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6.3.23卫生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题库讲解)

2016.3.23卫生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题库讲解)

举报
开通vip

2016.3.23卫生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题库讲解)临床检验中级不是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特征的是()。A.常共同累及髓系和淋巴细胞系B.依白血病细胞来源和表达不同分为双表型和双克隆型C.具有Ph'染色体的成人混合细胞白血病预后差D.多数患者有t(4;11)染色体易位E.POX染色和PAS阳性即可诊断【答案】E【解析】应用髓系标志如POX过氧化酶染色,应用淋巴系列标志如PAS,同时要用双标记染色检测既有髓系又有淋巴系特征的细胞。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是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被累及的一组疾病,它的诊断主要依据免疫表型第一管CSF标本通常做()...

2016.3.23卫生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题库讲解)
临床检验中级不是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特征的是()。A.常共同累及髓系和淋巴细胞系B.依白血病细胞来源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不同分为双表型和双克隆型C.具有Ph'染色体的成人混合细胞白血病预后差D.多数患者有t(4;11)染色体易位E.POX染色和PAS阳性即可诊断【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E【解析】应用髓系标志如POX过氧化酶染色,应用淋巴系列标志如PAS,同时要用双标记染色检测既有髓系又有淋巴系特征的细胞。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是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被累及的一组疾病,它的诊断主要依据免疫表型第一管CSF标本通常做()。A.细胞计数B.免疫学检查C.细胞学检查D.化学检查E.细菌学检查【答案】E【解析】CSF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穿刺成功后先做压力测定,然后采集3管脑脊液:第1管做细菌学检查,第2管做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第3管做理学及显微镜检查。血沉加快不可能见于A.妇女月经期B.恶性肿瘤C.结缔组织病D.风湿热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答案:E解析:血沉加快常与炎症性疾病、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各种结缔组织疾病、组织损伤和坏死、贫血有关;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性尿见于A.低钾性碱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严重呕吐D.肾盂肾炎E.肾小管性酸中毒答案:A解析:低钾性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钾离子和氢离子与肾小管尿液中含的钠离子存在竞争置换的关系,即钾离子和氢离子之间谁的浓度大,就得以和钠离子交换。由于低钾血症中钾离子比氢离子少,使得氢离子与钠离子交换,尿液中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尿三胆变化的特征为A.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尿胆素阳性B.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阳性C.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强阴性,尿胆素阳性D.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尿胆素阴性E.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强阳性,尿胆素阴性答案:A解析:溶血性黄疸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通过肾脏排泄,所以尿中无胆红素。体外增多的胆红素经肠肝循环生成尿胆原,尿胆原溶于水,容易通过肾小球,所以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强阳性。尿胆原氧化生成尿胆素,尿胆素也为阳性。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最常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白血病E.溶血性贫血答案:E解析: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放化疗后造血恢复时。当红系无效造血时,骨髓检查表现为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制备抗原时,根据电荷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是A.盐析法B.凝胶层析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E.有机溶剂沉淀法答案:C解析:离子交换层析利用带电子基因的凝胶或纤维素做离子交换剂,吸附交换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当洗脱时,逐步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加人的离子与蛋白质竞争凝胶或纤维素上的电荷位点,从而使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分别与离子交换剂解离。下列真菌中,属于两相性真菌的是A.新生隐球菌B.白念珠菌C.青霉菌D.组织胞浆菌E.红色毛癖菌答案:D解析:真菌按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大类。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改变,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此真菌称为两相性真菌,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和孢子丝菌等。下列哪项是在血液循环中胆红素主要的存在方式?(  )A.胆红素—球蛋白复合物B.初级胆汁酸C.尿胆原D.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E.结合胆红素【答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生成的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除白蛋白外,α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1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2分子胆红素。