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满月的光明

满月的光明

举报
开通vip

满月的光明满月的光明 满月的光明(一) 椎击三要诀 说明:《椎击三要诀》为大手印和大圆满持有者大善解功德主巴珠仁波切所著,《椎击三要诀胜法解说》为贡嘎上师所传授。 大圆满为西藏密宗最高法门,其传承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报身佛金刚萨陀、五方佛、到化身胜喜金刚等,有人间和天界传承。《椎击三要诀》是大圆满法在人间的第一位祖师胜喜金刚临终时化虹示现光蕴身於空中,向其第一心子文殊知识(即吉祥文殊友)口授的并浓缩了大圆满全部修习的最精要口诀——「三金刚偈」,在以后的传承中又与大手印融合,两者无有分别。 巴珠仁波切的《椎击三要诀...

满月的光明
满月的光明 满月的光明(一) 椎击三要诀 说明:《椎击三要诀》为大手印和大圆满持有者大善解功德主巴珠仁波切所著,《椎击三要诀胜法解说》为贡嘎上师所传授。 大圆满为西藏密宗最高法门,其传承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报身佛金刚萨陀、五方佛、到化身胜喜金刚等,有人间和天界传承。《椎击三要诀》是大圆满法在人间的第一位祖师胜喜金刚临终时化虹示现光蕴身於空中,向其第一心子文殊知识(即吉祥文殊友)口授的并浓缩了大圆满全部修习的最精要口诀——「三金刚偈」,在以后的传承中又与大手印融合,两者无有分别。 巴珠仁波切的《椎击三要诀》是对此三金刚偈的权威开示。 注:“椎击”乃藏文“大圆满”的音译。 椎击三要诀 巴珠仁波切 敬礼无比大悲主,具恩根本上师前。 见宗广大无有量,定即智慧之光明, 行即如来之苗芽。 如是受持修行故,即身必能生妙觉, 否亦心安阿拉拉。 见宗广大无边量,椎击三要诀扼尽。 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 离境要闲顿时住,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利续呼“也马火”!一切皆无唯惊愕, 愕然洞达了无碍,明彻通达无言说。 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本相第一要。 复次起住皆适可,嗔恚贪欲及苦乐。 恒常及暂一切时,旧识法身认知之。 今昔光明母子会,住于无说自性境。 所现乐明数数除,猛施方便般若字。 出定入定无差别,上座下座亦无别, 恒久住于无别境。 然于未得坚固间,须勤舍离喧闹修。且须闭关专行持,恒及暂时一切处。保任唯一法身用,决定信此无他胜。一决定中坚决定,是为第二关要者。是时贪嗔及喜忧,妄念忽尔无尽者。旧识境中无连续,知是解脱之法身,譬如解脱之法身,譬如水中之图画,自起自灭续不断。 所现明空赤露食,所起法身妙用王。随妄本净阿拉拉,现相与串习相同。解法殊胜最妙要,无此解修皆谬道。具解无修法身境,解道坚定第三要。具三要之见宗者,融合智悲之定者。万法即真如,真如是万法。 随契佛子一切行,三世如来虽聚议,较此无有他胜法。 自性妙用法身库,智慧藏中宝库藏,不同他石诸精英。 胜喜金刚遗嘱教,三种传承之心印。付与心子记持之,是诚深义与心腹,具诚心语义扼要,义要不可轻弃之,慎勿漏失此方便! 《椎擊三要訣》勝法解說 大善解功德主(巴珠仁波切)著 貢噶上師講解 釋滿空譯文 敬禮無比大悲主, 具恩根本上師前。 敬禮于彼上師前者,今欲演說見、定、行三要訣之行持理趣。上師者,為三寶之總集體,唯於彼乃有所皈處,故首須禮敬。 見宗廣大無有量(本法門之初祖無垢光尊者,別號廣大無量), 定即智悲之光明(本法門之二祖名智悲光), 行即如來之苗芽(本法門之三祖名無畏佛芽)。 凡諸所有演說義中,開首應知一切根本傳承諸上師者,與我心無有分別,即見、定、行一切行持,皆總攝於彼而無餘故。今演說見、定、行三要,首當具根本傳承上師之名號尊義,相合解說。 且初言見者,夫彼一真法界,離絕戲論之法爾如來藏心,無垠廣大界中,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彼諸一切,皆亦圓滿具足法爾平等性義。如是而了之,是即見宗之最殊勝者也。 如上之見宗,離絕諸戲論性,唯有般若之光,可以智慧觀照抉擇。然彼空性,不離大悲、般若與菩提,等持雙在,住於一處,故必空悲雙融,方為正定。 如具上見宗及正定者,契合諸佛出生之苗芽,即菩薩行趣。一切利他六度與萬行也。 如是受持修行故, 即身必能證妙覺, 否亦心安阿拉拉。 如是受持見、定及行之人,謂之能得劫者,謂能得賢劫之善機也。復次,行者能依寂靜山林等處,放下現生世間之一切事緣,而一心精進,唯道是修,必定能於即此一生,本淨心體,得正解脫,而登妙覺。 即或未能,但能專一其心,向於此見、定、行門者,應善了達一切生趣,於惡緣道中者,即不當起任何貪、嗔、癡等。於此生此世之諸作業及罣礙,于未來世,亦能由樂轉樂。 以下依次演說,具得如上利樂之見、定、行三要訣。 初說見宗行持理趣者。 見宗廣大無邊量, 椎擊三要訣扼盡。 