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2018北京八中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7-2018北京八中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举报
开通vip

2017-2018北京八中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 北京八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题 年级:高三 科目:语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 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 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

2017-2018北京八中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 北京八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题 年级:高三 科目:语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 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 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 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 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 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 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 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 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 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 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 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 yǐ。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分)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 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 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 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2 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 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 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 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 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 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 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 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 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 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 “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2 分)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4. 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 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 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 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 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 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 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 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 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 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 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 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 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 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 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 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3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5.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2 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6 分) 7.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 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 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8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4题。 (一)秦昭王问孙卿子①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 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 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②;居于阙党,阙党之子 弟罔不分③,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 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君义伸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④ ,是何也? 则贵名白⑤ 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 国也?”昭王曰:“善!” 若夫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宜,事变得应,言必当理,事必当. 务,君子之所长也。 (取材于《群书治要·儒效》) (二)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 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⑥,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鲁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 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 是 二 年 定 公 以 为 司 空 乃 别 五 土 之 性 而 物 各 得 其 所 生 之 宜 咸 得 厥 ⑦所 由 司 空 为 鲁 大 司 寇 设 法 而 不 用 无 奸 民 。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孙卿子:荀子。 ②朝饮其羊:卖羊前先让羊喝饱水以增加重量。 ③罔不分:捕来的鱼虾或猎物不按出力多少分配。 ④讙:喧哗。 ⑤白:显赫。 ⑥不封:不建高大的坟墓。 ⑦厥:它们的。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 隆:尊崇 B.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 当:担任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4 C. 制为养生送死之节. 节: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D. 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则:效法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儒无益于.人之国 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此之.谓也 其.孰能讥之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 谨慎地做臣子,并使他们的君主尊贵 B. 其为人上也,广大矣 儒者居高位时,作用就更大了 C. 远者竭蹶而趋之 远方之人不辞辛劳地投奔他 D. 能不能皆得其官 是否都能够得到他们的官职 11. 请用斜线(/)给《孔子家语》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 分) 1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13.作者为什么认为儒者可以为人师?根据《群书治要·儒效》第二段内容概括作答。(3 分) 14. 