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

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

举报
开通vip

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 附件: 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西藏质监局的领导和同志们在欢送会上向他献上哈达,依依惜别。 受施建华之托,我们看望了这对儿一直受施建华资助的藏族母子。离开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久久地目送我们远去。 从天堂到天堂 ——记第四批援藏干部成员、原那曲质监局局长施建华 转自2007年8月8日《中国质量报》作者:戴占军 蒲前亨/文并摄 在“天堂”边走过 躺在病床上,施建华想到了死。 这是2004年那曲短暂的夏天。而所谓那曲之夏,苍茫的穹隆间,仍会有雪花飘落。 没有人...

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
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 附件: 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西藏质监局的领导和同志们在欢送会上向他献上哈达,依依惜别。 受施建华之托,我们看望了这对儿一直受施建华资助的藏族母子。离开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久久地目送我们远去。 从天堂到天堂 ——记第四批援藏干部成员、原那曲质监局局长施建华 转自2007年8月8日《中国质量报》作者:戴占军 蒲前亨/文并摄 在“天堂”边走过 躺在病床上,施建华想到了死。 这是2004年那曲短暂的夏天。而所谓那曲之夏,苍茫的穹隆间,仍会有雪花飘落。 没有人敢把真实的病情告诉他,因为谁都知道,肺水肿、脑水肿,是高原上的“第一杀手”。 但施建华的心里却清清楚楚。还是在做进藏准备的时候,这位精明的杭州人,就已经把有关高原的防病应急等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作为第四批援藏干部,在那曲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这个岗位上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要和“第一杀手”正面交锋了。 一连串的偶然仿佛是“命中注定”。 施建华原在浙江方圆检测中心做主任助理。援藏报名动员的时候,主任出差,由他代理主持,施建华自然要带头表态。名是报上去了,可他心里盘算,我一个四十大几的中年人了,在报名的干部中算是年纪大的,怎么也轮不上我去吧,谁想体检结果一出来,他竟名列前茅。这时候,他才真正开始认真思考走出援藏的这步棋。 到那曲质监局任局长,也是“阴错阳差”。 在质监局上班没几天,组织部门突然发现,在那曲分配援藏干部的时候搞错了,施建华应该去的是国资委。得知新局长要走,那曲局里的同志们急了。他们听说过,施局长来自杭州,那可是富甲一方的“天堂”,而且他本人又在质检许多部门工作过,经验丰富。这样的干部,是他们早就盼望的啊~ 那曲穷,那曲的质监局穷得更是丁当乱响;那曲条件艰苦,那曲局的艰苦更是超乎想象。 那曲平均海拔4600多米,有的地区在6000米以上,远远超越了3900米的所谓“生命禁区线”。初到这里的人,喘不上气,睡不着觉,喝不上清洁的水,甚至味觉退化,吃什么都如同嚼蜡,喝粥一口吸深了,就有可能背过气去。常驻这里的外来人大多出现难以逆转的症状——头发脱落,胸闷气短,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显示,那曲夏天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5%,而冬天还不到40%。 那曲质监局说起来更是让人寒心。全局十几口人,借用地区行署综合楼四层的四间办公室,总面积不到80平方米,职工住房全部是租赁民宅或其他单位的仓库,年业务收入等于零,全局没有一件像样的技术设备,全部家当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十万元。 在那曲局,不要说开展工作,连生存都是个问题。办公室没有暖气设备,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人穿着两层棉衣还冻得打哆嗦,根本伸不出手来办公。上厕所也成了难题,办公楼里没厕所,要从四层下到一层然后再走出几百米之外。这段在平常人看来并不算太远的距离,却被视为畏途。室外风沙打得人站不住脚,出去一趟,鼻子、耳朵、脖子里全是沙粒。最 恐怖的是重新上楼,一步一喘,肺像要炸开…… 这就是那曲的现实。来藏之前,施建华自认为作足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却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果当初不是被错分到那曲质监局而是去了别的单位,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儿,躺在病床上的人难免会胡思乱想。但他又怎能拒绝留下来呢, “施局长,您是来我们局的第一位援藏干部,我们都盼着您把我们带出来呢,您别走,求求您留下吧~”局里的藏族女干部旺珍眼泪汪汪地说。 而原副局长吉祥佐,则把他拉到政府划拨的建设用地前,指着连围墙都没有的光秃秃的地面说:“老施,咱们局一个大子儿都没有,我又没啥子经验,无论是开展工作还是搞建设,可都指望着你呢。兄弟我算是求你了,咱们把围墙先建起来,保住这块好不容易到手的地皮吧。” 吉祥佐是“老西藏”,从部队转业到公安局后,又调到质监系统工作。他清楚地记得,手里只有两个砝码的检验人员,在下到粮油单位检查时,是如何被屈辱地轰了出来。那曲质监没人才、没设备、没技术手段,甚至连个窝儿都没有,尽管他带着员工苦巴巴地干,但要真正全面开展工作,难啊。 施建华最终留了下来。