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举报
开通vip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从台湾国文考试的十道试题 2009-01-30 22:38:55| 分类: 中国国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管窥蠡测 见微知著 工具的考察和生命的融汇 ——从台湾国文考试的十道试题 看大陆与台湾的国文教育的差异 从前教中学语文时~从未想到要与大陆以外的语文,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做一下横向比较~因为大陆是汉语言文学的无可争议的主要传承和使用之地~除此以外~其他地方的教学都是流亚或枝末。由于曾经十余年辅导语文高考的经历~已经非常熟悉和习惯于大陆的语文高考模式~不想...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从台湾国文考试的十道试题 2009-01-30 22:38:55| 分类: 中国国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管窥蠡测 见微知著 工具的考察和生命的融汇 ——从台湾国文考试的十道试题 看大陆与台湾的国文教育的差异 从前教中学语文时~从未想到要与大陆以外的语文,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做一下横向比较~因为大陆是汉语言文学的无可争议的主要传承和使用之地~除此以外~其他地方的教学都是流亚或枝末。由于曾经十余年辅导语文高考的经历~已经非常熟悉和习惯于大陆的语文高考模式~不想第一次看到台湾国文教育的高考试题~一边做题~一边感觉着强烈的冲击~而深感大陆的国文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不足~经过几天的思考~又经网上和正在读国文专业研究生的女儿沟通之后~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大陆与台湾在国文教育方面的主要差异是分别侧重—— 语文工具的考察和传统人文生命的融汇。 让我们还是先通过试题看看两岸——,大陆,语文、,台湾,国文——考试对于传统文化的考察的差异。 凡是参加过大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高考~尤其是经历过使用所谓标准化试题的人~都非常熟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和古文的学习要求与考察方式。我手头一时找不到这些年来的高考试题~但还是保存了 一些曾经使用过的标准化高考辅导模拟试题~从题型到分值完全是按照高考的模式循规蹈矩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编排的~与实际的高考题命题方式方法相比较~除具体内容外~~完全是如出一辙。以下是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模拟试题”《语文,第四模拟,试卷》中的古文测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吕端,字易道,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郊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奏闻。端益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诏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得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耳。”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早愚,宜置于延州, 以亲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至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注:?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李继迁(936——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创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黑体字代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形于言 形,表现 B.虑与寇准同列 同列,同在朝班,同事 C.端益谦让不自当 当,承当 D.端疑谋大事 疑,怀疑 12.分别比较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 保安军奏获其母 端不必与知 即用其策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也字不同 13.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的角度给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诏与谋 ?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A.?/?/?? B.?/??/? C.??/?/? D. ?/?/?/?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以属端——已经属意于吕端 B.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大丈夫办事不顾及他的亲人 C.愈坚其叛心耳——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 D.微卿,几误我事——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15.下列句子表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一组内容是( )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 ?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有建明 ?若军国大事,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A.?? B.?? C.?? D. ?? 1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更得到宋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太宗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B .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士,他首先担任宰相,引起寇准不平,他反复考虑,便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同升政事堂,化解了误会。 C.同僚们同在应对太宗时,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倡议,但这些见解或倡议都较为一般,只有吕端见解高明,很少有人企及。 D.吕端知道太宗要李继迁之母后,以项羽、刘邦的典故为例,说明杀死李母并不能缓和局势,他建议妥善安置李母,果然取得姣好的成果。 答案:11.D 12.B 13.B、14.B、15.C、16.D 另有两道是为阅读欣赏古典诗歌而设计的~一并抄录在下边: 阅读晏殊词《蝶恋花》~完成8——9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除此题外~还有一道涉及古典文学知识的题~是与现代和国外文学史综合设计的,其形式不用在这里列举了。, 8.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物,暗点时间,而且一愁一泣,融情于物,奠定了全词的基本情调。 B.上片写今晨、室内,下片写昨夜、登楼。时间、地点变化,离愁、别恨却贯穿全词。 C.上片“双”字与下片独“字”相反,但作用相同。下片视点阔远,却仍饱含悲慨、怅惘。 D.上片以秋晨的冷寂反衬离愁别恨,下片以秋夜的阔远反衬离别后的凄清。 答案D。单讲衬托,应该是正衬而不是反衬,而且写的时间不止是清晨,而是一夜到清晨。 9.下列诗句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笔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B.绿满山川闻杜鹃,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C.烟月不知人事故,夜阑还照深宫。 D.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答案B。余三项为对第三者(读者)的悲情苦诉,而B则是对杜鹃当面的凄苦哀告。 