仿照下列语段中句①的形式,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4 分) 《群书治要·儒效》中的很多观点能够在《孔子家语》中得到印证,如:①孔子在做中都宰时依据人们能力 的强弱分配不同的职位,可以证明儒者能够“量能而授官”;② ; ③ 。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8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 减尽。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 年光去迅。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 间。 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 ③玉局:指北宋文 A. B. C. D.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5 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 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 海棠诗作传世。 ⑤漫:莫,不要。 15.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 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 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 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 深情。 16.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 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2 分)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经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 “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 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 后者则说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2 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贾探春 18.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每空 0.5 分,共 21 分。)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2)云无心以出岫, 。 ,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3)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4)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5)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6)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 (7)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梦游天姥吟留别》) (8)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6 (9)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滕王阁序》) (10)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11)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12)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13)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氓》) (1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守着窗儿, ?(《声声慢》) (15)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6)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 (17)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 。(《国殇》)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9)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20)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秦伯》) (22)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卫灵公》)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4题。 《旷世风华——大运河传》序篇 (1)山影远远的,虽只是天际间的一抹黛色,却作龙马奔腾状,极富于气势和动感。那是八达岭,燕山山脉西段军 都山的主峰,而号称京师“北门锁钥”的居庸关便雄踞于此。“天门骁开虎狼卧,石鼓昼击云雷张。”元代诗人萨都剌 笔下的那种大场面虽过于久远,但游牧民族的马蹄确曾在关外踢腾出漫天的烟尘。关山如海,残阳如血,掩映着莽莽 苍苍的古长城——那是中华民族最伟硕的雄性徽章。 (2)我站在昌平城东南凤凰山下的荒野中,脚下是原始的阡陌和披离的衰草,曾相伴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就 在一望之内,而我在寻找——水。 (3)不,我是在寻找——河,寻找那曾滋润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情调,世世代代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母亲 河——京杭大运河。 (4)这里有山,有树,有北方黄土地上的一应野趣,偶尔也有几声鸡鸣狗吠,但唯独没有水。 (5)白浮泉这名字原本是与水有关的,至今,那草丛中仍孤傲地伸出九个石雕的龙头,那是水的滥觞..。细细寻去, 附近还残存着龙泉岛的石碑,只是字迹已漫漶难辨,但当初那种恣肆奔涌的水势可以想见。现在,这石雕龙头和古碑 已成了荒野中孤独的守望者,它们因守望而孤独,因孤独而矜持。 (6)这就是四千里长河最北端的源头么? (7)遥望西北,八达岭正逶迤..在沉沉暮霭中,此刻,长城上该还有留连观光的游人吧?他们能不能看到白浮泉,看 到这里的石雕龙头和古碑呢?“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禁不住朝着那边呼喊起来,喊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暮色中一波 接一波地传送。少顷,又一波接一波地回过来。我坚信那声波曾抚摸过长城,因为回声中挟带着苍古的风尘气息,甚 至还传递着长城堞口那特有的顿挫有致的质感。在这一瞬间,我惊栗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感情溢满胸际:我站在大 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而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竟靠得这样近,近得几乎一踮脚、 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古老的运河与同样古老的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高远与深邃 的对视,是冷峻与妩媚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石破天惊的伟烈与世俗生活 常态的对视。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7 (8)在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史上,只有它们够资格这么长久地互相对视,因为无论是体魄还是精神上,它们都处于 同一档次。从外形上看,大运河和长城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有一种奔腾向前的动感,对于长城,那是崛起于山 脊的伟岸;对于运河,那是穿越于原野的浩荡。它们的造型中都有一种单纯的成分,单纯得令人一目了然。单纯是一 种美的经典形态,它无须雕琢和修饰,也不屑于卖弄什么。它突出的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以其粗犷而飞扬流 动的轮廓线条,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之美。你看我们的长城和运河,它们就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 原始形态——古拙也罢、残破也罢——展示在你面前,让你在惊悸中叹为观止。它们和所处的山川大地融为一体,似 乎它们原本不是人工所为,而是天生就该在那里,或者说是上苍的安排。你欣赏它们,就必须和它们周围的一切—— 天空、阳光、旷野、山梁和风沙——一起欣赏,因为它们原本就是彼此的一部分。至于它们内在的典雅、华丽和万千 气韵,那是懂得美的人解读出来的,你读出了什么就是什么,你总是对的,但你永远不可能读出全部。 (9)我想起了那些赞颂长城的歌谣,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那首《长城长》,作者很懂得解读长城,“大漠”、“边关”、“冷 月”之类的背景虽然被人们重复了千百年,却仍然一如既往地煽情。长城总能给人以沉雄冷冽的情感冲击,那是一种 关乎历史、民族和人生的忧患意识。 (10)但至今没有一首歌是唱给大运河的。 (11)或许是大运河不够古老吧?一翻历史,不对了,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在江淮大地上热火朝天地开挖邗沟时, 北方诸国还在凭借拙笨的战车和胡人来去如风的骑兵对垒,根本没有想到可以在荒原上筑一堵高墙以自守。可以毫不 客气地说,在大运河面前,长城只能道一声“余生也晚”吧。但长城总是摆出一副老资格的样子,它雄视千古,饱经 沧桑,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苍老与破败。它在凄厉的寒风和如血的残阳下板着面孔,等待着你风尘仆仆地去朝拜,也 等待着你去修缮。这就是长城。而大运河却更愿意微笑着走进你的生活,它拒绝苍老,尽管它已经不堪重负,尽管它 完全有资格充当“太祖母”。