但连续的调研走访,加重了高原反应,他倒在了病床上,面临着随时都可能到来的死亡。 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里,是日夜守候在他身边的人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驱散了他内心恐惧的阴霾,给了他生的勇气和把那曲质监搞上去的信心。吉祥佐每天都到他床头探望,喂水送饭,还派了旺珍、尼娜等同志24小时看护他。 十几天的救治,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在死亡的边缘,我真正悟透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施建华后来回忆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那曲质监的同志们给的,是藏汉同胞们给的,难道我不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如果说报名援藏是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那么在“天堂”边走一回的经历,则使他在感情上和心灵上,一下子和西藏这片热土、和那曲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水乳交融在一起。 像“武训”那样执著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著名的人物武训,他为办“义学”四处奔波,受尽屈辱,但矢志不悔,其精神至今为人所传诵。 在西藏质监系统,人们把一干三年的施建华比做“武训”,说他是“质量技术监督的传道士”,说那曲质监每一块建设的砖瓦上,都铭刻着他的执著。 从病床上爬起来的施建华,开始加倍努力工作。他知道,三年的援藏时间,如果要“熬”,那是相当漫长,但如果要“干”,而且要干成点事,还真需要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 “做西藏人,说西藏话,办西藏事。”这是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对援藏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施建华工作的途径和归宿。 他用三个月的时间搞调研,走访有关部门,下到边远乡镇,了解沟通各方面的情况。三个月下来,不仅产生了那曲质监史上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为那曲质量技术监督,也为他自己设定了三年的工作进度表,更要紧的是,他学会了怎样说“西藏话”,怎样从西藏质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怎 样用有利于西藏的方式去处理工作。 理念和思想方式变了,连外貌也开始变了。江南的清丽漂白的皮肤,经受了羌塘草原烈日狂沙的洗礼,呈现出古铜色的粗砺,脸上皱纹深入,勾勒出刀刻一般的痕迹,两鬓也染成了唐古拉雪山似的冰霜。这是高原的摧迫,还是高原的礼赠,你真说不清。 施建华却为此自豪。“我像个老西藏了。我的人生中,经历了两个天堂,一个是江南水乡,一个是雪域高原,我是幸运的~”他把从两个天堂汲取的精华,熔铸在一起——精打细算与豪放宽达,这不仅成了他新的性格特质,而且成了他新的工作作风。 那曲的质监工作是一张白纸。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机关内部的工作程序、工作节奏,还是行政执法中的程序或方式,都存在随意性甚至错误。不把这些扳过来,机关建设和业务工作都无法开展。 为了有的放矢、立竿见影,施建华放弃了现成的通用教材,结合那曲质监的实际和那曲经济、社会的特点,自编了一套教材,一边给大家宣讲,一边一个人一个人地、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跟现场,跟过程,手把手地教大家怎样做抽查检测,怎样落实执法程序,怎样书写行政文书…… 谈起施局长,同志们的脸上都涌起钦佩之情。“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传授给我们质量技术监督之道,使全局上下产生了共同的工作语言,还教给我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问到施局长有什么不足,心直口快的旺珍说:“就是太严厉,做事太认真、精细,还爱急躁,今天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事情必须今天完,弄得人们跟他一起累……不过,累完之后,你又会很愉快,因为跟他在一起,你总会有收获~” 除了传帮带,施建华还在浙江省多方联系,派人免费去内地进修学习。仅是在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协调安排下,那曲局就有7名干部(9人次)到浙江进行了58个项目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其中通过计量检定员考试6人,获行政执法证3人,使队伍素质和行政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质量技术监督的优势是靠技术支撑、以数据说话。施建华认准了一个目标——即使条件再差,也要帮助那曲质监把技术基础建立起来。 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口单位的帮助下,那曲局率先于西藏其他六地区艰难启动了技术机构的建设,制定并运行那曲质量检验计量测试所(特种设备检测所)程序文件。施建华结合那曲经济和市场的迫切需要,有选择性地提出了5个项目进行计量建标工作。 在建标过程中的那些日日夜夜,施建华像一台开足马力不知疲倦的机器,带领大家研究文件、熟悉设备、反复测试…… 2005年12月31日,“燃油加油机计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装置”顺利通过考核,在西藏自治区境内获得了首张证书。