即下,所下非燥矢,盖水浊也,而恙乃悉除,不须再诊。(《经方实验录》99) 2、 师曰 予尝诊江阴街肉庄吴姓妇人,病起已六七日,壮热,头汗出,脉大,便闭,七日末行,身不发黄,胸不结,腹不胀满,惟满头剧痛,不言语,眼张,瞳神不能瞬,人过其前,亦不能辨,证颇危重。余曰:日中不了了,睛不和,燥热上冲,此阳明篇三急下证之第一证也。不速治,行见其脑膜爆裂,病不可为矣。于是遂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大承气汤方与之。 大 黄四钱 枳 实三钱 川 朴一饯 芒 硝三钱 并嘱其家人速煎服之,竞一剂而愈。盖阳明燥气上冲额顶,故头汗出,满头剧痛,神识不清,目不辨人,其势危在顷刻。今一剂而下.亦如釜底抽薪,泄去胃热,胃热一平,则上冲燥气因下无所继,随之惧下,故头目清明,病遂霍然。非若有宿食积滞,腹胀而痛,壮热谵语,必经数剂方能奏效,此缓急之所由分。是故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积,宜加辨别,方不至临诊茫然也。(《经方实验录》100) 3、 有一俞姓小孩,于某月初三日,患咽痛,红肿,兼见白点,胸闷不舒。初四日,皮肤发出细点如麻。甲医断宜清血保咽,用生地、川连、黑扼、淡芩之属。夜间,病孩喉肿谵语,龇齿目赤。初五日,甲医用玄参、生地、山扼、左金丸之属。易乙医,改投解肌透痧之剂、如豆豉、薄荷、葛根、牛蒡之属。初六日,乙医主喉痧以透痧为要,重予透发之药。初七日,莎密布,夹白培,热度更高,入夜梦呓。乙医虑其伤津,又与存明清热之法,如连翘、银花、竹叶、黛蛤散等。如是延至十一日晚,痧虽回而热不退,咳嗽气粗,鼻扇口燥,胸闷不舒,神识不请,加以腹痛拒按,耳下漫肿。丙医有识,曰:宜通腑气。径用生大黄三钱.元明粉一钱、并合透发之药,以达其余邪。其夜大便既行,神烦即安,鼻扇耳肿悉渐退。复诊,依然用硝黄,直至粪色转黄,方予调理而安。由本案观之,凡肺热之转为肠热者,芍不设法去其肠中热结,但知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生津,岂有济乎?(《经方实验录》110) 张女,48岁,1986年3月28日初诊。自诉:失眠、腹胀年余。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以更年安、更年康、及调节神经药物和神经衰弱丸治疗不效。刻诊:体壮丰肥,夜难入寐,辗转反侧,目光呆滞,少言寡语,喜太息;1年来大便不畅,常3~4日1解;刻下大便4日未行,腹胀,鼓之如鼓,按之无明显 块;口气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心脑治疗仪提示:①脑供血不足;②神经衰弱。证属腑实肠壅,热结胃腑。治以开壅导滞,宣上荡下。大承气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芒硝(冲)、枳实、厚朴各10克,紫菀、桔梗、升麻、荷叶各8克,莱菔子30克。水煎日服一剂。一剂下燥屎十多枚,粘腻便两次,是夜寐安。减其剂,继用3剂,诸症均愈。(《北京中医》1995年第4期第41页) 大黄牡丹汤 1、 史惠甫住上海城内方浜路七七五号三楼 【按】史惠甫君前以病来诊,曰:我时患腹痛,药则少瘥,隔日辄发,医者以为疝气,常用理气之剂云云。余细诊之,乃肠痈也,即西医所称盲肠炎,腹膜炎之类是。当用药攻之,稍瘥,数日又发,案及处方如下。 腹痛偏右,瘥而复发,便燥结,拟大黄牡丹汤。 生川军钱半 元明粉三钱冲 桃仁二钱 丹皮二钱 败酱草三钱 生苡仁四钱 熟附块一钱 枳实炭二钱 大白芍二钱 佛手钱半 此四月十八日方也,服三剂,所下甚多,腹痛大减。至二十五日,仅觉患处隐隐作痛矣,易医治之,与以疏泄厥气之剂,方为: 软柴胡钱半 枳实炭二钱 大白芍二钱 青陈皮各钱半 云苓三钱 香附二钱 金铃子三钱 炙乳没各八分 小茴香八分 炙枸桔三钱 青桔叶钱半 路路通三钱 服后一日,病无进退。二日,腹胀转剧,又来请诊。察之,向之腹偏右胀痛者,今则满腹左右皆胀矣。按之不甚有反抗力,经文中腹皮急,按之濡六字,确是形容尽致,不能更易。病者蹙頞相告曰:将如之何?余曰:无虑,前方尚可用。乃书曰:肠痈旋瘥旋发,刻诊小腹四围作胀,按之濡,隐隐痛,大便不爽,再拟原法。 生川军三钱 粉丹皮三钱 冬瓜子四钱 芒硝三钱冲 桃仁三钱 败酱草三钱 熟附块钱半 大白芍四钱 焦查炭三钱 细青皮钱半 此方午刻服下,下午无动静,至夜半方欲便,下秽物甚多。次日又来诊,曰:下后腹中略舒矣。余视之,病虽减其一二,殊不了了。曰:昨方虽合,尚嫌轻也。 史君曰:然则如之何?曰:当请吾师用重方,君有胆量服之否?曰:愿听命。乃谒师,作初诊。 初诊肠痈屡经攻下,病根未拔。昨由姜君用大黄牡丹汤,腹胀略减。以证情论,仍宜攻下,仍用原法加减。 生川军五钱后入 冬瓜仁一两 桃仁八十粒 粉丹皮一两 当归五钱 芒硝三钱冲 杜赤豆四两 煎汤浓后入前药 【按】史君持本方至药铺配药,铺中人有难色。曰:安用若许剧药耶?史君曰:毋虑,此种药予已屡服之矣。铺中人曰:然则此郎中年几何矣?曰:七十余龄矣。曰:然,是诚有经验学问之医也。乃慨予药。据史君言,服后四小时即得便下,较向之服予方用大黄三钱,须逾十小时方得下者,爽快多矣。其夜所下最多,皆黑色臭秽之物。更衣频数,至不可数。而快下之后,腹痛大减,肿胀亦消,次日乃来二诊。 二诊 昨用大黄牡丹汤,加当归、赤豆。所下粘腻赤色之物,非脓非血。此种恶浊久留肠中,必化为黑色之河泥状。服汤后,肠中有水下行,作漉漉声。盖此证肠中必有阻塞不通之处,故谓之痈。痈者,壅也。然则不开其壅,宁有济乎?病根未拔,仍宜前法减轻。 生川军三钱 丹皮五钱 桃仁五十粒 当归五钱 冬瓜仁一两 赤芍五钱 芒硝二钱冲 败酱草五钱 杜赤豆四两 煎汤后入前药 【按】史君服此方凡二日,计二剂,夜间皆大下,甚至疲于奔波床第与便具之间。所下除河泥状污物外,更有白色之脓水。下此水时,每作剧痛。史君自曰,计吾三日夜所下之物,当已满一器有半。吾腹虽大,乃何来若许污物,斯亦奇矣!第三日史君服此原方,余亲访之于其私宅。史君曰:我昨未告老师以所下之物如河泥状,而老师立案,乃径曰:必化为黑色之河泥,噫,何其神也!余笑颔之。坐谈有顷,因询史君以得病之由。曰:昔年患病,常不服药。家严笃信仙佛,每以香灰令服,病因其在此乎?但斯时史君所下者,已由黑色渐变为紫红之咖啡色矣。 