正常成人每100ml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约为20-25mg,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很大。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据报道有一部分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可能是白蛋白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胆红素一个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δ-胆红素。δ-胆红素在肝细胞损伤及胆汁郁滞等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时出现,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可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检测临床意义是:①δ-胆红素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恢复期密切相关,恢复期总胆红素下降,尤其结合胆红素明显降低,而δ-胆红素的相对百分比却显著增高,最后达总胆红素的80%-90%以上,这种表现可作为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恢复期观察的可靠指征;②严重肝功不全病人血清中δ-胆红素常小于总胆红素的35%,死前可降至20%以下,患者恢复后δ-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40%-90%.根据本周蛋白的特性,还可以称为A.T-H蛋白 B.凝溶蛋白C.α1-微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β2-巨球蛋白尿本周蛋白(urineBence-Jonesprotein)【参考范围】阴性(热沉淀反应法)。【影响因素】1.本周蛋白(BenceJonesprotein,BJP)具有特异的热凝固特性(在40℃时混浊,60℃时凝固,100℃时又溶解),因此又称为凝溶蛋白。BJP对疾病诊断缺乏特异性,如骨髓瘤,应配合其他检查如X线、病理活检等试验才能确诊。 2.BJP检查方法有热沉淀法、对-甲苯磺酸法、免疫电泳法等。热沉淀法:若尿液含有清蛋白和球蛋白,可呈假阳性,BJP浓度高时,则易出现假阴性。对-甲苯磺酸法:慢性肾炎伴有肾小管功能障碍时,本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免疫电泳法:如果尿中BJP含量<5~10g/L,须将尿液浓缩100倍,才能显示出BJP的单株峰。 3.脓尿标本或尿液中混入精液可导致假阳性。【临床意义】1.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约有60%在尿中检出BJP,约有15%的病例在血清中无骨髓瘤蛋白的M蛋白带,而仅在血液和尿液中查到BJP,少数非分泌型的骨髓瘤BJP阴性。 2.BJP也可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绿色瘤、恶性淋巴瘤、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巨球蛋白血症)、骨肉瘤、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BJP尿病、骨转移性肿瘤、前列腺炎、非活动性肺结核。 3.一过性BJP阳性可见于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通过指示剂的反应来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产物的差异,此培养基称为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一)基础培养基含有基础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肉浸液,俗称肉汤,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基础培养基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检验,也是制备其他培养基的基础成分。(二)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可加入葡萄糖、血液、生长因子等特殊成分,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的细菌生长。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三)鉴别培养基利用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例如糖发酵管、克氏双糖铁琼脂(KIA)、伊红-美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等。(四)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去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对所选择的细菌种类的生长。例如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琼脂,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枸橼酸钠和煌绿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因而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五)特殊培养基包括厌氧培养基和细菌L型培养基等。前者是培养专性厌氧菌的培养基,除含营养成分外,还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如疱肉培养基、琉基乙醇酸钠培养基等。后者是针对细胞壁缺损的细菌L型,由于胞内渗透压较高,故培养基必须采用高渗(3%~5%NaCl、10%~20%蔗糖或7%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低琼脂培养基。乙二胺四乙酸化(EDTA)盐的抗凝机制是A.加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作用B.加强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C.加强蛋白C系统作用 D.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E.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抗凝剂选择:乙二胺四乙酸盐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常用有钠盐(EDTA-Na2-H20)或钾盐(EDTA-K2-2H2O),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根据国际血液学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委员会(ICSH)建议,CBC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1.5~2.2mg/ml血液。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具有特殊H抗原的是A.荚膜B.鞭毛C.普通菌毛D.性菌毛E.芽胞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多肽的多聚体。有荚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粘液(M)型或光滑(s)型菌落,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去荚膜后其菌落变为粗糙(R)型。  