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举报
开通vip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财务管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实施。对比新旧准则可以发现,新准则在完善准则制定程序、扩大准则制定代表性、颁布的准则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一方面弥补了旧准则的不足,使更多的会计事项有了计量的依据,减少了企业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新准则坚持原则导向,在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做出职业判断,这些自由的选择权和裁量权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盈余管理机会。1盈余管理概念在西方学术界,可以从“...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实施。对比新旧准则可以发现,新准则在完善准则制定程序、扩大准则制定代表性、颁布的准则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一方面弥补了旧准则的不足,使更多的会计事项有了计量的依据,减少了企业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新准则坚持原则导向,在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做出职业判断,这些自由的选择权和裁量权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盈余管理机会。1盈余管理概念在西方学术界,可以从“信息观”和“经济收益观”两个角度来解释盈余管理。在信息观下,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有利益的披露管理。HealyandWahlen(1999)则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在经济收益观下,Teoh(1998)认为,盈余管理是用会计选择的方法的选择运用来提前确认收益和推迟确认支出可以调整报告盈余和增加报告盈余。Scott(2005)认为,如果管理当局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那些对自身效用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在国内学术界,盈余管理也受到广泛关注。陆建桥(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章永奎、刘峰(2002)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对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宁亚平(2004)从企业价值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准则允许情形下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活动或交易的增加或是减少不影响公司价值。张祥建和徐晋(2005)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是非会计手段,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是与其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误导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是一种中性的行为,这些活动都是在法律和准则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利润的提前确认或是平滑,它与利润操纵是有差异的。但在经济收益观下,出现了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有偏离这又导致盈余管理负面的含义。确实,有些数据被歪曲表达了,这些被装饰过的收益最后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转化为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误导投资行为。根据盈余的不对称及时性理论,企业报告小额亏损和小额收益是存在不对等效应,而且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企业为了把小额亏损转化为小额盈余,就必须做盈余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有正面的含义还有负面的含义,对其负面的盈余管理加强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2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及动机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紧密结合我国盈余管理的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后盈余管理的产生条件及动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曾繁和苏万贵(2008)研究指出,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修订为企业实行盈管理创造了新的可能空间。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用“营业外收入”科目来确认债务重组利得,不再使用“资本公积”科目,并且因此造成的利润总额的增加原因只需要在报表附注中列示。二是当企业用非现金资产抵债时,既要确认转让资产的损益,又要确认债务重组可能产生的利得,同时,转让资产产生的损益还必须依据资产的性质视为出售损益,计入营业收入类以及投资收益类等科目。三是对于债务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中约定的未来应收应付金额现金流量应当按照未来流量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不再单一地按照本利和进行计量。新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确认和计量等实际工作中,具体范围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公允价值如果能够在上述经济业务事项中得到广泛的正确运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得到有效地提高,但企业管理当局有目的地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变的更大。张西萍和沈烈(2007)研究指出,新准则体系下出现了许多需要人为主观判断的因素,例如计量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预计资产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如何选择折现率、认定资产组合的方式等诸多环节增加了变动因素以及需要大量的主观职业判断成分,这就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主观选择会计政策实施盈余管理创造了新的可能空间。李兵(2007)研究指出,新会计准则大范围的应用公允价值这一属性进行会计计量,使得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属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公允价值下的财务报告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林舒和魏明海(2000)年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整个考察期内,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IPO前两年或前一年处于最高水平,在IPO当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公司在IPO前后运用盈余管理手段大幅“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蒋义宏(1998),陈小悦、肖星、过晓燕(2000)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均发现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为达到配股资格利用准备项目、应计项目、关联方交易、债务重组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陆建桥(1999)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都证明了管理者就会通过盈余管理以尽可能避免亏损或连续3年亏损,来避免被退市或停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然而,不管是在旧会计准则下,还是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都存在着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即上市公司迫于资本市场的IPO动机,配股动机,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另外还有树立公司股票形象、管理当局业绩考核、降低应纳税收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管理人的行为,他们会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3盈余管理的手段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自然会影响到适用于旧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运用,但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些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张静怡(2007)指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也出现了公允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开发支出资本化、企业合并这些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张红梅(2007)指出在新准则的运用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处理、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扩大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增加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我们还要认识到,盈余管理本身的积极意义,盈余管理的使用应当在合法的范围内,把盈余管理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限制其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王辉(2007)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原有的盈余管理手段受到的限制,以及新盈余管理手段的出现,提出上市公司需要慎重的选择适当的盈余管理手段。