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举报
开通vip

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官制 D、推崇法家思想 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反映了(   ) A、少数民族的汉化 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 C、少数民...

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官制 D、推崇法家思想 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反映了(   ) A、少数民族的汉化 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 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汉族的胡化 4: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建立三长制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6:材料一 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人教网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打击旧贵族势力,梭伦和孝文帝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6分)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各举2例说明。(6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8: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小题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小题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9: 材料一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麻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受麻田1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作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作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摘自《魏书?食货志》 回答: (1)把北魏的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8分) (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7分)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4分) 材料二: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此措施有什么作用?(4分)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4分)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5分) 11:(15分)古今中外改革对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改革者也一定程度上从民生角度出发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卖者坐(处罚)如律。 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从解放法令颁布时间起,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四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79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颁布了什么措施?并说明其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解放”法令?(6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觉得改革应如何对待民生问题?(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9分) (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6分)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为什么?(3分) 1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分) 14: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3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3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 (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高考猜想 答案部分 1、D 根据课本知识,孝文帝改革中途推行学习汉族文化并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所以D项表述错误。 2、B 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由“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得知这主要反映了北魏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所以选B。 3、C 试题分析:注意条件限制“社会发展的角度”,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过程。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课标外)。 4、D 农民分的露田后要向国家缴纳赋税,故答案为D 5、A 从时间看,484年实行俸禄制,485年推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从事件的联系看:三长制是为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因此应在均田制之后。 6、 (1)雅典贵族垄断政权,其权力缺少民众监督和有效制约;贵族侵吞平民土地财产,大量平民因债务而沦为债务奴隶。(3分)北魏贵族残酷剥削压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分) 梭伦: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设立陪审法庭。 孝文帝: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全方位学习汉族先进文化。(4分) (2)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6分) 略 7、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1分)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2例说明,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1分)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2例说明,2分)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1分)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1分)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关键在于抓住两次改革的社会背景分析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第二小问举例依据教材内容即可。 (2)本问比较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相关进行提炼概括;成功的改革能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第二小问注意在比较基础上找出共同作用。 考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本考点在高考中经常进行考查,在几年的考试中主要集中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及其成功的原因,均田制、迁都洛阳和汉化政策,还有改革的作用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题型主要是材料解析题,难度中等。在复习时,还是要从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内容、历史作用及孝文帝改革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措施两个方面入手。 8、 【小题1】措施: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等。 评价: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丢掉了拓跋勇武质朴的长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小题2】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妨碍变革的消极作用;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恶俗,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还具有开风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小题3】春节时,跪拜磕头、烧香的习俗;结婚大要彩礼的习俗;来客人后,女人不能上桌的习俗;厚葬的习俗等。 【小题1】该问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对其的评价。 【小题2】通过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考查辩证的分析和看待一个问题的能力。 【小题3】结合现实,改革陋习,促进良好习俗的发展。 9、 (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农民、奴婢、官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随力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8分) (2)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麻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7分) 略 10、 (1)理由:平城地区民族之间差异很大,且民风强悍,难以文治;(2分)洛阳经济文化发达,迁都洛阳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 (2)和汉族通婚姻(2分)。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2分) (3)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4分) (4)主观动机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3分) 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文言材料题,重在根据问题,结合所学,梳理文义。 (1)材料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和大臣的对话,首先根据要求确定北魏孝文帝的话。材料“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这段话可以翻译为:此次的迁都行程的确很难。但是,我们这个国家从北方兴起,定都在在平城这个地方,虽然拥有天下的(很多)财富,同时呢国家尚未完全统一(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平城)这个地方经常发生战争,(民风彪悍)不可以轻易教化,很难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然而)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在帝王的家中,(经济发展的基础好)所以朕要大规模迁都,一统中原。(即上述地方便于管理,教化百姓,有利于统治。) 通过材料翻译可以知道,迁都是因为平城民风彪悍,难以教化,进一步分析处此处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难以接受汉文化。而洛阳历代帝王多建都此处,经济基础良,社会环境、民风淳朴,易于教化,便于统治,可以立足此处,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 (2)此问考察措施,采用找出动词的方法作答。例如:带头纳、亲自……聘、命……聘等,可以明显看出有联姻的意思。除了自己联姻,还让他的弟弟们也联姻,而联姻的对象则多为 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政治婚姻大多为了拉拢他人,同时也是希望上行下效,达到民族融合、了解的目的。 (3)此问考察措施,采用找出动词的方法作答。革……、诏……、诏……、……为、赐…… 通过分析可以归纳为四点: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 (4)主观动机指北魏孝文帝自己的出发点,可以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找到,为了教化百姓,加强不同民族了解,减少民族矛盾,巩固统治,统一天下。 客观效果则是从动机以外的方面考虑,这一点结合所学可以回答,主要是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北方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11、 (1)颁布了均田制;(1分) 意义: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赋税的收入,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稳定人们的生活。(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2)评价:积极:第一、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第二、实行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每点2分,共6分。) (3)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大大增加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2分) (4)改革应从改善民生角度从发,一切为民,以民为本;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监督保障关注民生决策的贯彻执行。(4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对2点即给4分) 略 12、 (1)看法: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国家发展强大。(2分) 说明: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整顿吏制,革除旧俗(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等)。 (4分)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 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2分)因此张之洞的看法符合事实,较为客观公 正。(1分) (2)不同潮流:①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侧重于顺应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潮流;(2分) ②商鞅变法侧重于顺应了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各国为争霸纷纷富国强兵的潮流。 (2分) 相同之处:都实现了向封建化的转型。(2分) (3)没有。(1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2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注意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和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实际上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是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要注意“社会转型”的限制词,主要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第(3)问要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回答。 考点: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 点评: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政治上整顿吏治,建立俸禄制度,严惩腐败;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13、 (1)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 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2)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汉化过急过快导致强烈反弹,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混乱与内斗。 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说明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 说明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说明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2)据材料一信息“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演化为北齐、北周”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局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14、 (1)图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1分)图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3分) (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趋势:民族融合加强。(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民主政治制度。(1)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要实行改革,必须和奴隶主贵族进行“舌战”;而古代雅典的政治斗争则更为复杂,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各执一词;(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二、三中的改革内容,不难分析它们都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等内容;(3)材料四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服饰汉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融合加强的趋势。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与奴隶主贵族的论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 15、 (1)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②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2)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北魏统治危机的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然性。第(2)题可联想当时社会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第(3)题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本文档为【2016年广西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91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2-20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