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引用 洪氏源流12

引用 洪氏源流12

举报
开通vip

引用 洪氏源流12引用 洪氏源流12 引用 洪强 的 洪氏源流12 一、渊源 洪氏出源有七: (一)洪氏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为共工的后代。 远古时期,有个共工,史书载:“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据《元和姓纂》及《尚书》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到大禹时,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镇压了他们后,逐出中原。共工的子孙一是为了避仇,二是让后代子孙不要忘记自己是水神的后裔,因此在“共”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改姓洪。 (二)洪氏为共...

引用 洪氏源流12
引用 洪氏源流12 引用 洪强 的 洪氏源流12 一、渊源 洪氏出源有七: (一)洪氏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为共工的后代。 远古时期,有个共工,史书载:“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据《元和姓纂》及《尚书》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到大禹时,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镇压了他们后,逐出中原。共工的子孙一是为了避仇,二是让后代子孙不要忘记自己是水神的后裔,因此在“共”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改姓洪。 (二)洪氏为共国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载,西周时有个共国(故城在今河南省辉县),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后加水成洪。 氏 (三)洪氏为帝鸿(即轩辕氏)之后。 据《路史》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姓的。 (四)洪氏为扬侯之后。 西周初,封周文王庶子伯侨于此,为杨侯。扬侯国,建都洪洞(今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又称洪洞国,子孙以国为氏。 (五)宏(弘)氏为避讳而改姓洪。 1(南北朝时,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讳改为洪氏。 2( 据《百家姓考略》载,豫章宏姓、常州弘姓为避唐明皇李弘的名讳而改洪姓。 3(据《姓源韵谱》载,五代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的名讳而改洪。 (六)其他出自他族改姓。 清代时,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等后全部或部分改姓洪;裕固族克孜勒氏,汉姓为洪。 (七)少数民族中有洪姓。 我国满、朝鲜、蒙古、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洪姓。 大多汉族洪氏都认为自己是源出上古炎帝神农氏,为共工的后裔。传说,虞舜时,共工被流放到幽州(今辽东半岛的辽阳市一带)以外。商周时,共工后裔已逐渐进入中原地区。西周时,洪姓两个封地(即共伯的共国和扬侯的洪洞国)分在今河南的辉县和山西的洪洞。可见,这一时萁期,洪姓活跃于辽宁、河南、山西等地。至汉代,洪姓已扩衍至河北、河南、安徽一带。东汉灵帝时(168,189年),共普为长乐从史官。那时,宦官曹节专权,杀害忠良。共普怕党锢事件受到牵连,祸及生命,因此弃官避仇归隐,改姓溢水为洪,迁居敦煌。洪普在敦煌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以“敦煌”为郡望地,尊洪普为其开基始祖。