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论文主题

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论文主题

举报
开通vip

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论文主题1目录2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摘要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满族词人,他的仕途、爱情、友情有着不一般的体验,他的思想一直在矛盾中纠结,他的人生在自己是不自由的。他向往田园般的生活却不得不随皇帝左右,他渴望爱情的长久却换来爱妻的早早离世,他希望朋友能陪伴左右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分离。而这种种不愿造成了纳兰的悲剧意识,加之当时文学创作的悲情倾向,这种悲剧意识便挥之不去。纳兰的词是他亲身经历的反映,我们可以从词中看出纳兰的一生,其成长的经历,感情的变化。从他的一生和他的词中发现这种悲剧意识的美和价值。关键词纳兰性德...

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论文主题
1目录2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摘要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满族词人,他的仕途、爱情、友情有着不一般的体验,他的思想一直在矛盾中纠结,他的人生在自己是不自由的。他向往田园般的生活却不得不随皇帝左右,他渴望爱情的长久却换来爱妻的早早离世,他希望朋友能陪伴左右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分离。而这种种不愿造成了纳兰的悲剧意识,加之当时文学创作的悲情倾向,这种悲剧意识便挥之不去。纳兰的词是他亲身经历的反映,我们可以从词中看出纳兰的一生,其成长的经历,感情的变化。从他的一生和他的词中发现这种悲剧意识的美和价值。关键词纳兰性德;悲剧意识;悲剧美IIDiscussNalanXingde’stragedyideologyABSTRACTNalanXingdeisalegendaryManchupoetinQingdynasty.Hisofficialcarcer,love,friendshipallhavedifferentexperience,whosethoughtisalwaysentangledincontradiction.Hislifeisilliberalityinhiseyes,becausehelooksforwardtothecountrysidelifebuthavetoaroundtheemperor,beeageredforthepremanentrylovebuthiswifediedyoung,whohopefriendcankeephimselfcompanybuttheresultisseparatenessagainandagain.AndthoseunwillingmakeIIIthetragedyofNalanXingde.Inthetragedyofliteratureprouduceinthatsociety,thetragedyinhannted.NalanXingde’spoetisonthebasisofhimself,sofromitwecanseeNalan’swholelife,groupexperience,emtionchanging,thetragedybeautyispresenting.KEYWORDSNalanXingde;tragedyideology;tragedybeauty1绪论1.1选题的缘起与意义1.1.1选题的缘起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一位富有悲剧意识的词人。与以往词人的一个不同点是,他是一位满族的词人,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从小就不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第二个不同点是,他是朝廷的官员,官至一等侍卫,而且与皇帝康熙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其父明珠更是权倾朝野的权贵,与其结交的朋友无一不是仕途不得志的汉人。其爱情更是令人向往和哀叹。对纳兰性德的研究成为今天越来越热的话题。2从纳兰刚去世到现在都不乏对纳兰及其词的研究。王国维对纳兰的词作了很高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纳兰侍卫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其所为词,悲凉顽艳,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杰之士,奋呼百世之下者矣”。[1]后又称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其中邓伟从三个方面对其思想进行最早的研究,其后的祝注和楚庄等都进行过研究。其中的黄士吉着眼于纳兰性德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上的创新。宋培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讨了纳兰的悼亡词。从言情角度、风格角度、艺术表达等方面对纳兰词都有代表性的论文。这些论文无疑给我们研究纳兰及其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1.1.2研究意义纵观这些研究,可见人们对纳兰性德及其作品做了很多研究,但对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成因却研究得不够深入和全面,没有从纳兰的词中领略到纳兰词的价值。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纳兰性德的词,来系统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纳兰词悲剧意识的形成,最后通过纳兰的词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纳兰悲剧美中所体现的价值。1.2文献整理综述在纳兰刚去世时,他的亲友对他的词发表过简略的看法,后来到嘉庆年间,先后有杨芳灿抄本,袁通选《饮水词钞》二卷本、道光十二年,汪元治辑《纳兰词》五卷本,道光二十五年张祥河刻《饮水诗词集》本、道光二十六年周之琦选《饮水词》一卷本、光绪六年许迈、孙娱园刻《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本,各种抄本达六种之多。