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最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举报
开通vip

最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九)国家造林技术规程(新)黑龙江省林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栾奎志植树造林是林业的基础工作,也是发展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为了指导和规范植树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制定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本标准于2006年7月12日发布,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代替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一、规程修订背景(一)林业发展战略转变(方向与任务)1、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林业是唯一承担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三大产品的行业3、生态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影...

最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九)国家造林技术规程(新)黑龙江省林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栾奎志植树造林是林业的基础工作,也是发展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为了指导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植树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制定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于2006年7月12日发布,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代替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一、规程修订背景(一)林业发展战略转变(方向与任务)1、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林业是唯一承担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三大产品的行业3、生态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4、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森林的第一需求5、木材产品的需求又是刚性需求(二)造林成为修复生态和发展林业的主要手段1、造林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造林是尽快恢复森林和修复生态的唯一有效措施,对森林破坏严重地区、少林地区尤为重要3、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325.73万公顷,占森林资源的31.51%,居世界第一位4、重点生态工程以造林任务为主,造林规模长期保持在1亿亩以上(三)我国造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1、人工造林比重在下降,但规模仍然较大2、生态公益林造林比重在逐步扩大3、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逐步增加4、混交林比重越来越大5、灌木林营造成为西部造林的主要类型6、在上述区域的覆盖度大于30%灌木林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五)林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推动了造林发展1、改革明晰了林地产权,调动了造林积极性2、经营权的落实增加了造林的自主性3、农户的分散经营突出了对造林技术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规程修订及过程(一)原造林技术规程1、1978年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郑万均等)2、1995年,出台《造林技术规程》国标3、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战略下,对造林更新技术的完整总结4、适用于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但飞播和封育仅作为造林方法之一,与植苗、分殖、人工播种方式并列(二)修订指导思想1、以“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2、以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3、以林业分类经营为基础4、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导向5、以科技为依托,积极吸收先进实用的技术和方法6、为生态建设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服务(三)修订原则1、坚持与相关标准、规程、规定协调一致;2、坚持贯彻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宗旨;3、坚持科学性,提倡使用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4、坚持可操作性,对生产用指导作用(四)修订过程1、调研阶段(2003—2003.10),提出了修订思路和主要修订内容2、草稿阶段(2003.11—2004.4),吸收了内蒙古、安徽、河北、广东、云南等造林标准、造林模式3、征求意见稿阶段(2004.5—2004.12),2004年底在全国营造林处长会议上征求意见后下发。反馈意见129条,采纳73条,部分采纳8条,不采纳48条4、送审稿阶段(2004.12—2005.4)5、报批稿阶段(2005.5—2005.4.)