三国时, 洪炬为东吴庐江(今属安徽省)太守。洪炬是宣城(今安徽省定城)人。《宣城记》云:“洪矩,吴时作庐陵郡,载土船头。逐除人就矩乞,矩指船头云:无所载,土耳。”可见,三国时,安徽的定城已是洪姓人的一个重要聚居地。所以,宣城成了洪氏另一个重要郡望地。 隋唐时,大批中原洪氏族人南下,进入江西、安徽、福建等地。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入闽时,有洪有道等河南固始洪姓将士随陈政入闽,后落籍福建漳泉一带。这是洪姓最早入闽者。 唐玄宗时(712,756年),豫章宏姓为避讳改姓洪。《洪氏考略》载:“豫章(江西南昌)宏氏,避唐明皇改为洪。”豫章宏氏加入洪姓中,使洪姓形成了敦煌、宣城、豫章三大世系。约在唐德宗时(780,805年),江苏常州的弘察为“避孝敬讳改姓洪氏”。 据《姓纂》载:“毗陵监察御史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氏;生子兴,起居舍人;生经纶,谏议大夫。”唐末,又有世居徽州婺源(今安徽婺源)黄荆墩的宏氏为避战乱行徙于饶州乐平(今江西饶州)之东,改姓洪姓。这一支洪氏也成为了豫章洪氏的一支。 贞元七年(791年),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洪禹的第五世孙洪圭(字大丁)贬任潮州刺史,后落籍潮阳龟山,后迁居嘉定歧北,成为洪氏入潮的开基始祖。据潮州《洪氏族谱》载,洪圭的后裔分衍于潮汕(含海陆丰)的12个县、市,170多个乡村,总人口达20多万人。 乾宁年间(897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时,又有许多河南固始的洪姓将士随军入闽。据晋江英林《洪氏族谱》载,其先祖洪古淡从河南光州固始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经三迁后而肇居于晋邑南关外十四都英林村。据江西婺源黄荆墩《洪氏族族谱》载:唐古淡是洪汉宗的第三子,辈行排列十四,即十四郎,中和二年(882年)为王绪的参议,中和五年偕二子随部南下;光启二年(886年)为王潮驻武荣泉山,景福二年(893年)助威王审知攻 克福州;后三迁而肇居晋江英林。其后裔主要聚居在晋江英林及英林周围的几十个村庄,扩衍至泉州地区的鲤城、南安、惠安、安溪、德化、永春和厦门的同安,广东以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地。 北宋初,江西乐平的一支洪姓入迁福建宁化,后又派分出两支,一迁广东海阳汤田,旋迁嘉应州;一迁丰顺布心,再迁梅县石坑玉坪(奉洪贵生为开派祖)。同时,福建还有一支特殊的洪氏崛起,被称为“六桂联芳”。这一支洪氏是由翁姓改姓的。建成隆元年(960年),在南唐任闽国补阙郎中的翁乾度(898-951年)携6个儿子改名换姓,分别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个姓氏,逃亡避难。后来6个儿子分别在北宋初的三次科举中都中进士,即有“三科六进士”的佳话。长子翁处厚,字伯起,堂号为敦煌,改姓洪,为建隆元年(960年)进士,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其后裔以洪为姓。所以,洪氏中有以“六桂”为堂号的。对翁乾度是否有六子改姓一事,诸说纷云,分歧较大,不仅翁姓中有人置疑,洪姓中也有人置疑,认为“六桂堂” 只是一种联谊,不是宗亲。 乾兴元年(1022年),世居苏州吴县的洪仁出任福建漳州府长泰知县,携家眷迁居长泰。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载:洪仁为西域敦煌洪氏,洪普的后裔。洪普远徙西域敦煌之后,迨宋朝时,后裔洪士会复还中原,辗转徙居苏州吴县。洪仁遂为长泰知县入闽后,其后裔洪原璋移居漳浦,为车田下营始祖。龙海市的九湖镇林下村,芗城区芝山镇的林内路口社等地都有他的后裔。洪仁一支洪氏的苗裔分播于漳州、龙海、漳浦、东山和广东以及海外各地。 北宋末至南宋初,洪普的第四十世孙洪皓、洪皎昆仲的后裔由江西乐平入闽而后分居于厦门、同安、晋江等地。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洪皎出任福州府丞,奉谏议大夫。