但它的精神是鲜活的,富于世俗的生活情调;它那热情的天性驱使着它总是欢快地流动。 它更多地被人们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灌溉之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以至爱情的麇生地——而不是一段僵硬的 历史。人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伟大总是熟视无睹的,时间长了,反倒有一种“本该如此”的心安理得。大运河对生活太 投入了,它的光环因此消解在生活的寻常色调之中。 (12)当大运河在盛世风华中仪态万方时,北方的长城却在孤独中悄悄地坍塌。运河兴则长城废,反之亦然,在隋 唐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这两位巨人很少联袂演出。它们总是在历史舞台的入口处擦肩而过。当一方粉墨登场....时, 另一方则在某个角落里黯然神伤。这种错位原也不难理解,运河意味着安定和丰足,它是王朝的血脉,血脉流畅则通 体强健,这是王朝鼎盛的标志;而在大修长城的背后则往往是边关的烽火和塞上的狼烟,它意味着外患频仍,国势萎 靡。王朝鼎盛则威震外夷,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城遂成为一道闲适的风景。国势萎靡则边关示警,子女玉帛皆从属于 干戈,哪里还有心思去调理运河? (13)我曾一次次登高望远,以大呼小叫来挥霍过剩的豪迈;也曾徜徉在西风古道上,伤感得满地都是婉约派的词 章。但不管怎样意气风发,我都从来不曾对大运河说过什么——我是不敢。因为它太恢弘博大了,也太宽厚慈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虽然古老,却至今仍然没有风化为僵硬的古董,仍然在默默地濡养..我们,孕育着生命的鲜活。它 流进菜花、渔歌和船队的汽笛;也流进丝绸、陶瓷和文人的山水画;最后流进了母亲澎湃的乳汁和喜悦的泪花中。面 对着她,你只能由衷地感谢一个古老生命的坚韧伟大。 (14)于是,带着几分跃跃欲试的自信,也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向往,五十岁的我踏上了考察大运河的旅程。 (取材于夏坚勇同名文章) 20.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滥觞:指江河泛滥。 B.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C.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后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此处用原意。 D.濡 养:养育,滋养。 21.下列既写出大运河特点,又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2 分) A.渺渺千年,鸿沟在此浪迹 B.万里长城穿云入海汉代江山留胜迹 盈盈一水,杨柳楼台哪去 千秋大国铁壁金汤秦时日月照雄关 C.北望幽燕长城万里金汤固 D.蓟丘西北望九龙吐水恩波淼淼连南北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8 东流沧海故国千年雾瘴开 长河东南流千舸飘帆情丝悠悠牵古今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写长城,意在说明长城脚下的白浮泉是大运河北端的唯一水源。 B.在第(7)段中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意在暗示大运河的源头和长城距离很近。 C.在第(8)段中,作者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读出长城与大运河的全部意义。 D.第(9)段作者用“一如既往地煽情”,鲜明地表明了他对长城的鄙弃态度。 E.本文将实地考察与个人感悟结合起来,诗意地歌颂了大运河的精神风貌。 23.请对第(7)段中加波浪线的语句作赏析。(5 分) 24.第(13)段中,作者说“面对着她,你只能由衷地感谢一个古老生命的坚韧伟大”,请联系全文,说一说这句话的含 义。(6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5.按要求完成下面《论语》的微写作,不少于 180 字。(10 分) 学校百贤讲堂准备请你给高一学生介绍读《论语》有关“礼”和“君子”的 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学党史心得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军训心得免费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 ,请 你就其中一点,结合《论语》具体内容,谈谈你的体会和收获。 26.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 800字。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 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段话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9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1.(1 分)B 2.(1 分)C 3.(2 分)A 4.(2分)B 5.(2 分)D 6.(6 分) 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 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 2分 7.(8 分) 【答案示例】略 【评分参考】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 4 分,联系作品内容 4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9 分。 8.(2 分) B 9.(2 分)C 均为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难道; A 组的“于”分别是对、在;B 组的“而”分别表示并列和 因果;D组的“之”助词不译和代词这。 10.(2分)D 11.(3分)参考答案: 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评分标准】断错一处扣 0.5 分,扣满 3 分为止。 12.(3分)即使隐居在穷巷陋屋,也没有人会不尊重他,因为治国之道确实掌握在他们手中。 【评分标准】得分点为穷阎漏屋、贵和诚。 13.(3分)参考答案: 儒者在做王公时以仁义、礼法修朝施政,使君义达于百姓、通于四海,取得人心归服、天下一家的效果。 【评分标准】以“,”为单位,答对一点得 1 分。 14.(4 分)答案示例: 孔子制定了让百姓生有所养、死得安葬的制度,可证明荀子所说的“儒者法先王、隆礼义”;孔子做中都宰一年就 使西方诸侯国向鲁国学习,证明儒者确为“社稷之臣、国君之宝”;孔子把土地按照性质分类,使各种作物都得到很好 的生长,证明了“万物得宜乃君子(儒者)所长”的观点。 【评分标准】《孔子家语》中的事例与《儒效》中的观点对应,每句 2 分,共 4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秦昭王问孙卿子:“儒者对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吧?”孙卿子答道:“儒者效法先王,尊崇礼义,谨慎 地做臣子,并使他们的君主尊贵。即使处境艰难,受冻挨饿,也不会用歪门邪道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即使穷困得)没 有安身之处,也能深明维护国家的大义。(如果)地位在人之上,就是王公的资质;地位在人之下,就是国家的重臣, 君主的珍宝。即使隐居在穷巷陋屋,也没有人会不尊重他,因为治国之道确实掌握在他们手中。(听说)孔子将要担任 鲁国的司寇,沈犹氏就不敢再在早晨让自己的羊喝饱水了;孔子住在阙党的时候,阙党子弟将捕获的猎物进行分配时, 有父母亲的子弟就多得一些,这是因为孔子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感化了他们。儒者位居人下时就是这样啊。” 秦昭王问:“那么,儒者地位在人之上时,又怎样呢?”孙卿答道:“儒者地位在人之上时,作用就更大了!他 意志坚定,用礼义修治朝廷,用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整顿官员,使百姓之中,忠诚、信实、仁爱、利他的美德蔚然成风。做一件 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却能取得天下,他也不干。这种做君主的道义被人民接受,传遍了四面八方,那么天下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0 的人就会齐声响应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贵的名声显赫,天下得到了治理的缘故。所以,近处的人歌颂他、欢 迎他,远方的人也会不辞辛劳去投奔他。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凡是交通能够到达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这就是为人 楷模。《诗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不归服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处在人之下是那个样子,处在 人之上是这个样子,怎么能说他们对于治理国家没有好处呢?”秦昭王说:“讲得好!” 至于比较德行来确定次序,衡量才能来授予官职,使有德与无德的都能得到合适的位置,有才能和没才能的都能 得到相应的官职,万物都能得到恰当的安置,各种突发变化都得到得体的处理,说话一定符合道理,做事一定符合要 求,这些都是君子所善长的。 (二)孔子刚开始做官的时候,担任中都邑的长官,制定出了让百姓生有所养、死得安葬的制度。让年长的和年 幼的吃不同的食物,对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有不同的任用,男女分路而走,路上没有人拾取别人落下的东西,器皿上 没有多余的雕饰。制造四寸厚的棺材,五寸厚的外椁;顺着丘陵造坟,不建高大的坟墓,不种树。实施了一年,西边 的诸侯都学他的做法。鲁定公听说后问孔子说:“学你的这种方法来治理鲁国,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即使用来 治理天下都可以,岂只鲁国啊!” 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 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 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却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犯法的人。