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举报
开通vip

古诗三首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主备人:雷继审校人:邱如敏备课时间:2014年4月2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背诵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3.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古诗三首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古诗三首》主备人:雷继审校人:邱如敏备课时间:2014年4月2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情感。 3.背诵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3.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你们发现三首诗内容有何特点? (以动物为题。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二、目标定向: 1.熟记背默诗歌。 2. 学会欣赏咏物诗的方法----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3. 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合作探究个性展示:《蝉》 1. 采用多种方式诵读古诗: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2.强调读音、断句: 緌(ruí)藉(jiè)疏(shū) 2/3 2/1/2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首句:“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状与此类似,暗指显宦身份;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写蝉是“贵”与“清”的统一。 次句:桐为高挺清拔的树,“疏”显其高又与下文的“秋风”相应;“流响”写出了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则把蝉声传送形象化了,让人感觉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句让人感受到人格化了的蝉是那么的清高。 三四句是点睛之笔,是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强调这是居高致远,暗指自身高洁的人不需要靠外在的权势地位、他人帮助,也能声名远扬。“自”、“非”两字一正一反互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蝉成了诗人的自况。 1 4.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5.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方面的特点? (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 (3)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 (4)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品德高尚得人,不需借助外力也能名声远扬。-----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四、合作探究个性展示:《孤雁》 1. 了解作者: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古诗: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强调读音、断句: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首联道破所咏之物,开篇即唤出“孤雁”,说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一联写出了“孤雁”执着的精神。 颔联以“谁怜”二字设问: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落群的伤感。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和勇敢。 颈联紧承上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 尾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鸦全然不懂,纷纷然鸣噪不停。这里诗人以“孤雁”自比,那么“野鸦”则是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4.提出问题: (1)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2)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3)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4)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背景: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五、整合提升 《蝉》诗中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借蝉抒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雁》中的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它是一只___________的孤雁。 六、检测反馈 背诵或默写《蝉》、《孤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背诵《蝉》、《孤雁》 2.《蝉》诗中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借蝉抒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雁》中的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它是一只___________的孤雁。 二、目标定向: 1.熟记背默诗歌。 2. 学会欣赏咏物诗的方法----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3. 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合作探究个性展示:《鹧鸪》 1. 采用多种方式诵读古诗: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2.强调读音、断句: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暖戏烟芜锦翼齐”,是说这种鸟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又齐整。这种鸟与哪一种鸟比较相似呢?“品流应得近山鸡”,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近。 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楚国诗人屈原遭谗去职,长期流浪于这一带,最后怀抱沙石自沉干泪罗江。黄陵庙即娥皇、女英二妃庙。相传帝舜南巡,死葬苍梧之山,二妃追寻至此,泪下沾竹,溺于湘江,后人在洞庭湖畔的黄陵山上立祠祭祀,这就是黄陵庙。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备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紧承上句“啼”字而来。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又回到鹤鸩雌雄对啼上来。“相呼响应”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 4.思考: (1)这首诗里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_______。 (2)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四、个性展示: 1.学生说出有关的咏物诗,说明其道理。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元稹《咏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任选一首,改写成短文。 五、整合提升: 本节课我们欣赏里了三首古代咏物诗,这让我们又一次领悟到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们,以他们独特的特点寄托着人类的情感,以他们的灵性给人以启迪,以他们的内在品质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关爱生命”依然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六、检测反馈 1.默写《鹧鸪》 2.《鹧鸪》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档为【古诗三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22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