三、新规程的主要特点(一)以人工造林为主线1、造林包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三大方式,突出飞播、封育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已分别编制相应标准,本标准仅涉及人工造林3、人工植苗、分殖、直播(穴播或条播)(二)造林地内涵扩大1、不仅仅为宜林地和迹地,也包括了疏林地、灌木林地和低质低效林地2、适用范围包括无林地营造,疏林地、灌木林地和低质低效林地改造,伐前更新和四旁植树3、宜林地减少4、森林标准降为0.2后,低质林增加5、冠下造林技术突破(阴性树种)(三)严格贯彻林业分类经营战略1、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2、分别公益林、商品林确定适宜立地、栽培技术和检查验收指标3、考虑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及干旱区造林需要,修订时考虑了肥料、保水材料等应用(四)生态优先1、树种选择(生态与经济目的结合)2、造林地清林3、整地4、施肥和药剂使用5、突出灌木林在干旱区的营造(五)满足工程管理需要1、造林设计要求2、工程监理要求3、工程造林定额核算的需要4、检查验收标准和指标完善(六)调整了标准结构1、取消了林种确定内容2、将树种选择、密度确定、种植点配置、整地、种苗处理、施肥、播种与栽植、未成林管护与保护等技术内容纳入一章3、标准格式、结构按“GB/T1.1—2000”的要求进行规范4、现有结构:15章调整为11章5、增加了2章(术语、林冠下造林)6、删除了2章(林种确定、混交造林和树种更换)7、合并了6章(技术体系)8、删除了2个附录,修改了1个附录,增加了2个附录四、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主要包括十一部分: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造林作业设计;6、各造林方式适用条件;7、种子和苗木;8、造林技术;9、林冠下造林;10、检查验收;11、造林技术档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规程,重点讲一讲涉及北方造林的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工造林的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方式、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密度、种植点配制、整地、造林用种子和苗木及其处理、造林施肥、栽植、灌木树种造林、未成林管护、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的人工造林和林冠下造林以及四旁植树。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协定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4175林木引种GB/T15783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18337.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20391-2006毛竹林丰产技术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1058-1991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T1384-1999杉木速生丰产林LY/T1385-1999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T1435-1999红松速生丰产林LY/T1436-1999柠檬桉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495-1999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496-1999马尾松速生丰产林LY/T1527-1999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528-1999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557-2000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9-1999红皮云杉人工林速生丰产技术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04]14号)3术语和定义主要术语和定义。3.1造林afforestation: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3.2人工造林artificialafforestation: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3.2.1播种造林seeding:把林木种子通过人工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包括穴播(seedinginhole)和条播(seedinginline)。3.2.2植苗造林afforestationbyseedlings: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3.2.3分殖造林vegetativereproduction:利用树木的一段树干,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包括插木造林(plantingofslip)和地下茎造林(afforestationbyrhizome)。3.3四旁(零星)植树plantingthe“fouraround(aroundvillages,homes,roadsandrivers)”: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栽植竹、木,连续造林面积不到0.067hm2。3.4伐前更新regenerationbeforeharvesting:在结束主伐或更新伐之前形成更新层的森林更新方式。3.5更新造林plantingofregeneration: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造林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3.6林冠下造林afforestingthecanopybase,plantinginstand:为了伐前更新,或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提高其质量,或培养需要在林冠遮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而在以有林分中在已有林分中进行造林的过程。包括伐前更新造林和有林地补植。3.7造林地afforestationland: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3.8适地适树favoredtreeforsuitableland(adaptiveareaandtreespecies):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3.9造林区域plantingregion: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相对一致,造林目的相同并采取相似的造林措施、在地域上相连的区域。3.10幼树smallsapling;juveniletree;younggrowth;youngling:生长稳定尚未长大的树,其年龄处于幼龄龄组阶段。对于天然林,特点通常为与主林层不属于同一林木世代,其胸径多在检尺径以下,或高度不及主林层一半。对于人工林,则年龄在三年(南方,不包括三年)或五年(北方,不包括五年)以上、胸径在检尺径以下生长稳定的林木。3.11纯林purestand: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以上的森林。3.12混交林mixedstan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含)以下。