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送审稿汇编)09.5.11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送审稿汇编)09.5.11

举报
开通vip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送审稿汇编)09.5.11GB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报 批 稿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年 月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号文件《关于印发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第二批 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对原能源部 年 月以能源部基建 号文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 试行 》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几年来我国煤矿管理体制、 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送审稿汇编)09.5.11
GB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报 批 稿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年 月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号文件《关于印发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制订、修订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第二批 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对原能源部 年 月以能源部基建 号文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 试行 》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几年来我国煤矿管理体制、 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贯彻了我国煤矿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初稿提出后,以多种形式征求了全国煤炭系统有关方面专家和单位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审查定稿,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和原《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 试行 》相比,结构、层次、章节、内容和体例均有很大改变,不仅增加了 总则 、 基本规定 等重要章节和条文,而且根据煤炭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对原《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 试行 》进行了全面修订,作为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还增加了 矿井施工图目录 作为附录 。 本标准共 章, 个附录。 本标准 附录 是对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的具体要求,是标准的主体部分,但其格式和表达方式又难以用标准条文形式编制,须以专门章节的标准条文将 附录 引入法定的技术标准,因此本标准前 章标准条文是主体部分的导则和基础。本标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具备的基本依据和应遵循的工程建设程序;规定了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应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产业政策、推进技术进步、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矿井设计原则;具体地规定了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应达到的深度,其内容和深度应充分满足矿井建设过程中对设计的各项要求。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 号,邮编: ,传真: ,以便今后修改和补充。 本标准编制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公司 北京圆之翰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吴文彬 陈元艳 于为芹 孔祥国 杨兴全 高建国 于李萍 张云禄 刘晓群 吴志弘 秦凤广 沈建辉 石 标 李兰霞 孙光辉 殷同伟 张世和 阎复志 吕昌民 李定明 卢溢洪 卿恩东 张 刚 周秀隆 于新胜 张世良 阎红新 黄通才 王和德 李明武 王 淇 施佳音 江新春 翟访中 主要审查人:毕孔耜 陈建平 王结义 耿建平 冯冠学 张豫生 郭大同 杨国栋 褚廷民 赵国源 魏慎洪 王志杰 曾  涛 王  岩 曹淮明 王润卿 目 次 总则    术语和符号    术语    符号    基本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矿井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附录 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附录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施工图目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总 则 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产业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不断提高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质量和水平,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 及以上的新建、改扩建煤炭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 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设计阶段,至少应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程序,必须遵循国家现行的关于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达到指导矿井合理建设、保证矿井建设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顺利实施和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要求,应起到指导施工图设计的作用,并应满足编制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专项设计的要求。 矿井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矿井建设和施工需要,满足施工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要求,并应合理节省建设投资。 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符号 术 语 煤矿 生产煤炭的矿山。 矿井 〔 〕 组成地下矿物开采的完整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的井巷、地面构筑物、装备等全部工程的总称。 单项工程 凡能单独立项,建成后能独立形成生产能力或规模的建设工程。 单位工程 在单项工程中,能相对独立的建设工程。 矿井施工准备期 〔 〕 矿井建设从办妥土地征购、施工人员进场开始到一个井筒正式开工之日止的全部时间。 建井期 〔 〕 又称 施工期 ,矿井建设从一个井筒正式开工之日起到完成设计规定的投产前应完成的井下、地面和有关配套工程,并经过试运转、试生产到交付生产的全部时间。 矿井建设总工期 〔 〕 矿井施工准备期与建井期之和。 矿井可行性研究〔 〕 对拟建矿井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论证和具体分析的研究。 矿井设计 〔 〕 对拟建矿井的建设原则、工程内容、工程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标准等进行全面、科学、缜密的运筹和策划的活动。 矿井初步设计 〔 〕 在矿井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拟建矿井重大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优选井上、下各系统主要技术方案和所需设备、确定地面布置和配套设施、编制设计概算等进行的设计。 矿井施工设计 〔 〕 为矿井施工提供施工图纸、预算和有关说明书所作的设计,包括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项目申请报告 在经过评审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企业向政府呈请核准项目立项建设的文书文件。 项目评估报告 受政府部门委托,咨询评估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工程咨询原则和方法,对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后,向政府部门提交的文书文件(报告),该报告是政府对该项目是否核准立项建设的决策依据。 项目评审报告 受企业委托,咨询评估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工程咨询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价后,向企业提交的文书文件(报告),该报告是企业编制该项目申请报告的决策依据。 符 号 矿井常用符号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矿井常用符号 顺序 名称 符号 计量单位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储量   煤炭容重 回采率 % 等积孔 涌水量 灰分 % 发热量(收到基低位) 吨煤电耗   风量 瓦斯含量           基本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以下列文件为基本依据: 经审批的矿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和批复文件; 经评审备案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和评审、备案文件; 经评审的矿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 经核准的矿井建设项目申请报告、评估报告和核准文件; 经评审批准的矿井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和评审、批复文件; 经审查备案的矿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审查、备案文件; 经评审批准的矿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评审、批复文件; 经评审批准的矿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评审、批复文件;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程、规范。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有下列文件做支撑: 以准轨铁路运输为主的矿井,铁路专用线接轨和产品外运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文件; 矿井供电电源及用电的协议文件; 水资源论证报告及批复文件; 审查批准的矿井水源详查报告及取用水的批复文件; 矿井建设用地及土地利用的批复文件; 矿井建设场地选址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同意的批复文件; 井口及工业场地洪水位、井田气象环境和地震烈度等资料文件; 井田内有制约矿井开拓开采的军事设施、文物保护目标、水资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应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审核文件; 井田内有制约矿井开拓开采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防洪堤、水库、风景名胜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应有经相关单位会审同意的专题论证报告或资料及协议文件; 建设场地测量和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概算编制所需的有关文件; 其它应具备的协议或批复文件。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编制依据必须充分,设计程序必须符合矿井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应能全面体现煤炭工业产业政策、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合理集中生产、安全高效和经济合理的矿井设计原则; 必须对评审备案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深入分析,必须对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煤质、开采技术条件、资源储量的可靠性及其经济意义、勘查程度等做出具体评价; 应在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井口及工业场地选址、开拓方式和矿井通风安全等重大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 应对井上、下各生产系统和主要辅助生产系统的工艺及布置、设备选型、主要建 构 筑物结构及形式和工业场地布置等均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和论证; 应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等工程进行方案比选或优化,制定合理可行措施; 应对矿井投资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对概算进行对比分析。 矿井初步设计的设计原则和重大技术方案的确定,应符合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核准文件。当因矿井建设条件发生改变,需对矿井建设规模、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或开拓部署等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调整时,应配合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报请原项目核准部门办理批准或审批手续,在此基础上编制矿井初步设计文件。 矿井初步设计中有关煤矿安全的设计原则、方案及措施,应与经审批的矿井安全设施设计相一致;当不相符时,矿井初步设计应按照批准的矿井安全设施设计修改和完善。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应由《说明书》、《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概算书》和附图组成,其编制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的具体规定。附图的图纸编号应符合现行《煤炭工业勘察设计图纸编号》的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能指导编制下列矿井专项设计: 有煤 岩 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的矿井,防治突出专项设计; 抽采瓦斯的矿井,瓦斯抽采与利用专项设计; 有热害的矿井,制冷降温专项设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防治冲击地压专项设计;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防治水专项设计; 矿井第一次采用放顶煤开采,或在煤层 瓦斯 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的专项设计;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厚煤层采用放顶煤采煤方法,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专项设计; 安全专篇设计 安全设施设计 ; 环保工程专项设计; 职业安全卫生专项设计; 消防设施专项设计; 节能减排设计专篇。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能指导和满足矿井建设的下列要求: 指导矿井建设全过程,保证矿井建设技术方案顺利实施和合理控制建设投资; 指导矿井施工图设计; 指导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满足土地征购和施工准备工作的要求; 为矿井建设项目的年度基建计划提供依据; 满足矿井主要设备订货的要求。 改扩建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除应符合本标准 条规定,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改扩建矿井的原建设背景、技术面貌、生产状况、财务状况、存在问题等,初步设计说明书 总论 中应有完整论述; 对改扩建矿井现有的开拓、开采、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各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装备及运行情况,对各辅助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装备及运行情况,对地面布置及设施使用情况等等,在初步设计说明书的各相应章节中均应有详细论述,在相关附图中应予以表述; 改扩建矿井设计,应体现对已有工程、设备和设施及地面布置等充分利用的原则。 改扩建矿井设计,应体现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供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资源消耗、节省运行费用、改善劳动条件、治理生产环境、提供安全保障等。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周期宜不少于 个月。 矿井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矿井施工图设计应符合矿井初步设计确定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方案。当因条件变化,需调整水平划分及标高、首采区位置、采煤方法、装备水平等重大技术方案时,应修改调整矿井初步设计文件。 矿井施工图设计应对各单位工程进行设计优化;应在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施工图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图纸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制图标准,图纸编号应符合现行的《煤炭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图纸编号》的规定。 施工图纸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要求。 施工图设计文件宜按单位工程分专业编制,单位工程分专业施工图项目可按附录 选择。 附录 : 煤 炭 工 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封面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矿井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设计单位名称 年 月   扉页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矿井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工 程 编 号: 工 程 规 模: 院长 总经理 : 总 工 程 师: 项目总设计师: 设计单位名称 加盖设计资质证书章 年 月   审 定 人 员 名 单 专 业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签章                                                         审 核 人 员 名 单 专 业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签章                                                         参 加 设 计 人 员 名 单 专 业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签章                                                         目 录 总 论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23 第二节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24 第三节 矿井资源条件    24 第四节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27 第二章 矿井资源 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 储量    29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0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32 第二节 开拓部署    33 第三节 井 筒    34 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    35 第四章 井下开采    第一节 采区 盘区 布置    37 第二节 采煤方法及工艺    37 第三节 三下 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    39 第四节 巷道掘进及机械化    39 第五章 井下运输    第一节 煤炭运输方式及设备    41 第二节 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    42 第三节 矿井车辆配备    43 第六章 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 瓦斯资源分析和瓦斯涌出量计算    44 第二节 矿井通风    46 第三节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48 第四节 矿井火灾防治    48 第五节 矿井粉尘防治    50 第六节 矿井水害防治    51 第七节 矿井热害防治    52 第八节 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    54 第九节 矿山救护    55 第七章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第一节 提升设备    57 第二节 通风设备    71 第三节 排水设备    73 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    75 第八章 地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 煤质及煤的用途    77 第二节 煤的加工    80 第三节 主、副井机械设备及布置    81 第四节 矸石和脏杂煤处理系统    85 第五节 辅助设施    86 第九章 地面运输    第一节 概 述    87 第二节 标准轨距铁路    87 第三节 场外道路    90 第四节 其他运输方式    91 第十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第一节 矿井地面总布置    93 第二节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93 第三节 矿井地面其它场地布置    94 第四节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设计    95 第五节 场内运输    95 第六节 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    96 第七节 矿井建设用地    96 第十一章 供配电系统    第一节 供电电源    97 第二节 电力负荷    97 第三节 输变电    99 第四节 地面供配电    100 第五节 井下供配电    100 第六节 铁路电力牵引    102 第十二章 智能化系统    第一节 总体架构    103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103 第三节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105 第四节 通 信    106 第五节 信 号    107 第十三章 地面建筑    第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及建筑材料    108 第二节 工业建筑及构筑物    108 第三节 行政、公共建筑    109 第四节 居住区    111 第十四章 给水排水    第一节 给 水    113 第二节 排 水    114 第三节 室内给水排水    114 第四节 水量平衡    115 第五节 消防及洒水    115 第十五章 采暖、通风及供热    第一节 采暖、制冷与通风    116 第二节 井筒防冻    117 第三节 供热热源与供热设备    117 第四节 室外热力管网    118 第十六章 节能、减排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耗    119 第二节 节能措施及评价    119 第三节 节水措施及评价    123 第四节 减 排    123 第五节 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评价    125 第十七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26 第二节 主要防范措施    126 第十八章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第一节 概 述    128 第二节 矿井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130 第三节 矿井生产期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    