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FID第3章 RFID的无线通信原理

RFID第3章 RFID的无线通信原理

举报
开通vip

RFID第3章 RFID的无线通信原理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协议及系统设计第三章RFID无线通信原理本章内容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3.2信号的电压与能量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3.4反向散射机制与标签编码3.5链路预算3.6天线增益与极化对传输范围的影响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3.8小结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RFID技术指是利用无线电波通信来识别RFID标签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非视距、无接触的识别。一个RFID系统中通常需要包含RFID标签、RFID阅读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天线。工作流程如图3.1所示终端控制阅读器发出查询命令阅读器对查询命令...

RFID第3章 RFID的无线通信原理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及系统设计第三章RFID无线通信原理本章内容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3.2信号的电压与能量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3.4反向散射机制与标签编码3.5链路预算3.6天线增益与极化对传输范围的影响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3.8小结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RFID技术指是利用无线电波通信来识别RFID标签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非视距、无接触的识别。一个RFID系统中通常需要包含RFID标签、RFID阅读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天线。工作流程如图3.1所示终端控制阅读器发出查询命令阅读器对查询命令进行编码和调制,并通过阅读器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天线将查询信号利用无线信道发送给标签,并被RFID标签内嵌的微型天线接收到当末各RFID标签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某一阈值,标签将被激活并对阅读器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根据阅读器的查询信号,标签生成带有特殊标志的返回信号,编码调制后返回给阅读器天线;阅读器端利用阅读器天线不断扫描识别区域而获得标签返回的标识符阅读器对标签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工作并将其解码信息传输给后台程序进行进一步处理。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和动量,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无线信道干扰?无线通信并非有线信道可靠,会产生干扰,解决办法就是将各种无线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中传输。但无线频谱分配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将各种无线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中传输。3.1射频频谱与电磁信号传输典型的RFID工作频率包括低频125KHz-134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Hz-960MHz(915M)以及微波2.4GHz和5.8GHz低频信号由于波长较长,拥有较好的衍射能力,通常可以绕过大多数障碍物传输,但穿透力较差。低频和高频的RFID标签往往采用电感耦合的技术通信,其通信距离短也正是因为磁场能量是按照距离的立方这个速度进行衰减的超高频和微波采用电磁发射原理,其能量是按照距离的平方这个速度进行衰减的。3.2信号的电压与能量变化电场可以通过电压或电流的时间函数来描述其变化方式,我们认为电场的电压一般可以转化为正弦波的描述形式能量大小用功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场,可以用微积分计算一个周期的电流能量,再除以时间。v0为峰值,R为负载的电阻,Pav为平均功率3.2信号的电压与能量信号处理问题中,相对变化更值得关注。