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1 分。 15.(2分)C 16.(2 分)B 17.(2分)C 18.(4分)答案要点: ①形象:花色红艳或艳丽;独自开放,无人关注;花色凋残; 结合诗句:万姝娇困或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 ②情感: 要点一: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 结合诗句: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 做得异时恨。 要点二: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职的不满。 结合创作背景、诗句:词人写作此词处于罢职期间。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 【评分参考】①形象,2分。形象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答海棠形态未开、已开不得分。② 情感,2分。两层情感一层2分,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 19.每空 0.5 分,21 分。 (1)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2)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犹蒙矜育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5)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6)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画 (7)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 (8)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 (9)龙观射斗牛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 (10)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1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12)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13)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14)如今有谁堪摘 独自怎生得黑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1 (15)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16)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17)终刚强兮不可凌 子魂魄兮为鬼雄 (18)文质彬彬 (19)己欲立而立人 (20)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21)士不可以不弘毅 (22)钻之弥坚 (23)敏于事而慎于言 (24)有杀身以成仁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20.(2 分)A 21.(2 分)D 22.(3 分)A D 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 3 分。 23.(5 分) 答题示例:本段文字具有诗意之美,“对视”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准确交代了长城与大运河的近距离,显示了二者 的亲近关系(2分);又连用六个“对视”,使句式整齐,形成排比,增强了语句的表达力量(1分);在每一个“对视” 里,还运用对比,彰显长城和大运河各自的特点,前者具有阳刚之美,后者具有阴柔之美(2 分)。 24.(6 分)答案要点: ①大运河起源于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兴修于 1400 多年前的隋唐),可见其古老;(1 分) ②尽管历史久远,不堪重负,大运河却依然欢快地流淌,显示出鲜活的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 分) ③外在形态方面,具有奔腾浩荡的气势之美;现实功用方面,具有实用价值,“伟大”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精神层 面,像母亲一样,滋养着华夏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情调。(3分) ④表达了作者对大运河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 分) 五、25.【评分参考】 (1)围绕“礼”或“君子”话题来阐述,如果两点均说且能说清楚亦可; (2)必须结合《论语》的具体语句,否则酌情扣分; (3)注意情境,应对高一学生读《论语》有帮助,因而应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否则酌情扣分;(4)以 7 分为基准分 上下浮动。 26. 参考 2017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 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 二类卷 (33—41 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 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9 分以 上。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2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 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4 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减 1 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 50 个字减 1分。 阅卷资料 【名著延伸】 7.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 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 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8 分) 【解析】 “人物的复杂性”可以指人物的不完美性、性格的矛盾性(同一维度的性格的相对,如写孔乙己既是小偷又是读 书人即为不当)和多样性。只要写出一种理解即可。选择的人物形象最好丰富多面,如林黛玉、王熙凤、孔乙己、翠 翠、孙少平、江姐。字数不易太多,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尤其是情节概述即可。 【评分】 ①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 4 分,联系作品内容 4 分。 ②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 4 分细化为:指出复杂性所在 2 分,解读中对复杂性的理解(可以不集中写)恰当 2 分。 ③联系作品内容 4分细化为:有例——有恰当的举例支撑“复杂性”;有理——举例与“复杂性”一致;有力—— 举例有力支撑复杂性且表达充分合逻辑。 ④四个等级: 7-8 分:人物复杂性理解准确;阐释复杂性有例有理有力。 5-6 分:人物复杂性理解准确;阐释复杂性有例较有理较有力。 4 分:人物复杂性理解准确;阐释复杂性有例但不太合理。 2-3 分:人物复杂性理解不太准确;阐释复杂性不太合理,但对人物有所了解和认识 【问题】 ①审题错误,移花接木。不解释人物复杂性,而去分析读者评价的多样性。 ②浅读名著,乱贴标签。不能准确理解人物形象,胡说八道。 ③专心讲事,不顾“复杂”。不从复杂性角度解释人物形象,只是在讲故事情节 ④逻辑混乱,诠释不当。把知道的关于人物形象的词语全部搬上去,前后逻辑混乱。 【示例】 (一)林黛玉的复杂,体现在她“柔”与“刚”的矛盾性上。她的“柔”是明显地体现在她的外貌中的,“行动处似弱柳扶 风”,她成日的泪也表现了她的“柔”;她的“刚”体现在她内里的品格中,他自恃才高,勇于反抗,坦诚率性,不屑于做 虚伪的掩饰,他是以“刚”的姿态面对这个虚伪的世界。所以她两极分化的评价中,既有“古今奇女子”的赞扬,又有“空 余才情,其余不足取”的贬斥。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3 (二)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有复杂性:一方面,她操办秦可卿丧事,并主管各房月钱,显示出她杰出的为人处世才 能;另一方面,她施计害贾瑞、尤二姐,视人命为儿戏,心狠手辣,显示出她狠毒的性格;在老太太面前,她是好孙 媳;在下人们面前,他是可怕的主子。王熙凤人物性格丰富,能够从不同方面诠释她的形象,这样的复杂性究其原因, 是曹公以人文情怀真实地写出了人物。 (三)贾宝玉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既有着富家公子哥的骄纵、任性,如怒摔通灵宝玉,因大门不开而怒踢袭人, 调戏金钏等骄纵行为;又有着对待姐妹时的体贴入微以及不分尊卑,一视同仁,与晴雯等人玩耍的率真可爱,如在黛 玉因身世伤感时耐心安慰、用心呵护与黛玉间的情谊,及用撕扇子哄晴雯开心,私自前往告慰金钏之离世等;他还有 着打破封建世俗的果敢和勇气,如不在意世俗的功名利禄,直言厌烦湘云劝他“从仕”的建议,及不在乎主仆地位,和 人平等相处,与袭人、晴雯打成一片等,体现他人物的复杂性。 (四)《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个复杂性人物。他有只身到黄源打拼的勇敢,有揽工到遍体鳞伤的坚韧,有即 使环境再恶劣也坚持读书的不懈追求。但他也有自卑,上学时避开众人拿黑馍馍吃的自卑,面对门第悬殊的恋人晓霞 的自卑……人物复杂性使人物更真实,像是有血有肉,呈现在读者眼前,也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五)《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具有复杂性。他十分勤劳,在生产队带头生产,之后建砖厂致富,他在这些方面 深谋远虑,敢作敢为,凭自己的能力走在时代的前列;然而在爱情上,他又脱不去旧时代的思想,略有几分懦弱,面 对经济和政治地位比他高的润叶,不敢去爱。在时代的变革中,孙少安身上既有新时代的改革激进,又有旧时代的传 统保守,具有复杂性。 (六)《边城》中的女主角翠翠便具有复杂的性格,十五岁的她与爷爷相依为命,乖巧懂事,确乎是一个纯粹、善 良的女一号的特点;然而当她面对权势人家的大佬和二佬同时对她的倾心,也是十分有主见,而不是一味听从爷爷, 给出了对大佬的拒绝。