130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2 第五节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133 第六节 专项投资    134 第十九章 建设工期    第一节 建井工期    135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    135 第二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36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    136 第二十一章 概算投资    附设计委托书和有关审批、核准、协议等文件 附件一: 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    附件二: 概算书    附图目录 顺序 章次 图 名 图号 备注 比例 新制 采用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井田地质地形图 综合地质柱状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主要地质剖面图 井田水文地质图 冲积层等厚线图 含水冲积层底部与煤系地层之间隔水层等厚线图 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地温等值线图 煤系地层底部与可采煤层之间隔水层等厚线及突水系数值范围图 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安全煤柱图 (其它)地面重要建(构)筑物安全煤柱图 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 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平、剖、断面图 采区划分及开采计划图(包括采区编号面积、可采储量、服务年限、接替起止时间等) 开采影响地表沉陷预计图 井上下对照图 主井井筒平面(或断面)图 副井井筒平面(或断面)图 风井井筒平面(或断面)图 排矸井井筒平面(或断面)图 特殊凿井段井壁结构平、剖面图 井底车场平面图 井底车场线路及水沟坡度图 主井箕斗装载或给煤机硐室平剖面图 井底煤仓及机头硐室平、剖、断面图 主井清理撒煤巷道平、剖面图 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平、剖面图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巷道断面图册 采煤工作面接替配产图 不少于 年 井巷工程数量表(明细表) 村庄搬迁规划图 井下运输系统图(轨道及胶带)     : : : 或 : : 或 : : ; : : 或 : : 或 : : ; : : 或 : : 或 : : 或 : : 或 : : 或 : : 水平 : 、垂直 : : ; : : ; : : ; : : ; : : 或 : : : : : 或 :             附图目录 顺序 章次 图 名 图号 备注 比例 新制 采用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章 通风系统及通风网络图 最大、最小风压时 井下避灾路线图 瓦斯抽采管路布置图 注氮管路布置图 井下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图 地面生产系统总平面图 地面生产系统机械联系示意图 地面生产系统平、立、剖图 主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图 主井井底机械设备布置图 副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图 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机械设备布置图 矿井修理车间、综采设备库、无轨胶轮车库设备布置平面图 铁路专用线平面图 铁路专用线纵断面图 铁路隧道布置图 包括平面、纵、横断面 铁路接轨站 点 平面图 铁路装车站平面图 铁路特大、大桥全桥总布置图 场外道路路线平面图 场外道路路线纵断面图 场外道路隧道布置图 包括平面、纵、横断面 场外道路特大、大桥桥型布置图 场外窄轨铁路专用线平面图 场外窄轨铁路专用线纵断面图 场外窄轨铁路隧道布置图 包括平面、纵、横断面 场外窄轨接轨站 点 平面图 场外窄轨铁路装车站平面图 场外窄轨铁路特大、大桥全桥总布置图 矿井地面总布置图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示意 : 或 : : 或 : : 或 : : 或 : 附设备明细表 : 或 : 包括厂房建筑物结构布置图 : 或 : : 或 : : 或 : : 或 : : ; : 或 : 横 : 、纵 : 或 横 : 、纵 : : : : 或 : : 或 : : : : 或 : 横 : 、纵 : 或 横 : 、纵 : : : : : : 或 : 横 : 、纵 : 或 横 : 、纵 : : : : 或 : : 或 : : : 可与井田地形图合并 : 或 : : 或 :             附图目录 顺序 章次 图 名 图号 备注 比例 新制 采用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爆破材料库总平面布置图 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平面布置图 地面变电所接线系统图 地面变电所布置图 工业场地动、照线网布置图 工业场地通信线网布置图 地面配电系统图 井下配电系统图 井下动力、照明线网布置图 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网络图 安全监测传感器布置图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图 通信系统网络图 地面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方框图 地面生产系统煤流闭锁关系图 铁路信号平面布置图 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平、立、剖面图 行政办公室、平、立、剖面布置图 食堂平、立、剖面图 给水系统图 井下消防、洒水管路系统图 工业场地、排水管路布置图 锅炉房工艺布置图 工业场地供热供暖管路布置图 矿井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图 开采影响地表沉陷预计图 污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图 三类工程 井巷、土建、安装 综合进度图     : 或 : 及以上变电所 及以上变电所 比例与工业场地总平面图相同 同上 : 或 : : : : 比例与工业场地总平面图相同 工艺系统简单的可不附图 与工业场地总平面图相同 : 或 : : 或 : : 或 :             总 论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 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 二 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性质、经营范围、企业规模、资产和财务状况及投资本项目的能力等; 三 项目前期工作与核准过程。 二、编制设计依据 一 建设单位委托文件; 二 地质资料及批准文件; 三 国家、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上一阶段工作的审批意见与文件; 四 现行煤炭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三、设计指导思想 四、矿井建设条件评述 一 外部建设条件:交通、电源、水源等条件评述; 二 矿井资源条件:井田范围、地质资源量、地质构造类型、煤层赋存情况、煤种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其它开采技术条件评述。 五、设计主要特征 一 设计生产能力; 二 井田开拓开采; 三 矿井通风安全; 四 主要设备选型; 五 煤的洗选加工; 六 矿井供电; 七 地面运输; 八 工业场地布置; 九 矿井建井工期; 十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六、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矿井地理位置、水陆交通情况及至附近城市和车站距离。 插图: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地势、地面标高。 三、地面水系 河流、湖泊、沼泽分布及范围,河流流量、流速、水深、最高洪水位、通航情况等。 四、气象特征 区内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雨季时间、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结冰及解冻日期、最大冻土深度、平均积雪厚度,风向风速等。 五、地震情况 地震历史、地震烈度。 六、地区经济概况 工业、农业、劳动力、经济发展情况。 七、矿区开发简史 开采历史,现有生产、在建矿井和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八、地面已有建 构 筑物及设施 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事防务区、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路、油气管道、油气井设施、水库、灌渠、村庄和集镇等。 第二节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一、运输条件 二、电源条件 三、水源条件 四、通信条件 五、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六、外部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第三节 矿井资源条件 一、地层 地质年代、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规律。 附表:地层特征表,见表 。 表 地层特征表 地 层 代 号 厚度 岩性特征                                                                                   二、构造 一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构造单元、构造特征、构造复杂程度; 二 褶曲:主要褶曲位置及特征,控制程度; 三 断层:主要断层位置及特征,控制程度; 插图:构造纲要图。 附表:主要断层特征表,见表 。 表 主要断层特征表 序 号 断层 名称 断层 性质 断 层 产 状 区内 走向 长度 控制 程度 备 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四 岩浆岩:侵入层位、范围及特征,控制程度; 五 陷落柱:位置及特征,控制程度,邻近矿井陷落柱发育情况; 六 其它构造。 三、煤层 一 含煤地层:地层特征、含煤层数; 二 煤层特征:可采煤层,主要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及变化规律、煤层层间距、煤层稳定性及变异系数、煤层结构及夹矸分布与岩性,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煤层容重等。 插图:可采煤层底板等厚线图。 附表:可采煤层特征表,见表 。 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 号 煤层全区 厚度 煤层可采区厚度 煤层层间距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煤层 稳定 性 煤层 可采 范围 煤层 容重 夹矸 层数 夹矸 厚度 顶板 底板                                                                                                                                                   四、煤质 一 煤类:各煤层煤类及其分布规律; 二 煤质分析:分煤层、按原煤工业分析和精煤工业分析,说明其主要煤质指标。 附表:煤质特征表,见表 。 表 煤质特征表 序 号 煤层名称 牌 号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硫分 磷分 低位 发热量 煤灰软化温度 ℃ 胶质层 最大 厚度 粘结 指数 备 注     原煤                         精煤                                                                                                         五、水文地质 一 含水层及隔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含水层富水性,补给来源及水力联系; 二 构造导水性: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导水性; 三 充水因素:顶底板充水、生产小煤窑及老窑积水,钻孔水等; 四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五 矿井涌水量:邻近矿井涌水量情况,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计算矿井正常、最大涌水量,矿井突水量。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 矿井瓦斯: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等级,邻近矿井瓦斯情况; 附表:煤层瓦斯含量表,见表 。 表 煤层瓦斯含量表 序 号 煤层 瓦斯成分 瓦斯含量 燃 C0 2~C0 4 C0 2~C0 4     最大               最小                 平均                                                                                           二 煤层自燃:煤层自燃参数、自燃等级、邻近矿井煤层自燃情况; 三 煤尘爆炸:煤尘爆炸指数、煤尘爆炸性; 四 矿井地温:地温梯度、热害状况; 插图:地温等值线图。 五 煤层顶底板:煤层直接顶和老顶岩性及稳定性,煤层直接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七、矿井资源量 计算依据、范围、经评审备案的各类型地质资源量。井田内预计尚可利用或备用的预测资源量。 附表:矿井资源量表,见表 。 表 矿井资源储量汇总表 单位: 开采 水平 煤层 查明资源量 预测资源量 小计 ? 小计                               合计                                           合计             总计                             八、其它有益矿物 勘查程度、赋存情况、资源量、品位及变化规律,其工业用途及开采价值。 第四节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一、井田勘查程度评价 一 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简况; 二 井田范围与勘探区关系; 三 先期开采块段的评价; 四 对勘查类型和勘查基本网度的评价; 五 存在问题; 六 建议:补充钻探,补充地震物探等。 二、矿井开采条件评价 一 地质构造对开采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二 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及对开采的影响; 三 煤质资料分析与评价; 四 水文地质及对开采影响的评价; 五 瓦斯、煤层自燃、煤尘爆炸、地温等资料分析与评价; 六 地质资源量可靠性评价; 七 结论。 第二章 矿井资源 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 储量 一、井田境界 确定井田境界的依据、井田走向长度、倾斜宽度、面积及开采深度,井田与相邻矿井关系。 插图:井田境界拐点坐标图。 附表:矿井境界拐点坐标表,见表 。 表 矿井境界拐点坐标表 单位: 拐 点 坐 标 拐 点 坐 标                                                             二、资源储量 一 矿井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量分析,评价和计算; 二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工业资源 储量分析、评价、归类和计算; 附表: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表,见表 。 表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表 单位: 开采 水平 煤层 地质 资源 量 探明的资源量 控制的资源量 推断的资源量 工业 资源 储量 小计 小计 值                                                       合计                                                                               合计                         全矿井总计                                                     三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各类永久煤柱留设和计算; 四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各类保护煤柱留设和计算,采区回采率选择。 附表:矿井可采储量表,见表 。 表 矿井可采储量表 单位: 开 采 水 平 煤层 工业 资源 储量 永久煤柱 设计 资源 储量 保护煤柱 开 采 损 失 设计 可采 储量 断层 防水 井田 境界 地面 建 筑物   小 计 工业 场地 井 筒 主要 巷道 小 计                                                               合计                                                                                           合计                             全矿井总计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设计年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天净提升小时数。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影响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的因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方案比选和论证。 三、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设计服务年限计算方法、采用的储量备用系数、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计算。 附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方案比较表,见表 。 表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方案比较表 方案Ⅰ 方案Ⅱ 方案Ⅲ Ⅰ比Ⅱ Ⅰ比Ⅲ 备注 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服务年限             开拓方式             井筒个数 个             采煤工作面个数 个             井巷工程量             建井工期             投 资 矿建 万元             设备 万元             安装 万元             其它 万元             吨煤投资 元             优 缺 点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一、矿井开拓方式 影响开拓方式确定的因素、开拓方式方案比选和论证。 二、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选择 根据影响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确定的因素、结合矿井开拓方案,进行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方案比选和论证。 插图:井口位置方案图; 各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井田开拓方式平、剖面图。 附表:井口位置及开拓方案比较表,见表 。 表 井口位置及开拓方案比较表 序号 比较项目 方案Ⅰ 方案Ⅱ …… …… …… 备注 井口位置             标高 地面             井口             井底水平             表土层厚度             工业场地压煤量             移交采区 采区个数             工作面个数             井巷工程量 井筒             巷道             建井工期 月             场外道路             铁路专用线             供电线路             后期风井 个             工业场地土方量             可比 投资 井巷             场外道路             铁路             供电             土方             合计             运营 费用 运输             通风                           合计                               第二节 开拓部署 一、井筒数目 影响井筒数目选择的因素,前、后期井筒个数与位置方案比选和论证。 二、水平划分与标高确定 一 水平划分:开采煤层斜长与垂高,阶段划分方案比选和论证;水平划分方案比选和论证; 二 水平标高:一水平标高方案比选和论证,二水平标高选择。 三、大巷布置 一 大巷布置方式:煤层层间距、煤层分组论述,大巷布置方式的方案比选和论证; 二 大巷数目:影响大巷数目确定的因素分析,大巷数目的选择; 三 大巷层位:影响大巷层位确定的因素分析,大巷层位选择。 插图:大巷断面图。 四、煤层开采顺序 煤层下行开采的顺序确定,煤层上行开采的分析论证。 五、采区 盘区 划分与接替 采区 盘区 划分原则,采区 盘区 划分方案选择。 插图:采区划分图。 附表:采区特征表,见表 。 采区接续表,见表 。 表 采区特征表 序 号 采区 名称 可采 储量 服务 年限 主采 煤层 煤层 倾角 采区尺寸 备注 走向 长度 倾斜 长度 面积                                                                                 表 采区接续表 序 号 采区 名称 可采 储量 生产 能力 服务 年限 接 替 顺 序                                                                                                           第三节 井 筒 一、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 井筒净直径 净断面 、提升容器、提升任务、进回风、安全出口、梯子间、管线布置及其它装备。 插图:各井筒平面图 断面图 。 附表:井筒特征表,见表 。 表 井筒特征表 序 号 井筒特征 井 筒 名 称 备 注 主井 副井 风井   井筒坐标 经距           纬距           井口标高           井筒倾角           提升方位角           水平标高 第一水平           最终水平           井筒深度或 斜长 第一水平           水平以下深度           井筒全深           特殊凿井法深度           井筒直径或宽度 净           掘           井筒净断面 表土段           基岩段           井筒掘进断面 表土段           基岩段           井壁厚度 表土段           基岩段           进、回风           井筒装备                           二、井筒施工方法 一 井筒穿过地层情况:井筒检查孔或地质资料,井筒穿过地层的表土层、岩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情况等; 二 井筒施工方法:井筒施工方法方案比选和论证;特殊凿井法时,特殊凿井深度的确定。 三、井壁结构 表土段、基岩段井壁结构形式、井壁厚度选取。 插图:各井筒井壁结构图。 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 一 设计依据; 二 井底车场形式选定; 三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四 主井井下装载方式比选。 二、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一 井底煤仓:布置形式、容量; 二 箕斗装载硐室; 三 主变电所、主水泵房、水仓; 四 井下爆炸材料库 发放硐室 ; 五 机电设备修理间; 六 无轨胶轮车换装、加油、检修等硐室; 七 其它硐室。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方式 插图:井底车场布置图。 附表:井底车场及硐室工程量表,见表 。 表 井底车场及硐室工程量表 序 号 巷道或硐室 名 称 支护 方式 支护 材料 巷道 长度 掘进 体积 备注                                             合 计                         第四章 井下开采 第一节 采区 盘区 布置 一、首采区 盘区 特征 一 首采区 盘区 数目和位置选择; 二 首采区 盘区 地质特征:采区尺寸、构造、煤层赋存、水文地质、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 三 首采区资源 储量:资源 储量类别、设计可采储量。 二、采区 盘区 巷道布置 一 煤层分组、分层关系和开采顺序; 二 采区 盘区 巷道布置:采区上、下山、采煤工作面顺槽等巷道布置方案比选和论证; 三 回采工作面布置:回采工作面个数选取、回采工作面位置选择。 三、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 一 采区车场:采区上、中、下车场布置; 二 主要硐室:硐室布置形式及位置。 第二节 采煤方法及工艺 一、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一 采区煤层开采条件:地质构造、岩浆岩侵入、煤层厚度及稳定性、煤层倾角及变化规律、煤层夹矸及岩性、煤层顶底板条件、瓦斯赋存情况、煤层自燃倾向等; 二 采煤方法选择; 三 采煤工艺选择。 二、主要采煤设备选型 一 采煤机; 二 液压支架; 三 刮板输送机; 四 转载机和破碎机; 五 乳化液泵站和喷雾泵站; 六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七 其他。 附表;主要采煤设备特征表,见表 。 表 主要采煤设备特征表 序 号 设备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 位 主要技术参数 自 重 数量 备注 使 用 备用 小计                                                               合计                                     三、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 一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论证; 二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附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特征表,见表 。 