现实应用中,信号功率根据环境不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使用分贝(dB)代替瓦特(W):分贝是相对的,描述具体功率时需要加入参考功率,常用的是1毫瓦特(mW),此处分贝大小为dBm对数性质lg(a.b)=lg(a)+lg(b)所以相应的乘法转换为加法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等幅波(ContinuousWave,CW):一个简单的,频率、相位、振幅不发生变化的周期正弦信号。它无法携带信息,也叫载波信号。需要携带数据时,需要在这样的周期信号上进行调制:m(t)含有基带信息,余弦为载波。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当m(t)也是正余弦信号时,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这种正弦调制将信号分为两个信号,称为边带,一个频率高于载波(公式第一项),一个低于载波(公式第二项)。这表示在某个信号经过调制之后,得到的信号频谱将会变宽,包含载波频率周围的一段频率。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对RFID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一般执行的是数位调变(DigitallyModulated)。通断键控(On-OffKeying,OOK),对“1”保持高功率,“0”保持低功率。对于某个实际的二进制串将会转化为一段功率或高或低的电磁波。OOK是否有问题?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OOK对于RFID被动标签,数据位是0时能量低,无法激活标签,导致工作不正常。在调制之前对二进制数串进行编码。脉冲间隔编码(PIE):“1”:输出长时间的高功率跟随短暂的低功率“0”:输出短暂高功率跟随短暂低功率缺点:二进制0其传输速率会比二进制1的传输速率快很多如何处理?3.3阅读器信号的调制与复用频分多址(FDMA)技术,要求不同应用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传输信息,而接收端接收器仅获取相应频率信号来进行解调,而得到所需传输的数据。例如:ALR-9900阅读器,其工作频率是902.75MHz—927.75MHz,在处理FDMA时阅读器将此段频率平均分成50个频道,每个频道500KHz频率范围,阅读器通过和标签在指定频率范围内通信来减少和其他信号之间的冲突。但虽然FDMA从理论上解决了多种信号冲突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注意阅读器的部署,周围空间中其它信号干扰等情况,以保证RFID阅读过程成功完成。例如阅读器A在频道10监听标签信号,阅读器B在频道11发送请求信号,阅读器A很难听到标签信息3.4反向散射机制与标签编码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信号发射器中的电流通过天线辐射出无线电磁波,形成变化的电磁场,在接收器天线线圈感应到变化的电磁场,而在线圈内部产生电压,如果接收器的天线是通过某种负载连通的,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任何物体在接受到某个电磁波之后会同样传输这样一串电磁波。接受器调制后辐射的电磁波能返回到传输器的天线中,并产生能被识别的信号,叫做反向散射信号。3.4反向散射机制与标签编码接收器在某一时刻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向量是空间中各种信号的矢量叠加如下图所示,叠加导致了不确定性,如果想利用反向散射机制,就必须设计某种编码机制使得接收器能够根据这些变化识别信号,而不关心信号的相位或振幅。3.4反向散射机制与标签编码目前,标签编码方式都是基于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标签变化进行计数,或基于标签状态变化频率。属于频移键控(FSK)的变种。“1”可能是1ms内标签状态的100次转变。“0”可能是1ms内标签状态的50次转变。3.5链路预算标签通过反向散射机制获得能量,大致过程如右上图所示。标签到阅读器回路的过程按照右下图所示。在无线传输中,完成将传输数据成功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需要的能量一般被称为链路预算在RFID系统中可分为阅读器到标签的通信(前向链路预算)过程和标签返回信号的过程(反向链路预算)本节将对这些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以及损耗过程进行具体分析。阅读器传输能量路径损耗标签激活能量3.5.1阅读器传输能量实际应用最大传输能量不能超过1W频率大多RFID设备工作在ISM频段功率阅读器的功率往往被限定在某个安全范围3.5.2路径损耗路径损耗:指在传输过程中,传输器实际发送的能量和接收器实际接收到的能量之间的差异。假设天线传输是各向同性,即天线向各个方向均匀辐射能量。如右图所示。标签实际接收到的能量,和区域内穿过标签的天线能量密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距离越近以及辐射穿过标签天线面积越大,接收到的能量越多。这个区域被称为标签天线的有效孔径(EffectiveAperture):实际通过标签天线的电磁波面积。 