3王国维在1907年的《教育世界》杂志刊出的《人间词》甲乙稿里对纳兰的词作了很高的评价“纳兰侍卫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其所为词,悲凉顽艳,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杰之士,奋呼百世之下者矣”,[1]后又称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之后的时期,关于纳兰的著作多了起来,对其词的研究也频繁起来,其中,徐与昆的《纳兰容若词评》分析了纳兰词“哀感顽艳”的原因。从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通志堂集》算起,至今,目前已出版和纳兰性德有关的文献整理和研究著作有20余种。《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从八十年代初期就专门开设“纳兰性德研究”专栏,每年发表纳兰性德的研究论文3-5篇,其它各种学术刊物亦不定期地刊发相关的研究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国学网站”还专门辟有“纳兰性德研究”的专栏,介绍纳兰性德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1985年7月河北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还成功地举办过“纳兰性德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再次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这一时期清词研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第一是对纳兰性德的思想的研究,最早提出的是邓伟。他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纳兰性德的思想。首先,“他对自己的出身和地位看得非常淡薄,不仅不以为是幸福和荣耀,反而认为是自己的不幸并感到厌恶”。其次,他对人生的看法深受佛教和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消极避世的,他在古人那里找到陶潜和李白作为其效法的榜样,认为这二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与自己是相4近的;第三,“他对宫廷侍卫生活是非常厌倦的,皇帝侍卫的身份使他感到在皇帝面前有受压抑之感,他追求轻闲自在的隐逸生活并尽情抒发个人情怀的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邓伟对纳兰性德思想的分析是横向的,而祝注先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谈到纳兰性德思想的转变过程。认为纳兰性德在入世之前,曾经是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他关心经济民生之学,也有过跃马疆场的宏大志向”;但他在入世之后,曾经仕途的奔波,目睹官场的黑暗,佛老思想占据了他的思想领地。第二个是对纳兰性德词的题材的研究。对悼亡词和边塞词的研究最为突出。严迪昌、黄士吉、宋培效等对悼亡词的研究卓有成效。严迪昌认为纳兰性德不仅拓开了传统悼亡词的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淳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地吐露到了纸上”。黄士吉主要着眼于纳兰性德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认为他善于化用李、杨爱情悲剧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深挚的悼念之情,也强化了词中浓郁的悲剧气氛和感伤情调。边塞词是近年来人们多所注意的题材类型,张菊玲、宋公然、季祝平、赵晓红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宋公然认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主要是描写边塞风光,抒发今古情怀,在表现内容上有的是发兴亡之感,有的是写行役之苦,有的是抒怀人之愁,有的是状塞外之景。综合起来,词人描绘的是一幅苍凉雄放而又凄婉幽咽的塞外风情图,是词人留给我们的一幅深情远致而又迷惘哀伤的塞上心路历程图。具体说来,纳兰性德的边塞词表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凭吊兴亡和伤离恨别。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边塞词亦具有特色,5一是善于真切地描绘边塞特有的风情,二是以情心观景,以慧眼察物,写自己情中之景,抒自己景中之情,总是景与情化而为一。此外,纳兰性德的咏物词在近两年来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岑玲的《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简论纳兰性德的咏物词》、王雯的《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谈纳兰性德的咏物词》。王雯认为纳兰性德的咏物词同其悼亡词、边塞词一样,通篇笼罩的也是一种“寄思无端,韵淡疑仙,思幽近鬼”[3]的凄凉情绪,但咏物词中流荡的更是一种孤情判韵的傲世情怀,寄寓的是词人以事物自喻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不坠世俗的个性气质。第三是关于纳兰词创作特色的总体研究,是这一时期研究成果最多的部分。王国玺从探寻纳兰词美学风貌入手,指出其创作特色是“以清淡朴素的语言抒写真情”,王氏将纳兰词的语言表达与思想内容统一起来表述,很有见地。宋公然则从内容、风格、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作了如下总结:纯任性灵,吐露真情,兼具婉约豪放词风;善于体物言情,描写抒情,曲尽其妙;用语本色,不尚雕琢。从言情角度探讨纳兰词的代表性论文,有陈慧星的《谈言情之作纳兰词》和徐培均的《言情之妙品——试论纳兰性德词》。陈慧星认为纳兰性德是一位极端重情又有浓厚的忧郁气质的词人,他无论是写花月、风露、梦魂、清泪,还是抒写友情、悼念亡妻、描写边塞风光,均以言情为主旨,它们的感情纯正,意念执着,意境凄清优美,缺点则是过于伤感。徐培均通过纳兰与朱彝尊、陈维崧两家词的比较,发现朱彝尊以学胜,陈维崧以才胜,而纳兰词则“以情6胜”。