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纤维加固施工

碳纤维加固施工

举报
开通vip

碳纤维加固施工1\碳纤维布用途:LYJGN®碳纤维布系采用日本TORAY株式会社T700SC—12K碳丝经编而成(近阶段,由于碳丝进口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已暂停LYJGN®碳纤维布的生产).目前力源公司代理销售日本(TORAYCA®)、德国(UDO®)、美国(HEROMAN®)200g/m2、300g/m2进口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与结构胶粘剂配套使用,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木质结构的修缮加固,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特点:碳纤维抗拉强度高,耐酸碱,易粘贴、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碳纤维布可弯曲缠...

碳纤维加固施工
1\碳纤维布用途:LYJGN®碳纤维布系采用日本TORAY株式会社T700SC—12K碳丝经编而成(近阶段,由于碳丝进口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已暂停LYJGN®碳纤维布的生产).目前力源公司代理销售日本(TORAYCA®)、德国(UDO®)、美国(HEROMAN®)200g/m2、300g/m2进口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与结构胶粘剂配套使用,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木质结构的修缮加固,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特点:碳纤维抗拉强度高,耐酸碱,易粘贴、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碳纤维布可弯曲缠绕成型,对各类曲面、异型构件加固优势最为显著。LYJGN®碳纤维布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GB50367—2006》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的要求.碳纤维布性能基本特性外观黑色单向织物密度(g/cm3,25℃)1.8丝束线密度(g/1000m)80每束丝含单丝数目(根)12000丝束型号T700SC-12K幅宽(mm)100,200,300,600规格(g/m2)200/300设计厚度(mm)0.111(200g/m2)/0。167(300g/m2)注意事项直接接触,碎屑对皮肤有刺激性出厂包装(卷)每卷50m/100m力学性能抗拉强度(MPa)〉3500(3500∽4500)弹性模量(MPa)220000极限延伸率(%)1。9  注:(碳纤维布制样采用LYJGNR粘纤维结构胶,25℃固化120小时,25℃测试)  碳纤维布品种齐全,宽度100mm、200mm、300mm、600mm为常备规格,均采用卷式包装,易于使用、贮存和运输.附件包括产品质量合格证、检验和试验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2\LYJGN®粘纤维结构胶用途:LYJGN®粘纤维结构胶适用于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的粘贴,又细分为底胶和面胶. LYJGN®粘纤维底胶渗透、浸润、扩散性好,粘结强度高。涂刷于混凝土表面,能大幅度提高砼表面强度及与纤维材料的粘接牢度。 LYJGN®粘纤维面胶浸润性好,触变性,用于粘结、浸泽、固定和保护碳纤维。特点:该胶拉伸、剪切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耐老化。LYJGN®粘纤维结构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的要求。LYJGN®粘纤维结构胶性能基本特性组分A、B双组分重量配合比A:B=5:1外观A:淡黄色粘性液体;B:浅黄色液体.混合均匀后浅色液体黏度(cp,25℃)-底胶/面胶300/550密度(g/cm3,25℃)1。1抗压强度(MPa)72;(GB/T2569)弯曲强度(MPa)55;(GB/T2570)拉伸强度(MPa)42;(GB/T2568)注意事项直接接触,A、B组分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出厂包装(金属桶)每组15公斤(A:12。5公斤;B:2.5公斤)操作性能凝胶时间(150克,25℃)30分钟薄膜干燥时间(25℃)210分钟粘接性能(25℃固化72小时,25℃测试)钢—钢正拉粘接强度(MPa)>35(35∽42);(GB/T6329)钢-钢剪切粘接强度(MPa)〉18(18∽27);(GB/T7124)钢—混凝土(C60)正拉粘接强度混凝土破坏;(CECS146:2003附录A) 耐老化性能(25℃固化)60次冻融循环(—35∽35℃,每12小时更换)正拉粘接强度无显著变化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变化2160小时湿热老化(温度50℃;湿度98%)剪切粘接强度不降低-35∽60℃稳态温度下剪切粘接强度>18MPa注:1。钢试件材质Q235。2。试件粘接前均进行粗糙、洁净(除油、除绣、除尘)处理。      3.结构胶性能的改进在不断进行中,上述数据是建立在以往试验结果均值基础之上的,供参考。 LYJGN®结构胶采用小单元金属桶封装,便于使用、贮存和运输。附件包括产品质量合格证、检验和试验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  载荷试验   LYJGN®粘纤维结构胶使用说明用途: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布的粘贴,又细分为底胶和面胶. LYJGN®粘纤维底胶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大幅度提高砼表面强度及与纤维材料的粘接牢度.LYJGN®粘纤维面胶用于粘结、浸泽、固定和保护碳纤维.组分:A、B双组分,底胶、面胶重量配合比均为A:B=5:1特点:耐酸碱,低黏度、渗透、浸润、扩散性好,粘结强度高。用量:每1m2碳纤维布约需底胶0。2公斤,需面胶1(200g/m2碳布)∽1。5(300g/m2碳布)公斤。碳纤维加固工艺流程混凝土表面处理→粘贴面修补找平(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配置底胶→涂底胶→卸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粘贴碳纤维布→固化→检验→维护1。混凝土表面处理1。1.混凝土面应凿除粉饰层,油垢、污物,然后用角磨机磨去1—2mm厚表层,混凝土构件转角处应进行倒角处理,磨出(阳角)或补出(阴角)半径不小于20mm的光滑圆弧,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净表面,保持干燥备用。1.2.所用主要器具:角磨机、金刚石磨片、空压机、棉布、护目镜、防尘口罩。