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3.13造林典型设计afforestationmodel:造林典型设计是在某一造林地区,分别不同的立地类型,按其适宜的造林树种,依据造林技术规程,编制适用于该造林地区一定立地类型、一定林种和树种的造林技术设计图表。3.14造林密度plantingdensity(初植密度;栽植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点数或播种点(穴)数。3.15整地sitepreparation;landpreparation:植苗或播种前清理造林地上有碍于造林作业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以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为目的而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翻松土壤措施。3.16树种配置plantcomposition:营造混交林时各混交树种的比例及混交方式。3.17种植点配置disposingofplantingpoint: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3.18林业有害生物forestpests: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动植物等有害生物。3.19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forestquarantinepests:对其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已经发生但分布不广,由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为检疫性的林业有害生物。3.20感病指数indexofdeceaseinfection:将感染病害的植株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若干个发病等级,然后给每个发病等级赋予一个适当的代表数值,以该数值乘以该发病等级的植株数得该发病级别的总代表数值,各发病等级的总代表数值之和除以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与总植株数之积为感病指数。3.21造林成活率thesurvivalrateoftreesplanted: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造林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造林地上具有成活苗木的种植点数与作业设计的总种植点数的百分比。造林株数以穴为单位计算。3.22造林面积保存率reservingrateofplantingarea:对于某一年度的造林面积,达到成林年限后,达到成林验收标准的造林地面积与造林总面积(即通过成林验收面积与未通过成林验收面积之和)的百分比。4总则4.1人工造林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4.2人工造林要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多林种、多树种造林,采取造管并重的措施,实现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挥。)4.3人工造林应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积极推行报账制、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制、监理制。5造林作业设计5.1作业设计对象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即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进行)5.2作业设计依据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的造林规划、造林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经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5.3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对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以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2003、GB/T18337.2的规定执行。5.4作业设计审批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前编制,报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项目审批(审核)部门批准。没有施工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6造林方法适用条件6.1播种造林适用条件6.1.1一般条件a)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b)鸟兽害较轻的地区;c)具有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d)种子来源丰富的树种。6.1.2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手工或小型机械的播种造林。6.1.3条播适用于土地平坦以及手工或各种机械的播种造林。6.2植苗造林适用条件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树种,特别是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或地表植被覆盖度高以及鸟兽害危害严重的造林地。6.3分殖造林适用条件a)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地下茎的树种。b)造林地水分条件较好。7种子和苗木7.1一般规定a)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要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b)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7.2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规定或相应地方标准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要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7.3苗木7.3.1裸根苗应使用GB6000规定的I、II级苗木。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要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并达到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以及优育无性系苗木。