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Preparedon21November2021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1m=10dm1dm=10cm1cm=10mm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96nm=96×1nm=96×10μm=μm数字与等量代换进行单位分运算离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Preparedon21November2021八年级物理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知识点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1m=10dm1dm=10cm1cm=10mm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96nm=96×1nm=96×10μm=μm数字与等量代换进行单位分运算离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2)看刻度尺的量程;(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四会:(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3)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考察题型: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一拃≈20cm;1指宽≈1cm。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看题目里面对精确度的要求。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单位(cm)估读数字()准确数字()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当估读数字为0时,也不能漏掉。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解决。化曲为直法:借助一些简单的测量器材。如不能伸长的细线,把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所得结果即为所测物体的长度。累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量累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的方法为累积法。5、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问题方法: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数用“刻度差值”法:用物体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计算的结果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用特殊方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易测点)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____mm。错解:÷150=,没有认识到一张纸有两页,把页数当成是张数了。正确分析:÷75=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实验室及运动场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为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有机械停表,电子停表两种)。正确使用停表四步法;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出题角度1:时间单位的换算=________min=__________s1d=__________min(1d就是一天)本题用“单位换算三步法”完成。=×60min=72min=72×60s=4320s1d=24h=24×60min=1440min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出题角度2:停表的使用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每格小刻度代表,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知识点4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区别测量误差测量错误产生原因1、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2、跟测量人读取估计值不同有关3、跟测量环境有关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2、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减小方法:1、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出题角度1:判断运动形式如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哪一个,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观察被研究的物体,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知识点2、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原则说明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因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永远是静止的不唯一性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例如,河水在流淌,柳条随风飘动。这些运动的描述都是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出题角度1: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方法规律:运用巧判运动状态“四步曲”解决。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二选选择一个参照物三分析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距离或方位的变化四判断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时静止的;若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就是运动的出题角度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例如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出题角度3:根据物体的动和静判断选择的参照物方法规律:运用速选参照物“两步走解决”。具体步骤: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二选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时静止的,分析寻找与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分析寻找与被研究的物体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含三层含义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们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运动的快慢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概念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V=(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注意事项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计算时要带单位速度公式变形为s=vt来求路程,变形为t=来求时间。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1=出题角度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规律: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运动物体的快慢,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出题角度2、对速度公式的V=的理解由速度的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取决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能单纯根据物体路程的大小或运动时间的长短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出题角度3、速度单位的换算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出题角度1、研究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利用图析法分析各选项,看各图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运动路线是否为直线,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出题角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出题角度3、对人上楼,火车过桥等问题中运动路程的判断人上到第n层楼,则人上升了n-1个楼层高度。火车通过大桥时经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出题角度4混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例1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平均速度是错解:v===5.正确分析:设总路程为2s,前、后两段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和,则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总时间t=+=+,则平均速度V==例2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求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设整段时间为2T,则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本文档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yunmi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10-03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