三诊 两进加味大黄牡丹汤,肠中宿垢渐稀。惟脐右斜下近少腹处,按之尚痛,则病根尚未尽去也。仍用前法,减硝黄以和之。 粉丹皮一两 冬瓜子一两 生苡仁一两 桃仁泥五钱 败酱草五钱 京赤芍六钱 生甘草二钱 当归五钱 桔梗三钱 杜赤豆四两 煎汤代水 【按】史君服此凡六剂,所下之物,渐由咖啡色转为绿色。而绿色之中更杂有如蚕砂之黑粒。少腹痛处较瘥,惟上行之筋反觉微微牵引不舒。六剂之后,停药二天,乃行四诊。 四诊 肠痈近已就痊,惟每日晨起大便,患处尚觉胀满,恐系夙根未除。然下经多次,血分大亏,时时头晕,脉大,虚象也。当以补正主治,佐以利下焦水道。 大川芎一两 全当归五钱 大熟地四钱 春砂仁一钱 赤白芍各三钱 猪苓三钱 明天麻四钱 陈皮三钱 泽泻二钱 生白术五钱 冬葵子五钱 【按】史君服此补正分利之剂后,前之大便时痛者,今已不痛矣。且其前色绿者,今亦转黄矣。惟七分黄之中,仍有三分绿耳。史君前有遗精宿恙,此时又发。或系本方分利药太重之故欤?惟遗后绝不疲劳,则亦无妨焉。 2、 陆左初诊痛在脐右斜下一寸,西医所谓盲肠炎也,脉大而实,当下之,用仲景法。 生军五芒硝三钱桃仁五钱冬瓜仁一两丹皮一两二诊痛已略缓,右足拘急,不得屈伸,伸则牵腹中痛,宜芍药甘草汤。 钱 赤白芍各五钱生甘草三钱炙乳没各三钱 【按】俗所谓缩脚肠痈者,此也。吾师移伤寒之方,治要略之病,神乎技矣!三诊右足已伸,腹中剧痛如故。仍宜大黄牡丹汤以下之。 生川军一两 芒硝七钱冲 桃仁五钱 冬瓜仁一两 丹皮一两 拙巢注:愈。 3、 周住小西门复发初诊大便不甚畅行,自以他药下之,痛而不行,仲师所谓非其治也。今拟用承气汤加桃仁主之。 生川军三钱后入 枳实四钱 川朴二钱 桃仁四钱 芒硝二钱冲 【按】周小姐先于本年五月间病肠痈,经吾师暨俞哲生师兄后先治愈,体健回校肄业。至十二月间,因运动过度,饮食不节,前之盲肠患处又见隐痛,火大便不行。乃市某西药房所制之丸药服之,冀其缓下。孰知仅服二丸,便不得下,痛反增剧,不能耐,自悔孟浪。无已,仍请吾师赐方,即本案复发初诊方也。服后,便畅下,痛大除,惟有时按之还作小痛耳。越日,乃来二诊。 二诊 昨经下后,旧时患处按之尚痛。脉弦而数,用《千金》肠痈汤以和之。 粉丹皮三钱 丹参三钱 白芍三钱 生地黄五钱 生甘草一钱 败酱草三钱 茯苓三钱 生苡仁八钱 大麦冬五钱 桔梗一钱 柏子仁一两 佛手二钱 生姜三片 【按】周女士来二诊时,余方恭侍师侧。师令余按脉,得弦细而数。察其面色,似未甚荣润。惟据述痛已大减,无任私慰。师令余拟方。余曰:《千金》肠痈汤差足以和之。承赐诺,即用焉。以其下经多次,故不加大黄。以其夜寐不安而性易燥怒,故加柏子仁。以其偶或气郁不舒,故加佛手。以其经欠调,故仍用丹参。药味既多,竟不似吾师之方矣,相与一笑。 周女士服此二剂,大觉舒适,夜寐竟安。闻师将返江阴度岁,重来乞调理长方,余乃知之稔。本案可以示复发及调理之一格。其初病之经过,极曲折侥幸之奇观,兹续述之。 先是五月间,周女士病腹痛偏右,就诊于中医孙先生。孙先生与以理气定痛之剂,续治二月有余,不见效。改请西医王先生诊察究系何病,断谓盲肠炎。欲求根治,当用手术。病家不敢从命,乞施别法。西医乃用冰置其患处,痛止,周女士得仍回校中攻读。未逾十日,病又作,倍剧于前。至是西医坚决主张用手术,且谓时不可失,后将无及。但须家长签字,即可实行。此时也适周女士之父因事在杭,接家报如此云云,急覆电谓待我返再议。而女士之痛已不可忍,且拒按,右足不能伸,证情岌岌,不可终日。周母无主,惶急异常。会有戚祝先生至,曰:何不请中医治?周母曰:中医之方积叠成簿,惟其不能治,乃请教西医耳!曰:我有友人或能治此,曷请一试?于是俞哲生师兄应运而出。晚七时许,诊之,洒淅恶寒,口渴,脉弦滑而数,苔抽心而绛,边反白腻,急疏大黄牡丹汤加味,内用生大黄三钱。周母急令购药煎服,待其服已,俞师兄乃返寓。夜十一时,周先生忽作不速客访俞兄,惊问曰:生大黄竟可服至三钱耶?我昔延请之孙先生用药数十剂,仅末剂有蜜炙大黄五分。俞兄问服后病倩,曰:腹加痛矣,将奈何?俞兄慰之。周先生曰:姑待我返舍看变化如何。倘不幸转剧,我必以电话相告。未越一小时,俞家之电话铃声果响。事出望外,但闻周父曰:病者得下,而足已伸矣。续诊三次,颇告顺手。并知服第一剂后,下如血筋等污物。服第二剂后,下瘀血。服第三剂后,下血水。服第四剂后,竟得黄色粪。其日适值病者经来,病情未免夹杂,当延老师诊治。视已,师曰:病根未除也!依然用下剂。晚六时服药,其夜病者竟作瞑眩。四肢厥逆,冷汗出,下经六七次。至天亮,痛休。自是方真入坦途,了却无限风波。 大陷胸汤 1、 师曰 沈家湾陈姓孩年十四,独生子也,其母爱逾掌珠,一日忽得病,邀余出诊。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病属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又类悬饮内痛。大便五日未通。上湿下燥,于此可见。且太阳之湿内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胸汤与之:制甘遂一钱五分 大黄三钱 芒硝二钱  返寓后.心殊不安。盖以孩提娇嫩之躯,而子猛烈锐利之剂,倘体不胜任,则咎将谁归?且《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证,必心下痞鞭而自痛,其甚者.或有“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为定例。今此证并未见痞鞕,不过闷极而塞,况又似小儿积滞之证,并非太阳早下失冶所致。事后追思,深悔孟浪。至翌日黎明,即亲往询问。据其母曰:服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今已安适矣。其余诸恙,均各霍然。乃复书一清热之方以肃余邪。嗣后余屡用此方冶愈胸膈有湿痰、肠胃有热结之证,上下双解,辄收奇效。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于是益信古人之不予欺也。(《经方实验录》164) 2、  袁茂荣 六月十九日 病延一月.不饥不食,小便多而黄,大便阙,但转矢气.脉形似和,脏无他病,下之当愈,上膈有湿痰,宜大陷胸汤。 生川军五钱后下 制甘遂二钱先煎 玄明粉三钱冲 佐景按 有名袁天荣者,南京人,年四十四,以卖面为业,体素健.