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I)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I)

举报
开通vip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I)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1) 一、[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致虚妹丈 [明]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 ①被...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I)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1) 一、[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致虚妹丈 [明]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 ①被:遮盖。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6分) (1)[数] 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2)[及] 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3)[就] 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又 松 竹 影 交 加 翠 影 被 面 月 光 落 酒 杯 中 波 动 影 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3分) [示例] 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 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衢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水素女 [东晋] 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 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愍(mǐn):同情、可怜。③权:暂且、姑且。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 (端) 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________(只填写序号)。(2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③后任至令长云。④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4.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河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注】 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物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儿自去国至今(      ) (2)求学宜先刻苦(      ) (3)特汝不应若是耳(      )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7·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 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闻之(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答应) D.王且何利(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7·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清官周忱 [明] 焦 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 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虏,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里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案(      ) (2)恐(      ) (3)谢(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7·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客见赵王①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②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痈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 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亲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故至今不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然 而 王 不 待 工 而 与 建 信 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7·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①,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②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力拔山兮气盖世(      ) (2)虞兮虞兮奈若何(      ) (3)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____________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1分) 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7·南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明老人记 [清] 陆陇其 ①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②伯仲叔季②,列肆共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③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摴蒱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萃》,有删改) 【注】 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摴蒱(chūpú):同“樗蒲”,古代一种游戏。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及四子长(      ) (2)方得侍奉颜色(      ) (3)则明日蚤餐季(      ) (4)老人每食毕(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4分) (1)第②段中“率以为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率以为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儿子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传统美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7·咸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2.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3.下列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余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7·镇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 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 (3)上感悟,遽起(      )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宋先生其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__________________等缺点。(2分)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17·扬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 崔 铣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②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③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④,得二从子。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⑤。”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 ①铨:量才授官。②白:告诉。③内:通“纳”,放进。④求太监后:寻找太监的晚辈。⑤贾(gǔ):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恚而语女曰(      ) (2)内所著披袄中(      ) (3)予佐尔贾(      ) (4)出珠授之(      ) 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而固吝者何? A.学而时习之(《论语》) B.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3.翻译句子。(6分) (1)公屡促之,必如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概括一则事例,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2017·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月 食 [明] 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 【注】 ①虚器:空的器皿。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与地、日为一线(      ) (2)不得借光(      ) (3)以是以无光也(      ) (4)犹夫水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5分) (1)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中选一幅辅助说明。(3分) 我选______图,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2017·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 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2017·菏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有兰子①者,以技干②宋元③。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④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⑤,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选自《列子·说符》) 【注】 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②干:求见。③宋元:这里指宋元君。④属:连接。⑤庸: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以技干宋元   何以战 B.弄七剑迭而跃之 花之君子者也 C.拘而拟戮之   学而不思则罔 D.经月乃放    乃不知有汉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训练 一、[2017·湖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 嵇 康①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②,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③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④,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⑤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⑥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⑦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 ①嵇康:魏晋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山巨源:名涛,嵇康的朋友,后投靠朝廷。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②悢悢:悲恨。③嬲(niǎo):纠缠。④淹:通。⑤趣(cù):急于。⑥快炙背:对太阳晒背感到快意。美芹子:以芹菜为美味。⑦疏:不切合事理。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意常凄切     宾客意少舒 B.今但愿守陋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不过欲为官得人 鱼我所欲也 D.期于相致 陈太丘与友期行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野 人 有 快 炙 背 而 美 芹 子 者 欲 献 之 至 尊 虽 有 区 区 之 意 亦 已 疏 矣。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嵇康给山巨源的一封回信。从内容推测,山巨源之前写信给嵇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文中你读出了嵇康怎样的性格或志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丽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处 盗 吾乡苏溪有一素封①朱姓者,素醇善,里人皆慕。值凶岁,群盗夜入其家行劫。朱知盗入,亟起,肃衣冠出拜,曰:“劳苦将军惠顾老汉。”群盗皆释戈与揖。遂安椅凳,延盗次序坐。亟命家童执羊豕宰之,致享。几尊俎②,先后罗列,乃崇肉丰馔③,躬亲行酒,盗皆就席欢饮。朱复谕家僮曰:“将军等不弃贫老,远来顾我。恨我囊中不如往岁,可人封十金、布十匹,为将军秣马④之助。凡二十人,皆一律。”及家僮持金布出,盗欣然受之,再拜谢曰:“我辈穷,故来相费。愿以他生相报。”盗收毕辞去,朱送之门,谂⑤曰:“数年后,贫老家事若少充,烦将军再来看看。”盗曰:“感公高谊,若再来犯,天且殛⑥我矣。”朱老虽不无费于盗然神闲气定何等自在。 苏子有言:“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言身重也。非独盗贼,天下之人其不当与较,而当姑容之者,亦多矣,非容彼,乃自容也。 (选自《雪涛小说》,有删减) 【注】 ①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②尊俎(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秣(mò)马:饲马。⑤谂(shěn):劝告。⑥殛(jí):杀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延盗次序坐(      ) (2)远来顾我(      ) (3)及家僮持金布出(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乡苏溪有一素封朱姓者,素醇善,里人皆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朱 老 虽 不 无 费 于 盗 然 神 闲 气 定 何 等 自 在。 4.