而当爷爷死去,翠翠面对她的心上人二佬,却十分冷漠,似乎是怪罪他曾经对爷爷的“不敬”。 可见她十分有主见,不完全是旧时代的“乖女孩”,人物更多面化。 (七)《呐喊》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充分体现了鲁迅所言的“不幸”与“不争”。他身为读书人,有着读 书人的心性。坚持穿长衫站着喝酒,把茴香豆分给孩子,教小伙计写“茴”字的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却最后 被打断腿也并未被人挂念,只落个“大概已经死了”,此谓“不幸”。但另一方面他十分迂腐,好吃懒做,故步自封,自 许读书人而一味维护“面子”,拿“读书人的事”当幌子麻痹自己,不思进取,可谓“不争”。由此孔乙己是个既可怜又可恨 的人物。 25.按要求完成下面《论语》的微写作,不少于 180 字。(10 分) 学校百贤讲堂准备请你给高一学生介绍读《论语》有关“礼”和“君子”的 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下载关于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关于使用希沃白板的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体会,请你就其 中一点,结合《论语》具体内容,谈谈你的体会和收获。 【评分参考】 (1)围绕“礼”或“君子”话题来阐述,如果两点均说且能说清楚亦可; (2)必须结合《论语》的具体语句,否则酌情扣分; (3)注意情境,应对高一学生读《论语》有帮助,因而应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否则酌情扣分; (4)以 7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思考】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4 1.从本次答题情况看,同学们对基本掌握《论语》的一些内容,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两方面的复习备 考: 2.进一步深入理解《论语》中重要的核心的内容,并做好梳理归纳,以“关键词”为线索; 将所掌握的内容置于一定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中加以合理恰当的应用,注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这些示例认真研读,从中获得启示或借鉴。 【示例】 (1)《论语》中常用君子与小人对比,这能充分看出君子的德行是为圣贤所认同的。因为“君子坦荡荡”,不有所隐 瞒,光明磊落;又如“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不会以“利”“势”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君子明白“以势交者,势倾则绝; 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这样的道理。君子所知的道理便是《论语》引导我们的方向,“仁以为己任”的精神滋养,“己欲立 而立人,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要求,这些都为君子所奉行,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滥觞。“文质彬彬”,愿我们读《论 语》,体悟君子之道背后的精神财富,并践行着。(9 分,观点鲜明,有思考有见解,语言好,符合题意。) (2)《论语》中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具有“质”与“文”的和谐统一,即外在 表现高尚的道德言行,在内修养自己的内心,对待外物,表现得风度翩翩,从容不迫,具有很高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 己。对待内心,修养自我性格,汲取知识,达到精神上的通达。从内外两方面来达到“质”与“文”的统一,才是君子之 风。而对于我自身来说,在外要遵守道德规范,践行自己言与行的一致;在内约束自我,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自我的 修养,涤荡心灵。这便是“君子之风”对我们的意义。(9 分,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层次清晰,符合题意。) (3)《论语》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内容,它们提出了君子的“标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而是君子要心怀天下,如 《论语》中提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要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其最终目的是要 用宽广的胸怀、崇高的道德品质兼济天下,而不仅仅是像小人一样仅关注自身荣辱。只有能够关怀他人,我们的社会 才能更加融洽。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论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向君子标准 看齐。(9 分,观点明确,能有针对性地分析,符合题意。) (4)孔子所说的“君子”,并不是无瑕的完人,《论语》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说明君子是会犯错误的, 但是君子会不断地完善改进自己,这种改进的过程使得他高尚,只有“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孔子对于君子这样 的认识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修正错误,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才会不断 进步。这种进步是不停歇的,所谓“好学”也是这种进步的一部分。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这样不断完善和进步应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8 分) (5)高一同学们你们好,君子是每个人应当追求的为人标准。子曰:“君子食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你们应当以求道为目标,谨学慎言,方称为好学。同时,孔子要求君子“文质彬彬”是面貌与言行的符合准 则。你们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形象,以文质彬彬的句子形象示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家一点,大家要追求“君子坦荡 荡”的境界,不被外物所限,问心无愧坦荡荡走在人世间,成为一名正人君子。最后希望大家以“君子”的准则要求自己, 过充实高中三年。谢谢大家。(8 分) (6)“礼”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礼在孔子学说中非常重要。孔子认为仁就是“克 己复礼”,可见礼是达到“仁”的重要手段。从贴近生活的角度看,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使人和睦相 处。这句话精准地阐释了礼的限时意义,也可以推及当下。此外,孔子还提到“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告诉我们,礼还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我感到《论语》中对于礼的作用有多种解释,能够发人深省,我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5 从中得到了许多体会和收获(8 分) (7)我想谈谈何为“礼”。在《论语》中,礼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克己复礼”,治国以礼的“礼”其本质是周礼,是周 朝的礼乐制度。第二层是对个人而言的,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对于孔子来说,“礼”是“仁”的外化,却也是“仁”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一直坚持良好的行为,才能到达“仁”的境界。孔子的“礼”是一种规范,是一根标杆,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 修养,于今天浮躁规则缺失的社会中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保持孔子的“礼”,不逾规矩,正直做人,平和处世,无论对 于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还是和谐社会的建构,都有着积极意义。(8 分) (8)我给同学们讲讲礼中的孝礼。孝是仁之本,是最贴近我们请感的。孔子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丧 与其易也,宁戚”可见孔子眼中的孝道、孝礼比起装模作样、过于苛求的礼,更在于子女们内心的尊重敬爱。孝礼是建 立在与我们最贴近的情感基础上,比起后世存天理灭人欲更具人性的温度,在当今礼节缺失、孝礼缺失的时代,许多 人想用金钱换来孝的美名,实际却丢失了礼的本质。礼的本质就是情,从孝礼中我收获了以真诚敬重待父母,待他人 的方式,原我们都能更关注精神之礼,而非停留在礼的表面。(8 分) (9)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认为《论语》中关于“礼”的阐述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孔子推崇孝,对孝解释为“无违”, 而对“无违”则解释为“生,待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我们应当自父母在世时以礼侍奉他们,不违背他们 的心意,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独自后悔。父母死后,举办葬礼,应“宁俭”“宁戚”,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而 不应盛大却无情。由此可见孔子所说的“礼”并非对人性的压抑,而是情感的真实表达,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使“礼” 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8 分) (10)《论语》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又说君子“群而不党”,这两句令我受益匪浅。“和而不同”是指与人有共识但 有自己的认识;“群而不党”是指广结朋友但不结党营私。