“不论在写友情、悼亡方面,抑或在边塞方面,纳兰的《通志堂词》都蕴有浓郁深挚的感情,哀婉凄清的韵致,即使写景也是情寓其中,使景物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4]从风格角度探讨纳兰词的代表论文,有李寿冈的《纳兰词之谜》和方红心的《论试纳兰性德的感伤词》。方红心说:“翻开纳兰词,一股悲凉酸楚之气竟扑面而来,俊爽飘逸的笔锋下透出沉重的哀感。词中的愁字、泪字、恨字、断肠、伤心、憔悴、惆怅、凄凉等语,触目皆是,充满了哀怨伤感的情调。”[5]从艺术表达角度探讨纳兰词的代表论文,有简茂森的《容若词艺散论》和朱国民的《纳兰词艺术探幽》。简茂森认为纳兰词在艺术风格上是自然标格,别样清幽,但自然标格并不是漫不经心,率意成章,而是经过精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巧妙构思和艺术锤炼的。这就是以白描为本,在白描中见功力,在自然中求巧丽,从而显现了“别样清幽”的艺术境界。作者又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纳兰词在艺术上已经尽善尽美,他的长处在白描,短处亦在白描,这使得他的长调往往显得比较平板和直露。朱国民从抒情方式、心理描写和重词叠字三个方面抉发了纳兰词的艺术独创性,首先,在抒情方式上有四大特点:一是蓄足气势,借助情景的渲染、铺垫,至歇拍轻轻一点,道出词人心灵深入、准确、特殊的感情;二是突兀转折,在人物前后的心理变化中凸现真情;三是层层强调,连续推进,在连珠炮般的进击中俘虏读者的感情;四是把貌似不协调的景与情糅合成一曲,以健笔写柔情,反衬出词人在特殊环境里的独特感情。其次,大量直抒胸臆式的感怀,描写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7是纳兰词的又一特色。在提示人物内心世界时,既有描写形象的心理状态,又有描写抽象的心理状态,而抽象的心理状态又有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之分。第三,纳兰词不是藻绘的白描式的语言风格,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大量重词叠字的运用上。总之,不少学者对纳兰性德及其作品做了很多研究,从纳兰的思想到纳兰的词风,词风形成的原因,词的创造主体等方方面面对纳兰做了研究。但对纳兰词悲剧意识及其成因却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没有从纳兰的词中领略到纳兰词的价值。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纳兰性德的著作,来分析纳兰词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原因,最后通过纳兰的词来说明纳兰悲剧美中所体现的价值。2正文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东宫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官至一等侍卫,有《纳兰词》五卷行世。他的词“容若小令,凄婉不可淬读”,[6]之所以悲凉,与他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文心雕龙·事类》在谈到用典巧妙的时候,曾有云:“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用人若己,古来无懵”。号称满洲第一大词人的纳兰性德,其词风流多姿,精妙巧致,虽涉典而不显斧凿。2.1纳兰性德悲剧意识的形成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8背景,不同的社会经历都会导致不同性格的形成。作家的写作风格也是一样,不同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感悟会使作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虽然纳兰性德有过快乐的时光,但观其诗作,还是以悲为主,而他的悲剧意识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形成的。2.1.1纳兰时代文学感伤风气的影响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满族入主中原,对于广大汉族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汉族人民丢掉了江山,失掉了自己的皇帝,剃掉了被孔圣人谆谆教诲受之父母,不可损伤的头发,换下了民族象征的衣冠,他们的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族文人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所谓“抽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孔尚任《桃花扇》)便是他们的思想特点。反映在文学上,大多寓有兴亡之感,家国之恨,充满浓厚的感伤色彩。如著名剧作家洪昇、孔尚任的《长生殿》、《桃花扇》就是这类作品。纳兰性德染上文坛的感伤风气绝非偶然。他平生所结交的“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难合者”(徐乾学《墓志铭》)。词人与这些对清王朝充满敌意的异族知识分子成为莫逆之交,对他的创作必然产生影响。如严绳孙《祭文》追忆说:“(容若)性喜小词,每好为之。当其合作,宋诸名家不能过也。或感触风景,扈从山川,时复有作,及以相质,欣赏其长而剔扶其短,莫不厘然,各当于心焉。初容若年甚少,于世无所措意,既而论文之暇,用语天下事,无所隐讳。比岁以来,究物情之变态,辄卓然有所见于其中。”在纳兰性德的创作中,即使是可以从中汲取精神的古遗迹,他也是阵阵悲叹。如《好事近·马首望青山》:“马首望青9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新丰猎骑。”这首词凭吊的是明代废陵景象,却蕴涵着历代兴亡的感叹。又如“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南歌子·古戍》)、“蛟龙穴,兴亡满眼,旧时明月”(《忆秦娥》)、“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望海潮》)。这些兴亡之句俯拾即是。从这些兴亡之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所处时代的风雨。再看他写的一首《太常引》“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遗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在这首词中,我们更可以感到一个形单影只,心境凄凉的词人。在他面对群山暮云时,感受到的是历史的虚幻,功名的虚幻,人生的虚幻,思想中没有一点激情。