表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特征表 序 号 采 区 工作面 编 号 采煤 工艺 工作面参数 年生产能力 备 注 面长 采高 年进度 容重 回采率                                                                   合计                                           四、回采工作面接替 附表:工作面接续表,见表 。 表 工作面接续表 序 号 采区 名称 工作面 名称 工作面 长度 推进 长度 年推 进度 年 产 量 服务 年限 接 替 顺 序                                                                                                                                                 第三节 三下 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 一、受开采影响的地面建 构 筑物和设施 二、 三下 采煤项目及安排 开采后地面沉降变形的预计, 三下 开采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村庄搬迁规划 一 矿井村庄搬迁规划:需要搬迁的村庄数目、面积和人口,搬迁位置与小城镇规划的关系; 二 首采区 盘区 村庄搬迁安排:搬迁村庄数目、面积和人口、位置、时间等。 插图:矿井村庄搬迁规划图。 第四节 巷道掘进及机械化 一、采区 盘区 巷道断面和支护方式 附表:采区 盘区 主要巷道断面特征表,见表 。 含采区或盘区石门、上、下山、顺槽等 表 采区 盘区 主要巷道断面特征表 序 号 巷道名称 煤岩别 支护 方式 巷道 净宽 断面积 铺设 设备 净 掘进                                                                 二、矿井生产时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和掘进设备配置 一 掘进工作面数目; 二 矿井采掘比; 三 主要掘进设备选型。 附表:主要掘进设备特征表,见表 。 表 主要掘进设备特征表 序 号 设备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 位 主要技术参数 自 重 数量 备注 使用 备用 小计                                                                                 四、井巷总工程量 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煤岩巷道比例,巷道万吨掘进率。 附表:井巷工程量表,见表 。 表 井巷工程量表 序 号 项目 名称 长 度 掘进体积 备 注 煤巷 半煤巷 岩巷 小计 煤巷 半煤巷 岩巷 小计 一 井筒                   二 井底车场及硐室                   三 主要巷道                   四 采区 盘区                   五 供电系统                   六 排水系统                   七 临时工程                     合计                                         第五章 井下运输 第一节 煤炭运输方式及设备 一、煤炭运输方式 一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选择; 二 采区 盘区 主要煤炭运输方式选择。 二、煤炭运输设备 一 带式输送机运输: 、设计依据:井下煤流和煤仓配置、输送能力、底板变化情况、带式输送机给料点及卸料点、大巷风向、风速、瓦斯情况和带式输送机延伸情况及服务年限等; 、带式输送机小时输送能力的论证; 、选型计算: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输送带规格、软启动装置、制动装置、逆止器、拉紧装置等配置的选型和计算。 附表:带式输送机技术特征汇总表,见表 。 插图: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示意图。 表 带式输送机技术特征汇总表 项 目 单位 带式输送机 ﹍﹍ 输送量       带宽       带速       带式输送机长度       提升高度       托棍槽角       托棍直径       带强       传动滚筒直径       计算轴功率       电机功率       功率配比         输送带安全系数         驱动装置规格 数量                   注:表中符号 、 表示各不同位置带式输送机名称。 二 电机车运输: 1、电机车选型计算:计算依据;选择电机车类型;牵引计算;列车组成;电机车台数等。 2、电机车充电或变流设备选型计算。 第二节 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 一、辅助运输方式 一 大巷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二 采区 盘区 主要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三 顺槽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二、辅助运输设备 一 无轨胶轮车选型计算: 、设计依据; 、选型计算。 二 有轨机车选型计算: 、设计依据; 、选型计算:架线电机车 蓄电池机车、齿轨机车、卡轨机车、胶套轮机车等 的运输能力、选型计算; 三 单轨吊选型计算: 、设计依据; 、选型计算。 四 无极绳选型计算: 、设计依据; 、选型计算。 五 采区上、下山提升机选型计算: 参照副斜井提升机选型计算 。 附表:井下辅助运输主要设备特征表,见表 。 表 井下辅助运输主要设备特征表 序 号 巷道名称 设备名称及型号 单 位 数 量 自重 运输能力 主要技术参数 备注                                                                         第三节 矿井车辆配备 一、车辆选型 二、各类车辆的数量计算 附表:车辆规格及数量表,见表 。 表 车辆规格及数量表 序 号 车辆 类型 容 积 单 位 载重 外形尺寸 轨 型 轨 距 轴 距 数 量 自 重 备 注 长 宽 高 使 用 备用 小计                                                                                                                                 第六章 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 瓦斯资源分析和瓦斯涌出量计算 一、瓦斯资源分析 一 本矿井瓦斯赋存状况 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吸附常数、煤的孔隙率,煤层透气性系数、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及其衰减系数等参数; 二 本矿井瓦斯含量梯度预计:简要分析各煤层瓦斯含量 瓦斯压力 变化规律及随标高 或埋藏深度 的变化梯度; 三 相邻矿井瓦斯等级 二、瓦斯资源储量 计算矿井的瓦斯储量、可抽瓦斯量。 附表:矿井瓦斯储量表,见表 。 表 矿井瓦斯储量表 序号 水平 瓦斯储量 可抽瓦斯量                 合计               三、瓦斯涌出量计算 计算采掘工作面、采区、矿井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第一水平瓦斯涌出量最大值,确定矿井瓦斯等级。 附表: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表,见表 。 表 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表 采区 编号 采掘 工作面 工作面涌出量 本层、邻近层相对瓦斯涌出量及所占百分比 绝对量 相对量 本煤层 百分比 上邻近层 百分比 下邻近层 百分比                                                                             合 计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相对瓦斯涌出量 。                     四、瓦斯抽采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必要性; 二 可行性。 五、瓦斯抽采方法 一 采掘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 二 瓦斯抽采方法选择:根据煤层赋存状况、采区巷道布置、煤层顶底板和开采技术条件、瓦斯涌出来源及构成,选择适合本矿井具体条件的抽采瓦斯方法; 插图:抽采方法示意图。 三 钻孔、钻场及抽采巷布置; 四 抽采参数的确定:确定孔口抽采负压、预抽时间等; 五 抽采率、抽采量预计。 六、瓦斯抽采系统 一 瓦斯抽采系统的选择; 二 抽采泵站的位置及布置; 三 抽采管道布置。 插图:抽采管路布置示意图。 七、瓦斯抽采设备选型 一 设计依据; 二 抽采管路计算: 、抽采管路管径确定; 附表:抽采管道一览表,见表 。 表 抽采管道一览表 管路 名称 纯瓦斯 流 量 瓦斯 浓度 混合瓦斯 流 量 管道 内径 流速 敷 设 位 置 长度 管道 材质 主管                                 干管                                 支管                                                     、管路阻力计算。 三 抽采泵设备选型: 、设计依据:矿井瓦斯抽出量、海拔高度、流量等; 、瓦斯抽采泵设备选型:计算瓦斯抽采泵的工况压力和流量,瓦斯抽采设备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推荐的瓦斯抽采泵能力校验;当有高、低负压瓦斯系统时应分别计算。 插图:抽采泵特性曲线图。 四 附属装置: 、主要配备设备; 、瓦斯抽采设备的供电电源; 、监控系统及主要传感器和执行器; 、防雷要求及措施。 第二节 矿井通风 一、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及其依据 一 通风方式; 二 通风系统。 插图:通风系统图。 二、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一 矿井风量计算:对矿井风量进行详细的计算,风速校核和分配; 附表:风量分配表,见表 。 表 风量分配表 用风 类别 用风地点 配风量 采煤         小计   掘进         小计   硐室         小计   其它         小计   合 计         二 风压计算:计算矿井二十年内 或风机服务范围 最小、最大的风压; 附表:风压计算表,见表 。 表 风压计算表 最小、最大风压 序 号 巷道 名称 断面 形状 支护 方式 阻力 系数 巷道 长度 净周 长 净断 面 风量 风阻 μ 风速 负压 备 注                                                                                                         三 等积孔计算:计算矿井的等积孔,并对通风难易程度进行评价。 附表:矿井通风难易程度表,见表 。 表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表 前 期 后 期 等积孔 通风阻力 等级 通风难易 程度 等积孔 通风阻力 等级 通风难易 程度                         三、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一 通风设施; 二 防止漏风的措施; 三 降低风阻的措施。 第三节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一、防治瓦斯措施 一 防止瓦斯积聚措施; 二 防止瓦斯爆炸措施。 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一 开拓、开采的防突措施; 二 保护层选择:保护层的确定,保护范围的划定; 三 瓦斯抽采:采取的瓦斯抽采方法对防治突出的作用; 四 防治突出的装备。 附表:防治突出装备表,见表 。 表 防治突出装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数 量 备 注                               第四节 矿井火灾防治 一、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说明本井田范围内各可采煤层自燃倾向性类别,自然发火期,简要分析矿井火灾隐患。 附表:各煤层自燃倾向等级表,见表 。 表 各煤层自燃倾向等级 序号 煤层 ℃常压煤的吸氧量 干煤 自燃倾向性                     二、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一 煤层自燃防治措施选择; 二 灌浆防灭火:设计依据及主要基础资料、灌浆系统的选择、灌浆方法的选择、灌浆参数的计算及确定、灌浆材料的选择、浆液配制、输送管路及输送泵选择; 三 氮气防灭火: 、设计依据 矿井要求的注氮压力和流量,用氮点的距离 ; 、注氮量:计算注氮需要量; 、注氮系统方案比选及设备选型; 、注氮设备供电;电源情况、电控等要求; 、注氮管路。 四 阻化剂防灭火:设计依据、阻化剂的选择、阻化剂喷洒参数的计算及确定、阻化剂喷洒压注工艺系统及设备; 五 均压防灭火:设计依据、均压方式及均压措施、均压构筑物及辅助风机的设置等; 插图:工作面均压防灭火示意图。 六 其它措施。 三、外因火灾防治措施 一 各机电硐室、井底车场、爆炸材料库等火灾防治措施; 二 井下电气事故火灾防治措施; 三 胶带输送机火灾防治措施; 四 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五 井下消防构筑物及防灭火装备。 第五节 矿井粉尘防治 一、粉尘爆炸指数及煤尘的爆炸性 各可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指数及煤尘爆炸危险性,并附鉴定资料。 附表: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表,见表 。 表 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表 序号 煤层 编号 工业分析 火焰 长度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 爆炸性 结 论 焦渣 特征                                                   二、防尘措施 一 矿井综合性防尘措施: 、通风防尘:井下主要巷道风速要求及设计风速; 、喷雾洒水降尘:采掘工作面、工作面运输巷、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井下煤仓及溜煤眼的上下口以及破碎机等作业地点喷雾洒水装置; 、水幕净化:说明净化水幕设置地点。 二 采掘工作面防尘措施: 、回采工作面防尘措施; 、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 三 煤层注水防尘:注水方法、注水参数、注水系统选择,注水设备及仪表选择; 四 井下消防洒水系统:简述井下消防洒水系统的防尘降尘作用。 三、防爆措施 一 日常防爆措施; 二 消除引燃煤尘爆炸火源的措施; 三 撒布岩粉:撒布岩粉的巷道地点、撒布岩粉区段长度、撒布岩粉方式,岩粉撒布数量及对岩粉原料质量要求等。 四、隔爆措施 一 冲洗或清扫巷道积尘:冲洗或清扫积尘的巷道、冲洗或清扫巷道区段长度及位置,冲洗或清扫巷道的要求等; 二 隔爆水幕:隔爆水幕的设置地点、隔爆水幕设置要求; 三 隔爆水棚:主要和辅助隔爆棚设置地点、水棚型号、水棚布置方式、每组水棚水量计算、水棚架数、水棚区长度、水棚给水系统; 四 其他措施。 第六节 矿井水害防治 一、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一 水患类型; 二 主要含水层富水性; 三 邻近矿井及老空区积水; 四 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二、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一 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矿井开拓井、巷位置及层位的确定; 、采掘过程采取的水害防治措施。 二 防水安全煤 岩 柱的留设: 、地表水体及冲积层防水煤 岩 柱计算; 、地质构造防水煤 岩 柱计算; 、井田边界、水平边界及采区边界防水煤 岩 柱计算; 、水淹区防水煤 岩 柱计算; 、其他防水煤 岩 柱计算。 三 疏水降压措施: 、疏水降压可行性分析; 、疏水降压方法、疏水降压点布置和降低水压值的确定; 、疏水降压的配套设施。 四 井下探放水措施: 、井下探放水的原则; 、井下探放水设备选型。 五 注浆堵水措施: 、注浆层位和注浆厚度的确定; 、注浆材料:注浆材料选择、技术规格、浆液配比; 、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及浆液注入量; 、注浆堵水工艺及注浆设备选型。 六 地表水害防治措施: 、地表水害防治设计依据; 、地表水害防治措施; 、地表水害防治工程及装备。 七 井下水害防治设施: 、井下防水闸门; 、防水闸门硐室; 、其他措施。 第七节 矿井热害防治 一、矿井气象条件预测及热害评价 一 矿井气象条件预测; 二 热源分析; 三 年降温时间; 四 热害评价; 五 热害治理方案。 附表:采掘工作面最高月平均气象条件预测结果,见表 。 表 采掘工作面气象条件预测结果 序号 采掘工作面名称 采掘工作面位置 干球温度 ℃ 相对湿度 % 气压                                 二、矿井热害防治措施 一 降温标准与区域: 、降温标准; 、降温区域。 二 非机械制冷降温措施: 、利用天然冷源; 、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 、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 、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 、疏放或封堵热水; 、采空区热源的封堵、抽排; 、个体防护。 三 机械制冷降温措施: 、冷负荷计算; 、矿井机械制冷降温系统及设备选型; 插图:矿井降温系统图。 、地面制冷 冰 站布置; 插图:地面制冷 冰 站布置示意图。 第八节 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 一、本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因素 针对本矿的自然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分析本矿井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二、冲击地压防治主要措施 一 生产技术措施: 、开拓布置与开采顺序; 、采煤方法与工作面参数;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与采空区管理; 、掘进与回采推进方向; 、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的支护; 、开采保护层。 二 冲击地压的解危措施: 、煤层注水; 、顶板注水; 、强制放顶; 、钻孔卸压; 、卸压爆破; 、定向裂缝; 、其他防护措施。 三 预防措施: 、预测预报; 、检查效果。 三、防治冲击地压的主要设备和预测预报仪器仪表 附表:防治冲击地压的主要设备和预测预报仪器仪表,见表 。 表 防治冲击地压的主要设备和预测预报仪器仪表 序号 使用地点 仪器仪表名称 技术规格 数量 备注                                     四、顶板事故灾害防治 一 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因素分析; 二 一般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回采工艺; 、支护方式; 、矿山压力观测设备选择; 、坚硬顶板跨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其它措施。 第九节 矿山救护 一、矿区附近救护队设置情况 阐述本矿区及临近矿区救护队设置状况,包括救护队资质等级、人员及装备情况,与本矿井行车距离、行车时间等。 二、矿山救护队设置 论述矿井设置救护队的必要性。救护队的资质等级、组织管理、驻地、人员配备及主要装备等。 附表:救护队人员配备一览表,见表 ; 救护队主要装备一览表,见表 。 表 救护队人员配备一览表 序号 人员组成 数量 备 注                         表 救护队主要装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第七章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第一节 提升设备 一、主立井提升设备 一 设计基础资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立井井筒直径,用途、开采水平,锁口标高、各水平垂深,服务年限等; 二 主立井提升设备方案选择:进行提升系统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多绳与单绳,塔式与落地,提升容器的比较 ,对于大型矿井还需进行一套与两套提升机的技术经济比较; 附表:主立井提升方案比较表,见表 。 表 主立井提升方案比较表 方 案 方案一 方案二 …… 内容 项目       井筒直径       提升高度       提升容器       主提升机型号规格       主电动机型号规格       主钢丝绳型号规格       尾绳型号规格       提升速度       电控设备       辅助设备       提升 能力 年提升量       富裕能力       投 资 万元 设备及安装       土 建       矿 建       合 计       年 运 行 费 万元 电 费       维修、折旧       综合营运费       综合费用差值 万元       优缺点比较       备 注                     三 推荐方案的计算和校验: 、设计依据 列出选型计算中需要的原始依据; 、钢丝绳安全系数校验; 附表:提升主钢丝绳参数表,见表 ; 提升尾绳参数表,见表 。 表 提升主钢丝绳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主钢丝绳型号     主钢丝绳根数   钢丝绳直径 公称抗拉强度 σ   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单位长度质量   最粗钢丝直径 δ       表 提升尾绳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尾绳型号     尾绳尺寸   公称抗拉强度 σ   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单位长度质量         、提升设备选型计算及检验; 附表:主立井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表,见表 : 表 主立井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滚筒直径   滚筒宽度   △主导轮直径   △主提升绳根数     △绳间距   天轮 导向轮 直径   允许最大静张力   允许最大静张力差   缠绕层数     △衬垫摩擦系数μ     减速机形式及变比     提升机变位质量   天轮 导向轮 变位质量         注:△为多绳摩擦轮提升机 、提升主电动机选型计算:确定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列出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附表:主电动机参数表,见表 。 表 主立井主电动机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转速   转动惯量   过载能力λ           、提升系统运动学计算; 附表:运动学计算表,表 。 表 运动学计算表 单位: 序号 运行阶段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一次纯运行时间       休止时间       一次提升时间             、提升系统动力学计算; 附表:系统变位质量统计表,表 ; 上提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表 。 表 系统变位质量统计表 单位: 箕斗质量   提升容器质量   不平衡质量   钢丝绳质量   提升机变位质量   天轮 导向轮 变位质量   电动机变位质量   提升系统变位质量总和∑       表 上提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 单位: 运行阶段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提升主电动机校验:电动机功率、过载能力的校验; 、提升系统防滑校验:进行摩擦式提升机安全制动力和安全制动减速度计算及防滑验算,并给出主要计算步骤和结果; 附表:主立井提升系统防滑计算表,表 。 表 主立井提升系统防滑计算表 项 目 单 位 设计计算参数 围包角   制动力   防滑配重   系统总变位质量   运行状态   满载运行 空载运行 提升系统运动变位质量     下放制动减速度     下放允许极限减速度     上提制动减速度     上提允许极限减速度     结论           、提升能力校验。 四 电气和电控传动方式:论述提升机房的供电电源,电控型式等; 五 辅助设施:说明所配置的附属设备 塔式提升机的超卷扬起重机和电梯,落地式提升机的起重机 。 插图:提升系统图,提升速度图和力图。 二、副立井提升设备 一 设计基础资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立井井筒直径,用途、开采水平,锁口标高、各水平垂深、提升容器的沉罐方式、服务年限等; 二 副立井提升设备方案选择:进行提升系统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多绳与单绳,塔式与落地,提升容器的比较等 ,对于大型矿井还应需进行一套与两套提升机的技术经济比较; 附表:副立井提升方案比较表,表 。 表 副立井提升方案比较表 方 案 方案一 方案二 …… 内容 项目       井筒直径       提升高度       提升容器       主提升机型号规格       主电动机型号规格       最大提升速度       主钢丝绳型号规格       尾绳型号规格       电控设备       起重设备       工人下井时间       最大班净作业时间       投 资 万元 设备及安装       土 建       矿 建       投资合计       年运 营费 万元 电 费       维护、折旧       综合营运费       综合费用差值 万元       优缺点比较       结论                 三 推荐方案的计算和校验: 、设计依据:列出选型计算中需要的原始依据; 、钢丝绳选型计算及安全系数校验; 附表:提升主钢丝绳参数表,见表 ; 提升尾绳参数表,见表 。 表 提升主钢丝绳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主钢丝绳型号     主钢丝绳根数   钢丝绳直径   公称抗拉强度 σ   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单位长度质量   最粗钢丝直径 δ         表 提升尾绳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尾绳型号       尾绳尺寸     公称抗拉强度 σ     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     单位长度质量             、提升设备选型计算及检验; 附表:副立井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表,见表 。 表 副立井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滚筒直径   滚筒宽度   主导轮直径   △主提升绳根数   △绳间距   天轮 导向轮 直径   允许最大静张力   允许最大静张力差   缠绕层数 层   △衬垫摩擦系数μ   提升机变位质量   天轮 导向轮 变位质量         注:△为多绳摩擦轮提升机 、提升主电动机的选型计算:确定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列出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附表:主电动机参数表,见表 。 