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论文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论文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论文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 士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 姓名:吴剑波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刘志学 2010-04-2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摘 要 在 VMI模式下,将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虽然能够解决供应商的物流能 力和信息能力不足等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 VMI运作的复杂性。在基于第三方物流...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论文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 士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 姓名:吴剑波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刘志学 2010-04-2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摘 要 在 VMI模式下,将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虽然能够解决供应商的物流能 力和信息能力不足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但同时也增加了 VMI运作的复杂性。在基于第三方物流 的 VMI运作模式(即 VMI&TPL模式)下,供应链的信息流和物流必然发生变化。 如 VMI模式中运输、配送和库存管理的变化;信息源、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变化 等。因此,针对引入第三方物流的 VMI运作,如何有效地对信息流与物流进 行集成, 实现第三方物流与 VMI的有机结合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系统的 视角对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进行深入研究,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主要创新性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在考察 VMI策略演变的基础上,阐述 VMI运作中引入第三方物流的驱动 因素,提出了协同预测环境下 VMI&TPL模式,并分析其运作特点;在物流信息分 类的基础上,总结提出 VMI&TPL模式下所需共享的物流信息,并运用价值工程理 论定量分析物流信息的价值。 (2)在 VMI&TPL模式下,提出了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分析框架及流程,从供 应商生产能力、TPL物流能力、协调控制、不确定性和风险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信 息流与物流集成的影响因素,并在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 于界面的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总体框架。 (3)构建了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明确建 模目标、确定系统边界之后,从物流集成子系统、信息流集成子系统、协调控制子 系统和风险子系统分析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系统结构,分析各子系统内各种 因素之 间的关系,得出各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图,从而建立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 集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来分析相关因素对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水 平的影响。 (4)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测两种信息流与物流集成 策略,并分别构建 IS和 CF模式下 VMI&TPL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所建立的 CF 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三个参数作为因子变量,且以供应商生产波动和供应链系统 库存波动作为响应变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多重目标响应问题进行研究,以考察所选 参数对响应变量的影响。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设计与分析软件 Design-Expert设计 响应面实验,通过模拟运行得出响应变量数据,估计出优化模型的响应面,并求得 模型的满意解和系统最优运作水平。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库存 第三方物流 物流 信息流 集成 系统动力学 响应面法 I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In VMI mode, although outsourcing the logistics operation to the TPL could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insufficiency of the supplier’s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capabilities, yet also brings the complicacies in VMI operation. In VMI based on TPL VMI&TPL mode as following,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of the supply chain will inevitably change. For example, the change of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in VMI and the change of the information sourc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etc. Therefore, towards the VMI operation with leading in TPL, it is urgent for u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product the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PL and VMI. For this purpose, from the systemic view, this dissertation deeply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VMI&TPL mode and achieved the predicted research objectives1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MI strategy evolution, the dissertation expatiate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VMI operation with leading in TPL and proposed the VMI&TPL mode in the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environment and analyzed its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n, based on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d to propose the necessary shar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 VMI&TPL mode and furth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value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with adopting the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2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 VMI&TPL mode is proposed. Then the dissertation detailedly analyze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supplier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TPL