此謂《椎擊三要訣》行持之法門,能斷惑妄之命根,即於未得見宗者,亦具直指之方便。其在性相兩乘之見宗,乃以教理抉擇。即在共道密乘,亦只依第三智慧灌頂之譬喻智,而令趣證第四義之真實智,是諸教義甚多。惟本法門為諸已成就宗祖大德所印契,立超而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 最初令心坦然住, 不擒不縱離妄念。 夫心當起伏生波時,因隨境而轉之粗妄念等,遮蓋自心本相,雖直指之,亦不能見,故當先使粗念澄清也。 無為而住之自心性,即是智慧光明。若以有為,為道而修,必不能了悟本元。故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詮者,謂此為自心無所住俱生智。但初修時,雖欲此心自然住定於本元境,然所住分,仍不能超越于貪著樂、明、無念等功力之境中。 離境要閑頓時住, 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利續呼“也馬火”! 故當遣離貪著如是等功力境,頓然安住,方可現出赤裸了徹自性本元體。當是之時,急促猛然厲聲呼一“呸”字,即能頓斷妄想之流,息滅粗妄心所。如是住定,是為最要。 一切皆無唯驚愕, 愕然洞達了無礙, 明徹通達無言說。 如是即離彼攀緣一切法之境,其自性分,明徹赤顯,離心智慧,如如現住。 既然洞然了達於彼,離生滅有無諸邊,超絕語意分別境,而自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 法身自性當認之, 直指本相第一要。 如上要義,即指法身體性智,亦即瑜伽本淨道、離絕戲論之見宗。如不識此妙諦,其間縱令如何修行,仍未離心作用及有為之見,必與自性大圓滿道天地懸隔,不能獲得無修光明輪。是故首當了知此妙諦為最重也。 如是之義,乃是《椎擊三要》之初要也。若于見宗未獲印證,雖修亦無保任之境,是故以印證見宗為首要。後可印證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故,非由他來,亦非昔無今有。(此為初要) 復次起住皆適可, 嗔恚貪欲及苦樂。 次說第二要,等持之理趣者,令心如河流,任運自然而住,觀照時及一切時,皆如是故,雖有起伏,亦不作成立與遮遣,即得法身之自相。若心起時,但知為智慧之功用,觀照及一切時皆如是。是即放逸不修者與勤積修習者,法性原無增減也。 夫由妄念所生集諦之貪嗔等煩惱,及苦諦之苦樂等感受,若知此等之自性,皆是法爾,即得法身之妙用。若無此見宗,以印證修持,不達自然任運者,必妄念紛馳,仍落凡愚。此為任妄念作主,而被縛於生死之法,與自性分離,即與凡夫同道,故應當常恒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 恒常及暫一切時, 舊識法身認知之。 無論何時心有起伏時,只以一法對治,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調伏對治。故唯以認識上面直指見宗一種,則一切盡攝也。 今昔光明子母會, 住於無說自性境。 又凡起妄念與煩惱,即是法身本覺智慧相。其自性亦即法身本體光明之真實。知此者,即名本體住之光明。由前上師直指自性光明之見宗,能熟其自相,便名行道之(始覺)光明。若能任運於此二無分別之體與道,兩光明之自相,即是光明母子相會也。(本覺母,始覺子也。) 若能恒久憶念,認識見宗自相之光明,於其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煩惱,更不起任何遮遣與成立,及取與捨等,斯為至上之要妙也。 所現樂明數數除, 猛施方便般若字。 又若恒久護持如是之境,初學者有由樂、明、無念諸功力,遮蓋本元自面者,當揭去此等功力之皮殼,則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現,是為智慧由內明朗者也。故宜勤除樂、明,曰:泉水洶湧激流妙。生樂、明之力及現世樂、愉快等相時。如《篤哈語錄》頌曰:“瑜伽修習頻除妙,泉水洶湧激流妙”,即此意也。 復次,云何除法?謂將生樂明之力,及現喜樂愉快等相時,要力念方便能攝之“紮”字與般若能斷之“帕”字二者相合之“呸”字,猛然從上落下,即破壞貪著功力之皮殼矣!(按:此合成之字,即為“呸”,其所合成之二字母,一為帕,一為紮,舊譯音潑吒。) 出定入定無差別, 上座下座亦無別, 恒久住於無別境。 如是由一切時,能保任離絕,道驗之關要、無可言說之自性了徹者,則入定出定,行持無有差別。又上座時靜體之修持,與下座時動作之修持,亦無別也。 如是者,乃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無有毫髮修整,然刹那也未馳散。如頌云:“未曾修習未曾離,亦不離無修習義”。 然於未得堅固間, 須勤捨離喧鬧修。 于此自性大圓滿之根本道,有成依名言之器者(謂于圓滿法如量得解者),是頓聞而得解脫,則為色、心大離體,所顯一切法身之妙用,無有能修、所修。其他起現妄念,為他力所轉之下機漸道凡夫,於未得堅固中,尚須修習。