营造经济林,执行LY/T1557-2000的规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要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营造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四旁植树和城市绿化,应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大苗。7.3.2容器苗执行LY/T1000的规定。7.4种条7.4.1插条宜选用采穗圃、苗圃培育的插条。没有采穗圃时,可从中壮年的优良母树上选取3年以内的枝条,插条采集时间为树木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进行。插条的直径以1cm—2cm为宜,插穗长约20cm—40cm。对于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的树种,可从发育健壮的母树根部挖取,根径不小于1cm—2cm,根插穗长约20cm。采集时间为秋季树木落叶后、土壤结冻之前,或者春季土壤已经解冻但树木发芽之前进行。7.4.2插干对于可进行插干造林的树种,要选用2-4年生、直径2cm—5cm并截成1m—5m长的枝干。7.4.3蔸将连根挖出的母竹,在地表根蔸以上150cm—200cm处截断。8造林技术8.1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8.1.1树种选择8.1.1.1树种选择原则a)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择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树种。b)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c)根据经营目标,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d)选择稳定性好、抗性强的树种。e)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慎用外来树种。需要引进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达到GB/T14175标准的树种。f)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树种,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8.1.1.2防护林a)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b)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经济林园防护林树种应具有隔离防护作用且没有与林园树种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c)风沙地、盐碱地和水湿地区的树种应分别具有相应的抗性。d)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f)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的树种。8.1.1.3用材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以及符合用材目的、适应特定工艺要求等特性。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树种还应具有干形通直、材质好的特性。8.1.1.4经济林a)树种应具有优质、丰产等性状。b)根据市场需求,重点选择当地生产潜力大和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树(品)种。8.1.1.5薪炭林a)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的特性。b)适应性强,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8.1.1.6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8.1.1.7灌木树种8.1.1.7.1要求灌木树种选择除应考虑8.1.1.1-8.1.1.6的要求外,还应考虑8.1.1.7.2-8.1.1.7.3的要求。8.1.1.7.2400mm降水量以上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木树种;其它地区营造商品林时,可选用灌木树种。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国家《“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04]14号)确定。8.1.1.7.3400mm降水量以下地区(见附录D)a)营造生态公益林时,可优先选择灌木树种。b)营造商品林时,要根据经营目的和灌溉条件选择树种。对于地表水、地下水缺乏地区,可优先选择灌木经济树种。8.1.2树种配置a)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b)生态公益林应根据情况分别选择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营造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比重应占生态公益林年度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施工总面积的30%以上。c)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d)生态公益林人工更新时,宜保留天然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e)经济林应配置相应的受粉品种。8.1.3栽植密度8.1.3.1根据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初植密度见附录A,一般造林树种的最低初植密度参见附录B。经济林造林密度执行LY/T1557-2000的规定。附录A和附录B中的造林分区主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当前的林业建设状况划分,全国划分为8个造林区域(不含港、澳、台),各造林区域范围见附录C。8.1.3.2以下情况,在适宜的造林密度范围内,初植密度可适当大些:a)除母树林和实验林以外的生态公益林、薪炭林、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b)进行间伐或平茬利用的林种;c)湿润、半湿润水土流失地区;d)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8.1.3.3以下情况,在适宜的造林密度范围内,初植密度可适当小些:a)北方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b)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造林;c)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d)乔木经济林;e)平原地区长期进行林农间种或机械作业的造林。8.1.3.4石质山地、有岩石裸露的造林地,应按实际情况扣除不能造林的面积后确定造林密度。8.1.3.5营造生态公益林时,造林地上有苗木、幼树的,可根据造林目的和苗木、幼树的数量和分布格局以及苗木和幼树树种的混交特性,纳入初植造林密度。