表 副立井主电动机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参 数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转速   转动惯量   过载能力λ           、提升系统运动学计算; 附表;提升系统运动学计算表,见表 。 表 提升系统运动学计算表 单位: 序号 运行阶段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等速时间       一次纯运行时间       休止 时间 θ 升降人员       提矸、煤       设备、材料     一次提升时间 升降人员     提矸、煤   设备、材料             、最大班作业时间计算; 附表:最大班作业时间平衡表,见表 。 最大班作业时间平衡表 序号 作业项目 单位 每班提升量 每班提升次数 一次提升时间 每班作业时间 下井工人 人         升降人员         其他人员         提矸         下坑木 车         金属支架背板 车         水泥沙石 车         设备 车         保健 次         其他 次         提清理撒煤         合计                       、提升系统动力学计算; 附表:系统变位质量统计表,见表 ; 上提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见表 ; 下放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见表 。 表 系统变位质量统计表 单位: 升降空罐 升降人员 升降矸 料 石车 升降大件 重载侧 轻载侧 重载侧 轻载侧 重载侧 轻载侧 重载侧 轻载侧 钢丝绳                 罐笼                 空矿车                 矸 料 石                 配重车                 大件                 人员                 其它                 合计                 不平衡质量         主、尾绳差值         提升机变位质量         天 导向 轮变位质量         电动机变位质量         提升系统变位质量总和∑                           表 上提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 单位: 运行阶段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提人 满 空 提矸 料 石 提大件                                                             表 下放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 单位: 运行阶段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下人 满 空 下料石 下大件                                                             、提升主电动机校验:选择一种或两种最严酷的运行方式,进行提升主电动机能力的校验,包括电动机功率、过载能力的校验; 、提升系统防滑校验:进行摩擦式提升机安全制动力和安全制动减速度计算及防滑验算,并给出主要计算步骤和结果。 附表:副立井提升系统防滑设计计算表,见表 。 表 副立井提升系统防滑设计计算表 项 目 单 位 设计计算参数 提升机型号   电动机型号   主绳型号   尾绳型号   围包角   制动力   防滑配重   临时配重   提升内容   升降物料 升降人员 升降最大件 空载运行 提升系统运动变位质量         下放制动减速度         下放允许极限减速度         上提制动减速度         上提允许极限减速度         结论                     四 电气和电控传动方式:论述提升机房的供电电源,电控型式等; 五 辅助设施:论述所配置的附属设备 塔式提升机的超卷扬起重机和电梯,落地式提升机的起重机 。 插图:提升系统图,提升速度图和力图。 三、主斜井提升 运输 设备 一 主斜井 平峒 带式输送机设备: 、设计基础资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井下大巷来煤情况和井底煤仓配置、井底和井口标高、主斜井 平峒 底板变化情况、带式输送机给料点数量及位置、卸料点的数量及位置、服务年限等; 附表:带式输送机设计原始数据表,见表 。 表 带式输送机设计原始数据表 项 目 单位 参数 项 目 单位 参数 矿井井型   堆积密度   工作制度 班 天   粒度   输送机运距   最大块度比率 ﹪   总提升高度   水分 ﹪   最大倾角、   静堆积角   环境温度 ℃   含矸率 ﹪               、主斜井 平峒 原煤输送能力的选择:根据矿井井型、工作制度,结合井下大巷煤流和井底煤仓配置、原煤含矸率、水分和矿井生产后期能力确定主斜井 平峒 带式输送机小时运量; 、方案比选:带式输送机型式、布置方案、带宽、带速、驱动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的选择;当矿井生产后期能力需增大或主斜井 平峒 延伸升级改造时,应进行方案论证; 附表:带式输送机方案比选表,见表 。 表 带式输送机方案比选表 项 目 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 输送量       带宽       带速       水平长度       提升高度       托棍槽角       带强       传动滚筒直径       计算轴功率       计算电机功率       功率配比         输送带安全系数         驱动装置规格 数量         主要优缺点及技术经济比较                   注:方案数量根据需要确定。 、推荐方案带式输送机的配置选型和计算:带式输送机的型式,输送带、软启动装置、制动装置、逆止器、拉紧装置等配置选型说明;给出主要计算过程和结果; 、井筒内带式输送机的检修方式及设备; 、带式输送机的安全保护措施; 、供电电源及对电控的要求。 插图:带式输送机布置示意图。 二 主斜井箕斗提升设备: 、设计基础资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主斜井井筒长度、角度,用途、开采水平、出口标高、各水平标高,车场形式、服务年限等; 、主斜井提升设备选型:提升系统方案比选; 附表:主斜井提升方案比较表,表 。 表 主斜井提升方案比较表 方 案 方案一 方案二 ﹍﹍ 内容 项目       井筒角度 度       井筒斜长       提升高度       提升容器       主电动机型号规格       最大提升速度       主提升绳型号规格       电控设备       年提升能力       投 资 万元 设备及安装       土 建       矿 建       投资合计       年运 营费 万元 电 费       维护、折旧       综合营运费       综合费用差值 万元       优缺点比较       结论                 、推荐方案的计算和校验 参考副斜井相关部分内容,其中的 最大班作业时间计算 改为 提升能力校验 ; 、提升机电控:电源及对电控的要求; 、附属设备的配置。 插图:提升系统图,提升速度图,提升力图 四、副斜井提升设备 一 设计基础资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副斜井井筒长度、角度、用途、开采水平、出口标高、各水平标高、车场形式、服务年限等; 二 副斜井提升设备选型:提升方式的选择,提升系统方案比选; 附表:副斜井提升方案比较表,表 。 表 副斜井提升方案比较表 方 案 方案一 方案二 ﹍﹍ 内容 项目       井筒角度 度       井筒斜长       提升高度       提升容器       主电动机型号规格       最大提升速度       主提升绳型号规格       电控设备       投 资 万元 设备及安装       土 建       矿 建       投资合计       年运 营费 万元 电 费       维护、折旧       综合营运费       综合费用差值 万元       优缺点比较       结论                 三 推荐方案的计算和校验: 、校验所选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附表:提升主钢丝绳参数表,参见表 ; 、提升设备选型计算及检验:写出计算过程,并确定提升设备的主要参数; 附表:副斜井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表,参见表 。 、提升主电动机选型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并确定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额定力矩和最大力矩等主要参数; 附表:主电动机参数表,参见表 。 、提升系统运动学计算; 附表;提升系统运动学计算表,参见表 。 、最大班作业时间计算; 附表:最大班作业时间平衡表,参见表 。 、提升系统动力学计算; 附表:系统变位质量统计表,参见表 ; 上提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参见表 ; 下放重物时动力学计算表,参见表 。 、提升主电动机校验:按各种运行方式下进行提升主电动机能力的校验,包括电动机功率、过载能力的校验; 、提升系统安全制动减速度计算:提升机安全制动力和安全制动减速度计算。 四 提升机电控:电源及对电控的要求; 五 附属设备的配置。 插图:提升系统图,提升速度图,提升力图 五、采区提升设备 分别参照主斜井提升与副斜井提升。 第二节 通风设备 一、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一 矿井的瓦斯等级; 二 矿井前期、后期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二、通风设备选型 一 设计依据 :进出风井井口标高,各期的风量和负压及变化情况等; 二 通风设备选型:根据矿井各期的风量和负压及变化情况,对通风设备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附表:通风机方案比较表,见表 。 表 通风机方案比较表 方案 内 容 方案一 方案二 …… 前期最小 前期最大 前期最小 前期最大 前期最小 前期最大 风机型号       电动机型号       电动机 功率       转数       计算风量             计算负压             工况点                         η             计算电机轴功率             调速方式                         年电费 万元             总投资 万元 其中:设备投资 土建投资                   综合费用差额 万元       主要优缺点       备注                     三 推荐方案的选型计算: 、通风机设备需要产生的风量和风压; 、管网阻力系数的计算; 、通风机运行工况点的确定:计算通风机运行工况点,并根据管网数据画出通风机运行工况点的参数; 附表: 风机运行工况点的参数表,见表 。 表 风机运行工况点的参数表 项目 风量 风压 叶片安装角度 效率η 前期最小         后期最大                   、电动机选型计算; 、电耗的计算; 、 的计算。 四 通风机供电:电源情况,对电控的要求等;大型电动机需要进行起动能力校验; 五 反风措施:计算通风机反风运行时的风量、风压,校验电动机的功率,给出通风机反风运行时的工况点; 六 通风机电控选型; 七 通风机房辅助设备。 插图:通风系统特性曲线图 包括通风机反风运行时的通风系统特性曲线图 。 第三节 排水设备 一、主排水设备 一 设计依据 :井口井底标高,矿井水处理站标高,矿井各种情况的涌水量,水质的情况、斜井给出管路的长度等; 二 排水设备的选择; 附表:排水设备选型方案比较表,见表 。 表 排水设备选型方案比较表 方案 比较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 型号规格       台数       轴功率       电动机       工况点 参数 新管       旧管       排水时间 正常水量       最大水量       排水管规格及趟数       年电耗       年电费 万元       吨水百米电耗       年折旧费 万元       运营费 万元       设备及管材费 万元       系统综合费用 万元       综合费用差额 万元       方案比较                 三 推荐方案的选型计算: 、排水设备排水能力; 、管路阻力系数计算 应考虑新管和结垢后的管路 ; 、水泵运行工况点; 附表:水泵运行工况点参数表,见表 。 表 水泵运行工况点参数表 参数 管路 流量 扬程 效率 η 计算轴功率 理论最大吸水高度 新管           旧管                       、电动机容量的计算; 、排水管路壁厚计算; 、排水能力校验; 、电耗的计算 包括吨水百米电耗 。 四 水泵供电:电源情况,对电控的要求等。对大型电动机要做直接起动能力校验。 插图:水泵特性曲线图及管网特性曲线图。 二、采区排水设备和井底水窝排水设备 采区排水可参照主排水设备选型;井底水窝排水列出设计依据和选型结果适当简化。 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 一、压缩空气设备 一 设计依据 :矿井使用的各种用气工具的统计,种类和数量,地面的用气点和用气量等; 附表:矿井用气情况表,见表 。 表 矿井用气情况表 类 别 工作台数 同时使用系数 每台耗气量 掘进用风                         其他用风                                                   二 压缩空气需要量计算; 三 压缩空气设备方案的比选及设备选型; 附表:压缩空气设备选型比较表,见表 。 表 压缩空气设备选型比较表   方案一 方案二 …… 空压机型号       空压机台数       设置地点       投资 费用 万元 土建费       设备安装及费       管材费       合计       运营 费用 万元 年电费       年维护折旧费       年运营费用       系统综合费用 万元       优缺点比较       结论                 四 压缩机电控:电源及对电控的要求; 五 压缩空气管路:管径及管材的选择; 六 附属设备。 第八章 地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 煤质及煤的用途 一、煤质资料依据 说明采用煤质资料和参考煤质资料的来源。 二、煤质 一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根据本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简要论述主要可采煤层各煤层煤的颜色、光泽、结构构造、硬度、断口、裂隙。煤的视密度、安息角、摩擦角、密度及硬度。简要论述各煤层宏观煤岩特征、显微煤岩特征; 二 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 、煤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分析及煤类划分:对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原煤和浮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分析、对主要煤质指标平均值按现行标准划分等级,说明煤类; 、煤硫分分析:对原煤硫分大于 %的各种形态硫的平均组成 硫铁矿硫、有机机硫、硫酸盐硫 进行分析; 、有害和微量元素:根据具体情况,对影响加工利用的其他有害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说明; 、矿井煤质综合评价。 附表:各可采煤层煤芯煤样测试成果统计表,见表 ; 各种形态硫的平均组成表,见表 ; 元素分析成果统计表,见表 。 表 各可采煤层煤芯煤样测试成果统计表 煤层 编号 洗选 情况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硫分 磷分 发热量 粘结 指数 胶质层 最大厚度 煤灰软化温度 ℃ 煤类 编号 原煤                     浮煤                   …                                               注: 表中的煤质指标采用如下形式: 其他重要煤质指标可用文字或另列表格说明 表 各种形态硫的平均组成表 煤层 编号 原煤 浮煤 降硫率 % 硫化铁硫 有机硫 硫酸盐硫 小计 硫化铁硫 有机硫 硫酸盐硫 小计 编号                   …                                       表 元素分析成果统计表 煤层 编号 元素分析 碳 氢 氮 氧 编号 最小 最大 平均 点数 最小 最大 平均 点数 最小 最大 平均 点数 最小 最大 平均 点数 …                   三、原煤筛分组成 一 原煤灰分、硫分、水分预测: 、主采煤层特征及回采工艺:论述主采煤层特征 煤层厚度、夹矸层数和厚度,变化规律 及采煤工艺 采区分布、煤质概况、各煤层产量规划、采煤方法和顶底板混入情况 等; 、原煤灰分、硫分、水分预测:预测矿井投产后前 年 兼顾 年以后 各煤层原煤灰分、硫分、水分。对煤种、灰分、硫分差别较大,需要分采、分运、分别进行加工利用的原煤,分别计算原煤的灰分、硫分、水分;对混合配采的原煤,按产量比例进行平均。 二 原煤筛分组成:简述资料的来源,代表性,调整的方法。根据已有的筛分资料,通过调整得到适合本矿原煤的筛分组成。并对调整后的煤的筛分组成特点进行说明。 附表:原煤的筛分组成表,见表 。 表 原煤的筛分组成表 粒度 产物名称 调整前 调整后 产率 水分 灰分 硫分 产率 水分 灰分 硫分 手选 煤                 夹矸煤                 矸石                 硫铁矿                 小计                 手选 煤                 夹矸煤                 矸石                 硫铁矿                 小计                 合计                 煤                 煤                 煤                 煤                 煤                 煤                 合计                 毛煤合计                 原煤合计 去除 矸石及黄铁矿                                       四、煤的用途 根据煤质分析结果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原则,论述煤的合理利用途径。 五、煤炭产品的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用户的概况;目标市场用户对煤炭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六、问题及建议 说明需补充的煤质资料及要求;视具体情况,从提高原煤质量、有利于洗选加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等方面;对矿井井下煤炭开采、储运等相关环节提出建议意见。 第二节 煤的加工 一、概述 简述经过核准的本矿井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对煤炭洗选加工的主要技术原则及建设单位对本矿煤炭加工的要求。 二、煤的加工设施 一 建设矿井型选煤厂或依托本矿建设群矿选煤厂:按选煤厂设计内容简述选煤厂厂型、厂址、选煤能力、选煤方法、工艺流程、产品数量和质量、满足目标市场的情况;矿井设计统一考虑选煤厂的辅助设施、行政生活建筑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等; 附表:产品平衡表,见表 。 表 产品平衡表 产品 名称 数 量 质 量 产率 灰分 水分                                                                       注:如有特殊要求时,可增加发热量、硫分指标。 二 不建矿井选煤厂: 、筛选工艺及产品:根据煤质和用户需求说明不建矿井选煤厂的理由,确定选矸及筛分系统,包括选矸方式、选矸级别、筛分级别;简述方案比较内容,确定工艺流程、计算产品数量和质量; 插图:工艺流程图。 附表:产品平衡表,见表 。 、主要设备选型:简述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所选择设备的特点,对关键设备规格、台数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附:主要工艺设备选型计算表,见表 。 表 主要设备选型计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特征 处理能力 入料量 计算台数 选择台数 备注 数量 单位 数量 单位                                                             、地面生产系统工艺布置:对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总布置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说明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总布置及车间布置的生产操作过程及特点。 插图: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总布置方案图。 附:储装设施容量表,见表 。 表 储装设施容量表 顺序 设施名称 形式 容量 储存时间 小时 天                                     第三节 主、副井机械设备及布置 一、主立井箕斗提升 一 提升设施: 、箕斗型号、规格、数量的选择及在井筒中的布置形式; 、箕斗首、尾绳悬挂装置型号、规格; 、箕斗提升导向装置; 、井上、下,装、卸载方式及装、卸载方向。 二 井底机械设备布置: 、输送到井底煤仓煤流系统,井底煤仓直径、数量、容量,配仓方式,井底煤仓防堵、满仓保护设施; 、配仓设备、煤仓下给煤机、装载带式输送机等设备设计选型; 、箕斗装载设备结构形式及技术特征,定重、定容措施; 、箕斗装载系统工艺流程,与箕斗闭锁关系; 、验尾绳及尾绳更换方式和设施; 、箕斗过放缓冲、防撞安全保护设施及布置; 、井底清理撒煤方式、设施。 插图:主井井底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三 井口机械设备布置: 、箕斗闸门结构形式及卸载方式; 、受煤仓容量,受煤仓上处理大块煤的设施,排除杂铁、坑木等的通道;井筒需要密闭时的受煤仓密闭段高度,密闭煤位信号,或其他密闭措施; 、受煤仓下给煤机设计选型; 、箕斗卸载设备或设施; 、主井兼作回风井时密闭措施,并应设置防爆门; 、备用箕斗存放位置及方式,更换箕斗措施及起吊设备; 、验首绳方式及设施; 、信号操纵室位置及面积; 、箕斗过卷缓冲、托罐、防撞安全保护设施及布置。 插图:主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二、主斜井箕斗提升 一 提升设施: 、斜井箕斗型号、规格及在井筒中的布置; 、斜井箕斗首绳悬挂装置规格、提升导向装置; 、斜井箕斗装、卸载方式。 二 井底机械设备布置: 、输送到井底煤仓煤流系统,井底煤仓直径、数量、容量,配仓方式,井底煤仓防堵、满仓保护设施; 、配仓设备、煤仓下给料等设备设计选型; 、斜井箕斗装载设备结构形式及技术特征,定重、定容措施; 、箕斗装载系统工艺流程; 、箕斗过放防撞安全保护设施; 、井底清理撒煤方式、设施。 插图:主斜井井底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三 井口机械设备布置: 、斜井箕斗卸载方式及设施; 、井口受煤仓容量,受煤仓上处理大块煤的设施,排除杂铁、坑木等的通道; 、受煤仓下给料设备设计选型; 、备用箕斗存放位置及方式,更换箕斗措施及起吊设备; 、信号操纵室位置及面积; 、箕斗过卷缓冲、防撞安全保护设施。 插图:主斜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三、主斜井 平峒 带式输送机 一 井底机械设备布置: 、输送到井底煤仓煤流系统,井底煤仓直径、数量、容量,配仓方式,井底煤仓防堵、满仓保护设施; 、配仓设备、井底煤仓给煤机等设备设计选型。 插图:主斜井 平峒 井底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二 井口房机械设备布置: 、带式输送机型号、生产能力、驱动装置、软启动方式及在井口的布置形式,安全保护设施、检修起吊设备等; 、带式输送机检修通道及运输方式; 、电控室、配电室位置及面积。 插图:主斜井 平峒 井口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四、副立井罐笼提升 一 提升设施: 、罐笼型号、规格、数量及在井筒中布置形式; 、罐笼首、尾绳悬挂装置型号、规格; 、罐笼提升导向装置、罐内阻车及矿车定位方式; 、双层罐笼同时上下人员时对罐要求; 、井上、下进出车方向。 二 操车设备选型:操车设备型式、设备功能、装卸车作业方式及方案比选,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推荐理由与依据; 三 井底机械设备布置: 、轨道布置形式 装罐线、列车存放线 ; 、操车设备配备,操车作业工艺流程 上下人员、提升矿车 ,与罐笼闭锁关系; 、信号操纵室位置及尺寸; 、长材料起吊设备; 、遮挡井筒内淋水和阻挡下落物的设施 淋水棚、望板 ; 、提升容器过放缓冲、防撞安全保护设施及布置; 、验尾绳及尾绳更换方式和设施。 插图: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四 井口房机械设备布置: 、井口房内轨道布置形式 装罐线、列车存放线、环形车场等 ; 、操车设备配备,操车作业工艺流程 上下人员、提升矿车 ,与罐笼闭锁关系; 、备用罐笼存放位置及方式,更换罐笼措施及起吊设备; 、下放长材料起吊设备; 、验首绳方式及设施; 、罐笼过卷缓冲、托罐、防撞安全保护设施及布置; 、信号操纵室位置及面积。 插图:副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五 大型设备及长材料下井方式:提升大型设备时的措施,长材料下井方法。 五、副斜井矿车提升 一 斜井提升矿车:矿车型号、吨位、轨距,串车提升矿车 含人车 的数量; 二 操车设备选型:操车设备型式、设备功能、操车作业方式及方案比选,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推荐理由与依据; 三 井口房机械设备布置: 、井口车场及空重矿车轨道布置形式; 、矿车提升的安全设施; 、操车设备配备,操车作业工艺流程 人员、矿车 及闭锁关系; 、矿车摘、挂钩方式及设备; 、信号操纵室位置及面积。 插图:副斜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四节 矸石和脏杂煤处理系统 一、排矸系统 一 排矸量及矸石处理方法: 、矸石及工业废渣总量计算,同时列出各占百分比及数量; 、矸石处理方法 向塌陷区、山沟谷排弃,或作综合利用等 ,运输方式; 、采用临时矸石山排矸时,临时矸石山位置、堆放体积、占地面积、服务年限。 二 排矸系统设备: 、工作制度; 、排矸设备选型计算及方案比选; 、卸矸架移架方式。 二、脏杂煤处理系统 一 处理量:脏杂煤种类及来源,脏杂煤占矿井产量的比列,处理量计算; 二 处理方式:井下清理的脏杂煤从副井提出时,有选煤厂的矿井运至选煤厂处理,无选煤厂的矿井进入原煤生产系统或预留脏杂煤处理场地和设备; 三 脏杂煤处理设备选型及设备布置。 第五节 辅助设施 一、矿井修理车间 一 矿井修理车间承担的任务、工段、主要设备配备和厂房建筑面积; 二 综采设备日常维护设备、起重设备和库房建筑面积; 三 采用无轨胶轮车时的日常检修设备和厂房建筑面积。 二、矿井木材加工房 承担的任务、主要设备配备及厂房建筑面积。 三、煤样室、化验室 设置位置,承担的任务、设备配备及建筑面积。 第九章 地面运输 第一节 概 述 一、 地面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矿井附近现有铁路、公路的等级和主要技术标准及其他交通运输情况,运输能力及发展规划。 插图:交通系统示意图。 二、 煤炭运量、流向与运输方式 三、 运输线路经过地区的概况 自然特征,有关城市规划及保护区情况等。 