logistics capabilities, coordination control,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Further more, the dissertation proposed the interface-based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general framework model with the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mechanism researchII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3An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ed system dynamics model in VMI&TPL mode is constructed. After clearing modeling target, setting a clear system boundary, the dissertation is from logistics integrated subsystem, information flow integration subsystem, coordination control subsystem and risk subsystem to analyz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and analyze the interrel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among subsystems to obtain the causality graph among subsystems. Then the dissertation established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system dynamics models in VMI&TPL mode and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owards the model to discuss the impacts brought by the related factors to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level4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VMI&TPL mode. According to the two integration strategies, the dissertation separately constructed the VMI&TPL system dynamics models in IS and CF Mod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ystem dynamics model, the dissertation selected three parameters as the factors and selected the supplier production fluctuations and supply chain system inventory fluctuations as the response variables. Meanwhile, the dissertation adopted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owards the multiple response proble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brought by the selected parameters towards the response variable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dissertation used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software Design-Expert to design the RSM experiments. Through simulation operation, the dissertation obtained the response variables data; the dissertation estimated the optimizated model’s response surface and obtained the most satisfactory solution and the system optimal operation level Key words: Vendor-managed inventoryVMI Third-party logisticsTPLLogistics Information flow Integration System Dynamic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I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属于 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日期: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在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中,节点企业往往通过管理自己的库存来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但由于各节点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 现象,结果导致“牛鞭效应”产生,最终增加了供应链的总体成本,影响了供应链 整体运作效率。为此,企业开始引入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 库存(Vendor-managed inventory,VMI)。VMI是一种建立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 合作性战略,供应商在共享其下游用户的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对下 游用户的库存进行管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下游的订单,从而在满足下游企业需求的 同时,使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总体库存成本达到最低。1985 年,沃尔玛公司 (Wal-mart)和宝洁公司(P&G)通过实施 VMI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 客户服务水平,其销售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后,DELL、HP和 K-mart等公司也 采取 VMI策略来降低库存成本。 在 VMI模式中,随着买方数量不断增加,供应商物流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制约已 经严重影响 VMI 的实施效果,因而许多供应商将目光转移到寻求与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 logistics,TPL)合作上。将第三方物流应用到 VMI策略中,能够帮助 供应商解决 VMI实施过程中物流能力、信息能力不足的难题。比如,DELL和联想 公司都选择伯林顿公司为其运作 VMI服务,美国 Skywords Solution公司也将其 VMI 中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而且这种趋势在国内外越来越明显。 在 VMI运作模式中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虽然能解决供应商物流 能力 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 VMI运作的复杂性。在 VMI&TPL运作模式(后文以 VMI&TPL模式表示)下,供应链的信息流和物流运作必然发生变化。如 VMI模式 中运输、配送和库存管理的变化;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内容和共享模式的变化等。 1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因此,在以上提出的 VMI&TPL模式中,如何有效地对信息流和物流进行集成?影 响集成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什么?集成水平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 VMI&TPL 模式下物流与信息流集成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 VMI&TPL集成运作模式,深入分析物流与信息流集成动因,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研 究物流与信息流集成策略,并采用响应面法对集成策略进行优化。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三方物流和 VMI作为目前物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这两 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这些成果很少在 VMI中涉及到第三方物流因素; 虽然第三方物流与 VMI集成的观点已经提出,但对于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与物流 如何协调运作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对 VMI&TPL运作模式中的信息 流与物流集成进行深入研究,以充实供应链管理理论。 