文中引用苏轼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给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 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匹夫见辱(      ) (2)是以百战百胜(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卒然临之而不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两处)(2分)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4.本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2分) 四、[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同学一首别子固①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③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车蔺④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 ①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子固:曾巩,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②正之:孙侔的字。与王安石、曾巩是好友。③中庸: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态度。④车蔺:车轮碾过。这里有走上、走到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足未尝相过也(犯错) B.则其师若友(假如) C.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赠给) D.而造于其堂(创建)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B.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C.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D.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辅而进之,其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为“贤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7·湖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①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②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________,________,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③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 临终之际,以缙④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注】 ①昆仲:称人兄弟。②臻:到,达到。佛教语。③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④缙:王缙,王维之弟。 1.请从下面九宫格中选取合适的五个字进行排序,组成一句诗填入诗中空格处,使上下诗句语义相通,意境连贯。(2分) 野老念牧童,________。 门 候 凭 荆 来 等 杖 扉 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 (2)咸服其精思(      ) (3)不衣文彩(      ) (4)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如 山 水 平 远 云 峰 石 色 绝 迹 天 机 非 绘 者 之 所 及 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上下文意境,将“驾着小船在辋水之上来来往往,两个人弹弄琴弦吟诗写作”的意思以四字短语形式填入文中横线处。(2分) 六、[2017·南通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渊明传 萧 统 陶渊明,或云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①,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③,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④,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颜延之与渊明有旧交,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选自《昭明文选》,有删改) 【注】 ①侃:指陶渊明祖父陶侃。②祭酒:官职名。下文的“主簿、参军、令、督邮、著作郎、刺史”等都是官职名。③以为三径之资:指过隐居生活。④秫:指高粱。下文的“粳”指稻谷。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应 束 带 见 之。 (2)江 州 刺 史 王 弘 欲 识 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善属文(      ) (2)躬耕自资(      ) (3)日造渊明饮焉(      ) (4)便语客(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说“心远地自偏”,“心远”在本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请至少概括出两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甲】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颜延之与渊明有旧交,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节选自《陶渊明传》) 【乙】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7·杭州第十五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②。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氏终,服阕③,复以洗马征至洛。 尝与司空张华共事,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比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华善之。出为温令,从事奸佞,密憎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以之白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⑥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武帝忿之,于是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 ①醮:改嫁。②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文官。③阕:停止,完毕。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用竖刁而虫流: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竖刁,春秋时齐国的奸臣。⑥内转:转回朝廷做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躬自抚养(亲自) B.华善之(认为……好) C.从事以之白司隶(禀告) D. 后卒于家(最终)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7·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③,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⑤臣,先则恐逮⑥于臣。夫诱⑦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 ①赵襄王:赵襄子。王子期: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人。御:驾车。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贵:重视、崇尚;重要。④调:协调。⑤速:追赶上。⑥逮:追赶上。⑦诱:引导。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一处)(2分) 赵 襄 王 学 御 于 王 子 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俄而与子期逐(      ) (2)三易马而三后(      ) (3)凡御之所贵(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此君之所以后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D.尚何以调于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5.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创预测 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①,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 (选自《元史·吴澄传》,有删改) 【注】 ①昃:太阳西斜。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而 陆 子 静 以 尊 德 性 为 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母忧其过勤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从群子弟试乡校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执经问难者   执策而临之 D.虽寒暑不易也  虽千里不敢易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学必以德性为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请选取其中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彭脩,字子阳,会稽毘陵人也。年十五时,父为郡吏,得休,与脩俱归,道为盗所劫。脩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盗帅曰:“父辱子死,卿不顾死邪?”盗相谓曰:“此童子义士也,不宜逼之。”遂辞谢而去。乡党称其名。 后仕郡为功曹。时,西部都尉宰祐行太守事,以微过收吴县狱吏,将杀之。主簿①钟离意争谏甚切,祐怒,使收缚意,欲案之,掾史②莫敢谏。脩排阁直入,拜于庭,曰:“明府③发雷霆于主薄,请闻其过。”祐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脩因拜曰:“昔任座④面折文侯,朱云⑤攀毁栏槛,自非贤君,焉得忠臣?今庆明府为贤君,主簿为忠臣。”祐遂原意罚,贳⑥狱吏罪。 后州辟从事。时,贼张子林等数百人作乱,郡言州,请脩守吴令。脩与太守俱出讨贼,贼望见车马,竞交射之,飞矢雨集。脩障扞⑦太守,而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贼素闻其恩信,即杀弩中脩者,余悉降散。言曰:“自为彭君故降,不为太守服也。”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 ①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②掾史:官名。汉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③明府:即“明府君”的略称。汉代对太守的尊称。④任座:战国初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的谋士。⑤朱云: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⑥贳(shì):赦免。⑦扞(hàn):是“捍”的古字,这里是保护,保卫的意思。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3分) 受 教 三 日 初 不 奉 行 废 命 不 忠 岂 非 过 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父辱子死(       ) (2)以微过收吴县狱吏(       ) (3)焉得忠臣(       ) (4)飞矢雨集(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童子义士也,不宜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脩障扞太守,而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代理太守宰祐为什么赦免钟离意和吴县狱吏?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承拙斋家传 [清] 张惠言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疏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 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2分) 爱 吾 庐 者 拙 斋 先 生 读 书 处 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九试于乡,不得举(举人) B.客有至者,则延入(领,邀请) C.常语学者曰(告诉,对……说) D.于身心何所益(好处)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观,字崇观,吉水①人。正统四年成进士。方年少,忽引疾告归。寻丁内艰②,服除,终不出。杜门读书,求圣贤之学。四方来问道者,坐席尝不给③。县令刘成为筑书院于虎丘山,名曰“养中”。平居饭脱粟④服浣衣⑤翛然⑥自得。每日端坐一室,无懈容。或劝之仕,不应。又作《勤》《俭》《恭》《恕》四《箴》,以教其家,取《吕氏乡约》表著⑦之,以教其乡。冠婚丧祭,悉如《朱子家礼》。族有孤嫠⑧不能自存者周之。或请著述,曰:“朱子及吴文正之言,尊信之足矣。复何言。”吴与弼⑨,其邻郡人也,极推重之。 观前有孙鼎,庐陵人。永乐中为松江府教授,以孝弟立教。后督学南畿,人称为贞孝先生。又有李中,吉水人,官副都御史,号谷平先生,在观后。是为吉水三先生。 【注】 ①吉水:县名,在今江西省。②丁内艰:旧时遭母丧称“内艰”。③给:够。④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⑤浣衣: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⑥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⑦《吕氏乡约》: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表著:表述,阐述。⑧孤嫠(lí):孤儿寡妇。⑨吴与弼: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三处)(3分) 平 居 饭 脱 粟 服 浣 衣 翛 然 自 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方年少,忽引疾告归(      ) (2)寻丁内艰(      ) (3)无懈容(      ) (4)是为吉水三先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或劝之仕,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与弼,其邻郡人也,极推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观是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子受食 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谂,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 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无耳。②土型之器:瓦器。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3分) 孔 子 之 楚 而 有 渔 者 而 献 鱼 焉 孔 子 不 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食之自谓其美(      ) (2)如受大牢之馈(      ) (3)孔子之楚(      ) (4)恶有受仁人之馈(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遭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馁病,孔子弦歌。