3.5.2路径损耗对有效孔径是的天线而言,接收能量密度为平面波时,接收能量为:= 在各向同性天线的实例中,距离处的能量密度是传输能量在标签处接受到的能量为:为915MHz信号对应的波长。例如:在距离1m的位置,球面面积12.6m*m当传输1W的时候,标签实际接收到的能量为7*10-4=0.7mw(-1.6dBm)1W是30dBm,路径衰减-32dBm 3.5.3标签激活能量在标签读取阶段,标签需要10~30W的能量来激活电路。而目前能量利用率只有30%,所以,标签要获取30~100W。由于阅读器提供的最大能量是1W(30dBm),芯片这里设置的阈值为100W(-10dBm),所以路径损耗的最大值为40dB。按照前面的公式计算采用全向天线,915MHz的系统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不到3m 右图绘制了一条起点在(1m,-1.5dBm)斜率是-20dB/10m的直线来表示前向链路的衰减模式。3.5.3标签激活能量在上图中标签接收到的能量-10dBm,但内部IC芯片工作的能量开销以及调制的能量损耗,反射的能量要小于接收的能量,假设利用大约有-5dBm的衰减由于阅读器识别所需能量对不同标签表现不同,假设较为合理的阈值-75dBm。可以根据前向链路能耗图绘制反向链路的能量损耗图。如右图所示,为前向和反向链路能量消耗。阅读器天线接收端获得的能量是-55dBm,比阅读器所需要的能量高20dBm,理论上阅读器在29m远的地方获得的能量才可能低于信号阈值。从反射链路接受到的能量与距离四次方成反比: 3.6天线增益与极化对传输范围的影响3.6.1天线增益的影响对于输出为1W的RFID阅读器,在全向天线的作用下只能传输2-3m的距离,在标签分布在阅读器四周的应用中比较有利。现实场景中,阅读器会被安排在某个区域的边缘,而标签则被大量放置在该区域中心附近,并且标签构成的区域只在阅读器能够辐射到的某个角度区域内。如果能够让天线将能量集中于一个方向辐射,就可以更加充分利用这些传输能量,使能量利用率最大化3.6.1天线增益的影响将能量集中于一处进行辐射的天线,叫做定向天线。对于RFID应用场景,定向天线充分地利用这些传输能量,使得能量利用率最大化,而减少不必要区域的扫描能量浪费。右图为定向天线的辐射模型。对于相对于天线中心方向的任意角度d,曲线边缘代表着天线在此方向上辐射的能量密度。3.6.1天线增益的影响某个方向d上的辐射强度和平均到各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的比例称为该方向上天线的定向增益。该方向上的辐射效率也就是该天线的功率增益,也叫做放大系数G(powergain)天线增益: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功率辐射密度最大的方向上获得的能量与全向天线该方向上获得能量的比值。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并不是说天线可以主动增加信号能量,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分配。对于定向天线而言,如需更高的功率增益,信号辐射的范围也就相对越窄,如右图所示。假设所有能量都均匀地分布在波束立体角为Ω的光束内,光束外没有任何能量。3.6.1天线增益的影响右图是商用RFID阅读器的定向天线极坐标辐射图。其中的曲线是以对数模式描述各个方向的能量增益大小。3dB对应的波束宽度,图中所示大约为72°,即1.25弧度,所以对应的光束立体角为(1.25)2=1.6,天线的增益大约为3.6.1天线增益的影响并非所有的天线都能够拥有很好的方向性,其中一种方向性不特别显著的天线就是偶极天线。偶极天线并不向轴线辐射信号,而是均匀的向和轴线垂直的各个方向辐射。如右图所示。相对偶极天线的增益比相对全向天线的增益要小2.2dBdBi和dBd是功率增益的单位,两者都是相对值,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一般认为dBi和dBd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的值比dBd用表示的值要大2.23.6.1天线增益的影响通过天线的增益和传输能量,可以计算出利用全向天线,来达到定向天线所指向方向的最大增益效果时所需要的输入能量,这个能量称为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EIRP常被或明确或含蓄地用来规定无线操作上的能量限制。例如FCC规定在美国地区,某个无照传输器可以传输1W能量的信号,同时可以使用6dBi的天线;天线增益增加1dB,传输能量就需要减小1dB。实际上,FCC是规定EIRP不超过36dBm(30dBm+6dBi)。3.6.1天线增益的影响右图为初始能量1W的传输信号,使标签位于定向天线增益最大方向上时,6dBi天线增益的效果图。前向链路的传输距离从3m增加到6m。能量损耗是伴随距离平方速度下降。反向链路的效果?3.6.1天线增益的影响有效孔径:G表示天线增益收发能量与距离关系:Friis方程式前向链路与反向链路能量开销:3.6.1天线增益的影响定义标签所需的最小能量则前向链路传输范围:定义阅读器端解调信号所需的最小信号能量则反向链路链路传输范围:3.6.2线性极化与圆极化极化是RFID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天线参数,电磁波是在空间直线传播的。