本研究将深入分析 VMI&TPL运作模式及特点,研究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分析 框架、流程和影响因素,提出基于界面的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 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控制模型,通过模拟 分析,阐述相关影响因素对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水平和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 信息流与物流的集成策略。研究成果将为 VMI&TPL模式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 目前,国外许多企业通过成功实施 VMI获得强大的竞争力,而国内企业应用 VMI 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物流能力 或信息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实施 VMI的动因。基于此,一些企业已经将第三方物流引 入到 VMI中来解决上述问题。 VMI&TPL运作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汽车制造行业。 但是,由于缺少对第三方物流与 VMI集成的理论指导,在合作实践中产生许多新问 题,阻碍了 VMI的推广应用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本文所提出的运作模式对第三 方物流实施 VMI提供了一些运作实践的理论指导,所构建的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控制 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模型和提出的集成策略能有效提高第三方物流与 VMI集成的水平以及 VMI实施的 绩效。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成果为 VMI引入第三方物 流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如图 1-1所示,具体研究的技术路线简述如下: 系统分析 系统建模文 信息流与物流 献 运作模式、运 理论体系 研 集成框架 作特点、信息 究分类、信息共享内容、物流 信息流与物流 与信息流相互系统设计 集成系统模型 关系研究物流与信息流 信息流与物流系统模拟 集成策略集成中各子系 理论 统及影响因素 研 之间因果关系究 分析 集成策略 系统优化 优化研究系统分析、集成分析、实验设计、优化分析图 1-1 论文研究思路 与技术路线 (1)查阅与第三方物流和 VMI相关的文献资料,准确把握国内外在该领域研 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深入了解与本论文相关的背景和理论知识,为后续研究 奠定理 论基础。 (2)分析 VMI策略中引入第三方物流的驱动因素,阐述 VMI&TPL运作模式 3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及特点;在对物流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分析 VMI&TPL模式下信息共享内容和物流 信息的价值。 (3)在分析信息流与物流集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 VMI&TPL模式下信息 流与物流集成总体框架。 (4)构建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信息流与 物流集成系统模型结构、子系统结构、子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结构方程。 (5)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测两种集成策略,根据这两 种策略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响应面法对所建协同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 进行优化。 1.3 论文总体结构与主要内容 论文共分七章,总体结构如图 1-2所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标和意义,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与 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以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对与本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与归纳,主要相 关研究包括第三方物流、VMI、物流与信息流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系统动力学理 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第三章,系统分析 VMI 中引入第三方物流的驱动因素,提出协同预测环境下 VMI&TPL模式,并分析其运作特点;在物流信息分类的基础上,总结提出 VMI&TPL 模式下所需共享的物流信息,并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定量分析物流信息的价值。 第四章,在 VMI&TPL模式下,提出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分析框架及流程,从 供应商生产能力、TPL 物流能力、协调控制、不确定性和风险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信 息流与物流集成的影响因素,并在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 界面的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总体框架。 第五章,在明确建模目标、确定系统边界后,从物流集成子系统、信息流集成 子系统、协调控制子系统和风险之系统分析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系统结构,并分析各 子系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各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建立信息流与物流集 4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 第六章,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测两种信息流与物流集 成策略,并根据这两种策略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协同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 础,选取三个参数作为因子变量,且以供应商生产波动和供应链系统库存波 动作为 响应变量,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优化模型对多重目标响应问题进行研究,求出 模型最 优参数和运行水平。 第七章: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总结全文研究结论,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 行展望。第一章理 绪论 论 分析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章VMI&TPL模式下物流与信息流分析系 第四章统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框架 分析 与 第五章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模型 控制 优第六章化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策略及优化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图 1-2 论文总体结构 5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主要创新点 创新点一:系统分析 VMI策略中引入第三方物流的驱动因素,提出协同预测环 境下 VMI&TPL运作模式,并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定量分析物流信息的价值。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在 VMI策略中引入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 运作成本,解决供应商物流能力不足和提高供应商参与 VMI的积极性,但对于为何 在 VMI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并未做系统的分析。因此,本文首先在考察 VMI策略演 变的基础上,将 VMI运作中引入第三方物流的驱动因素分为五种:环境驱动因素、 速度驱动因素、效率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以及服务驱动因素,并对这些驱动因 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与 VMI集成驱动因素框架。 