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现象,李泽厚先生曾说过:“……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这种严重倒退性的变易,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从文体到内容,从题材到主题,都如此。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感伤文学。”[7]作为社会的一员,任何一个诗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虽然他个人不一定要遭遇到很多的挫折和不幸,可时代的阴影会压抑在他的心头,使他不期发出变徵之音,莫名其妙地感伤一番。纳兰性德的经历很单纯,但是联系当时整个时代,政治形态险恶、社会发展停顿、文坛感伤风气弥漫,就不难理解纳兰性德为何会如此悲情了。102.1.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士大夫生命价值不能实现的忧患史,如屈原、贾谊、司马迁、曹植、杜甫、李贺、辛弃疾等一大批忧患文人都是文化舞台上的悲吟大师。翻阅中国的文化史书,不难发现的是古人凝重悲伤的脸庞、落寞孤寂的身影,听到更多的是他们无奈的长啸、沉重的叹息。越是接近生命底蕴的作品,就越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灵魂深处的那种种苦痛和哀伤。以悲为美成为中国文学的传统,悲音为美更是一种审美理想。刘鹗《老残游记·自序》云:“《离骚》为屈大夫之哭《庄子》为蒙叟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于《西厢》,曹雪芹寄哭于《红楼》。”经过长期积淀,汉文学形成了一种抒写悲愁、品味感伤的传统。而谙熟汉族文化,醉心于古典诗词的纳兰,对词的特点与特质的体认是深刻的。他说:“桃叶、团扇,艳而不悲;桑间,悲而不雅。词殆兼之,洵极诣美。”[8]认为词要“悲”要“雅”。他在《通志堂集》卷三《填词》一诗中,表达了对词的认识:“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芒鞋心事杜陵知,只怜惟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其中,“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正是他师承“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9]普遍创作规律而对词的感悟。可见,纳兰哀感顽艳悲情的抒写,离不开汉文学对其的沾溉、浸润。纳兰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他用凄婉的笔触抒发了内心反复郁结着的11生命悲情。因而在其作品中,悲情抒写不以强度取胜,而以纵深和广延性见长。在悲情的抒发上,纳兰不及李白、李煜甚至李清照。李白的很多诗开头都以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和气势倾泻内心的痛苦,酣畅淋漓的悲情放纵在短时间内释放了自我的心理焦虑、缓解了人与现实尖锐对立的矛盾心理。而纳兰的创作不是悲情的宣泄,而是回环吞吐的悲情郁结,其情感的流走趋向不是退一步的逃逸,而是层层郁结。同时他又是一个敏锐善感、纤柔多愁的文人,其心灵细腻敏感,常常是见春花秋月而兴悲,处斜阳孤馆而砌恨,感物细腻幽微。这就决定了他的词既缠绵如歌又伤心欲绝,既饱含热望,又深感幻灭。纳兰的悲情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延续中得到了保存和深化。这也就决定了纳兰对既有的汉族文化艺术遗产的认同。而纳兰从小就身体多病。在一首《虞美人》中,他就曾提到过“曾记年年二月病,而今病向深秋”一般来说,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人.性情都比较柔弱,感情丰富,比一般人敏感的多.容易伤春悲秋,对待事物也总是感性多于理性.不经意的失落都会引起心里的巨澜狂涛,即使是快乐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也会有残缺.也值得感慨万千这无疑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使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捕捉到作诗词的意象和心境.连他自己都讲“多情自占原多病”。[10]这就给本来悲情的文化又加上了一层悲情。122.1.3身世和经历对纳兰的影响2.1.3.1政治抱负的不得实现纳兰出生时,满族入关建立新政权仅十一年,这一时期,能否解决和处理好与汉族的矛盾就成为建立稳定长久中央政权的关键。统治者借鉴蒙元覆灭的历史教训,选择并采用“崇儒重道”的治国方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根本纲领,提出“以文教是先”的圣谕十六条,而且重开明史馆,荐举博学鸿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融合。马克思曾睿智地指出:“依据历史的永恒规律,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那些受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铁律。”[11]这个精辟的论述适足说明满族与汉文化的关系。当时满族的文明程度远低于汉族,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满族统治者选择向汉文化靠拢借以滋养自身。于是,他们大量吸收汉文化元素,在意识形态上接受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纳兰本人就表现出对汉文化的极力认同。他不仅主动接受汉文化,熟读经史,诗词俱佳,又工于书法篆刻,精于书画评鉴,而且还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浸润,把“治国平天下”看作是最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有“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金缕曲》)的远大抱负;他有“我亦忧时人,志欲吞鲸鲵”(《长安行赠叶讱庵庶子》)的广阔胸襟;他有“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梦江南》)的慷慨情怀。当清王朝面临“三藩之乱”的危机,纳兰所忧的是国家被分裂、王朝被倾覆、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他“慷慨欲请缨”(《拟古四十首》之三十七),希望建功立业。