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举报
开通vip

[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 象丽江》 第27卷第4期l~JJl教育学院2011钲4月 Vo1.27JOURNALOFSICHUAN己oLErGOFEDUCATIONADr.2i01f? 文本?现象?文化 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王艳芳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31) 摘要:从媒介批评的文本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的是少数民族歌舞的原始仪式在文化娱乐时代的”狂 欢”化倾向;从现象层面看,《印象丽江》...

[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 象丽江》 第27卷第4期l~JJl教育学院2011钲4月 Vo1.27JOURNALOFSICHUAN己oLErGOFEDUCATIONADr.2i01f? 文本?现象?文化 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 王艳芳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31) 摘要:从媒介批评的文本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的是少数民族歌舞的原始仪式在文化娱乐时代的”狂 欢”化倾向;从现象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的是大众娱乐时代,作为大众消费文本的《印象丽江>所具有的接受 特质;从文化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回归于本土的寻根意识.从三个层面来解读,有利 于产生积极的批评效果,从而客观对待民族文化在向大众娱乐文化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媒介批评;《印象丽江》;仪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大众娱乐;原生态;歌舞 doi:10.3969/j.issn.1000—5757.2011.04.068 中图分类号:J72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号:1000-5757(2011)044)068-03 随着张艺谋”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大型歌舞实 景的火爆演出,在取得市场与文化价值双赢的同时, 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原生态歌舞的视觉盛宴,显示 出来自民间的力量,而一个醒目的文化名词—— “原生态”也随之迅速在文化艺术领域串红.”原生 态”这个词来自于自然科学.原生态是指生物和环 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即 在自然状态下所生存下来的事物.原生态与艺术联 姻而形成了艺术领域中一种令现代都市人久违了的 自然清新的诗学特征.从原生态歌舞到原生态文 学,一种迥然区别于城市化信息的现代艺术展现在 人们的面前.《印象丽江》是张艺谋继《印象刘三 姐》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实景演出,将丽江所具 有的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在艺术的诗意中显示出其强 大的文化魅力.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大众文本,演出所带来的视 觉享受并不能完全消解作品本身所带有的文化解读 空间,在”文化牵手旅游”的经济利益驱动中,以《印 象丽江》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已成为大众 娱乐消费的文本,因而应当以更为全面的眼光来审 视,而媒介批评正是在这样大众消费娱乐时代下所 应运而生的批评方法,正如蒋原伦所指出的:”提出 „媒介批评?的概念是因为当代文化环境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具体的批评对象也有了更多的门类和细 分.今天我们面对大众文化的强势崛起,必须做出 应有的反应和判断,这种反应和判断本身就是当代 文化,而媒介批评是其核心部分,因为它充分体现了 文化的自省能力.”ll媒介批评旨在以疏导的方式 来揭示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种种构成,它不仅要分析文本,更应该 对某一文化现象的传播和流行作出合理的阐释.媒 介批评的内容包含在媒介批评的对象之中.”大众 传媒所涉及的三个层面——文化层面,文本层面和 现象层面,既是媒介批评的对象,也是媒介批评要关 涉的内容.媒介批评的内容实际上是对这三个层面 上的分解和细化.”-2用媒介批评的层面划分,剖析 《印象丽江》的文化构成与影响,有利于以更为合 理,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以《印象丽江》为代表的少数 民族文化在向大众娱乐文本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和问题. 一 ,文本解读:原始仪式的现代式”狂欢”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批判了 艺术品的”光韵”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而日益 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简介:王艳芳(1986一),女,云南维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 当代作家作品. 第27卷(总第218期)王艳芳: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 《印象丽江》 消逝的现实.他所反复强调的”光韵”主要指艺术 作品的原真性在经过了现代技术的转嫁后,使它达 到了一个其本身无法到达的境界,以及传统艺术作 品所具有的膜拜价值.他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是 人类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于自身来说无法理解的力 量,正是因为如此,在传统的艺术观念里,重复或者 雷同往往是创造力衰竭的表现;”光韵”的消失使得 艺术品不再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以”原生态”为展现主题的歌舞实景演出所追求 的自然与本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现代艺术的返璞 归真的美学追求.《印象丽江》以展现纳西为主的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俗与情感世界,以写实的方式在 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中体现出人类原始而又强大的生 命力. 