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子弗应。曲终而曰:“由,来!吾语汝,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其谁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不悦,援戚①而舞,三终而出。明日,免于厄。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遭此难也,其弗忘矣!”孔子曰:“善,恶何也?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也。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 (选自《孔子家语·困誓》) 【注】 ①戚:兵器名,形似大斧。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三处)(3分) 君 子 好 乐 为 无 骄 也 小 人 好 乐 为 无 慑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弟子馁病(      ) (2)孔子弦歌(      ) (3)援戚而舞(      ) (4)明日,免于厄(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谁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是如何看待“遭厄于陈、蔡之间”这件事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子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种 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注】 ①镵(chán):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②沸瀋(shěn):滚开的汁水。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2分) 始 知 所 伐 梨 本 即 是 物 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乡人咄之,亦不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愿为市鞍马 C.倏而花,倏而实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道士既去 既出,得其船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既有之,何不自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大愤恨,急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道士为何惩罚乡下人?你是否认同他的做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①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砞②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绐(dài):欺哄。②擗砞:捶胸顿足。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2分) 姑 以 绐 取 数 文 钱 供 口 食 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欲归其骨  微斯人,吾谁与归 B.盗追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怪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D.怪问其故  问所从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所感者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某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一个强盗顿足大哭返家的事情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宝山记游 [清] 管 同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①,鱼龙舞啸,其形声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辞》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乌知其体物之工②哉?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抵与月同。而其光侵眸③,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邀子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④,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乃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 【注】 ①簟(diàn):竹席。②体物之工:表现事物工巧、精确。③侵眸:刺眼。④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时间。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须 臾 天 明 日 乃 出 然 不 遽 出 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称为奇观(景象) B.久之而后升(升起) C.今乃信之(信任) D.至日暮乃反(通“返”,返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午晴风休,远波若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与朋友在宝山观赏到了哪些奇观?请简要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云阳洞北小港记(节选) 赵 垣 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有删改) 【注】 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和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村 之 侧 有 山 山 有 石 峰 如 覆 钟。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北山愚公者 B.得小港        得道者多助 C.下视悬崖百尺     下见小潭 D.惟闻山鸟唤晴     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踪。(2分) 云阳洞口→__________→__________→金祝墓。 5.文中写“同游人相顾错愕”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贿赂失人心 北郭①氏之老卒僮仆争政,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姑自食。”役人告饥,莅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②,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既圮③次及于其堂。乃用④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饩⑤以集工曰:“惟所欲而与,弗靳⑥。”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其一曰:“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其二曰:“子之饔餲⑦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无所用其力矣。”则相率而逝,室遂不葺⑧以圮。 郁离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义得人力,致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选自《郁离子》) 【注】 ①北郭:姓氏。②惫恚(bèihuì):疲惫,怨恨。③圮(pǐ):倒塌。④用:这里是采纳的意思。⑤饔饩(yōngxì):饔,熟食。饩,赠送。⑥靳:吝惜。⑦餲:食物经久而变味。⑧葺(qì):修理房屋。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会 天 大 雨 霖 步 廊 之 柱 折 两 庑 既 圮 次 及 于 其 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未间,女姑自食(      ) (2)执斧凿而坐(      ) (3)向也吾饥(      ) (4)出粟具饔饩以集工(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役人告饥,莅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语句回答问题。(2分) 北郭氏的房屋修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无 劳 倦 之 苦 而 擅 其 功。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齐欲伐魏(讨伐、进攻) B.天下之疾犬也(快) C.韩子卢逐东郭逡(追逐) D.弊其众(疲惫)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兔犬俱罢,各死其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淳于髡讲述的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中的淳于髡和齐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一、 1.(1)A.几 B.屡次 (2)A.比得上 B.到了……的时候 (3)A.完成 B.接近,趋向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目前浙江中考文言诗文都考查课外选文,但涉及字词语句理解的题,一般都会是课内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所以我们可以回顾课内所学,以帮助理解。 2.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揺。 [解析] 给文言句子断句,我们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划分停顿。该句的意思是“再加上松树、竹子的影子相互交错叠加,影子遮盖了地面,明亮的月光落入酒杯之中,随着杯中酒动,酒杯中的影子也摇动不已”。根据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自然可以把停顿划分出来了。 3.“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意为“婉转”,“妙”意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能力,可以结合示例,从偏旁和字义的角度入手,借以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4.示例一: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二: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赏析能力。所谓文中之“趣”,我们可以理解成文中表现出来的内容,如作者描绘的昨夜场景,优美自然环境中众人吟诗、吹箫、挥毫作书,充满艺术之趣和自然之趣。结合文章内容对所描绘场景进行赏析即可。 【参考译文】 昨夜是多么令人愉快啊!天色呈现出一片青碧,(月色)澄澈,(夜晚)明亮得如同白昼一样。又有松树和竹子的影子交加重叠,影子遮盖了地面,月光投射在酒杯里,波光和影子一同摇曳。(有人)吹了几首洞箫的曲子,声音清越和谐,婉转美妙,听到它令人喜悦;(箫声)止歇之后,(它的)余音仍萦绕耳畔不消退。出门看去,(视线所及)空旷没有边际。(我)大醉以后笔墨纷乱,(此时)已经没有当时的记忆了。 今天早晨在袖中见到了纸幅,拿出它来观看,就是所谓的“笔墨纷乱”的作品。然而(它)也是令人喜爱的,(我)认为它有舒放畅达的趣味。拿起笔临摹它,不能比得上。于是就把昨夜完成的作品请您指正。 二、 1.(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先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由此可从意义上推断;然后再寻取句中的动词,抓住“为”“取”“归”“贮”“畜”等,从语法上确定一个完整的句子,进一步验证。如(端)以为异物,“为”作动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物”后应断开。另外要注意落实“限断三处”的要求。 2.D [解析]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各选项还原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比对,区别细微差别加以判断。A项,对应第一段的“恭谨自守,不履非法”,意思是“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因而说“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错误;B项,对应第一段中“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意思是“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选项说“给他娶了一个妻子”“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错误;C项,从“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一句可知,并非“自愿下凡来帮助”,是天帝派来的,故错误;D项,对应文章的结尾部分,正确。 3.②①④③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先把每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别是:①以后的日子衣食丰足,只是没能暴富罢了。②谢端为素女立下神位,按年节祭祀。③后来谢端还做了官,直做到县令。④于是同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然后借助“立神座”“于是”“后”等关键词确定这四句话的基本顺序是时间顺序,③为最后的结局。而④“于是乡人以女妻之”中“是”指代“居常饶足”,这也是他能娶妻的原因之一,且应是在做“令长”之前的事,由此可判断①④③。第②句紧承上文,具有过渡作用,因而放在开头。 4.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先思考本文和命题中提供的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然后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最后概括故事的模型即可。本文主人公谢端,小时是孤儿,品质优秀,后来遇到白衣素女的帮助,改变了命运,娶妻并做官。“牛郎织女”主人公牛郎少为孤儿,被哥嫂赶出家门,在老牛的帮助下,娶织女为妻,过上幸福生活。分析归纳时要紧扣命题要求解答。 【参考译文】 晋安帝在位时,侯官那地方有个叫谢端的人,从小父母双亡,没有别的亲人,被邻居拉扯长大。长到十七八岁,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刚刚独立生活时,独自一人,没有妻子,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谢端每天晚睡早起,努力耕作,日夜不停。 不久,他在邑墙下捡到一只大田螺,足有三升水壶那么大。(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谢端每天早晨到田里去,回来时发现屋中有热饭热汤,灶火未熄。谢端以为是邻人给予他恩惠。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便去向邻人致谢。邻人说:“这事原本不是我干的,你为何谢我?”谢端听了没说话,但心中疑惑,不知什么原因。 此后一天,谢端鸡叫时出门,上午便偷偷归来,在篱笆外边偷看家中情形,只见一位少女,从水缸中出来,到炉灶边去点火。谢端于是到灶边问女子:“小娘子从哪里来,替我烧饭?”那女子见到谢端,大为惊惶,想要回缸去,却不能够,只得答道:“我是天河中的白水素女。天帝因怜悯你自幼是个孤儿,为人恭敬守礼,因而派我暂时替你看屋做饭。十年之中,让你能发财娶妻,我便回去。然而你无故偷看相逼,我已暴露身份,不宜再留下,只好离你而去。尽管如此,你今后的生活自应轻松一些,希望你辛勤耕田,打鱼砍柴,自食其力。这个田螺壳留给你,用来盛米,可以常吃常有。”谢端恳请素女留下,素女始终不肯。这时突然天降风雨,素女忽然不见。 三、 1.(1)离开 (2)应当(应该) (3)这样(这) (4)奋起,指有所作为 [解析] 此题考查解释重点词语。