如彼修習,自應具足之禪定固聚,方生道驗,故於喧鬧及馳散之處,縱如何長久修習,道驗亦不生也。 且須閉關專行持, 恒及暫時一切處。 如上言,修習時,雖出入定之行持無有分別。然在初機,于根本定之自地道驗智(即道力證驗之智)與後得智(或出定之後得智)未得相融時,雖常勤行道,而行儀上仍易生習性之染汙,故必須閉關。閉關修持者,雖有護持依賴于根本定體之行持,然不知長養後得(智),使與行儀相合者,則徒以對治法,仍不能克治他緣,致被妄想之緣牽引,反入於凡愚障中,故長久護養了徹於後得,尤為最要也。 保任唯一法身用, 決定信此無他勝。 其實也不須另求他法,唯不離此本定法身見,無能所、是非等分別,自然任運,保任於惺惺寂寂之境。此之行持,誠為無分別之止觀,離戲論之本元瑜伽,無為俱生法爾之自相。能保任者,既得金剛密乘本續中,一切行持之心要,四灌頂義之智慧傳承,摩尼妙寶之勝法,印藏新舊宗派等之稀有密意也。如是而生決定信心,則不垂涎於其他要門矣。如彼象置家中,而于林中覓象跡,以分別心入有作為之網者,無有解脫時也。故於自之行持,須堅定信之。 一決定中堅決定, 是為第二關要者。 此實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覺性心。決定信之,護持其相續。是為第二之密要義也。 是時貪嗔及喜憂, 妄念忽而無盡者。 今第三,廣說行之要。上所說若無解脫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超越色、無色界,因其不能克制貪嗔之緣起,也不能斷諸行之業流,以未得決定心之道力故。若於喜欲境生貪愛,於不適境生嗔恨,於順緣及受用等生歡喜,於逆緣及病等生苦受,如是所起一切,要知其皆是自性功用之顯現。故認識于解脫體智為至極切要。又行持者,若未得起滅之要,則心所滲漏之妄念,皆是集積輪迴之業因,故無論起粗細之妄念,須要起滅隨無,而善護修,是為緊要。 舊識境中無連續, 知是解脫之法身, 比如水中之圖畫, 自起自滅續不斷。 謂於凡所生起妄念不縱,亦不以念治念,唯不離自然本體,以觀照之。妄念所現,知其自相,即可護持起滅,使無連續性,如水中繪畫然。 是時妄念雖自滅,而未清淨,蓋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斷惑亂之業流。若了知彼時,且同時即識知顯見自識之智性,則自然安住。妄念滅處,清淨隨得,且更為重要。如水上繪圖,即繪即消,繪與消同時故,念起念滅亦同時,而本皆清淨,自起自滅,密密綿綿,相續不休,得任運矣。是於對所起妄念,不做遣除,起者任其起,其所起者,皆為本元清淨性中之道行,修持者應知之。 所現明空赤露食, 所起法身妙用王。 蓋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又凡所起一切妄念,皆為由自性通徹之境所起之妙用,以無取捨心護持之,因其生起及滅,固未能超越於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隨妄本淨阿拉拉, 顯相與串習相同。 妄念雖具無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故于廣大不斷之光明所照中,一切妄念所起,自性原空也。如是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 解法殊勝最妙要, 無此解修皆謬道。 極其功用,雖現喜憂疑慮等妄念,與凡夫同,然不如凡夫起成壞之實執,且集諸行業,而隨貪欲力成轉移。故瑜伽行者當念生時,初認識妄念之相,其相隨滅,如遇舊識之人相同;次則妄念必自然滅,如蛇結然(自結自解);最後,妄念亦無利無害而隱滅,如盜入空室然,是為解法之最要妙。頌曰:“知修不知解,與禪天相同”。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雖心堅住禪定,亦落於上界之禪定。或有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此與下劣狂惑,有何差別?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思量,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而反自現過失也。 具解無修法身境, 解道堅定第三要。 起滅、自滅、定滅等,雖如何立名,然皆是妄念自滅,隨妄本淨。此滅解相,即自解脫現量唯一之要,亦即自性大圓滿殊勝法門不共之妙。若具此要者,無論所生是何煩惱妄念,皆顯現為法身,妄念淨為智慧,逆緣成為助伴,煩惱成為道 行。不捨輪迴,而住清淨。解脫染淨之纏縛,無功用修證而任運也。如無此解法之道力,雖驕矜有至高尚之見宗,甚深之修持,而實於心無利,煩惱之力未退,非真實之道也。若得此自起自滅之妙要,雖至高見地之持法與甚深修法之緣依,微塵分亦無有者,其自性亦決然能從二執之纏縛中得解脫。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任何所起之動靜妄想,皆唯現成之真實定境。