四、 上阶段有关地面运输的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 第二节 标准轨距铁路 一、铁路专用线 一 主要技术标准; 二 线路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三 路基及排水主要设计原则,重点路基设计类型及设计原则; 四 轨道设计标准; 五 铁路与道路交叉。 附表:区间线路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插图:线路方案平面示意图。 表 区间线路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二、铁路接轨站 一 铁路接轨站既有股道、设备情况; 二 改扩建标准与原则; 三 铁路接轨站改扩建方案; 四 路基及排水主要设计原则; 五 轨道设计标准。 附表:铁路接轨站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插图:铁路接轨站平面示意图。 表 铁路接轨站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三、铁路装车站 一 车站主要技术标准; 二 列车组成及列车对数; 三 站线有效长确定; 四 站型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五 调车作业方式; 六 路基及排水主要设计原则。 附表:铁路装车站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插图:铁路装车站平面示意图。 表 铁路装车站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四、桥涵 一 工程地质、地震基本烈度、水文等自然情况; 二 主要设计原则; 三 桥涵式样、孔径及基础类型; 四 沿线桥涵分布情况; 五 重点桥渡分工点。 附表:按铁路区间、车站及道路分别计列桥涵表,见表 、表 。 表 大 中 桥 表 序号 中心里程 孔数 跨度 式样 桥长 基础 类型 用途 备注                                     表 小 桥 涵 表 序号 孔径 单位 数量 备注                     五、隧道 一 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二 主要设计原则; 三 隧道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四 沿线隧道分布概况; 五 重点隧道分工点说明。 附表:铁路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表 铁路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六、铁路运营管理方式及机务、车辆 一 运营管理方式; 二 既有机务设备情况; 三 机车交路及机务设备; 四 车辆设备。 七、铁路定员及铁路房屋 一 铁路定员; 二 铁路房屋。 第三节 场外道路 一、概述 工业场地至矿区公路 或地区路网 、居住区、爆破材料库、水源地、各风井、临时排矸场等道路情况。 二、主要技术原则 三、路线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四、路基、路面 五、桥涵 一 工程地质、地震基本烈度、水文等自然情况; 二 桥涵设计标准; 三 小桥涵结构类型; 四 沿线桥涵分布情况; 五 特大桥、大桥和复杂中桥分工点; 附表:场外道路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场外道路桥涵表,见表 、表 。 表 场外道路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表 场外道路大中桥表 序号 中心里程 孔数 跨度 式样 桥长 基础 类型 用途 备注                                     表 场外道路小桥涵表 序号 孔径 单位 数量 备注                     六、隧道 一 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二 主要设计原则及净空标准; 三 隧道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四 沿线隧道分布概况; 五 重点隧道分工点。 附表:场外道路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表 场外道路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第四节 其他运输方式 一、场外窄轨铁路 一 主要技术标准; 二 线路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三 车站分布与平面设计; 四 路基及排水主要设计原则; 五 轨道设计标准; 六 桥涵主要技术标准; 七 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八 机车、车辆设备。 附表:场外窄轨铁路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场外窄轨铁路桥涵表,见表 、表 。 场外窄轨铁路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 。 表 场外窄轨铁路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表 场外窄轨铁路大中桥表 序号 中心里程 孔数 跨度 式样 桥长 基础 类型 用途 备注                                     表 场外窄轨铁路小桥涵表 序号 孔径 单位 数量 备注                     表 场外窄轨铁路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标准 单位 数量 备注                                     二、水运 一 现有水运能力及发展规划; 二 航道改建主要技术标准; 三 码头改建主要技术标准; 四 矿井至码头间运输工程方案比较及推荐意见。 第十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第一节 矿井地面总布置 一、概况 简述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工程地质特征、水文、气象、交通等。 二、地面总布置 论述选择的矿井工业场地及其它场地、居住区位置以及其相互间和与矿区中心区、企业、场外公路及连接的外部公路的关系,准轨铁路装车站、专用线及接轨点的位置,供电电源、供水水源与工业场地相互关系。 插图:矿井地面总布置示意图。 第二节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方案论证;详细论述各方案的场地功能分区、工艺布置、建 构 筑物布置特点、人流物流路线安排及场地出入口布置、安全及防火措施、场地绿化原则、主要优缺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推荐方案的理由。 插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包括推荐方案和参与比较方案 。 附表:工业场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 工业场地主要工程量表,见表 表 工业场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标准规定用地数量 备注 工业场地用地总面积     含围墙外用地 围墙内工业场地用地面积         其中:矿井用地面积         选煤厂用地面积         准轨铁路装车站用地面积     工业场地围墙内部分   风井场地用地面积         单身宿舍用地面积         救护队、消防站用地面积                 建筑系数 %       场地利用系数 %       绿化系数 %                   表 工业场地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建 构 筑物用地面积     道路及回车场地用地面积   面层结构 专用铺砌场地用地面积   面层结构 雨水排水沟长度   结构形式、宽度 窄轨铁路铺轨长度   钢轨重量、轨距   道岔 组   道岔型号   道渣     挡土墙工程量   结构形式 护坡工程量   结构形式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         其中:填方       挖方     绿化面积       ……                 第三节 矿井地面其它场地布置 一、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 二、排矸场 论述用地面积、服务年限、容量、矸石排放运输方式。 三、矿井爆破材料库总平面布置 四、矿山救护队、消防站总平面布置 五、瓦斯抽放系统总平面布置 插图: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矿井爆破材料库总平面布置图。 第四节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设计 一、概述 井田内及井田外对工业场地有影响河流的现状、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河流治理规划等。 二、矿井防洪标准 计算设计洪水流量与设计洪水位,确定井口及工业场地防洪标高。 三、竖向布置原则和形式 平场最大、最小坡度,土方工程量,最大、最小填挖方高度,边坡坡度、支挡方式及结构形式,土方平衡措施及土方施工的特殊要求等。 四、场地雨水排放方式 确定设计雨水重现期、汇水分区,确定排水构筑物技术条件、结构形式及雨水排放流向等。 五、河道整治、河流改道 河道管理部门的批复文件,并进行水文、水利计算,阐述平面布置及出入口布置,确定河道横断面布置及河岸防护工程等。论述并确定场外沟渠改道、改造及场外截水沟布置和结构形式。 第五节 场内运输 一、运输方式选择 论述运输货物种类、煤及矸石运量,选择运输方式,确定运输设备选型及配备数量。 二、窄轨铁路 阐述采用的矿车、材料车、人车和机车型号,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轨距、轨型、轨枕、道渣、道岔型号、线路纵坡、曲线半径、股道间距 、牵引形式、牵引质量、列车组成、井口车场形式、股道有效长度、调车作业方式等。 三、场内道路 阐述道路布置和分类及其主要技术标准 路面宽度和结构、线路纵坡、弯道半径等 。 四、其它运输方式 第六节 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 一、工业场地管线种类 二、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三、管线敷设方式 管线敷设方式的比较和论证;当采用综合管沟时,论述综合管沟布置的管道种类及管道防护和断面等。 第七节 矿井建设用地 一、建设用地 矿井建设总用地数量;分项叙述占用土地数量及性质;论述建设用地符合上阶段有关批复文件和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 附表:矿井建设用地汇总表,见表 。 表 矿井建设用地汇总表 序 号 矿井建设用地项目 单位 用地数量 用地类别 备 注 矿井工业场地     含:墙外用地 选煤厂工业场地       风井场地       排矸场地       场外道路       铁路专用线及铁路站场       取水、供电设施       ……         合 计                     二、节约用地措施 三、占用耕地补偿 第十一章 供配电系统 第一节 供电电源 一、 地区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 简述电网构架、地区电网分布、现状及供电条件等概况;说明电网发展规划及地区供电总体规划情况。 二、 确定供电电源 明确供电方式,选择供电电源点;简述上阶段审批对矿井供电电源的批复意见;热电联供时,说明供电系统与热电车间的关系;电力主管部门对矿井供电电源的批复意见。 插图:电源地理接线图 。 第二节 电力负荷 一、 设备容量 确定设备安装总容量 ,设备工作总容量 。 二、负荷计算 一 高压侧母线计算负荷: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 二 高压侧母线无功补偿后计算负荷:无功补偿容量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 三 高压侧计入变压器损耗后计算负荷: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 四 电耗:全年电耗 ;吨煤电耗 。 附表:电力负荷统计表 含地面、原煤、井下负荷统计表 ,见表 ; 变压器选择表,见表 。 表 电力负荷统计表 序号 负荷名称 电压 设备功率 设备数量 台 设备容量 需用系数 φ φ 计算负荷 年利用小时 年耗 电量 备注 安装 工作 安装 工作 有 功 无 功 视 在                                                                                                       表 变压器选型表 序号 负荷名称 变电所母线最大负荷 同时系数 考虑 项时母线最大负荷 功率因数 φ 变压器选择 有功 无功 视在 有功 无功 视在 台数 容量 负荷率 保证系数                                                     表 变电所主要电器设备校验及选择表 短路点 计算值 设备允许值 工作电压 工作电流 短路电流 动稳定 热稳定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动稳定 热稳定 额定开断电流                                                                               第三节 输变电 一、供电系统 一 供电系统的技术特征:确定电源系统的接线 选定电压等级、电源线的回路数及其连接方式 、输电距离、导线的型号规格、线路压降等技术参数及供电方案的选择; 二 输电线路技术特征:说明气象条件,简述线路路经以及导线、杆型的选择; 三 地面变电所的技术特征: 、变电所的设置:简述主变电所的位置、结构形式及功能设置; 、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分别对主接线运行方案、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主接线运行方式、主变压器安装台数和容量,论证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措施,简述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 、无功补偿及谐波滤波:分别计算矿井 变电所 母线侧无功功率和各次谐波电流,说明非线性电源及性质,确定无功补偿的容量和需抑制的各次谐波分量。选择无功补偿的方式和谐波治理方案,明确无功补偿及谐波滤波装置的设置位置; 、单相电容电流:计算矿井 变电所 母线上电容电流,确定消弧装置及小电流装置的设置,选择消弧方式及容量、安装位置; 、所用电及操作电源:简述所用电的设置,确定操作电源;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确定雷电过电压保护的设置及对接地的要求。 二、 短路电流的计算 简述计算依据,分别计算系统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各级短路参数;主要电器设备的选择及校验,计算最小允许的电缆截面及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插图:短路电流计算系统简图。 附表:变电所主要电器设备校验及选择表,见表 。 三、 继电保护的设置 确定采用继电保护的方式及配置。 第四节 地面供配电 一、 高压配电系统 叙述高压配电系统的组成、配电方式及网络结构。 二、低压配电系统 一 工业场地配电:配电范围的划分;配电系统及线网结构的确定;负荷计算及阶段电耗;配电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或载流量选择主要配电电缆的截面,必要时,对主电缆进行动、热稳定、电压降校验,并论证主要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二 原煤系统配电:确定配电系统;负荷计算及阶段电耗;选择配电变压器台数、容量;确定工艺设备的控制原则及控制室的位置。 三、照明 确定照明供电的方式,叙述场地、建筑物的照明设置及照明光源的选择。 四、 雷电防护 确定防雷的设置及保护方式,明确需要保护的设施。 第五节 井下供配电 一、井下负荷及下井电缆选择 一 井下负荷:统计设备安装容量 ,按阶段分别计算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及阶段电耗; 二 下井电缆选择:根据统计的井下用电负荷量和矿井开拓开采部署,选择电缆下井路径和敷设方式,并据此选择下井电缆。 二、井下供电方案和设备选型 一 井下供电方案:结合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和计算的井下用电负荷及其性质,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井下供电方式: 、井下变电所和配电点的设置; 、井下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井下各变电所供电电源、供电范围。 二 井下主变电所: 、主接线方式; 、主要配电设备选型; 、配电变压器选型; 、主要馈出电缆的选择; 、根据系统短路计算结果,校验所选择的主要电器设备; 、设备布置。 三 井下其它变电所和配电点: 、负荷等级和主接线方式; 、主要配电设备选型; 、配电变压器选型; 、根据系统短路计算结果,校验所选择的主要电器设备。 三、保护及接地 一 继电保护原则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 二 接地:接地点的设置和接地装置选择,以及接地电阻阻值的确定。 四、井下照明 叙述固定照明的设置,选择采用的照明灯具;确定矿灯数量,计算矿灯充电架的数量,确定矿灯房的面积。 第六节 铁路电力牵引 一、 电力牵引电流及电压制 叙述电力牵引的现状,确定电力牵引采用的电流制、电压制。 二、供电系统 叙述牵引变电所的设置及位置,确定牵引变电所的供电电源、主接线方式、整流变压器的数量及容量、继电保护的设置、接地及过电压保护等。 三、 牵引网络 叙述气象条件,确定牵引网络的悬挂方式、结构、支柱型式、供电分段原则,并进行短路计算及电压降校验。 第十二章 智能化系统 第一节 总体架构 一、总体要求 根据矿井设计能力、开采技术条件、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智能化系统产品现状,兼顾国内、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矿井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要求。 二、系统方案及主要技术参数 结合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要求,确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及主要技术参数,必要时可提出 个及以上的解决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较。 插图:智能化系统框图。 三、网络结构 论述智能化系统的网络结构。结合 传输主干网络拓扑图 ,对传输网络结构进行论述,必要时,进行传输网络结构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给出推荐方案。 插图:传输主干网络拓扑图。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一、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方案 一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设置要求:简述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对策,提出对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置的具体要求; 二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方案选择:根据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和经审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方案,对所推荐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方案作进一步论证;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三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监控主机:论述监控主机的设备选型及其工作方式、主要技术参数; 、网络设备 若选用工业以太网时 :给出网络主要设备 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不间断电源等 的技术要求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监控及自动化系统软件及主要功能; 、网络系统安全:对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进行识别;从网络结构、硬件及软件配置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一 网络结构:提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构成,简述其主要技术特点参数; 插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二 系统构成:论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各子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三 监测监控点的设置:论述各监测监控点传感器的类型、数量及位置。 附表:监测监控点传感器和执行器配置表,见表 。 表 监测监控点传感器和执行器配置表 序号 安全监测 监控传感器 配置地点 传感器或执行器名称、数量                                         …                               三、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 一 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概述:简述生产监控的监控对象和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对象和控制范围; 二 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分别论述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的构成,简述主要技术特点参数; 三 生产监控和自动化子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对构成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分别进行说明。 插图:生产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图;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 四、束管监测系统 论述束管设置地点、要求及地面配套设备仪器等。 五、矿井视频监视系统 一 矿井视频监视系统的解决方案:说明矿井视频监视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各监控点摄像机的设置;分别对监控主机、控制设备、显示设备、摄像机和存储设备等进行选择;论述矿井视频监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要求; 二 矿井视频监视点的设置。 附表:矿井视频监视系统监视点摄像机设置表,见表 。 插图:矿井视频监视系统结构图。 表 矿井视频监视系统监视点摄像机设置表 序号 视频监视摄象机配置地点 摄象机配备数量 黑 白 摄像机 彩 色 摄像机 全方位 球 机 半 球 摄像机                               …                       六、监控中心机房及其技术要求 论述并原则确定监控中心机房的基本技术要求及位置、面积、层高等。 第三节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信息网络概述 根据矿井临近地区或矿区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矿井自身的业务需求,论述管理信息网络总体规划、局域网的网络结构、与外部网络的接入型式,提出构建矿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要求。 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分别论述各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 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二 网络和接入设备; 三 终端设备; 四 网络管理系统; 五 综合布线系统。 三、软件配置 论述系统的软件配置。 四、信息网络安全及策略 给出信息网络安全设备的选型和论述其主要功能,进行风险分析,提出网络安全策略。 第四节 通 信 一、中继方式选择 简述设计依据,并根据矿井周边地区通信网络现状和矿区通信网络现状,以及规划情况,确定行政与调度通信的中继方式 用户程控交换机或虚拟网 。 二、行政与调度通信系统及其设备选型 一 行政通信:根据所确定的行政通信的中继方式,论述行政通信交换机的选型,确定交换机及中继线的容量; 二 生产调度通信: 、生产调度交换机的选择及其中继方式和中继线的数量; 、电力调度通信; 、地面无线移动通信及消防与救护应急通信; 、井下移动通信; 、井下运输调度通信; 、铁路装车站调度通信。 三 传输设备的选择; 四 非话业务。 三、通信网络 一 信道类型确定; 二 通信线路:路径选择,敷设和架设方式,主要技术要求及工程量; 三 防护措施:提出电磁兼容性要求及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 四、有线电视 叙述有线电视系统的设置原则及系统组成。 第五节 信 号 一、提升信号 分别论述主、副井提升信号系统,采区绞车及临时矸石山绞车提升信号系统设备的选择与主要功能。 二、井下电机车或无轨胶轮车运输信号 说明井下电机车或无轨胶轮车运输信号的主要功能要求,选择井下电机车或无轨胶轮车运输信号设备,并对井下电机车或无轨胶轮车运输信号设备安装硐室提出要求。 三、铁路信号 一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二 主要设计方案及主要技术条件; 三 准轨铁路站内信号及区间闭锁方式选择; 四 窄轨铁路站内信号区间闭锁方式和主要技术特征; 五 各单位工程的信号显示方式及设备的选择; 六 信号楼、信号工区等建筑物的位置及要求。 第十三章 地面建筑 第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及建筑材料 一、有关气象资料 矿井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最热月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全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基本风压值;最大积雪深度,基本雪压值;最大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最大日降雨量;本地区季节性冻土的标准冻深等。 二、抗震设计资料 确定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或地震动参数 。当存在影响抗震设计的特殊地形时,应依据《抗震设计规范》论述。 