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这几个词都能从课内延伸过来。《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为“离开”,《爱莲说》中“宜乎众矣”中“宜”意思为“应当(应该)”,古代汉语中的“是”多数为“这样(这)”的意思,以上三个词的意思可以顺利地由课本注释迁移过来,第四个词来自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的意思为“奋起,指有所作为”。 2.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解答此种题,应注意结合语境,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虚词和句式特点来判断。本题,只要抓住虚词“而”“则”,并了解“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为三个并列短语,即可断开。另外还需注意题干中的“标四处”的要求。 3.(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两,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2)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可以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我们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1)注意“虽”翻译成“即使”,“汝”翻译成“你”。(2)注意“余”翻译成“我”,“于”翻译成“对”。 4.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读通文意,抓住主要内容。细读文章可知,文段前半部分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后半部分借孟子的话劝诫儿子要能吃苦以及勉励儿子要爱学习。 【参考译文】 来信都已收到,现在再汇给你日本货币五百元。你自从出国到今天,时间只不过四个月,为何带去的一千多两银钱已经用完了?这件事实在令人奇怪!你去日本,是为了求取学问。求学就应该先学会刻苦,在那边又不必交朋结友应酬。那一千多两银钱,也够你用上一年,尚且有结余,为何四个月不到,就已用得一干二净了?假如你钱花得在理、应该花,即使每天用掉一百两,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只是你不该这样做。你这样浪费钱财,一定不只是吃喝起居方面奢侈而已,必定另有花销。你也曾读过《孟子》吧?大有作为之人,一定要先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志向,锻炼其身体,让身体经受得住饥饿的考验,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内心受到困苦,思虑阻塞之后,才能有所作为。你倚仗有我的荫庇,本来不需要这样做,但也应当多少了解一下农家的艰辛,尽到自己求学的本分。你做不到这一点,哪怕是学成回国,也一定一件事也干不了。现在你若这样,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事小,因乱花钱而耽误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这才是大事。此前,我曾写信告诫你,要你努力用功,你怎么就忘了?光阴极其珍贵,求学机会难得,这里面的甘苦,我不说你也该明白,不要辜负了老父我的教诲。 四、 1.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释词能力。B项中的“愿”是“希望”的意思。 2.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要依据语法结构和句子的意思,断句后不能使句子产生歧义或意思的割裂。题目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其中的“兵八万”“车二百乘”是两个词组,所以据此可以排除A、B项,而D项中的“起”和“兵”分开了,造成句子意思的割裂。所以应该选择C项。 3.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意思的理解能力。“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的说法是错误的。孟尝君提醒燕王,魏王在向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会聚集魏国、韩国、赵国、秦国四国的军力来攻打燕国,来报燕国见死不救之仇。 4.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把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本题为一般的陈述句,只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即可,如其中的“折节”意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以”是介词,“把”;“去”意为“离开”。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我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我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两国的公子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而相约。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孟尝君说:“我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只能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一定会离开。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所有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跋涉几千里来帮助人好呢,还是一出燕国的南门就看见四国联军进攻燕国的军队好呢?” 燕王说:“您走吧,我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 五、 1.D [解析] 此题考查朗读停顿,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准确理解句意就能正确朗读。D项,“说田里间事甚悉”,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起田间地头的事情,(周忱)很熟悉”。再从结构上看,“说田里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里间事/甚悉”,主谓划分。 2.(1)案卷,文书,卷宗  (2)害怕,恐怕  (3)道歉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案”曾出现在“无案牍之劳形”中,此处是“案卷”“文书”之义。“恐”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如“恐前后受其敌”,此处为“担心”之义。“谢”一词多义,如“长跪而谢之”,“谢”是“道歉”之义。 3.(1)(周忱)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本题主要考查“首”“幸”“生”三个关键词语的意思。首,头、脑袋;幸,幸而、侥幸;生,使……活。翻译时,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 (2)周忱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本题主要考查“抚”“毕”“去”三个关键词语的意思。抚,安抚;毕,完;去,离开。翻译时,做到意思准确,语句通顺。 4.判案,救粮,私访。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可以找出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借以理解,要注意语言简洁。 【参考译文】 文襄公周忱读一个死囚犯的卷宗,打算使他活下来却没有办法,心里焦急,忧虑叹气。他让官员抱着案卷读给自己听,听到几万字,背着手站在那儿听。(周忱)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放出这个人。 己巳之难中,宋英宗已经被俘,蒙古军队将侵犯京城,声言要占据通州粮仓,整个朝廷对此惊慌而没有对策。议事的人打算派人放火烧毁粮仓,担心敌军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忱正好在京城,于是建议让军队预先支付半年的粮食,让他们自己前去搬运,于是肩扛粮食的官兵络绎不绝来往于道路上。不几天,京城粮食充实,通州粮仓为此空了。 周忱做巡抚的时候,来往都乘坐小轿子,驿站在村庄旁这样的偏僻处,就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有个五保户叫王槐云的,夏天在树下乘凉。周忱来了,和他一起坐着,谈论田里的农事,周忱都很熟悉,不久周忱的随从来了,王槐云才知道周忱是巡抚,磕头谢罪。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六、 1.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及用法。A项,两个“遣”都是动词,派;B项,动词,观察/副词,相互;C项,形容词,好的,强健的/动词,擅长;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动词,去,到。 2.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节奏划分。本题中,根据上下文和这段话的内容,可以推出句子的意思是“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然而”是连词,承上启下,“而”是转折连词,据以上分析划分。 3.(1)这些都是能趁您酒酣耳热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隐隐约约,或隐或现。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第(1)句中,“乘”是“趁”的意思;“欲”是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想要的东西”。第(2)句中“西南”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西南方向”;“斗”“蛇”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与现代汉语不同。 4.告诫赵王治理国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首先要结合注释读懂二人的对话,说客先由马谈起,说明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贤明的大臣。结合第二段的议论句“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来理解用意,是在劝说赵王不能偏听偏信,要防备自己宠信的人。 【参考译文】 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说:“有这回事。”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说客又问:“大王为什么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说客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说客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不能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赵王无言以对。 说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说客说:“所谓‘柔痈’,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等。这些都是能趁您酒酣耳热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这些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七、 1.(1)超过,胜过 (2)你 (3)称王,为王 (4)使……灭亡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对于课外文言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并联系课内所学,进行推断。“盖”可联系成语“盖世无双”并结合上下文来解释,译为“超过”;“若”联系课内《陈涉世家》中的“若为佣耕”来解释,译为“你”;“王”联系课内《陈涉世家》中的“乃丹书帛曰‘陈胜王’”来解释,译为“称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渡乌江干什么”,“亡”译为“使……灭亡”。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有三层意思,一是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二是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三是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可知应在“数行下”后和“莫能”的前面停顿。 3.(1)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2)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1)句中“尽”在这里译为“完,没有”;(2)句要注意翻译成反问的语气,同时注意“怜”的意思是“怜爱”。 4.四面楚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选文内容和积累成语的能力。在读懂选文故事的前提下,结合题干“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的表述,便可推断出所填写的成语。 5.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垓下还用“时不利兮”“天之亡我”作为借口,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用兵打仗的过错。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细读文章,注意从选文中找出人物相关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别是通过前后的对比来发掘其悲剧的性格,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之亡我”等等,体现出人物性格的悲剧性。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于是深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把你怎么办呢!”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里不惭愧吗?” 八、 1.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便一同居住着共同供养父母。根据句意,按题目要求将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1)等到 (2)才 (3)第二天 (4)完毕,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句,“及四子长”中“及”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等到”的意思,不能解释成“和”。第(2)句,“方得侍奉颜色”中“方”是“才”的意思,也与现代汉语不同。第(3)句,“明日”是古今异义词,要解释成“第二天”,而不是“明天”。第(4)句,“老人每食毕”中“毕”结合句子,在这里是“完毕、完结”的意思。 3.壁橱中缺少了钱,他的儿子们便悄悄地补足,不让老人知道。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翻译。“钱缺”应翻译成“缺少了钱”;“其”是指示代词,相当于“他的”;“潜”的意思是“秘密地、暗中”。 4.(1)四个儿子赡养父母的模式。(意对即可) (2)四个儿子偷偷让老人在游戏时赢钱。(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第②段中“率以为常”是指四个儿子每家一餐轮流奉养父母,如果逢到初五和初十那天,四个儿子就一同把酒食放在中堂上,逐一向老人劝酒祝寿。第③段中“率以为常”指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玩,四个儿子派人拿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把钱输给老人。 5.崇明老人的四个儿子都出身奴仆,一番奋斗自立后,也不是大富大贵,却对父母尽责尽孝,使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言行及形象的分析。