2.粘贴面修补找平(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2.1.混凝土面蜂窝、麻面、凹凸部位用LYJGN®混凝土修补结构胶填平,修补胶固化后(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约5小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2。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衡器、腻刀。3。配置底胶3。1.LYJGN®粘纤维底胶为A、B两组份,配胶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器可由电锤和搅拌齿组成,搅拌齿可采用电锤钻头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钢筋制成。少量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注意: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3。2。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5∽10分钟左右至A、B组份混合均匀为止.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3。3。胶应现配现用,每次配胶量不宜大于2公斤。3.4.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4.涂底胶4。1。用毛刷、滚筒或塑料刮板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注意不要漏刷,并避免气泡,等胶固化至手指触感干燥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2.所用主要器具:毛刷、滚筒或塑料刮板、手套.5。卸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5.1。以适度卸荷加固效果最佳,一般可仅卸去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等,并尽量减小施工临时荷载。5.2.恒载卸荷可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施加反力大小易控制,减少应力滞后,更利于碳纤维布与原构件协同受力,加固效果良好。6.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6.1.LYJGN®粘纤维面胶为A、B两组份,可机械搅拌。少量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注意: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6。2。每次配置量以小于3公斤为宜,现配现用。6。3。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用锋利剪刀裁剪碳纤维布,注意整齐划一,避免毛刺。宜在平整的木板、纸板、塑料布上裁剪,以保持纤维布的洁净。6.4。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容器、衡器、剪刀、手套7。粘贴碳纤维布7.1。将LYJGN®粘纤维面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粘贴部位和碳纤维布上,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75%的面胶涂抹在碳纤维布的粘贴面,当粘贴后,剩余的25%面胶涂抹于碳纤维布外表面。)7。2。将涂好胶的碳纤维布,拉紧对齐后粘贴,用塑料刮板或滚筒(用去掉外边绒毛的涂料滚筒即可),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直至胶料渗出.然后在碳纤维布外表面也均匀涂抹面胶,并反复滚压,使结构胶双向充分浸润碳纤维布.7.3.若多层粘贴,待手指触感干燥,可进行下一层粘贴(重复第6步、第7步)。7。4.碳纤维布若需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0。2米。7。5.所用主要器具:滚筒、刮板、手套.8。固化8.1。若固化温度25℃左右,3天即可负载使用.若固化温度5℃左右,5天可负载使用。9。检验9.1.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或手压粘贴面判断粘贴效果,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5%,如出现轻微空鼓(面积小于100cm2)可采取针管注胶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进行补救.若空鼓面积大于100cm2,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布切除,补粘四周搭接长度大于0。2米的碳纤维布块。9。2。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测,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需要准备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10。维护10.1.粘贴48小时后,可粉刷20mm厚M15水泥砂浆或喷砂保护。10.2.注意最外层胶初凝前宜撒少量干净粗砂或豆石,以利于粉刷界面的结合。11.注意事项11.1.粘贴面是否按要求处理、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胶是否将碳布完全浸透决定了粘贴效果的好坏。11.2.粘碳纤维布构造措施尚宜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有关规定。11。3.冬季气温低时,A组分偶有结晶变稠现象,只需对A胶水浴加热至50℃左右,待结晶消除搅匀即可,对胶性能无影响.11.4.推荐的搅拌时间应予以保证,冬季施工并应再延长3分钟.A、B胶配胶工具不得混用。11。5.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0℃,可采用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使用,应注意不得让水混入桶内。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5℃,建议对粘贴部位也加温0℃以上,并维持24小时以上。11.6。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个别组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11.7.周围环境温度越高,每次配胶量越大,可操作时间越短。预估适用期内的每次配胶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11.8。保质期:生产之日起至少8个月(常温、干燥处原包装密封贮存)。11.9.