在目前引入第三方物流的 VMI运作模式中,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一种单向的补货 决策过程,供应链上游企业从下游企业那里获取库存信息和实时销售(POS:Point of sale)信息,以此为基础来进行预测和补货,这种模式通常没有考虑到因零售商未来 促销或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需求波动,其 POS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是不可能将所有 未来市场需求的信息向供应链上游传递的。因此,针对以上运作模式的缺陷,本文 建立协同预测策略下 VMI&TPL运作模式,分析该模式下的运作流程和运作特点。 通过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预测机制,使得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能够 真正最大程度共享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提高预测准确度和供应链绩效,而且真 正实现第三方物流与 VMI的有效集成。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对物流信息价值进行定量研究,分析 影响信息使用价值(效用)的主要因素和信息成本的构成要素,建立评价物流信息 价值的量化模型,对深入认识物流信息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创新点二:建立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研 究集成因素对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水平的影响。 信息流与物流的集成建立在供应链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基础之上,在 VMI&TPL 运作模式中,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和零售商之间通过物流界面、信息界面和管理界 面实现供应链高效协调运作。供应链成员之间通过物流界面和信息界面来实现物料 6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和信息的流动,并通过管理界面实现成员间的协调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协调组织和协调控制。因 此,物流界面、信息界面和管理界面是信息流与物流有效集成的关键,也是信息流 与物流集成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文在分析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影响因素和建立基于界面的信息流与物流集成 总体框架模型基础上,构建 VMI&TPL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明确建模目标、确定系统边界之后,从物流集成子系统、信息流集成子系统、协 调控制子系统和风险子系统分析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系统结构,并分析各子系统内 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各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图,从而建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的 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拟量化分析相关因素对信息流与物流集成水平的影响。 创新点三: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测两种信息流与物流集成 策略,建立集成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响应面法对集成策略进行优化。 在 VMI&TPL模式下,本文根据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基于 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测两种集成策略,具体分析了两种策略下 VMI&TPL运作特点:其一,综合信息共享策略能够使得供应链中的所有信息都能在 TPL 平台上得到集中和共享,包括零售商的销售信息及库存信息、供应商的生产信 息、TPL补货及发货过程中的在途库存信息和运输信息;其二,协同预测策略是以 供应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对未来顾客需求预测为基础,通过分析三方未来业务 计划对需求的影响来修正预测结果。 基于以上两种策略,本文分别构建综合信息共享(IS)和协同预测(CF)策略 下的 VMI&TPL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建立的 CF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需求平滑时 间(T)、在制品库存偏差调整系数(T)、系统库存偏差调整系数(T)三个参数作 a w i 为因子变量,以供应商生产波动和供应链系统库存波动作为响应变量,采用响应面 法建立优化模型对多重目标响应问题进行研究,以考察所选参数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求出所提策略最优运行参数和运作水平。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设计与分析软件 Design-Expert设计响应面实验,确定所选因子变量的实验点(样本)。将实验点代入 CF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通过模拟得出相应的响应变量数据。最后,估计出优化模型 的响应面,并求得模型的满意解和系统最优运行水平。 7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TPL相关研究 2.1.1 TPL内涵 第三方物流是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 外包(Outsourcing)。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在 1988年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 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种新思想被纳入到顾客服务职能中,它也被用来描述 “与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联盟”,尤其指“物流服务提供者”(邹辉霞,2004)。 表 2-1总结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这些第三 方物流概念的差异,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中第三方物流形态多样性的一种反映。本文 采用物流术语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即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双方, 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GB/T 18354-2006,2006)。 表 2-1 第三方物流定义要点 作者 定义 要点 Virum(1993) 物流渠道上的中间人,通过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 合同关系 内为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 Lieb(1993) 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全部物 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功能。 Simchi-Levi(2000) 一家外部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 战略联盟 配送功能。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 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 专业化 业协会(2002) 经营管理。 骆温平(2001) 为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功能服务的一个外部提 长期性 供者。 伙伴关系 牟旭东、陈健(2002) 第三方企业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的整个商品流通过 契约关系 程的服务。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 GB/T 18354-2006 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8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使物流业从一般制造业和商业等活动中 脱离出来,形成能开辟新的利润源泉的新兴的商务活动,受到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 关注。第三方物流服务有很多类型,比较典型的是 Rao等人(1993)的五分类法: 单一服务、独立服务、集成服务、综合服务和组合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见表 2-2。 