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

举报
开通vip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 政法学院 2009级 乔洋 摘 要:吉林省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 心~然而~近年来吉林省传承人却面临也越来越多的困境与问题。针对这些困境与问题~本文提出了具 体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传承人的普查力度、制定完善 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学校以及社会文化组织应 采取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承结构培育新一代传承人~传承人自身也应提高产业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性。希...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 政法学院 2009级 乔洋 摘 要:吉林省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 心~然而~近年来吉林省传承人却面临也越来越多的困境与问题。针对这些困境与问题~本文提出了具 体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传承人的普查力度、制定完善 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学校以及社会文化组织应 采取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承结构培育新一代传承人~传承人自身也应提高产业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性。希 望本文的建议和措施~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 JiLin Provi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People Cultivation Strategy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Grade 2009,Qiao Yang Abstract:Jilin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has a weal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protection is the core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Jilin Province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requires various effor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heritors of the census, well-developed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inheritors of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prestige, heritage protection fund school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s should take a diversified, three-dimensional heritage structure nurture a new generation heritage inheritors should also improve industry awareness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Hope that the proposals and measur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province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nurturing strategy 充满智慧、勇于探索的中国人民在五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文 化瑰宝,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方面是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 产,如建筑、文物、典籍等,被称为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非物质形态的“无形”的 文化遗产,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等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 1 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 [1]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一般都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相传,传承人掌握着祖先创造的精湛技艺和文化传统,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实施者,因此培育传承人对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然而,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困境,传承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从而直接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或直接走向消亡。所以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成长,就应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概述 (一)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其独特的地理地貌、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古朴的民族风情及深厚的人文内涵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4月25日,吉林省文化厅颁布了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大类7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5日,吉林省文化厅颁布了吉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名录,共计11大类10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7月,吉林省文化厅颁布了第三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共计9大类104项。目前,吉林省共有37项国家级名录、284项省级名录、近千项市、县级名录在册,其中“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和“中国剪纸”3个项目被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工作的成功,标志着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吉林省独特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森林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目光,得到了文化部和奥组委的高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2010年6月,吉林省精选和组织了能够充分体现吉林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上海世博会“吉林活动周”文化活动,向世界各国展示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世界人民对吉林的了解和友谊。