同所有的原生态歌舞类似,《印象丽江》歌舞表 演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在恢复古朴的,雄壮的历史 场景如”茶马古道”的画面之中,又体现出”以人为 本”的思想,配以喊?Lf,民族器乐的敲击等方式将内 心情感融人到历史画面中,将对生活和生命的礼赞 包蕴在原始仪式艺术表演中,展示出了源于民俗仪 式的神圣光晕与原汁原味的展演性的无穷魅力. 《印象丽江》是仪式与艺术表演的融合造就的原生 态歌舞的神话,这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经典写照. 《印象丽江》共由六个部分构成,有贯穿于其中 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的刻画.而其中的两章 《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则更明显地带有原始民 俗仪式的神圣性.老东巴振振有词的唱经声与震撼 人心的鼓声相得益彰,在力与美的融合中,向人们展 示出纳西族人民对东巴文化的顶礼膜拜,正是在这 种力量的感召之下,玉龙雪山脚下的”祈福”仪式体 现出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原始艺术是伴随着各种 仪式活动而产生的,其本身就是仪式活动的一部分, 舞蹈亦不例外.正如张本楠先生所说:”原始宗教 仪式的进行过程就是原始舞蹈的创作和表演过程, 原始宗教仪式的发展历史就是原始舞蹈的发展历 史.无妨说,原始舞蹈就是宗教仪式.”歌舞表演 本身就带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摹仿的成分,而少数民 族而对祭祀仪式活动的摹仿则是艺术摹仿生活的重 要内容.剑桥学派代表赫丽生指出,”艺术和仪式 都含有摹仿的成分”,”它们共同出自一种人性的冲 动”,可以说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 界,是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 所以仪式展演呈现出有意味的文化空间,在这个文 化空间中充满了神圣的巫术意味,使得原生态歌舞 呈现出强烈的”原真性”,并体现出一个族群的历史 文化记忆. 原生态歌舞对仪式的内容和外在形式进行了吸 收和再创造,使得此种艺术样式带有神圣的光晕,在 艺术舞台上经久不衰.而《印象丽江》无疑将这种 原始仪式的艺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在仪式展演的 过程中,仪式行为者往往通过姿势,舞蹈,吟唱,演奏 等表演性活动和对象,场景等实物性安排营造一个 有意义的仪式情境,并从这种情境中重温和体验这 些意义带给他们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而这无疑是 《印象丽江》所带有的受众体验,在一种平等的,摆 脱一切等级,约束,禁令的情形中,形成了一个与现 实制度相隔离的”狂欢”体验.”狂欢”是巴赫金在 研究了自古以来的各种民问仪式,节庆和游行形式 以后,从中概括出一种观察世界,人生的特殊角度, 一 种人生体验的特殊感觉,他称之为”狂欢节式”的 世界感受.这种感受不仅渗透在各种民间节13和演 出形式里,还体现在节日广场上的各种不拘形迹的 言语方式上.他同时也揭示出,”狂欢”作为一种普 遍的世界现象,源于人类普遍需要的情绪的宣泄,以 及宣泄以后的心灵的宁静.正如《印象丽江》的导 演之一樊跃所讲:”我觉得让观众能通过自然,通过 我们的规定情景来把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我觉得 这是实景演出的巨大意义.”当世界各地的游客不 远万里来到玉龙雪山脚下,在还原民族原始仪式的 全民性”狂欢”活动中,随着台上的表演而双手合 十,面对着雪山祈福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已获得了某 种共鸣. 二,现象解读:作为大众消费文化的《印象丽 江》 近年来原生态歌舞的异常火爆,显然体现出当 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一些特点,即如何以最贴近人类 生活常态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获取共同的审美体验. 相比在各地轮换上演的原生态舞台剧,如《云南映 像》等,《印象丽江》的实景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少 地损耗了所谓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将丽江多元, 灿烂的文化缩影,置于丽江真实的地理环境之上,拉 近了舞台文化的真实效应,而这正是《印象丽江》能 够获得较为普遍的接受效应的原因所在. 据《中国旅游报》的报道,丽江决定制作《印象 69 四川教育学院2011年4月 丽江》的初衷原是为了舒缓众多游客在玉龙雪山排 队等候索道的压力.据当地人介绍,在旅游旺季,游 客要等上几个小时才能乘索道上山.最初当地只是 想在游客集散中心做一个小型的互动演出,缓解雪 山的压力,但是看到《印象刘三姐》演出带来的可观 效益,丽江政府和投资者不禁心动,决定请张艺谋的 团队为丽江打造一出印象大戏.演出场地设在了雪 山脚下游客集散中心的旁边,这里既是实景山水演 出的最佳地点,又是游人集合上雪山的地方.观众 在上山领略玉龙雪山的过程中,因实景演出而疏散 了拥挤的旅游队伍,从而缓解了客流量,可见,大众 对《印象丽江》的接受显然是由观众自身所处的时 间与空间所决定了的,更是与《印象丽江》所安排的 演出内容,如”对酒雪山”,”天上人间”,”祈福仪 式”等,均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承载方式来展现共 同的人类主题,在较大程度上贴近于与日常生活所 相关的情感体验有关.丽江地区长久以来就流传着 众多的爱情传说,这无疑得益于静谧神奇的自然环 境为男女青年提供了谈情说爱的理想环境,而”天 上人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在没有悲伤与忧愁,没 有功利世俗的爱情观念的世外桃源中,有情人可以 自由结合的美好情景,这显然是久居都市的现代人 所久违了的理想情愫.菲斯克在阐释大众文本的属 性时,认为”大众辨识力”乃大众文本的本质属 性.在他看来,因”生产式文本”而出现的文本特 征与因大众选择文化产品时所处的自身状况共同决 定大众文化是否能够成功地被接受.从这个意义上 说,《印象丽江》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大众文化读本, 因为面对一个大众文本,”大众的辨识力所关注的 是文本的功能性,而不是文本的特质,因为它所关注 的是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潜力”J,文本本身 所具有的开放空间,让观众在这里体验到了原始的 充满人性意味的审美体验,这是他们进行消费娱乐 的源动力所在.从《印象丽江》的生产,制作到演出 效果的接受效应来看,它得到了观众更多的认同. 三,文化解读: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 所谓”文化认同”,主要指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 性共识与认可,”这种共识与认可是人类对自然认 知的升华,并形成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与价值 取向”_6J.文化认同的最基本单位是个人,无数的 个人对于文化的认同就构成了一个群体(民族或国 家)的文化认同. 