復求迷亂自性者,了不可得。如是解法,方為判別得要、不得要之準繩。 具三要之見宗者, 融合悲智之定者。 萬法即真如,真如即萬法。 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圓滿之見、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徹之境中,統攝為一面,行之最極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也是既定既行之要門也。其他宗論,皆於所知境中,以教理正語種種度量而抉擇見宗,本法門不取于彼,於何時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時得其自性智之見宗。見與定雖分述,而體實一,故於行持中分見、定、行之三要,亦無失也。 如此行持自性大圓滿本清淨之無失要道者,實為九乘之頂巔,如王行時,必有眷屬侍衛,隨從而具。其餘一切乘之道即隨從,而為此要道之台架與助伴。尤有進者,若見本淨自性般若光明相時,則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熾,其智慧廣廊中,如夏水瀑流,由空性之本住,起現大悲,入無方悲憫,是亦法爾然也。 隨契佛子一切行, 三世如來雖聚議, 較此無有他勝法。 如是空性與大悲雙運之要道,若現證時,其他六波羅蜜道所攝之佛菩薩如海諸行,一一自現作用,似日之與光。如是與福德資糧合作,而廣為利他之行,以圓成真實之見宗,而為無染寂樂之助伴。如是見、定、行三要乃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密意之中心,一切乘之頂巔,一切心要之王。金剛心之要道門中,實無有較此至極果義再殊勝者。 自性妙用法身庫, 智慧藏中寶庫藏, 不同他石諸精英。 此方便所說義,實為傳授要門之心血,文句雖少,然此述作,皆由於自性所起妙用也。上述等義,雖修慧無多,然于上師示教,能由聞慧斷增益,思慧善抉擇,即具修慧,實一切智慧之寶中寶。非同於世間之庫藏,僅解暫時之貧乏而已也。 勝喜金剛遺囑教, 三種傳承之心印。 此三要開示椎擊三句義,為化身勝喜金剛入涅槃時,由天空中,示與上師文 殊知識,文殊知識上師既契合祖心,印成無二無別之要門,而傳出承之。後分三傳:(1)於如是方便要義,瞭解妙要之遍智法王祖師,即身現證一切本淨法門之密意,而得妙覺圓滿如來心印傳承。(2)於持明無畏洲,示現智慧身,以持明表示,攝受及傳授與無畏洲祖師。(3)於吾等具恩根本上師以口語耳傳方便,直指即見法爾現量,即現在所住之眾生功德主(指大德上師)。 付與心子記持之, 是誠深義與心腹, 具誠心語義扼要, 義要不可輕棄之, 慎勿漏失此方便。 如是口訣,乃庫藏之精英,心之明點,於不行持之人,示之可惜。然如彼能行持要義且能即身成就之人,若不示之,又殊失悲,故此口訣,總應如保生命而護持之。 附:貢噶上師椎擊三要訣撮要口示: 三要者: (一)見:知自心相。依妄念緣念之起而觀察自心本相,認知法身自性。 (二)定:決定信之。融妄念為法身妙用,熟識法身。 (三)行:堅固定之。於念滅上堅固而定,念無連續,法身之見不忘。 心注眼,眼注空,為一切要中要(須參仰兌修法)。 满月的光明(二) 贡嘎上师:椎击三要之印--安心法要 应知传承诸上师与我心无别。见、定、行一切行持皆摄于心。 见者,了知一真法界,法尔如来藏心,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具足法尔平等性义。见宗唯有般若光,可以智慧观照抉择。彼空性不离大悲,般若菩提等持双运,故空悲双融方为正定。 具正见正定者,契合诸佛生之苗芽,即菩萨行趣。一切利他六度万行,方为善机行者。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但尤要者,令身安住如须弥山,令心寂静澄清,不为外境所牵,随处可(而)修(即于事事物物上透过也)。 或未能如是,但一心向于此三门,即不当起贪嗔痴诸作业挂碍,于未来世,亦能由苦转乐。 此三要(见、定、行)为断惑妄之命根,为直指自心实际之法门。然随境而转之粗妄念,遮盖自心本相。虽经直指,亦不能见,故当先使粗妄澄清。因示曰: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是无为而住之自心性,即智慧光明。若以有为为道而修,必不了悟本元。此为自心元所俱生智,但初修虽欲自然住定于本元,然所住不越于贪着乐、明、无念等功力之中。 当遣离贪着如是等功力境,顿然安住,方现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 急呼‘呸’字,顿断妄想之流。息粗妄心所而住定,则离攀缘一切法之境,自性即明彻,赤显离心智慧,如如现住。 洞达离生灭有无诸边,超绝语意分别境,而自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指法身体性智、瑜伽、见宗。