今年六月间忽病。缠绵床第者达一月之久,更医已屡,迄未得效。胸闷异常,不能食,两旬不得大便.一身肌肉尽削,神疲不能起床。半月前,胯间又起跨马疽,红肿疼痛不能转侧,至是有如千斤重量负系其间。自问病笃,无可为已,曰:有能与我峻剂剧药者,虽死无怨也。史惠甫怜其遇,慨然邀师诊。师曰:此易耳。不能食者,湿痰阻于上膈也。不大便者,燥矢结于大肠也,湿痰阻于上者,我有甘遂以逐之。燥矢结于下者,我有硝黄以扫之。一剂之后,大功可期,勿虑也。故师径用大陷胸汤如上载,但嘱服初煎一次已足。 茂荣以经营为生,性甚敏悟,虽不明医理,顾知此为剧药,必难下咽。因俟药汁稍凉,闭目凝睫,满欲一口而尽饮之。但药汁气味过烈,勉啜二口,辄不能续进,余其小半而罢。服后,呕出浓痰,且觉药力直趋腹部,振荡有声,腹痛随作,欲大便者三四次。卒无所下。至夜三鼓,腹痛更剧,乃下燥矢五六枚,随以溏粪。据云矢粪积于纸制香烟匣中,满二匣。予尝诘之曰:何不用便桶耶?曰:际此衰疲之时,尚有何能力起床耶?况家无长物,故权假烟匣作便桶耳。予为之莞尔。 翌早,茂荣一觉醒来,方入妙境。向之胸闷如窒者,今则渐趋清明,昨之腹痛如绞者,今则忽转敉平。而胯间之疽亦崩溃而脓出,重痛大除,盖内证愈而外疽无所附丽也。于是思食,能进粥一碗。喜悦之情无以复加,盖其与粥饭绝缘者,已一月有余,不意得重逢时也。后溃疽由西医调治十日,即告收功,不劳吾师之再诊矣。(《经方实验录》171) 3、先贤余听鸿云:泰兴太平洲王姓妇,始而发热不甚,脉来浮数,舌苔薄白,因其发热,投以二陈苏叶等,其舌即红而燥,改投川贝桑叶等,其舌又白。吾师兰泉见其舌质易变,曰:此证大有变端,使其另请高明。王姓以为病无所苦,起居如常,谅无大患。后延一屠姓医诊之,以为气止两虚,即服补中益气两三剂,愈服愈危,至六七剂,即奄奄一息,脉伏气绝。时正酷暑,已备入木。吾师日:王氏与吾世交,何忍袖手,即往视之。见病人仰卧正寝,梳头换衣,备入木矣。 吾师偕余细视,面不变色,目睛上反,唇色尚红,其形似未至死。后将薄纸一张,盖其口鼻,又不见鼓动。气息已绝,按脉亦绝。吾师左右踌躇,曰:未有面色不变,手足尚温而死者!后再按其足上太冲太溪,其脉尚存。曰:未有见足脉尚存,而手脉已绝者,必另有别情,即将其衣解开,按其膻中,石硬而板重。力按之,见病人眉间皮肉微动,似有痛若之状。吾师曰:得矣,此乃大结胸之证也!非水非痰,是补药与热邪搏结而成,医书所未载也。即书大黄一两,芒硝三钱,厚朴三钱,枳实三钱,莱菔子一两,瓜蒌皮一两,先煎枳朴莱蒌,后纳大黄滤汁,再纳芒硝滤清。将病人牙关挖开,用竹著两只,插入齿中,将药汁渐渐灌入,自午至戌,方尽一剂。至四更时,病人已有气息,至天明,稍能言语,忽觉腹中大痛。 吾师日:病至少腹矣,当再服原方半剂,腹大痛不堪,下燥矢三十余枚,而痛即止。后调以甘凉养胃。(录《诊余集》)按此乃大陷胸证之变局,大陷胸汤之活用,神而明之,竟能起九死于一生,为医者不当若是乎!(《经方实验录》168)  大黄附子汤 1、李某,67岁,农民。因腹部剧烈疼痛12h,于1999年10月18日急诊人院。人院前12h突然剧烈阵发性腹痛,由脐周延及右下腹部,痛时转侧不安伴汗出,呕吐多次,腹部胀满。无排气及排便,肠鸣音微弱。化验血:WBC 6.7 X 109/L,尿常规(一)。腹部平片显示: 上腹部有充气胀大之肠管,并有明显液平面。诊断为“肠梗阻”。给予静脉补液加抗生素等保守疗法,并投大承气汤1剂,服药后除肠鸣音增强外,余证未减,腹胀腹痛反更加剧烈,患者痛苦,坐卧不安,呻吟不已。邀余会诊,症见患者面色灰白,腹胀如鼓,喜温喜按,按则痛缓,尿黄,便秘不出,舌红苔黄,脉沉紧。证属脾阳不振,寒滞冷积,患者年高体弱,其证为寒,西医保守疗法与大承气汤,使其阴寒更甚。中医诊为“腹痛,关格”,此时治当温健脾阳,攻逐冷积。予大黄log(后下),制附子12g,莱服子30g,大腹皮2鲍,急煎口服,并配合针刺双侧足三里,留针2h,每隔l Omin提插捻转1次。尽剂后得矢气、排便,腹胀顿减,效不更方,又2剂。诸证悉除,调养出院。(大黄附子汤治疗肠梗阻21例,李进龙、魏广平、王娟,陕西中医,2002 Vol.23 No.12) 2、靳 x ,男 ,50岁,因“双下肢肿伴恶心乏力加重二天”人院。人院病案号96870。人院时间:1998年5月27日1630pmo患者有“多囊肾”史20余年,平素常觉腰酸乏力,未加重视。自工993年起,患者自觉腰部酸痛加重,且出现下肢水肿,当时查肾功能异常,血肌醉为270pmol/L。此后在门诊间断治疗,效果不显,血肌醉渐上升至500plml/L。此次人院见:神疲乏力,面色晦暗,易疲劳,身肿,以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气促,腰部酸痛,小便短少,夜寐欠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T37.2t ,P 97次尸分,R19次/3},B P18/12.67KPa。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一),双侧中腹部可触及loanx San之包块,双下肢I0凹陷性水肿。人院查肾功能示尿索氮23.S4mmm1/L,血肌酥503.96p}1/L,二氧化碳结合力16.07mmo1/L。人院中医诊断:水肿(肾虚湿浊);西医诊断: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人院后予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每日2次,连续15天,并予利尿、降压、纠酸等治疗,配合对症处理。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逐渐上升,1998年6月5日复查尿素氮14.9丁omol/L,血肌醉145.21- 1/L;6 月10日复查肾功能示:血尿素氮3.7mmo1/L,肌酉f96lun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4mmol/L,水肿、恶心呕吐消失,腰酸好转,痊愈出院。