纳入初植造林密度的,应参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计算。但对林冠下造林,造林成活率以栽植点(穴)数为基础计算,已有苗木、幼树不参加造林成活率的计算。8.1.3.6速生丰产林的栽植密度可执行LY/T1058-1991、GB/T20391-2006、LY/T1384-1999、LY/T1385-1999、LY/T1435-1999、LY/T1436-1999、LY/T1495-1999、LY/T1496-1999、LY/T1527-1999、LY/T1528-1999、LY/T1559-1999的规定。8.2种植点配置8.2.1配置原则按照林种、立地条件、树种和确定的造林密度进行种植点配置。8.2.2种植行的走向a)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b)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c)在风害严重地区,种植行宜与风向垂直。8.2.3配置方式8.2.3.1正方形配置正方形配置时,种植点位于正方形的顶点。此种配置方式适宜于用材林、经济林。8.2.3.2长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时,通常行距大于株距,有利于间种和机械化作业。此种配置方式适宜于平原地区造林以及机械化造林。8.2.3.3品字形配置品字形配置时,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种植点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品字形配置适宜于生态公益林。8.2.3.4正三角形配置正三角形配置时,由于相邻植株的距离都相等,行距小于株距,种植点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本配置是品字形配置的特殊情形。此种配置方式适宜于经济林。8.2.3.5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3株-20株),群间距离较大。此种配置方式适宜次生林改造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营造生态公益林。8.2.3.6自然配置在造林地上随机地配置种植点,这种配置没有规整的株行距,似天然林中的林木分布。此种配置方式适宜于生态公益林。8.3整地8.3.1一般原则应根据林种、树种、造林方式和地形地势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在整地前进行林地清理,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和造林条件。注意清除林业有害植物,鼠害发生严重地区要先降低鼠口密度,然后造林。除适宜于全面整地的造林地外,整地时应尽可能地保留造林地上的原有植被。沙地在造林前可以不整地。8.3.2造林地清理8.3.2.1适用条件适用于杂草灌木丛生、堆积有采伐剩余物,不进行林地清理无法整地或整地困难的造林地。林地清理时应保留林地上的苗木、幼树。林地清理分为带状清理、团块状清理和全面清理三种方式。8.3.2.2带状清理a)窄带:割带1m,保留1m。适用于灌丛矮、密度小的阳坡,及营造耐荫性树种的造林地。b)中带:割带3m,保留1m。适用于缓、斜坡,灌木中等密度的造林地。c)宽带:割带4m以上,保留带不宽于3m。适用于灌丛较高、密度大或营造喜光树种。8.3.2.3团块状清理以栽植点为中心,对半径0.5m范围内的杂、灌进行清理。8.3.2.4全面清理仅适用于有比较严重病虫害的造林地、经营集约度相当高的商品林造林地。8.3.3整地方式8.3.3.1穴状整地8.3.3.1.1适用条件穴状整地适用于各林种、各树种和各立地条件,尤其是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的造林地整地。8.3.3.1.2整地规格穴状整地采用圆形坑穴,大小因林种和立地条件而异。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大苗造林、竹林、经济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以及速生丰产用材林整地规格要大些,穴径和深度分别宜在50cm和40cm以上。8.3.3.2带状整地8.3.3.2.1适用条件带状整地适宜于山地、丘陵和北方草原地区的各林种的造林地整地,但不适宜于有风蚀的地区。其中,山地、丘陵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8.3.3.2.2整地规格带状整地规格为带宽60cm以上,深度40cm以上,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不能过长,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0.5m-1.0m自然植被。8.3.3.3鱼鳞坑整地8.3.3.3.1适用条件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以及需要蓄水保土的石质山地的造林地整地,包括黄土高原地区。8.3.3.3.2整地规格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0.6m—1.0m,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为30cm以上。8.3.3.4全面整地8.3.3.4.1适用条件地势较平坦处的商品林地、抑螺防病林和林农间作。8.3.3.4.2整地规格全面整地连片面积不能过大,深度30cm以上。8.3.4整地时间a)在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和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可以随整随造。b)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c)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必须先设置沙障,待沙地固定后再造林。8.4种苗处理和施肥8.4.1种子处理8.4.1.1种子消毒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对于针叶种子,在播种前可利用药剂拌种处理,或用药液进行浸种或闷种,对于皮厚和小粒种子还可用热水浸种;在可能发生鸟兽害的地区,可用药剂拌种。8.4.1.2种子催芽春季播种时,对于深休眠种子、被强迫休眠种子要进行催芽处理。秋季播种时,则不宜进行催芽处理。8.4.2苗木处理8.4.2.1地上部分处理a)对于常绿阔叶树种的苗木,或带叶栽植的落叶阔叶树种苗木,可以采用去稍或剪枝或去叶等措施。b)在干旱多风地区,或者造林时间延误时,对于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进行截干处理,留干高度为地上部分5cm—10cm,不超过15cm。c)采用化学药剂或抗蒸腾剂进行喷洒处理。8.4.2.2根系处理a)对于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主根和侧根,可进行适当的修剪。b)对于阔叶树种,在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c)对于越冬过程中容易失水的苗木,栽植前可用清水或流水浸泡。d)在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段造林,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蘸根。