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春朱自清教案

春朱自清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春朱自清教案春朱自清教案 精品文档 春朱自清教案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6. 重点 A、学习文中比喻、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 B、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 C、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

春朱自清教案
春朱自清教案 精品文档 春朱自清教案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6. 重点 A、学习文中比喻、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 B、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 C、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1 / 29 精品文档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们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波澜壮阔的大海, 喷薄而出的红日,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期待,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都赶着去赞美去歌颂,这不,一群英英少年就用他们的声音送来了对春天的第一份祝福。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一个朗诵。好了,欣赏完少年的祝福,老师就得问问你们了:你们也经历过十几个春天了,有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诗甚至一首歌来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2 / 29 精品文档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听 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它又是哪几幅画拼接而成的呢,每幅画又展现了怎样的内容呢,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3 / 29 精品文档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探究质疑: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A、看到了山,水,太阳。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B、文章哪些词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特点呢,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春草图 :朗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4 / 29 精品文档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思考:第四段描绘了春天花的哪些特点, 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春风图:提问: .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追问:用哪些词呢, 第二课时 春 朱自清 5 / 29 精品文档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第1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之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春》之后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因此,学好本文对学生学好后面几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学习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一、知识目标: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 天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新、美、力”。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 6 / 29 精品文档 法。 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 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二、能力目标: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三、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一、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7 / 29 精品文档 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合作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提问法 讲授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她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她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样子,或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或柳絮纷飞细雨朦胧,但是无论如何她总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像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或是孟浩然的《春晓》。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都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接受作者朱自清给我们的那种春的感受。 8 / 29 精品文档 批注:介绍作者与作品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大量的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于哪年8月在北平逝世,享年50岁。 2、作品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9 / 29 精品文档 批注:预习检查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 水涨 捉迷藏 酝酿 应和 笼着一层薄烟黄晕 蓑衣 巢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 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批注:朗读课文 1、 师生同读 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10 / 29 精品文档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读后明确行文线索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11 / 29 精品文档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批注:探究质疑: 文章既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在这里,作者很明显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春具象化,一步步的向我 们走来。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3、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并思考: 在第二段中,作者看到了什么, 答: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 第二段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样子。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12 / 29 精品文档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两句叠词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春到来的急切愿望 二、绘春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 1、请大家思考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 2、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并思考: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讲的是春草。 春草有什么特征呢,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13 / 29 精品文档 答:“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软绵绵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作者对春草的那种喜爱之情。 这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能不能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能。”钻”字更好,用“钻”字,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中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答: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是那大片大片有嫩又绿的小草一般。“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就像是我们吃的棉花糖一般。。 3、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并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答:主要写的是春花。 14 / 29 精品文档 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春花的呢, 答:从颜色和香味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 这一段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比喻,“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答: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4、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写的是春风。 这一段中春风有什么特点, 答:像母亲的手,温暖,轻柔。 15 / 29 精品文档 请同学们想象,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还像什么, 写春风通过那几种感官来写的, 答: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5、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 第六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主要写的是春雨。 这里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密,细“像牛毛????一层薄烟” 在这一段中,“可别恼”、“树叶儿”“小草儿”这些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答: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16 / 29 精品文档 6、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并思考: 第七段为大家描画出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答:一幅迎春图。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老老少少纷纷出门,或是舒活筋骨,或是去上班,或是下地做农活。一片欣欣向荣。 三、颂春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7 / 29 精品文档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朱自清 18 / 29 精品文档 一、知识目标: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新、美、力”。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作者是 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 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二、能力目标: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三、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19 / 29 精品文档 一、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合作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提问法 讲授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重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 20 / 29 精品文档 者的思想感情。 2、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授课类型:讲授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导入语 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她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她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样子,或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或柳絮纷飞细雨朦胧,但是无论如何她总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像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或是孟浩然的《春晓》。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都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接受作者朱自清给我们的那种春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 介绍作者与作品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大量的散文创作,和 21 / 29 精品文档 学术研究;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于哪年8月在北平逝世,享年50岁。 2、作品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预习检查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 水涨 捉迷藏 酝酿 应和 笼着一层薄烟黄晕 蓑衣 巢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 22 / 29 精品文档 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朗读课文 1、 师生同读 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读后明确行文线索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 23 / 29 精品文档 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探究质疑: 文章既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24 / 29 精品文档 在这里,作者很明显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春具象化,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两句叠词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春到来的急切愿望 二、绘春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 1、请大家思考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 2、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并思考: 在第二段中,作者看到了什么, 答: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 第二段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样子。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 25 / 29 精品文档 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并思考: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讲的是春草。 春草有什么特征呢,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答:“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软绵绵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作者对春草的那种喜爱之情。 这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能不能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答:不能。“钻”字更好,用“钻”字,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 26 / 29 精品文档 几回迷藏”这一句中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答: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是那大片大片有嫩又绿的小草一般。“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就像是我们吃的棉花糖一般。。 4、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并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答:主要写的是春花。 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春花的呢, 答:从颜色和香味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 这一段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比喻,“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答: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 27 / 29 精品文档 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写的是春风。 这一段中春风有什么特点, 答:像母亲的手,温暖,轻柔。 请同学们想象,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还像什么, 写春风通过那几种感官来写的, 答: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 28 / 29 精品文档 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6、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 第六段写的是什么, 29 / 29
本文档为【春朱自清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