诗人身临塞外,面对浩渺的漠北山河,听着画角的悲鸣,看到战骑频频往来,发出“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13一往情深深几许”(《蝶恋花·出塞》)的忧世壮语。词人直抒胸臆,以深挚之情抒写了英雄业绩、万丈豪情与高远志向,颇有苏、辛豪放之势。难怪其友人徐氿评之曰:“词旨嵚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轩。”(《词苑丛谈》卷五)在这些词句背后,涌动着纳兰对功名的一腔热望。然而,建功立业的炽烈之情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常常碰壁。纳兰虽怀抱经纶大志,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纳兰殿试奏捷,录为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这个文才出众的名进士没能像同榜的汉族进士那样被授予官职,却同一般的满族贵族子弟那样入宫做了侍卫。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形成了他人格的激变,也铸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词风。狄克逊说:“只有当我们被逼得进行思考,而且发现我们的思考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我们才接近于产生悲剧。”[12]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的词人,尽管他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尽管他对社会历史及宇宙人生进行了深邃的思考,但他本人并非哲学家,也非高屋建瓴的政治家,他不可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从根本上认识到封建制度即将寿终正寝。他所感受到的往往是个体生命遭到摧抑的悲痛,是理想被现实无情击碎后的失落感、幻灭感。“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瑞鹤仙》)、“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金缕曲》)、“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金缕曲》)、“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送荪友》)。黯然吞吐壮志未酬的悲哀。这种苦闷正是汉族士大夫共同的生命感悟。早在孔子之前,古人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信条。历代士大夫将此奉为圭臬,人人自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一旦不能如愿以偿,他们必将承受深沉的生命价值不能实现的痛苦。只14不过汉族士子大多抒发的是不被赏识的悲哀,而纳兰却是因出身豪门而用非其志的悲哀。他在《太常引·自题小照》中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生存实况:“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其中“惊雁”、“千里暮云平”等词语,是他“临履之忧”与惴惴不安心理的形象化表现。一个多才多艺的相国公子,没能在应有的相称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却整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提心吊胆。其心态日趋“已慣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灰”(《浣溪沙》)。在漫漫的天涯行役中理想破灭了,平生抱负付诸东流,痛感“两鬓萧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金缕曲》)。于是,他无奈地悲叹“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表面上看是他从薄宦飘零、天涯沦落中体认出的人生况味,骨子里却是屈子式的怨愤郁闷。2.3.2爱情的短暂他的婚恋之树上屡结苦果细看似乎仍与他的贵族身份有关。纳兰初恋就是因为他的贵族身份夭折的。在中国古代,婚姻并不以感情为前提,而贵姓婚姻更以强调政治利益为前提,以巩固家族地位、繁荫宗室为目的。纳兰家族是当时显赫的贵族大族,而据各种资料记载,纳兰的初恋并不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更为不幸的是,她竟被康熙选宫女时选中,因此这场感情注定只能以悲剧告终。但从他留下的大量词中可以看出,这段感情在纳兰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痕和苦痛。康熙十二年(1673),19岁的纳兰性德带着对初恋的夭折的惋惜与悲痛走进了一场婚姻———迎娶卢氏为妻。卢氏之父是两广15总督、兵部尚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与卢家的联姻对巩固纳兰家族的地位、积蓄政治力量、丰荫宗族等方面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纳兰性德只能无从选择地踏上其父为他指定的婚姻的地毯。所幸这次命运女神无比眷顾他,如此残酷的剥夺自由和尊严的形式却并未让他丧失爱情和幸福。他与卢氏在一起的时光可以说是他短暂的生命中难得欢愉的美梦。他的卢氏夫人不仅貌美如花,温婉贤淑,而且还是他的一位志趣相投的知己,是容若在黑暗令人窒息的官场打拼后最好最温柔的憩息之地。但这短暂的幸运与上天的眷顾并未长久,结婚仅四载,卢氏便于康熙十六年(1677)因产后患病而过早地离开纳兰。“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13],妻子的早逝让纳兰短暂的幸运后又陷入长久的悲痛之中。虽然三年后词人续娶了官氏(官氏也是一位贵族女子,姓瓜尔佳,图赖之孙,朴尔普之女),但“鸾胶纵序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这场同样以政治以家族利益为需要的贵族联姻再也不会像第一次那样给纳兰惊喜与心灵的舒展了,纳兰只能在追忆与悼念中重温昔日的美好。1684年,纳兰性德30岁,这年九月他最好的朋友顾贞观携一汉族女子沈宛入京会容若。容若因此结识了他生命中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红颜知己。那颗因为孤寂、仕途险恶而过早衰老疲惫的心仿佛又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这也是纳兰第一次让两情相悦的花朵结出果实。