因此,“和而不同”是处理问题的内在要求,“群而不党”是待人处 事时对自身的克制,两者都是“君子之风”的体现。我想将这体会介绍给新同学的原因不仅于此,对我们来说,这两者 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更大。“和而不同”更代表多样不死板的求学态度;“群而不党”更是服从管理、美化校园的表现。以上 是我对“君子”的认识与体会,希望能帮到新同学们。(8 分) (11)《论语》中对君子的解读足以让我清楚认识到何为志士仁人。所谓君子,文质彬彬也。“文”是指行为得体,态 度谦虚。对文的要求,是君子的外在行为准则,也是践行君子之风的具体表现。而“质”则是对君子内心意志品质的要 求,有多重含义。其最重要的莫过于意志坚毅,坚守气节与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唯有在心中树起一个品质操守的道德 准绳,才能符合君子之风。我认为君子之风在当今也有重要意义。若人人对内见利思义,坚守道德原则,对外以礼相 待,谦虚恭敬,才能使社会日趋文雅化和礼义化。而君子淡以亲,人与人关系也将更加和谐。(8 分) (12)我认为“君子”是要有着精神力量的勤勉之人。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说明君子并不在意所处的困 境。对于学习是“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处于困境之中仍使君子可以勤勉的原因,便是因为君子有着精神力 量。精神力量是可以使我们在学习的路上马不停蹄的。古之儒者,是以“儒”为精神内核;清末志士是以“苟利国家生死 以”的爱国热情为核心;而处于当下的我们自是无法达到上述之高的境界,亦可以以“小确幸”做为精神内核。比方说:“将 来要挣钱后做慈善。”虽然很小,但做为精神力量而激励我们,也是不错的。(8 分) 26.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 800字。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6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 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段话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考场例文: 1.精神瘟疫 高三 2 班 郑伯阳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一番话便是他弃医从文的缘由,他发现精神瘟疫远比肉体的疾病可怕的多,故而救国 必须从拯救国民的精神开始,而改变精神的最有效途径便是文学。 肉体的疾病最多传染一城一地,哪怕生灵涂炭却也不会动摇国家、民族之根本。而精神瘟疫却能通过书籍、通过 人言、通过腐朽不堪的社会风气波及全体国民,使其精神腐烂坏死。肉体是精神的载体,精神若死,肉体也不过是一 个会自己吃饭喝水的植物人罢了。在鲁迅所处的时代,这样的人便“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他们对同胞 的生死、民族的存亡都麻木而漠然,只能在入侵者的铁蹄下坐实“植物人”的身份,如草芥一般倒下。 而在现今,涂害国民的精神瘟疫再次出现了,只不过不再是“麻木不仁”,而换成了“娱乐至死”。充斥整个社会的 是无穷无尽的娱乐主义,游戏、唱歌、纸醉金迷,甚至原本庄重严肃的仪式也被拿来取乐,纵使有豪情,也会被周围 人的闲情所笑,努力似乎已变成了一件可以被嘲笑的事物。人们在极大的生活压力下不得不在业余时间用无穷尽的娱 乐麻痹自己,阅读书籍也更钟情于碎片化的快餐阅读,并为之上瘾,欲罢不能,并且拒绝一切不能立刻带来快感反馈 的文字。 鲁迅以其笔下文字拯救愚弱的国民,而在现在我们并没有一位能担此重任的作家为国写“药方”。因此我们必须去 寻“古方”,以经典的力量抵抗娱乐至死的狂澜。在现今,许多人读名著都读不进去,这正是对碎片文化上瘾,被娱乐 至死侵染的特征。习惯了被嚼烂的信息的他们无法享受完整的文化盛宴,而坚持阅读克服阻力正是“服药”的过程,良 药苦口,但经典名著的推广却必须进行下去,不能放弃。 因为这是对精神瘟疫的治疗,对国民精神的救赎。 2.经典与民族精神 高三 2 班 郑怡玥 一本书,能流传千古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独到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中便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要改变人民的精神,就需要经典的帮助。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而民族精神则寄托在经典当中。一个没有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民族,是愚昧的、只能被奴役的民族。因此,若想改变人民的精神,使他们拥有民族精神,就需要重视经典。 《论语》就是这样一本经典。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古,其中蕴含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我们经常说要成为一 名君子,“君子”这一词也在《论语》中被多次提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重视道义而小人只重视利益。若 人们能在心中坚持君子的原则,那么在事情变故发生时便会有所作为,而不是无利可图而无动于衷,成为毫无意义的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论语》中,孔子用寒冬中仍不凋落的松柏比喻君子,指出了君子坚毅的品格, 不屈于恶劣的外在环境。在民族危难之时,便需要这样的人挺身而出,支撑起国家民族的脊梁。有脊梁的民族,才是 有希望的民族。这样,便需要人民牢记实践经典中的思想,坚守其中的民族精神。 而对于处在和平社会的现在,经典和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对我们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的社会,人们只重视利 益,人与人之间冷漠疏远。一件事发生,人们只会在旁边围观议论,却没有人伸出手去帮助。这不也是一群毫无意义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7 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吗?这便是一个民族缺乏民族精神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论语》。通过研读《论语》,学习如 何成为君子,从中获取民族精神,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个国家的支撑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的经典。因此,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阅读《论语》,支 撑起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吧。 3.精神缺失,唤人性归来 高三 2 班 商瑞辰 《呐喊》中鲁迅以殉道者的姿态振臂高呼,试图唤起国民的混沌精神。而如今,这个悠远的问题踏着时代的步点 走向我们,精神的“唤醒”仍为今之要题。 学识再高又如何?精神的缺失只得使他们酿成大错,成为社会的悲剧。那些室友投毒的案件如今听起来仍是震惊, 作为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仅因与室友不和,两个青春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令我们唏嘘。精神世界的残缺使他们的人格 得以缺失,而这是干涸的精神缺乏浸润的结果。 千百年前,孔子便以“仁”来要求自己的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仍处第一位。“修身”即是对自身人格 的培养,对精神世界的修炼。如此看来,若非具有“仁德”之心,精神是不完整的,那么做什么也将是做不好的。学识 再高又如何?不学做人丰富精神,何以做学问? 精神的缺乏终将造成人道与人性的破裂。那些《呐喊》中的看客们,在一种愚昧又不自知的状态下“欣赏”着为自 己布道的人的陨落,却还可在旁拍手叫好;那些以精神胜利法宽慰自己,抑或说是麻痹自己的人,只得成为少数清醒 者的悲哀。鲁迅亲历这些人性的泯灭与人道的破碎,为这些唤不醒的国民哀叹。 反观今之社会,多少个渺小的生命被高校学子解剖享乐?多少的见死不救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挣扎过后倒在马 路中央?如果精神不得以改变,那社会中的人性与人道又何时才能被唤起?精神的修炼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修行。 没有人性与精神的人只得是一个空壳,只有这空壳中被注入了新精神,才可谓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 我们缺乏对自己由外向里的对内心的观照,从而缺失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人性的认同感。没有人性的人是可怕的人, 没有精神的民族便是一个将消逝的民族。这个思想贫血、精神缺钙的民族的苏醒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人的一点善 举都是一步对精神与人性的丰富,久而久之,社会将不再人情冷漠,民族也将因新鲜的血液重焕活力。 让我们填补缺失的精神,唤人性归来。 4.精神的健全 高三 5 班 张月辰 医者能医病,却不能医心,鲁迅弃医从文,我想也是因此无奈吧!若国家人民皆是思想空洞麻木的匹夫,只有蛮 力,终不过是奴隶之邦!改变精神,让精神健全,才是国力昌盛,民族得以生长延续的第一要素。 曾经有一项世界范围内的读书调查,犹太人每年每人平均读九十六本书,而我国却只有四点七本。这惊人的差异 令我深思。犹太人历史上颠沛流离,受到德国人近乎灭族的迫害,而今又在各国间盘桓不得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他们 从来不宣布投降,他们的精神是健全的,阅读或许是不曾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有饱满的精神食粮,心中有 对民族神圣的信念,得以坚定。多难兴邦,正是一次次对他们民族的迫害,使他们坚毅,更去吸取更多知识,民族绵 长至今。 如犹太人健全的精神,教他们维护本民族的尊严,同时也是反抗的资本。“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们的 精神是麻木的,在于他们“随遇而安”,冷漠地接受加在他们身上一切,包括耻辱与尊严的践踏,这是让鲁迅先生痛心 疾首的所在啊—不懂反抗! 左拉有健全的精神,面对冤案,即使法国当局与他无怨无仇,被怨之人也与他毫无牵连,但他有明辨是非的慧眼 和直起身反抗的胆识与魄力;薇拉有健全的精神,面对向他人施以暴刑与极不公平待遇的军官,她那食指扣响手枪的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8 一刹那,是反抗的宣誓,不仅是对其的怨恨,更是呼吁被压迫人民站起来的号角!