荚膜的功能包括: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2.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弧菌、螺菌、占半数的杆菌及少数球菌,由细胞膜伸出菌体外细长的蛋白性丝状体,称为鞭毛。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4类:①单毛菌;②双毛菌;③丛毛菌:菌体一端或两端有一丛鞭毛;④周毛菌:菌体周身遍布鞭毛。  鞭毛具有以下功能:①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②致病作用;③具有抗原性,鞭毛具有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大部分革兰阴性(G-)菌及少数革兰阳性(G+)菌在其菌体表面有细而短、多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称为菌毛。  (2)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①普通菌毛,数量多,每菌可达数百根,短而直;②性菌毛亦称F菌毛,每菌仅有1~10根,粗而长、中空呈管状,它由F质粒表达。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芽孢杆菌属(炭疽芽孢杆菌等)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等).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细菌的芽胞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一般消毒方法不易将芽胞杀死,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芽胞不直接引起疾病,仅当发芽成为繁殖体而致病。溶菌酶的作用机制是A.干扰细胞壁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连接B.抑制细菌细胞膜合成C.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键D.抑制细菌中介体形成E.影响细胞壁磷壁酸合成【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溶菌酶的作用机制  【解析】溶菌酶主要裂解G+菌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键。(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人卫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第15页)溶菌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分子中碱性氨基酸、酰胺残基和芳香族氨,酸的比例较高,酶的活动中心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称包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专一地作用于肽多糖分子中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键,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之松驰而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终使细菌溶解死亡.也可以直接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而达到杀菌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胞壁质和磷酸质组成,其中胞壁质是由杂多糖和多肽组成的糖蛋白,这种多糖正是由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键联结的.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埃希氏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也会受到溶菌酶的破坏.溶菌酶是母乳中能保护婴儿免遭病毒感染的一种有效成分,它能通过消化道而保持其活性状态,溶菌酶还可以使婴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减少,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加,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A.抗吞噬性  B.耐热性  C.具有毒素活性  D.有黏附性  E.是细菌侵袭力【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芽胞的概念、特性及医学意义  【解析】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耐热性。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对理化因素均有较强的抵抗力。临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时,以杀灭芽胞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是A.T细胞的表面受体B.B细胞的表面受体C.T细胞的表面抗原D.B细胞的表面抗原E.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sheepredbloodcellreceptor,SRBCR),即CD2,LFA-2。可表达于所有外周血T细胞、95%以上人类胸腺细胞、大多数NK细胞及部分恶变B细胞表面,但正常B细胞不表达。CD2为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量为45~50KDa为由327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跨膜单肽。其胞浆区富含脯氨酸和碱性氨基酸,二者均可与离子及环核苷酸结合,是参与胞内调节的重要成分。1.黏附作用。与CD58结合可介导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间的黏附作用,从而参与T细胞的多种功能,例如:CTL胞毒活性;丝裂原、同种异体抗原、可溶性抗原诱导的T细胞增殖;T细胞产生IL-2。此外,SRBCR和CD58相互作用也参与NK细胞活性。2.T细胞旁路激活:抗CD2单抗与T细胞共同温育后,可导致如下效应:介导T细胞增殖;促进IL-2R和MHCII类抗原的表达;促进T细胞分泌IL-2和B细胞分泌Ig。CD2激活T细胞的途径与传统经抗原激活T细胞的途径不同,前者不依赖TCR-CD3复合体,亦无需APC参与,不依赖IL-1,为抗原非特异性,故被称为“T细胞激活旁路"。该途径的生物学意义为:介导免疫细胞的聚集和淋巴因子的产生,以及在缺乏持续性抗原刺激时免疫功能状态的维持。3.参与胸腺细胞分化成熟:CD2是胸腺细胞最早表达的分化抗原,胸腺上皮细胞及胸腺其他多种细胞表面则表达CD58,CD2在胸腺对T细胞的选择过程中发挥作用。其机制为:若胸腺细胞TCR-CD3复合体不能与树突状细胞表面MHC分子高亲和力结合,则CD3激活途径被抑制,此时CD2+胸腺细胞与CD58+基质细胞结合,可产生早期胸腺细胞的活化信号,导致该克隆增殖和分化;若TCR-CD3复合物与树突状细胞表面MHC分子高亲和力结合,由于胸腺皮质微环境无IL-1存在,故这种结合不能产生阳性刺激,同时还抑制胸腺细胞的CD2激活途径,导致该克隆被淘汰。