可惜,这场婚姻始终未被纳兰家族认可接纳,因为满汉不能通婚,何况沈宛仅是一个寒门布衣而已。最终,纳兰还是没有拗过家庭,沈宛带着身孕返回故乡,这场婚姻仍以悲剧收场。次年五月三十日,性德就因“寒疾”而离开人世。他的早逝,除了生理16原因,恐怕还有终日抑郁绝难开怀的心理原因,而婚恋生活的不如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的婚恋因不能给皇室带来政治利益成为悲剧开场,又以有损贵族门风辱没家族成为悲剧谢幕。无法逾越的身份障碍让纳兰不得不演绎一场悲剧的循环。2.1.3.3交友的影响纳兰在诗中说:“予本多情人”。[14]的确,感情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生命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表现在他对爱情的追寻与执著上,还表现在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呵护中。他对朋友可以说是肝胆相照,挚诚肺腑。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与他的身份,这颗友谊之树尽管枝繁叶茂,结出的仍是酸涩的果实。他的第一重痛苦来自他与朋友们的身份天壤之别。他最好的朋友顾贞观结识他时是年已40的去职小官,沉居下僚,被聘为明珠家的家庭教师;他的朋友梁佩兰直到60岁才中进士,做官不到一年,便告病回家,长期过着清寒的生活,“掩户二十年,坐卧唯一床”。[15]还有诸如参加考试仅写了一首诗就弃笔离去的严绳孙;生计窘迫“作客十五年”的翁叔元等,他与他们在无形中隔了一层帷帐,身份地位仿佛天上地下,难同日而语。但于容若心中,这满眼的繁华背后不过是一世的悲凉,他们是难入仕途,无人赏识;而自己是用非其志,苦中作乐。他经常劝慰仕途失意、在黑暗现实中屡屡碰壁的朋友们,所幸他的朋友们能摒弃身份地位的差距,不以看待满洲一般贵族子弟的眼光看待他,真心理解他的愁苦,分享他的心事。然而,他的侍卫之职让他常处险象之中,且与友人们常相别离也是人为无法改变的。以容若这样至情至性之人,17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痛事。友情填平了无从选择身份划出的鸿沟,却再也无力填平因职位不得不长相别离的愁苦。这些出生于中下层的文人学士,虽饱读诗书,学问淹通但大多潦倒失意,有志难伸,更有仕途蹭蹬、生计窘迫者。他们感怀伤时,语多悲怆。纳兰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不仅对其身世遭遇多发胸臆语,同时也受其创作风格的影响。顾贞观喜好北宋词,尤其推崇李后主,纳兰亦然。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煜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通志堂集》)除了受到师友的影响外,纳兰又直接承继了李后主、晏殊、秦观词中“凄哀”、“幽微”的韵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纳兰“得五代人凄婉之意”。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词评》)近[41]代学者吴梅云:“容若小令,凄惋不可卒读。”(《词学通论》)现代词学家唐圭璋在《纳兰容若评传》中也说:“成容若雍容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正是伤心词人的不尽深情,正是纳兰的这份悲剧情怀之深之强烈之与众不同,才赋予了纳兰词无尽的艺术魅力,使其在词史上不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2.2纳兰词悲剧美中所体现的价值纳兰词作现存384首,内容涉及爱情、友情、边塞、江南、咏物、咏史等。而大致可以分为悼亡词、边塞词、咏物词三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出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谭复堂在《箧中词选》中谓‘蒋鹿谭《水18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原作三,依《箧中词》卷五改)百年间,分鼎三足’。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唯存气格,《忆云词》精实有馀,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说“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都对纳兰词作了很高的评价,然纳兰词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价值,更重要的是纳兰的词上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往下延续了中国诗词的发展。对了解中国词文化和清朝初期的社会文化都有很好的帮助。2.2.1悲剧美中体现的艺术价值纳兰词在艺术风格上是自然标格、别样清幽。重视性情之真,清新婉丽,独具真情感,直指本心。其词中所表现出的“以情胜”的风格正是纳兰本人个性气质的投影。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16]又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其性情愈真”。[17]纳兰将自己胸中所蕴情感毫不保留毫无掩饰地用艺术之笔铺述而出,将宇宙人生的哲学感喟融为一体,情感趋于深切,使得他的作品获得很强的生命力。如《点绛唇·一种蛾眉》《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三首既没有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托喻,也没有仕隐的情节,更不似《花间》的浓丽,也不似南宋词的深晦;纳兰词只是以自然真切的口吻,流利协婉的音调,写出自己由于敏锐善感的心灵,为寻常景物所引发出来的一种凄婉的情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以说纳兰的词是大境界,纳兰是大词人。“词人之忠实,不独树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必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192.2.2悲剧美中体现的文学价值《画堂春》一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是一首悼念爱妻卢氏的词,词中多处用典,感情真挚,自然典雅。