(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刁金囡,四川中医,2004 Vol.22 No.2) 3、念某,男,1.3岁,因患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第二天,出现腹部胀大,腹皮绷紧,腹部脉络暴露,便闭不通,无排气。患儿哭闹不休,经肛门插管减压无效。腹部检查拒按,未能触及肠形粪块。急给附子1g,大黄2g,干姜1g,水煎5m l,灌服,4小时后便通、腹减、神安。(温脾汤治疗婴幼儿急性臌胀、便闭36例,刘宪锋、王秀英,光明中医,2006 Vol.21 No.5) 温脾汤 1、田某 , 男 ,46岁,农民。因腹胀尿少半月余,水肿3个月于2002年4月来院就诊。患者于2001年底出现面浮肢肿,2002年2月底突然腹胀尿少、尿检:尿白+++一++++,血肌醉0.11mmol/L,曾在当地治疗,因未见效而转来本院。患者尿少,全身浮肿,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腰膝酸软,乏力,院腹胀闷,食欲不振,偶有泛恶、口不渴,面色a 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3.2/ lOkPa,化验:尿蛋白十++ +, 24h尿蛋白7g,尿沉涟:红细胞(0-1),上皮细胞(+),血象: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3.8x 1 09/L,血清胆固醇l.lm mol/L,白蛋白lOg/L,甘汕三酣3.43mmol/L,血浆总蛋白38岁L,血尿素氮1.78mmol/L,肌醉O.11mmoVL。诊为急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关格前期,脾肾阴虚。治宜健脾温肾,兼以化浊。以温脾汤加减,药用;太子参25g,淡附片(先煎)log,制大黄Sg,炒白术log,获荃、怀山药各15g,鹿角片5g,炙龟板(先煎)、生龙骨、生牡蛤各20g,紫丹参30g炙甘草5g,生黄蔑25g,汉防已15g. 1个月后,尿少症状改善,水肿消退,尿蛋白减少.血肌醉为o.1 lmmol/L,上方去生黄蔑、汉防已又服药2个月,2002年10月化验:尿蛋白阴性,血清胆固醉4.95mmo1/L,甘油三醋1.12mmo1/L,血浆总蛋白78酬L,白蛋白45酬L,血尿素氮1.78 mmol/L血肌醉0.09 mm.VL。随后2年未见复发,已参加正常体力劳动和生活。(温脾汤加减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25例,刘晓微,中医药学刊,2005 Vol.23 No.12) 2、刘某 ,男 ,64岁,6年前因外伤性肠破裂行修补、引流术。此次因食生冷食物,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肛门排气排便3天入院。查:T37.5t,R20次/分,P 90次/分,BP 14/9 kPa,急性痛苦病容,消瘦,腹部饱满,下腹部有肠形,全腹有压痛,以中下腹为甚,反跳痛不明显,肠鸣音弱,偶可闻及气过水声。经腹部B超、X光检查提示肠梗阻。住院经输液、抗炎、支持、胃肠减压、灌肠等综合治疗5天,症状无缓解。第6天投以加味温脾汤:人参、当归、芒硝(溶服)、积壳、桃仁各10g,大黄(后下)20 g,黄茂30 g,炮附子8g,升麻、没药、干姜、甘草各6g。人参、附子先煎30分钟,入余药煎取300 mL,胃管注入每次60 mL,1小时注入1次。2小时后出现肠鸣大作,阵发性腹痛,6小时后泻下燥便及黑水便数次,顿觉腹痛、腹胀减轻。原方芒硝、大黄减至12g,黄茂加至50 g,继服2剂,诸症完全消失,经X光腹部检查无异常而痊愈出院。(加味温脾汤为主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1例小结,杨东山、杨玉秀,甘肃中医,2005 Vol.18 No.1) 3、刘某,女性35岁。于1995年4月初诊。患者于1994年6月因饮食不洁,突发急性腹泻,1日10余次,在当地西医治疗,诊为急性肠炎,给予口服氟哌酸、痢特灵后症状缓解。但近1年来.每因受寒。饮食不节则腹痛腹泻复发,1日便四五次,便带粘液,无脓血,自服西药抗菌素无效,来我院做纤维结肠镜诊为慢性肠炎。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畏寒,纳呆,腹部胀满,便带粘液,1日四、五次,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脉症合参,此乃脾阳不足,冷积宿垢停肠间,属虚中加实之候,宜温补脾阳,攻下宿积。药用生大黄l0g、党参15g、炮姜6g、制附片l0g、甘草6g、制川朴12g、炒谷、麦芽(各)30g、荆芥炭15g、炒元胡12g。 1日1剂,分早晚服。泻止后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扶正固本。共服药30天.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温脾汤治疗慢性结肠炎41例,居来提、王玲,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 Vol.17 No.2) 三物备急丸 1、男性,12岁,住院号259686。于2003年9月10日因触电倒地后意识不清,家属呼120后送我院,当时心音听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面色紫给、意识不清、双测瞳孔散大均5mm,光反射消失。诊断:电击伤,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于心肺复苏术,患儿出现室颤,用200瓦秒非同步电击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同时给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复苏等措施,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但患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无胃肠蠕动、无肠鸣音。