e)对于栽植后恢复期较长树种的苗木,或不易生根的种殖材料,可采用促生根材料处理。f)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可施用保水材料。8.4.3施肥8.4.3.1原则根据林种、树种和土壤营养条件,采取配方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8.4.3.2基肥对于土壤贫瘠地块,可施用基肥。基肥要采用熟透的有机肥。营造商品林时,基肥要一次施足;营造生态公益林时,可视立地条件确定施或不施基肥。基肥在栽植前结合做到施于穴底。8.4.3.3追肥商品林可施用追肥。追肥宜采用复合肥。一般在栽植后1年-3年施用。8.5播种和栽植8.5.1播种造林8.5.1.1播种造林方法a)播种量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b)穴播在植穴中均匀地播入数粒(大粒种子)至数十粒(小粒种子),然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2倍-3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c)条播在播种带上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种入土或播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3倍-5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8.5.1.2播种造林时间雨季适用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用于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储藏的种子播种造林。8.5.2植苗造林8.5.2.1裸根苗栽植技术8.5.2.1.1栽植技术根据林种、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选用适宜的栽植方法。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立直,栽植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墒。8.5.2.1.2穴植穴植可用于栽植各种裸根苗。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8.5.2.1.3缝植缝植一般用于新采伐迹地、沙地栽植松柏类小苗。在整地过的造林地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8.5.2.1.4沟植沟植主要用于地势平坦、机械或畜力拉犁整地的造林地造林。将苗木按一定的株距摆放在开好的沟里,再扶正、覆土、压实。8.5.2.2容器苗栽植技术容器苗采用穴植法。穴的大小和深度应适当大于容器,以使容器苗植入。栽植技术与裸根苗基本一致,栽植时要去掉苗木根系不易穿透或不易分解的容器。8.5.2.3植苗造林时间除春季高温、少雨、低湿的川滇大部分地区外,全国其它地区基本上可以进行春季造林。雨季、秋季适合于全国各地造林。但雨季造林要选择蒸腾强度较小或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并掌握好雨情,以下过一、二场透雨、出现连阴天时为最好时机。在西北和北方地区,秋季造林可在树木已经落叶至土壤结冻前进行,并应主要选择落叶阔叶树种造林。冬季造林主要适宜于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华南、西南地区,是这两个地区的主要造林季节。华中地区也可以适度地开展冬季造林。容器苗和带土坨苗木可不受季节限制,但以雨季造林为佳。8.5.3分殖造林8.5.3.1分殖造林技术8.5.3.1.1插干造林a)插条造林扦插宜用直插。对于落叶阔叶树种,在干旱、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造林时,应深埋插穗,使其刚好被土覆盖;在水分条件较好或土壤含盐量较高的造林地造林时,则插穗可露出地面3—5cm。对于常绿针叶树种,插植深度可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b)插干造林每穴直插插干一株,插植深度在50cm以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2m以下的造林地,杨柳类树种可以钻孔插干深插。8.5.3.1.2地下茎造林a)移栽母竹从竹林外缘或竹丛周围挖取1年-2年生、保留有竹鞭的母竹,其中来鞭30cm-40cm,去鞭40cm-70cm。栽植时注意四鞭根舒展,分层填土踏实,覆以厚层杂草。b)移鞭竹鞭应在造林前1个月挖出,尽量多带宿土,截成约100cm长,平埋在挖好的沟内,覆土约10cm,使略高于地面,并踩实。c)分蔸造林将挖出的母竹竹竿自地表以上20cm-30cm处截断,栽植竹竹蔸,利用竹蔸上的芽发育成竹笋。8.5.3.2分殖造林时间插条和插干造林的时间与裸根苗造林时间基本一致,随树种和地区不同,可在春季、秋季插植。常绿树种可随采随插,落叶树种可随采随插或采条后经贮藏再插。在水分条件不充足的地区,插条造林在充沛的雨季进行。地下茎造林,除寒冷以及酷热天气外,其它时间均可以进行小规模造林,基本不受时间限制。8.6未成林抚育管护与保护8.6.1灌溉造林时或造林后,应及时进行灌溉。为保证新造林地的浇灌,可以根据建设林地水利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技术。8.6.2补植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播种造林要及时地进行间苗定株,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8.6.3抚育8.6.3.1抚育次数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商品林次数可适当多些,生态公益林次数可适当少些。对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有冻拔害的地区,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8.6.3.2抚育技术与措施8.6.3.2.1松土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cm-10cm,干旱地区应深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当年冬季应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旱)措施。8.6.3.2.2除草根据需要,采取适宜的除草措施。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执行LY/T15783规定。8.6.3.2.3平茬对具有萌芽能力的舒展,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及时平茬复壮嫩芽。8.6.3.2.4以耕代抚a)适用条件以耕代抚适用于平坡、缓坡的造林地。b)以耕代抚方式以林为主方式:造林后的2年-5年,通过间种农作物或牧草,以耕代抚,促进苗木生长。林木郁闭后,停止间作。以林为主的以耕代抚方式要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间作作物以矮杆植物为宜,不应种植不利于林木生长的植物。以农(牧)为主方式:田间以行状、窄带状栽植树木。可长期实行间作。间作树种应选择深根性、枝叶较稀疏和经济价值高的树种。8.6.3.2.5栽培管理栽植的经济林要按照LY/T1557-2000的耕地机械栽培管理。