如不识此而修,则是未离心之作用及有为之见,与自性大圆满道悬隔,不得无修光明轮。 于见宗未得印证,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故以印证见宗为首要。 后可印证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无今有。(此为初要) 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与遮遣,即得法身自相。心起知为智慧功用,观照及一切时皆如是。故放逸不修与勤积修习,其法性无增减。 贪嗔、烦恼、苦乐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尔,即得法身妙用。如不达自然任运,必妄念纷驰而落凡愚。故常应不离无修之大自然住。 无论何时,唯以认识直指见宗,一切尽摄。不可于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调伏对治。 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其自性亦即法身本体光明之真实。 知之,即名本体住之光明。其直指自性光明之见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为任运于此而无分别之体与道两光明之自相,即所谓之光明母子相会也。(本觉母,始觉子也。) 不忘已认识之见宗自相光明,对于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烦恼,不起任何遮遣与成立、取舍等为最要。 日久护持如是之境,有乐明无念诸功力而遮本元自面者,当揭此皮壳,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现,是为智慧由内明朗。故宜频除乐、明,曰:泉水汹涌激流妙。 生乐、明之力及现世乐、愉快等相时,力念方便能摄之“泼”(P),与般若能断之“诶”(ei),猛然从上落下,以破贪着功力之皮壳(以上二藏字,合成为“泼诶”(Pei),即“呸”字,译音泼吒。)。如是一切时能保任离绝道验之关要、无可言说之自性了彻者,入定、出定行持无别,上座、下座修持亦无别。此为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驰散。颂云:未曾修习未曾离,亦不离无修习义。 于此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有成如“卐”字者(于圆满法如量得解),或顿时得解脱,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无有能修所修。倘未得坚固,则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之下机渐道凡夫。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否则,纵久修习,道验不生。故闭关修持,以免行仪上易生习性之染污,乃能于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即道力证验之智)与后得智(或出定之后得智)相融也。 闭关修持,虽有护持,依赖于根本定体之行持。然如不知长养后得智,使与行仪相合,则徒以对治,不能克他缘,致被妄想之缘牵入凡愚障中。故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是为尤要。此无他法,只不离本定法身见,无“能所、是非”分别,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 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如以分别心,入有作为之网者,无有解脱时也。此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须决定护持相续。(以上是第二密义) 定,至行之要。如无解脱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越色、无色界。因其未能克制贪嗔缘、起及诸行业流。以未得决定心之道力故,于喜欲境顺缘生贪爱、逆境拂缘生嗔恨,如对病痛生苦受想等。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故认识于解脱体智为极要。 如未得起灭(念)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但妄念虽自灭,尚未为清净。以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 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非如一般人所想象者,一念不生名无念也。)