他们有此坚忍与魄力,因为他们有 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于正义渴求的向往,他们不甘于压迫,他们敢于反抗,这无疑体现他们具有健全的精神。 看现实社会中种种,“小悦悦事件”是怕惹祸上身还是人心的冷漠?“空巢老人”是子女的不孝或是人心的漠视。《论 语》所倡导的“以仁爱人”似乎早已溺在历史的洪流中...... 再捧起一本书,再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吧!不要当强者凌驾于我们的头上,却不知所措时再悔之晚矣。看客是比 恶人还恶毒的,因他们是恶人强大的羽翼。精神的健全,让我们在和平时有“闲看花开花落”的雅兴;在不幸时,有能 力维护我们的尊严,举起反抗的旗帜,屹立不倒! 5.强健精神,立国之本 高三 5 班 杜雨潇 鲁迅先生因醒悟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而弃医从文,欲用笔杆将国人从铁屋子中唤醒。由此可见,精神的强健,才是 第一要著,才是立国的根本。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提到:“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假使人们还未被唤醒,奴性之劣根尚存,我们以何颜面面对鲁 迅先生的醒世界文章,又以何面对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眼神? 但是人们真的都被唤醒了吗?你且看那衣着光鲜的人们,将自己包裹在文明的外衣下,却掩盖不掉从骨子里散发 出的行尸走肉的腐朽味道。当今的年轻人,以电子产品代替书籍元典,以碎片化的阅读代替完整地阅读一部著作。纵 使体魄如何强健,也弥补不了精神的贫瘠。精神的贫瘠,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无法避免“羊群效应”,于四 周的喧嚣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麻木自己的精神,也逐渐弯曲了脊梁。 因此,当今的要义便是精神的唤醒与强健。为了避免民族精神从我们体内流失,致使精神贫血,思想缺钙,对内 在的剖析和对人格的强化是我们每个人刻不容缓的责任。唯有知道自己内在的缺陷,才能将精神的漏洞填补。中有瞿 秋白在囹圄中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外有卢梭和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人之为人,就在于我们有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更高 尚的品格。他们伟大却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因而变得更加伟大,精神的火花也能更加长久地闪耀光芒。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体。可以说,青年精神的强健与否决定着国家的强健与否。然而,当今社会流行的“丧文化” 却不利于这种发展。试问,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与明确的目标,我们该以何唤醒早上的自己?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 么当今大部分人把生活过得如同行尸走肉,其症结在于他们没有强健的精神,无视了肩上的担当与责任,让清明的精 神陷于泥淖。 如果每个人都能重拾起自强不息的强健精神,是个人之幸,亦是国家之幸。因此,进行精神的强健是每个人应当 践行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使社会和谐进步,国家长久地屹立于东方。 6.铸造青年人的精神 高三 5 班 赵乐妍 鲁迅先生因为希图改变国民劣根,希图“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弃医从文。郁达夫在谈到鲁迅时说:“一个又伟大人物 而不知爱戴、拥护的种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为了不致沦为“奴隶之邦”,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读一读鲁迅的精 神。 鲁迅认为改变国民的精神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我认为改变国民的精神的第一要素,是在铸造青年 人的精神。 因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部分取决于青年人的精神。 尚能看见,巴黎和会后,是青年人走上街头,拒绝在文件上签字,是他们报国耻,赴国难,扬国威,多灾多难的 中国才得以挺过难关,甚至因多难而兴邦。他们的时代有“五四精神:,那我们呢?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19 我们有在公交车紧盯手机,而在现实中营造出一片死寂的“低头族“们;我们有在网络论坛上复活的,隔了世纪精 神仍存的”看客“们。若是鲁迅先生看到这一幕,怕是要感叹,医学手段如此发达,竟仍无法医治国民的精神,怕是要 执起他犀利的笔,骂一骂这个时代。 我希望有人骂一骂,可惜鲁迅已不在,那么只好由我们来。 由我们青年人来铸造自己的精神,铸造这个时代的精神:心怀阔志,抒尽大济之抱负;心怀慈悲,纵使飞腾显达, 仍不忘盛世之蝼蚁;挺直脊梁,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尊严;面对世界和未来,在时代的变化中岿 然不动,做一个合格的大国公民。还有…… 这样说来,这种精神仿若有了一丝古风古韵,如同古代的人在践行“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的诺言,我们作为社 会道德力量的承担着,时代精神的铸造者,不约而同地为了履行对铸造精神的诺言,这样,无论是在做着平凡或辉煌 的事,我们都是高贵而丰富的。 如今我们仰望以前的时代,并以此来塑造我们的时代精神,千百年后,人们将如何看待我们呢? 我们值得仰望吗? 7.精神的健全才能造就民族的振兴 高三 6 纪如昱 鲁迅少时为了救国的理想而去学医,然而在求学途中,他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国人的愚弱不会因医生的治疗而有 所改变。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以笔为矛戟,加入了思想与精神的奋战之中。他的呐喊终于叫醒了一片昏昏欲睡的国 人。思想的浪潮澎湃汹涌,总算将汪洋中摇摇欲坠的中华民族推上了岸。 鲁迅的思考正是表明,一个民族只有获得了精神上的健全,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摆脱外国的摆布,以求振兴。 回首百年前的中国,狼烟四起,不仅有外国的入侵,更有国内军阀混战,使得民生惨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 中却有无数个阿 Q,身处悲剧而不自知,令人唏嘘。这样的民族需要急迫的挽救。仁人志士,杀身成仁,学生运动与 工人运动都在努力地唤醒这个民族。直到百年后的今天,我也不禁感慨,那是人们的心中该有多么澎湃的激情,即使 时过境迁,那豪情似乎仍在空气里飘荡不绝。这或许就是民族在危难之际的竭力呐喊,如困兽犹斗,只为争出一个光 复的未来。 精神的健全需要的正是这一片炽热的心血。一个人的呐喊只有微弱的回响,一个群体的呐喊却能唤醒一片土地。 因此,危亡之中的国家,一旦挺过了这一险关,往往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民族才是真正地觉 醒了。在战火中,人们美好的幻景被彻底打破,精神与人格不得不站立起来。 这无疑是残忍的。如此循环往复,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大损元气。在盛世中败落,在败落后陷于危难,再去追求 国民精神的健全显然不是民族发展的正道。因此,国家在昌盛之时也要注重民风的教化,民族在鼎盛之时也要居安思 危。这不仅是为政者的深谋远虑,也是普通人在生活安定之时绝不能忘的初心。 民族的振兴源于每个国民的健全精神,这种精神上的健全源于人不断的求知学习,跟进时代的步伐,以求思想的 进步。民族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愿中华民族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当日之耻,健全精神,塑造品格,让 民族的未来有光明之境。 8.做一个精神健全的人 高三 8 班 章艾嫒 一个人是否健全,其实并不全然在于体格是否健全,生活是否富裕,家庭是否完整。就像鲁迅在《呐喊》中呼喊 的那样:“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我们要做一个精神健全的人。 可我们似乎总是“愚弱”。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曾说道:“人之所以为人,其仁矣。”兵荒马乱,礼崩乐坏,人民在惶惶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20 中苟且的过着一生。于是孔子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就是为了恢复人民哪怕一丝一毫的礼义道德,让“人”为“人”,让“人” 为“仁”。 精神健全,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原因。少有鸿鹄之志,发愤忘食,为国家崛起而奋斗不止;中有“东临碣石,以观沧 海”的凌云雄心,撑起脊梁,创造高度;老应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屈信念,不服老,不认输,死而后已。我们 应是奋斗着的,应是探索着的,应是永无停息的。我们要做精神上最勤奋的奔跑者。 曾看见有人戏称“人之初,性本懒”。这或许真的是这个时代中许多人的缩影。生活在物质极大丰裕的年代的我们 吃穿不愁,再也不用为如何活下去而战战兢兢。于是,上一代身上那些昂扬向上的勤奋刻苦的精神,正在我们身上一 点点的消失。懒惰,懈怠成了我们的代名词。沉溺虚无,追求缥缈,我们任由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种种腐蚀着我们的 精神。 我们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啊! 我们痛心晚清士人在烟雾缭绕中涣散的样子,却忘记了自己在沙发上“葛优瘫”的颓废模样;我们不愿冒险做“出头 鸟”,小富且安,满足于岁月静好的安稳平淡;我们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不知梦想为何物,不知远方在哪里。 前些天看到脑瘫诗人余秀华的故事。她先天性脑瘫,走路不稳,手发抖,实在算不上体格健全的人。可她用颤抖 着的手,写下惊雷般的诗句,与这不甘的命运争上一争。她没有健全的体格,却因为有着超乎常人的健全精神,让天 地为之震动。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更应该健全我们的精神。