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第一次在我国4600米高海拔、高寒地区建标成功,这是施建华带领那曲质监局完成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工作。那曲质监人自豪地说:我们在世界屋脊上建立了“世界最高”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使我国的量传网络又扩展了42万平方公里~ 此后,衡器检定装置、压力表检定装置、电能表检定装置等项目的建标考核,一一顺利通过。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已开始运行。 在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的那曲镇,有一排叫“西子楼”的建筑。这名字像大漠荒烟中的一缕清泉,让人想起柳岸荷风的柔润,或三潭映月的波光。 “西子楼”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瞿素芬亲笔题字,是浙江、辽宁两省局援建那曲局的1306平方米的职工周转房。就是这排“我们那曲局自己的房子”,不仅使全局干部职工结束了漂泊不定、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封存在箱子里的技术设备有了归宿,更重要的是它留住了人才,稳定了队伍。 周转房对于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到西藏耳闻目睹,内地的同志很难理解。在西藏很多地区,没有商品房出售,租赁到价格合理、条件合适的民宅又相当困难。过去,全局的人都是租住在低矮的窝棚里,甚至是在人家的仓库里隔出一角。 为了发展事业,西藏质监系统在内地招收了一些对口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环境的艰苦,尤其是住房的窘迫,使一些大学生不辞而别又跑回内地。每次派人出差,领导都会为可能出现有去无回的情况而心里打鼓。曾经为施建华看好的一个毕业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且引起人心浮动。 不把周转房盖起来就聚不起人心,也留不住人才,那块当初吉祥佐指给他看的划拨地,也就只能是画饼充饥,而且恐怕最终连地块儿都保不住。 身无分文的施建华,开始为这件大事筹措资金。 浙江省局也好,辽宁省局也好,为设备投入、专业培训、项目支持等,已经慷慨解囊,这么大的事真能办成吗,有人将信将疑。 但施建华认准了这个目标,拿出了武训求资办学的劲头。按照援藏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浙江省局出资40万元就算完成了总局下达的任务。但那曲局要盖的 是一栋楼啊~施建华做不成硬汉了,他学会放下架子、低声下气,他学会“周游列国”、“讨价还价”。返回浙江已不是省亲休假,而是开口求人、伸手要钱。他向省局要、向市局要,向企业老板化缘,到处作揖,四方游说,犹如平地抠碗、集腋成裘,恨不得一分钱一分钱地聚敛,一块砖一块砖地算计,把周转房在他心里一寸一寸地叠加起来。 回忆起当时的辛劳,有人不无心疼地打趣:那阵子他哪像个一局之长啊,简直是讨饭的花子~ 就是硬靠着这股子执著,靠着“办西藏事”这种锲而不舍,施建华沟通联络了多方关系,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当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情况后,加大了对那曲局的援助力度,而且把省局的对口援助,演变成了全浙江质监系统对那曲的援助,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之势。 2006年11月25日,总投入270万元、包括“西子楼”在内的那曲质监一期建设工程,在当地人一片艳羡的赞叹声中竣工了。 喜庆的鞭炮响起来的时候,施建华却一个人躲到一边,悄悄流下了热泪…… 三年的时间,那曲局彻底变了样。施建华的好搭档、如今已升任那曲质监局局长的吉祥佐,掰着手指头说:“施局长这一任,我们有五大变化——从专业人才缺乏,到现在计量、标准化、产品检测、行政执法等专才不断成长;从工作有缺位、有死角,到机关和技术机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能够发挥质量技术监督的基本职能;从单纯打假、市场整治,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突出作用;从工作范围仅限于机关驻地周边,到通过 协管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使工作覆盖到全地区10县和1个特别行政区;从上无片瓦、寄人篱下,到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筹备……” 数字也是最好的注脚——那曲局的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3万元,发展到2006年的42万元;国有资产从2004年的不足4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500万元。 那曲局人说:没有施局长传经布道、纳援集资,就没有那曲局的今天。 而施建华说:我不过是从杭州这个天堂到雪域高原这个天堂的匆匆过客。那些长年战斗在这里的“老西藏”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那些为西藏提供了无私援助的人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把真情留在万里羌塘 那曲地处羌塘草原。 由于高寒缺氧,冬季漫长,这里方圆上千公里,竟然没有一棵树。 只有草场漫漫,贫瘠而脆弱;只有雪山绵绵,凝重而凶险。 仿佛是发现天外来客,“西子楼”前的黄土里,居然载着三棵树——假树~铁丝包芯的枝杈,人工着色的叶脉,四季不褪的葱茏,给你遐想却不能给你亲近。 