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一、心理健康与人的生活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三、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效心理辅导的前提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五、对我国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七、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的思考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一、心理健康与人的生活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的身体健康、人格发展、工作成就、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与精神文明。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的比例达78.9%,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6.4%,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在初...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一、心理健康与人的生活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三、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效心理辅导的前提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五、对我国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标准七、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的思考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一、心理健康与人的生活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的身体健康、人格发展、工作成就、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与精神文明。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的比例达78.9%,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6.4%,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的比例达82.9%,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2%,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占2.9%;在高中阶段心理健康的比例达82.7%,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4.8%,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占2.5%。说明,在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一类是发展性目标,即通过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心理健康。这是从积极意义上来讲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2)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使之乐学、会学;(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其耐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乐群性;(5)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6)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7)帮助学生学会创新。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第二类是防治性目标,即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是从消极意义上来讲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改进学业;(2)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改善情绪、矫正行为;(3)辅导家庭环境不利(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关系紧张等)的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4)辅导有心理失调,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帮助他们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心理指导(2)智力训练(3)情感教育(4)性格教育(5)耐挫能力培养(6)人际关系指导(7)性心理健康教育(8)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指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又是连结人的身体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的中介。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两方面内容,反映了学生个体正常成长和发展的不同层次要求。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社会,能成长为健康的成人。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1、心理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过程。3、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服务。4、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在心理适应和心理发展上需要帮助的人。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三)心理咨询与教育、教学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心理咨询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与心理治疗相比,心理咨询是一种更具教育性、发展性的工作。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活动。思想观念是人对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及其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后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则旨在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是客观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动机、潜意识等一切心理活动的总称。 二、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区别(1)工作的目标和范围不同(2)对价值的处理不同 (3)研究对象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4)遵循的理论原则不同(5)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6)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进行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其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三、教育观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1.评价性学生观与移情性学生观Empathy:同理心、同感、共感、移情、神入、同理性理解。指设身处地地通过对方的眼光看问题,获得与对方相同的认识与感受,仿佛身临其境。客观性与设身处地是同理性理解的特征。关键是要暂时放弃自己评判事物的参考架构,设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三、教育观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2.外攻性问题与内攻性问题 外攻性问题: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外部的行为与违规犯过行为。如打架、骂人、破坏公物、顶撞老师、欺负弱小。  内攻性问题: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自己,如自卑、自贬、自残、孤僻、冷漠。三、教育观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3.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学生最重要的需要有三:一是归属的需要,即学生渴望受到关爱、受到器重、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获得信任感与归属感;二是完成学业的需要,即能掌握教学内容、胜任学业和其他社会任务,获得效能感或胜任感;三是自我决策的需要,即有独立选择的自由、有影响环境、影响他人的机会,获得权力感或控制感。三、教育观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4.智能发展与全人发展全人教育(Whole-personeducation)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盖茨(A.L.Gates)1956年说过: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三、教育观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5.相信学生与相信自己相信学生都有潜能,相信学生都有善心,相信学生都能改变。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开设心理辅导讲座(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三)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设心理辅导(四)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五)小组(团体)辅导(六)个别辅导(七)家庭辅导(八)朋辈辅导最常见的几种形式是(举例)个别辅导团体辅导1、案例32、案例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案例1: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2、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范例五、对我国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一)当前的误区1、心理健康水育就是搞心理测验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3、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五、对我国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易学科化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易医学化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有片面化倾向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易陷入形式主义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忽略教师这个群体五、对我国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加强目标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提高其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包括解决问题与发展潜能两个方面。