结构胶的性能在不断改进中,使用说明也可能随之变更,请以随货配备的为准.HYPERLINK"http://abc135246.bokewu.com/sort60242.htm"类别:业务学习笔记 1536次浏览 0篇评论浅谈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原理1.前言  碳纤维增强材料,简称碳纤维,是近十年来在发达国家新兴的一种加固混凝土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gaoceng"\t”_blank"结构的新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工程领域日渐受宠,被人们称为“结构加固的新星"。采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强度高。碳纤维片材的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远高于钢材;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0~430000MPa,亦高于钢材。因此它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Q235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比模量也比钢材高.  1.2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shigong”\t"_blank”施工简便、快捷。使用碳纤维加固构件不需大型施工机构及周转材料,易于操作,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  1.3抗酸碱盐类介质的腐蚀,应用面广。加固后能大大提高结构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的构件加固。  1。4可以有效的封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1.5易于保持结构原状,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  2.材料  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技术所涉及的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碳纤维布;二是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  2。1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  CFRP乃英文CarbonFibireReinforcementPolymer的首字母缩写,意为碳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丝的产生,是通过氧化有机聚合物(通常是聚丙稀硝胺纤维或乳化沥青),只留下碳素材料,其碳原子沿原有纤维长度排列整齐而形成碳素纤维。每根碳纤维丝由3000~12000个碳原子丝以绞线或麻绳的方式排列而成,其粗细仅相当于人的1根头发丝。  碳纤维成品可以制成不同的型材如纤维布、纤维板、棒材、短纤维等,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部位和需要而定。在加固工程中应用量最大和最普通的还是碳纤维布(片材)。表1列出了我国《CECS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碳纤维布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要求.  表1碳纤维片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性能项目碳纤维片碳纤维板抗拉强度标准值fcfk≥3000MPa≥2000MPa弹性模量Ecf≥2。1x105MPa≥1。4x105MPa伸长率≥1.5%≥1.5%2。2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粘结剂)  粘结材料是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shigong”\t"_blank”施工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使被加固构件与碳纤维布共同受力,要求粘结剂对被粘贴界面和碳纤布有较高的粘结力和强度,抗拉、抗压特别是粘贴抗剪强度应高于混凝土相应的强度,而且粘结材料对界面和碳纤维布都要有良好的渗透性和相容性,还能够抗冲击、耐疲劳抗老化等。  采用碳纤维片材对混凝土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gaoceng”\t”_blank"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时,通常选用配套底层树脂、找平材料、浸渍树脂和粘结树脂,所选材料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简易的要求。一般要求底层树脂及找平材料的正拉结强度大于2.5MPa且不小于被加固混凝土拉结强度的标准值ftk,而浸渍树脂和粘结树脂性能指标则应达到表2的要求。  表2浸渍树脂和粘结树脂性能指标抗剪强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正粘结强度弹性模量伸长率≥10MPa≥30MPa≥70MPa≥40MPa≥2.5MPa≥1500MPa1.5% 3.碳纤维的补强、加固原理  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将碳纤维布粘贴在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Effect_chart”\t”_blank”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  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碳纤维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约为普通钢材的10倍;但是,碳纤维材料织成碳纤维布后,其中的各碳纤维丝很难完全共同工作,在承受较低的荷载时,一部分应力水平较高的碳纤维丝首先达到其抗拉强度并退出工作状态,以此类推,各碳纤维丝逐渐断裂,直至整体破坏。而使用粘结剂后,各碳纤维丝能很好地共同工作,大大提高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故碳纤维加固首先必须使碳纤维布中的碳纤维丝能共同工作,因此粘结剂对碳纤维布的加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既要确保各碳纤维丝共同工作,同时又确保碳纤维布与结构共同工作,从而达到补强、加固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碳纤维进行加固时,具体粘贴层数要通过计算确定,考虑到各层的共同工作系数,抗疲劳的能力和避免脆性破坏,一般不宜超过5层。