这一切辉煌成果的取得,都显示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二)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述 目前,吉林省共有省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01人,其中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乌力格尔传承人包朝格柱,东北二人转传承人王中堂,朝鲜族乐器制作传承人金季凤,黄龙戏传承人赵贵君等5人被确定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片”。金明春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国家级项目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王中堂、国家 2 级项目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金季凤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们对自己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宣传,并积极培养下一代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公布的吉林省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只有前两批同时公布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第三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第一批代表性传承人56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5人,二次合计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201人,这只是暂时数据,估计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明年将会公布。现将两批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简单情况及其代表项目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具体如下: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共计56名) 一、民间文学(3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九台满族石氏家族萨满传说 长春师范学院 石文尧 男 60 2 富育光 男 75 满族说部 吉林省文化厅 3 赵东升 男 74 二、民间音乐(10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蒙古族马头琴 前郭县 包?嘎日迪 男 42 2 蒙古族四胡 前郭县 齐光 男 22 3 赵家传统古筝技艺 长春市 赵登山 男 75 4 朝鲜族洞箫 珲春市 李吉松 男 51 5 乌拉满族萨满音乐 吉林市、长春师范学院 关建华 男 56 6 蒙古族民歌 前郭县 关灵月 女 77 7 双辽太平鼓 双辽市 姜殿海 男 82 8 乌拉陈汉军旗香音乐 吉林市 张新德 男 77 9 舒兰鼓吹乐 舒兰市 王景堂 男 68 10 长白山森林号子 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王守用 男 52 三、民间舞蹈(8名)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3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乌拉满族秧歌 吉林市 赵成海 男 56 2 朝鲜族刀舞 图们市 黄海兰 女 49 3 蒙古族安代舞 前郭县 于华 女 43 4 朝鲜族手鼓舞 图们市 李花 女 30 5 朝鲜族圆鼓舞 图们市 禹红花 女 33 6 朝鲜族长鼓舞 图们市 朴圣燮 男 48 7 乌拉陈汉军单鼓舞 吉林市 常国太 男 21 8 朝鲜族象帽舞 汪清县 金明春 男 50 四、传统戏剧(2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黄龙戏 农安县 赵贵君 男 53 2 舒兰皮影 舒兰市 王升 男 82 五、曲 艺(6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包?朝格柱 男 39 蒙古族乌力格尔 前郭县 2 唐森林 男 60 3 洪美玉 女 38 三老人 和龙市 4 崔仲哲 男 48 5 东北二人转 省艺术研究院 王中堂 男 74 6 东北大鼓 榆树市 王连科 男 60 六、杂技与竞技(1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满族珍珠球 吉林市 李凤菊 女 48 七、民间美术(8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关云德剪纸 九台市 关云德 男 60 2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 通化师范学院 李淑坤 女 91 3 长白山满族剪纸 通化师范学院 倪友芝 女 69 4 王氏布贴画 吉林市、长春师范学院 王凤琴 女 46 5 满族剪纸 东辽县 白崇仁 男 59 4 6 珲春市 蔡景珍 女 58 7 潘氏剪纸 吉林市 潘学庭 男 82 8 马氏布偶 吉林市 马淑琴 女 57 八、传统手工技艺(6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福源馆糕点加工技艺 吉林市 张云霞 女 26 2 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栽培 集安市 刘建民 男 53 3 杨麻子大饼制作技艺 长春市 杨福贵 男 55 4 太盛园白肉血肠 吉林市 王明银 男 71 5 大泉源酒酿造技艺 通化市 关宝树 男 42 6 朝鲜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 延吉市 赵基德 男 68 九、民俗(12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阿尔斯楞 男 57 蒙古族婚俗 前郭县 2 宝音朝古拉 男 52 3 九台满族石氏家族祭祖习俗 长春师范学院 石宗祥 男 69 4 放山习俗 桦甸 于福廷 男 70 5 长白山放山习俗 抚松县 赵炳林 男 52 6 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 吉林市 张忠华 男 68 7 鲍玉贵 女 40 蒙古族萨满祭天仪式 前郭县 8 陈十月 女 42 9 朝鲜族花甲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千寿山 男 69 10 朝鲜族传统服饰 延吉市 崔月玉 女 61 11 松花江河灯 吉林市 侯俊英 女 48 12 乌拉满族猎鹰习俗 吉林市 赵明则 男 59 吉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 (共计:145人) 一、民间文学(8名)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牛子厚故事 吉林市 李 江 男 66 2 乌拉陈汉军坛续传说故事 吉林市 张荣波 男 61 3 白花点将的传说 吉林市 张荣波 男 61 5 4 长白山老把头传说 通化师范学院 申国胜 男 68 5 长白山人参故事 通化师范学院 朱明春 男 56 6 长篇故事《陶克陶胡》 前郭县 包广林 男 71 7 蒙古族长篇英雄史 前郭县 哈斯朝鲁(包玉文) 男 51 8 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 前郭县 朝鲁蒙 男 25 二、传统音乐(10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赵家传统古筝 长春市 赵 峰 男 50 2 显顺琵琶 辽源市 周显顺 男 52 3 长白山民歌 通化师范学院 潘润海 男 83 4 海龙鼓吹乐 梅河口市 丁长福 男 65 5 蒙古族长调、短调(长调) 前郭县 乌日娜 女 43 6 蒙古族长调、短调(短调) 前郭县 吴水格特 男 39 7 朝鲜族伽倻琴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金星三 男 56 8 朝鲜族洞箫音乐 延吉市 金哲洙 男 56 9 朝鲜族奚琴 延吉市 金 哲 男 51 10 “阿里郎”打令 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金南浩 男 77 三、传统舞蹈(10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乌拉陈汉军单鼓舞 吉林市 张洪年 男 35 2 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 