右图中电磁矢量表示电磁场的方向电场和磁场方向相互垂直,而场的方向永远是和其传播方向垂直的,像这样波的震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被称为横波,电场就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上下移动电子。电场的方向决定其极化方向。极化方向始终固定的极化方式也被称为线性极化。3.6.2线性极化与圆极化电磁场的方向可以随时间发生变化当电磁场方向随时间绕传播方向的轴旋转而不改变其场强大小,获得的就是类似线性极化的圆极化辐射。通过简单的矢量叠加过程,我们可以把纯圆极化转化为线性极化的叠加3.6.2线性极化与圈极化圆极化的电磁波作用于线性极化的天线时,类似之前的分解过程,只有和导线指向的电场分量能产生电势,而垂直的分量将没有效果。双偶极子:主要是通过同时安置两个正交的天线在标签上来达到吸收不同方向能量的目的。对于线性极化,我们只需要乘以某个三角正弦变量即可表示其分量,这里用极化方向和接收天线方向夹角表示,如右公式所示。对于商业天线,内部结构无法获得,其处理过程则更加麻烦,需要阅读相关说明文档,或者用相关的线性计划标签测试获得。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以上都是在理想环境下进行的相关计算,实际环境中总是充满各种噪声和干扰。阅读器自身信号的散射,折射后形成的干扰信号,不是简单的能量叠加,而是每个点电势的累加,结果不可预知,即:多径效应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一束阅读器的电磁波和其从地板以及墙壁返回的两束折射波叠加,若折射波拥有原电磁波能量的1/10,则我们获得的叠加电势将是:其中表示折射波与原电磁波之间的相位差,而ν表示折射波振幅和原电磁波振幅的比值。Vdir=1,而vr12=vr22=110,相位差取决于电磁波传输距离的长度,长度增加波长的1/4,相位改变90°。 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考虑最坏情况,当相位差为0°时可以得出叠加电势:当相位差为180°时可以得出叠加电势: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在RFID系统中,地面的反射干扰是十分严重的,混凝土折射率高达2.5。因此,RFID天线一般放置在离地面1-2m高的位置影响识别效率的还包括入射角度和极化方式。垂直极化的波在辐射到水平地面上在某个称为布鲁斯特角上可以达到没有反射的效果,如右图所示。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垂直极化的信号能量衰减比较规律,而水平极化的信号能量则会更多地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线性极化的阅读器在使用垂直极化天线时,能够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水平极化的天线将可以识别更远的标签3.7真实环境下的信号传输障碍物的影响,对于超高频RFID系统中,典型的电磁波波长大约32cm,与环境中的大部分障碍物尺寸是在同一个数量级,不仅需要考虑反射,还需要加入衍射特性。在RFID应用中,当障碍物足够小,或者传输器与标签距离障碍物距离足够大,阅读器总是可以绕过障碍物识别标签,而障碍物过大或距离过小依旧会影响识别效果。3.8RFID无线通信原理小结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的RFID系统,首先需要考虑RFID载波频率的选择。避免冲突是RFID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超高频信号适合长距离识别,而低频信号适合短距离应用。对于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编码情况也需要慎重选择。被动和半主动标签,编码后需仍能提供稳定能量;在较复杂的无线环境中,抗干扰能力要强。链路预算是关系到RFID系统适用范围的重要参数。最大传输功率,信号衰减和路径损耗,标签的激活能量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远距离传输,考虑到链路预算的距离限制;近距离通信,降低传输功率来降低通信距离。3.8RFID无线通信原理小结为了适应更加广泛的应用需求,天线的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全向天线,定向天线虽然减小了覆盖,但是提供更远的通信距离,从而扩大应用的适用范围;而天线的极化使得标签可以避免遭遇标签天线极化方向与电磁波垂直而导致无法识别信号的情况,因此圆极化大大增加了RFID系统的适用性。RFID系统是运行在实际环境中的,其传输干扰也比理论分析复杂许多。如现实的噪音、障碍物阻挡、信号吸收、信号散射、多径效应等等。噪音阻碍信号的识别与传输,信号吸收影响RFID系统的传输距离,而信号散射使得RFID信号识别不稳定,某些原本不应该覆盖的区域可能会被误读取,多径效应则会造成信号强度的不稳定变化,造成标签识别范围的不稳定
本文档为【RFID第3章 RFID的无线通信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3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5-11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