这也是施局长的主意。人不能没有希望,不能没有幻想,不能没有感情。这三抹人造的绿,是一份特殊的介质和寄托。 谁说“万里羌塘树无一棵”,在人们心目中,施局长就是一棵树,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种在高原的飞雪狂沙之中,也种在远在天边的妻儿父母的心里。 人说:“一人援藏,全家援藏。”这话一点儿不假。 施建华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年近八十,需要照顾;儿子面临升学,需要督促;妻子忙里忙外,需要帮衬。但为了援藏事业,他一走三年,瞬时间,家,仿佛被抽空了。 三年的援藏,也是对家三年的歉疚,他觉得一辈子都还不清。父母病了他回不去,孩子考学他管不了,爱人家里有事他帮不上。他自己定的三年的规划必须完成,进度排得满满当当,恨不能一天当做三天过,他怎能抛下工作顾小家,他只能隐忍痛楚,甚至不让周围的同志知道,怕大家跟着着急分心。 报喜不报忧,这是他三年里对家的原则。不让家里人再替他担忧,这就算是他对妻儿父母的最好回报了。那曲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辛劳,包括下乡所遭遇的险情,甚至在病榻上的生死挣扎,他都只字不提。在他传递给家的信息中,只有西藏这座天堂的美丽,只有万里羌塘的壮阔。他把家人蒙在鼓里,直到他爱人去年夏天来那曲看望他,耳闻目睹了现实中的一幕幕,不禁潸然落泪。 自治区局马相村局长紧握着他爱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施不是不顾家,他是把全部心身都献给了西藏质监事业啊~” 确实如此。人们还清楚地记得他不顾危险拼命工作的一桩桩事迹。有一次,离那曲镇数百里远的某地发生了一起群体性的汽配质量纠纷,争执双方涉及藏族、回族两个少数民族。由于情况复杂,施建华担心其他同志缺乏经验处理不当,决定亲自前往。 当时已是大雪封门,这几百里路程山高坡陡,冰河交错,又全是土路, 十分危险。大家都劝他等天气好转再走,可他说:“那些车都是工程用车,趴窝一天,民族兄弟就少一天的收入。再说,纠纷双方涉及两个民族,又是群体性事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到位解决处理,矛盾被激化,那可就成了政治问题。我们不能等~” 汽车在白茫茫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突然,哗拉拉一阵怪响,一块数百公斤重的大石头裹着积雪、碎石,从山上急滚而下,朝施建华乘坐的汽车砸来。司机一个急刹车,车横在了悬崖边,巨石落在车头前三四米的地方,而车轮下就是黑黢黢的深渊。 然而,这让人越想越后怕的遭遇,并没有影响他的情绪和工作。在现场,他用特有的智慧和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了纠纷,让双方愉快地握手言和,对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藏族和回族群众拉着他的手说:“这么险的路,您大老远赶来,我们还有啥可说的,能帮我们解决类似问题,在我们这里,您可是政府第一人啊~” 满腔热情地为民族兄弟办事,不辞劳苦,甚至不惧冒着生命的危险,这就是施建华对这片土地、对这里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情~ 当我们去那曲实地采访的时候,施建华已经随第四批援藏成员,踏上了返回内地的归程。 受他之托,我们顺道看望了他在藏工作期间一直资助的一对儿贫困的藏族母子。茫茫的羌塘草原上,我们在熟人的引导下,找到了这对儿母子刚刚结束游牧生活的家。小男孩儿叫罗布,不满3岁。母亲很年轻,不懂汉话。但听到“施局长”三个字的时候,小罗布和母亲的眼睛立刻睁大了,先前还有几分羞赧的面孔,绽开灿烂、欣喜的笑容。 离去的时候,这对儿母子一直默默地目送着我们,脸上充满期待的表情,让人怦然心动…… 我们突然明白,在天下赞美的两个天堂里,在西子湖畔,在雪域高原,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 系列报道“雪域高原质监行”,今天全部刊载完毕。 这八篇稿件,以国家质检总局和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对口援藏为大背景,从西藏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各个领域、各地区的各自工作特点,或是选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为读者勾勒出西藏质量技术监督的全貌,在真实记录雪域高原上质量技监事业发展、变化,为社会稳定、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还为我们描绘了一组援藏干部和西藏质监人的先进人物群像。 这是西藏质量技术监督跨越式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纪实画卷,这是质监人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的大气磅礴的新闻雕塑。 今天本报刊发的施建华的典型报道,是援藏干部的一个缩影。他的事迹在令人感动之余更使人深信,有了这样一股不怕艰苦、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劲头,全国质检人就一定能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为我国质量振兴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档为【免免施建华(左)结束了三年的援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11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1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