用肥皂水灌肠2次,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大黄30g,煎后分次胃管内注人均未见效。又采取针灸、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的方法也未能奏效,腹部听诊胃肠道仍寂静无声。西医诊断为严重胃肠功能障碍。于2003年9月26日请中医诊治,证见神昏目合、口开舌吐、四肢强直、饮食不化、瞳神散大、苔白水滑,属脱症。元气衰败,胃气也无,但双目微有神,脉虽弱而缓,神气尚存。给予参附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三物备急丸一剂(巴豆2个去皮,生大黄3g,干姜3g)共研细末,加水调至50m1胃管内注入。患儿第2天出现腹泻6次,水样便1 500m1。便潜血阴性。可闻及微弱肠鸣音。2003年9月27日中医辨证腑气已通,又用温补脾胃、理气化痰方:干姜5g 红参5g 获荃5g 陈皮log 半夏5g 白豆弦log 石营蒲5g 郁金5g,每日1剂,共3剂,水煎服。9月29日佐以开窍之法:加苏合香丸,1丸,每日1次。2003年10月3日患儿开始排便排气,为稀便。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粪块。前方加川厚朴5g,杏仁5g,槟榔logo积实5g,白芍5g,每日1剂,共4剂,水煎服。于10月7日患儿腹部出现胃肠蠕动波,左下腹可触及移动性包块,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但较弱。经肛门掏出成形便1500g。前方加木香5g。后又用温中理气通腑之法以畅通肠气,前后近1月,肠蠕动及肠鸣音完全恢复正常,每日鼻饲饮食,二便正常至今。除神志未恢复外,各脏器功能正常。(中药三物备急丸治疗严重胃肠功能障碍2例,赵平、张秋才、王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Vol.24 No.12) 2 、女,27岁,住院号194964。于1998年4月10日行剖腹产术,因肺栓塞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无肠鸣音、无排便排气。鼻饲注人液体不能进人肠道。用普瑞博思l0mg灌肠、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艾灸、针灸强刺激均无疗效,于5月9日中医会诊,证见神昏目合、瞳孔散大、手撒、饮食不人、脉细、呼吸机维持呼吸。诊断:脱症,给予参附注射液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中药丁香9g,沉香3g,煎后胃管内注人未见明显疗效。于5月巧日上午给于三物备急丸一剂(巴豆2粒去皮,生大黄3g,干姜3g)共研细末,加水50m1鼻饲,服药1.5h排干便50g,当日下午排稀便4次约500m1,次日又排稀便3次,共200ml。试进食小米汤50ml,每日2-3次,鼻饲成功。又给于附子15g,干姜log,红豆寇log,杏仁log,川厚朴15g,砂仁log,三七log。肠鸣音渐恢复,排便正常。但终因脑死亡不复,1个月后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同上) 麻子仁丸 1、如 治李 某,女,40岁。大便秘结3年余,常1周一解,便时艰涩,形如羊屎,量少伴左下腹疼痛,小便短赤,口干苦,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便秘(热秘),治宜清热导滞,润肠通便;药用:麻子仁3兔,大黄log,厚朴、积实各12g,炒白芍9g,郁李仁、生地黄各15g,玄参、麦冬各10g。上方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药后症减,大便偏干,1一2日一行,左下腹偶痛,小便调、纳可、寐较差,舌红,苔微黄,脉弦,再以前方加减治疗2月余,大便转正常。(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便秘200例,赵大方、赵浩然,辽宁中医杂志,2006 Vol.33 No.5) 2、李某,男,74岁,干部。患2型糖尿病11年,一直服用美比哒和美迪康两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7~8mmol/L,近1年来自觉小便频数,夜间为甚,每晚要起床6~8次,严影响睡眠,同时伴有大便秘结,3d1次,血糖升至11~13mmol/L,虽加大降糖剂量,(美比哒每日用至15mg,美迪康每日1500mg)血糖仍无法控制,建议其改用胰岛素,但患者忧其麻烦,不愿意采用,随求于中医治疗。就诊时症见患者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口干,舌质淡,苔略黄腻,脉关部略滑,尺部重按无力,空腹微量血糖12.8mmol/L。诊断为脾肾亏虚,胃热蕴结消渴病。在维持以瑞易宁2.5mg,每天1次二,甲双胍250mg,每天2次,在治疗基础上,以麻子仁丸加减:麻子仁30g,枳实、厚朴、杏仁、白芍各10g,肉苁蓉20g,大黄、肉桂6各g。上药服用3剂后,大便开始通畅,小便减为3次。10剂药后大便,每日1次,小便每晚1至2次。30d后,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恢复至6.8mmol/L。(麻子仁丸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40例,全世建、黎同明、刘妮,陕西中医,2005 Vol.26 No.12) 3、王某 ,女 。54岁,2001年8月初诊。大便秘结5年。患者5年前因患急性泌尿系感染,用抗生素治疗20余天,尔后出现大便下结、5~6天1次。前医诊为习I性便秘,曾屡服果导片、番泻叶等通便泻下药物,可暂时收效,停药则便秘依然。患者平素家庭不睦,常因情绪紧张而便结。