绍兴十年(1140年),洪皎之次子洪道,因避战乱于隐居同安小嶝后头堡社;其后裔分衍俗称下洪三洪的窗东、蔡浦、莲湖及金门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洪浩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 使金国。金国留不遣返。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江西乐平金山乡洪源人(有资料表明实际上洪皓已迁居杭州余杭的五常,杭州市余杭区还专门成立一个五常村洪氏文化研究办公室),洪普的第四十世孙,北宋政和年五年(1115年)进士,曾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洪浩在金15年,威武不屈,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归来,被人称之为“宋之苏武”。洪浩有3个儿子:长子洪适曾任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次子洪遵、第三子洪迈均登显爵,时称“三洪”、“三瑞”。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于是洪迈以翰林学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的特使,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礼(诸侯的大夫朝见天子,自称陪臣 ),他坚决拒绝,因此被金人拘留。他和其父洪浩一样为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所以,洪氏后裔以“双忠”为堂号,纪念先祖。隆兴元年(1163年),洪遵之子洪模随叔父洪近及诸兄弟到福建的泉州。洪模率其子洪价、洪信卜居晋江屿头村;有一子迁居南安石鼓山下(今石井镇古山村)。乾道二年(1166年),洪迈出任吉州(今江西吉安)知州,后又改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不久又徙知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同年,洪迈的次子植卜居同安翔凤里十三都柏埔庄(即现今新店镇洪厝村)。景炎二年(1277年),洪适的长子洪权的儿子洪清溪出任知府,由江西乐平舍山乡迁徙至福建的同安;其后裔分衍市头、西亭、下坂、罐口等地。洪适的次子洪楷分衍石狮龙窟等村。可以说,江西乐平洪氏的以其家族的显赫的声望和地位,大举入闽,为福建洪氏的发展奠基了很好的基础。其后裔遍及八闽各地。 南宋初,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的后裔陈顺斋,携子陈温斋为避元兵追剿而入英都。陈温斋入赘洪家,生子良斋,始承母姓为洪。陈温斋妻子洪氏系洪权的孙子洪天锡的后裔。洪天锡之子洪俊卿,因避难携一独生女儿,埋名隐姓号九使从武荣石竹迁居英山。陈温斋入赘洪家后,生子改姓洪,自立堂号“翁山”。据明弘治元年(1488年)的《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载:“我族一世始祖顺斋公系为陈氏,因避难迁居来英山,二世祖温斋公入赘于洪 门,三世祖良斋公因从母姓改为洪氏,此后子孙蕃衍,瓜瓞绵延。先世鉴于易姓之故,既不取‘颖川’堂号,也不取‘敦煌’堂号,而是以地取名,南安曾置武荣州,自立‘武荣翁山’堂号。”洪良斋的后裔人布于英都10个村。丰州西华洪氏由石狮蚶江洪窟迁入。丰州仙河洪厝崛洪氏由晋江屿头迁入。石井仙景、崛斗、营前,丰州沃柄,水头油园,东田官田等洪氏,从晋江英林分支。 明初,山西洪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同时,福建闽南一带洪姓族人也纷纷向省内各地以及省外迁徙。华美洪氏的洪日放迁居福清县镜洋;码头洪山洪氏后裔分徙福建的仙游黄沙 、金田及浙江的平阳桥墩。英都洪氏东三房、东四房部分后裔迁居浙的江平阳塘坡、福清江口;丰州洪厝的洪氏后裔迁居福清龙田等。 清代始,福建、广东沿海洪姓族人开始迁徙至台湾。