表 2-2 TPL服务类型 类型 内容 单一服务(Single services) 仅提供搬运、运输或仓储其中一种服务; 独立服务(Separated services) 提供运输与仓储二选一的服务; 集成服务(Integrated services) 提供运输与仓储集成的服务; 综合服务(Combined services) 在配送、仓储和运输功能以外还提供其它的服务,如商 业经营和策划服务; 组合服务(Complex services) 提供由不同服务所构成的服务集合,如计划、配送、装 卸、库存管理、仓储、运输及信息等服务。 第三方物流的演进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Chrisoula和 Douglas(1998)按照第三 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实施控制的水平以及在企业战略重要性方面所扮演的角 色,将第三方物流的演进分为导入期、知晓期、需求期、整合期和差异化期五个阶 段,见表 2-3。 表 2-3 TPL的五个发展阶段 时期(20世纪) 阶段 特征 世纪初~50年代晚期 导入期(Introductiory period) 单一服务 50年代晚期~60年代晚期 知晓期(Awareness period) 独立服务 60年代晚期~70年代晚期 需求期(Necessity period) 集成服务 70年代晚期~80年代晚期 整合期(Integration period) 综合服务 80年代晚期~90年代晚期 差异化期(Differentiation period) 组合服务 2.1.2 TPL理论基础 1)核心能力理论 1990年,Prahalad和 Hamel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把“核心能力”定义 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习,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 9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流派的学习。核心能力主要是关乎各种技术和对应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从而可 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核心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核心能 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能力应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难以模 仿、不可替代性和长期性。 第三方物流是核心能力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之一。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作 为从事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拥有专业的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管理技 术与知识,在物流管理运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利用 规模效应为物流需求企业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对于非物流企业,将其自身的物流 业务外包后,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突出自身的主营。正是由于企业能力有 限和企业之间的能力异质,才导致了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及其与客户之间物流战略伙 伴关系的建立,这样既实现了物流交易双方的能力互补,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保持 和巩固各自的核心能力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2)交易费用理论 作为使用交易费用分析方法的第一人,科斯(1937)认为交易成本是由信息的 不对称、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交易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引起的。Williamson(1985)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将交易费用形象地比喻为“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并将 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同时, Williamson 将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归纳为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 义)和交易影响因素(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 与其他交易一样,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也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产生。企 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后,第三方物流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之间一般是 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第三方物流与物流服务需 求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促使双方之间“组织学习”,提高双方对不确定 环境的认知能力,从而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从交易 维度看,第三方物流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为了节约物流交 易费用的一种制度选择。 10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3)委托代理理论 作为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委托代理关 系。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 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 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委 托代理理论包括一系列关于人类行为、组织和信息性质方面的假设:理性经济人假 设、效用函数不一致假设、信息不对称假设。要获得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必 须满足两个条件: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 在物流外包关系中,物流需求方将自己的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时, 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物流服务提供方,即第三方物流拥有较物流服务需求方更多 的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物流服务需求方为委托人,第三方物流是代 理人。由于物流服务需求方和第三方物流均各自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因此,设 计物流契约时,在满足物流需求企业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应实现第三方物流的 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共赢。 2.1.3 TPL与供应链关系 随着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学者 们加强了对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关系的实证研究。Stock等人(2000)通过对物流集 成与供应链组织结构元素之间的匹配以及匹配之间的绩效关系研究,并结合实证分 析表明第三方物流是协调供应链运作的重要手段。Hoek(2001)建立了供应链运作 的水平控制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该控制机制对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扩张 有显著的贡献。Bolumole(2001)通过对英国汽油零售商的案例分析,认为第三方 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导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 的期望、客户与服务商关系的特征和物流外包的程度。Bask(2001)在研究不同类 型的 TPL与供应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标准的关系处理框架,通过这个 框架指明了 TPL如何有效的向不同类型的供应链提供服务。 Photis和 Panayides(2005) 论证了第三方物流与客户关系在交易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更加亲密的关系将会带 11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来供应链绩效的大幅提高。