诊见:大便5天未解,烦躁,胁腹闷胀,时隐痛,欲便不能,口苦口干,五心烦热,纳差少寐,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郁气滞,郁而化热,传导失司。治宜疏肝解郁,润肠泄热通便。处方柴胡12g,火麻仁15g.白芍20g积实、莱茄子、苦杏仁、大黄、厚朴各IO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服。服2剂后大便1次,腹胀痛明显减轻。服4剂后,又解大便1次,纳食已馨,胁腹胀满基本消失。守方续服14剂,每天大便I次,便软畅利诸症消除。为巩固疗效,嘱服逍遥丸半月,调情志。和饮食,适当运动。随访半年未复发。(麻子仁丸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32例,宋素青,新中医,2003 Vol.35 No.7) 济川煎 1、池某,男,55岁,1997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五年,近一月来自感头晕目眩,耳如蝉鸣,乏力懒动,食纳欠馨,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清长,手足怕冷,舌淡,脉沉细。证属肾精亏虚,腑气不通。治宜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用济川煎加杜仲10g、仙灵脾15g,枸杞子15g。服三剂药后大便通畅,眩晕、腰膝酸软较前好转,惟耳鸣不减。守方续服一周后耳鸣渐少,大便趋于正常,守方加减连服三月,诸症消失而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董飞侠; 济川煎临证验案三则 [N];中国中医药报; 2004年) 2、卢某,女,45岁。1998年8月5日初诊。主诉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十年余。患者焦虑,见水思尿,每日小便频数,夜晚加剧,伴尿急、尿灼热、尿痛,少腹坠胀不适,大便秘结,遇劳及性生活后症状均有所加重,舌质淡,苔白,脉细,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清洁中段尿培养阴性,诊断为尿道综合征。辨证属肾阳亏虚,肾失气化。治宜温肾通阳,予济川煎加柴胡10g、黄芪15g、白术15g、党参10g。服药一周,诸症消失,续服一月,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林老先生快70 岁了,身体状况还马马虎虎,只是有个老毛病一直困扰着他,那就是便秘。算起来林老先生的便秘史已有好几年了,一直都是这样,几天都不解大便,大便时不得不用力使劲地挣,好不容易挣、出一点点儿,粪质干燥坚硬,像羊屎一样,迫不得已时还用手抠。最令人恼火的是林老先生患有痔疮,解一次大便就要流一次血,搞得他身体非常虚弱,脸色苍白,腰膝酸软。林老先生不得不四处求医,也不知吃过多少大黄、芒硝,也不知喝了多少番泻叶水,开始还能解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后来却毫无效果。终于,林老先生遇到了一位老中医,让他天天熬 苁蓉 粥喝,算是解决了 kf司题。 双蓉粥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去中药店购买300 克苁蓉,分成10份,每天使用30克。制作时,将30 克煎蓉放人砂锅内加水500 毫升,待煎蓉煮烂后去渣,再故人粳米50 克,煮成粥后加入葱、姜适量即可服用,每日1次,10 天为一疗程。林老先生照此服用,第一疗程则便秘缓解,第二疗程则趋于正常,第三疗程则基本痊愈。林老先生心里很高兴他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了精神,面色红润,腰膝也不酸软,连多年的腿脚抽筋也消失了。 十枣汤 1、曹师案  张任夫先生 初诊二十四年四月四日 水气凌心则悸:积干胁下则胁下痛,冒于上膈则胸中胀,脉来双弦。证属饮家,兼之干呕短气.其为十枣汤证无疑。 炙芫花五分 制甘遂五分 大戟五分  上研细末.分作两服。 先用黑枣十枚煎烂,去渣,人药末,略煎和服。 佐景按 张君任夫,余至友也。先患左颊部漫肿而痛,痛牵耳际,牙内外缝出脓甚多。余曰:此骨糟风也。余尝以阳和汤治愈骨槽风病多人,惟张君之状稍异,大便闭而舌尖起刺,当先投以生石膏,凉膈散各五钱,后予提托而愈。越日,张君又来告曰:请恕烦扰,我尚有宿恙乞诊。曰:请详陈之。曰:恙起于半载之前,平日喜运动蹴球,恒至汗出浃背,率不易衣。嗣觉两胁作涨,按之痛。有时心悸而善畏,入夜,室中无灯炬,则惴惴勿敢入,头亦晕,搭车时尤甚。嗳气则胸隔稍舒。夜间不能平卧,平卧则气促,辗转不宁。当夜深人静之时,每觉两胁之里有水声漉漉然,振荡于其间。……余曰:请止辞,我知之矣。是证非十枣汤不治,药值甚廉,而药力则甚剧。君欲服者,尚须商诸吾师也。君曰:然则先试以轻剂可乎?曰:诺。当疏厚朴,柴胡、藿、佩、半夏、广皮、车前子、茯苓、清水豆卷、白术等燥湿行气之药与之。计药一剂,值银八角余。服之,其效渺然,张君曰:然则惟有遵命偕谒尊师矣。 翌日,余径叩师门,则师诊视张君甫毕,并在立案矣。走笔疾书,方至脉来双弦之句。余问曰;先生,是何证也?曰:小柴胡也。予曰:不然,柴胡之力不胜,恐非十枣不效。先生搁笔沉思,急检《伤寒论》十枣汤条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执水执水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乾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因问张君曰:君气短而乾呕乎?曰:良然。师乃顾谓余曰:尔识证确,所言良是也。师乃续其案而书其方,即如上载者是。 又按《金匮》曰: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又曰: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余尝细按张君之脉,觉其滑之成分较多,弦则次之,沈则又次之。