据有关资料载,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漳洲府漳浦县板龙保车田下营和苍派下的洪昭元率族人拓垦于台湾乌溪支流猫罗溪与八卦台地间县庄一带。乾隆初年,又有来自同板龙保车田下营的洪二沚、洪清坛、洪宽厚、洪宗光等兄弟,渡猫罗溪东进入垦于台湾北投社猎场,集居于下茄老、石头埔仔两村落。此后,至乾隆年间、嘉庆年间都有漳浦的洪姓族人相继入台。洪姓在台湾草屯形成首屈一指的大族,清道光四年(1824年)始在草屯修建闽南传统式四合院的宗祠伦堂,现存祠堂有建于道光26年的炖煌堂和洪氏祠堂、炖伦堂)炖成堂。同期,也有晋江三村的洪氏族人移居台湾彰化的二林、芳苑等地。后来,这些入台的洪姓族人也逐步移居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加拿大、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如今,洪姓在全国分布广泛,郡望地有:敦煌、豫章、宣城、武荣翁山等;主要堂号有:双忠、义居、招隐、平山、敦煌、积德、六桂等。以江苏、浙江两省洪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洪姓人口的26%。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07位,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0.16%。 ??二、入明与定居 唐末,安徽婺源洪氏迁居江西乐平;其后嗣迁徙至福建宁化。据《南洋客属总会六十周年纪念特刊》第三期载,这支洪氏后裔后又迁徙至广东海洋(阳)汤田,旋迁嘉应州,为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先祖。 唐末,一支洪氏从岩前迁枫木桥;南宋时入闽西汀州宁化石壁。(见深圳圩《洪氏族谱》) 北宋年间,洪仁谪福建漳州府长泰知县,任满定居长泰县洪山兜,为洪氏入闽始祖。至第十五世孙迁龙溪后埔(瑶峰)。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洪卓(字敬庵)官授闽同知,告老致仕后,落籍于福建的晋安。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洪卓的第十世孙洪开柱从户部主政迁任郎中,后恐遭谗言辞职归隐,由晋安迁居尤溪二十都大畲溪(今汤川乡黄林村水头),为洪姓入尤溪始祖,并在南山建祖祠,曰其堂为“继畬堂”,郡望为“敦煌”。洪开柱的第五世孙洪江开支泉州,洪淮开支兴化,洪河开支闽清,洪汉开支尤溪的仙流(也称陪楼,即今汤川乡下井村),洪洙开支南山,洪泗开支永福。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今波阳县)的洪茂入闽,任南剑(今南平)少府,后转任沙县县尉;嘉定十年至十七年间,洪茂之子洪源从沙县城关移居沙县的夏茂。 元大德四年(1300年),洪汉的第七世孙洪神招从尤溪汤川仙流迁居尤溪十八都玉井(今溪尾乡高山村石井),为肇基玉井洪氏大宗始祖,堂号“敦煌”。洪神招的第六世孙谢伯贤开基尤溪溪尾的高山村后门厝;洪汝富开基高山村利富坑;洪宗妹开基高山村厚厝;洪乌弟开基高山村井底;洪汝椿开基高山村溪底,后移居闽侯甘蔗;洪汝松开基高山村白岭;洪汝贵仍居中厅。洪神招的第八世孙洪宣璋从溪尾高山迁居沈南侯林(今尤溪水南)。尤溪溪尾高山洪氏主要分布于尤溪溪尾的石井、白岭、井底、林 口和尤溪城关;其后裔分衍至三明、福州、海南三亚、龙岩、永安、厦门、重庆等地。 明正统元年(1436年),洪天球从高山后门厝徙迁至尤溪溪尾的埔宁,为溪尾埔宁洪氏宗支始祖。尤溪溪尾埔宁洪氏主要分布在埔宁,大宁、纲纪、洋中、团结、三明、邵武、顺昌等地。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洪魁瞻(号梅冈)因避乱从龙 号致大)于清康溪迁漳平感化里象湖社。迨至三十二代孙洪世广( 熙年间(1662,1722年)从漳平象湖车头坂迁到永安吉峰大车圳,为开基始祖,至今已繁衍至第四十二世,现有400余人。 明代时,由尤溪县汤川乡黄林村洪氏迁徙至尤溪中仙吉安村友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洪友宝、洪友彩兄弟转徙至中仙的吉安寨墩自然村,后又从寨墩迁居吉安村友溪。