文章中的吴老,因贫困,对四子并没尽到抚养培育的责任,可他的四个儿子却冲着他给予了他们这个“肉身”、这个“姓氏”的缘故,在有能力时,及时回报,这很难得。他们对父母尽责尽孝的美德值得继承和发扬。 【参考译文】 崇明县有个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九十七岁了。这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因壮年时家境贫困,所以卖了儿子来活命,四个儿子都做了有钱人家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了,都能自立,各自赎了身娶了媳妇,便一同居住着供养父母。 他们兄弟四人,房屋共五间:每户一间铺子,另外开辟一间,是进出的地方。四个儿子奉养父母,极尽孝道。最初打算每月一轮,轮流着供养膳食。媳妇们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如果一月一轮,那必须经过三个月,才可以再服侍他们,未免太疏远了。”(后来,)想每天一家轮流着。媳妇们又说:“公公婆婆老了,如果一天一轮,必须三天后才可再服侍他们,也觉得疏远了。”于是限定一餐轮流一家。譬如早饭在大儿子家吃,那中午饭在二儿子家吃,晚饭在三儿子家吃,第二天的早饭便在四儿子家吃,这样轮流着。如果逢到初五和初十那天,那就四个儿子一同把酒食放在中堂上,父母向南坐,东面是四个儿子和许多孙子坐,西面四个媳妇和孙子媳妇坐。依据长辈小辈的辈分,分左右坐定,然后逐一劝酒祝寿。这样已成了习惯了。 在老人吃饭的地方的后面,放着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钱,每串五十文。老人吃完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到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缺少了钱,他的儿子们便悄悄地补足,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樗蒲。四个儿子知道了他所去的地方,随即派人悄悄告诉那家人,假装输钱给老人,老人也不知道这件事。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这样也成了习惯了。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九、 1.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D项,“义”处于谓语位置,应为动词,根据上文句意,“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所以人们觉得他很讲义气,“义”是意动用法,“以……为义”“认为……讲义气”。 2.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要了解文言常用虚词的多个义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意思,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虚词意义,进行比较。还可借助句子语法结构分析。C项,“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项,“以”意思分别为“把”“与‘来’连用,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B项,“于”意思分别为“到”“在”;D项,“其”意思分别为“代词,这”“表推测,‘大概’”。 3.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原文中说柳宗元例移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刘禹锡没有和柳宗元交换。 4.(1)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解析] 根据上下文语境,本句是判断句,抓住重点词语“执友”“何”“若是”进行翻译。 (2)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解析]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为进士者”“师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事已高,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愿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十、 1.(1)第二年 (2)近侍,侍从,近旁的人 (3)立即,匆忙 (4)适逢,正赶上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1)“明年”古今意义不同,需要注意。(2)“左右”是个多义词,解释该词注意句中的一个词“命”,皇后命左右将蔬膳放置一边,由此可知,“左右”在此处指人,具体指什么人,可据句意来判断。(3)“遽”读jù,解释该词在于平时积累,也可以根据语句判断出该词的意思,皇上要杀宋濂,命令已经传出,皇后在用餐时,为宋濂祈福,皇上有所感悟,立刻又发出一道命令,“遽”形容站起来动作的迅速,解释为“立即,匆忙”。(4)“会”的意思,在课内文言文《口技》中学过,“会宾客大宴”。 2.(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翻译时,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对于句中重点词,一定要重点翻译,很多地方看翻译题目往往依据这些关键词的翻译赋分。就本题而言,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其”表推测,译为“大概”,“乎”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第(2)句中的“使使”第一个“使”作动词用,第二个“使”作名词用。 3.示例:尊老敬老、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 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求分别指出皇帝的优点和缺点。作答此题,要回归文本之中,逐句分析,找出皇帝相关的优点和缺点。从优点方面来看,“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意思是,先生已年老了,第二年不用再来了。人老了,不用再来了,可见皇帝对老臣的关心爱护。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皇后两次进言,救了宋濂,可见皇帝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从缺点来看,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因为一点小事,动辄要杀,据此,可概括出其缺点。 4.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两次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劝谏是在用餐时,“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劝谏委婉,不直说不该杀,让皇帝再次考虑此事,从而挽救了宋濂。第二次,是由其孙子获罪而连累到宋濂,皇帝要杀他,皇后说的一番话,非常直接,不拐弯抹角,摆出不杀的理由。 【参考译文】 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文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蔬菜?”皇后说:“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十一、 1.(1)怨怒 (2)穿 (3)资助 (4)交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句,“恚”读“huì”,是“恼怒,怨怒”的意思;第(2)句,“著”读“zhuó”,动词,“穿”的意思;第(3)句,“佐”,结合语境,是“资助”的意思;第(4)句,“授”是动词,“交给”的意思。 2.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能力。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A项的“而”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B项的“而”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C项的“而”用法与例句同;D项的“而”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 3.(1)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屡”的意思是“屡次,多次”;“促”的意思是“催促”;“如”的意思是“依照,顺从”。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但”的意思是“只,只是”;“耳”的意思是“而已,罢了”。 (3)(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而”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着”;“弗”的意思是“不”。 4.“拒婿调迁”和“珠还原主”两则故事,表现了王翱刚正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文章记叙了王忠肃公不为女婿谋京职和他与友人交往的事情,着重写他刚正无私和廉洁的一面。这两件事具有典型意义,将王翱的性格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其形象让人敬仰。 【参考译文】 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们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十二、 1.(1)成为 (2)能 (3)这(此) (4)好像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如,第(1)句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2)句的“得”有“得到”“能够”等意思,这里是“能够”的意思;第(3)句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4)句的“犹”有“还”“好像”等意思,这里是“好像”的意思。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 2.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此类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如句中“其”“之”都指代“篙”,“若”是“好像”的意思。 3.(1)示例:甲 东方海气升腾,把正处于月食状态的月亮的影子投映在空中 (2)用问答的方式既可以增强趣味性,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可以使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做此题要先回到文中,看文章是如何表述的。再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写作方法。题干中已经明示是“问答的方式”。通过“问”,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答”,针对“问”,可以使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 【参考译文】 李鲈学习西洋的学问,讲述他的观点说:“月亮本来没有光亮,借助太阳的照耀反射阳光,以为月亮发光了。到每月十五,月亮与地球、太阳成为一条线,月亮可以见到地球,但是见不到太阳,不能借到阳光,所以以为没有光了。有人说:不是这样的。曾经有一年,发生月食的时候,应当在日落之后,然而太阳还没有落山,出现在地平线的月亮就已经发生月食了。东方的月亮刚刚升起,西边的太阳还没有落山,人们同时见到了日月,那么地球这时本来就不曾遮住日月,凭什么说月亮能见到地球而见不到太阳呢?他回答说:你看到的不是月亮,而是月亮的影子,真的月亮本来就不曾出现在地平线上。凭什么来验证它呢?现在试着拿一文钱放在一个空的器皿中,前前后后地看,是看不到钱的形体的;然而贮满水之后钱就出现了,因此知道我们看到的不是钱,而是钱的影子。太阳将要落山时,东方空旷冰凉,海上的雾气升腾,好像器皿中的水一样,它映出上升的也是月亮的影子。如果一定要认为东方的月亮是真的月亮,那么就认为浮在水面的钱是真钱了。对吗?错吗?再如渔夫看见鱼浮在水面,举叉刺它时,重心要稍微偏向鱼的下面才能刺中鱼,那个浮在水面的鱼其实是它的影子。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这都是水能倒影事物(产生折射)的原因。既然这样,那么(真的)月亮被地球隔开,又有什么怀疑的呢?” 十三、 1.(1)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 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参考译文】 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环水,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旧地。文瑛多次请我为沧浪亭写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写道: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子城的西南面修建了一座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园子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南之地归于宋朝时,吴越的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修建了沧浪亭,后来一些佛教徒住在这里。于是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大云庵以来,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迹,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于是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 十四、 1.A [解析] A项,“以”都是“凭借”的意思。B项,“之”前者是补充音节,不译;后者是助词,“的”。C项,“而”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D项,“乃”前者的意思是“才”,后者的意思是“竟然”。故选A项。 2.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来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这里注意“闻”“复”等词的正确理解。“闻”一词多义,这里指“听,听说”。“复”这里是“也”的意思。 3.示例一:赞同宋元君的做法。第二个艺人模仿他人,思想守旧,没有创新。只是一味地追求利益,最终会遭到别人的鄙夷走向失败。示例二:不赞同宋元君的做法。宋元君不看重艺人高超的技艺,只是凭自己当时的心情做出判断。作为一个君主来说不理智,过于武断。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人物的看法。赞同与不赞同均可,关键是阐述理由。赞同的理由主要从艺人模仿别人,没有改进和创新的方面去谈。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作为君主应理智,而不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方面表达观点。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会杂耍技艺的人,凭借杂技技术求见宋元君。宋元君召见了他。他的技艺是用两根是身长两倍的木杖捆绑在小腿上,时而快走,时而奔跑,又用七把剑迭相抛出,有五把剑常在空中。宋元君看了惊叹不已,立即赏赐给他金银布帛。 又有一个会杂耍技艺的人,能够像燕子一样轻捷如飞。听说了这件事后,也凭借他的技艺来求见元君。元君大怒说:“前不久有个用奇异的技艺来求见我的人,那技艺毫无实用价值,恰好碰上我高兴,所以赏赐了金银布帛。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来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于是把那个人抓了起来准备杀掉,过了一个多月才释放。 模拟突破 一、 1.D 2.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3.世俗的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唯独我能够离弃它,并以此感到高兴。 4.举荐嵇康做官(接替山巨源的职务),使他为朝廷所用。(意近即可) 5.嵇康断然拒绝山巨源想要举荐他入朝为官的做法,坚决表示不愿出仕,言辞颇为尖锐,甚至到了与山巨源绝交的地步,可见嵇康具有放任不羁、独立不移的个性,是一个性格刚直的人。嵇康鄙弃官场,“愿守陋巷,教养子孙”,可见其安贫乐道、回归自然的高洁志趣。 【参考译文】 我刚失去母亲和哥哥的欢爱,时常感到悲伤。