以三部言,则寸脉为尤显,与寸脉主上焦之说适合。以左右言,则左脉为较显,盖张君自言左胁之积水较右胁为剧也。 今当报告张君服汤后之情形。张君先购药,价仅八分,惊其值廉。乃煮大枣拾枚,得汤去滓,分之为二。入药末一半,略煎,成浆状物。其夜七时许,未进夜饭,先服药桨,随觉喉中辛辣,甚于胡椒。张君素能食椒,犹尚畏之,则药性之剧可知。并觉口乾,心中烦,若发热然。九时起,喉哑不能作声,急欲大便,不能顷刻停留,所下非便,直水耳。其臭颇甚。于是略停,稍进夜饭,竟得安眠,非复平日之转侧不宁矣。夜二时起,又欲大便,所下臭水更多,又安眠。六时,又大便,所下臭水益增多。又睡至十时起床,昨夜之喉哑者,今乃愈矣。且不料乾呕,嗳气,心悸,头晕者恙均减,精神反佳。张君自知肋膜炎为难愈之疾,今竟得速效如此,乃不禁叹古方之神奇!次日中午,喉间完全复原。下午七时,夜膳如常。九时半,进药,枣汤即前日所留下者。药后,胃院甚觉难堪,胃壁似有翻转之状,颇欲吐,一面心烦,觉热,喉哑,悉如昨日,但略差可。至深夜一时,即泄水,较第一夜尤多。翌晨,呕出饭食少许,并带痰水,又泄臭水,但不多矣。至午,喉又复原,能进中膳如常,嗳气大除,两胁之胀大减。惟两胁之上(乳偏下)反觉比平日为胀。张君自曰,此胁上之胀,必平日已有,只因胁下剧胀,故反勿觉。今胁下之胀除,改胁上反彰明耳。而胆量仍小,眼目模糊,反有增无减,但绝无痛苦而已。 二诊 四月六日 两进十枣汤,胁下水气减去大半,惟胸中尚觉胀懑,背痠,行步则两胁尚痛,脉沈弦,水象也。下后,不宜再下,当从温化。 姜半夏五钱 北细辛二钱 干姜三钱 熟附块三钱 炙甘草五钱 菟丝子四钱 杜仲五钱 椒目三钱 防已四钱 【按】师谓十枣汤每用一剂已足,未可多进。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四五是也。又谓甘遂大戟皆性寒之品,故二诊例以温药和之。此方系从诸成方加减而得,不外从温化二字着想。惟据张君自言,服此方后,不甚适意。觉胁上反胀,背亦不舒,目中若受刺,大便亦闭结。按此或因张君本属热体,而药之温性太过欤?三诊四月八日前因腰痠胁痛,用温化法,会天时阳气张发,腰胁虽定,而胸中胀懣,左胁微觉不舒。但脉之沈弦者渐转浮弦。病根渐除,惟大便颇艰,兼之热犯脑部,目脉为赤,当于胸胁着想,用大柴胡汤加厚朴芒硝。 软柴胡三钱 淡黄芩三钱 制半夏三钱 生川军三钱后下 枳实三钱 厚朴二钱 芒硝钱半冲 【按】张君言:服药后,夜间畅下四五次,次日觉胁背均松,胸中转适,精神爽利。诸恙霍然。 2、 师曰 宋子载之妻年已望五,素病胸膈胀痛.或五六日不得大解.夜睡初醒,则咽燥舌干.医家或以为浮火,或指为肝气。花粉.连翘.玉竹、麦冬.山栀之属.多至二十余刑;沉香.青皮.木香,白芍之属.亦不下十余方。二年以来.迄无小效。去年四月,延余诊治。余诊其脉双弦,曰:此痰饮也。因用细辛干姜等,以副仲师温药和之之义:宋见方甚为迟疑。曰:前医用清润之品,尚不免咽中干燥,况于温药?余曰:服此当反不渴.宋口应而心疑之。其妻毅然购药,一剂而渴止.惟胸膈胀痛如故,余因《金匮》悬饮内痛者用十枣汤下之。遂书:制甘遂—钱 大戟—钱 炙芫花—钱 用十枣浓煎为汤,去滓令服,如《金匮》法,并注明每服一钱。医家郑仰山与之同居,见方力阻,不听,令减半服之,不下,明日延余复诊。知其未下,因今再进一钱, 日晡始下。胸膈稍宽。然大便干燥,蓄痰未下。因令加芒硝三钱,使于明早如法服之.三日后复延余复诊,知其下甚畅.粪中多痰涎。遂今暂行停药,日饮糜粥以养之。此时病者眠食安适.步履轻捷.不复如从前之蹒跚矣。后一月,宋又延余诊治,且曰:大便常五六日不行.头面、手足.乳房俱肿,余曰:痰浊既行,空隙之处,卫气不充,而水饮聚之。《金匮》原有发汗利小便之法以通阳气。今因其上膈壅阻特甚,且两乳胀痛,不得更用缓攻之剂,方用:制甘遂一钱大戟末一钱王不留行二钱生大黄三钱芒硝三钱一泻而胀痛俱止。宋因询善后之法,余因书:苍术一两白术一两炎甘草五钱生麻黄一钱杏仁三钱令煎汤代茶,汗及小便俱畅。即去麻杏,一剂之后,永不复发云。 余按十枣汤一方,医家多畏其猛峻,然余用之屡效,今存此案,非惟表经方之功,亦以启世俗之蔽也。 舟车丸 1、张子和治一僧人,因阴雨卧湿地,一半手足皆不随,若遇阴雨甚,病转加。诸医皆作中风偏枯治之,用当归、白芍、乳香、没药之类,久反大便涩,风燥生,经岁不已。张以舟车丸下之三十余行,去青黄沫水五升,次以淡剂渗泄之,数日手足皆举。张曰:夫风湿寒之气合而成痹,水痹得寒而浮,蓄于皮腠之间,久而不去,内舍六腑。曰:用去水之药可也。水湿者,人身中之寒物也,寒去则血行,血行则气和,气和则愈矣。 2、李士材治何太学,夏月好饮水,一日候文宗发放,自晨抵暮,为炎威所迫,饮水计十余碗,归寓便胀闷不能食,越旬日,腹如抱瓮,气高而喘。诊之,皮薄而光,水积不化也。且六脉坚实,其病暴成,法当利之。遂以舟车丸,每服三钱,香薷汤送。再剂,二便涌决如泉。复进一钱五分,腹减如故,用六君子汤十帖而愈。 3、陈三农治一妇,患眩晕腰痛,过寅卯二时,则日夜昏迷,不省人事,身如在浮云中,脉细数弦滑。细为湿,数为热,弦为饮。湿热痰饮,留滞胸膈,随气升降,上涌则为眩晕,下坠则为腰痛,痰饮沃心包,致窍不通,故昏不省人事。至巳午时,心火助其湿热,鼓击痰涎,故昏痴益甚也。此必痛饮所致,叩之果然。遂以稀涎散涌酸臭痰数升,仍以舟车丸泄如漏屋水者五六次,诸症均愈。 黄龙汤 1、王氏子,于四月间患感冒昏热,喘胀便闭,腹中雷鸣,服硝、黄不应。脉之气口弦滑,按之则芤,其腹胀满,按之则濡。此痰湿挟瘀浊阴固闭之候,与黄龙汤去芒硝,易桂、芩、半夏、木香,下瘀垢甚多。因宿有五更咳嗽,更以小剂异功加细辛润之。大抵腹中奔响之症,虽有内实当下,必无燥结,所以不用芒硝,而用木香、芩、半也。用人参者,借以资助胃气,行其药力,则大黄辈得以振破敌之功,非谓虚而兼补也。当知黄龙汤中用参,则硝、黄之力愈锐,用者慎之。 2、曹某 , 女 ,63岁,2003年4月28日初诊。2年前发现右手用力时有颤抖、不能持物,右下肢乏力,不能行走,头昏,大便秘结,6-8日一行,腹部胀满,不欲饮食。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头颅CT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而诊为中风。长期口服果导片及中成药效果不明显。