“一生一代一双人”化用唐代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而“相思相望不相亲”则是化用王勃《寒夜怀友》诗:“故人故请故怀宴,相望相思不相见。”这两处化用虽只改动一字,然而却将那种人鬼殊途、生离死别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无奈的控诉:苍天啊!你既然给我们创造了那么美好的爱情,为什么又要让我们忍受那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痛苦呀?下阙连用三个爱情典故:“裴航蓝桥之恋”“嫦娥偷药奔月”“饮牛津”。前两个典故在内容上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后一个典故写出作者期望与恋人幽会、随卢氏而去的心情。整首词虽用白描式的语言来叙述,然而却笼上了一层浓浓的感伤情调和悲剧气氛,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这就是巧妙运用事典的魅力之所在,让人在时空转换的切割与组合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共鸣。黄侃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说道:“道古语以剀今,道之属也。取古事以托喻,兴之属也。意皆相类,不必语出于我,事苟可信,不必义起乎今,引事引言,凡已达吾之思而已。”一则典故若是化用得当,可以在艺术上给人以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古今结合、时空转换的跳跃性之美。纳兰词中用典处处可见。如“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金缕曲·亡20妇忌日有感》);“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采桑子》);“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一丛花·咏并蒂莲》);“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调歌头·题岳阳楼图》);“湘灵杳,一尊遥酹,还欲认青峰”(《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中化用的是湘妃的典故。“泣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钗钿约,竟抛弃”(《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人间空唱雨霖铃”(《浣溪沙》);“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木兰花令》);“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理当日愿”(《木兰花令》),引用的则是李杨的爱情故事,来怀念已去的爱情,爱情的忠贞不渝终抵不过爱人的离去。“环佩只应归月下,钗钿何意寄人间”《山花子》;“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蝶恋花》;“空省识,画图难”《金缕曲》;“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沁园春》;“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减字木兰花》中用的是王昭君的典故。《文心雕龙·事类》在谈到用典巧妙的时候,曾有云:“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用人若己,古来无懵”。号称满洲第一大词人的纳兰性德,其词风流多姿,精妙巧致,虽涉典而不显斧凿。2.2.3悲剧美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虽然说纳兰的词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词作的内容也都是自身的生活,然而就是从这些生活的词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清朝初期的文化和社会。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豹也”。纳兰自己曾说“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21之愿,百不一酬”,[18]“世无伯乐谁相识,弊骆日暮空长嘶”[19]。并《送荪友》一诗二云:“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忽忆去年风雨夜,与君展卷论王霸。君今堰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20]从中可以看出,纳兰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作为明珠的儿子,康熙是绝对不会重用纳兰的。皇帝是不允许一个家族的实力可以一直发展下去,当实力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被遏制。可见,封建社会的官制不是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的。就像纳兰的朋友,个个是才高八斗却都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不能说是封建社会走向了末端,这本身就是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弊端。3结论纳兰性德,也许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成功的人,爱情虽然短暂却幸福,仕途也是人人爱慕的。而在纳兰的词中我们却读出了悲凉。自小多病的身体,加上爱情的消逝,友人的离去、仕途的乏味,使得纳兰的骨子里的悲凉得以彻底地流露出来。有些学者以纳兰的词未关系到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为由,说纳兰词的价值并不高。但是词追求就是一个真字,真情感,真生活,虽然纳兰的词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真。而且写作手法也是自然标格,别样清幽,化用典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认真的研究纳兰的词,我们是可以从中发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的。纳兰的悲剧其实也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者的一种真实写照。