通化师范学院 潘润海 男 83 3 东北高跷“双面人” 辉南县 王兴义 男 48 4 郭尔罗斯查玛舞 前郭县 王国忠 男 51 5 蒙古族盅碗舞、筷子舞(盅碗舞) 前郭县 包淑华 女 68 6 蒙古族盅碗舞、筷子舞(筷子舞) 前郭县 乌 兰 女 26 7 朝鲜族刀舞 延边歌舞团 崔玉珠 女 77 8 朝鲜族刀舞 延边歌舞团 金香兰 女 38 9 朝鲜族扇子舞 延边歌舞团 李承淑 女 68 10 朝鲜族扇子舞 延边歌舞团 金 姬 女 48 四、传统美术(20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 吉林市 李 侠 女 54 2 乌拉陈氏刻纸 吉林市 陈国章 男 78 3 乌拉满族赫舍里氏刻纸剪纸 吉林市 何文江 男 59 4 吉林宋氏民俗剪纸 吉林市 张春颖 女 56 6 5 沙氏石木雕 辽源市 沙德全 男 48 6 东丰农民画 东丰县 刘 丹 男 43 7 东丰农民画 东丰县 李俊杰 男 59 8 东丰农民画 东丰县 李俊敏 男 60 9 东辽葫芦画 东丰县 赵文秀 男 43 10 长白山红松根雕 通化师范学院 刘玉斌 男 49 11 佟佳江满族剪纸 通化市东昌区 丛永莉 女 58 12 艺发刻纸 集安市 李艺发 男 48 13 长白山满族撕纸 通化县 张 杰 男 38 14 辉发满族剪纸 辉南县 徐贵库 男 50 15 辉发满族剪纸 辉南县 徐景新 男 27 16 蒙古族枕头顶刺绣 前郭县 其木格 女 65 17 通榆李锐士剪纸 通榆县 李锐士 男 56 18 通榆闯关东年画 通榆县 李向荣 男 59 19 通榆闯关东年画 通榆县 高 静 女 48 20 李向荣无笔画 通榆县 李向荣 男 59 五、传统戏剧(2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满族新城戏 松原市 杨欣欣 男 73 2 满族新城戏 松原市 赵彩霞 女 54 六、曲艺(16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杨柏森 男 58 2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闫淑平 女 48 3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金士贵 男 65 4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郑淑云 女 66 5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高 茹 女 70 6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梁淑清 女 55 7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韩子平 男 62 8 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吉剧院 董 伟 女 55 9 东北二人转 梨树县 董孝芳 男 71 10 东辽二人转 东辽县 刘思潭 男 64 11 朝鲜族说唱歌舞“乞丐谣” 辉南县 黄在姬 女 85 12 好来宝 前郭县 朝伦巴根(唐国兴) 男 58 13 漫谈”和“才谈” (漫谈) 延吉市 金永植 男 46 14 “漫谈”和“才谈” (才谈) 延吉市 李京华 女 39 15 盘索里 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金南浩 男 77 16 盘索里 延边歌舞团 姜信子 女 70 7 七、体育与竞技(8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蒙古族那达慕 前郭县 高柏杰 女 45 2 蒙古族射箭 前郭县 哈斯巴根(马玉清) 男 73 3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 前郭县 旭日花 女 44 4 朝鲜族秋千、跳板 延吉市 池春兰 女 29 5 朝鲜族摔跤 延吉市 李 勇 男 49 6 朝鲜族象棋 延吉市 洪性彬 男 59 7 朝鲜族柶戏 汪清县 金 一 男 66 8 朝鲜族花图游戏 汪清县 金 一 男 66 八、传统手工技艺(51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 长春市 杨秀华 女 60 2 郭丽手工艺布鞋 长春市 郭 丽 女 38 3 东生泥人 长春市 钟东生 男 49 4 贾春红编织 长春市 贾春红 女 39 5 积德泉酿酒技艺 长春市 张东升 男 52 6 积德泉酿酒技艺 长春市 商志军 男 55 7 榆树钱酒酿造技艺 榆树市 刘宝贵 男 63 8 满族旗袍制作工艺 吉林市 刘淑芬 女 57 9 满族旗袍制作工艺 吉林市 陈玉秋 女 51 10 乌拉满族民居建造技艺 吉林市 宋宝林 男 50 11 乌拉满族凤吉园贾家锅子 吉林市 贾成明 男 62 12 辽源孙氏数算 辽源市 孙守信 男 75 13 马记鹿茸制作技艺 东丰县 刘贵军 男 46 14 长白山山参培栽技艺 通化市 王俊良 男 42 15 松花砚雕刻技艺 通化市 刘祖林 男 60 16 通化松花砚雕刻技艺 通化市 张国江 男 65 17 长白山山核桃拼贴技艺 通化师范学院 刘玉斌 男 49 18 长白山满族木屋建造技艺 通化师范学院 关云山 男 72 19 长白山满族豆瓣酱制作技艺 通化师范学院 孙凤娥 女 71 20 长白山叶裹食品制作技艺 通化师范学院 王茂荣 女 63 21 长白山野山蜂养殖技艺 通化师范学院 刘功德 男 67 22 长白山粉条漏制技艺 通化师范学院 齐玉亮 男 57 23 梅河大高粱酒酿造技艺 梅河口市 陈明学 男 46 24 新开河边条人参加工技艺 集安市 许冬瑾 女 41 25 新开河边条人参加工技艺 集安市 李显辉 男 45 26 集安药王谷野山参栽培技艺 集安市 刘元喜 男 56 27 福贵铁锅鸭绿江鱼 集安市 王福贵 男 56 8 28 长白山野生山葡萄酒酿造技艺 通化县 纪春花 女 50 29 姜家店火山岩水稻种植技艺 柳河县 马福新 女 45 30 龙岗山蝲蛄豆腐制作技艺 柳河县 周建国 男 41 31 安氏雕刻技艺 白山市 安郁民 男 41 32 安氏雕刻技艺 白山市 安郁维 男 40 33 白山松花石雕刻技艺 白山市江源区 张涤新 男 34 34 白山松花石雕刻技艺 白山市江源区 赵国平 男 40 35 临江彪哥煎饼制作技艺 临江市 董 妍 女 38 36 增盛永白酒酿造技艺 松原市 王志远 男 54 37 查干湖全鱼宴 前郭县 李长河 男 46 38 蒙古族馅饼制作技艺 前郭县 娜仁格日勒(邓艳) 女 42 39 朝鲜族咸菜制作技艺 前郭县 白顺姬 女 63 40 蒙古族荞面食品加工技艺 前郭县 高宏俐 女 43 41 马头琴制作技艺 前郭县 白苏古郎 男 29 42 东北骄子酒酿造技艺 白城市 矫 健 男 48 43 李国祥石雕 通榆县 李国祥 男 62 44 朝鲜族大酱制作技艺 延边州 李东春 男 56 45 朝鲜族礼桌名点 延吉市 崔文一 男 53 46 延边朝鲜族冷面 延吉市 崔基玉 女 57 47 朝鲜族石锅制作技艺 和龙市 盖崇军 男 57 48 朝鲜族稻草编制 和龙市 权永哲 男 56 49 朝鲜族打糕制作技艺 汪清县 崔亿今 女 65 50 老白山张氏皮铺制作技艺 安图县 张恕贵 男 57 51 安图松花砚制作技艺 安图县 王海洋 男 32 九、民 俗(13人)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满族关氏家族祭祖习俗 长春市 关连富 男 46 2 满族关氏家族祭祖习俗 长春市 关长纪 男 43 3 满族杨氏家族祭祖习俗 长春市 杨靖凯 男 48 4 满族杨氏家族祭祖习俗 长春市 杨靖超 男 43 5 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 吉林市 常树军 男 44 6 乌拉满族瓜尔佳氏家祭 吉林市 关 超 男 20 7 长白山满族过年习俗 通化师范学院 谷德全 男 58 8 蒙古族查干萨日(春节) 前郭县 阿云嘎(赵发) 男 44 9 蒙古族服饰 前郭县 包桂英 女 56 10 蒙古族服饰 前郭县 乌 银 女 47 11 朝鲜族传统婚礼 延边州 洪美淑 女 52 12 朝鲜族花甲宴 延边州 洪美淑 女 52 13 长白山采参习俗 敦化市 高景森 男 47 十、传统医药(13人) 9 代表性传承人 序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长春孟氏整骨 长春市 孟晓东 男 61 2 长春孟氏整骨 长春市 孟大勇 男 51 3 平氏浸膏 长春市 吴淑琴 女 60 4 平氏浸膏 长春市 刘宸隆 男 35 5 魏氏外科祖传秘方 九台市 魏前程 男 53 6 爱新觉罗?恒绍家传满药 吉林市 爱新觉罗?恒绍 男 57 7 吉林宋氏中医儿科 吉林市 宋丛友 男 83 8 长白山满族传统医药 通化师范学院 常纪庆 男 54 9 雷氏正骨 前郭县 雷广军 男 36 10 延吉市王麻子传世秘方 延吉市 王照伟 男 55 11 朝鲜族崔氏正骨疗法 延吉市 崔宗河 男 57 12 梅花针综合疗法 延吉市 马文环 女 57 13 “耿一针”中医针灸 吉林省非遗保护中心 耿德光 男 56 通过对两批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量化处理,我们得出:目前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性别特征上,男性要多于女性,男性占到总人数的70%,而女性只占到30%,这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承方式还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在家族内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男不传女,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限制。