明末清初,尤溪溪尾埔宁洪氏的第十六世孙洪道妙移居三元(今三明市三元区);洪大坚兄弟7人移居尤溪团结乡秀溪村;第十七世孙洪龙清移居尤溪城关;第十八世孙洪玉金迁移尤溪洋中乡。 三、迁移 明代时,尤溪汤川洪氏的第六世孙洪江迁居泉州,洪继迁居兴化,洪河迁居闽清。尤溪溪尾高山洪氏的第十三代孙洪廷奴迁居南平樟湖坂镇。 明末清初,尤溪溪尾埔宁洪氏的第十六世孙洪其常移居顺昌埔上,洪其良迁居邵武拿口;第十七世孙洪祥祯移居顺昌县陈抪池坑。 洪贵生从宁化石壁迁居广东丰顺布心(迁徙时间不详),再迁石坑玉坪。(见广东花县《洪氏族谱》) 第二节 分布 三明市有洪姓人口10682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51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40%;其主要集中沙县、永安市、尤溪县。其中,沙县有洪姓人口2967人,占全市洪姓总人口的27.78%;依次为:沙县2967人,永安市2103人,建宁县618人,将乐县182人,泰宁县161人,尤溪县2024人,宁化县142人,大田县219人,明溪县174人,三明市区1946人,清流县145人。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有洪姓人口1947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68%。其中,三元区有洪姓人口919人,分布于城关街道193人,白沙街道316人,富兴堡街道130人,荆西街道51人,岩前镇42人,莘口镇17人,中村乡3人,城东乡167人;梅列区有洪姓人口1028人,分布于列东街道470人,列西街道349人,徐碧街道149人,陈大镇41人,洋溪乡19人。 二、明溪县 明溪县有洪姓人口17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城关(含雪峰镇)79人,沙溪乡5人,夏阳乡3人,枫溪乡 11人,夏坊乡14人,盖洋镇52人,瀚仙镇1人,胡坊镇4人。 三、永安市 永安洪氏人口有210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5%。其主要分布在燕南街道吉峰、黄历村,青水畲族乡炉坵村等地。 四、清流县 清流县有洪姓人口1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0%;具体分布为:龙津镇59人,嵩溪镇18人,嵩口镇9人,林畲乡7人,灵地镇1人,沙芜乡2人,温郊乡1人,余朋乡5人,里田乡1人,李家乡1人,赖坊乡21人,长校镇9人,东华乡11人。 五、宁化县 宁化县有洪姓人口14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4%;其主要分布在湖村、安乐、安远等地。 六、大田县 大田县有洪姓人口2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6%;其主要分布在文江乡和 桃源镇。 七、尤溪县 尤溪县有洪姓人口20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8%。其主要集中在溪尾、城关、中仙三地,共有1739人,占全县洪姓总人口的85.92%;具体分布为溪尾乡1279人,城关镇296人,中仙乡164人,梅仙镇23人,台溪乡21人,新阳镇10人,洋中镇33人,西城镇33人,汤川乡92人,坂面乡7人,西滨镇(含尤溪口)59人,管前镇2人,八字桥乡1人,联合乡4人。 八、沙县 沙县有洪姓人口29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2%;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508人,夏茂镇1796人,高桥镇102人,富口镇155人,南霞乡210人,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其中,凤岗街道的城区,夏茂镇的东街、松林村洪厝窠、水头村罗坪,富口镇的白溪口村、富口村,南霞乡的松树坑村进坑是洪姓人口主要的居住地。 