8.6.4管护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要加强管护,除了有计划的割草、未成林抚育和林农间作外,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建设封禁设施,避免人、畜随意进入。8.6.5保护要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要贯穿营造林全过程,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方法,提高森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要尽量避免采用化学防治法。8.6.6林地灌溉、管护和保护设施建设可按照GB/T18337.3的规定执行。9林冠下造林9.1伐前更新造林9.1.1适用条件a)天然林更新等级不良的成、过熟林地;b)用材林成、过熟林主伐前3年-5年;c)生态公益林达到更新采伐年龄更新采伐前5年-10年;d)郁闭度在0.7(含)以下。9.1.2伐前更新造林方式伐前更新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方式。9.1.3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9.1.3.1树种选择除了要根据8.1.1的原则选择树种外,还要选择幼龄耐庇荫的树种,能够在林冠下正常生长发育,并与林地上已有的幼苗、幼树共生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9.1.3.2栽植密度伐前更新造林的栽植密度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和附录A或附录B确定。林地上已有的苗木、幼树参加栽植密度的计算。人工栽植的株数或种植点数应占栽植密度的40%(不含)以上。(已有林木树种为喜光树种、株数多、年龄小、林地条件差,则造林密度可适当大些。)9.1.4种植点配置伐前更新造林应根据地上的林木、苗木和幼树的分布格局进行种植点配置,同时要防止林木采伐对苗木的损害。9.1.5整地伐前更新造林宜采用穴状整地,穴的深度、宽度均不超过50cm。在穴状整地前可在穴的周边适当地进行林地清理。9.1.6种子和苗木种子和苗木符合7.1、7.2、7.3的规定。9.1.7种子、苗木处理和施肥种子和苗木处理符合8.4.1、8.4.2的规定。伐前更新造林可施基肥。在上层林木采伐前,不宜施追肥。9.1.8栽植植苗方法采用穴植或缝植。播种和栽植时间见8.5.2的规定。9.2有林地补植9.2.1适用条件郁闭度在0.5(不含)以下、林分结构不合理的中幼龄林。9.2.2造林方法补植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方式。9.2.3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9.2.3.1树种选择除了要根据8.1.1的原则选择树种外,还要选择耐庇荫的树种,能够在林冠下正常地生长发育,并能与已有的林木形成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9.2.3.2栽植株数林冠下补植的株数根据已有林木的树种、株数、年龄、立地条件以及造林树种的特性确定。已有林木树种为喜光树种、株数少、年龄大、立地条件好,则造林株数可适当多些。补植株数(穴)不宜超过林地上已有株数的40%(含)。9.2.4种植点配置补植造林应根据已有林木的分布格局进行种植点配置。宜配置在林间空地、林木分布稀疏处,也可以进行植生组配置。9.2.5整地林冠下造林宜采用穴状整地,穴的深度、宽度均不超过50cm。在穴状整地前可在穴的周边适当地进行林地清理。9.2.6种子和苗木种子和苗木符合7.1、7.2、7.3的规定。9.2.7种子、苗木处理和施肥种子和苗木的处理符合8.4.1、8.4.2的规定。9.2.8栽植植苗方法采用穴植或缝植。栽植时间见8.5.2的规定。10检查验收10.1一般性规定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结束后,要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及时对造林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造林一年后对造林成活率、森林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进行检查,造林后3年-5年进行成林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10.2检查内容和方法10.2.1造林面积按作业设计图逐块核实,或用仪器实测。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0.067hm2以上的,按片林统计,其它按四旁造林统计。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不超过4m(不含)、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2m(不含),连续面积在0.067hm2以上,按片林统计。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按一条林带计算,否则应视为两条林带。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统计。当造林小班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以检查面积为分母)在5%(含)以内,以作业设计面积为准。当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在5%(不含)以上,以检查面积为准。10.2.2造林成活率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检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在6.66hm2以下、6.67hm2-30hm2、30.01hm2以上的,抽样强度分别为造林面积的5%、3%、2%;防护林带抽样强度为10%;对于坡地,抽样应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度。造林成活率按式(1)、式(2)计算:nΣSί×Pίί=1P=-----------×100%……………………………(1)SnίPί=-------×100%…………………………..……(2)Nί式中:P―――(小班)造林成活率,%;Sί―――样地面积(样行长度);Pί―――第ί样地(样行)成活率,%;S―――样地总面积(样行总长度);nί―――第ί样地(行)成活株(穴)数;Nί―――第ί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n―――样地数或样行数。平均成活率保留一位小数。速生丰产林分别按速生丰产树种相应的标准检查验收。10.2.3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10.2.4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检查内容包括:a)是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b)蛀干类有虫株率;c)感病指数。