每个单元、每一课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应注意将心理辅导目标与德育的一般目标区分开来。心理辅导的目标重点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合理的价值观念;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学会接纳自己;培养自主精神,学会自主抉择,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学会沟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如情绪教育的目标可以设定为:(1)了解情绪的多样性;(2)知道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有适当与不适当之分;(3)知道情绪以认识为基础;(4)知道情绪具有情境性,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人的认识事实;(5)学会辨识自己的情绪;(6)敏感于他人的情绪;(7)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8)情绪可以通过释放而缓解;也可以通过改变认识与思考方式而间接地予以控制。(二)注意认知侧面与情意侧面适当均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改善学生认知、情感、意向、技能。亦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意目标、生活技能目标。或说“促成个人思考、感受、行动三个层面的全面改善”。鉴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性质以及过去日常教育中唯智主义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关注情意目标和生活技能(沟通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决策技能、压力应对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并要提供达到这些目标的恰当有效的方法。。在涉及到情感、意向、态度、价值观的学习领域,情境设置、环境陶冶、、潜移默化、两难选择、动机冲突、练习践行、反思领悟、示范模仿、真切体验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宜过分重视、单纯依靠教师的说理教育。在这里,获得体验和真情实感极其重要。而体验产生的特征是亲历性、具体性、真实性、深刻的领悟、个人意义的产生、鲜明的行动意向、全身心地融入、情感上的冲击。为了获得真切的体验:一是要提供典型的、具体的、感性的、真实的情境与范例;二是提供两难情境,引起动机冲;三是个人自主地参与活动,参与实践;四是活动与学生个人需要相联系,与个人的经验相联系,具有个人意义,或学生具有移情能力。(三)教给学生各种生活技能Caplan提出的供儿童学习的问题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就包含有以下6个步骤的问题解决程序的:(1)停下来,冷静下来,想一想;(2)说出你的问题和感受;(3)确立一个目标;(4)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方法;(5)思考各种方法可能带来的后果;(6)执行最好的方法解决人际冲突的8种方式①分享(我们一起来做);②轮换(这回按你的方法做,下回按我的方法做);③妥协(有所失必有所得);④机率(投掷硬币来决定);⑤外援(请教老师或同学);⑥推迟(等双方冷静下来再解决);⑦回避(双方保留不同意见、彼此尊重);⑧幽默(以夸大或幽默方式予以化解)。(四)突出活动践行1.行动是助人活动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不以教师讲解为主,而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应体现鲜明的“行动倾向”。应努力培养受辅导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意向。力求获得改善当事人处境的后果。对于存在某种情绪困扰的学生应注意引导其克服“只想不做”的惰性,促使其做出行动的承诺。为保证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设置一些行动作业。2.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不应是千篇一律的课堂讨论。可借鉴的有:书写练习:妈妈的生日。运动练习:十指抬人。阅读练习:信任练习:信任后倒;盲人信任行走。反馈练习:红色炸弹。责任感培养:道德困境练习:谁上救生阀?道德困境练习实例:你正在一条要沉的船上,有7个人要上一个救生筏。但救生筏内只能装5个人。这7个人中有你、一个12岁的小无赖、一个69岁的退休教师、一个35岁的棒球名星、一个22岁的机械师、一个52岁的传教士和一个39岁的怀了孕的家庭主妇,你认为让哪些人上救生筏?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1.目标取向:内外兼顾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取向上,既要关注学生行为是否符合团体与社会的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做到社会目标(对外)与个人目标(对内)兼顾。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一门有浓重说教意味的英雄主义教育、劝学励志教育。2.对待学生:理解尊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和看法,接纳学生,承认学生的独特性,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可以不同意学生的看法和行为,但必须把每个学生当作是与其他人不相同的独立的个体予以接受,而不应对学生忽视、蔑视、讽刺、挖苦,或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3.运作形式:活动为主衡量一堂活动课上得好不好,应考虑到:(1)活动课是不是有明确的、适当的目标;(2)一堂课所包含的几个活动的目标间是不是有一定的独立性、连贯性、递进性;如《消除误解》。(3)是不是设置了典型的或包含冲突的活动情境;(4)活动内容是不是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实际;(5)活动是否为学生扩展思维、倾诉内心忧虑、实践自己的承诺提供了机会;(6)活动方式是否多样。4.角色地位:学生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作用主要是引导、催化、建议。(1)是否消除了教师满堂灌、独霸课堂的现象。(2)是否尊重学生的决策和选择。(3)在活动方式、分配角色、扩展活动内容方面是否为学生发挥想象、展示创造提供余地。(4)是否尽力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做到“全员参与”,并特别关注那些退缩、自卑、不活跃、平时很少表现自己的学生。5.效果标准:全面改善(1)是否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方式?(2)学生是否有情感投入,是否获得了有益的情感体验?(3)学生是否获得了有用的生活技能?(4)学生是否产生决心完成某种有意义行为的“行动意向”?6.人际沟通:真诚开放师生在沟通中都要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前后一贯。坚持说真话,不掩饰,不做作,不说套话、空话、假话。心理活动公开课不需预演。也无需否定学生的负面情绪。不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对父母说:“我讨厌老师”时,父母不要说:“不,你错了!你怎么能讨厌她呢?”“我们这个家只有爱,没有恨”而可以说“老师使你很生气,你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7.教育措施:个别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工作。对于那些家庭出境不利的、学习成绩不良的、社交有困难的、身体有残疾的、心理上有轻度障碍的学生不但不能忽略,应给予更多的关注,8.教师言行:正面示范教师行为的示范作用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守时,诚信,理解人、尊重人、说真话、负责任、民主宽容、自尊自信,接纳自己,懂得维护自身权益,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倾听他人意见,善于与人合作,遇到困难不抱怨,面临挫折不全面否定自己等。七、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的思考以往的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单一样本的研究多,协作研究少;单纯的实证研究或泛泛的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密切结合的深入研究少;运用国外量表的研究多,用有中国特点自编量表的研究少;根据数据统计简单下结论的多,考虑文化背景因素深入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少;研究学生群体的多,研究其它群体的少。七、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的思考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中国化,是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要紧紧围绕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七、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的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研究途径1.联系中国的实际,加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研究与探索2.深入开展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和心理健康观的研究3.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综合性研究4.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5.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6.加强跨文化研究促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研究的中国化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一)组织结构设计应因地制宜1.垂直形式的组织管理系统 2.扁平形式的组织管理系统3.矩阵形式的组织管理系统(二)完善组织管理系统 1、组织管理系统要适合学校的实际需要2、组织管理系统要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工作目标3、组织管理系统设计要强调全体老师的参与和合作4、组织管理系统还要处理好与学校外部环境的联系请批评指正.  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本文档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1-03-15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