女儿才十三岁,儿子才八岁,还没有成人,而且经常生病,想到这些就十分悲恨,真不知从何说起。我现在但愿能过平淡清贫的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随时与亲朋好友叙说离别之情,谈谈家常。喝一杯淡酒,弹一曲琴,这样我的愿望就已经满足了。倘使您纠缠住我不放,不过是想为朝廷物色人,使他为世所用罢了。您早知道我放任散漫,不通事理,我也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及如今在朝的贤能之士。如果以为世俗的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唯独我能够离弃它,并以此感到高兴;这样讲最接近我的本性,可以这样说。然而假使是一个有高才大度,又无所不通的人,而又能不求仕进,那才是可贵的。像我这样经常生病,想远离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正好缺少上面所说的那种高尚品质。怎么能够看到宦官而称赞他是守贞节的人呢!倘使急于要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经常在一起欢聚,一旦来逼迫我,我一定会发疯的。若不是有深仇大恨,我想是不会到此地步的。 山野里的人以太阳晒背为最愉快的事,以芹菜为最美的食物,因此想把它献给君主,虽然出于一片至诚,但却太不切合实际了。希望您不要像他们那样。我的意思就是上面所说的,写这封信既是为了向您把事情说清楚,并且也是向您告别。嵇康谨启。 二、 1.(1)邀请 (2)拜访 (3)等到 2.我的家乡苏溪有一个姓朱的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为人向来善良,乡里人都仰慕他。 3.朱老虽不无费于盗/然神闲气定/何等自在。 4.引用苏轼的话,说明生命可贵,所以不屑于同盗贼相斗中死去。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示例:①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即使是像强盗这样的大恶之人。②遇事要沉着冷静,想方设法化险为夷,生命比金钱更重要。③宽容别人,有时也会让自己得以容身。 【参考译文】 我的家乡苏溪有一个姓朱的无官爵封地而富比封君的人,为人向来善良,乡里人都仰慕他。赶上灾年,一群强盗夜里到他家进行抢劫。朱姓老者知道盗贼进来了,马上起来,整理衣冠出去迎接,说:“有劳将军来看我。”群盗都放下兵器向他作揖。朱姓老者于是就安放椅凳,延请各位盗贼按次序坐下。马上命令家僮去抓来羊猪宰杀,请他们各位享用。盛着美食的盘子摆满桌子,朱姓老者亲自敬酒,盗贼都就座吃喝。又告诉家僮说:他们不嫌弃我贫穷老迈,远道来看我。遗憾的是现在家中财物不如往年充盈,可以给每人十封金子、十匹布,给各位作为喂马的费用。你们一共二十人,都一样。”等到家僮拿着金、布出来,盗贼拜了两拜,称谢说:“我们穷,所以来叨扰。希望用来生去报答您。”盗贼告辞而去,朱姓老者送他们到门口说:“几年后,老汉我家里如果稍微充足了一些,劳烦你们再来。”盗贼说:“感佩于您的高贵作为,如果还要第二次冒犯,上天将会杀了我们啊。”虽然说朱姓老者并没有在盗贼方面避免耗费,然而他神闲气定,多么自在。 苏轼说过:“价值千金的生命,不可以死在盗贼的手上。”这是说性命重要啊。对很多人不应当计较而应当暂且包容,对他们暂且包容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啊。 三、 1.(1)被 (2)因此 2.(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忍耐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上都显露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四、 1.C 2.D 3.(1)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吗? (2)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4.对人信任,不猜疑;善于帮助人,善于鼓励人;能自我反省,善于汲取他人优点;有目标,肯进取。 【参考译文】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五、 1.倚杖候荆扉 2.(1)凭借 (2)都 (3)动词,穿 (4)通“励”,勉励 3.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4.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把阐述佛教义理当作乐趣。 5.浮舟往来 弹琴赋诗 【参考译文】 王维以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图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之人所能企及的。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腥。到晚年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整天歌咏。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把阐述佛教义理当作乐趣。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惮诵。妻子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 临终之时,因为王缙在凤翔,忽然寻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 六、 1.(1)应/束带见之。 (2)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2.(1)善于,擅长 (2)亲自种地 (3)每天  (4)告诉,对……说 3.(他)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是实录。 4.①不肯应召做官;②热爱田园生活(亲自种地);③不肯为五斗米折腰;④拒绝刺史的结交。(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5.示例:①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厌恶官场)。请他做官,他不答应。②热爱田园生活。劳动生活是辛苦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是他却不以此为苦,认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就好。③喜欢喝酒。颜延之经过浔阳,每天都与陶渊明饮酒,每次都喝醉。颜延之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都用来买酒喝。来客不分贵贱,有酒就招待。④为人率真。与客人喝酒,陶渊明若先醉,便跟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答出任意两点,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少年时志趣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是实录。 双亲年迈,家里贫穷,(朝廷)任用他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州祭酒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去就职,他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后来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用琴瑟等伴奏歌唱,用来挣些贴补家用的钱,可以吗?”朝廷中掌管选拔官吏的人听说了,就任用他担任彭泽令。在县里,他命令把分配给他的全部公田种植上高粱来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用二顷中的五十亩种植高粱,用五十亩种植稻谷。年终的时候,正赶上郡里派遣督邮到彭泽县来,县里的官吏告诉他说:“应该穿上官服拜见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不能为了五斗之米,屈身富贵,辱志失节,小心谨慎地侍奉这些乡下的小人啊!”当天陶渊明将县令印绶交还官府,辞去县令职务,写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朝廷征用陶渊明担任著作郎,他没有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结交他,却请不来他。颜延之和陶渊明交情很好,颜延之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渊明家喝酒。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然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陶渊明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逢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七、 1.D 2.B 3.(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着在祖母身旁伺候,夜里未曾脱衣(休息)。 (2)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①李密是一个孝顺的人,祖母有病他日夜伺候,连饭菜和汤药都要尝过之后再让祖母吃;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李密不接受官职。②李密是个正直有才的好官,他讨厌奸佞的下属,他能正确分析齐桓公和安乐公用人的正误,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认识深刻。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着在祖母身旁伺候,夜里未曾脱衣(休息),为祖母端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吃。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了不幸……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李密曾经与司空张华共事,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点头称是。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从事奸诈狡猾,李密憎恨他。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八、 1.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2.(1)不久,一会儿 (2)换,更换 (3)凡是 3.(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4.B 5.我们做任何事情皆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原创预测 一、 1.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而陆子(象山)则以静心修养德性为主”,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断句”要注意句中的语气词,如“而”,表转折,一般在其后面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短语,如“以……为”,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划两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 2.D [解析] 本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句意,以此分辨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加点词都是“过于”的意思;B项,加点词都是“跟从”的意思;C项,加点词都是“拿着”的意思;D项,应分别解释为“改变”“交换”。 3.(1)吴澄等到母亲就寝后,又燃灯继续读书。 (2)所以做学问必须以德性修养为根本。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主要词语,如(1)句“寝”“燃火”;(2)句“故”“以……为”等。翻译时,采用直译的方式逐字翻译,然后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予以调整、删减、增添等,使之内容明确,语句通顺。 4.示例一:“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衬托吴澄学习勤奋。 示例二:许衡教授弟子《朱子小学》等书,衬托吴澄教书因材施教。 示例三:“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衬托吴澄深得弟子的喜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可阅读选文,明确运用衬托手法的语句,如“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其中一例分析其作用即可。 5.聪明、勤奋好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知识渊博。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阅读选文,明确吴澄所做之事,如“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显示出其聪明的特点;再如“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显示出其勤奋好学的特点;“又尝为学者言”,显示出他学识渊博的特点。 【参考译文】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时,一天比一天聪明,教给他古诗,随口就能背诵。五岁时,每天受课千余言,(总是)夜里读书到第二天早上,母亲担心他过于勤奋,就节用读书照明用的灯油,不多给他。(但是)吴澄等到母亲就寝后,又燃灯继续读书。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以后,学习经、传,特别知道在圣贤之学上用功,曾经参加进士考试,未考中。 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在此之前,文正公许衡做国子监祭酒,用《朱子小学》等书教授国子监生,过了一段时间,逐渐变得有失陈旧了。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下午太阳偏西,吴澄就退居日常居所,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的人,接踵而至。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到半夜,无论寒暑都不改变。 他曾经对学生说:“朱子(熹)主要是在探求天理中得到学问,而陆子(象山)则以静心修养德性为主。如果求学不以德性修养为本,则其中的弊端必然是偏重于语言文字的训诂的末学,所以做学问必须以德性修养为根本,这差不多是对的。”后来吴澄辞司业之职离开了,从学的国子学生中,有不少不告假也随先生南行。 二、 1.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先大致翻译,抓住虚词和句式特点,注意句子意思的完整性。“受教”和“奉行”“废命不忠”为三件事;注意句首虚词“岂”,在其前断开。 2.(1)受屈辱 (2)逮捕,拘押 (3)怎么 (4)像雨点那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答此题要先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分析词意。 3.(1)这个小孩子是义士,不应当逼迫他。 (2)彭脩用身子掩蔽保护太守,被流矢射死,而太守得以保全。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先通读语句,注意重点词语“宜”“为”“全”等,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翻译,再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进行调整。 4.认识到主簿钟离意之所以敢进谏是因为自己判罚有误,所以接受了彭脩的劝谏。 [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先找到原文,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原文是彭脩说的话“昔任座面折文侯,朱云攀毁栏槛,自非贤君,焉得忠臣?今庆明府为贤君,主簿为忠臣”。这句话打动了太守宰祐。再结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这是侧面描写,说明是彭脩的行为感化了贼人,并通过贼人的行为和语言,突出了彭脩“仁义”“勇敢”的高尚品德。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文章写作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卒章显志等。确定所用写作手法后再根据写作手法的作用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彭脩,字子阳,会稽毘陵人。