由内而外的,我们要剔除我们身上的麻木 懒惰,找寻最初心,砥砺向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路且险且长。我们应做那个无畏的热血青年,找寻自己那激情洋溢的灵魂。以我之青春, 以我之灿烂,筑国之脊梁。 让我们都做精神健全的人。 9.精神上的强大 高三 8 班 沈林宜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强壮、富有,如果他不在内心上强大,没有健全的精神,他便与在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分别。 一个人的精神上如果不健全、不强大,他便极易沦落为“阿 Q”,或者是民国初期、抗战时期那些愚昧无知的看客, 甚至成为如冠晓荷一般的人。因为精神上不够强大,所以内心中的底线变可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以至于没有底线, 以至于受了打,只想“儿子打老子,”便全然无事,以至于他人的愁苦与自己无关,以至于“北平的战火烧不到上海,国 即未亡,就不宜做未亡人。”以至于日本人能带来官运,所以便投靠日本人。精神上的空虚不仅可以使人堕落,也可以 使人不顾内心的富足而一味追求外表的华丽,如同法国或俄国的贵族,一天到晚舞会不停,腹中空空却要附庸风雅的 养几个文人。 精神强大者,便应如托尔斯泰伯爵一般。即便生活富足,也时刻提醒自己,那富足的生活是由众多其它人所劳动 而换来的,所以自己也不应该脱离劳动者。伯爵即使晚年散步时遇到农民也一定要去劳作一番;即使已病入膏肓也离 家出走,为的就是使自己的精神不至于因过于安逸便不自知。 精神强大者,也应如同古代文人一般。即使生活不得意,也应该坚守内心的底线,不为利益所动。如同陶渊明, 宁可回归田园,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如同李白,即使不得志,只能游山玩水,也不“催眉折腰事权 贵。”;又如同苏轼,如果被陷害,自己深陷困境,便突围出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正如老舍所讲:“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内心绝不会是膨胀的,也绝不会如一个沙砾,相反会紧缩,缩到如一颗坚硬 的小石子。“ 当内心如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一般时,外界的荣华富贵,便于我如浮云,因为那些不会对我有丝毫触实;当外界指 责纷至沓来的时候,自己也不去理睬,因为知道如伊丽莎白所言:“你们对我的百般注解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反而是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21 一览无余的你们。” 当内心如坚硬的小石子一般时,精神上也就强大了。 10.精神至上 高三 9 班 郑加毅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意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国民的精神”,如果不改变精神,“病死多少是不 必以为不幸的”。我认为这其中很有道理。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革命”才是最终目的。治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的目的便是体现我们的 精神价值,活着便要显示出比活着更高的意义。因此,追求精神的健全、丰富,程度上本应该强于追求身体的健康。 那么,鲁迅所说的精神,是保持神智清醒,做事待人有基本准则就好了吗?这里的精神,当以对国家的责任心、 使命感为重。我们要为自己、为国家的尊严而奋斗,我们要实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独特而又深远的生命价值。 《藤野先生》所写的短片中,中国人呆滞地看着己国人被砍头的画面无疑触怒了鲁迅。真正优秀的中国人不仅应 像《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那样与命运抗争,更应像《红岩》中的革命烈士一样捍卫国家使其免受无端的屈辱。相比 之下,孔乙己那样不思上进却好占小惠、满嘴跑火车的迂腐书生,《一件小事》中不肯下车帮助他人的“我”,难道不 显得黯然失色了吗? 精神健全的人无论于其自身,还是民族、社会,都是大有益处,难以替代的。有了对国家的使命感,我们自己便 会更加勤奋进取,对于自己生活中的选择与经历的看法,也不会单单出发于个人的荣华富贵、安定终身,我们会处处 为社会、国家的发展而着想。就像《论语》里所说的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人之美”,“周而不比”, 团结共上,这样的人,对于社会才有真正的积极影响,才不会枉负自己健全的身体。 反观现在,徐州大妈闯红灯后态度强硬,说出“不差钱,明天继续闯”、“从小教育孩子去偷,去闯红灯,遇到警 察就骂”,这样的现象触目皆是,试问,这样的人起到任何维护社会安定的关键作用了吗?给他们以健全的身体,只有 增加几次“闯红灯”机会的作用! 所以说,鲁迅先生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在这样的文明与道德需要重建的时代,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提升我们 每个人的精神价值。 精神至上! 11.肉体与精神 高三 10 韦宛 鲁迅先生曾赴日本学医,期望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用医术挽救更多国民的生命。可他在一次次看到肉体健全 的国民,因为精神上的愚弱从而成为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与看客后,最终在肉体与精神的抉择中,呐喊出:“我们的第 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诚然,肉体是重要的。它是我们现世生活的凭依,是我们一切行为得以实施的基础,更是我们精神的居所。因此, 肉体的健全以及肉体带来的名利荣华也不容忽视。 但是在肉体与精神的比较中,无疑精神更为重要。肉体只是一个人作为人的前提,而精神才能真正决定一个人究 竟是谁。 国学大师陈寅恪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主张精神应置于肉体之上,他的行为也完美地践行了这一主 张。陈寅恪先生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默念平生不侮食自矜,不曲学阿世,似可告慰亲朋。”他交友时不看重肉体的地 位名利,只看重其精神的独立高洁。所以陈寅恪先生曾将炽手可热的康生拒之门外,也对看似肉体地位不如康生的校 工亲切称以“彬叔”,视为亲朋。而正因陈寅恪先生将独立精神高置于肉体之上,他的作品才不流于世俗,启迪了无数 后人。他本人也不似那些在动荡年代里中,为肉体片刻安稳便出卖精神的知识分子。陈寅恪先生活得独立自由,他的 更多西城区权威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22 精神不被历史的烟尘湮没,受到世人的尊敬。 精神看似虚无,不如肉体厚重。重视精神也不如重视肉体般,可以快速得到物质的回报。你或许一辈子也无法享 受物质的富足。但精神却能做到肉体所不能的,它让你成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同时,肉体终将磨灭,精神却可永存。 然而在现世,受物欲裹挟的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精神的培养,为肉体欢愉出卖精神的事层出不穷。欺骗,抢劫, 盗窃,亦或是更为常见的,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现实触目惊心。这个社会呼吁着人们对精神的重视,它并不需要一 个个看似肉体光鲜却精神腐朽的人充斥其间。 只有个人重视精神,他才能如陈寅恪鲁迅般活得独立自由。只有社会重视精神,社会才会和谐文明。只有国家重 视精神,国家才能富强美好。 我们虽是凡人,也许穷尽气力也无法达到鲁迅先生精神的成就,但点滴改变也会汇集成山海。让精神超越肉体的 局限。 12.精神的健全 高三 10 郑天曈 精神的孱弱使肉体的强健只能成为空洞的摆设。因为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琐碎而满足或屈服于肉体的完备,缺乏 精神的明亮,只能勉强赢得生存的余裕。精神麻木空虚,只能算是同一切无意识而健康强健的野生动物一般屈从本能 地“生”着,不能够算是作为“人”、怀抱人格与尊严的“活”着。 不可否认的是,动物性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原罪”。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中,精神的愚弱在时间和空间 上有一种奇特的普遍性。有些人肉体强健,仍只能向神职者上供钱财换取所谓来世的欢愉;有些人风华正茂,仍只能 为了留下一块无用的贞洁牌坊而活活饿死。压抑的空气中,是这些人组成了社会,将自己和更多的人置于死地。有些 人正值年轻而眼含热泪的年岁,仍能不动声色地射出穿透初生婴儿头颅的子弹。是这样的人主动泯灭了自我,将他人 和自己一道推下深渊。 旁观而言,他们似乎有着受害者与加害者的立场差别。然而实际上,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懒惰导致的麻木和 苟且,是精神之愚弱的根源。它们如同一场瘟疫,一旦牵涉其中,谁也无法宣称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害 者,加害者亦终将成为受害者。人类历史漫长的时光,如同一场永不破晓的长夜。 但是与此同时,动物性也并不代表者人性的全部,正如真正的黎明或许依然遥远,但明月星辰仍为我们照亮前行 的道路。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让神明拥有凡人之美丽的画卷,那些赞美人类灵魂的诗 篇,那让夜空燃烧的星辰,那让天地战栗的控诉,是永远不满足于肉体的完备,追求着人类的终极自由,树立精神之 健全而向社会黑暗反击,向人类本能和命运抗争的力量。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前进和突破的脚步,正如时间不会停止流 动。人类作为天地间唯一的智慧,唯一的觉解,不会自甘堕落,不会放下追求幸福的权利和生而为人的尊严。 这些人是燃烧自我而产生光明与热量、击破黑暗与冷漠的烛火,即使历史是一场阴暗昏聩之中的长梦,那烛火仍 在那里灼灼地闪烁着、跳动着。他们让牢不可破的铁屋里吹进了新风,唤醒了沉睡的灵魂。他们的觉醒,终将引领更 多人的觉醒,直到从命运手中夺回人类“活”着的力量。
本文档为【2017-2018北京八中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8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2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7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