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以无取舍心护持之,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妄念虽具无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故于广大不断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如是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 极其功用,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而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当念生时,初识其妄念之相,其相随灭,如遇旧识之人;次则妄念必自灭,如蛇结自解,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如盗入空室,是为解法之最要妙。 知修不知解,与禅天同。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习,虽心能坚住禅定,亦落于上界之禅定。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与下劣狂惑无别。或偏于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亦即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具此要妙,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妄念尽为智慧,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不舍轮回而住清净。解脱染净缠缚,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 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任何所起之动、静妄想,皆唯现成之真实定境。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 见、定、行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一切乘之顶尖,故曰诸佛之母。 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圆满之见、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彻之境中,统摄为一面,行之最极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即是于何时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时得其自性智之见宗。见与定虽分述,体实一也。如此行持自性大圆满本清净之无失要道者,实九乘之巅顶。其余各乘之道,即随从而为此要道之台架与助伴。 见本净之自性般若光明相时,则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炽,如夏水瀑流。由空性之本住起现大悲入无方悲悯,亦法尔然也。 空性与大悲双运要道现证时,如海诸行,一一自现作用,似日之与光。如是与福德资粮合作,广为利他之行,以圆成真实见宗,而为无染寂乐之助伴。 三要者:(一)知自心相,依妄念缘境、念之随起,而观察自心本相,认知法身自性(见)。(二)融妄念为法身妙用,熟识法身(定)。(三)于念灭上,坚固而定,念无连续,法身之见不忘。(行)。 心注眼,眼注空,为一切要中要。(须参仰兑修法) 非经密乘第四灌顶之大手印,不能称为大手印。 真实法尔,即是真正大手印。不修不整不散乱,即其最上法门也。 空、乐、明(明又称智慧)(空即无念),故又称“乐、明、无念”。 不起修正心,又绝无散乱,以守护自心。如是无住、无缘、任运,而不违越自心明净本体者,即同手执明灯,照破黑暗。即是善守护三昧耶。如分别执着,岂唯违犯三昧耶?!永离分别执着,无所住而生其心者,乃能见彻三藏一切教义真谛而无余也。(圆满) 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超离一切边见、执着、遍计,方为真正见中之王。(见)修,必于自心明体毫不散乱,方为真正修中之王。”(修)行,必安住于自心明体,无作无求,方为真正行中之王。”(行)若言果道,必于圣凡、上下、涅盘、生死皆无希求、无所住,真正无上之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等同诸佛,方是果也。