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疆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疆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举报
开通vip

新疆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屯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

新疆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屯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这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B. 现代人对文物的关注,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显示出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C. 数字技术让人们了解了更多文物,增强了文物欣赏的趣味性和学术性价值。 D. 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得益于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 2. 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 ) A. 身不由己 B. 感同身受 C. 身临其境 D. 设身处地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D.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火法于文无依据。C项,“增强了文物欣赏的趣味性和学术性价值”中“学术性价值”原文并未提及,于文无依据。D项,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是“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选项缺少前提条件“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故选B。 【2题详解】 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信息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虚拟现实技术(VR)是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而C项,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一般指听课时、看书时等,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故选C。 【3题详解】 题干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信息能力。A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可以用来描述“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4. 下列对文章加点的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母亲眼里“陌生的光”,说明母亲今天对我不同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 B. 文章中间,“陌生的气息”, 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C. 文章结尾部分,两次使用“出神”, 强调了母亲沉浸在由美味带来的美好和憧憬的心理状态中。 D. 文章结尾部分,“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5.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6.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4. C 5.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6.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加点的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强调了母亲沉浸在由美味带来的美好和憧憬的心理状态中”说法错误,应该是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故选C。 【5题详解】 题干是“‘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本文的题目是“一种美味”,从表面看这里的“美味”是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文章写六岁的“他”为家里带来了一条巴掌大的鱼,然后写全家人一起烹制“鱼汤”、喝“鱼汤”,享受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鱼汤”的同时,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是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还有在这全家人一起烹制“鱼汤”、喝“鱼汤”的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6题详解】 题干是“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作用能力。文章结尾作用,一般结合具体内容,从文章内容主题表达、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考虑。本文的结尾是“他”在一家人享受过“鱼汤”美味以后,发现鱼竟然在厨房的柴草里。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出人意料。这个结尾其实在前文有多处伏笔,比如前文“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这个结尾安排说明全家人感觉鲜美的“鱼汤”,其实鱼并没有入汤。提示“美味”的含义不只是表层所写的“鱼汤”,引发读者对“美味”深层含义的思考。同时还和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深化文章主旨。 【点睛】文章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早餐吃对了吗 刘砚青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人们通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健康经验。然而,关于中国居民早餐状况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近10%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而在进食早餐的人群中,只有20%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了这项调查结果。 合理膳食为健康第一基石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主要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已被严格控制甚至消灭,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患等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并指出如果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合理膳食。尽管年龄等都是产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但不合理的膳食与运动偏少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公认、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最重要致病因。 “吃好”有了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吃饱”对今天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正在成为新追求。那么到底怎样的膳食方式才叫合理? 根据2016年5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说,新版膳食指南可以总结出6条核心条目,分别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杨月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以2岁以上健康人群为目标,告诉人们每天吃什么食物以及如何开展身体活动的科学指导。 膳食平衡实际包括食物多样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这三大方面。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计算,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才能算得上食物摄取多样。 杨月欣强调,中国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还特别针对油、盐、糖的摄入进行了指导,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要低于6克、糖应低于50克。 合理运动方面,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吃动平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好保证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 什么是有营养的早餐 要想真正实现膳食平衡,合理饮食,必须先“吃好”早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平衡膳食是指一日三餐的均衡,而不少上学族和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带来很大损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有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其中贫困农村居民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大城市居民;从年龄段分布来看,有12.6%的18-44岁人群和12.2%的12-17岁人群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 各类科学文献都指出,长期不吃早餐,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因此早餐不但要吃,更要吃好。 丁钢强介绍,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2类或以下,那就意味着早餐的营养不充足。 80%的儿童早餐营养不达标 然而,国人的早餐质量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9.1%的居民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6-12岁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可中国只有17.8%的儿童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是早餐营养质量最低的年龄段。 究其原因,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或许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毕竟,中国有34.6%的6-11岁人群和55.2%的12-17岁人群都是在外进食早餐。 “一顿营养的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坚果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杨月欣说,由于早餐是“自主性”很强的一餐,只要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营养充足,因此更推荐在家进食。 选自《瞭望新闻周刊》 7. 现阶段中国人早餐的现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 不少上学族和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 B. 