70 以《印象丽江》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 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媒 介传播,在最大程度地追求”原生态”效果的同时, 借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将特定民族世代相传的,留存 于民间的,反映该民族或该区域人群的历史渊源,生 活习俗,心理特征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群体特 征,宗教信仰等进行艺术呈现,来自田间地头的非职 业化演员,沉淀在生活中,流淌着民族记忆和文化记 忆的原生态舞蹈动作,未经加工,修饰的民族服装, 这一切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彰显,一旦与后工业 时代的怀旧倾向,回归乡野的倾向和物质时代追求 内心圆满的社会心理相遇,往往能够引发不同地域, 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审美 的满足. 面对全球化时代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影响,关 于民族历史的文化记忆以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各 种古老的民俗仪式的本真意义也逐渐被淡化,操演 者人数和次数越来越少,仪式所蕴涵的丰富民族文 化变得鲜为人知,一套仪式的消失有可能就是一个 民族文化中某部分或某种文化的消失,民族文化面 临断层的危险.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实景演出,《印 象丽江》的文化意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将传统的民 族民间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作为进行现代式的展现 与传承,更在于通过这种展示,使所有的参与者感受 到自身文化受到别人的那份尊敬和欣赏,从而认识 自身文化,萌生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在回归本土时能 继续传承本民族文化,并且将这些文化的自豪,自 信,自觉感染更多的人,并在不断的操演过程中使民 族的记忆不仅得到唤醒,进而加深,加强.实景演出 同时也将观众带人到一个古朴原始的民间文化,如 梦如幻的少数民族文化境界,这显然有利于唤醒现 代人被都市的喧嚣所屏蔽了的民族记忆,唤起大众 和社会关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回归 乡土,回归自然,这些才是《印象丽江》的文化意义 所在. 小结 《印象丽江》是当代民族文化市场化的有益尝 试.民族文化以其自身的丰富性,在参与于市场经 济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出丰富的阐释空间;在文化 资本利益的驱动下,必定会出现商业策划与”地方 性”审美经验的分离.因而从多个层面来分析文本 自身的合理性与功能性,进而扬长避(下转第74页) 四川教育学院2011年4月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4):142—144.研究,2006,(2):109—110. [7]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 DiscussionOnCulturalInheritancefromthePerspectiveofMemetics LUSD,lg—Z,FFu—y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China) Abstract:MemeticsisanewtheoryexplainingtheculturalevolutionbasedonDarwinianTheoryofEvolution.From theperspectiveofmemetics,thispaperintendstodiscusstheculturee?,culturalinheritanceandtheinheritanceof languageculture,andfinallypointsoutculturalinheritanceistheresultofmcme. Keywords:mcme;memetics;culturalinheritance (责任编辑:张楠责任校对:石木) (上接第7O页)短,才能够积极有效地实现民族文 化的产业化发展,让民族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 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J].文艺研究,2008, (o2):46-48. [2]张倩.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 院,2009,(O1):23—26. 74 [3] [4] [5] [6] 陈庆莲.论原生态歌舞的美学意蕴[J].文艺评论, 2008,(03):17—20. 叶舒宪.神话一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7:46. 刘中望.快感,权力,意义——论约翰?菲斯克大众 文化理论[J].湘潭大学,2005,(o4):24—27. 陈辉.全球化时代之现代性与文化认同[J].黑龙江 民族丛刊,2009,(02). OnImpressionLijiangintheViewofMediaCrifidsm WANGYan-fang (SchoolofHumanities,Yunnan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Kunming65003 1,China) Abstract:Fromthetextperspectiveofmediacriticism,ImpressionLqiangde monstratesthebingetendencyofmi- noritynationalitygdanceandprimitiveritualsinculturalentertainmentera;fr omphenomenonperspective,italsodemon- stratcstheaeeeptivecharacteristicsinthemassentertainmentera;fromtheculturalperspective,ImpressionLijiangshows therootofhumanculturereturningtonativeinglobalizationage.Thethreeaspectsofinterpretationare beneficialtoproducingpositivecriticismeffect,therebyobjectivetreatmentto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nationalcul- turegtransformingtomassentertainmentculturecanbeachieved. Keywords:mesacriticism;ImpressionLijiang;ceremony;culturalidentity;nationalculture;massentertain- ment;orginalecdo~calsong;dance (责任编辑:姚冰责任校对:杜炎)
本文档为【[word格式] 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印象丽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1-14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