(果) 无念并非无记(此是无始无明),更别于外凡。 由不觉而始觉,始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而合母光明也。 虽立见宗,亦非不修所能证。金沙具金质,但未即成金。必须炼冶工夫也。 三修门: (一)身修,离诸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 (二)语修,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安静如谷。 (三)意修,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即观想作意亦止(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自顶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离沉、掉、无记,而令等、持、惺、寂。灵明无取舍执着,住于本妙明净体性中,即即大手印定。常如此修,忽于刹那间,如暗室灯燃,光明开朗。涅盘自性,俱生本觉之智光,全体毕现。立证无上正觉道。 嘉绕多吉三要 嘉绕多吉大师造 直指示自性,决定于一如,确信住自解。(三要竟) 嘉绕多吉三要诀 法王敦珠仁波且释 初,直指示自性者: 当下——鲜活、当即之觉性,它超越三时一切心念,自身即是原始觉性与般若智慧(YS-SHES),亦即天成自生之本觉(RIG-PA),斯即“直指示自性”也! 中,决定于一如者: 无论轮涅如何之显现,彼等一切乃是本觉力用(RIG-PA’I RTSAL)游舞之显姿,因为无一物堪逾越于斯,所以于唯一觉性之中应无间相续安住,故此必应“决定于一如”也!逾此则别无他者。 后,确信住自解者: 无论粗念生起,抑或细念生起,唯由识其本性,故彼等自显自解于法身之无央大界,即彼空明不二处。故此,即然相续住于自解之确信也! 古本<椎击三要> Mother comes to mother. 妈妈来到妈妈的怀抱里。 Son comes to son. 孩子来到孩子的怀抱里。 Son comes to mother. 孩子来到妈妈的怀抱里。 译自《贝玛拉宁体》 古注: Sky moksa in sky。 法界在法界处解脱 Rigpa moksa in rigpa。 心和智慧在心和智慧处解脱 Rigpa moksa in sky。 心和智慧在法界处解脱 今注: Sky:Dharma dhatu,法|法界。 Rigpa:日巴,藏文,有“明”“觉”二意。 moksa:解脱,梵文,原意即是油灯或蜡烛熄灭的那一瞬。 再把这个法宝的来历略为交待一二: 这三句简短而深邃的修行口诀,在密乘教法传入南瞻部洲的花鬘中,绽放出了历久弥香的气味。与她有缘的人,仅仅是凭借接触到她的功德,就会被深深地播下解脱的种子。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一百多年,在邬仗那国的达那果夏洲,有位名叫达尔玛阿肖的国王,国王膝下的公主智慧绝伦,并且出家成为比丘尼师。这一次,公主在禅修中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曾体验过的灌顶。不久后,洁净无瑕的公主生产出了男婴。没有人知道,这孩子是金刚勇识的化身,前世在天界中修行并圆满地证悟了大圆满的全部教法。在众说纷纭中,公主也曾将这无父之子埋于地下,但三天后扒开一看,幼小的婴儿完好无损。公主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同寻常,连忙抱起浑身是土的婴儿,准备用水冲洗。那一年,是释尊示寂后的第一百六十六年。 七年后,孩子来到公主面前,坚持要给全国的班智达讲法。达尔玛阿肖国王让七岁的外孙与五百班智达辩论法义,却发现国中没有能胜过这儿童的人。达尔 玛阿肖国王非常高兴,给外孙起了个名字,叫作极喜金刚。极喜金刚本就具有极大成就,但却仍未显现为无学道。30馀岁时,极喜金刚进入了甚深的定。定中,报身佛金刚萨埵为极喜金刚做了大光明的灌顶,使他重现了无学道的一切成就,并允许他将灌顶内容记录传播。于是,极喜金刚就成为了人间的第一位大圆满祖师。 极喜金刚最重要的弟子叫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是释尊诞生地摩揭陀国西方一城邦的王族之后,因受文殊菩萨之引导,拜极喜金刚为师,获得了极高的各种成就,唯独没能证得无学道智。在上师面前接受引导教授共七十五年后,当极喜金刚在丹德河源化为虹身时,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五体投地,放声大哭,并高声喊道,“太阳消失了,谁来驱使这世间的黑暗?!”随着他的哭喊,天空中现出了美丽的彩虹,极喜金刚手托一个经卷端座于彩虹之上,向着心爱的弟子怡然而笑,然后抛下经卷,再次消失在彩虹中。