全国只有一小部分的居民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C. 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D. 中国在外进食早餐的人比较多。 8. 请根据文章来判断,下列所列举的早餐不属于营养早餐的两项是( )( ) A. 巨无霸汉堡和牛奶。 B. 八宝粥和西红柿炒鸡蛋。 C. 香菇菜心包子和豆浆。 D. 果汁和蔬菜沙拉。 E. 红烧牛肉面和小菜。 9. 请根据文章给中国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7. C 8. CD 9. ①每天吃早餐,并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营养充足,因此更推荐在家进食。 ②合理膳食,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③做到膳食平衡,包括食物多样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这三大方面。中国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解析】 【7题详解】 题干是“现阶段中国人早餐的现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信息能力。C项,“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倒数第二段,原文为“究其原因,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或许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故选C。 【8题详解】 题干是“请根据文章来判断,下列所列举的早餐不属于营养早餐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信息能力。解答被踢,首先明白什么样的早餐是营养早餐,然后根据营养早餐的标准从选项中筛选出不属于营养早餐的两项即可。根据原文 “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2类或以下,那就意味着早餐的营养不充足”来判断即可,“香菇菜心包子和豆浆”和“果汁和蔬菜沙拉” 不属于营养早餐。故选CD。 【9题详解】 题干是“请根据文章给中国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挺度文章,可以从文中筛选出“全国有近10%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而在进食早餐的人群中,只有20%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膳食平衡实际包括食物多样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这三大方面。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计算,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才能算得上食物摄取多样”“杨月欣强调,中国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合理运动方面,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吃动平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好保证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要想真正实现膳食平衡,合理饮食,必须先‘吃好’早餐”“平衡膳食是指一日三餐的均衡,而不少上学族和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带来很大损害”“长期不吃早餐,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因此早餐不但要吃,更要吃好”“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2类或以下,那就意味着早餐的营养不充足”“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或许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毕竟,中国有34.6%的6-11岁人群和55.2%的12-17岁人群都是在外进食早餐”“一顿营养的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坚果和健康的烹饪方式”“只要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营养充足,因此更推荐在家进食”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给中国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依旧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璀祠,政教兼举。 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寻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 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B.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C.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D.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来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 “丁大母忧”指古代丧葬习俗中官员为母亲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C. “义役”是南宋时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以充应役费用. D. “三京”是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是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 B. 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 C. 赵必愿为政注重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 D. 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 (2)甫人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 【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赵必愿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 (2)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这句话是说“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串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请移泉州”不合文意,下文没有与此对应的内容,此处断句不当,以此排除A与D两项。“讽诸邑/行义役”中,“行义役”的主语应是“诸邑”而不是“赵必愿”,排除C项。所以,选B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为母亲守丧”错,“大母”指祖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错,文中意思是,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A.文中原句是“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可见应是“台府”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省略主语“赵必愿”,应补上;“旌”,表彰;“趣”,同“促”,催促;“输”,交纳。第二句中,句首省略主语“赵必愿”;“甫”,刚刚;“节制”,调度;“劝”,努力。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赵必愿不到二十岁时,遭祖母丧,因过度悲伤极其消瘦。服丧期满后,因祖父赵汝愚的临终表奏,赵必愿被补官为承务郎。嘉定七年,赵必愿考中进士,任崇安县知县,分析决断流畅,县吏不能难倒他。他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赵必愿革除了胥吏卖盐的弊政。赵必愿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大怒,逮捕小吏要加以惩罚,赵必愿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小吏有什么罪过?”他就收拾行装等着受责备,统帅没法追问才作罢。原来有个均惠仓,仓中没什么储备,赵必愿拿钱增买粮食,使仓储达二千石。赵必愿极力主张实行义役法,在乡里间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负责推算财产编排户籍等任务,出资买田帮助服役的人,于是劝勉有资产的人家,有被感化的人,拿出自己的田产进行倡导。于是在全县推广,上下都觉得便利。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赵必愿任职期满,当地百姓一起为他修建祠堂,刻上碑文纪念他。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串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皇上下诏让他主管官告院并兼任台州知州,他完全继承祖父的为政作风,访察百姓的疾苦,抚恤贫困的人,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政事和教化都取得了成绩。端平元年,赵必愿以直秘阁的身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谈人们。赵必愿升为度支郎中。三京战败,达事十分紧急,诏令分条上奏防守策略,赵必愿讲十件事,这些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赵必愿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郎中。发生火灾,赵必愿应皇帝诏命呈上密封的奏章,暂且担任吏部右侍郎。当时边事危急,赵必愿应皇帝的命令上疏说,他的谋划都切合事情的关键。淳祐五年,赵必愿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多次推辞,没被答应。闽地百姓听说赵必愿到了,欣喜赞慕。赵必愿讲求忠厚信实以使风俗淳朴,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老人,裁减寺院实封田地的数目。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赵必愿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回乡,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多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诗前四句是写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两句,描绘的是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的画面。 C.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 E. 诗歌结尾,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5.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14. CD 15.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说法错误,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D项,“与‘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说法错误,本诗中鸟雀之声传达的是思乡之情,而王昌龄的这句诗表达的是闺怨之意,“玉镜台”是婚娶聘礼的代称。故选CD。 