九、将乐县 将乐县有洪姓人口18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1%;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108人,高唐镇20人,光明乡3人,漠源乡1人,南口乡2人,白莲镇4人,黄潭镇3人,万安镇1人,大源乡1人,水南镇39人。 十、泰宁县 泰宁县有洪姓人口1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3%;其分布在下渠乡29人,开善乡3人,上青乡3人,新桥乡3人,梅口乡10人,大布乡17人,大田乡2 人,杉城镇87人,朱口镇7人。 十一、建宁县 建宁县有洪姓人口61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2%;其具体分布在金溪35人,溪口284人,里心79人,黄埠54人,客坊46人,黄坊49人,溪源7人,均口15人,伊家8人,濉城41 人。 第三节 谱牒 一、宋及宋以前 无。 二、明清及民国 闽《瑶峰洪氏族谱》 闽《瑶峰洪氏族谱》始纂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2000年,由永安吉峰村洪法泉抄编《洪氏积庆堂家谱》,内容有谱序、墓葬、世系等。 尤溪溪尾高山玉井《洪氏宗谱》 尤溪溪尾高山玉井《洪氏宗谱》始修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由溪尾高山洪氏第二十二世孙洪鼎晋主持编修。清道光十年(1831年),由第二十五世孙洪朝遴、洪肇鹏对该谱进行增编。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由陈宗仁先生对该谱进行再次增编;其内容有:源流、谱序、世传、凡例、诗集。1990年,由洪宇良、 洪荣庆、洪荣城、洪明模、洪荣亮、洪荣灿等主持重修族谱,在原谱基础上增加了现代人才录。至今共修谱四次。 尤溪溪尾埔阳《洪氏族谱》 尤溪溪尾埔阳《洪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明末时原《洪氏族谱》遭兵燹焚烧。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溪尾埔阳洪氏第九世孙洪自登、洪瑢主持,洪範秉笔重新编修《洪氏族谱》。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由族长洪宗春及各房长和理事会主持,聘请蔡仰端先生秉笔重修该谱。新修谱增叙洪氏祖上溯共工氏至入闽入尤史纪以及洪成福之孙及曾孙建造祖祠“爱敬堂”之事;在原基础上增加世系图、祠堂条例、录仙流大宗谱凡例、埔阳誌胜、祠堂小引、埔阳洪氏祠堂记、埔阳地图、埔阳重修谱凡例、宋以来历代帝元记、世祖传、祖坟座址、各房业产界址以及“白云书院”书斋轶事、名人墨客对埔阳十景诗赞等。民国26年(1937年),由洪发先、洪道日主持,第十五世孙洪瑞乐秉笔续修。1984年、1997年又有过二次续修。1997年,续修族谱时,增加内容有:埔宁村地图、祖祠修缮后的正面彩照,修祖祠捐款人名单等。 尤溪中仙吉安洪氏宗祠 尤溪中仙吉安洪氏宗祠位于尤溪中仙的吉安村寨墩圆墩寨,始建时间不详,于民国23年(1934年)重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尤溪汤川仙流《洪氏族谱》 尤溪汤川仙流《洪氏族谱》原谱在“文革”时间遗失。现存尤溪汤川仙流《洪氏族谱》系1995年由洪振起等人主持编修的新族谱;其主要内容有:前言、南山谱序、沈南谱序、仙流谱序、寻根溯源、南山祠堂志、仙流世系、大事纪、历代名人录等,共有125页,约1万多字。 第四节 文物 一、祠庙 尤溪汤川洪氏祖祠 尤溪汤川洪氏祖祠,又名“继畬堂”,位于尤溪汤川南山,南宋时由入洪姓尤溪始祖洪开柱修建。 尤溪溪尾玉井洪氏宗祠 尤溪溪尾玉井洪氏宗祠,又名三瑞堂,位于尤溪溪尾石井中厅,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1983年4月,该祠被冰雹砸毁,2006年重新修缮。该堂三个单元,土木结构,左边还有随奁间一个单元,整个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庄肃壮观。 尤溪溪尾埔宁洪氏宗祠 尤溪溪尾埔宁洪氏宗祠,又名“爱敬堂”,坐落于尤溪溪尾埔宁西北方,位乾兼亥。