极喜金刚消失后,彩虹变得更加宽阔,宽阔的彩虹里显现出现了三句口诀,那就是著名的《椎击三要》: 母亲来到母亲的怀抱里 孩子来到孩子的怀抱里 孩子来到母亲的怀抱里 得到上师加持的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立刻领悟了其中的密义,当即就成为与极喜金刚完全同样的成就者。此后,他住在索萨林坟场中,修行了一百二十九年。在此期间,他又把这个密乘佛法的最高诀窍传给了从汉地前往印度求法的五明学者吉祥狮子(室利僧哈)。直到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圆寂,吉祥狮子在他跟前学习了二十五年,并取得了与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完全平等的证量。 一百二十五年后,第一世文殊室利友蒋华谢宁转世为第二世文殊室利友贝玛拉密扎,并从他前世的心子吉祥狮子大师学习佛法,取得了无学道智慧成就。吉祥狮子大师的临终遗教就是著名的《七根钉橛》,这个遗教是由吉祥狮子大师的另一位重要弟子嘉纳苏扎大师传承下来的。 吉祥狮子大师圆寂后,二位弟子互相将从上师处学到的教法作了完整的交流,并由第二世文殊室利友贝玛拉密扎大师整理成文献,这就是一切心髓教授之祖《贝玛拉心髓》的来历。 第二世文殊室利友贝玛拉密扎最重要的弟子就是莲花生大师。正是莲花生大师将一切显、密佛法传入了藏地。不仅如此,贝玛拉密扎大师本人也曾在近二百岁高龄时进入藏区亲自弘传他的教法。他在藏地弘法十三年后就来到了汉地的五台山。只要佛法存在一天,他就会在那里居住一天,直到佛教的精粹从南瞻部洲彻底移到其他地方时,他才会回到印度的菩提迦雅释迦佛陀当年成佛之处金刚宝座的地方化为虹身。 几百年后(大约是西元1350年前后),藏地的大成就者龙钦饶降巴大师把《贝玛拉心髓》和极喜金刚从金刚萨埵处接受灌顶时记录下来的经典《卡卓宁体》的内容总集起来,而成为著名的《上师仰体》、《卡卓仰体》和《甚深仰体》。 又过了几百年(大约是西元1750年前后),另一位藏地大成就者吉美林巴大师大力弘扬了这一法教。 再过了大约一百年,吉美林巴的三代传人巴珠仁波切根据当时人的根器,重新提出了三个修行中极重要的口诀。巴珠仁波切为了纪念密乘佛法从天界传播到人间的历史,也使用了“椎击三要”这个名称。所以一般就把前面提到的那个三句口诀称为《古本椎击三要》,以区别于巴珠仁波切提出的《今本椎击三要》。 满月的光明(五) 大圆满的开示 敦珠法王 一、大圆满之见: (一)阿字: 在文殊师利菩萨灌顶时,所用之‘镜子’,代表智慧。而其上有一‘阿’字,此阿字代表着不生不灭。此意义甚为重要,诸佛皆由此阿字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诸佛是不生不灭的。不可执着诸佛是实有的,诸佛只是由空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幻像而已。故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为何又要有个‘阿’字呢?因为空性本身超出言诠,不可思议,为方便引导,乃以‘阿’字来象征。此空性要用直觉的大智慧来体悟,这种大智慧称为‘般若’,为诸佛之母,只能由各人修行后去体悟。 (二)佛与众生: 进一步,我们来研究为什么有佛之呈现?众生与佛有什么关系?这有直接的答案:佛由众生而呈现。众生由于在轮回痛苦着,佛便呈现出来照顾他们。因此,佛不离开众生。 但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诸佛与众生,同是本性了不可得,皆由空性所呈现而无实质。佛对此已透澈了解,而众生则以为实,因此在世俗谛上,便有佛与众生的差别。 (三)心与明觉: 心性了不可得,众生却执以为实,而起自他对立之分别,因此众生之‘心’,充满颠倒妄想,造种种恶业而轮回下去,受种种苦;而诸佛,则了知内外之一切,不管净或不净,皆如幻如化。对净之追求,亦是如幻如化,不去执着。要将心放在心的本来面目上,离开无明之造作,不落入能取所取,此时明空无执的‘明觉’自然就呈现出来。就像虚空的云消失了,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明’的样子。这种离垢之明觉,即是大圆满之核心,也是三世诸佛之心要。 二、大圆满之修: 上述为大圆满见之建立,若只停留在此,仍是不够,必须进一步去实修,证悟只能靠自己得来。 第一步,先将三业之身及语不动,安静下来。 第二步,将心松弛下来,不起善恶取舍之分别心,进入没有希冀,没有疑虑之境,坦然而住,当下赤裸明空之明觉自然生起。 三、结语: 外界变化万千之现象,本自解脱,本不须刻意去修正。若将心置于明觉之原状,一切现象自然溶入空性之中。但亦不可执住‘无物去执’之心,因为此时仍是起一种限制之心态,仍是一种妄想。要超越境界,呈现出明空无执之明觉。 以上,把甚深之大圆满,做一简单扼要之开示。
本文档为【满月的光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3-26
浏览量:8