另外,从受力性能角度而言,单层优于多层,窄幅优于宽幅;必要时纵向可以搭接,搭接长度不能少于100mm,而且要保证碳纤维端部有可靠的锚固,除计算要求外,还应有必要的构造措施。  4.碳纤维布在混凝土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gaoceng”\t"_blank"结构加固中的机理分析  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qiao"\t"_blank"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要求基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15即可,这里着重介绍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抗弯、抗剪、抗震构件的机理作用,其它从略.  4。1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抗弯构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加固,是通过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构件受拉区,代替或补充钢筋的受拉性能,从而提高构件的抗弯承载力.粘贴碳纤维后,在构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前,碳纤维的应变很小;在混凝土开裂后,碳纤维布逐渐参与共同工作,应变增长加快;而在钢筋屈服后,碳纤维布充分发挥作用,应变增长迅速加快,其高强高效的性能得以充分体现.  4。2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抗剪构件。  钢筋混凝土的抗剪加固,是将碳纤维粘贴于构件的受剪区,这里碳纤维的作用类似于箍筋.在构件屈服前,碳纤维的应变发展缓慢,所达到的最大应变值也较小;在构件屈服后,箍筋的作用逐渐被碳纤维代替,碳纤维的应变发展加快,应变值要高于箍筋的应变值,而箍筋所起的约束作用减小,其应变发展缓慢。  应用碳纤维对混凝土柱进行抗震加固,是通过用碳纤维布横向包裹钢筋混凝土柱来提高其延性而实现的.碳纤维的主要作用是对其内部混凝土起到了约束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被动约束,随着混凝土柱轴向压力的增大,横向膨胀促使外包碳纤维布产生环向伸长,从而提高侧向约束力。约束机制取决于两个因素:混凝土的横向膨胀性能和外包碳纤维布的环向约束能力。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表现出两阶段受力过程:第一阶段,混凝土处于类似素混凝土的线弹性阶段,横向变形小,故碳纤维横向变形也很小,分界点在素混凝土峰值应力附近;第二阶段,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后,混凝土横向膨胀变形急剧增加,碳纤维环向应变显著增长,环向约束力增加,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得以提高,因而推迟了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充分发挥了纵向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显著改善了构件的延性.  4.3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HYPERLINK”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Effect_chart”\t”_blank"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技术是工程抗震领域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碳纤维补强加固混凝土技术对混凝土柱的抗震加固在工程中应用最多。  5.结语  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已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及规程(即《CECS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这门技术的应用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列平,赵树红,李全旺等,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  建筑结构学报,2000(2)。  2.岳清瑞,我国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加固修复土木建筑结构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A]  混凝土结构学术交流会[C],2000。 碳纤维材料介绍碳纤维--是由有机母体纤维(例如粘胶丝、聚丙烯腈或沥青)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度高温的惰性气体下制成的.其结果是除碳以外的所有元素都予以去除。碳纤维呈黑色,坚硬,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综观多种新兴的复合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不少人预料,人类在材料应用上正从钢铁时代进入到一个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80+]3= E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如出现质量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应立即返工。第6.0。3条施工结束后的现场验收以评定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为主,用小锤等工具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以回声来判断粘结效果,如出现空鼓等粘贴不密实现象,应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粘结面积小于90%,则判定为粘结无效,需重新施工。第6.0。4条对于碳纤维布粘贴面积在1000m2以上的工程,为检验其加固效果应与甲方协商进行荷载试验,其结构的变形等各项指标均应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P,,+akTt 
本文档为【碳纤维加固施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知识改变命运的轨迹
Java开发工程师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1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