杨德礼和于江(2003)通过对一个量化模型的研究表明: 供应链节点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共赢”。从以上研究可以看 出,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高效整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提供了完善的客户服务,能 够改善供应链绩效。 2.2 VMI相关研究 2.2.1 VMI内涵及发展 1)VMI内涵 VMI是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一起发展起来的。自从 VMI策略产生以来,许多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的研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关注重点, 他们对 VMI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Betts(1994)认为 VMI是供应商通过获取的零售商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来进行 库存管理和补货的一种决策分析。Fagel(1996)将 VMI定义为在供应商与零售商达 成自动补货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监控零售商的订单和库存水平,并 承担补充零售商库存的责任。Yossi1998认为 VMI类似于直接补货,是供应商被要 求负责管理零售商的产品供应与库存。Waller等人(1999)认为 VMI是由供应商监 控客户的库存水平,并定期执行订货数量、出货及相关作业的补货决策。该定义强 调供应商监控并执行补货决策的相关作业。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APICS)(2002)将 VMI定义为:供应商通过获取其客户的库存数据和负责维持客户 的库存水平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供应商有规律地定期 检查用户的库存,并快速完成补给任务,从而获得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物流 术语 国家标准(GB/T 18354-2006)中对 VMI的解释是: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 户的生产经营和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VMI的主要思想是由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 并确定库存水平和补货策略,同时拥有库存的控制权。本文认为 VMI是供应链上下 1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游企业间合作管理库存的一种模式,它是在一致性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由上游企业 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上游企业通过获取下游企业的需求及库存信息, 从而有效进行需求预测并做出适时的补货决策。 2)VMI发展历程 VMI 是针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有效合作提出来的,其历史可以溯到快速响应 (Quick response,QR)的早期阶段(Tyan和 Wee,2003)。1984年,美国纺织业为 了缩短提前期并减少库存成本,提出了快速响应策略。供应商根据从零售商处获得 的实时销售信息来及时调节其生产与库存,从而改善生产计划;零售商则根据自己 的库存及销售信息向供应商订货,提高供应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目前,VMI策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概念和运作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 最初的 VMI策略是上下游企业共享需求信息,由上游企业负责确定自身和下游的库 存水平,并且可以全额退款(Full refund)(Lee和 Hung,2005)。VMI有时也指连 续补货计划(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CRP),是在 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 CRP策略中,上游企业从下游企业获得库 存及销售信息,根据一定的时间进行补货,以保持规定的库存水平。通过实施 CRP 策略,上游企业可以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下游企业的库存水平。 近年来,VMI更强调的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协调运作,而不仅仅是通过某一 方来掌握库存控制权(Tyan和 Wee,2003),如协同库存管理(CMI),合作、计划、 预测和补货(CPFR)。CPFR是指在协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供应链成员间共同制 定计划(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计划等),以减小供应和需求之间 的差异。与 VMI策略不同,CPFR更多强调的是业务处理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相互 合作,而不仅仅是由供应商承担大部分责任。 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突破,使得 VMI对于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巨大优化作用 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VMI就这样开始兴起并成为选择库存管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 一种有效方法。表 2-4体现了从 QR策略到 VMI策略的演变,以及不同的供应商和 零售商关系的差异。 13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表 2-4 不同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关系比较 战略关系 生成订单的决策出发点 库存所有权 供应商知识技能 QR 零售商 零售商 需求预测 CRP 双方基于合约规定 双方 需求预测、库存管理 高级 CRP 双方基于合约规定并持续改善 双方 需求预测、库存管理 VMI 供应商 供应商 需求预测、库存管理 零售管理 2.2.2 VMI相关理论 关于在实施 VMI策略中如何确定库存控制和补货策略,以及实施 VMI策略对 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和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成本的影响,大量的学者从不 同的角 度对此做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见表 2-5和表 2-6。 表 2-5 VMI库存控制与补货策略研究 研究学者 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与结论 多阶的库存模式下,不考虑固定订货成 大多数的安全库存应由零售商决 Graves (1996) 本且需求符合泊松分布的情况下,所有 定,供应商集中监控的风险共担利 库存由上游供应商持续监控。 益微乎其微。 两种不同库存补给策略:?每次配送数 为一般的供需伙伴关系的供需双方 Viswanathan (1998) 量相同;?把供应商的所有可供应库存 集成库存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 都作为配送数量。 础。 两级供应链中一个供应商服务于地点相 供应商单独给某一零售商补货的运 Cheung, Lee (1999) 近的多个零售商的协调运输和库存再平 输成本较高;地点相近的零售商越 衡问题。 多,利益就越大。 报童问题(Newsboy problem)设定下, 库存决策的制定应由零售商转移到 Narayana (2002) 单一供应商及单一零售商的库存问题。 供应商。 Cetinkaya, 提出了当需求呈泊松分布时的一种基于 得出了能使采购、运输、库存和顾 Lee(2000) 时间的整合库存补货和发货模型。 客等待等成本总和最小化的最优补 充数量和发货周期。 研究了基于信息共享与传递的供应链库 通过共享零售商的库存信息达到: Cheung, Lee (2002) 存管理系统,提出了协调运输与平衡库 ?协调补给配送,运输规模经济; 存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应用。 ?决定零售商最终卸载量来重新平 衡库存状态。 14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续表 2-5 VMI库存控制与补货策略研究 研究学者 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与结论 Disney 采用因果循环模型的方法,定量地研究 VMI 可以使生产商不受计量要求 (2003) 了 VMI策略对生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 的影响就可以实现满载运输。 及运输成本的影响。 以一个供应商和多个分销商为研究对 供应商确定零售商的补给周期;提 Piplani, 象
本文档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式下信息流与物流集成研究硕士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24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