大陆高考试题设计大多采用一、二卷的复合卷结构~第一卷考查的是语言和文史知识的掌握以及文章的义理和鉴赏。以上模拟题为第一卷一诗一文共计八题~每题分值三分。除诗文阅读鉴赏题之外~第二卷在全 卷的重头——文章写作之前~往往还设计有古代诗文的背诵考察~一般题型为填写句子或寻错句。 作为对比~以下是曾在网上引起反响的台湾“国文试题”~同样对列在下边~便于大家比较~也有利于我论述的方便。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2、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4、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5、沈德潜《说诗晬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诗,如见其忧国伤时。」??中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 (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黄庭坚)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 6、阅读下列改编自《庄子?让王》的漫画,选出最适合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选项: (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7、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梁?范云诗) 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诗) 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杜甫诗)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床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宋?刘克庄诗)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汪铃诗) (A)甲丙乙丁戊 (B)丙乙甲丁戊 (C)甲戊丁乙丙 (D)丙丁戊甲乙 8、(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 (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 (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 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 (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上引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 (B)关羽,华陀,项羽,孟子 (C)文天祥,华陀,刘邦,孔子 (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 9、下列各组文句中,「 」内连用数字的表达意义方式,前后不同的选项是: (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C)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 (D)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红 10、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盘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E)「梦想三山更五湖,新从世外得真吾」,表达放心物外、崇尚真我的道家思想 答案为1.B 2.A 3.C 4.ABDE 5.A 6.C 7.C 8.B 9.C 10、BCDE 虽然未窥台湾国文试卷之全豹~特别是时文,台湾今天还应该沿用与大陆隔绝之前对现代语文的称谓吧,的考查方式~作文题目如何设计~但这十道传统人文知识的考察题已经足够让大陆高考进行深刻反思的了~余者不必涉及: 近年时常听说“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修养”~并为此大声疾呼~于是我们看到教育界人士不顾社会上有些人的极力反对~中小学教材古代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多了~特别是增加了所谓“《经》部”的文章和片段~还有的学校~尤其是许多私立学校~干脆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读《经》、祭孔也在许多地方开始复兴~这些场合~往往都少不了中小学生的身影。但我们发现~除了这些场合的特定人群~所谓的“人文”很难寻觅~社会依旧~贪浊、浮躁、蔑视人伦和秩序、践踏环境的事仍然层出不穷~难道“人文”真的就无处可寻吗,为此~我真可 谓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她出现在我眼中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开始狂跳——那就是我千百度寻找的意中人,是的~“礼失而问诸野。”这流亚或枝末的国学考察~让我看到了现今我们语文考试的不足与缺失。原来~我们大陆的语文教学~多年来受“语文工具论”的极大影响~一直是把语文当作一种工具——交际的工具来使用与传承的~极具人文教化作用的古典诗文在这一指导原则下~也越发变得不人文了~生活中有谁能够作出好诗或会写诗~往往是酸或迂的代名~庸俗当有趣~恶俗当时尚~污染着社会~戕害着身心~而那可怜的古诗文~真正的成了工具——敲开高等学校大门的砖头~一当进入~这砖就很少有人问津~弃如敝屣了。 在下边将要涉及对于台湾国文试题的分析前~不能不提一下2006年冲破国共历史恩怨与意识形态的坚冰而来到大陆~与中共领导人畅谈两岸合作前景的前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访问时的风度与谈吐~以及在清华大学所做演讲的国学涵养~当然不能说压过大陆的所有官员~但由此留给大陆民众的深刻印象~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与大陆语文工具考察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台湾的传统国学考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传统国学~在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熔铸传统国学~使国学化作个人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化作个人生命的组成部分——滋养人文精神的血液:而这~是这小小的几道题就可以做到的,它真的能举重若轻,谓予不信~请看大陆这 多年的高考指挥棒~它只要少动一动~就是下边广大师生的废寝忘食:还是让我们分析一下台湾这几道国文试题吧。 前三道题难道不是我们生活中最据广泛意义的三个层面:经济广告——人际交往——风俗好尚。 单拿第二个来说。春节贴对联这是大陆仍在保持的传统民俗~但我们看看那些贴出的对联的内容~祝愿发财、平安的意思也无可指责~而那语言的俗陋~不讲音韵~不讲属对~最典型的是分不清上下联~乱贴一气~甚至竖排的勒石铭刻的碑文或牌坊式建筑的联语~也常常是左右颠倒。试问~这些对联或联语、碑文的作者和张贴、镌刻者~以及它们后边的家庭、单位的大大小小的主人~大多都在五十以下~经过新式高考或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吧,有几人认真计较过这些,不是不计较~而是不得计较:这些知识~当年在辅导语文高考时~也曾对历届学生讲解过相关的知识~甚至讲过诗词的对仗与粘对~但我觉得这些东西是讲了等于是白讲~谁去研究诗~写诗,年年见到的还是乱贴的春联~偶尔有对的~还不排除蒙的嫌疑。这第二题的影响~如果放到大陆~不消多~只要三两年~贴错的春联不敢说将会绝迹~其联语的品味也将会有大幅的提升是可以预期的。 在此基础上的个人人文精神的熔铸就是这十道题的整体作用。封建时代的人伦礼仪是遭到大陆建国后批判最猛烈的内容之一~但回到我们的现实~人伦不讲可以吗,君臣礼仪已经不存在了~难道它就不能新生吗,就不可以与时俱进吗,我们看到台湾教育界把它演进成“群己关 系”~在第七题把它和其他几种人伦关系一起~用深厚的文化土壤来滋养这些积极的人际关系~势必会超出或跳出所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的初级阶段~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养起其乐融融的、深具人文关怀的和谐世界 评论这张 阅读(461)| 评论(0)
本文档为【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07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