【15题详解】 题干是“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主要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方面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表达了内心思念亲人的悲苦之情,“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通过“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这些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抒发了诗人思乡的凄凉悲苦之情。而本诗,通过“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日常生活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从分析可以看出,本诗和所比较的诗句不论是在异乡选择,还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在意象上,本诗选用的意象较有生活气息,是日常生活意象,而要比较的两句诗句选用的诗句为自然景物。情感上,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所要比较的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分别指出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诗中,写自己受着委屈而压抑意志,受着责骂和侮辱和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屈心而抑志兮 (2). 忍尤而攘诟 (3). 野马也 (4). 尘埃也 (5).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屈、抑、尤、攘诟、埃、息。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②他把工作向大家做了交代,万一有个山高水低,就有人代理他的职务。 ③过去十年,盘锦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举全市之力,凝万众之心,高瞻远瞩,吐哺握发,主动求变,向海发展,基本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的再生之路。 ④退休后,老纪丢下了公司烦琐的事务,一个人游山玩水,无牵无挂,尽享天伦之乐。 ⑤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优点,还要观过知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一个人。 ⑥生命来去匆匆,犹如惊鸿一瞥, 昙花一现,而且似乎往往越是那些美丽的东西,越总是得不到上苍的错爱和尘世的挽留。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云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①扪心自问: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作谓语,不作定语。不符合语境。②山高水低:出自易经。艮卦为山,坎卦为水,山高水低即上艮下坎,蒙卦。山势高险,水流低湍。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此处使用正确。③吐哺握发: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此处使用正确。④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此处不合语境。⑤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此处使用正确。⑥惊鸿一瞥:"惊鸿"一词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惊鸿一瞥意思是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此处对象使用错误。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B. 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C. 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 胶济铁路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启动紧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做好对事故列车旅客的安置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行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表意不明, “开心”的是老人还是孩子,不明确。B项,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建立”与“保护资金”搭配不当,“发挥”后缺宾语,在句末加上“的职能”或“的作用”之类。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句首,“不少”应移到“便利”前。故选D。 19.19.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 A. 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 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其实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语言运用得体与否要关注谈话对象、语境等。D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不能用于长辈对晚辈。 20.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___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_________,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③________,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答案】 (1). ①自己才能生存。 (2). ②不侵犯别人的权益。 (3). ③但底线不能缺失。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本段阐释“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 点睛:“语意连贯”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21.21.据统计,下列是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浩然 宇轩 浩宇 鹏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齐 擎苍 睿渊 翰海 哲彦  ①请分析名字构成要素的来源。 ②根据这些名字概括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答案】①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②志向远大  聪明睿智  品德高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姓名的构成要素的来源,注意“浩”“鹏”“思齐”等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系。这些姓名都寄予父母的厚望,如“浩宇”,浩渺宽广,器宇轩昂;“翰海”,翰,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翰。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海,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 四、写作(60分) 22.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何谓“理性”?简而言之,独立思考,能理智地去认知、分析世界,去探求事物的本质。 在这喧嚣的、为利益所笼罩的世界里,人们跟风随大流的趋势愈来愈严重。盲目跟从,无疑是缺乏理性的思考的结果。盲目,只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容易引人误入歧途,所以,摆脱盲目,学会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理性”一词源于古希腊,后来在法国的思想家们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种体系。这些启蒙思想家由于对社会的黑暗感到不满,希望冲破这一压抑人们思想的社会,从而提出的思想主张。他们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世界。因此,人们不可忽视了理性的重要作用,只有用理性的眼光、理性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分析周围的事物,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在彭宇案发生后,人们在对于这类似的情况时处于尴尬的境地。老人倒地后,该不该扶?这原本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却要人们思忖良久。在此之后,也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而当中有很多人也于彭宇案有着相似的遭遇——为不受良心谴责,有人伸出援手去,反遭讹诈。这些层出不穷的现象,让人们深思,对于同一问题的处理,我们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以防止自己受到伤害,所以,理性思考是很重要的。或许,这个世界里多一点理性将会更加和谐。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立者齐瓦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抱着坚定的信念,以一个打工者飞跃成为公司的创立者。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并非全是运气,而是他经常去思考一些问题,对周围的事物尤其关注。在阅读书籍时能理性思考,并不人云亦云。当有机会降临时,他勇于抓住机遇,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可见,独立理性思考,不仅为自己带来事业上的腾飞,更可以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理性。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容易感情用事,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从而迷失了自我,做出有违原则的事情。这时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一切。 让我们学会理性,做一个理性主义者,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这次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意思和感性相对;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其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在理解两者意思后,“理性”与“感性”哪个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只要观点鲜明即可。譬如:理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性;理性地感受生活;让理性为爱开路;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理性;让人生插上理性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理性;感性诚可贵,理性价更高;用感性去构建和谐社会;感性让生活更精彩。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题意的。让思想与情感并存;让生活充满爱;让思想大放光彩;爱满人间;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的,应该看作是偏离题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PAGE 23
本文档为【新疆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ky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4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18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