正常红细胞直方图的范围是A.36〜360flB.40〜370flC.45〜380flD.50〜400flE.60〜500fl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布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125~200fl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关于尿比密和尿渗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者都能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B.尿比密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C.尿渗量主要与溶质颗粒数量有关D.尿比密受大分子蛋白质和糖的影响较大E.尿比密与尿液有机物含量关系不大尿渗量测定 (一)尿渗量测定定义  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等)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质颗粒的总数量。  尿渗量主要与尿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而与颗粒大小关系不大。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更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二)方法学评价  尿渗量和尿比密测定比较:两者都能反映尿中溶质的含量。虽然,尿比密测定比尿渗量测定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尿比密测定易受溶质性质的影响;而尿渗量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在评价医学教育网整理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上,更优于尿比密。(三)参考值  尿渗量:600~1000mOsm/kg·H20(相当于SG1.015~1.025)。尿渗量/血浆渗量之比:(3.0~4.7):1。(四)临床意义  减低:见于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显著减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慢性间质性肾病患者,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可明显减低。尿比密测定 比密又称比重(SG)。尿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称为尿比密。尿中可溶性的固体物质主要是:尿素(25%)、肌酐和氯化钠(25%)。  (一)检测方法  1.化学试带法:又称干化学法,有目视比色法和仪器比色法。  2.尿比密计法  3.其他方法①折射计法。②超声波法。③称量法。(二)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带法:测定简便,不受高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质或放射造影剂的影响,但精度差,只用作过筛试验。  2.尿比密计法:现已很少使用。  3.折射计法:具有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滴尿)等优点。折射计法被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CCLS)建议作为参考方法。 (三)质量控制  1.化学试带法:①使用与仪器匹配、合格、有效期内的试带。②每天用标准色条进行校准。③如尿pH>7.0,测定值应增高0.005。④试带法对过高或过低的尿比密不敏感,应以折射计法为参考。⑤评价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时,应进行连续多次测定才有可靠价值。  2.尿比密计法:尿比密计要通过校正后使用、测定时尿量要足,液面应消除泡沫、要尿温度、尿蛋白尿、糖尿的校正。  3.其他方法:折射计法:测尿前要按操作时室温进行温度补偿调校。 (四)参考值  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1.015~1.025。  随机尿:成人1.003~1.035(至少有1次在1.023或以上,l次在1.003或以下);  新生儿1.002~1.004。(五)临床意义  尿比密测定是临床上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常用的指标。  1.高比密尿:见于: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少尿期。②肾前性少尿疾病,如肝病、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以及糖尿病、蛋白尿、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2.低比密尿:尿比密常<1.015时,称低比密尿或低张尿。如尿比密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比密接近)者,称为等渗尿或等张尿,提示肾脏稀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  主要见于:①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等。②尿崩症:常低比密尿(SG<1.003),尿比密测定有助于多尿时糖尿病与尿崩症的鉴别。测定酶活性推荐采用速率法(初速度法),是因为A.固定时间法或终点法重复性差B.固定时间法或终点法无特异性C.速率法较固定时间法或终点法对仪器读取吸光度的准确度要求低D.速率法测定较终点法测定所需样本量小E.速率法用于酶活性测定较准确答案:E解析:按反应时间分类法: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都使用固定时间法。这种方法是以酶催化反应的平均速度来计算酶的活性,现多已不用。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连续监测法。这种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可以测酶反应的初速度,其结果远比固定时间法准确,在高浓度标本尤为明显,但本法也受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试剂等的影响,应加以注意。1)定时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段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称为两点法,其中t1往往取反应开始的时间。在酶反应一定时间后,往往通过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使反应完全停止,所以也叫中止反应法。2)连续监测法:又称为动力学法或速率法、连续反应法。在酶反应过程中,用仪器监测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通过计算求出酶反应初速度3)平衡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又叫终点法。
本文档为【2016.3.23卫生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题库讲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8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公务员考试
上传时间:2020-09-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