十五岁时,父亲任郡吏,休假时,带彭脩一道回家,在路上被盗贼劫持。彭脩在困迫之际,拔出佩刀抓住强盗头目说:“父亲受辱,儿子不活,你不怕死吗?”盗贼互相喊道:“这个小孩子是义士,不应当逼迫他。”接着向他道歉,然后离开了。乡里的人都称赞他。 后来到郡里做功曹。当时,西部都尉宰祐代理太守,因为很小的过失逮捕了吴县监狱的官员,准备杀掉他。主簿钟离意极力劝阻,宰祐大怒,让人捆了钟离意,要治他的罪,小吏们没有人敢说话。彭脩推门直接进去,拜倒在大堂上说:“您对主簿发雷霆般的大火,请您说说他的罪过。”宰祐说:“他接到教令三天,起初不执行命令,这是对上司不忠诚,难道不是罪过吗?”彭脩于是行拜礼说:“从前任座当面指出文侯的过失,朱云用手拉断了大殿的栏杆,要不是有贤明的君主,哪里会出现忠臣?现在很高兴你是贤明的太守,主簿是忠臣。”宰祐于是赦免了钟离意的责罚,赦免了监狱官员的罪责。 后来州里征召他为从事。这时,贼人张子林等几百人作乱,郡里向州里打报告,请求任用彭脩为吴县令。彭脩与太守同去讨贼,贼人望见太守、彭脩的车马,争着射箭,飞箭如落雨一般。彭脩用身子掩蔽保护太守,被流矢射死,而太守得以保全。贼人向来知道彭脩的恩信,因此杀了用弩射死彭脩的那个人,其余的贼有的投降了,有的逃散了。说:“我们是为了彭君而降,不是为太守所服啊。” 三、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 2.A [解析] 本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解释正误的能力。完成此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的内容,以便明确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A项,“举”是“中举”的意思。 3.(1)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终其一生(做的就是这件事)。 (2)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他们的作品)为乐趣。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把握句式特点,翻译时,采用直译的方式逐字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进行调整、删减、增添等,使之内容明确,语句通顺。 4.①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②安贫乐道,不慕荣华。③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④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⑤勤奋著书。⑥热情好客。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段内容来概括其人物形象。比如:由“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可知他的“博览群书,身体力行”;由“破屋数椽,不蔽风日”可知他的“安贫乐道,不慕容华”;由“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可知他的“教诲子孙,乐此不疲”;由“客有至者,则延入”可知他的“热情好客”。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承兑,因为孝顺而闻名,事迹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在当地的郡县志中。 承拙斋在宜兴杭先生那里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写作诗歌、古时文,并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被增补为县学生员,九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终其一生(做的就是这件事)。他写了《爱吾庐记》来自述心志,其中说:“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和阳光;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目。有几千卷书,先生日夜都在那里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向每人传授一本经书,每天和他们研讨有疑义的地方。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他们的作品)为乐趣。没有童仆可以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他们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来招待他们,跟他们谈论古代圣贤,就好像在几案边(与古圣贤)会面一样。先生把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取知识当作基址,把身体力行当作厅堂内室,把克制愤怒、遏制欲望当作围墙,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作门户,把研读书策、吟诗当作园圃。保全自己的天性、本真,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定,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写文章、写诗歌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什么好处呢?读圣贤书,难道就只是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礼部参加会试,临行时,承拙斋告诫他说:“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啊!”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先生的著作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四、 1.平居∕饭脱粟∕服浣衣∕翛然自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时先大致翻译,注意句子意思的完整性,“平居”是时间状语,故断开;后面叙述了三件事,“饭”“服”“自得”。 2.(1)正当 (2)不久 (3)懈怠 (4)这(三人) 3.(1)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答应。 (2)吴与弼是邻郡的人,极其推重刘观。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句重点词语“或(有人)”“仕(做官)”“应(答应)”,“不应”前补出主语“他”。第(2)句重点词语“其(代吴与弼)”“极(极其)”“之(代刘观,译为他)”。 4.从“杜门读书”和“无懈容”可见其勤奋好学;从“饭脱粟,服浣衣,翛然自得”可见其俭朴知足;从“终不出”“不仕”可见其淡泊名利;从“以教其家”“以教其乡”可见其重视教育;从“族有孤嫠不能自存者周之”,可见其乐善好施。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概括能力。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5.总结全文,用孙鼎、李中与刘观互相映衬,“是为吉水三先生”也是对刘观一生的极高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参考译文】 刘观,字崇观,吉水人。正统四年成为进士。当他年轻(外出做官)时,忽然称病告假归乡。不久遭逢母亲丧事,守丧期满,也不出来做官。他闭门读书,追求圣贤的学说。从四面八方来求教的人(太多),座席常常不够。县令刘成在虎丘山为他建立书院,题名“养中”。刘观平日居家,吃粗粮,穿旧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每天端坐一室,没有懈怠的表情。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答应。又写了《勤》《俭》《恭》《恕》四《箴》,来教导自己的家人,又择取《吕氏乡约》进行阐述,来教导乡民。婚丧嫁娶,完全按照《朱子家礼》进行。族人中有孤儿寡妇生活艰难的就周济他们。有人请求他著述,他说:“朱子及吴文正的言论,尊重相信它们就足够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吴与弼是邻郡的人,极其推重刘观。 在刘观以前的孙鼎是庐陵人。永乐年间为松江府教授,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立身教学。后在南方边远地区督学,人称贞孝先生。还有李中,也是吉水人,官至副都御史,号谷平先生,在刘观后。这三人被称为吉水三先生。 五、 1.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2.(1)认为 (2)馈赠 (3)去,到 (4)怎么 3.(1)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2)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句是两个判断句,重点词语是“何(为什么)”“如此(这样)”。第(2)句重点词语是“再(两次)”“受(接受)”“享祭(祭祀)”。 4.送食人吃到好吃的食物,便会想到别人,有仁爱之心。孔子为他的仁爱之心所高兴。献鱼人珍爱食物,不愿随意浪费,与仁人君子是同一类人。孔子用这条鱼来祭祀,也是对仁爱之人的尊重。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由“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可知是“有仁爱之心”;由孔子最后的解释“吾闻诸,惜其腐谂,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可知用鱼来祭祀,也是对仁爱之人的尊重。 5.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他人的善意和仁爱要懂得珍惜,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短文分析。由孔子得“瓦鬲煮食”后的“喜”和得到鱼后的“祭祀”可知。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一位非常节俭的人,用陶制的炊具做了饭,自己吃了以后认为饭的味道很美,便装到了一个盛羹的瓦器里,特意献给孔子尝尝。孔子接受以后,显得很高兴,就像接受了三牲的馈赠一样。子路问道:“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孔子说:“善于进谏的人常会想到君王,吃到美味的人会想起父母,我不是因为馈赠的食物丰厚,是因为他吃到好东西就想到我啊。”孔子去楚国,有一位捕鱼的人,送来一条鱼,孔子不肯接受。捕鱼的人说:“天热集市又远,没有地方去卖啊,想到如果把它丢在荒秽的地方,还不如把它送给君子,因此我才敢来送给您啊。”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弟子问道:“捕鱼的人打算把它丢弃,而夫子您却用它来做祭品,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爱惜食物不愿它腐坏,想要把食物施与别人,这与心存仁爱的人是一样的,如此,哪有受到仁爱之人的馈赠,却不拿去祭祀祖宗神灵的呢?” 六、 1.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 2.(1)饥饿 (2)弹琴  (3)持,拿 (4)第二天 3.(1)这是谁家的儿子,不了解我而跟随我呢? (2)我听说,君王不遭受困厄就不能成就王业,仁人志士不遭受困厄行为就不会彰显。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第(1)句,“不我知而从我者乎”是倒装句,重点词语是“其(这)”“知(了解)”“从(跟随)”。第(2)句,重点词语是“闻(听说)”“困(遭受困厄)”“彰(彰显)”。 4.孔子认为: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受厄能促使人们奋发励志。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在文中找到原句“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 5.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用子路的不悦、急躁来反衬孔子面对困厄时的沉着、冷静、无畏。 [解析] 此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也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过写子路的语言、神态、动作可见子路的急躁,以此来反衬孔子的沉着、冷静、无畏。 【参考译文】 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断粮七天,弟子也因饥饿而病倒了,但孔子仍在弹琴吟诵歌唱。子路进去见孔子说:“老师这时还在歌唱,这符合礼吗?”孔子没有回答。一曲终了才说:“仲由,来!我告诉你,君子爱好音乐,是为了不骄傲放纵;小人爱好音乐,是为了消除畏惧。这是谁家的儿子,不了解我而跟随我呢?”子路听了很不高兴,拿起兵器舞将起来,三曲结束才出去。第二天,危难过去了。子贡拉着马缰绳说:“我们跟随老师遭受了此次危难,大概永远不会忘记了!”孔子说:“好事与坏事如何区分呢?我们在陈、蔡之间遭受的危难,是我的幸运。你们跟随着我,你们也都是幸运的。我听说,君王不遭受困厄就不能成就王业,仁人志士不遭受困厄行为就不会彰显。怎知奋发励志的开始不在于这次危难呢?” 七、 1.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解析]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才知道道士所砍的梨树就是此物”,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划一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 2.C [解析]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解释正误的能力。完成此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的内容,以便明确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还要回顾所学知识,明确课内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A项,都解释为“离开”;B项,都解释为“买”;C项,分别解释为“开花”“花”;D项,都解释为“已经”。 3.(1)你既然有好梨,为什么不自己吃呢?(2)他十分愤怒,急忙去追道士。 [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翻译时,采用直译的方式逐字翻译,然后调整语序,使语句通顺。 4.自私、粗俗、愚蠢。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与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阅读短文,明确“乡下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如“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然后,结合相关语句辨别“乡下人”表现出的特点。 5.因为乡下人没有给道士梨吃。 示例一:我认同道士的做法,对于没有同情心的人就要加以教训。示例二:我不认同道士的做法,道士心胸狭窄,报复心太强,手段恶劣。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内容与表达观点的能力。阅读短文,明确道士惩罚乡下人的原因“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明确内容之后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即可。“你是否认同他的做法”,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关键是要给出合理的理由,做到观点与理由一致。 【参考译文】 有个乡下人推着一车梨到街上卖,因梨的味道香甜,所以他要价很高。有一个头戴破头巾、身穿旧棉袍的道士,在车前请求乡下人施舍。乡下人粗野地呵斥他,他却不走;乡下人更为恼火,大声责骂他。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我只是请你施舍一个给我,这对于你也不算什么大的损失,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旁边围观的人也劝乡下人挑个最差的梨给道士,打发他走算了,而乡下人却坚决不肯。 酒店里一个伙计见外面吵闹得不可收拾,于是自己出钱买了个梨,送给道士。道士向他表示感谢,然后又对围观的人说:“出家人不知道吝惜是什么。我有很好吃的梨,拿出来请大家一同品尝。”有人说:“你既然有好梨,为什么不自己吃呢?”道士说:“我需要这个梨核做树种。”于是两手捧梨吃起来,快要吃完的时候,将梨核放在手上,解下肩上背的铲刀,挖了个数寸深的坑,先把梨核放进去,然后又用土盖上,并向街上的人索要开水来浇灌。喜欢凑热闹的人赶忙向路边小店要了一碗开水,道士接过来浇在坑里。在众人的注视下,见树的嫩芽出土了,渐渐长大;不久便长成了树,树叶茂盛;一会儿就开了花;又一会儿便结了梨,梨子又大又香,满树的梨子压弯了树枝。