现右手时有颤抖,舌颤,表情呆滞,行走及翻身困难,腹胀,不欲饮食,大便1周未行。查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肌力V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细弦。诊断为帕金森病。证属热结里实,气阴不足。治以泻热通便,滋阴益气。方用新加黄龙汤加减。生地、玄参、麦冬、当归各15g,人参(另煎)、芒硝(冲服)各3g,生大黄log,海参2条,姜汁2匙(冲服),生甘草6g。煎汤200ml,分2次服。服1剂后大便通,再以上方去人参、大黄、芒硝,加党参20g,黄茂、珍珠母各30g,白僵蚕、全蝎、红花、石营蒲、肉从蓉各log,葛根15g。水煎,日1剂,分2次服。随症加减调治半年,同时口服美多巴、安坦。大便恢复正常,右侧肢体乏力好转,能自行翻身及下床行走,无腹胀,饮食正常。(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便秘28例,王传兰,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 Vol.21 No.10) 3、患者,男,63岁,便秘3年,加重半月。3年来,患者便秘反复发作,大便3~5日一行,大便偏干,排出不畅,排便时汗出明显,腹部胀满不适,便后自觉气短乏力,神疲懒言,伴口燥咽干,喜冷饮,口臭,潮热盗汗,心烦寐差,头晕耳鸣。自服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半月前因劳累后便秘加重,排便时努挣不出,腹部胀满而硬,口臭且时有呃逆,咽干,渴喜冷饮,睡眠差,舌淡少津有裂痕,苔黄燥,脉细沉取无力。该患者年老劳累,正气渐亏,燥热内结日久,耗伤阴液,故该病证属气阴两虚,燥热内结,治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方选新加黄龙汤加减,方药如下:生地:15g,玄参15g,麦冬30g,西洋参另煎,兑服10g,生大黄6g,芒硝3g,当归10g,川连10g,生姜汁兑服2匙,甘草6g。上药水煎服,日1剂,分温2服。服3剂后,大便得下,腹胀减,仍大便偏干,咽燥呃逆。予上方去芒硝,加玉竹10g、沙参10g、麻仁10g。再服5剂,大便通畅,腹胀缓解,但时有便后汗出,口舌干燥症状,此温病下后胃阴亏虚所致,宜予益胃汤加减服之,方药如下:沙参10g,麦冬30g,生地15g,玉竹10g,麻仁10g,川连6g。上药水煎服,加冰糖15g,日1剂,分温2服。5剂后,患者诸症得解,复如常人。(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老年性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体会,叶海东、刘宇,北京中医,2004 Vol.23 No.5) 增液承气汤 1、 (增液承气汤治疗肠梗阻1例,王安生,甘肃中医,2006 Vol.19 No.10) 2、绳某,男,46岁,干部。混合痔术后第4d开始发热(体温37. 8^-38. 7℃之间),清晨较低,午夜加重,伴口干、口臭,腹胀,纳差,大便4d未解,小便量少、色黄,查血、尿、粪RT正常。用抗生素3d无效。经生理盐水灌肠后大便不多,体温略降复升,矢气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而燥,脉细数。中医诊断为发热,证属阳明热结,阴液亏损,治法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予以增液承气汤化裁。处方:、芒硝、玄参、权实各12g,麦冬、莱旅子各15g,麻仁、瓜萎仁各20g,川朴、炒大黄各log,生地、白芍各30g,川连6g。上方两剂后阴液来复,燥屎得下,热退病愈。(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肛肠病术后发热43例,梁靖华、张小侠、张洁、杨永玲、贺向东,陕西中医,2006 Vol.27 No.3) 3、王 x x , 女,1岁半,1995年5月16日诊。患者4天前发病,在当地医疗站就诊,测体温38'C,用小儿安口服治疗无效,改用肌肉注射安基比林及青霉素,治疗2日无效,体温继而上升至3990,立即送进城住院治疗。经某医院西医儿科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肺炎。曾先后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菌素静脉滴注治疗2日无效,体温继而升至42 cC,且出现神昏不语、牙关紧闭、抽风(抽风时口吐黑色泡沫)等邪陷心包,内陷厥阴之症状。查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无异常。5天未解大便,燥屎内结不通,邪无出路。证属阴津渐竭之危重证候。热结阴亏,燥屎不通,治当甘凉濡润,软坚降泄。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味:玄参、生地、麦冬、浙贝、白芍各5g,全瓜篓、厚朴各3g,羚羊角1g,钩藤、杭菊各2g,大黄、芒硝各1g,水煎服,1日1剂。服1剂后,邪陷心包,内陷厥阴之症状缓解。服第2剂后,大便通,热邪去,体温下降至37'C。继用养阴健脾补肾之法,用增液汤加味: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各3g,淮山药、获荃、芭仁、芡实、党参各5g,黄蔑log。连服2剂患者康复。(增液承气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8例,杨端芬,四川中医,2001 Vol.19 No.3) 1
本文档为【08 泻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15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4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