葛文宏(2010)通过对新准则的研读及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企业可能利用新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并且提出随着应用指南和其他相关细则的出台,随着利益相关者判断能力的不断增强,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一定会日益缩小,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会日益公平,最终实现双赢。邹武平(2009),门志平(2010),马强(2010)总结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八大途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研发与摊销、资产减值的转回、债务重组收益、预计负债的估计、借款费用资本化、企业合并。其主要从会计选择与会计变更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影响,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但也出现一些负面效应。会计准则并非完全为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由于新准则增加了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我国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所选择的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部分受到了新会计准则的限制,但部分却是应势而生。在新准则下盈余管理有八大途径,即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研发与摊销、资产减值的转回、债务重组收益、预计负债的估计、借款费用资本化、企业合并。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盈余管理只是一种财务管理技术,并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产品质量和经营的提高,不能过分依赖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只有脚踏实地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4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检验是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早期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主要是关注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Watts和Zimmerman(1986)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提出了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自Healy(1985)之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应计利润。现有研究文献提供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应计利润总额法、应计利润具体项目法和分布密度法。在这三种盈余管理计量的方法中,应计利润总额法运用最为广泛。目前常用的主要有Healy模型(Healy,1985)、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行业模型、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Sloan;Sweeny,1995)五个模型。Dechow等人(1995)对比这几个模型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能力,发现修正的Jones模型最好,Jones模型次之。在国内,由于实证研究起步较晚,对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的模型多来源于西方模型的直接引用或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做出修正。魏海明等人(2000)对我国上市公司IPO过程和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的检验都是直接用Jones模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Jones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于彬(2005)采用修正后的Jones模型来计量微利公司利用可操纵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以分析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对利润影响的程度。结果发现,我国微利公司在微利当年具有普遍地进行盈余管理的迹象,但非经常损益项目才是微利公司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王建刚,刘庆艳(2009)通过选取了我国部分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7年三年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无明显不同;第二,新会计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同。就目前我国的实际而言,部分学者通过对模型解释能力的检测认为,在研究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实证时,基本琼斯模型和修正的琼斯模型较优。因此,建议选择修正的Jones模型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5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关系研究在国外,Levitt最早关注高质量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在1997年9月美洲开发银行的会议上,Levitt做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报告。他指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够赢得投资者的更大信任,从而促进流动性,降低资本的成本。Levitt虽未直接提出,但实质上已经指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防范盈余管理的发生。他还具体提出了高质量会计准则必须满足的条件。Healy和Wahlen(1999)回顾了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其对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启示,他们认为会计信息是管理当局与公司外部利益关系人交流的工具,如果会计准则能够使财务报表以及时可信的方式有效地描绘公司经济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差异,则准则的质量会增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准则制定者应该就可选择的不同准则,考虑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冲突,不能过分的强调其中一方。对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而言,核心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决定允许公司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拥有多大程度的职业判断。在国内,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问题早在2002年会计学大师葛家澍指出,由于会计准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优质高效的会计准则能够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提供政策保证和指导规范,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魏安霞(2006)针对新准则的一些重要变化对企业操纵利润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中指出,新会计准则的变革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则等项目的转回方式的变革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上市公司通过此种方法人为控制利润的高低。旧准则体系允许企业将之前年度的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回处理,这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特别是收到ST处理的上市公司会利用这一准则的漏洞在某一会计年度大幅度计资产提减值准备,第二年将上年计提的数额利用各种理由进行转回操作,造成报告中利润的虚增。但是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新规定毫无疑问彻底抑制了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进行调节利润的途径。饶志英(2006)研究指出,新准则针对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这一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变革,使得一些企业不能再将经营状况不良的业务通过缩小持股比例、分离若干子公司的方法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使企业集团的报告利润只保留业绩优秀的部分。