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举报
开通vip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世界的居民 适用年级 初一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课程标准由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聚落三方面构成,知识重点为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聚落的“分布”和“人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章教材设置了四节内容: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以及世界聚落。本单元设计把这四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世界的居民 适用年级 初一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课程标准由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聚落三方面构成,知识重点为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聚落的“分布”和“人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章教材设置了四节内容: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以及世界聚落。本单元设计把这四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专题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专题三:世界聚落。专题一——“人口数量与增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文字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表、查阅网上资料等方式,自主提炼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人口分布”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由学生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自然地理知识,分析人口分布于自然环境的关系。专题二——“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突出了人种、语言和宗教“分布”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 专题三——“世界的聚落”,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探讨环境与聚落的相互影响,理解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三个专题始终围绕着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世界人口问题以及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影响人口、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以及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通过查阅资料说出人口问题及各国相应的人口政策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以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5.运用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分布区 6.知道世界的三大宗教名称,并能运用地图说出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7.运用图片并结合生活体验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8.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 2.结合生活体验,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国相应的人口政策。 4.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说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主要分布区。 5.利用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6.通过举例说明和分析资料,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差异,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3.举例说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对应课标 1.人口 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l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人种、语言和宗教 l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l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六大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l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聚落 l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l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l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什么自然条件下, 主题单元问 2.世界主要人种、语言与宗教分布特点, 题设计 3.世界各地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专题一:世界的人口 (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课时) 专题三:世界聚落 (1课时) 专题一 世界人口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三部分内容,其中后面两部分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现状,理解什么是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人口观的课程任务;根据地图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形成人口分布特点的自然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学习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问题及影响。 学习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人口分布的成因 学习活动:1. 自主学习:利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 .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特点 3. 研究性学习: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专题学习目标: 1.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 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说出不同的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的不同影响,及其采取的相应性人口政策 1.利用数据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专题问题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设计 3.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问题 所需教学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和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源 常规资源 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撑 网络教室 环境 其 他 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引入新课]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竞争强烈、就业困难。就拿我国来说吧,现在我们听得最多和说得最多的词中就有“竞争”和“下岗”两个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人口不断增长是原因之一。 [新课导学]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教师指导,让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 教科书P(39的活动题。(1650年世界人口是5(5亿,1999年世界人口是60亿,到2025年估计人口将达到80亿。1999年世界人口是1974年的1(5倍,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是1999年的1(33倍。) 2(“世界人口增长”的教学可以在学习世界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分析:世界人口在发展史上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从9亿增加到10亿需要多少年时间,从10亿到20亿需要多少年,从50亿到60亿需要多少年。从而得出结论——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再请一名学生朗读阅读材料“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了解世界上平均每年、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各增加多少人,从而进一步感受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师生小结] 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承转]增长速度的快慢,应该怎样定量分析呢?专家提出了“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实现定量的分析。(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难度不大,完全由学生通过P.40“活动”自主解决) [师生小结]: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的,即由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决定的。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 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减少,绝对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挂图,指导学生读图。提问:“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从经济发展水平看,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基本上属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大多属于发达国家。从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分析]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地区差异,最好补充。 [过渡]: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让我们来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 [小结承转]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各国增长的情况不同,导致了各国人口的分布也不均匀。 3、世界人口的分布 首先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公式为: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41的活动题。通过计算,结果应是:中国的人口密度约为132人/平方千米,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约为2.5人,平方千米。 [小结承转]:人口密度准确地说明人口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分布状况。 各国人口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挂图,指导学生读图。先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指导学生找到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然后小结: 展示“世界地形”图,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通过设计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稠密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性。人口稠密地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特点?(中、低纬度。)人口稠密地区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临海地带。)人口稠密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稠密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降水较多,气候温和。)引导学生从分析中得出: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人口稠密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再提出问题: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合大量的人居住?通过学生讨论,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及其主要原因: [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收获]:首先,学生填写“学生日常学习自我评价表”,师生交流 收获。其次当堂检测,实现“堂堂清”。 1、指导学生活动:看书P65活动1,世界每年增长8000万人口。那么,每天、每小时、每秒钟所增长的人口数是多少? 2、提出问题:问题:如果按每年增长8000万人口,那么经过多少年,全世界又将增长10亿人口? 3、讲述: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应的能源、资源。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几张图片感受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除了书上的图片,教师可再找相应的资料投影,加深学生印象) 4、联系我国的实际,引导学生探讨: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问题。教师从三个方面引导: (1)(人口过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空前压力; (2)(人口过多造成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3)(人口过多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压力。 5、再指导学生阅读图3-3图3-4,再完成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所表达的含义。 [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请你说出理由?引出“人口长期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教师总结讲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 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既然人口急剧增长和人口长期负增长都会带来一些问题,那么人口问题对策是什么呢? 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相适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举例分析说明)。 7、然后读P。44页的图,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往城市迁移? (2)(城市人口过多会出现哪些问题? 小结:恩格斯曾经给我们一个著名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寓意。世界人口问题既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更需要人类自己来解决,需要木家的共同努力。 1. 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评价方法:小组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答案自评 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要评价指标:(1)能找到人口增长速度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点 点。 (2)归纳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经历了由缓慢到快速的过 程。 (3)根据曲线的虚线部分推测未来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趋 势。 2(学习人口自然增长率 评价方法:在读图中应用 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熟练应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进行计算 (2)会读图比较各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 3.人口分布特点 评价方法:读图分析人口分布特点 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能够说明人口分布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人口问题研究汇报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收集的实例丰富多彩,并能进行归类整理 (2)能够用身边的实例说明人口问题 专题二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所需课 1课时 时 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选择人种、语言、宗教三种人们身边最常见的文化现象,来 认识不同区域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帮助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 人种的学习包括三种人种不同的“体质特征”、“分布”、“人种是平等的”三方面内容;语言和宗教分别从主要的语言、宗教及分布来学习。很显然,利用地图获取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信息,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是本专题主要的学生学习活动、学习重点。 专题学习目标: 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分布区 3.了解世界的三大宗教,运用地图说出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1.能说出三大人种、六大语言、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专题问题 吗, 设计 4.你了解世界主要的宗教信仰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源 常规资源 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撑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 他 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 世界人口的分布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而且世界各地的人模样也是各不相同的。都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肤色、头发、语言、习俗等等。)教师可由此总结出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我们依据这些不同把世界上的人划分为三大人种。 [新课导学] 1、学生总结出三大人种在皮肤、眼睛、头发、脸型、鼻梁、身材等方面的不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是由什么造成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本P(45的“人种与地理环境”阅读材料,教师进一步总结出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此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各色人种适应环境的外貌特征吗?”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生进一步举例后,教师就可以总结:现在我们知道,各人种的长相区别是由于适应环境的结果。并不能说哪种肤色的人高贵,哪种肤色的人低贱,各人种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然后提问:“我们知道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着种族歧视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举一个例子?” [承接]:黑色人种一定分布在热带吗? 3、三大人种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学生读教科书P(46“世界人种分布”图,分小组讨论并总结: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北非、大洋洲、西亚、南亚 黄色人种:东亚、北亚、美洲部分地区 黑色人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教师做课堂小结后,请学生讲解课前搜集的关于各人种特殊习俗的资料。 [新课导学] 一、世界的语言。 1、联合国把哪些语言定为工作语言?(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讲述: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不同的语言发音不同、文字不同,而且分布的地区也不同。 2(教师指导学生读教科书P(47的“世界语言分布”图,找出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区,并请学生完成下面表格: 语言 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表3-1 3(教师出示“世界语言分布”图,并提问:语言的使用范围有大有小,你知道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为什么?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反驳,得出结论: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12亿,占世界人口的23,,是世界第一大语言。教师可继续提问:除中国外,还有哪些国家使用汉语呢?(学生看图、回答。)教师总结:汉语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语言,它语音优美,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汉族的共同语言,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4(在学生明确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后,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哪种?(英语。)?你所见所闻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什么时候使用了英语?(学生各抒己见。)?英语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英国。)?除了英国外,还有哪些国家把英语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你知道为什么英语流传广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你正在学习哪种外语?为什么要学习它? 5(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用刚才所使用的读图方法,读图并回答问题: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主要使用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为什么这些语言使用的人数较多?(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 [承转]: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中还有一种没提到和地区的居民所使用。 