三、工程地质资料 一 工业场地的地形、地貌概况; 二 地基持力层的主要技术参数; 三 地下水位及变化情况,地下水性质; 四 特殊工程地质现象:如滑坡、溶洞、断层破碎带、古河道、采空区、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区对饱和砂层或饱和粉土层是否液化等应详细说明; 五 工程地质报告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建议; 六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补充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四、建筑材料 主要建筑材料 钢筋、水泥、木材、砂、石、砖等 和其它建筑材料的来源、质量及供应情况。 第二节 工业建筑及构筑物 一、工业建 构 筑物概况 论述各类建 构 筑物的构成、建筑结构选型原则、确定的装修标准和采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说明其设计使用年限;明确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 构 筑物;确定建 构 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及采取的抗震措施。 二、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及标准设计的采用情况 三、主要工业建 构 筑物 一 结构与地基:论述主要工业建 构 筑物 包括井架、井塔、煤仓、绞车房、通风机房、矿井变电所、空压机房等 的结构型式、地基处理方式及基础选型,必要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二 防火类别、耐火等级; 三 对施工条件和特殊施工工艺的要求。 四、工业建 构 筑物工程量 附表:建筑物及构筑物特征表,见表 。 第三节 行政、公共建筑 一、建筑物面积 根据原煤生产在籍人员或矿井生产能力,按现行《煤矿设计规范》及有关规范、规程计算出各项建筑物面积。 附表:行政、公共建筑面积表,见表 。 表 行政、公共建筑面积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计算基础 采用指标 计算面积 m2 采用面积 备注                                                                       二、联合建筑物布置 以副井为中心的井口浴室、矿灯房 包括自救器室 、采区办公及任务交待室等项建筑物功能性叙述及方案比选;建筑装饰的说明;井口男女浴室的入浴方式,池、淋比例,入浴人数、淋浴器数、浴池净面积、男女浴室的更衣柜数等 宜用计算式表示 。 附表:井口浴室设备数量表,见表 。 表 井口浴室设备数量表 项目名称 单位 计算数量 采用数量 备注 男浴池净面积         男淋浴头个数         男更衣柜个数         女淋浴头个数         女更衣柜个数                   三、主要行政、公共建筑物布置 行政办公楼、食堂等建筑的布置和简要说明;建筑物空间组织及立面处理、建筑装修原则及整体构思。 四、消防设计 对矿井主要行政、生活福利建筑 如矿行政办公楼、食堂、宿舍、浴室灯房联合建筑、任务交待室等 应分别简要说明防火分区、耐火等级、消防设备配备、防火疏散等。 附表:工业建筑及行政、公共建筑防火技术特征表,见表 。 表 工业建筑及行政、公共建筑防火技术特征表 顺 序 工 程 名 称 建筑面积 建筑体积 长度 檐高或平均高 生产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 结构类型 层数 构件耐火极限 疏散楼梯间 备注 分类 等级 墙 楼板 屋盖 型式 数量                                                                                             …                                 总建筑面积                                                             第四节 居住区 一、居住区位置选择 结合矿井所处矿区总体设计以及所属区域城镇规划,分析矿井居住区位置选择,以及是否压煤、交通条件及占地等情况。 二、居住区各项指标计算 职工单眷比、双职工比例、带眷系数及居民人数、商业服务业职工比例、居民总人数、住宅面积、居住区占地面积的计算。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作为当地城镇规划部门规划的依据。 表 建 筑 物 及 构 筑 物 特 征 表 顺序 工 程 名 称 建 筑 指 标 檐高或平均高 基 础 结 构 墙 身 地面 楼板 屋 顶 屋面 门 窗 卫生设备 建筑 面积 建筑体积 长度 构造 类型 埋深 类型 内墙 外墙 屋架 或屋 盖 保温材料及厚度 通风 采暖 上下水                                                                                                                                                                                                                                                                                                                                                                                                                                                                                                                         第十四章 给水排水 第一节 给 水 一、基础资料 给水范围及设计依据。 二、用水量 论述并计算各用水项的用水量。 附表:用水量计算表,见表 。 表 用水量计算表 序 号 用水项 用水指标 用水规模 用水 时间 用 水 量 备 注 一昼夜 人 最大班 人 一昼夜 小时不均匀系数 最大小时流量 秒流量                                                                                         注:应按用水水质分别计算统计。 三、水源选择 一 设计基础资料:简述矿井水源的水文、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量和现有取水构筑物及设备; 二 水源方案选择:根据本区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文、水文地质资料,提出主要水源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和确定水源的理由;对地面消防用水、井下消防及洒水、灌浆系统用水、选煤厂生产补充用水、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等分质给水水源,应分别说明水源选择的依据; 三 供水协议:对取水点、取水量等水源选定问题的有关协议情况进行说明;提出施工水源的建议。 四、水源工程 一 取水规模:叙述取水的规模; 二 取水设施:取水建 构 筑物布置及主要设备选型; 三 输水工程:输水管线,中间加压的建 构 筑物布置及主要设备选型; 四 净水系统:给水净化、处理工艺的系统,建 构 筑物布置及主要设备选型。 五、给水系统 一 给水系统选择:按生产、生活、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对给水系统进行方案选择; 二 管材、管道布置:给水管道的管材、接口方式、管道埋深及敷设方式。说明至用户水压和计量方式。 插图:给水系统图。 第二节 排 水 一、污、废水 论述矿井工业场地及居住区各种污、废水的来源、性质和水量。 附表:排水量计算表,见表 。 表 矿井排水量表 序 号 排水项目 排水量 备注                                 二、排水系统 一 污、废水排放方式及系统:矿井工业场地及居住区各种污、废水的排放方式及排水系统,主要排水构筑物及设备;部分水量的利用说明; 二 雨水排放方式及系统:矿井工业场地及居住区雨水的排放方式及排水系统,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三 管材、管道布置:管材的选择、接口方式、敷设方式及管道最小埋深。 第三节 室内给水排水 一、设置原则 论述各建筑物室内给排水设施的设置原则。 二、布置原则 对水压不足部分应采取增压措施,增压设备选型;对超压部分应采取分区或减压措施,论述分区情况,减压设备选型;说明浴室沐浴给水系统、加热设备选型;设备冷却用水采用方式等。 第四节 水量平衡 一、回用水水量 说明矿井各回用水的水量。 二、水量平衡 对矿井的水量进行平衡分析。 插图:水量平衡框图。 第五节 消防及洒水 一、水源、水量 一 水源、水量:消防用水水源的选择、消防水量; 二 水质:利用回用水时应论述对水质的要求。 二、系统、设施 一 地面消防:地面消防系统的布置原则,消防设施的选择; 二 井下消防:井下消防、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增压、减压措施及设备选型; 三 设备、设施选择:说明井下消防洒水的布置原则和选型; 四 管材、管道布置:消防供水管道的管材选择,管道埋深,敷设方式。 第十五章 采暖、通风及供热 第一节 采暖、制冷与通风 一、基础资料 一 设计依据; 二 气象资料: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值和资料依据。 二、采暖 一 采暖范围及采暖方式; 二 采暖热媒性质和工作参数; 三 采暖设备选择。 附表 各建筑物耗热量计算表 见表 。 三、通风除尘 一 通风:对产生大量余热、余湿和其他有害气体建筑物采用的通风方式,计算结果和设备选型; 二 除尘:对散发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所采用除尘方式,综合预防和治理措施,计算结果和设备选型。 四、空调及制冷设备 设置空调的建筑物采用的空调方式和设备选型。 五、热水供应 生活热水的供应对象,加热方式、加热热媒、计算参数、设备选型和设置地点。 六、洗衣房 洗衣能力及设备选型,净衣干燥方式及设备选型,洗衣、干衣设备加热热媒。 七、食堂用气与冷藏 食堂炊事用气量、供热方式及设备。冷藏、冷冻设备选型。 表 各 建 筑 物 耗 热 量 表 室外计算温度℃ 序 号 建筑物名称 室内采暖 计算温度 (℃) 采 暖 建筑物体积 采 暖 热指标 室内外 温度差 耗 热 量 备 注 采暖 井筒防冻 通风 供 热                                                                     合计                                         注:室外计算温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13.7.1条规定选取。 第二节 井筒防冻 一、设计依据 井筒进风量,室外计算温度;空气加热温度与冷、热空气混合后温度;热媒性质和工作参数。 二、加热方式和加热设备选型 加热空气耗热量、加热方式和加热设备选型 三、设备、管道布置和余热利用。 第三节 供热热源与供热设备 一、供热热源 二、总热负荷、热媒性质和工作参数 三、热交换站 一 热交换设备选型及台数; 二 水处理设备选型及台数; 三 热交换设备自控。 四、锅炉房 一 锅炉设备:选型及台数,热交换设备选型及台数; 二 锅炉燃料及除灰: 锅炉燃料供应及除灰方式与设备选型;锅炉房小时、全天、全年燃料用量和除灰量;燃料供应及除灰设备选型; 三 给水处理及排污:水处理方式与设备选型,除氧方式与设备选型,凝结水回收方式与设备选型,排污设备选型; 四 烟气除尘:烟气除尘方式与设备选型;细灰处理方式,烟囱型式、高度和上口内径; 五 锅炉自控:锅炉给水自动调节方式。 五、热风炉房 一 热风炉设备:选型及台数; 二 热风炉燃料及除灰: 热风炉燃料供应及除灰方式与设备选型;热风炉房小时、全天、全年燃料用量和除灰量;燃料供应及除灰设备选型; 三 烟气除尘:烟气除尘方式与设备选型;细灰处理方式,烟囱型式、高度和上口内径。 第四节 室外热力管网 一、供热管道布置和系统划分原则 二、供热管道敷设方式 三、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选择 四、管道热补偿方式、补偿器选型 第十六章 节能、减排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耗 一、矿井生产消耗能源的种类 二、矿井生产消耗能源的数量 列表统计矿井生产所消耗的能源种类和数量。 附表:消耗能源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见表 。 表 消耗能源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 序号 消耗能源种类 单位 数量 备注                                         第二节 节能措施及评价 一、矿井开拓与开采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二、矿井主要设备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一 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在带式输送机选型计算的基础上,论述以下内容: 、对带式输送机的带速、效率、传动方式等结合所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论述; 、计算带式输送机的吨煤电耗和全年电耗,对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二 提升系统:简述所选提升机及传动系统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参数,调速系统型式,并对以下内容作深入分析: 、论述提升机选型时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对节能措施进行评价; 、计算所确定的提升系统的吨煤电耗和全年电耗,对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三 无轨胶轮车运输设备:列表 见表 简述所选无轨胶轮车的型号规格数量,对所选无轨胶轮车的百公里油耗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附表:无轨胶轮车的百公里油耗,见表 。 表 无轨胶轮车的百公里油耗 序号 无轨胶轮车型号规格 数量 台 单台百公里油耗 百公里油耗小计                         …                   四 主要通风设备:简述所选主要通风机及传动系统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参数,并论述以下内容: 、对所选通风机的效率指标进行分析; 、对保证通风机前后期高效运行的措施进行论证; 、计算通风机百万立方米电耗指标,对通风设备的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五 主要排水设备:简述所选主要排水水泵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参数,并论述以下内容: 、对所选主要排水水泵的效率指标进行分析; 、对所选排水管的管径的适宜性作进一步论证; 、计算吨水百米电耗指标,对排水水泵的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六 压缩空气设备:简述所选空气压缩机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参数,并论述以下内容: 、对所选空气压缩机的比功率指标进行分析; 、对所选空气压缩管路的管径的适宜性作进一步论证; 、对空气压缩设备的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七 瓦斯抽采设备:简述所选瓦斯抽采泵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参数,并论述以下内容: 、论述瓦斯抽采设备选型时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对节能措施进行评价; 、对瓦斯抽采设备的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八 制氮设备:简述所选制氮机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参数,并论述以下内容: 、论述制氮设备选型时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对节能措施进行评价; 、对制氮设备的能耗指标进行评价。 三、矿井地面原煤生产系统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简述原煤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及布置方案,并对节能减排措施进行论述,并评价其节能效果: 一 原煤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合理性的评价,节能分析: 二 设备布置的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三 能耗指标计算与评价; 四 煤矸石的处理方案。 四、矿井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一 吨煤电耗:列出年电耗及吨煤电耗; 二 矿井供电电源电压及供电线路:简述矿井供电电源的选择,并对其节能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采用的供电电源电压的合理性分析; 、供电电源线路的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校核所选线路导线的截面,计算电压降和线路损耗,并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三 主要供配电变压器:简述变压器选型过程,并按以下内容评价其经济运行的效果: 、变压器运行方式及负荷率和损耗计算; 、保证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措施; 、变压器经济运行效果评价。 四 矿井供电电压对能耗的影响分析:论述矿井供电电压的选择及对能耗影响的分析; 五 主要配电电缆的线损及节能指标评价:按经济电流密度校核所选主要配电电缆的截面,必要时计算电压降和线损率。结合电源线路的选择,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六 地面变配电室:简述地面变配电室的设置,评价地面变配电变电室的设置对能耗指标的影响; 七 井下供电方案:简述井下供配电方案,评价井下供电方案对能耗指标的影响; 八 无功功率补偿:简述电网无功功率补偿方案,评价无功功率补偿方案对能耗的影响; 九 主要供配电设备:结合主要机电设备清册,对所选主要供配电设备进行节能分析; 十 照明:简述地面各建筑物及道路、井下各场所的照度要求,对所采用的主要照明灯具进行说明;对照明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十一 电力调配:论述矿井供配电电网的电力调配方案,分析变压器经济运行的适宜性。 五、矿井地面建筑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一 概述:地面建筑的节能设计的原则和主要能耗指标; 二 地面建筑节能措施:从以下 个方面对建筑物的节能措施进行论述: 、建筑物朝向和外形形状; 、建筑外墙的保温措施; 、建筑屋面的保温措施; 、门窗节能措施及建筑遮阳; 、地面保温措施; 、建筑材料节能。 三 节能指标分析和节能效果评价:计算地面各主要建筑的能耗参数,对照国家或项目所在地的允许的建筑物能耗指标,对地面建筑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六、给排水、供热制冷通风及水处理系统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一 给排水节能:从给排水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论述给排水的节能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二 供热制冷通风节能:简述采用的供热制冷通风方式,论述管路保温的措施;对采用的供热和制冷设备的能耗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对供热制冷通风系统的调节与控制方式对节能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三 水处理系统节能:简述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论述主要工艺设备的效率指标和工艺系统节能措施;对水处理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第三节 节水措施及评价 一、矿井用水指标 一 矿井用水量:列出矿井日总用水量、矿井井下可利用的涌水量、废水和生活污水量,矿井日补充的新水量; 二 矿井用水指标分析:根据矿井吨煤用水量,结合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及规定对矿井吨煤用水量指标进行分析。 二、矿井节水措施及评价 从工艺系统设计、供水及用水设备选型、管路节水、节水管理等方面论证矿井节水措施,并对节水效果进行评价。 第四节 减 排 一、共伴生资源、副产品及排弃物 一 共伴生固体矿产资源:对矿井各种共伴生固体矿产资源进行分析统计; 附表:共伴生固体矿产资源统计表,见表 。 表 共伴生固体矿产资源统计表 序号 共伴生资源名称 资源 储量 可采资源 储量 备注                         ……                   二 煤炭生产中固体副产品及排弃物:对矿井各种副产品及排弃物进行统计及分析; 附表: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统计表,见表 。 表 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统计表 序号 副产品及排弃物名称 产出量 利用价值 备注                         ……                             三 瓦斯、地热:论述井下瓦斯、地热等赋存情况及蕴藏量。 二、共伴生资源利用和效果评价 一 各种共伴生固体矿产资源利用:论述各种共伴生固体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价值,开采原则; 二 瓦斯利用:落实瓦斯综合利用项目,评价瓦斯抽放利用效果; 三 地热利用:说明地热利用与项目的立项情况;。 四 煤炭生产副产品利用及减排: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及减排措施:洗选加工所产生的煤矸石的数量,给出煤矸石发热量指标,落实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项目,给出煤矸石的排放率指标; 、煤泥的综合利用及减排措施:落实煤泥的综合利用项目,给出煤泥排放率指标; 、其它副产品的利用及减排措施:分析其它的煤炭生产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出综合利用方案及减排措施。 三、污、废水的减排措施 按矿井井下涌水、生产及生活污、废水分别说明设计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并对减排措施进行评价。 附表:井下涌水、生产及生活污、废水处理量和利用率统计表,见表 。 表 井下涌水、生产及生活污、废水处理和利用率统计表 序号 名称 处理量 利用率 % 备注                         ……                   第五节 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评价 一、节能指标综合评价 一 综合能耗指标统计:根据矿井吨煤电耗、油耗、气耗及煤耗,折算为矿井吨煤标准煤耗 ; 二 能耗指标综合评价:根据所统计的综合能耗指标,对照国家及项目所在省 市 、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或邻近矿区类似矿井的能耗情况,对节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减排指标综合评价 一 综合减排数量统计:对矿井各种共伴生矿产、副产品及废弃物利用及排放进行统计; 附表:各种共伴生矿产、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及排放量统计表,见表 。 表 各种共伴生矿产、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及排放量进行统计 序号 名称 产出量 利用量 排放量 备注                               ……                       二 减排指标综合评价:根据所统计的矿井各种共伴生矿产、副产品及废弃物利用及排放量,对照国家及项目所在省 市 、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或邻近矿区类似矿井的能耗情况,对减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七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一、 自然灾害 对地面气象、地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二、生产作业主要伤害 一 有毒有害物质:对主要工艺、原料、材料、产品、有毒气体、粉尘等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 二 有害作业场所:对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三 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对该类型设备种类、型号、数量进行分析; 四 危险因素较大的设施:对该类型设施种类、型号、数量进行分析; 五 灾害后果预测:对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进行分析。 第二节 主要防范措施 一、自然灾害 一 滑坡; 二 洪水; 三 地震; 四 雷电; 五 其他。 二、生产作业主要伤害 一 有毒有害物质; 二 易燃易爆设施; 三 作业粉尘; 四 火灾; 五 高温作业; 六 噪声; 七 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 八 危害因素较大的设施。 三、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一 建筑物:论述建筑物安全距离、采光、通风、日晒等要求; 二 医疗卫生:论述急救站、医疗室、医院浴室、休息室、哺乳室、女工卫生室设置情况; 三 劳动强度:改善繁重体力劳动强度的措施。 四、消防设施 一 火灾; 二 防火等级; 三 消防设施。 五、预期效果及评价 第十八章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第一节 概 述 一、环境现状 一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气候、气象; 、地表水系概况。 二 环境质量现状: 、水环境质量现状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声环境质量现状; 、生态环境现状;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三 社会环境概况; 四 特殊环境要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工程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批概要 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时间和批复文号;简述报告书及审批文件中有关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三、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 一 地形地貌变化; 二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三 对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 对水环境的影响; 五 土壤侵蚀变化情况。 四、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矿井开发建设期和生产期主要的污染源。 