新准则的这一合并报表准则使得企业所披露财务报表能够很大程度上如实反映母公司及其分子公司所构成的整个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旧合并准则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刘英男和王丽萍(2008)在其实证研究中应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对新准则实施前后年度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进行对比研究,样本选取了深市A股475家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7年三年的半年期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指出新准则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陆庆春(2008)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新旧会计准则下每股净资产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每股净资产的数值对股价的反应能力,在新准则体系下要明显高于旧会计准则。他在研究中运用价值模型,研究样本选取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数据,分析了2007年年报中分别按新旧准则要求下披露的净资产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吴水澎和徐莉莎(2008)利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2006年和2007年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后,发现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其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价值相关性均有所提高。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多数学者普遍认同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为盈余管理的产生提供了空间,会计准则是盈余管理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加以利用的工具。因此,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有制约作用。反过来,盈余管理也促使会计准则自身不断地完善。6小结通过上述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盈余管理研究成果较丰富,而我国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领域单一,成果也较少。中西方学者都采用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证实盈余管理的存在和为什么会存在,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盈余管理的动机,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做了非常深刻具体的研究,研究成果也很完善。目前,国外的盈余管理研究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学术界不仅关注上市公司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而且研究了基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盈余管理,还可以并列将这两项运用于同一经济活动进行互相的比较。而我国的学者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了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影响,这些研究文献结合了中国的国情,给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我更加了解我国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针对其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却微乎其微,仅有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理论方面,即对新旧准则作相关的盈余管理比较,仅有少量的实证研究,就这些少量的实证研究来说,也主要集中在某一盈余管理手段上,例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几乎没有对上市公司的各种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其确认与计量都给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而且其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使盈余管理会出现很多新的情况,盈余管理中哪些属于正常管理,哪些属于非正常的盈余管理,对非正常的盈余管理会怎样影响会计信息,这都需要我们的研究。因此,对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下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SchipperK.CommentaryonEarningsManagement[J].AccountingHorizons,1989(9).[2]HealyPM,WahlenJM.AReviewoftheEarningsManagementLiteratureandItsImplicationsforStandardSetting[J].AccountingHorizons,1999(13).[3]Teoh,S.H.,Welch,IandWong,T.J.EarningsManagementandtheLongRunMarketPerformanceofInitialPublicOffering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8(1).[4]William·K·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J].PrenticeHall,2005(9).[5]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6]魏明海.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7]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1).[8]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9]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J].经济科学(​http:​/​​/​www.studa.net​/​gongxue​/​​),2005(1).[10]曾繁,苏万贵.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论坛,2008(1).[11]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07(2).[12]李兵.新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准则解读[J].会计之友,2007(4).[13]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12).[14]蒋义宏.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5]陈小悦,肖星,过晓燕.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16]张静怡.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7(8).[17]张红梅.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的思考[J].新西部,2007(18).[18]王辉.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J].财会月刊,2007(4).[19]葛文宏.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盈余管理分析[J].中国商界,2010(7).[20]邹武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八大途径[J].审计与理财,2009(1).[21]门志平.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途径探析[J].科技信息,2010(25).[22]马强.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途径的探讨[J].网络财富,2010(7).[23]WattsR,ZimmermanL.PositiveAccountingTheory[J].EnglewoodCliffs,1986(7).[24]HealyP.M.TheEffectofBonusSchemesonAccountingDecision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5(7).[25]DeAngeloL.E.AccountingNumbersasMarketValuationSubstitutes:AStudyofManagementBuyoutsofPublicStockholders[J].AccountingReview,1986(3).[26]Dechow,P.Sloan,R,Sweeney.A.Detectingearnings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1995(2).[27]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28]于彬.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29]王建刚,刘庆艳.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2).[30]魏安霞.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8).[31]饶志英.论新会计准则与企业利润[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6).[32]刘英男,王丽萍.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2).[33]陆庆春.新旧会计准则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每股净资产的证据[J].生产力研究,2008(2).[34]吴水澎,徐莉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35]莫琳·麦克尼库斯,史蒂芬·斯塔宾.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J].会计评论,2008(6).1
本文档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93优文库
优文库是专注于教学资源、考试资料、标准规范、行业解决方案等优质文档在线分享的C2C平台,致力于搜索一次就解决问题,精准提高客户的文档寻找效率。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21-03-14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