道士就从树上摘下梨子送给围观的人,不一会儿就送完了梨子。赠完梨子后,道士就用铲刀砍梨树,叮叮当当砍了很久,才把梨树砍倒。然后把还长着叶子的树干扛在肩膀上,非常从容地走了。 当初,道士开始变戏法时,乡下人也夹杂站立在人群里面伸长脖子、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竟忘记了自己卖梨的事。当道士走了以后,他才回头看自己的车子,发现满车子的梨都没有了,乡下人这时才醒悟过来,刚才道士分给大家的梨原来都是自己的梨。他又仔细检查车子,发现有个车把不见了,是刚刚砍断的。他十分愤怒,急忙去追道士。转过墙角,只见被砍的车把在墙脚下,才知道道士所砍的梨树就是此物,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此事成为满街市民的一个笑柄。 八、 1.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 [解析]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姑且用这种药哄骗几文钱,来供自己糊口罢了”,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划一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 2.D [解析]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解释正误的能力。完成此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的内容,以便明确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还要回顾所学知识,明确课内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A项,分别解释为“使……回家”“归依”;B项,分别解释为“到”“比得上”;C项,分别解释为“原因”“所以”;D项,都解释为“询问”。 3.(1)沿途凡买他这药丸吃的人,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2)这大概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啊。 [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主要词语,如(1)句的“者”“虽”,(2)句的“盖”等。 4.孝顺、有毅力、狡诈。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与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姓齐的儿子所做的事情“欲归其骨”,并且“殁数年”才得以实现。另外,“诈为卖药者以往”的做法不可忽略。因此,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样才能全面。 5.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齐某的儿子有孝心。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文章主要写齐某的儿子,而“一个强盗顿足大哭返家”是在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由此可辨别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参考译文】 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姑且用这种药哄骗几文钱,来供自己糊口罢了。沿途凡买他的药丸吃的人,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放了他,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捶胸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难道做不到吗?诸位保重,我也要到肃州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向西边走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他最终连头也没回。这大概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啊。 九、 1.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 [解析]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一会儿天就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然而又不是突然出来”。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 2.C [解析]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意思或用法的能力。完成此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的内容,以便明确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还要回顾所学知识,明确课内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然后再逐项辨别加点词解释,从而得出答案。 3.(1)只听见浪涛声像是风吼雷鸣骤然到来似的。(2)中午天气晴朗没有风,远处的波浪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 [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的“第”“若”“骤”,(2)句的“休”等。 4.月下观潮、海上日出、午间海景。 [解析] 这道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范围,阅读短文;然后在语段内寻找描写“奇观”的语句,如“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内容。 5.对宝山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以及激昂、悲壮的情怀。 [解析] 这道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这篇短文,描写宝山所见的美景,因此根据一般常识即可明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最后写到“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语句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不可忽略。 【参考译文】 宝山县城临近大海,潮汐姿态多种多样,被称为奇观。然而,我刚到这县城时,却未曾出去一次,唯独在夜晚卧床就寝,夜深人静之时,狂风波涛来势汹汹,直逼近床边枕席,像鱼像龙一般舞动长啸,那形象、声音时时进入我的梦中,让人心中洒脱畅快。 夏季四月,荆溪人周保绪从吴中来这里。保绪向来喜欢猎奇,与我相处友好。这月十六日,我们于是相伴在海塘赏月。海涛像山崩,月影如银碎,天空高远空旷,清朗有寒意,我们都怀疑这不是人世境地,我对此非常高兴。不到几日,我们又相伴去观看日出。等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几尺内都看不清,只听见浪涛声像是风吼雷鸣骤然到来似的。一会儿天就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然而又不是突然出来。一线光芒,起伏、升降,能隐隐约约地看见,过了一会儿太阳就升起来了。《楚辞》说:“长长地叹息着,缓缓地向上升起着啊。”不到这儿,怎么能知道这里表现的万物的工巧精确呢?当太阳跃出海面时,光彩斑驳,喷涌四射,大体上与月亮一样。但是太阳的光芒刺眼,只能简单地观看一下而不能长久地注视。 下一月的五日,保绪又邀请了我,在吴淞台上设了酒宴。中午天气晴朗没有风,远处的波浪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向南面远望大洋,像有十几片落叶漂浮在波浪之间摇晃前行,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已经到达台之下,看见的都认为这不就是大舟啊。苏轼记载的登州的情景,今日我才相信。于是保绪和我说京城里以及天下的事,我们互相情绪激昂地放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直到傍晚才返回。 十、 1.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 [解析]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村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座石峰如下覆的铜钟”。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另外,短语中间不可停顿,如“村之侧”。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标两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 2.C [解析]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分别解释为“向北”“北面”;B项,分别解释为“发现”“施行”;C项,都解释为“向下”;D项,分别解释为“听到”“名声”。 3.(1)忽然有声音从墙壁里出来,各像那人的声音。 (2)随着山向东转,就到了港口的北面。 [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的“肖”,(2)句的“折”“阳”等。 4.小港 棋盘山 [解析] 这道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题,首先要阅读短文,明确叙写“云阳洞口”“金祝墓”所在的语段,从而确定横线对应的语段。另外,根据“云阳洞口”“金祝墓”可知横线上要填写的内容应为表示地点的词语。这样,可在明确的语段内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同时符合数量即可。 5.写出游人惊愕的表情,是侧面描写,衬托“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现象的神奇,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惊喜之情。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阅读短文,明确“同游人相顾错愕”的原因是“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由此可以确定文章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结合内容,分析描写作用,突出自然的神奇;同时,还可结合作者的情感加以分析,这样才显得比较全面。 【参考译文】 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发现小港口。港口的上面芳树丛生,路旁遮阴的树低垂。沿港向西,竹篱笆映水,古代房屋参差不齐。当时淅沥的小雨刚过,新笋脱壳,蔷薇盛开,听不到人们说话。只听见鸟儿呼唤晴天,草蛙鸣叫跳动罢了。 村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座石峰如下覆的铜钟。它的上面垒石,好像放着棋盘的样子,俗名棋盘山。此峰就是庆忌塔的地址啊。 峰的南面不能散步,下面看悬崖百尺,石壁环绕小池,池壁像有缺口的玉器,池如镜,如妇女的梳妆匣刚打开的样子。于是沿着山崖下去,在水边坐。刚坐下来,忽然有声音从石壁里出来,各像那人的声音。同游人互相惊愕……随着山向东转,就到了港口的北面。土阜隆起的地方是金祝墓。他的庙在港口南边小流水桥的上面。 十一、 1.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既圮∕次及于其堂。 2.(1)通“汝”,你们 (2)拿着 (3)原先,以前 (4)准备 3.(1)工匠们也都诉说家里没有吃的了,管事的不愿替他们去禀告,反而向他们索取贿赂,他们不给,管事的就始终没有向主人禀告。 (2)工匠们到了工地,看那房屋快要倒塌了,便都推辞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句的重点词语是“莅事者(管事的人)”“弗(不)”“白(禀告)”“与(给)”,(2)句的重点词语是“至(到)”“其室(那座房子)”。 4.室遂不葺以圮 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原文回答。“室遂不葺以圮”意思是“房屋因不能及时修整而倒塌了”。可知是故事的结果。由结尾“非不幸矣”,可知上句“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是房屋倒塌的真正原因。 5.一个家族、一个政权的主事者如果不精明,不能选贤用能,廉洁自律,那么就必然毁于一旦。 【参考译文】 一个姓北郭的人家的老差役和童仆争执家政,房屋坏了,不修将要倒塌了,主家才召集工匠商量修房的事。工匠们请求先发给点粮食,主家说:“没有时间给你们发粮食,你们暂且吃自己的粮食吧。”工匠们也都诉说家里没有吃的了,管事的不愿替他们去禀告,反而向他们索取贿赂,他们不给,管事的就始终没有向主人禀告。在这时工匠们都疲惫不堪,十分怨恨主家,便拿着斧凿坐着不干活。正赶上接连几天下起大雨,走廊的柱子折断了,两侧的小屋子已经倒塌了,眼看着就要危及正房。这时主家才采纳了他们的要求,先发放粮食,又准备了熟食赠送给工匠们,并召集他们说:“你们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绝不吝惜。”工匠们到了工地,看那房屋快要倒塌了,便都推辞起来。第一个工匠说:“先前,我们饥饿,请求给点粮食却得不到,如今我们能吃饱了。”第二个工匠说:“你们的饭已变味了,不能吃了。”第三个工匠说:“你们的房梁、檩木都糟烂了,我们无法修复它了。”于是就争相离去,房屋因不能及时修整而倒塌了。 郁离子说:“北郭家的祖先,曾凭信义得到大家的支持,发家致富,闻名天下。可是,到了他的后代,一座房屋都保不住,相差有多远啊!这是因为家政无人操持、治理,权力落入下属手中,再加上公开索要贿赂,而大失人心,这不正是他的不幸吗。” 十二、 1.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解析]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另外,断句还要注意句中的语气词,如“而”,表转折,一般在其前面停顿;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劳倦之苦”。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标两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 2.D [解析]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解释正误的能力。D项,应解释为“使……疲惫”。 3.(1)兔子和狗都停止奔跑,各自死在那个地方。 (2)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 [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的“罢”“处”,(2)句的“谢”“休”等。 4.不要因双方争执而让第三方获利。阻止齐国攻打魏国。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寓意”来源于“故事”,因此要阅读短文,明确“故事”的内容是“韩子卢逐东郭逡”,最终“兔犬俱罢,各死其处”,而“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由此可以确定故事的寓意。理解目的,首先要了解说话的背景,在“齐欲伐魏”的背景下,“淳于髡谓齐王”,由此可推知淳于髡的目的。 5.示例一:喜欢淳于髡。因为他勇于劝谏,说话讲究技巧。 示例二:喜欢齐王。因为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 [解析] 这道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先明确欣赏的人物,然后再结合内容明确人物表现出的优点即可。 【参考译文】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道:“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四海之内最狡猾敏捷的兔子。韩子卢追赶东郭逡,三次绕着山跑,五次翻过山头;兔子在前面疲劳了,狗在后面也疲劳了;兔子和狗都停止奔跑,各自死在那个地方。种田的老人见到并获得了它们,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现在齐魏长时期武力对抗,而使他们的军队疲劳不堪,使他们的人民极其困乏,我担心强国秦、大国楚紧跟在后面,得到了种田老人(得到的)那种成果。”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
本文档为【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I)】,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格式:doc
大小:347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27
浏览量: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