在地域特征上,全省各个地方都有传承人分布,在满族和朝鲜族人生活的区域分布较多。在民族特征上,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占总体的大部分,这说明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从年龄特征上看,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0周岁以下的占全部传承人的10.4%,40——50周岁的传承人占总人数的21.4%,50——60周岁的传承人占总人数32.3%,60——70周岁的传承人占总人数的22.4%,70——80周岁的传承人占总人数的11.9%,80周岁以上的传承人占传承人总人数的5%。从这个年龄比例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50岁以上的年龄段为主,几乎占到总人数的70%,年龄偏高,甚至80周岁以上的传承人还有10人,而40周岁以下的年轻传承人比例偏少,这也为我省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拉响了警钟,如何让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年轻的传承人成为了一个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有效传承的关键因素。为此,吉林省开始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传承人在工作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等,以此来促进其积极开展传习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世不绝。对国家级传承人中央财政每年每人给予8000元生活补助,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开始按年度给予资金资助。我省各地 10 方也有针对性地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资助,如前郭等县对传承人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二、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随着我省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传承人的数量越来越少,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与问题,从而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甚至直接走向消亡。 (一)制度不完善,对传承人保护不够 首先,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有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9条之规定来确定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样就会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排除在外,很多传承人得不到国家的扶持与保护,认定传承人的数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项重要基础性的工作,认定的传承人越多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的力度越大,当前制度上没有明确认定数量,并且在实践中认定传承人的数量偏少,我省应在结合具体非物质文化的稀缺性、本地的实际财政状况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给予更多非物质文化掌握者以“传承人”的身份并加以物质支持;其次,减轻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0条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1)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2)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3)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4)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这在法理上属于任意性条款,不是义务,不具有强制性,因此有些地方政府不会予以高度重视;第三,加重了传承人的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1条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2)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3)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4)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这在法理上属于强制性条款,是传承人的义务,如不履行,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对比前一点,则会发现这些规定加重了传承人的义务,而减轻了政府的相关责任。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2011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仍有很多欠缺与不足。所以我省还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导思想下,不断完善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规、规章、条例,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法律上对传承人予以充分保障。 (二)政府的过分参与,使传承人变成了看客 11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扶持与保护是必要的,没有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就不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得到有效地保护。但是过分的参与就会使这种保护发生变质。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是民间文化,而非官方文化。“试想一下,一个由民间操办的传统节日,随着政府的加入,便成为了一项政府工程。各级政府官员参与节日,来宾介绍、领导讲话、嘉宾剪彩等一系列官方行为占据了活动半数时间,原本作为主人的非遗文化传承人转眼成为了一名观众,这种做法使得传统民俗变成一种官俗,我们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就丧失了真正的主体——非物 [2]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国外,政府的任务就是有效调动起民间社会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求传承人原汁原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普遍做法。国际社会近半个世纪的保护实践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不是创新,而是保留。保留的多与寡,是评价、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重要尺度。我们从这一价值取向中也应该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在保护、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过程中,更应该像动植物学家为基因库寻找最优秀的动植物基因一样,将那些最原始、最自然、最具有原生状态特点的文化基因,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起 来,传承下来。 (三)传承人生活困难,活动经费短缺 过去很多传承人靠一技之长便可以养家糊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除了二人转等少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大多数非物质文化的市场日益萎缩,甚至没有市场,但靠一技之长不足以维持生计,这样就使许多赖以为生的传承人的生活陷入窘境,不少传承人经济拮据,无力进行传承。传承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那么,传承所需的经费就更无从说起了。例如上面已介绍的满族传统秧歌队也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该团经费军均靠个人集资,团长赵成海个人投入已达数万元,目前仍欠数万元。再如农安黄龙戏曾经在80年代辉煌一时,在今天的黄龙戏受众群体主要是农村的老百姓,每年的6月至9月,农安黄龙戏剧团都要下乡演出,范围涵盖农安县内大部分乡镇。每天两场,场场爆满。光是2008年一年,剧团共下乡演出116场,观众达25万人次,行程3000多公里。每次下乡,剧团都要至少出动7台车,1台发电机,50名演员,其中的开销非常大,由于我省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剧团下乡演出完全是公益性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资金和扶持,这对于早就陷入资金不足的尴尬境地的剧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以今天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境况来看,对其进行财政资金支持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四)传承人缺乏合理的产业化意识 12 一方面,传承人缺乏产业化意识。笔者认为,产业化开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但合理适度的产业化经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吉林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采取的措施,我们发现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无论是各级地方政府,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是普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有效的产业化开发的意识和观念还是十分淡薄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各个主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既使是一些已经产业化的项目,一些地 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核心的东西方政府或者企业也往往看中其经济价值和名片效应, 却忽视了,我们讲的产业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然,产业化绝不是终极目的。其次,一些应该可以实施产业化的项目但是目前没有产业化开发或者发展困难的项目,由于产业化意识不强,相关传承人没有结合市场和实际需要去开发好项目,使这些项目甚至是一些老字号出现濒危的困境。最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一般传承人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对经济、政策和科技的了解和掌握不够,难以应用科学、可行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产业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传承人为了经济利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产业化。非物质文化产业化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经济利益的产生,一旦产生了经济利益,就会有更大的驱动力去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对非物质文化进行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结果是经济效益有了,文化根基丢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白山松花石雕刻技艺在2009年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名录后,临江市把松花石产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从政策上和资金上都加大了扶持力度,松花石的市场行情越来越好,产品价值飞速增长。但是,在白山市民间的雕刻松花石手工艺人非常少,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一些企业开始从河北和南方高薪招募手工艺人,来加工松花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个环节,白山松花石雕刻技艺已经不是传统地道的松花石雕刻技艺了,文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变味了,一种原本地道的本真性的文化会逐渐消亡。再如比较典型的受东北百姓欢迎的二人转在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东北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但是二人转的发展越来越商业化,其表演的内容越来越让人不能接受。有些二人转演员表演一些有伤大雅的俗套戏,口出污言秽语,虽然吸引了观众,让他们津津乐道,但是却丧失了二人转的原味,使二人转变成为一种低俗下等的表演艺术,这就严重损害了其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发展中应避免过度商业化,一定要注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非物质文化产业化的初衷和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在产业开发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含 13 [3] 量做没了,那就事与愿违了。” (五)大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 我省传承人普遍高龄化,加上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冷漠,使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从上面的表格统计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50岁以上的年龄段为主,几乎占到总人数的70%,年龄偏高,甚至80周岁以上的传承人还有10人,而40周岁以下的年轻传承人比例偏少,以吉林乌拉满族民间艺术团为例,它是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自治镇的一个民间组织,是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成立时间最长的的一支满族秧歌队,该团共有成员39人,均为农民,且都是满族人年龄最大的已近八旬,最小的也有45岁。虽然这种满族传统秧歌已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面临失传危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仅存的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又不愿“接棒”,一直也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能的年轻传人,所以面临危机,形势堪忧。此外,在传承人中也流传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许多传承人不愿意传授,从而导致后继乏人。 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实施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总体来看, 的保护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缺陷与不足。