附表:生产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 表 矿井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种类 名称 产生量 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或强度 污水 井下涌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 最大涌水量   生产生活 污水     煤泥水     ……     锅炉烟气 烟尘         ……     粉尘 地面生产系统     排矸场 矸石堆场     ……     固体 废物 矿井矸石 生产期掘进矸石 生产期洗选矸石   生活垃圾     ……     噪声 压风机房 压风机   提升机房 提升机   地面生产系统 原煤分级筛和溜槽等   通风机房 通风机   坑木加工房 电锯   鼓风机房 鼓风机   瓦斯抽放泵站 瓦斯抽放泵   ……             五、设计依据及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一 环境质量标准; 二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 生态 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第二节 矿井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二、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三、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四、固体废物处置及污染防治措施 第三节 矿井生产期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 一、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 一 矿井水处理措施及综合利用: 、矿井水水量、水质; 、排放去向与利用方向; 、处理工艺流程; 插图:矿井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处理规模;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主要构筑物尺寸及设备选型; 附表: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见表 。 表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 项目名称 设备 构筑物 规格型号 数量 长 宽 高 面积 体积                                     、处理站位置及平面布置; 、处理效果及利用率。 二 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及综合利用: 、污水产生量、水质; 、排放去向与利用方向 ; 、处理工艺流程; 插图: 生产生活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处理规模;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主要构筑物尺寸及设备选型; 附表: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见表 。 表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 项目名称 设备 构筑物 规格型号 数量 长 宽 高 面积 体积                                     、处理站位置及平面布置; 、处理效果及利用率。 三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附表:水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和总量指标表,见表 。 表 水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和总量指标表 污染物名称 项目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总量指标 备注 矿井水         是否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污水         合计         ……                           二、大气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途径 一 锅炉房的烟气防治措施:锅炉类型、吨位及台数,耗煤量,煤质情况;排气筒情况,选用的脱硫、除尘器方式,除尘效率和脱硫效率,净化后烟尘、 的排放量及浓度; 二 粉尘防治措施:煤炭贮存、转载、装卸和矿区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以及矸石堆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三 瓦斯排放及综合利用途径; 四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附表: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和总量控制指标,见表 。 表 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和总量控制指标一览表 主要污染物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总量指标 备注 烟尘         是否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                               三、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 一 矸石处置及综合利用: 、矸石的种类、主要成分、产生量; 、综合利用途径:综合利用项目、产品规模、矸石消耗量、综合利用率; 、矸石排矸场 周转场 的位置、储存量、服务期; 、矸石排矸场 周转场 的选址是否符合《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及采取的措施; 、矸石排矸场 周转场 污染防治措施 栏渣设施及防洪、排水设施等 。 二 灰渣处置及综合利用:灰渣产生量、综合利用途径及去向; 三 生活垃圾处置:生活垃圾产生量、去向。 四、噪声控制措施 一 噪声污染源; 二 噪声控制目标; 三 噪声控制原则; 四 噪声控制工程措施。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对矿井开采引起的生态影响采取的预防及保护措施 二、沉陷区综合整治 一 矿井开采地表沉陷情况: 、地表沉陷预测:给出预测模式、参数; 附表:地表移动变形模式输入参数表,表 。 表 地表移动变形模式输入参数表 序号 参数 符号 单位 参数值 备注 下沉系数     主要影响正切 β     水平移动系数     拐点偏移距     最大下沉角 θ                 、预计沉陷区位置、范围、沉陷深度和速度。 附表:地表沉陷预测结果统计表,见表 。 表 地表沉陷预测结果统计表 范围 下沉深度 倾斜 曲率 水平移动 水平变形 沉陷面积 积水面积 常年 雨季 首采区                 全井田                                   二 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三 土地复垦设计原则和要求: 、土地复垦范围;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原则和要求; 、根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及复垦设计原则,提出井田生态综合整治规划。 插图:井田生态综合整治规划图 三、水土保持 一 水土保持责任范围; 二 水土保持分区; 三 主体工程以外水土保持措施。 第五节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一、环境管理机构及定员 二、环境监测及水土保持监测 一 环境监测计划及监测内容; 二 标准化排放口设置。 第六节 专项投资 一、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包括矿井水处理站、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噪声控制、粉尘及烟气治理、污泥及垃圾处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标准化排放口;沉陷区治理主要设备及工业场地绿化等。环保工程概算投资占矿井建设总投资的 。 附表:环境保护工程投资概算一览表,见表 。 表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概算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环保项目 工程内容 投资概算 一 污染防治设施 水污染控制 矿井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站     噪声控制     粉尘及烟气治理     污泥及垃圾处置     ……     二 标准化排放口     三 化验监测设施     四 沉陷区治理主要设备     五 工业场地绿化     六 ……       环境保护投工程总投资                 二、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主体工程之外增加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第十九章 建设工期 第一节 建井工期 一、施工准备 一 施工准备内容:五通一平、施工必需设施; 二 施工准备期:施工准备顺序,施工准备期。 二、矿井移交方式 三、矿井移交标准 四、井巷施工平均成巷月进度指标 五、井巷施工连锁工程确定 六、施工组织基本原则 七、建井工期 八、矿井建设总工期 九、加快建井速度的措施和建议 附表:井巷工程综合进度图表,见表 。 表 三类 井巷、土建、安装 工程综合进度图表 序 号 工程名称 煤 岩 别 工程量 月进 度 工 期 月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 一、达到设计产量时间 根据煤层开采条件和瓦斯抽采状况论述矿井达到设计产量时间。 二、产量逐年递增计划和安排 第二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项目法人治理结构 二、生产组织机构 插图:矿井生产组织机构框图。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 一、劳动定员 根据组织机构设置及设计确定的生产工艺环节排岗定员,按人员类别汇总,计算矿井劳动定员。 附表:劳动定员汇总表,见表 ; 岗位定员明细表,见表 。 表 劳动定员汇总表 序 号 人员类别 出勤人数 人 在籍 系数 在籍 人数 人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合计 一 原煤生产人员               生产工人               井下工人               地面工人               管理人员               三 服务人员               四 其他人员                 合计                                   表 岗位定员明细表 序 号 岗位或工种 出 勤 人 数 人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合计                                                         二、劳动生产率:计算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和生产工人效率。 第二十一章 概算投资 一、投资范围 阐述矿井建设工程的投资范围。 二、编制依据 阐述设计概算编制的依据。 三、概算投资 简述概算投资及按建筑安装工程 矿建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间贷款利息及铺底流动资金划分的投资构成情况。 附表:总概算表,见表 。 表 总概算表 单位:万元 序 号 生产环节或费用名称 概 算 价 值 吨煤 投资 元 占总投 资比重 矿建 工程 土建 工程 设备及工 器具购置 安装 工程 其他 费用 合 计 一 施工准备工程                 二 井筒                 三 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                 四 主要运输及回风巷道                 五 采区                 六 提升系统                 七 排水系统                 八 通风系统                 九 压风系统                 十 地面生产系统                 十一 安全技术及监控系统                 十二 通讯调度及计算机系统                 十三 供电系统                 十四 地面运输                 十五 室外给排水及供热                 十六 辅助厂房及仓库                 十七 行政福利设施                 十八 场区设施                 十九 生活福利设施                 二十 环境保护及 三废处理                 二十一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计                 二十二 工程预备费                   合计                 二十三 工程造价调整预备费                   总计                 二十四 建设投资贷款利息                   建设项目总造价                   吨煤投资 元                   占总投资比重                 二十五 铺底流动资金                   建设项目总资金                                     四 概算投资分析 一 估算和概算投资对比分析:与核准后的投资估算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概算投资与估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 概算投资比例分析:分析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和其他费用的投资比例及合理性; 三 概算投资合理性分析:根据临近矿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类似矿井的投资或概算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概算水平的合理性。 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 。 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指标 备 注 井田范围       平均走向长度     平均倾斜宽度     井田面积     煤层       可采煤层数 层     可采煤层总厚度     首采煤层厚度     煤层倾角     资源 储量       地质资源量     工业资源 储量     设计资源 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     煤类     分煤层煤类 煤层     需注明煤的牌号 煤层         煤质     各煤层平均 灰分 原煤 净煤   需注明各项指标的名称和含义的代表符号 硫分 原煤 净煤   原煤挥发分   发热量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年设计生产能力     日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服务年限       设计生产年限     其中:一水平     矿井设计工作制度       年工作天数     日工作班数 班     井田开拓       开拓方式       水平数目 个     第一水平标高     回风水平标高     大巷主运输方式       大巷辅助运输方式       采区       回采工作面个数 个     掘进工作面个数 个     采煤方法       主要采煤设备         采煤机 台       支架 个       运输机 台     矿井主要设备       主井提升设备 台     副井提升设备 台     通风设备 台     排水设备 台     压风设备 台     地面运输       准轨铁路总长度       其中:专用线长度       站线长度     场外公路长度     建设用地       用地总面积       其中:工业场地 围墙内       风井场地 围墙内       铁路         公路         其它       地面建筑       工业建 构 筑总体积     行政公共建筑物总面积     人员配置       在籍员工总数 人       其中:原煤生产人员 人       生产工人 人     原煤生产人员效率 工     概算投资       静态投资 万元       其中:矿建工程 万元       土建工程 万元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 万元       安装工程 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工程预备费 万元     工程造价调整预备费 万元     建设投资贷款利息 万元       建设项目总造价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建设项目总资金 万元     吨煤投资 元     项目建设工期       建设总工期 月     项目投产至达产的时间 月               附件一:  (封面格式) ×××××××矿井初步设计 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扉页格式) ×××××××矿井初步设计 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 工程编号:C×××× 工程规模: Mt/a 院长(总经理): 总 工 程 师: 项目总设计师: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2、矿井主要技术特征 3、编制的目的 目    录 一、井筒      二、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      三、主要运输道及回风道      四、采区      五、提升(运输)系统      六、排水系统      七、通风系统      八、压缩空气系统      九、制氮系统      十、瓦斯抽采系统      十一、井下降温系统      十二、地面生产系统      十三、安全及监控系统      十四、通信调度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十五、供电系统      十六、地面运输      十七、室外给排水及供热      十八、辅助厂房及仓库      十九、行政福利设施      二十、环境保护及“三废”处理      …… 主要机电设备材料清册 工称名称: 顺序 设备及材料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 位 数量 重量(kg) 备注 单重 总重                                                                                                                                                                                                               附件二:    (封面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矿井初步设计 概 算 书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扉页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矿井初步设计 概 算 书 工 程 编 号: C×××× 工 程 规 模: Mt/a 院长(总经理): 总 工 程 师: 项目总设计师: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编审人员名单 序号 姓 名 专 业 职 称 资格证章编号 职 责 备 注                                                                                                                                                           目 录 序 号 名 称 页次 序 号 名 称 页次 1 编制说明     八、通风系统   2 矿井总概算表     九、压风系统   3 矿建工程     十、地面生产系统   ⑴ 矿建工程概算汇总表     十一、安全技术及监控系统   ⑵ 特殊凿井工程概算表     十二、通信调度及计算机系统   ⑶ 井巷工程概算表     十三、供电系统   4 土建工程     十四、地面运输   ⑴ 土建工程概算汇总表     十五、室外给排水及供热   ⑵ 土建工程概算表     十六、辅助厂房及仓库   5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十七、行政福利设施   ⑴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汇总表     十九、生活福利设施   ⑵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     二十、环境保护及“三废处理”     一、施工准备工程   6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表     二、井筒   7 工程造价调整预备费概算表     三、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   8 建设投资贷款利息概算表     四、主要运输及回风巷道   9 概算指标(定额)调整换算表     五、采区   10 外汇额度汇总表     六、提升系统   11 概算附件     七、排水系统                     注:根据实际可进行增减 编  制  说  明 一、工程概况 简要叙述矿井所在地理位置、设计生产能力、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巷道工程总量、主要装备、劳动定员及原煤生产人员效率等。 二、投资范围 阐述矿井建设工程的投资范围。 三、编制依据 (一)工程量 (二)概算指标(定额) (三)设备价格 (四)材料价格 (五)运杂费 (六)建筑安装工程地区价差调整 (七)取费标准 (八)预备费 (九)建设期贷款利息 (十)铺底流动资金 (十一)其他 四、概算总额 简述概算投资总额及按建筑安装工程(矿建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间贷款利息及铺底流动资金划分的投资构成情况,说明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水平。 五、投资分析 (一)估算和概算投资对比分析:与核准后的投资估算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概算投资与估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概算投资比例分析:分析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和其他费用的投资比例及合理性; (三)概算投资合理性分析:根据临近矿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类似矿井的投资或概算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概算水平的合理性。 概算表格形式 矿井总概算表、矿建工程概算汇总表、特殊凿井工程概算表、井巷工程概算表、土建工程概算汇总表、土建工程概算表、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汇总表、机电设备建筑按工程概算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表、工程造价调整预备费概算表、建设投资贷款利息概算表、工程概算指标(定额)调整换算表、外汇额度汇总表等各类表格形式和内容深度,应符合现行遵照现行《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的规定。 