宗祠原址为洪成福迁入埔宁时的住宅,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其孙洪瑄及曾孙洪江宗修建为祖祠。该祠堂的特色:前后厅面积相等;龙砂建书院虎砂没建,而虎砂修星池七口;大门前阶下砌埕中心创有尖峰石一个入土三尺出埕面三寸,据记载为明师指作,为一族之保障,是抵制矅星之用;门亭面朝里,背朝外,祠厝占地 平方米。后门有山冈有叫“金钟覆地”,也有叫“双龙抢珠”。 尤溪中仙吉安友溪洪氏宗祠 尤溪中仙吉安友溪洪氏宗祠位于尤溪县中仙的吉安村寨墩圆墩寨,始建时间不详,民国23年(1934年)曾重修。 永安吉峰入闽洪氏祖祠 永安吉峰入闽洪氏祖祠座落在永安市吉峰洋头,为吉峰和黄历大溪洋洪姓共有。该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入永安洪氏开基始祖洪世广修建。 永安吉峰入永洪氏祖祠 永安吉峰入永洪氏祖祠座落在永安市吉峰大车圳。该祠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由洪氏第三十三世孙洪仪庭修建。 一、墓葬 尤溪溪尾埔宁洪氏开基始祖洪成福及妣傅氏墓 尤溪溪尾埔宁洪氏开基始祖洪成福及妣傅氏墓在尤溪溪尾埔宁村金钟山上,坐亥向巳。 尤溪溪尾埔宁洪氏四世祖江宗墓 尤溪溪尾埔宁洪氏四世祖江宗墓位于尤溪溪尾埔宁村后壁坑,谓“纸炉凤形”。 永安洪氏开基始祖洪世广墓 永安洪氏开基始祖洪世广墓葬原在永安黄历大溪增坑,后迁葬于漳平市溪底放隔。 洪氏入闽第三十三世祖洪仪庭墓 洪氏入闽第三十三世祖洪仪庭墓葬于永安市桂口长源岚西仑岌。 三、其他 尤溪溪尾山头庵 尤溪溪尾山头庵位于尤溪溪尾高山村石井自然村的东南方。相传该庵始建于唐末,殿内供奉“李公真人”。该庵屋宇飞檐翘栋,金碧辉煌。文革时,该庵被毁。1989年,村民捐资投工重建庙宇,重塑佛像,更名为“积善堂”。 尤溪溪尾西林庵 尤溪溪尾西林庵位于尤溪溪尾埔宁与大宁村交界之处,是江公祖师始殿,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该庵被毁,崇祯三年(1630年)重建,清康( 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乾隆二年(1737年)增修,道光九年(1828年)重修,至1966年“文革”期间又全部被毁。1988年,由埔宁村老人纪能欢、大宁村老人张德兴主持重建。新建西林庵正殿有前后两殿,为江公祖师祖殿;左边扶厝一座,为观音菩萨祖殿。殿内供奉江公祖师、伏虎禅师、文峰祖师、五谷真仙、张圣公、马氏三仙、金公祖师、卢公祖师、观音佛母等佛像。左边距祖殿一百米处原建筑凉亭一座,名曰“佛隔亭”,内立有一块石牌为《勅书牌誌》。西林庵为八景有份(指八姓),即埔宁村长嶺圳姜姓、近德兜姜、纪、洪姓,大宁村傅、蒋、朱、张姓,每年由八姓轮流奉祭。 尤溪溪尾福兴宫 尤溪溪尾福兴宫,位于尤溪溪尾石井水尾,始建于宋代。该宫殿内供祀“邓公土地”之神,是古时高山五境共同供奉的神灵。逢年过节,生日喜庆,村中善信皆至宫中祭祀,祈求年丰人寿,添福避灾。 尤溪溪尾埔宁大王公庙 尤溪溪尾埔宁大王公庙位于尤溪溪尾埔宁村,由埔宁村洪、纪两姓合建,始建年代不详。坐廟神主为:卢公尊王。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洪卓 洪卓,字敬菴,尤溪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 授福州府知府,迁任左布参政大夫。 洪宗庆 洪宗庆,沙县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衢州通判。 洪肇鹏 洪肇鹏,明代尤溪溪尾人,恩赐登仕郎正八品。 洪志云 洪志云,尤溪溪尾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封五品衔,诰 授奉政大夫。 洪鼎复 洪鼎复,清代尤溪县城人,曾任临武县知县。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档为【引用 洪氏源流1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1
浏览量: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