因此,在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上一章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并予以详细阐述。 (一)加大对传承人的普查工作,为传承人建档 我省当务之急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普查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登记建档,进而建立民间艺术数据库。“把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基本资料、生活状态调查清楚,建立起传承人的详细档案,使保护单位对传承人心中有数,甚至要达到了如指掌。此外,做普查工作要深入民间、耐心寻访、踏实诚恳,确保那些为民族民间 [4]文化传承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民间文化传承者不被遗漏。”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复杂的因素都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产生消极影响,我省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走样、变质、消亡都在事实上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为传承人建档,进而建立起民间艺术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这是传承人培育的重要保障,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 14 态载体,在世时若无传人,一旦逝去,则人亡歌息,而为之建档则是一种有效的保护途径,也为传承人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冯骥才先生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我国急需做的事情包括:建立国家的文化传承人名录者,要经过专家严格的评议与审批,对列入名录者要建立档案,以文字、图片和音像方式存录其全部资料;传承人名录可采用我国文物法中多级保护制度,逐级确认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传承人,以全面和整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的生态;对传承人要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经济资助,保证 [5]后继有人。”冯骥才先生阐述得颇为全面,近年来我省很多地区也多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做好这一工作,例如四平市在这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四平市在摸清了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一方面避免了珍贵资料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便于研究、交流、使用。四平市的做法也为我省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 完善法律法规,为传承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吉林省内的地方人大或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颁布一些法规、条例,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弥补现行中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不足之处。 1.这些法规、条例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传承人的认定制度。一方面合理确定传承人的认定数量。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者“传承人”的身份,并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扶持和保护;另一方面科学设置传承人的认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于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要把标准适当放宽,而不必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9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满足的三个条件。例如有熟练精湛的技艺即可,以使传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这些法规、条例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包括对传承人精神上的关怀与表彰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扶持。一方面,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授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称号,给予传承人充分的社会尊重;另一方面,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为传承人提供生活补贴和活动经费,免去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使传承人一心一意地进行传承活动。关于传承人的保护制度,我们最应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借鉴和学习,尤其是日本所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这部法将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相当于我们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日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无形文化遗产之中。他们认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核心与灵魂就在于它的活态性,传承人与所传承的技艺、 15 文化同等重要,被日本民众亲切地称为“民间国宝”或“活国宝”,可见日本社会对传承人的重视程度;其次,日本对传承人的认定数量和认定标准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不仅个人可以被认定为传承者,团体也可以被认定为传承者;第三,日本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也非常健全。“传承人一经确认国家就要对其活动与成果记录在案,对传承活动予以国库补 [6]助,每一位民间国宝每年发200万日元的特别助成金。”这些我们都可以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三)采取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承结构培育新一代传承人 1.采取学校教育的方式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高校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学结合起来,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教材,开设民俗学科的相关课程,课程既可以是专业选修课,也可以是通识选修课,将这些课程纳入到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使一些高校毕业生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识、知识甚至是技能。