附录 : 煤 炭 工 业 矿井设计施工图目录 矿井设计施工图目录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备 注 一 采矿部分   工业场地煤柱图   风井场地煤柱图   主井井筒井壁结构图   主井井筒装备图   主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   主井箕斗装载硐室   井底煤仓与给煤机硐室   井底煤仓、配煤巷检修道   主井井底清理撒煤及水窝泵房   副井井筒井壁结构图   副井井筒装备图   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   副井井底清理撒煤及水窝泵房   矸石井井筒井壁结构图   矸石井井筒装备图   矸石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   注砂井井筒井壁结构图   注砂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   风井井筒井壁结构图   风井井筒装备图   风井井筒与风道连接处   井底车场布置图 含断面图、巷道交岔点 主变电所   主排水泵房   主排水泵房管子道   井底水仓及沉淀池   防水闸门硐室   防火门及防火、栅栏两用门硐室   密闭门硐室   等候室、避灾硐室   调度室、医疗室   工具备品保管室   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   自卸矿车卸载站硐室   井下材料转载站 设备、矸石 消防材料库   井下爆炸材料库   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电机车库及修理间   蓄电池机车及充电硐室   柴油机车库、修理间及加油硐室   单轨吊车库、修理间及加油硐室   开拓巷道工程图 含断面图、巷道交岔点 井下运输系统图   井下铺轨图   井下管网布置图   井下带式输送机机头、机尾及转载硐室   各种壁龛及机械设备硐室   井下空气压缩机硐室   井下降温硐室   采区布置及机械配备图   采区断面图册   采区上、下山布置图   盘区巷道布置图   采区中巷布置图   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采区车场布置图 含上、下山及盘区车场 井下绞车房   采区变电所   采区水泵房   采区水仓及沉淀池   采区煤仓 矸石仓 、溜煤眼及给煤机硐室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矿井通风系统图   风门、风桥、密闭等硐室   井下安全监测布置图   瓦斯抽放工程   井巷束管监测系统及束管布置图   防水安全煤 岩 柱图   岩粉棚、防爆水棚   井下降温系统、设备安装及管路安装         二 固定设备部分   主井提升机房 井塔 机械设备安装   主井提升机动力配电及控制   副井提升机房 井塔 机械设备安装   副井提升机动力配电及控制   通风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通风机房动力配电及控制   井下主排水泵硐室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采区 盘区 排水泵硐室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空压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空压机房动力配电及控制   井下移动空压机布置   地面瓦斯抽采泵房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动力配电及控制   地面注氮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注氮机房动力配电及控制   主排水管路布置   压风管路布置   井筒管路布置   井下上 下 山巷道提升机机械设备布置         三 矿井生产系统部分   主井井口机械设备安装   主井井底机械设备安装   主斜井 平硐 带式输送机机械设备安装   主井井底清理撒煤设备安装   副井井口机械设备安装   副井井底机械设备安装   排矸系统机械设备安装   矿井修理间机械设备安装   综采设备库机械设备安装   无轨胶轮车修理车间机械设备安装   木材加工房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翻车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翻车机峒室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底卸式矿车卸载站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输大巷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架空乘人装置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斜巷防跑车装置机械设备安装   采区煤仓 矸石仓 硐室机械设备安装   井下煤仓配仓机械设备安装   脏杂煤处理系统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原煤仓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筛分及破碎车间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装车仓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储煤场机械设备安装   地磅房机械设备安装   地面带式输送机栈桥机械设备安装   风井防爆门机械设备安装   铁路调车设备安装   化验室设备   煤样室设备         四 地面运输部分   铁路接轨站   铁路专用线   铁路装车站   铁路桥梁   铁路涵洞   铁路隧道   铁路机务、车辆   场外道路路线   场外道路桥梁   场外道路涵洞   场外道路隧道   场外道路路面   场外道路交通工程   场外窄轨铁路接轨站   场外窄轨矿井铁路专用线   场外窄轨铁路装车站   场外窄轨铁路桥梁   场外窄轨铁路涵洞   场外窄轨铁路隧道   场外窄轨铁路机务、车辆   航道   码头         五 总平面部分   工业场地购地范围   工业场地土方工程   工业场地竖向、道路及排水布置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第 期工业场地土方工程   第 期工业场地总平面   工业场地窄轨铁路布置   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   工业场地绿化   排矸场平面布置   排矸场购地图   风井场地平面布置   风井场地竖向、道路及排水布置   风井场地购地范围图         六 供配电系统部分   架空输电线路安装   矿井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   矿井主变电所电气二次接线   地面变电亭安装   地面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   工业场地动照线网   井下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   采区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   井底车场动照线网   采区动照线网   电机车接触线网安装   原煤生产系统集中控制   变流室设备布置         七 智能化系统部分   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包括矿井监控指挥中心设备布置 含安全生产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等 矿井视频监控系统 含地面井下视频监控摄像机布置 矿井智能化系统综合线网 含通信、安全生产监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网络拓扑图 矿井信息中心电气设备布置 含行政、调度通信交换机,网络交换机,网络设备等 工业场地锅炉房热工检测控制   主井装卸载自动控制及提升信号系统   副井操车控制及提升信号   矿井 变电所 系统   井下通信、监控线网   采区 盘区 工作面通信 信号与控制   掘进工作面通信 信号与控制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井下人员跟踪系统   井下轨道运输信、集、闭系统 信号 交通信号管理系统   井下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   矿井束管监控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控制 通信 消防报警线网   地面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工业视频监控系统   矿井工业广场安防系统   装车系统集中控制   地面铁路装车站微机自动闭锁及信号系统         八 土建部分   主井锁口盘   主井井架 井塔   主井桥台   风井锁口盘   风井井架 井塔   副井锁口盘   副井井架   副井桥台   风井绞车房   主井井架与井口房联合建筑   主井井口房   胶带输送机走廊 或栈桥   地道、受煤坑、地沟   选矸楼   筛分楼和装车仓联合建筑   人车棚   滑坡煤仓   翻车机房   原煤仓、装车仓、储煤仓   地磅房   调车绞车基础   箕斗间   破碎车间   电 内燃 机车库 修理间   爬车机房   推车机房   储煤场建 构 筑物   电扒支柱及漏斗   电视塔   半地下煤仓及卸煤栈桥   装车站、计量室   转载站   副井井口房   人行走廊 地道 、天桥、栈桥   任务交待室或区段办公室   排矸绞车房   管缆支架   架空索道杆塔   休息室   矸石翻车机房、矸石仓及地道   输电线路杆塔   无极绳绞车房   围墙及大门,斜井或平硐门脸   门卫室、收发室   办公室、办公楼   矿灯房、浴室、自救器发放室   主井绞车房 井塔   副井绞车房 井塔   辅助提升绞车房   空气压缩机房   通风机房   空气加热室   锅炉房及烟囱   坑木加工房   矿井修理间、修钎房   仓库、材料库 棚   煤样室、销售煤样室   化验室、实验室   汽车库   消防车库、消防材料库   自行车棚、各种雨棚   矿井地面爆破材料库   油脂库、加油站   矿井变电所   区域变电所   回水泵房   信号楼   微波站   注砂井井架   注砂井锁口盘   注砂井井口房   充填材料仓   充填破碎机房   充填注水池、储水池   充填水泵房   充填沉淀池   充填井绞车房   沼气抽放站   注浆房 包括池子   矿山救护队   铁路行车房、调度室   搬道房   旅客站房   列检所   道口看守房   机务人员办公室   养路工区   通信信号工区   铁路大门   工业场地食堂   加压水泵房、雨水泵房、溢流井   工业场地日用消防水泵房   水源水泵房   给水净化构筑物   工业场地日用消防水池   工业场地水塔、储水池   工业场地水源地给水净化站   工业场地污水泵房及污水池   工业场地沉淀池   工业场地接触池   工业场地生物滤池   工业场地氯消毒室   工业场地曝气池   工业场地厕所   工业场地化粪池   工业场地沉沙池   锅炉房来煤、出灰设施建筑物   风井场地供水设施   工业场地浓缩池   水源地泉水进水室   冷却塔   热水交换站   煤气站、液化石油气库         九 给排水部分   矿区给水水源工程   矿区给水管道   矿区给水加压泵房设备布置   矿区排水管道   矿区污水处理站设备布置   矿区污水泵房设备布置   矿区给水净化站设备布置   矿区供水系统及水量平衡图   矿井给水水源工程及水源井   矿井水源给水管道   矿井水源中间加压泵房设备布置   工业场地给水、排水管道   工业场地雨水管道   矿井给水净化站设备布置   给水净化构筑物配管   矿井污水泵房设备布置   矿井污水泵房设备布置   矿井水塔、水池设备布置   室内给水排水   室内热水供应   洗衣房设备布置   开水房设备布置   回水泵房设备布置   矿井雨水泵房设备布置   矿井加压泵房设备布置   居住区给水水源   居住区给水、排水管道   居住区水塔、水池设备布置   井下消防、洒水设备及管道   煤体注水防尘设备及管道   井下灌浆设备系统布置   井下水砂充填、供水设备及管道   井下灌浆管道   铁路给水、排水管道   铁路给水水源   铁路污水处理站设备布置   铁路污水泵房设备布置   冷却塔设备布置   铁路雨水泵房设备布置         十 暖通部分   锅炉房工艺设备布置   热交换站工艺设备布置   地面制冷站工艺设备布置   空气加热室设备布置   井下降温设备布置   烘干室设备布置   浴室供热   除尘设备布置   室内采暖   室内通风   室内空气调节   工业场地室外供热管道         十一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部分   矿井水处理站工艺及安装图   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工艺及安装图   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工艺及安装图   铁路污水处理站工艺及安装图   噪声控制   垃圾处置、处理   大气污染控制                     本标准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 ;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 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 或 应按……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条 文 说 明 前 言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经建设部 年 月 日以建设部第 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各单位和有关人员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特将本标准的正文部分第 章和第 章按条文顺序编写了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告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目 次 总则    基本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矿井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总 则 本条阐明了制定本《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以下简称 本标准 的依据和目的。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与煤炭工业发展有关的法律,如《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等,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开发、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如国发 号文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 年第 号公告《煤炭产业政策》等等,是保障和落实 以煤炭为主体 的能源发展战略、指导煤炭工业改革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规和政策,是制定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条文中所述 规范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 ,是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 年,原能源部曾根据当时煤炭工业建设情况,颁发过包括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在内的《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 试行 规定,试行后对提高矿井设计质量和水平、保证矿井建设要求曾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近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煤炭科技的迅速发展,原《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已不适用。旧的规定不适用,新的标准未制定,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必然出现无章可循、各行其是的局面,加之其他方面的因素,不少矿井设计文件不同程度的存在体例随意、内容不全、深度浅薄、定性分析不够、定量论证欠缺、设计依据不足、跨越设计阶段、忽视甚至违背建设管理程序等等问题,有的矿井初步设计起不到指导下阶段设计的作用,有的矿井初步设计只是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翻版。为不断提升矿井设计质量和水平,满足新时期煤炭工业矿井建设的需要,应对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加以规范,这是制定本标准的目的。 本条阐述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范围未将小型矿井涵盖在内的理由是: 设计生产能力 及以上的大、中型矿井和小型矿井相比较,在系统、环节和装备标准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大、中型矿井的开拓开采、井上下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技术装备水平等都比小型矿井复杂,设计内容广泛,深度较深,因此不宜将大、中型矿井和小型矿井的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等同要求。 本条文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制定本条文的理由是: 条文中规定矿井设计阶段 至少应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重点是强调初步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初步设计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是指导矿井建设全过程的纲领性技术文件,跨越初步设计阶段,将会给建设项目带来重大损失和安全隐患。近些年来,有的矿井建设项目核准后,甚至有的还未经核准即盲目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工建设,结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明确规定矿井设计阶段 至少应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当然,根据矿井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业主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增加 扩大初步设计 或 技术设计 阶段做为施工图设计依据也是可以的。 条文中规定矿井设计程序 必须遵循国家现行的关于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强调了设计程序和项目管理程序的密切关联度。设计程序是项目管理程序的关键,设计程序上联地质勘查和项目核准,下联项目监理、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管理程序,不按设计程序和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将导致煤矿建设规模不当、技术水平下降、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事故隐患难以发现、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诸多问题。因此, 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以发改能源 号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对建设项目的地质勘查、项目核准、设计、施工、监理、项目开工、安全监管、项目竣工验收等管理程序做了严格规定,必须执行。 、 该两条文分别对矿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内容深度做了原则规定,是本标准所有内容的共性要求。 基本规定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本条属强制性条文,列为强制性条文的理由是: 我国《标准化法》规定,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标准 。本条文各款是根据现行的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的,条文内容是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必须履行的管理程序,若初步设计不具备本条文规定,则该初步设计不具有法律效应;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矿山工程部分 的通知》中规定, ……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内容,同时考虑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列入强制性条文。本条文中各款和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内容直接关联,若矿井初步设计不具备本条文规定的 基本依据 ,则该设计文件不仅不具有法律效应,重要的是由于设计文件的编制缺乏依据、前期工作缺少严格的评审、审批、核准等程序,则设计文件仅是空中楼阁,盲目实施即会给矿井建设项目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将本条文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条文规定编制矿井初步设计应有相应文件做支撑,主要是强调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必须落实。条文中所列的支撑性文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编制阶段,曾做过不同程度的调查并取得有关单位意向性协议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原则性批复文件,但大多是初步的、不具体的,满足不了项目的实施。因此,矿井初步设计阶段应进一步调查、勘测和研究,并和有关单位签定正式协议、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批复文件,以保证矿井设计技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条文是对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基本规定: 本条文的 款是强制性条款,其重要性和目的,在本标准 条、 条和 条的条文说明中已做了阐述; 本条文的 款是对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整体要求,矿井初步设计文件各章节编制时,均应符合本条款规定的设计原则; 本条文的 款是强制性条款。因为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是矿井设计文件编制的基础,对其不吃透消化、不分析评价,设计就是盲目的、建立在沙滩上的设计,就会给矿井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对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深入分析、论证和评价,即使是经过 评审备案 的勘探地质报告。或许有同志提出 经评审备案的勘探地质报告还不可靠?还要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 ,我们认为,勘探地质报告需经评审备案的管理程序后方可做为设计依据是必要的,但矿井设计文件编制时对其分析、论证和评价更是必须的,因为:其一,一般讲地质专家并非矿井设计专家;其二,近些年来的地质报告评审,一般都是和矿井工程设计脱钩的,不邀请矿井设计人员参加评审,其评审的重点主要是资源 储量的获得,对井田开采条件的评审则很简单,对矿井设计的要求不可能了解;其三,由于种种原因,近十年来对过去提倡的 设计应与地质勘查密切结合 的成功经验基本不采用,设计与地质勘查之间不能有效地勾通,矿井设计人员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一部自已未参与地质勘查实践的、生疏的纸质地质报告 尽管该地质报告经过了评审备案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对勘探地质报告分析论证和评价重视不够的较普遍现象,制定了本强制性条款,必须执行; 本条文 款规定了矿井初步设计的编制,应对矿井重大技术方案、井上下各系统主要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等应做方案比选或论证,对矿井投资应进行论证和对比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井口及工业场地选址和井田开拓方式等重大技术方案已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进行了比选和论证,为什么在初步设计阶段还要进一步比选和论证?因为:其一,可行性研究阶段对上述重大技术方案虽然做了方案比较和论证,但一般讲方案比选和论证的深度不够,尢其在定量分析论证方面不深透;其二,自项目核准至项目设计,其间的建设条件一般都有些变化;其三,矿井初步设计是承上 可研报告 启下 施工图设计 的、指导矿井建设全过程的纲领性的技术文件,也是一个矿井建设的历史性文件,应当保持其完整性,因此上述重大技术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进一步比选和论证。 、 两条文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布的发改能源 号文《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应认真执行。 附录 是对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和深度的具体要求,是本标准的主体。由于其内容和深度的具体要求难以用标准条文形式制定,故采用了和常规的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写体例一致的表达方式列为标准的 附录 ,用本条文的规定将其引入法定的技术标准。附录 虽然不是本标准的正文部分,但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建标 号 的第二十条规定, 附录中的技术内容属于标准的组成部分,具有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效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域矿井的开采条件和建设条件差异较大,附录 各章节含盖了在各种开采和建设条件下的矿井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可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对附录 有关 章 中的节、条、款、项及附图进行删减,如:低瓦斯矿井,可删去第六章中的第二节 瓦斯抽采 的有关内容;地面不采用标准轨距铁路运输的矿井,则可将第九章中的第二节 标准轨距铁路 的有关内容删减 ,相关节、条、款、项删减后, 章 内 节 的顺序应进行排列调整,编写顺序不得间断。 不同开采条件下的矿井初步设计,应能指导相应矿井专项设计的作用,这是每部矿井初步设计应达到的内容深度。所谓 指导 ,是指矿井初步设计不仅在矿井各系统的工艺设计中要保证安全、环保、卫生等要求,而且在相应章节的设计内容中要给出编制专项设计的原则、基本构架和基本参数。 矿井初步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在本标准 条的条文说明中已做解释。但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目的和和对矿井工程建设应满足那些具体要求,有的业主和部分设计人员并不了解,因此本条文做了 款具体规定。 改扩建矿井,是指技术改造矿井和扩建矿井。改扩建矿井设计必须在对该矿井现有生产状况、井上下系统和设施等做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讲,改扩建矿井设计要比新建矿井设计更费事费工。近些年来,不少改扩建矿井设计对矿井的现有生产状况、资源储量、井上下系统和设施等不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设计文件不做表述和论证,很难确定其改扩建矿井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因此,改扩建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的各章节内容深度应按本条文规定编制。 根据各煤矿设计单位有关数据统计分析,目前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周期仅 个月,难以保证设计文件编制质量,为保证矿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质量,其编制周期不宜少于 个月,条件简单、开拓方式为斜井 平峒 的中型矿井宜为 个月,其它大中型矿井均不宜少于 个月。该周期较原《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规定的 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周期一般为 个月 少 个月,主要是考虑设计文件编制手段比原 规定 时先进。 矿井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规定 矿井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复杂、单位工程繁多、设计图纸量巨大、涉及专业面广,难以按系统、按单位工程、按专业对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制定具体条文规定。 条对施工图设计程序、保证设计质量、满足矿井工程建设需要做了基本规定。本标准的附录 《矿井设计施工图目录》,原则上是按单位工程编排的,但不全面。由于各类矿井的条件不一样,该附录中所列施工图项目可选择采用。
本文档为【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送审稿汇编)09.5.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219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9-04-19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