其中感病指数、蛀干类有虫株率分别按式(3)、式(4)计算:ΣBί×VίI=-----------------------×100……………………………(3)B×VΣCίA=-----------------------×100%……………………………(4)ΣNί式中:I―――感病指数;B―――感病总株数;Bί―――第ί发病等级的株数;Vί―――第ί发病等级的代表数值;V―――发病最重一级的代表数值;A―――(小班)蛀干类有虫株率,%;Cί―――第ί样地(行)蛀干类有虫株数;Nί―――第ί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10.2.5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以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为总体,检查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面积,并计算生态公益林混交林面积占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的百分比。10.3检查验收结果评价10.3.1评价指标和标准10.3.1.1造林面积核实率年度实施造林作业的各小班相应的作业设计面积之和与各小班检查面积之和的百分比。造林面积核实率应达到100%。10.3.1.2造林合格达到以下造林成活率的小班,为造林合格小班:a)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上地区,成活率在85%以上(含85%);b)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在70%以上(含70%)。10.3.1.3造林综合合格商品林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生态公益林在混交林比例达到30%(含)以上并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时为造林综合合格:a)造林合格;b)未成林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为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没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蛀干类有虫株率在20%(含)以下;――感病指数在50(含)以下。c)造林施工符合作业设计。10.3.2结果评定10.3.2.1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达到10.3.1.2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合格面积。造林合格面积与当年造林总面积的百分比为造林合格率,按式(5)计算:qΣHίί=1D=-----------------------×100%……………………………(5)S式中:D―――造林合格率;Hί―――(小班)造林合格面积;S―――年度造林面积;q―――造林合格小班数。经补植的造林合格面积只参加补植前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率计算,不同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面积不能一起计算造林合格率。10.3.2.2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a)达到10.3.1.3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综合合格面积。b)造林综合合格率按式(6)计算:DEFG=------------×100%……………………………(6)3式中:G―――感病指数;D―――感病总株数;E―――第ί发病等级的株数;F―――第ί发病等级的代表数值;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E)、作业设计符合率(F)分别按式(7)和式(8)计算:mΣLίί=1E=-----------------------×100%……………………………(7)S式中:Lί―――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小班)面积;S―――年度造林面积;m―――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的小班数。kΣWίί=1F=--------×100%……………………………(8)S式中:Wί―――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S―――年度造林面积;k―――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数。c)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30%(不含)以下时,则生态公益林造林综合合格面积为零。10.3.3造林改进措施10.3.3.1补植造林成活率满足以下条件的,需要进行补植:a)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上地区,造林成活率在41-84%之间;b)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造林成活率在41-69%之间。10.3.3.2调整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达不到30%以上的,要调整到30%以上。没有按作业设计进行造林施工的,要按照作业设计的要求施工。10.3.3.3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生有害生物危害的,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除治。10.4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造林后达到成林年限时,进行成林验收。当乔木林郁闭度达到0.2(含)以上或灌木林盖度达到30%(含)以上、未成林发生林业有害生物,进入成林。根据成林面积和与成林面积相当应的造林年度的造林总面积计算造林面积保存率。11造林技术档案11.1造林技术档案是分析造林生产活动,评价造林成效,拟定经营措施的依据,各造林小班均要纳入造林技术档案管理。11.2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各种所有制投资的工程造林,均要建立造林技术档案,纳入造林技术档案管理。11.3造林技术档案主要内容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图表,造林面积,整地方式和规格,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造林方法、密度,种苗来源(包括产地、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标签等)、规格和处理,保水材料和肥料,未成林抚育管护,病虫兽害种类和防治情况,造林施工单位、施工日期,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监理日期,施工、监理的组织、管理、检查验收和成林验收情况,各工序用工量及投资等。__
本文档为【最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K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08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