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前景好、具有发展前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培养专业毕业生,既有利于促进就业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例如2011年,为了服务地方,促进松花石雕刻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通化师范学院新开雕塑艺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专业,开设了松花石雕刻研究方向课程,开始为松花石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纳入当地中小学校教学,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不喜欢一件东西,很有可能是你不了解它,同样的道理,如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它、学习它,既可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在上面的表格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区域特征上,还是在民主特征上,少数民族都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为少数民族所掌握,把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文化纳入当地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之中也顺理成章。此外还可以在中小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例如通化市聋哑学校、通化县快大镇中心小学、河口小学、金斗小学、大泉源小学等设立“少儿满族剪纸教学传承基地”和“少儿满族刺绣教学传承基地”,辅导美术教师通过课堂传授满族剪纸及刺绣的工艺,将满族民间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2.采取民间传授的方式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在社会上建立民间技艺培训学院和民俗传习馆,可以把民间技艺培训学院的建立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因为吉林省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滋生土壤就是农村地区,在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利用传统手工技艺致富的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把当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到学院和传习馆中担任教师和师父,由他们传授技艺、传承文化,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实现 16 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双丰收。对于学艺者要采取助学、奖学等鼓励方式,为学艺者提供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推进传承基地和展示点建设,必须为开展传承活动和展示遗产项目提供场所搭建平台。事实上,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朝鲜族长鼓舞第五代传承人朴圣燮接受采访时说道:“培养一个朝鲜族长鼓舞弟子,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使其表演技艺达到中等水平,成为名符其实的传承人需要20年的磨炼,成长过程十分不易。”所以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需要决心,更需要耐心,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四)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 怎样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呢,世界各地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创,如日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常会被授予为“人间国宝”的称号;在韩国,则被授予“重要文化财保护者”称号。实际上,与政府津贴相比,人们更看重“人间国宝” 或“重要文化财保护者”这样一些金字招牌。我们应该像日本、韩国学习,对传承人不仅要有物质的支持,更要有精神的激励,进一步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在现代社会,受文化环境整体改变的影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有者、传承人,他们虽然大部分是普通民众中的一员,但我们应该以新的时代高度进行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的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我们应该以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肯定他们对我省乃至我国的非遗文化作出的贡献。政府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宏观调控者,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政策,给非遗文化传承人们量身定价。比如给杰出民间工艺传承人授予“大师”、“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之类的称号,一方面这是对其个人才艺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借称号之名,将自己的作品、才艺展示给广大民众,解决衣食之源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招收更多的门徒作为其传承人。 (五)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为传承人提供生活补贴和活动经费 现在我省不少传承人生活困难、经济拮据,无力进行传承,因此,政府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为传承人发放生活补贴、提供活动经费则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解除传承人的后顾之忧。2011年图们市政府率先出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补贴,这是在吉林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为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图们市在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拨出专项资金3.6万元对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人 [7]每年给予1000元、800元、500元的补贴。”事实上,这一做法在物质上给了图们市传承人以极大的鼓舞,调动了他们传承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既然图们市的探索已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就不能甘于一枝独秀,而应让其在全省遍地开花,而 17 且对于年岁已高的传承人不仅要发放生活补助金,还要发放医疗补助金等。此外传承人的传承活动经费,政府也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助,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胆地一心一意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产业化意识 传承人应该树立产业化意识,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发展。我省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就已经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如我省的酿酒技艺,传统上的各种烧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体和私营企业,是为了谋生和赚取利润的,否则,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不可能留传到今天,所以产业化就是其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传承得很好。