22注释[1][2][16][17][18][19]王国维著,黄霖导读.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2;23;47;23;44;44.[3]王雯.别样清幽——谈纳兰性德的咏物词[J].松辽学刊(社科版).1999.(1):20.23[4]徐培均.言情之妙品——论纳兰性德词[J].词学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1996:69.[5]方红心.论纳兰性德的感伤词[J].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4.(1):27.[6]吴梅.词学通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3.[7]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7.[8][9][10]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通志堂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8;74;10.[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46[12](转引自)贺利.纳兰性德悲情人格的文化成因.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41.[13]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57.[14]李寿冈.纳兰词之谜[J].湘潭大学学报,1979.(3):15.[15]徐星.论纳兰性德悲剧情怀的成因[J].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学艺术).2008.(6):38.[20]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10725.htm24参考文献[1]方红心.论纳兰性德的感伤词[J].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4.1.[2]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修订版)(简装)[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3]贺利.纳兰性德悲情人格的文化成因[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4]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5]康奉等.纳兰成德集(上、下)[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12.[6]赵淑侠.凄清纳兰[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6.[7]寇宗基.名家选集卷—纳兰性德集[M].三晋出版社.2003.[8]李寿冈.纳兰词之谜[J].湘潭大学学报,1979.3.[9]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10]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1]王国维著,黄霖导读.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2]王雯.别样清幽——谈纳兰性德的咏物词[J].松辽学刊(社科版).1999.[13]吴梅.词学通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4]徐星.论纳兰性德悲剧情怀的成因[J].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学艺25术).2000[15]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出版.2005.[16]张草纫.纳兰词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8.致谢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这也意味着我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赵秀红老师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鼓励,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秀红老师。感谢郑州轻工业学院四年来对我的辛苦培育,让我在大学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感谢外语系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领导、老师们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还要感谢对外汉语班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给我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26感谢所有任课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你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你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在此向你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由于时间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整篇论文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本文档为【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意识--论文主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天山书童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2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08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