它就是阿拉伯语。它主要被阿拉伯国家使用。这里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点: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下面我们来学习世界的宗教。 二、世界的宗教。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与宗教有关的资料。) 1、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指什么?学生有了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可以踊跃地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调动学习积极性。讲述:世界上现有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有深刻影响。 2(教师再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与三大宗教有关的知识?你知道与宗教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知识。) 3(学生讲解后,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本及地图册上有关宗教的图片。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欣赏图片,一边介绍各宗教的源地、产生年代、经典、信奉的神,然后再指导学生读“世界宗教分布”图,找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 4(课堂练习:课本P(50的活动题。 5(小结: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于自身的生、死、病、梦难以理解,他们因此相信有一种超乎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世界,对于这种神秘的力量人们只能顶礼膜拜,用各种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但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加之 唯物论的推广和传播,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成为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宗教现象,树立科学的唯物观。 [总结收获]:学生填写“学生日常学习自我评价表”,师生交流收获。 [课后活动]: 1(小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学好英语?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结合地图,出一期手抄报,班内进行展示。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比较三种人种的体质特征并在图上指出人种分布区。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教师口头表扬 评价指标:学生可以从肤色、头发、面庞、身材等多角度 说明人种特质特征; 说车人种分布区。 评价要 2.人种、语言的分布 点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读地图方法是否正确 2.指出主要分布区全面、准确 3.三大宗教的分布 评价方法:教师点评,同学互评 评价指标:1.说出三大宗教及其发源地,典型建筑物 2.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指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 专题三 世界聚落 所需课 3课时 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乡村和城市差异,二是聚落与环境,1.聚落的区位与环境的关系;2.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三是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学习重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活动:1. 研究性学习:读图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提交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学习目标: 1. 运用图片并结合生活体验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3.列举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的意义。 专题问题1.城乡景观有什么差别, 设计 2.为什么不同地区聚落有大有小,形态千差万别,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源 常规资源 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 他 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新课引入]:请同学们展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和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提问: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这四幅图片各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样的地方吗?(学生回答,找出不同聚落形态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图中归纳并讲述。)同学们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这些景观图片的内容,不管是在乡村、牧区或是集镇和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在地理上就被称之为聚落。 2(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 再举一些聚落的例子。 [承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们不难看出: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3(出示“城市景观图”,教师提出问题:这是聚落的哪一种形式? 讲述:我们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较早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生活情趣,与乡村的孩子相比,都享受了哪些现代文明呢?或者说,我们生活在城市中都有哪些好处?(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4(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人口从事的生产劳动城市的产业活动及城市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城市的职能。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不难看出,城市的的确确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处其中,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让我们认真审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吧!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都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方面进行讨论。 [承转]: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改造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向自然索取的也就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中,所以我们更加 深刻地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到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聚落的另外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乡村。 5(教师出示乡村和集镇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乡村与城市存在着哪些不同。教师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讨论: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乡村的房屋一般不是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其中,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较大的居点叫做集镇。住在乡村的人们,比起城市的人来,拥有大得多的活动空间,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和田园沃野。集镇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乡村和 城市之间的聚落形态,我们现在仍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承转]:乡村的民居,我们俗称房屋建筑,有的分散,有的集中,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6(课堂练习:通过完成练习,了解世界的聚落及不同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承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乡村和城市,然而地表的地理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村落发展成集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7(教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两组图片,讨论学习城市的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的条件。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教师讲述: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比如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书中有两处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和艺术品能保存下来的是很有限的,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 2(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 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 3(教师播放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录像资料,提问: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这种做法对吗?(对。)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的聚落和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根据不同民居的分布,了解地理事物既存在地域性,又存在综合性的特点,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树立协调的人地关系,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收获]:学生填写“学生日常学习自我评价表”,师生交流收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城乡聚落的差异。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 评价要评价指标:(1)能根据景观照片识别城市和乡村聚落 点 (2)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城乡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活动记录表 评价指标:(1)根据地图说明聚落区位于环境的关系 (2)根据地图说明聚落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档为【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2
浏览量: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