很多濒危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如传统手工技艺是不是可以卖手工艺品,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是不是可以登上舞台,民俗节日可不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等等。这个产业如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从事这个产业,从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备充足的人才。 (七)传承人提高文化自觉性 传承人的自觉性发扬至关重要。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传承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速消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传承人面临人亡艺毁的局面,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传承人,更要培养的是其具有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文化宣传的自觉性。首先,传承人要树立自觉传承的意识,伴随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产业化的,不应该只是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我们不要忘了产业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像是文化遗产的源头,他们如果有意识,有热衷的追求史,那就可以说是成功一半了。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文化的生态性,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变味、走样甚至消亡。其次,传承人树立自觉宣传的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的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此项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事实上,如果不宣传,很多民众就不了解,不了解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传承人需要树立自觉宣传的意识,履行公益性宣传的义务,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深入人心。 (八)政府要有的放矢,合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工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上,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政府必须清醒地 18 认识到: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作为 [8]政府,至多是宏观调控者。”而目前我省大部分地方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定性为政府工程,采取深挖猛抓的办法,在各种传统民间活动中领导人员大量参与,导致本应该为活动主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者、传承者们成为看客。这样不但不利于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者、传承者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发生了变质。政府要适时适当地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并且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致力于非遗的保护队伍当中去。 注 释: [1]叶盛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机制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9):17. [2]陈华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7):2. [3]叶天华.论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广西民族研究,2008(8):16. [4]赵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产性保护[J].文艺研究,2009(5):13. [5]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J].民族文化论坛,2006(4):5. [6]周超.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9(2):18. [7]董乐平.率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补贴[N].延边日报,2011-6-1. [8]谢重阳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J].西华大学学报,2011(12):3. 参考文献: [1]罗义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问题和对策[J].三峡文化研究,2007(2). [2]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J].文化视野,2011(20). [3]佟玉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J].文化学刊,2011(1).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济南:文化出版社,2006. [5]张志勇.众多专家学者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重生产性方式保护[N].中国艺术报,2009-2-15. [6]陆勇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的思考[N].黔南日报,2011-3-4. [7]韩雪冰.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问题[J].辽宁经济,2011(7). [8]王云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的路径探析[J].学术探讨,2009(1). [9]徐辉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机制探讨[J].理论导刊,2008(1). [10]李艳.云南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级认定体系[N].中国文物报,2009-9-3. 19 [11]周安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探究[J].知识产权,2010(5). [12]王国栋.试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体系内的和谐[J].社会发展,2010(5). [13]黄晓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 [14]李华成.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之完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15]孙正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类型化保护[J].求索,2009(7). [16]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17]Peter Howard. Heritage Management,Interpretation,Identity [M].London/ New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3. York 20
本文档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